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5005B -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5005B
CN109445005B CN201910004282.5A CN201910004282A CN109445005B CN 109445005 B CN109445005 B CN 109445005B CN 201910004282 A CN201910004282 A CN 201910004282A CN 109445005 B CN109445005 B CN 109445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nel lens
lens
light
prism assembly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42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5005A (zh
Inventor
余鸿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042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5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5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5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5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5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光学领域,能够解决出光不均的问题;该棱镜组件包括第一光控单元和第二光控单元;第一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一微透镜阵列;第二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二微透镜阵列;其中,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与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相对设置,且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位于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焦平面位置处。

Description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朗伯光源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朗伯光源的辐射强度随观察方向与面源法线之间的夹角θ的变化遵守余弦规律,也即在辐射强度随着角度的变化而不同,进而导致光学组件的出光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棱镜组件应用至光学组件中,能够解决出光不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组件,包括第一光控单元和第二光控单元;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一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二微透镜阵列;其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焦平面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结构相同,且该各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在背离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一侧的表面为平面;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在背离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为复合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为复合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所述第二光控单元均为复合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组件还包括光学玻璃,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所述第二光控单元贴附于所述光学玻璃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所述第二光控单元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括光源以及前述的棱镜组件;所述棱镜组件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且与所述光源封装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棱镜组件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前焦点位置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如前述的光源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前述的棱镜组件;所述棱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多个光源的出光侧,且所述棱镜组件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前焦点位置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棱镜组件,包括第一光控单元和第二光控单元;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一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二微透镜阵列;其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焦平面位置处。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中的棱镜组件,能够将位于前焦点位置的光源发光的光线经第一菲涅尔透镜后产生平行光,并通过第一微透镜阵列对该平行光进行孔径分割,然后将经孔径分割后的光线全部透过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进行单独的光学积分,并透过第二菲涅尔透镜,从而在第二菲涅尔透镜焦平面处叠加,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分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菲涅尔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模组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棱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棱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棱镜组件;10-第一光控单元;101-第一菲涅尔透镜;102-第一微透镜阵列;20-第二光控单元;201-第二菲涅尔透镜;202-第二微透镜阵列;30-光学平板;T-凸透镜;L-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棱镜组件,如图1所示,该棱镜组件01包括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
其中,第一光控单元10中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101,以及位于该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T组成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
第二光控单元20中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201,以及位于该第二菲涅尔透镜201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T组成的第二微透镜阵列202。
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螺纹面与第二菲涅尔透镜201的螺纹面相对设置,且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位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焦平面位置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又名螺纹透镜,可以为由聚烯烃材料注压而成的薄片,也有可以由玻璃制作的,镜片表面一面为光面(即非螺纹面),另一面刻录了由小到大的同心圆(即螺纹面);如图2所示,对于菲涅尔透镜而言,在位于其焦点O位置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线,从非螺纹面进入,透过该菲涅尔透镜后,从螺纹面平行射出。
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一般为一一对应设置的;并且实际中,为了便于制作加工,优选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为相同的结构(大小、形状等均相同),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为相同的结构(大小、形状等均相同)。
在此基础上,优选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焦点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即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共焦平面,当然,此时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各凸透镜T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从而便于其制作以及安装;同理如第二微透镜阵列202。
另外,对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凸透镜而言,其可以为双凸镜(即具有两个凸面),也可以为平凸镜(即具有一个平面和一个凸面);实际中,为了便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加工及安装等,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凸透镜设置为平凸镜,其中,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凸透镜的凸面朝向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螺纹面,平面朝向第二微透镜阵列20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结构相同,且焦点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情况下,该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所有的凸透镜的平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凸面的顶部平齐。
同理,为了便于加工及安装等,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凸透镜为平凸镜,其中,第二菲涅尔透镜201中的凸透镜的凸面朝向第二菲涅尔透镜201的螺纹面,平面朝向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以保证第二菲涅尔透镜201中所有的凸透镜的平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凸面的顶部平齐。
实际中,一般优选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凸透镜为平凸镜、且各凸透镜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菲涅尔透镜201中的凸透镜为平凸镜、且各凸透镜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以下实施例均是以此为例,进行说明的。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棱镜模组01提高出光均匀性的原理进行说明。
参考图3,当位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的光源L发出的光线(也即光源与第一菲涅尔透镜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菲涅尔透镜的焦距f1相等),经过第一菲涅尔透镜101后平行出射后,进入第一透镜阵列102,并经第一透镜阵列102进行孔径分割;当然,光源L本身的性质(一般为朗伯体光源),此时透过该第一透镜阵列102的光辐射并不均匀。
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位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焦平面位置处(也即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焦距f2相等),此时,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作为场镜,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出瞳面重合(也即经过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光线到达焦平面的焦距均在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的圆心),从而能够在保证透过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T的光线,在不改变方向的基础上,被限制在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T的孔径内,并全部出射。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作为场镜,位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后焦面(也即出瞳面),因此,参考图4,透过第一微透镜阵列102(图4中未示出,位于第二微透镜阵列202的下方)中的各凸透镜孔径的光线仅全部进入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的各凸透镜孔径,而不会在对相邻孔径的光线产生影响,也即在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中进行光线积分过程仅是针对各孔径(各凸透镜孔径)的单独积分;这样一来,通过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孔径的光线,在透过第二菲涅尔透镜后在焦平面处叠加,在形成均匀的面分布光源(可以参考图3)。
相比之下,如果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202,参考图5,透过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中的各凸透镜孔径的光线会发生交叠,也即经第一微透镜阵列102进行孔径分割后,相邻的孔径区域之间的光线会产生影响,光线的积分过程为全孔径综合影响的积分,从而造成出光不均匀的弊端。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参考图6,在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作为场镜,针对各孔径(各凸透镜孔径)的单独积分后,能够保证所有的光线进入第二菲涅尔透镜201,也即光通量无损失,同时能够扩大视场;相比之下,参考图7,如果不设置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位于透镜边缘区域的光线(图7中的虚线所示)会射到其他区域(例如光学器件的侧壁)而无法加以利用,并且对造成在周边区域光学品味的诸多不良。也即,采用通过第二微透镜阵列202能够在增加光通量、收缩边界光线的出射角度,减少边界光能损失,提高出光效率。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中的棱镜组件,能够将位于前焦点位置的光源发光的光线经第一菲涅尔透镜后产生平行光,并通过第一微透镜阵列对该平行光进行孔径分割,然后将经孔径分割后的光线全部透过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进行单独的光学积分,并透过第二菲涅尔透镜,从而在第二菲涅尔透镜焦平面处叠加,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分布。
在此基础上,实际中,为了制作加工前述的棱镜组件01,优选的,如图1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的结构相同;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同样的制作工艺形成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然后将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进行组装即可形成本发明中的棱镜组件。
其中,对于第一光控单元10而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图1所示,在第一菲涅尔透镜101和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如图3所示,设置第一菲涅尔透镜101和第一微透镜阵列102接触,也即第一菲涅尔透镜101和第一微透镜阵列102之间的距离为零。
实际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棱镜组件01的整体厚度,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在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的应用),优选的,多采用如图3中示出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和第一微透镜阵列102接触的设置方式。
同理,如第二光控单元20中第二菲涅尔透镜20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202的设置情况,可以在第二菲涅尔透镜20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202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也可以设置第二菲涅尔透镜20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202接触;当然,为了降低棱镜组件01的整体厚度,优选的,设置第二菲涅尔透镜20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202接触。
此外,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如图8所示,针对单个光源L,单独设置上述的棱镜组件01;当然,在此情况下,在制作光源器件时,可以将棱镜组件01直接封装在光源器件中;还可以如图9所示,可以针对多个光源,设置一个棱镜组件01;当然,在此情况下,对于棱镜组件01中的可以包括对每一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也即设置于光源对应的菲涅尔透镜阵列);也可以设置具有多个焦点(与光源一一对应)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实际中可以根据应用的场景以及应用需求选择设置。
另外,对于第一光控单元10而言,可以为复合膜片的形式,例如,可以单独形成第一菲涅尔透镜101膜片以及第一微透镜阵列102膜片,然后将两者采用光学胶进行粘结形成复合膜片;同理如第二光控单元20。
在此基础上,对于小尺寸的棱镜组件01而言,可以直接将第一光控单元10的复合膜片和第二光控单元20的复合膜片,直接按照前述的要求(例如光源位于第一光控单元10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第二光控单元20位于第一光控单元10中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焦平面位置处),封装或者组装于光学器件中。
对于大尺寸的棱镜组件01而言,为了保证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处于预定的平面内,避免中间部分下陷,如图9所示,优选的,该棱镜组件01还包括光学平板30,第一光控单元10和第二光控单元20贴附于光学平板30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学平板30的厚度与第一光控单元10中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焦距f2相等或者近似相等,以保证第二光控单元20位于第一光控单元10中的第一微透镜阵列102的焦平面位置处;第二,光学平板30可以为光学玻璃平板,也可以为透明的PE(聚乙烯)平板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光学透明平板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可以参考图8,该光源组件包括光源L以及前述的棱镜组件01;并且该棱镜组件01位于光源L的出光侧,且与光源L封装为一体结构。
其中,棱镜组件01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螺纹面朝向背离光源L的一侧,且光源L位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也即光源L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焦距f1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如前述的光源组件(即棱镜组件与光源封装为一体结构),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棱镜组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组件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棱镜组件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背光模组,参考图9,该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L以及前述的棱镜组件01;其中,棱镜组件01安装于多个光源L的出光侧(例如,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在背光模组中的框架上),且棱镜组件01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螺纹面朝向背离光源的一侧,光源L位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光源L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焦距f1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第一菲涅尔透镜101而言,可以是多个单焦点的菲涅尔透镜,且每一菲涅尔透镜的焦点位置处均设置有光源;也可以是具有多焦点的一个菲涅尔透镜,在每一焦点位置处均设置有光源。
该背光模组同样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棱镜组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组件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棱镜组件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同样包括了如上所述的棱镜组件,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组件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棱镜组件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至少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应用至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中。
以下将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与采用本发明的棱镜组件01的背光模组进行对比,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直下式的背光模组,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由于LED为朗伯光源,因此,为了产生均匀的发光面(即均匀的面分布光源),一般需要对LED进行Cup设计(在LED灯珠的一侧安装灯杯),并配合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反射增亮膜(也可以称为:反射偏光膜;简写:DBEF)等膜层,并且为了消除灯影Mura(云纹)不良,LED发光面距膜材需要一定的空气混光距离OD(OpticalDistance),由于该距离主要取决于LED Cup的设计,一般不小于15mm,从而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厚度较大,进而限制了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基础上,相关技术中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混光距离(即OD值),一般通过采用降低封装(Package)尺寸、减小LED灯珠尺寸,减小灯珠间距(Pitch)等,例如,采用Mini-LED;这样一来,由于LED灯珠的使用数量大幅增加,不仅良率难以保证,同时提高了原材料的成本,并且由于灯厂技术工艺的限制,大量LED难以全部加工至一块大灯板;例如,相关采用Mini-LED的方式,均使用多块LED灯板的拼接方式,但在灯板拼缝之间存在画面品味的问题。
也就是说,混光距离OD与出光均匀性之间,是一组相互制约的因素,增加距离OD能够适当的提高出光均匀性,但是导致背光模组的后续增加,限制了显示装置的应用;而减小混光距离OD,到造成出光不均匀,不能满足显示装置对高品质画面的要求。
相比之下,采用本发明中的棱镜组件01的背光模组:
一方面,针对前述相关技术中需要设置混光距离保证出光均匀性而言,采用本发明的棱镜组件01的背光模组,将光源设置于棱镜组件01中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通过棱镜组件01直接对光源中的光线进行调节(孔径分割、光学积分等光学调整过程),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分布,由于在该背光模组中,光源设置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前焦点位置处,也即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通过设计第一菲涅尔透镜101的焦距大小即可,一般的,该焦距可以达到5mm以下,相比前述的背光模组需要设置混光距离在15mm以上(大多在20mm以上),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避免了设置较大的混光距离,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发明的棱镜组件01的背光模组,由于光源与第一菲涅尔透镜101之间的距离(第一菲涅尔透镜的焦距)较小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灯影Mura不良,进而保证了显示画面的品质。
另一方面,相比于前述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反射增亮膜(DBEF)等多个膜层保证出光均匀性而言,采用本发明的棱镜组件01的背光模组,无需设置其他膜层,仅设置该棱镜模组即可达到出光均匀的目的,从而简化了模组结构。
另外,相比于采用扩散板、扩散片中使用扩散粒子进行匀光而言,本发明中可以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棱镜组件的结构,具有更高设计精度以及匀光效果;并且易于通过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和优化分析,具有更高的设计自由度,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对棱镜组件中不同区域的结构进行单独的设计;又例如,可以制作为复合膜材,与LED灯珠封装为一体结构,也可以贴附在光学玻璃两侧,固定安装于背光模组的框架上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控单元和第二光控单元;
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一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一微透镜阵列;
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包括:第二菲涅尔透镜,以及位于该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一侧、且由多个凸透镜组成的第二微透镜阵列;
其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与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至少一个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在背离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和/或,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中的各凸透镜在背离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一侧的表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
和/或,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中,所述第二菲涅尔透镜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之间的距离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光控单元为复合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组件还包括光学玻璃,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所述第二光控单元贴附于所述光学玻璃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控单元和所述第二光控单元的结构相同。
8.一种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组件;
所述棱镜组件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且与所述光源封装为一体结构;
其中,所述棱镜组件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朝向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的前焦点位置处。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组件。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组件;
所述棱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多个光源的出光侧,且所述棱镜组件中的第一菲涅尔透镜的螺纹面朝向背离所述多个光源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为多个单焦点的菲涅尔透镜,每个单焦点的菲涅尔透镜的焦点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光源;或者,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为一个多焦点的菲涅尔透镜,在多焦点的菲涅尔透镜的每一焦点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光源。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10004282.5A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445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4282.5A CN109445005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4282.5A CN109445005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5005A CN109445005A (zh) 2019-03-08
CN109445005B true CN109445005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54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4282.5A Active CN109445005B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5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1587A (zh) * 2021-05-07 2021-08-27 广景视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复眼镜片模组、照明装置及dlp光机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8960B2 (ja) * 2000-02-15 2009-11-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レンズシート用樹脂組成物、レンズシート及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JP2003084101A (ja) * 2001-09-17 2003-03-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用樹脂組成物、光学素子、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KR100803586B1 (ko) * 2001-12-18 2008-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전의 휘도 개선장치
US6894840B2 (en) * 2002-05-13 2005-05-17 Sony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microlens arr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rojector
JP2007147935A (ja) * 2005-11-28 2007-06-14 Sony Corp レンズシート、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5005A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3557B (zh) 直视型显示设备和用于直视型显示设备的光单元
US10768481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18750B2 (en) Display substrate with pixel units in a matrix array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8015891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KR101444019B1 (ko) 측면조사식 백라이트 모듈
WO2011096192A1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レンズ
US8801210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O2011108603A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1035966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130002983A1 (en) Backlight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Lens
CN111727403B (zh) 直下式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74691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740652B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5005B (zh)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60252667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631026A (zh) 一种背光透镜及模组
EP3144581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90049792A1 (en) Light source compon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5376012U (zh) 一种背光模组
KR100965207B1 (ko) 복합 렌즈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광학필름 및 그광학필름의 제조방법
TWI701486B (zh) 背光模組及具有背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KR101210412B1 (ko) 일체형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8328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4609829A (zh) 一种高亮度、低功耗的Local dimming液晶背光模组
KR100997956B1 (ko) 일체형 도광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