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687B -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687B
CN109428687B CN201710601918.5A CN201710601918A CN109428687B CN 109428687 B CN109428687 B CN 109428687B CN 201710601918 A CN201710601918 A CN 201710601918A CN 109428687 B CN109428687 B CN 109428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f
logical channel
quality
radio lin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1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687A (zh
Inventor
许斌
李秉肇
曹振臻
王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1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6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预设的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该终端设备根据该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Link Control,RLC)层的传输被分为三种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ransparent Mode,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
其中,在确认模式AM下,为了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当接收端RLC实体通过检测发现存在丢失的数据包时,会通过RLC状态报告告知发送端RLC实体那些数据包丢失,发送端进而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
已知一种现有技术,在确认模式AM下,基站会在逻辑信道建立的时候为每个逻辑信道配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值,针对每一个传输失败的数据包而言,当其第一次重传失败以后,发送端会接着进行第二次传输,并记录之前已经进行的重传次数,直至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该最大重传次数值,此时RLC层告知上层重传次数达到了最大重传次数值,以使终端设备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过程。
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在基站为逻辑信道配置了最大重传次数值以后,只有在通过该逻辑信道传输的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以后,才会触发RLF过程进行重建。
然而,有可能在数据包进行重传的过程中,无线链路质量已经非常差,根本不能满足数据包正确传输的最低要求。此时,按照现有技术方案,终端设备依然会继续向基站发送该数据包。此种情况下,不必要的重传额外增加了很多时延,同时会导致该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出现卡顿,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预设的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m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当终端设备记录的数据包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m时,则终端设备无需再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直接触发RLF。
因此,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包括: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包括: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通过根据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当定时器运行时,代表无线链路质量较差(例如,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传输条件),需要触发RLF;当定时器未运行时,代表无线链路质量较好(例如,无线链路质量满足传输条件),不需要触发RLF。进而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所述定时器为T310定时器,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T310定时器的运行情况,并且根据T310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包括: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包括: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终端设备通过计算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当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即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传输条件时,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所述目标逻辑信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网络设备为每一个逻辑信道分配的阈值,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阈值,确定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该阈值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进而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可以基于系统的预定义。
作为一种可选实现方式,每个逻辑信道还可以对应多个阈值,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重传数据包时,可以在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该多个阈值中的某一个阈值时,依次确定当前无线链路质量。举例来说,该多个阈值可以分别为10、15、18、26,当终端设备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0时,即,在第10次重传失败时,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例如,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重传,则终端设备会继续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包),之后在终端设备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5时,终端设备依然会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若该目标数据包一直没有传输成功,则终端设备在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8或者26的时候,会依次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且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时,触发RLF。
该多个阈值中的最大阈值为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最大重传次数值,当数据包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该最大阈值时,则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再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直接触发RLF。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所述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网络设备为每一个逻辑信道分配的阈值,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阈值,确定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该阈值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进而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的各步骤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网络设备的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或处理器、收发器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的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及其实施方式中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的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示意性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的另一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下一代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通信(fifth-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等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此外,LTE系统或5G系统中的载波上可以同时有多个小区同频工作,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也可以认为上述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例如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下,当为UE配置辅载波时,会同时携带辅载波的载波索引和工作在该辅载波的辅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ndentify,Cell I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载波与小区的概念等同,比如UE接入一个载波和接入一个小区是等同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2可包括1个天线或多个天线例如,天线104、106、108、110、112和114。另外,网络设备102可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
网络设备102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16和终端设备122)通信。然而,可以理解,网络设备102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的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通信。终端设备116和122可以是例如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上通信的任意其它适合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也称为下行链路)118向终端设备116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也称为上行链路)120从终端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终端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终端设备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终端设备122接收信息。
例如,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中,例如,前向链路118可与反向链路120使用不同的频带,前向链路124可与反向链路126使用不同的频带。
再例如,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和全双工(Full Duplex)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使用共同频带,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使用共同频带。
被设计用于通信的每个天线(或者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组)和/或区域称为网络设备102的扇区。例如,可将天线组设计为与网络设备102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终端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其对应的扇区内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在网络设备102通过前向链路118和124分别与终端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102的发射天线也可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与网络设备通过单个天线或多天线发射分集向它所有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的方式相比,在网络设备102利用波束成形向相关覆盖区域中随机分散的终端设备116和122发送信号时,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会受到较少的干扰。
在给定时间,网络设备102、终端设备116或终端设备122可以是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和/或无线通信接收装置。当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发送装置可获取(例如生成、从其它通信装置接收、或在存储器中保存等)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无线通信接收装置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种数据比特可包含在数据的传输块(或多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码块。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PLMN网络或者D2D网络或者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116、122中的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网络设备102。当然,实际系统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举例,以下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50,终端设备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预设的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
S260,该终端设备根据该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目标数据包,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收端(例如,基站的一例)反馈(例如,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LC状态报告,该RLC状态报告用于告知终端设备目标数据包的某次传输失败)得知该目标数据包的某次传输失败时,终端设备会在该次传输失败之前记录下的目标数据包的累计重传次数值的基础上加1(初始的重传次数值为0),继续通过该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重新发送该目标数据包,并且在每次重传失败之后,均会在该累计重传次数值的基础上加1。
首先,对终端设备确定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的方法进行说明。
上述的m、n两个阈值可以是基于系统预定义的,即系统预先为每个逻辑信道配置相应的阈值,并且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均获知该阈值。例如,系统预先为目标逻辑信道(即,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配置两个阈值,分别为10、20。
可选地,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
下面,对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250之前,方法200还可以包括:
S210,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该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
S220,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
S230,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目标逻辑信道;
S240,该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获取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首先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例如,该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对应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与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标识信息可以为每个逻辑信道的编号信息,或者还可以为每个逻辑信道的优先级信息,并且该标识信息与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对应该逻辑信道的一个或多个阈值,该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在每个逻辑信道建立的时候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是在逻辑信道建立完成以后发送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步骤S220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
在上述步骤S230和步骤S240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配置信息之后,便可以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编号信息或者优先级信息,确定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
例如,该目标逻辑信道的编号为3,则终端设备便可以在接收到该配置信息之后,根据该配置信息,确定出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编号为3的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并将该阈值作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即,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逻辑信道还可以对应多个阈值,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重传数据包时,可以在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该多个阈值中的某一个阈值时,依次确定当前无线链路质量。举例来说,该多个阈值可以分别为10、15、18、26,当终端设备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0时,即,在第10次重传失败时,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例如,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重传,则终端设备会继续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包),之后在终端设备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5时,终端设备依然会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若该目标数据包一直没有传输成功,则终端设备在记录的累计重传次数值为18或者26的时候,会依次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且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时,触发RLF。
该多个阈值中的最大阈值为逻辑信道对应的数据包的最大重传次数值,当数据包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该最大阈值时,则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不再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直接触发RLF。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终端设备确定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的方法仅为示例性说明。其他任何的确定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的方法均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配置信息所包括的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的类型仅为示例性说明,任何能够唯一指示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均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终端设备在确定了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之后,便可以确定在数据包的第几次重传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
在上述步骤S250和S260中,例如,终端设备确定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分别为n=10、m=20,则终端设备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10次(即,i=10)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便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例如,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即不用等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时才触发RLF;
可选地,m为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当终端设备记录的数据包的累计重传次数值达到m时,则终端设备无需再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直接触发RLF。
或者,当终端设备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10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良好时(例如,无线链路质量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则继续进行数据包的重传(即,继续通过该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标数据包的传输次数达到该两个阈值中的较小的一个阈值,且此时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较好时,终端设备继续通过该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目标数据包。终端设备可以在继续重传过程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包重传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当发现无线链路质量较差时,则可以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即,不用等到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时才触发RLF)。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在每次数据包重传之后,均检测无线链路质量;或者,也可以在连续几次数据包重传之后;或者,还可以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两个阈值中的较小一个阈值之后(即,上述i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两个阈值中的较大阈值的任意正整数),检测无线链路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下面,对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进行说明。
方法1
终端设备根据其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在该定时器运行时,该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在该定时器运行时,该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具体而言,在LTE系统中,终端设备的物理层会一直检测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同步信号与失步信号,当连续检测到的失步信号的数量达到预设值时,则代表无线链路质量较差。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预设值可以为1、2、3、4、6、8、10、20中的任意一个,例如,该预设值为8,连续检测到的失步信号的数量为12,此时终端设备会启动对应的定时器,例如,该定时器为T310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被启动之后,则该定时器为运行状态。
反之,当连续检测到的失步信号的数量未达到预定值时,则代表无线链路质量良好。则终端设备不启动定时器。
此时,当终端设备确定定时器正在运行时,终端设备进一步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并触发RLF;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定时器未运行时,终端设备进一步确定无线链路质量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则不触发RLF。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该定时器为T310定时器仅为示例性说明,该定时器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定时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方法2
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在该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在该测量结果不小于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对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并根据该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参考信号可以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 Signals,CRS)、用户专用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DRS)、MBSFN参考信号(Multimedia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Reference Signals,MBSFN-RS)、位置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PRS)以及CSI参考信号(CSIReference Signals,CSI-RS)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设备对上述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确定参考信号对应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可以是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接收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中的至少一种。
同样的,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第一阈值可以为接收功率RSRP阈值、接收质量RSRQ阈值或接收强度RSSI阈值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该测量结果为接收功率RSRP,此时该第一阈值为接收功率阈值,且该接收功率阈值为-100dBm,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为-90dBm,可以看出,终端设备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大于该接收功率阈值,则说明无线链路质量能够满足数据包的正常传输,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还例如,该测量结果为接收质量RSRQ,此时该第一阈值为接收质量阈值,且该接收质量阈值为-10dBm,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接收质量为-15dBm,可以看出,终端设备测量得到的接收质量小于该接收质量阈值,则说明无线链路质量不能够满足数据包的正常传输,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
应理解,上述的关于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其他的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均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310。
其中,处理单元310,用于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
该处理单元310还用于:
根据该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
根据该装置300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该处理单元310具体还用于:
在该定时器运行时,确定触发RLF;或
在该定时器运行时,确定不触发RLF。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
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该处理单元310具体还用于:
在该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触发RLF;或
在该测量结果不小于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触发RLF。
可选地,该装置300还包括:
通信单元320,用于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目标逻辑信道;
该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
根据该配置信息,获取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可选地,m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终端设备,且该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300中的各单元及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4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410和通信单元420。
处理单元410,用于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该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
通信单元420,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以使该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获取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且该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400中的各单元及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5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设备500包括:
存储器520;
处理器530;
其中,处理器530,用于在通过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
该处理器530还用于:
根据该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
可选地,该处理器530具体用于:
根据该设备500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该处理器530具体还用于:
在该定时器运行时,确定触发RLF;或
在该定时器运行时,确定不触发RLF。
可选地,该处理器530具体用于:
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该处理器530具体还用于:
在该测量结果不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触发RLF;或
在该测量结果不小于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触发RLF。
可选地,该设备500还包括:
收发器5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该目标逻辑信道;
该处理器530具体用于:
根据该配置信息,获取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其中,该存储器5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5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5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510发送信号或者控制该收发器510接收信号。
可选地,m为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终端设备,且该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500中的各单元及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6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600包括:
收发器610;
存储器620;
处理器630;
其中,该存储器6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6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6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收发器610发送信号或者控制该收发器610接收信号。
其中,处理器630,用于生成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向终端设备指示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对应的阈值,该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该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
收发器610,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配置信息,以使该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获取该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且该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500中的各单元及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200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设备,通过在数据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值之前,终端设备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并根据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以使在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结束数据包的重传,并触发RLF,从而减小数据包的重传过程中的传输时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终端设备在通过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向所述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所述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时,触发RL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
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无线链路质量包括:
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是否触发RLF,包括:
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触发RLF;或
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触发RLF。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6.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号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所述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8.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号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向网络设备第i次发送目标数据包之后,确定无线链路质量,n≤i≤m,n、m为所述两个阈值,i、n和m均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无线链路质量确定所述无线链路质量不满足数据包的传输条件时,触发RLF。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装置对应的定时器的运行情况,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确定触发RLF;或
在所述定时器运行时,确定不触发RLF。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无线链路质量;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触发RLF;或
在所述测量结果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触发RLF。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13.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信息和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阈值,所述至少一个逻辑信道包括目标逻辑信道,所述目标逻辑信道为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逻辑信道;
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逻辑信道对应的两个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15.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
CN201710601918.5A 2017-07-21 2017-07-21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8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1918.5A CN109428687B (zh) 2017-07-21 2017-07-21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1918.5A CN109428687B (zh) 2017-07-21 2017-07-21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687A CN109428687A (zh) 2019-03-05
CN109428687B true CN109428687B (zh) 2020-12-15

Family

ID=65497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19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8687B (zh) 2017-07-21 2017-07-21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2433B (zh) * 2020-02-25 2023-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68805A1 (en) * 2020-02-28 2021-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errors in feedback messages
CN111641480B (zh) * 2020-05-22 2023-08-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cp重传次数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2525981A (zh) * 2020-10-16 2021-03-19 南京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控仪和传递方法
WO2023019409A1 (zh) * 2021-08-16 2023-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927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链路失败、减少无线链路失败损失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83381A (zh) * 2009-05-05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104892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
CN102143522A (zh) * 2011-04-13 2011-08-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5175A1 (en) * 2008-01-04 2009-07-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dio link control reset us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KR101652841B1 (ko) * 2009-02-02 2016-08-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라디오 링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A2861883A1 (en) * 2012-01-20 2013-07-25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analyzing a cause of link failure, method of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apparatus
US10111168B2 (en) * 2012-05-02 2018-10-23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enhancement for diverse data appl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927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链路失败、减少无线链路失败损失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83381A (zh) * 2009-05-05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建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104892A (zh) * 2009-12-22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
CN102143522A (zh) * 2011-04-13 2011-08-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速移动环境下TD_LTE系统切换流程的优化与仿真;张安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04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687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8687B (zh)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675A (zh) D2d通信中资源选取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789878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373809B (zh)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上行信号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57542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99113B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7251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5460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385281A (zh) 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1972006A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35144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124722A1 (en) Bwp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367716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88179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169848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595348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operative cell,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710269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WO2018137569A1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886886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1684750A (zh) 一种harq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67078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5918162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918128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514515A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512678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