CN109472101B -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72101B CN109472101B CN201811387087.7A CN201811387087A CN109472101B CN 109472101 B CN109472101 B CN 109472101B CN 201811387087 A CN201811387087 A CN 201811387087A CN 109472101 B CN109472101 B CN 1094721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lling
- less
- amount
- additional coefficient
- drill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属于钻探工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软煤岩钻孔深度浅、钻进效率低、钻孔事故多的技术问题。软煤岩钻进过程中,钻屑量的变化能够表征施工地点煤岩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基于钻屑量确定钻进速度、供风风量或供水流量、钻孔水力直径等流体排渣钻进的重要工艺参数,有利于提高排渣效率,预防钻孔堵塞;根据钻头直径、钻孔变形特征确定前端钻杆和后端钻杆的结构,使“钻头‑钻杆‑排渣动力”得到了合理匹配。本发明建立了科学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工艺体系,可有效改善流体排渣钻进工艺应用于软煤岩的钻探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钻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背景技术
软弱煤岩层(煤岩坚固性系数f <1)钻进,钻孔变形量大且易失稳破坏,造成钻进阻力大、排渣空间易堵塞、排渣困难,致使钻孔深度浅、钻进效率低,同时卡钻、断钻等钻孔事故频发。在钻探工程技术领域,软弱煤岩层钻孔施工,流体排渣钻进工艺应用最为广泛,由于缺少与煤岩地质条件相适应的钻进工艺设计方法,工程人员通常基于经验确定钻头、钻杆、及排渣动力等参数,常常造成“钻头、钻杆、排渣动力”匹配不合理,排渣空间容易堵塞,严重影响钻探效果。可见,流体排渣应用于软弱煤岩层钻进缺乏科学的工艺设计方法,难以发挥其最优使用效果。本发明建立了科学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工艺体系,可有效改善流体排渣钻进工艺应用于软煤岩的钻探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解决流体排渣钻进工艺因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而导致钻孔深度浅、排渣效率低、钻进事故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根据钻头直径d 0、煤密度ρ确定钻进过程中理想钻屑量S D;
⑵.基于钻屑法确定施工地点钻屑量S T;
⑶.依据步骤⑴~⑵,计算钻屑量附加系数k D;
⑷.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进速度νd;
⑸.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
⑹.根据钻头直径d 0确定钻孔前段钻孔长度L 0;
⑺.根据前段钻孔长度L 0,确定前端钻杆结构和长度L 1;
⑻.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
⑼.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确定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1;
⑽.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 1确定后端钻杆旋转外径d2;
⑾.依据步骤⑹~⑼,确定前端钻杆和后端钻杆的结构;
⑿.钻具连接方式依次为钻头、前端钻杆和后端钻杆,将钻具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钻进。
所述的步骤⑴中理想钻屑量是指不考虑钻杆扰动、钻孔变形因素造成的钻屑量增多情况,依据钻头直径d 0、煤密度ρ计算的每米钻孔长度的破煤量,理想钻屑量S D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的步骤⑶中钻屑量附加系数k D是实际钻屑量S T与理想钻屑量S D的比值,钻屑量附加系数k D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的步骤⑷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钻进速度ν d设计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65 m/min~ 0.8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5 m/min~0.6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35 m/min~ 0.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2 m/min~ 0.3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05 m/min~ 0.2 m/min。
所述的步骤⑸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的设计方法为:
空气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5 m3/min~12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0 m3/min~1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2 m3/min~16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4 m3/min~18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6 m3/min~20 m3/min;
水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05 m3/min~0.2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1 m3/min~0.3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2 m3/min~0.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3 m3/min~0.5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4 m3/min~0.6 m3/min。
所述的步骤⑹前段钻孔长度L 0为3d 0~5d 0。
所述的步骤⑺确定前端钻杆结构和长度L 1的具体方法为:前端钻杆旋转外径由钻头端向外呈逐渐减小趋势,前端钻杆与钻头连接端的大端外径与钻头直径相同,前端钻杆与后端钻杆连接端的小端外径与后端钻杆外径相同;前端钻杆的长度L 1设计为5d 0~15d 0。
所述的步骤⑻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孔水力直径d H的具体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15 mm~3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25 mm~4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35 mm~5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45 mm~6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55mm~80 mm。
所述的步骤⑼确定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 1的具体方法为:d 1=d 0-2s-d H。
所述的步骤⑽后端钻杆旋转外径d 2设计范围为d 1≤d 2<d 0-2s。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⑴.钻屑量能够表征施工地点煤岩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征,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确定钻进速度νd、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钻孔水力直径d H等流体排渣钻进的重要工艺参数,能够保证及时将钻头破煤产生的钻屑及时排出孔外,减少在钻孔内堆积堵塞的概率;
⑵.基于岩体力学弹塑性理论,能够判断钻孔的变形情况。结合钻孔施工使用的钻头型号,可以掌握前段钻孔长度L 0、后段钻孔变形量s,进而确定前端钻杆结构和长度L 1、后端钻杆外径d 1,使“钻头-钻杆-排渣动力”得到了合理匹配,形成了科学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工艺体系,可有效改善流体排渣钻进工艺应用于软煤岩的钻探效果。
本发明针对软煤岩钻进困难的技术难题,结合施工地点地质条件,基于岩石力学理论,发明了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钻进方法指导钻具结构设计和钻孔施工工程,有利于克服常规钻进工艺在使用中存的技术问题,改善流体排渣钻进工艺的应用效果,值得在矿业工程、岩土工程专业领域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意图;
图2是前端钻杆前视图;
图3是前端钻杆A-A剖面图;
图4是前端钻杆B-B剖面图;
图5是前端钻杆C-C剖面图;
图6是前端钻杆三维视图;
图7是本发明钻具连接三维示意图;
图8是常规圆钻杆外径设计过大挤压钻孔孔壁示意图;
图9是常规圆钻杆外径设计过小孔底钻屑堆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适应于采用流体排渣工艺的钻探工程,钻进方法、钻具结构设计及钻具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发明的钻进方法。
以圆钻杆为案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根据钻头直径d 0、煤密度ρ确定钻进过程中理想钻屑量S D。理想钻屑量是指不考虑钻杆扰动、钻孔变形因素造成的钻屑量增多情况,依据钻头直径d 0、煤密度ρ计算的每米钻孔长度的破煤量,理想钻屑量S D的计算公式为:
⑵.基于钻屑法确定施工地点钻屑量S T;
⑶.依据步骤⑴~⑵,计算钻屑量附加系数k D。钻屑量附加系数k D是实际钻屑量S T与理想钻屑量S D的比值,钻屑量附加系数k D的计算公式为:
⑷.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进速度νd。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钻进速度ν d设计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65 m/min~ 0.8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5 m/min~0.6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35 m/min~ 0.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2 m/min~ 0.3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05 m/min~ 0.2 m/min。
⑸.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的设计方法为:
空气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5 m3/min~12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0 m3/min~1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2 m3/min~16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4 m3/min~18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6 m3/min~20 m3/min;
水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05 m3/min~0.2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1 m3/min~0.3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2 m3/min~0.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3 m3/min~0.5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4 m3/min~0.6 m3/min。
⑹.根据钻头直径d 0确定钻孔前段钻孔长度L 0。前段钻孔长度L 0为3d 0~5d 0。
⑺.根据前段钻孔长度L 0,确定前端钻杆2结构和长度L 1。确定前端钻杆2结构和长度L 1的具体方法为:前端钻杆2旋转外径由钻头端向外呈逐渐减小趋势,前端钻杆与钻头连接端的大端外径与钻头直径相同,前端钻杆与后端钻杆连接端的小端外径与后端钻杆外径相同;前端钻杆的长度L 1设计为5d 0~15d 0。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前端钻杆2的结构是在前段钻孔长度L0范围内,沿钻孔孔底向外方向钻杆外径逐渐变小;前段钻孔长度L0以外部分,前端钻杆2的外径与后端钻杆3外径d1相同。
⑻.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孔水力直径d H的具体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15 mm~3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25 mm~4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35 mm~5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45 mm~6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55mm~80 mm。
⑼.如图1所示,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确定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1。确定后端钻杆3当量外径d 1的具体方法为:d 1=d 0-2s-d H。
⑽.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端钻杆3当量外径d 1确定后端钻杆3旋转外径d2。后端钻杆3旋转外径d 2设计范围为d 1≤d 2<d 0-2s。由于本案例采用的是圆钻杆,因此,后端钻杆旋转外径d 2与当量外径d 1相同。当钻杆的截面为不规则几何形状时,后端钻杆3旋转外径d 2设计范围为d 1≤d 2<d 0-2s。
⑾.依据步骤⑹~⑼,确定前端钻杆2和后端钻杆3的结构。
⑿.钻具连接方式依次为钻头1、前端钻杆2和后端钻杆3,将钻具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钻进。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钻进原理:
如图8所示,深井软煤岩钻孔,钻孔变形量大,前段钻孔由钻孔前端面6向外呈锥形变形趋势,当常规圆钻杆3外径设计过大时,圆钻杆与钻孔孔壁之间处于挤压状态,钻孔无排渣空间,无法进行钻孔施工;如图9所示,当常规圆钻杆3外径设计过小时,圆钻杆与钻孔孔壁之间空隙较大,当钻屑量增加或流体排渣动力不稳定时,钻屑容易在钻孔前端的锥形空间内形成底部堆积7,钻孔发生堵塞的概念将升高。如图1所示,由于采用本发明钻进方法,结合深井软煤岩地质条件,充分考虑钻屑量的增量特征,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确定钻进速度νd、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钻孔水力直径d H等流体排渣钻进的重要工艺参数,能够保证及时将钻头破煤产生的钻屑及时排出孔外,减少在钻孔内堆积堵塞的概率。此外,结合钻孔施工使用的钻头型号,本发明的钻进方法能够掌握前段钻孔长度L 0、后段钻孔变形量s,进而确定前端钻杆2结构和长度L 1、后端钻杆3外径d 1,形成了“钻头-钻杆-排渣动力”合理匹配的流体排渣钻进工艺体系。
Claims (10)
1.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根据钻头直径d 0、煤密度ρ确定钻进过程中理想钻屑量S D;
⑵.基于钻屑法确定施工地点钻屑量S T;
⑶.依据步骤⑴~⑵,计算钻屑量附加系数k D;
⑷.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进速度νd;
⑸.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
⑹.根据钻头直径d 0确定钻孔前段钻孔长度L 0;
⑺.根据前段钻孔长度L 0,确定前端钻杆结构和长度L 1;
⑻.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
⑼.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段钻孔水力直径d H确定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1;
⑽.基于后段钻孔平均变形量s和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 1确定后端钻杆旋转外径d2;
⑾.依据步骤⑹~⑼,确定前端钻杆和后端钻杆的结构;
⑿.钻具连接方式依次为钻头、前端钻杆和后端钻杆,将钻具安装在钻机上,启动钻机钻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⑷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钻进速度ν d设计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65 m/min~0.8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5 m/min~0.6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35 m/min~0.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2 m/min~0.35 m/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进速度ν d设计为0.05 m/min~0.2 m/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⑸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供风风量Q a或供水流量Q w的设计方法为:
空气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5 m3/min~12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0 m3/min~1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2 m3/min~16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4 m3/min~18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风风量Q a设计为16 m3/min~20 m3/min;
水动力排渣时,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05 m3/min~0.2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1 m3/min~0.3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2 m3/min~0.4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3 m3/min~0.5 m3/min;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供水流量Q w设计为0.4 m3/min~0.6 m3/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⑹前段钻孔长度L 0为3d 0~5d 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⑺确定前端钻杆结构和长度L 1的具体方法为:前端钻杆旋转外径由钻头端向外呈逐渐减小趋势,前端钻杆与钻头连接端的大端外径与钻头直径相同,前端钻杆与后端钻杆连接端的小端外径与后端钻杆外径相同;前端钻杆的长度L 1设计为5d 0~15d 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⑻基于钻屑量附加系数k D设计钻孔水力直径d H的具体方法为:
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k D<1.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15 mm~3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1.5≤k D<2.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25 mm~4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2.5≤k D<3.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35 mm~5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3.5≤k D<4.5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45 mm~60 mm;当钻屑量附加系数4.5≤k D时,钻孔水力直径d H设计为55 mm~80 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⑼确定后端钻杆当量外径d 1的具体方法为:d 1=d 0-2s-d 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⑽后端钻杆旋转外径d 2设计范围为d 1≤d 2<d 0-2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7087.7A CN109472101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7087.7A CN109472101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2101A CN109472101A (zh) | 2019-03-15 |
CN109472101B true CN109472101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6567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87087.7A Active CN109472101B (zh) | 2018-11-21 | 2018-11-21 |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7210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3297A (zh) * | 2016-12-15 | 2017-04-26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钻机钻直孔钻进方法 |
CN108278079B (zh) * | 2018-01-10 | 2019-04-16 | 河南理工大学 | 强化软煤岩强度分层切削钻进方法及钻具 |
CN108316856B (zh) * | 2018-01-10 | 2019-04-19 | 河南理工大学 | 逐级强化软煤岩强度钻进方法及钻具 |
-
2018
- 2018-11-21 CN CN201811387087.7A patent/CN10947210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72101A (zh) | 2019-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87704Y (zh) | 一种用于气体钻井的钻具稳定器 | |
CN210599052U (zh) | 一种软岩底板自钻锚固式金属锚杆 | |
CN107100550A (zh) | 一种渐变径式高效破岩锥形pdc钻头 | |
CN104533297A (zh) | 一种长螺旋钻机变径钻头 | |
CN109472101B (zh) | 深井软煤岩流体排渣钻进方法 | |
CN209308635U (zh) | 具有多级破碎功能的pdc钻头 | |
CN101225736B (zh) | 液压式双作用钻井扩孔器 | |
CN102041968A (zh) | 一种适用于在泥质胶结漂卵石地层中成孔的大直径钻头 | |
CN204457433U (zh) | 防斜复合钻具 | |
CN204163632U (zh) | 一种导向通井工具 | |
CN113047774A (zh) | 一种破碎地层多级孔壁修复钻具组合及定向钻进方法 | |
CN2685542Y (zh) | 钻柱式岩屑床清除工具 | |
CN201574689U (zh) | 大口径阶梯式拼装组合钻头 | |
CN204402365U (zh) | 一种长螺旋钻机变径钻头 | |
CN217712429U (zh) | 一种适用于硬岩地层的中空式快速施工钻头 | |
CN210217652U (zh) | 防捂钻杆以及防捂钻 | |
CN201190279Y (zh) | 旋挖小直径灌注桩施工设备 | |
CN209277815U (zh) | 一种软地层划扩眼工具 | |
CN110130842B (zh) | 防捂钻杆以及防捂钻 | |
CN211851674U (zh) | 新型牙轮-pdc复合钻头 | |
CN109138834B (zh) | 深井软煤岩螺旋钻进方法 | |
CN201043442Y (zh) |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 | |
CN204419043U (zh) | 柔性自减震钻头 | |
CN109538115B (zh) | 深井软煤岩棱状钻具钻进方法 | |
CN203640615U (zh) | 流道表面具有贯通凹坑的抗泥包pdc钻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