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817A -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817A
CN109428817A CN201710775847.0A CN201710775847A CN109428817A CN 109428817 A CN109428817 A CN 109428817A CN 201710775847 A CN201710775847 A CN 201710775847A CN 109428817 A CN109428817 A CN 109428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chain
network
space
network function
fun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758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817B (zh
Inventor
颜欢
李勇
孙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7758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进而,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所述第三业务链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的业务链符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以避免业务链部署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背景技术
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网络是新一代通信网络,5G网络中要求灵活可定制,以满足多种不同的业务场景和网络需求。其中,定制化的网络策略是5G网络所支持的一项重要功能。具体地,5G网络的系统架构中包括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以及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其中,终端可以通过AF网元请求所需的网络策略,并通过PCF网元进一步处理,将网络策略自动地部署到网络中,以满足终端定制化网络服务的需求。业务链是5G网络所支持的网络策略中的一种类型,业务链是指数据包所要经过的网络功能序列,该序列所涉及的网络功能包括视频优化、防火墙、负载均衡、缓存等。终端可以根据需要请求对应的业务链。由于5G系统中会划分不同的管理域,而每个管理域中的终端或网络管理员会根据需求请求对应的业务链,导致针对同一应用或网络连接可能出现不同的业务链。因此,需要对这些业务链进行聚合,以使请求的业务链能更高效安全的部署到实际网络中。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业务链组合方法,由策略图组合器接收业务链信息,进而对业务链进行组合,首先将源目的节点重叠的业务链提取出来,进而分析这些业务链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依赖性关系和可能的冲突,最后确定组合次序。然而,该方法并未给出确定组合次序的具体方法,这可能导致所确定的组合次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而导致业务链的部署出现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以期解决由于确定的组合次序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所导致的业务链部署异常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进而,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所述第三业务链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
在该方法中,第一网元在接收到第一业务链之后,根据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网络中已部署的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来确定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聚合的条件,从而使得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的业务链符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从而避免出现部署异常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若在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所述第一网元确定在所述聚合次序中,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位置在所述另一条业务链之前。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若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网络功能单元所在的业务链确定为所述聚合次序中的首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之后,还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三业务链中的连接处所连接的两个网络功能单元重复,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处为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连接处。该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业务链聚合之后可能存在的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问题,通过判断两个业务链的连接处是否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并且在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之后,通过删除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方式来消除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问题,从而使得在出现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异常场景时,业务链也可以被正常的部署和使用。
在该处理过程中,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第一网元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所连接的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连接至所述连接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之前,还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为所述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所述第一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重叠,并且,所述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所述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则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依次经过的至少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包括匹配条件以及行为标识。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进而,所述第二网元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进而,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包括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以及优先级的标识。
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第一网元可以为业务链聚合功能SCAF网元,第二网元可以为业务链约束功能SCCF网元。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元,该第一网元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一网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网元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一网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或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一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网元,该第二网元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二网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网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二网元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二网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二网元与第一网元或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二网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二网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网元以及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网元。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网元在接收到第一业务链之后,根据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网络中已部署的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来确定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聚合的条件,从而使得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的业务链符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以避免部署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一种业务链组合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进行业务链组合的交互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图;
图4为一条业务链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交互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整体交互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整体交互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整体交互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的另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元的另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一种业务链组合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方法中主要涉及策略图编辑/查看器、策略图组合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控制器以及规则检测器。各部分功能如下:
策略图编辑/查看器:主要负责接收网络策略请求信息,网络策略以有节点和边构成的图形式来描述,其中节点表示终端集合,边表示通信链路(含业务链)。
策略图组合器:主要对输入的策略进行组合。
SDN控制器:基于策略组合结果生成转发规则。
规则检测器:负责检验生成的转发规则是否会与已部署的规则产生冲突。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进行业务链组合的交互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现有技术中进行业务链组合的流程包括:
S201、不同管理域中终端在策略图编辑/查看器上请求所需的网络策略,策略图编辑器/查看器将策略信息发送给策略图组合器。
S202、策略图组合器接收到策略信息后,对策略进行组合。
具体地,首先将源目的节点重叠的策略提取出来,然后分析这些策略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依赖性关系和可能的冲突,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组合次序。
S203、策略图组合器将组合后的策略信息发送到SDN控制器中。
S204、SDN控制器收到组合后的策略信息后,生成对应的转发规则。
S205、SDN控制器将转发规则发送给规则检测器。
S205、规则检测器检验规则的正确性,检验成功后再部署到网络中。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组合判别条件,也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异常场景,即未给出确定组合次序的具体方法,可能导致所确定的业务链组合与具体应用场景不符,进而导致业务链的部署出现异常。
有鉴于此,本申请将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网元和系统。在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下面首先介绍本申请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和相关概念。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业务链处理方法所应用的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核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网元、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以及数据网络(datanetwork,DN)。各网元的功能如下:
AUSF用于执行终端认证过程。PCF主要负责将聚合后的业务链编译为相应的网络资源。AF主要负责终端请求的业务链策略。AMF主要负责终端注册、连接、移动性管理、接入认证与授权等。SMF主要负责会话建立、删除和修改,终端的IP地址分配和管理,合法监听,终端面选择和控制等。UPF主要负责路由选择和转发、流量使用上报、服务质量管理、策略规则执行等。DN可以为互联网接入或第三方服务等。
上述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终端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或用户代理(user agent)。
除此之外,上述系统中还包括业务链聚合功能(service chain aggregationfunction,SCAF)网元以及业务链约束功能(service chain constrain function,SCCF)网元。SCAF和SCCF是本申请针对业务链处理所增加的新的网元。其中,SCAF通过通信接口与AF进行通信,也通过通信接口与PCF进行通信。SCCF通过通信接口与SCAF进行通信。SCAF与SCCF的功能如下:
SCAF:主要负责对两条源目的节点同时重叠的业务链进行聚合。
SCCF:主要对可能存在多种聚合次序的情形制定相应的规则。
更具体的功能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1、业务链
业务链是5G通信系统所支持的网络策略中的一种类型,是指数据包所要经过的网络功能序列,该序列所涉及的网络功能包括视频优化、防火墙、负载均衡、缓存等。
图4为一条业务链的示例图,如图4所示,终端和互联网之间的通信路径依次经过优化器和防火墙。其中,优化器可以实时转化报文内容的格式,以供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接收。防火墙用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利用该条业务链,网络服务质量得到增强。
2、业务链聚合:
在5G通信系统中会划分不同的管理域,每个管理域中的终端或网络管理员会根据需求请求对应的业务链,因此,针对同一应用或同一网络连接,可能需要部署多条业务链。业务链聚合是指将需要部署在同一应用或同一网络连接上的多条业务链聚合成一条业务链,从而使得请求的业务链能够更高效安全地部署到网络中。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链聚合也可称为业务链组合、业务链结合或其他名称,但无论使用何种名称,其实质都属于业务链聚合,因此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内。
3、网络功能单元
本申请所述的网络功能单元是指一条业务链中实现特定功能的单元,该单元可能为一个实体单元,也可能为一个虚拟单元。例如,上述图4所示的业务链中,优化器和防火墙分别为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其中,以优化器为例,其可以是一个实体单元,或者,也可以是在某些实体单元上通过软件实现的虚拟单元。
在本申请中,网络功能单元通过“匹配+行为”的形式来表示,将在如下实施例中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4、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
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是指需要进行匹配的数据包空间。
5、业务链的输出包空间
业务链的输出包空间是指对需要匹配的数据包按特定规则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空间。
6、业务链中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
业务链中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是指业务链策略中的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规则。
针对上述4、5、6所涉及的术语,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解释。
假设存在一条业务链为:
{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2,业务链={流量监视器}},流量监视器={匹配=<源地址=IP1>,行为=计数}
在该条业务链中,业务链所经过的网络功能单元为流量监视器,该流量监视器通过“匹配+行为”的形式表示为:流量监视器={匹配=<源地址=IP1>,行为=计数},则:
首先,在该条业务链中,网络功能单元“流量监测器”的匹配空间为:源地址=IP1。
其次,该条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即需要进行匹配的数据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再次,该条业务链的输出包空间(即对需要匹配的数据包按特定规则处理后输出的数据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下面将基于上面所述的本申请涉及的共性方面,结合图5至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第一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
其中,该第一网元可以为上述的SCAF。
具体地,当需要在网络中部署某条业务链时,终端或网络管理员可以在AF上输入待部署的业务链的信息,当AF接收到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输入的业务链的信息后,形成第一请求消息,通过AF与SCAF之间的接口将业务链的信息发送给SCAF。
在一个示例中,在AF与SCAF之间的接口上所传输的业务链的信息包括如下要素: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依次经过的至少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其中,源地址可以为一个IP地址,也可以为一个子网地址。同样地,目的地址可以为一个IP地址,也可以为一个子网地址。网络功能单元使用前述的“匹配+行为”的形式来表示,即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包括匹配条件以及行为标识。
S502、若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第一网元根据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第一业务链与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其中,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是指在将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聚合成一条业务链之后,原有的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在聚合成的业务链中所处的位置先后关系。
当SCAF接收到AF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之后,读取出其中的第一业务链的信息。进而,SCAF首先判断该第一业务链是否能和已经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进行聚合。例如,具体的判断条件可以为:
若第一业务链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第一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第二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重叠,并且,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则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
即,第一业务链需要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确定能够聚合,即:
第一个条件:第一业务链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
第二个条件:第一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第二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重叠。
第三个条件: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
如果不满足上述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则不能进行聚合。
具体地,第一个条件中,第一业务链需要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即在第一业务链之前,网络中已经部署了第二业务链。而如果在第一业务链之前网络中并未部署其他的业务链,即第一业务链为网络中的第一条业务链,则不能也不需要进行业务链聚合,在该情况下,SCAF直接将第一业务链发送给PCF进行部署。
具体地,第二个条件中,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需要分别重叠,即第一业务链的源地址与第二业务链的源地址重叠,第一业务链的目的地址与第二业务链的目的地址重叠。
具体地,第三个条件中,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的具体判断方法为:
对于待聚合的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首先选择网络功能单元数量最少的业务链作为基准,该网络功能单元数量最少的业务链称为基准业务链,分别以基准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作为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和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并判断输入包空间后业务链行为是否互斥(例如,丢弃行为和重定向行为即是互斥行为),如果业务链行为互斥,则判断用于检测的输入包空间是否与两条业务链重叠部分的输入包空间相同,如果不同,则继续下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判断,否则,确定第一业务链行为和第二业务链行为互斥,则SCAF向AF返回业务链行为互斥的响应信息,再由AF向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进行反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判断之前,SCAF需要首先对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进行建模处理,以定义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
进而,当SCAF判断出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时,则根据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来确定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具体确定的方法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S503、第一网元根据上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该第三业务链包括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
举例来说,假设SCAF确定出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为第一业务链在第二业务链之前,第一业务链中依次经过的网络功能单元为:{网络功能单元1,网络功能单元2},第二业务链中依次经过的网络功能单元为:{网络功能单元3,网络功能单元4},则生成的第三业务链中依次经过的网络功能单元为:{网络功能单元1,网络功能单元2,网络功能单元3,网络功能单元4}。即在生成的第三业务链中,原第一业务链的网络功能都位于原第二业务链的网络功能之前。
进而,当生成聚合的第三业务链之后,SCAF将第三业务链的信息通过与PCF之间的接口发送给PCF,由PCF进行业务链的部署。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在接收到第一业务链之后,根据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网络中已部署的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来确定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聚合的条件,从而使得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的业务链符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从而避免出现部署异常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涉及SCAF确定聚合次序的具体方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502具体包括:
若在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该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第一网元确定在上述聚合次序中,该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位置在另一条业务链之前。
即,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说明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之间只有一种聚合次序,而如果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上述条件,则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之间存在两种聚合次序,则需要根据进一步的处理来确定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以下分别以具体场景示例说明确定聚合次序的方法。
第一个场景示例:
假设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终端或网络管理员需要对发往IP1的流量进行统计,于是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请求业务链1,该业务链1的网络功能单元为计数器,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计数IP1>}。由于发往IP1的流量增大,为了分流,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请求业务链2,该业务链2的网络功能单元为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同时,业务链1和业务链2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为(源地址=IP子网1,目的地址=IP子网2)。
则,业务链1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子网1,目的地址=IP子网2,业务链={计数器}},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计数IP1>}
业务链1的输入包空间为:目的地址=IP1;
业务链1的输出包空间为:目的地址=IP1;
计数器的匹配空间为:目的地址=IP1。
业务链2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子网1,目的地址=IP子网2,业务链={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
业务链2的输入包空间为:目的地址=IP1;
业务链2的输出包空间为:目的地址=IP3;
负载均衡器的匹配空间为:目的地址=IP1。
在业务链1和业务链2中,仅业务链1的输入包空间和输出包空间相同,即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条件,同时,业务链1中的计数器(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业务链2中负载均衡器的匹配空间相同,即满足“该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因此,业务链1和业务链2满足上述条件,则在聚合之后,业务链1的位置在业务链2之前。
进而,根据业务链1和业务链2所生成的第三业务链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子网1,目的地址=IP子网2,业务链={计数器,负载均衡器}},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计数IP1>},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
第二个场景示例:
假设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终端或网络管理员需要区分不同业务流,以便针对不同业务流实施差分服务,因此利用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识别不同应用,于是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请求业务链3,该业务链3的网络功能单元为DPI,DPI={匹配=<源地址=IP1>,行为=检测}。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该地区网络拥塞经常发生,需要使用流量监测器对流量进行监控,于是终端或网络管理员请求业务链4,该业务链4的网络功能单元为流量监测器,流量监视器={匹配=<源地址=IP1>,行为=计数}。
业务链3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2,业务链={DPI}},DPI={匹配=<源地址=IP1>,行为=检测}
业务链3的输入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业务链3的输出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DPI的匹配空间为:源地址=IP1
业务链4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2,业务链={流量监视器}},流量监视器={匹配=<源地址=IP1>,行为=计数}
业务链4的输入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业务链4的输出包空间为:源地址=IP1
DPI的匹配空间为:源地址=IP1
在业务链3和业务链4中,业务链3的输入包空间和输出包空间相同,业务链4的输入包空间和输出包空间也相同,即两条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都相同,因此,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条件,因此,业务链1和业务链2不满足上述条件,因此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需要根据进一步的处理来确定出一种聚合次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涉及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存在两种聚合次序时最终确定出一种聚合次序的方法。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交互流程图,如图6所述,如果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上述的判断条件,即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存在两种聚合次序时,可以通过如下过程来确定出一种聚合次序:
S601、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其中,第二网元可以为上述的SCCF。
可选地,SCAF在第二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以及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
S602、第二网元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确定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当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获取其中携带的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进而,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来确定第二请求消息中所携带的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
以下继续以上述的业务链3和业务链4为例来进行说明。
由于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因此,SCAF将业务链3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和业务链4的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发送给SCCF。即发送的为:DPI和流量监视器。
当SCCF接收到DPI的标识和流量监视器的标识后,可选地,可以从预存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表中查询DPI和流量监视器的优先级。
可选地,SCCF中预存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表可以由终端或网络管理员预先输入,并由SCCF进行保存。
示例性地,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可以使用整数表示,其中,数值越高,优先级越小。例如,DPI的优先级为20,流量监测器的优先级为10,即流量监测器的优先级高于DPI的优先级。
S603、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包括上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当SCCF查询到DPI和流量监测器的优先级后,向SCAF发送该优先级。
可选地,SCCF向SCAF发送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中包括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以及优先级的标识。即,SCCF向SCAF发送的响应消息中的消息格式可以为如下格式:
{流量监视器:10,DPI:20}
S604、第一网元根据上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第一业务链与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可选地,当SCAF接收到响应消息后,将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网络功能单元所在的业务链确定为聚合次序中的首位。
继续以上述业务链3和业务链4为例,当SCAF接收到响应消息后,解析出其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为{流量监视器:10,DPI:20},即流量监视器的优先级高,而流量监视器属于业务链4,因此,在业务链3和业务链4的聚合次序中,业务链4的位置在业务链3之前。
进而,根据业务链3和业务链4所生成的第三业务链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2,业务链={流量监视器,DPI}},流量监视器={匹配=<源地址=IP1>,行为=计数},DPI={匹配=<源地址=IP1>,行为=检测}}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存在两种聚合次序时,通过从第二网元获取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来确定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可以使得在聚合后业务链中,优先级高的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更靠前,进而使得当聚合后业务链被部署到网络中后,优先级高的网络功能单元可以被优先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涉及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聚合生成的第三业务链中存在重复网络功能单元时的处理过程,即,在上述步骤S503之后,还包括:
第一网元判断第三业务链中的连接处所连接的两个网络功能单元是否重复,若是,则根据该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该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
其中,上述连接处是指第一业务链与第二业务链的连接处。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述,可以根据如下过程来删除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
S701、第一网元删除上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
S702、第一网元将上述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所连接的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连接至上述连接处。
以下以一个具体场景示例进行说明:
假设在同一个分组网关下存在2个网络管理域,这两个管理域具有相同的网络管理权限。这时,监测到下行流量增大,于是,网络管理员1通过AF1请求业务链5,该业务链5的网络功能单元为负载均衡器以及计数器,其中,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动作=<修改为IP3>)},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3>,行为=<计数IP3>)}。网络管理员2则通过AF2则业务链6,该业务链6的网络功能单元为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即先用防火墙隔离异常流量,然后使用负载均衡器对发往IP1的数据进行分流,其中,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防火墙={(匹配=<目的地址=IP2>,行为=<丢弃IP2>)}。两条策略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均为(源地址=IP子网1,目的地址=IP子网2)。
根据上述的处理方法,可以确定出业务链5和业务链6具有两种聚合次序,因此,进而根据业务链5和业务链6中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确定出聚合之后业务链6的位置在业务链5之前,因此,所得出的聚合后的第三业务链可以表示为:
{源地址=<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子网2,业务链={防火墙,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计数器}},防火墙={(匹配=<目的地址=IP2>,行为=<丢弃IP2>)},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计数IP1>}}
在上述聚合后的业务链中,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即负载均衡器。
针对上述聚合后的业务链,SCAF首先删除后一个负载均衡器,进而将计数器连接到前一个负载均衡器之后,最终形成的第三业务链为:
{源地址=<源地址=IP1>,目的地址=IP子网2,业务链={防火墙,负载均衡器,计数器}},防火墙={(匹配=<目的地址=IP2>,行为=<丢弃IP2>)},负载均衡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修改为IP3>},计数器={匹配=<目的地址=IP1>,行为=<计数IP1>}}
本实施例中,充分考虑了业务链聚合之后可能存在的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问题,通过判断两个业务链的连接处是否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并且在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之后,通过删除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方式来消除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问题,从而使得在出现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异常场景时,业务链也可以被正常的部署和使用,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考虑这种异常场景,因此,本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充分考虑了异常场景,避免了由于遗漏异常场景所可能导致的网络功能单元实现异常的问题。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和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前述的几种具体场景来描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整体处理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各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法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如下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首先,针对上述业务链1和业务链2对应的场景,即业务链1和业务链2只有一种聚合次序的场景,整体的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即,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整体交互流程图,如图8所示,交互流程包括:
S801、AF向SCA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1。
S802、SCAF判断业务链1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无需进行聚合操作。
S803、SCAF将业务链1发送给PCF进行部署。
S804、AF向SCAF再次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2。
S805、SCAF判断业务链2能够与业务链1聚合,并且业务链1和业务链2只有一种聚合次序,则SCAF根据聚合次序确定聚合的第三业务链。
S806、SCAF判断聚合的第三业务链不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则将第三业务链发送给PCF。
S807、PCF根据第三业务链进行业务链部署。
在该场景中,SCAF判断出业务链1和业务链2只有一种聚合次序,则SCAF可以直接根据该聚合次序确定聚合的业务链,从而保证了所确定的聚合的业务链符合具体的业务场景,保证了业务链的正常部署。
其次,针对上述业务链3和业务链4对应的场景,即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的场景,整体的处理流程如图9所示,即,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整体交互流程图,如图9所示,交互流程包括:
S901、AF向SCA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3。
S902、SCAF判断业务链3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无需进行聚合操作。
S903、SCAF将业务链3发送给PCF进行部署。
S904、AF向SCAF再次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4。
S905、SCAF判断业务链4能够与业务链3聚合,并且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
S906、SCAF向SC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请求业务链3和业务链4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S907、SCCF向SCAF返回业务链3和业务链4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S908、SCAF根据SCCF返回的信息,确定业务链3和业务链4的聚合次序,并生成聚合的第三业务链。
S909、SCAF判断聚合的第三业务链不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则将第三业务链发送给PCF。
S910、PCF根据第三业务链进行业务链部署。
在该场景中,SCAF判断出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则SCAF向SCCF发送消息以请求业务链3和业务链4的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并根据SCCF所反馈的网络功能优先级确定聚合的业务链,即在存在两种聚合次序时通过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来决定业务链的聚合后的次序,从而使得优先级高的网络功能单元可以优先执行,保证了数据包处理时的高效和安全。
再次,针对上述业务链5和业务链6对应的场景,即业务链5和业务链6存在两种聚合次序,并且聚合之后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的场景,整体的处理流程如图10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链5和业务链6对应的场景为2个网络管理域的场景,因此该场景中涉及2个AF网元,分别为AF1和AF2。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业务链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整体交互流程图,如图10所示,交互流程包括:
S1001、AF1向SCA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5。
S1002、SCAF判断业务链5为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无需进行聚合操作。
S1003、SCAF将业务链5发送给PCF进行部署。
S1004、AF2向SCAF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业务链6。
S1005、SCAF判断业务链6能够与业务链5聚合,并且业务链5和业务链6存在两种聚合次序。
S1006、SCAF向SCCF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请求业务链5和业务链6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S1007、SCCF向SCAF返回业务链5和业务链6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S1008、SCAF根据SCCF返回的信息,确定业务链5和业务链6的聚合次序,并生成聚合的第三业务链。
S1009、SCAF判断聚合的第三业务链中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则删除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功能单元,形成最终的第三业务链。
S1010、SCAF向PCF发送最终的第三业务链。
S1011、PCF根据最终的第三业务链进行业务链部署。
在该场景中,SCAF判断出业务链3和业务链4存在两种聚合次序,则SCAF向SCCF发送消息以请求业务链3和业务链4的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并根据SCCF所反馈的网络功能优先级确定聚合的业务链,进而,SCAF判断出聚合后的业务链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因此对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进行删除处理,即在存在两种聚合次序时通过网络功能单元的优先级来决定业务链的聚合后的次序,并且在聚合后的业务链存在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时删除重复的网络功能单元,从而使得优先级高的网络功能单元可以优先执行,以及使得在出现网络功能单元重复的异常场景时,业务链也可以被正常的部署和使用。
上文主要从不同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等进行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或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不同功能模块或单元的情况下,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网元1100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一网元1100可以是上述各方法中涉及的第一网元,能够执行图5至图10的方法中由第一网元执行的各个步骤,例如,第一网元1100能够执行图5中的过程S501、S502和S503,图6中的过程S601和S604,图7中的过程S701和S702,图8中的过程S802、S803、S805和S806,图9中的过程S902、S903、S905、S906、S908和S909,图10中的过程S1002、S1003、S1005、S1006、S1008、S1009和S101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一网元1100包括:接收模块1101和处理模块1102。
其中,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
处理模块1102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处理模块1102还用于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所述第三业务链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
第一网元11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103。
发送模块1103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时,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网元1100中的各个模块还可以对应执行图5至图10的方法中由第一网元执行的各个步骤,此处不作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或单元的情况下,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网元1200的另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第一网元1200包括:处理模块1202和通信模块1203。处理模块1202用于对第一网元12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202用于支持第一网元1200执行图5中的过程S501、S502和S503,图6中的过程S601和S604,图7中的过程S701和S702,图8中的过程S802、S803、S805和S806,图9中的过程S902、S903、S905、S906、S908和S909,图10中的过程S1002、S1003、S1005、S1006、S1008、S1009和S101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203用于支持第一网元1200与第二网元或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第一网元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201,用于存储第一网元12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2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2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元1200和第二网元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模块12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2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2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12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网元可以为图13所示的第一网元1300。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网元13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3所示,该第一网元1300包括:处理器1302、通信接口1303和存储器1301。可选的,第一网元1300还可以包括总线1304。其中,通信接口1303、处理器1302以及存储器1301可以通过总线1304相互连接;总线13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3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11的第一网元1100、图12的第一网元1200和图13的第一网元1300可以是图3中的SCAF。图11的第一网元1100、图12的第一网元1200和图13的第一网元13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在采用不同功能模块或单元的情况下,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网元1400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二网元1400可以是上述各方法中涉及的第二网元,能够执行图5至图10的方法中由第二网元执行的各个步骤,例如,第二网元1400能够执行图6中的过程S602和S603,图9中的过程S907,图10中的过程S10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网元1400包括:接收模块1401、处理模块1402和发送模块1403。
其中,接收模块1401,用于从第一网元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
处理模块1402,用于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发送模块1403,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网元1400中的各个模块还可以对应执行图5至图10的方法中由第二网元执行的各个步骤,此处不作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或单元的情况下,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网元1500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第二网元1500包括:处理模块1502和通信模块1503。处理模块1502用于对第二网元15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502用于支持第二网元500执行图6中的过程S602和S603,图9中的过程S907,图10中的过程S1007,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1503用于支持第二网元1500与第一网元或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第二网元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501,用于存储第二网元1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5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5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第二网元1500和第一网元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模块15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5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5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15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网元可以为图16所示的第二网元1600。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网元16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6所示,该第二网元1600包括:处理器1602、通信接口1603、存储器1601。可选的,第二网元1600还可以包括总线1604。其中,通信接口1603、处理器1602以及存储器1601可以通过总线1604相互连接;总线160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6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14的第二网元1400、图15的第二网元1500和图16的第二网元1600可以是图3中的SCCF。图14的第二网元1400、图15的第二网元1500和图16的第二网元1600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
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所述第三业务链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所述第一网元确定在所述聚合次序中,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位置在所述另一条业务链之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
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网络功能单元所在的业务链确定为所述聚合次序中的首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业务链中的连接处所连接的两个网络功能单元重复,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处为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
所述第一网元将所述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所连接的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连接至所述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则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为所述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所述第一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重叠,并且,所述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所述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则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链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依次经过的至少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包括匹配条件以及行为标识。
9.一种业务链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包括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以及优先级的标识。
11.一种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链;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时,根据所述第一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以及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输入包空间、输出包空间和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以及用于根据所述聚合次序,生成第三业务链,所述第三业务链包括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在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确定在所述聚合次序中,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的位置在所述另一条业务链之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则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以及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聚合次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中优先级最高的网络功能单元所在的业务链确定为所述聚合次序中的首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三业务链中的连接处所连接的两个网络功能单元重复,则根据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的位置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处为所述第一业务链与所述第二业务链的连接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删除所述两个网络功能单元中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以及将所述位置在后的一个网络功能单元所连接的后一个网络功能单元连接至所述连接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业务链为所述网络中的首条业务链之外的业务链,所述第一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业务链对应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重叠,并且,所述第一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和所述第二业务链的业务链行为不互斥,则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与已部署在网络中的第二业务链能够聚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链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依次经过的至少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其中,所述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包括匹配条件以及行为标识。
19.一种第二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从第一网元接收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业务链和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不满足仅存在一条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并且所述输入包空间与输出包空间相同的业务链与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另一条业务链中第一个网络功能单元的匹配空间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链和所述第二业务链中的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二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功能单元优先级包括网络功能单元的标识以及优先级的标识。
2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元,以及权利要求19-20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网元。
2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23.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775847.0A 2017-08-31 2017-08-31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Active CN109428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5847.0A CN10942881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75847.0A CN10942881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817A true CN109428817A (zh) 2019-03-05
CN109428817B CN109428817B (zh) 2021-06-22

Family

ID=6550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75847.0A Active CN109428817B (zh) 2017-08-31 2017-08-31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8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8648A (zh) * 2023-02-22 2023-03-31 成都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逻辑时序自动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956A (zh) * 2015-09-15 2016-0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CN10555388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清华大学 用于sdn数据平面资源调度的方法
CN105812257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链路由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6204673A1 (en) * 2015-06-15 2016-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scalable mapping of tags to service function chain encapsulation head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2257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链路由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WO2016204673A1 (en) * 2015-06-15 2016-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scalable mapping of tags to service function chain encapsulation headers
CN105242956A (zh) * 2015-09-15 2016-01-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虚拟功能服务链部署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CN105553882A (zh) * 2015-12-23 2016-05-04 清华大学 用于sdn数据平面资源调度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凡,李勇,柳嘉强,苏厉,金德鹏: "基于SDN-NFV的移动核心网联动机制研究", 《计算机工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8648A (zh) * 2023-02-22 2023-03-31 成都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逻辑时序自动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78648B (zh) * 2023-02-22 2023-05-05 成都成电医星数字健康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逻辑时序自动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817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4409B (zh) 用于直径协议协调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0413290C (zh) 设置边界网关协议路由选择通知功能的方法
CN108269190A (zh) 基于跨链中继平台的跨链方法及其系统
CN103324592B (zh) 一种数据迁移控制方法、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4253820B (zh) 软件定义网安全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0113291A (zh) 用于在业务功能链域之间进行互通的方法和设备
CN106161335A (zh) 一种网络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7271396B2 (ja) データ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4243496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跨域安全代理方法和系统
CN110690964B (zh) 一种量子服务区块链的创建方法与应用系统
CN1096398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88977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delivery of network usage and billing data
CN105409168A (zh) 通信系统
CN109818820A (zh) 流量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5208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bgp路由泄露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428817A (zh) 业务链处理方法、相关网元和系统
CN106464670A (zh) 网络实体及服务策略管理方法
CN112699136B (zh) 一种跨链存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118083B (zh) 一种业务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53716B (zh) 服务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Buzhin et al. Evalu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elay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00568825C (zh) 电信网中监控服务质量的方法、系统及组件和计算机产品
Yang et al. On building the minimum number of tunnels: an ordered-split approach to manage IPSec/VPN policies
CN102932316A (zh) 信令防火墙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7547478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