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830B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830B
CN109417830B CN201680087500.0A CN201680087500A CN109417830B CN 109417830 B CN109417830 B CN 109417830B CN 201680087500 A CN201680087500 A CN 201680087500A CN 109417830 B CN109417830 B CN 109417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transmission
differen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5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830A (zh
Inventor
冯淑兰
常俊仁
张向东
张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5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the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having a maximum bit rate or a bit rate guarante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发送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传输时延小、可靠性高,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尤其适用IMT‑2020系统。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目前,远程医疗、远程工业控制、虚拟现实等领域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面向IMT-2020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能够在深度覆盖(164dB覆盖)场景下,在1毫秒内以误块率小于10-5的可靠性,传输大约300kb(千字节)大小的数据包,即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300Mbps(兆比特每秒)。然而现有的通信系统,却无法同时满足此种低时延(1毫秒)、高可靠性(误块率小于10-5)和高速率(300Mbps)的要求。
现有的一种较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为3GPP定义的LTE-Advanced(LTE的演进)无线通信系统。LTE-Afvanced系统,理论上行峰值速率为500Mbps,每次传输的误块率为10-1,实际运行中一般速率在100Mbps左右。由于LTE每次传输误块率为10-1,而为了实现10-5的可靠性要求,必然要进行重传,而重传大大增加了传输时延,同时也降低了传输速率。不考虑重传反馈时延,可靠性从10-1到10-5,需要5次重传,速率降低为原来的1/5,因此1ms内能够以10-5传输的数据量为125kb,无法实现1ms内以10-5误码率传输300kb大小数据的要求。
因此,现有的通信系统很难同时达到低时延、高可靠性和高速率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实现了同时满足低时延、高可靠性传输数据的要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该发送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该发送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发射器,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待传输数据生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将所生成的各数据分别通过具有不同时延的传输通道传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同时满足数据传输的低时延性、高可靠性和高速率。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此种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总时延小。
在又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大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此种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的时延小,从而使接收端设备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到第一数据,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取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该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该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该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具体为:
该发送端设备对该待传输数据按照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
在另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为基础数据,该第二数据为增强数据,且该基础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该增强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时延不同,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该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端设备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处理该第一数据;
该接收端设备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在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该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同源数据确定单元;
该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
该处理单元用于处理该第一数据;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
该同源数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该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该接收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处理器;
该接收器用于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
该处理器用于处理该第一数据;
该接收器还用于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
该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在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该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从时延不同的传输通道分别接收大小不同的数据,满足了用户对传输时延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传输可靠性的要求。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一个示例中,该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中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该第一数据的信道标识、该第二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时延不同,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该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待传输数据生成多个不同大小的数据,利用低时延传输通道传输所占空间小的数据,以满足用户对传输时延的要求;利用高时延传输通道传输所占空间大的数据,以满足用户对细节的追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同时实现数据传输的低时延、高可靠性以及高速率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设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发送端设备预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首先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至少得到数据1、数据2,例如发送端设备通过不同压缩率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数据1、数据2。假设数据1所占空间小于数据2所占空间,则将数据1通过传输时延小的传输通道1发送至接收端设备,将数据2通过传输时延大的传输通道2发送至接收端设备。也就是说,发送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1传输到接入点1,由接入点1将数据1传输到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接入点2将数据2传输到接入点2,接入点2将数据2传输至中继站,中继站再将数据2传输到接收端设备。
由于传输通道1时延小于传输通道2,因此,接收端设备会先接收到来自发送端设备的数据1,接收端设备对该数据1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应用层,呈现给用户。利用接收端设备处理数据1的时间,传输通道2会将数据2传输到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确定数据2与数据1是否为同一信息源数据,如果是,则接收端设备对数据2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应用层,呈现给用户。由于数据2所占空间大于数据1,数据2所包含的信息量大于数据1,因此,接收端设备能够通过接收数据2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满足了用户对包括高传输速率、高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同时由于数据1所占空间小,并且数据1是通过时延小的传输通道传输,因此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1的时间以及处理并呈现给用户的时间少,因此满足了用户对时延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设备可以是终端、用户设备、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接收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用户设备、数据中心、服务器等;接入点可以是基站、无线接入点、收发站、中继站等接入设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传输,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也可以通过可见光、激光、电力线、红外、光纤、同轴电缆、铜绞线、量子传输通道等传输。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不限于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应用于任意一种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系统中,例如LTE系统、LTE演进系统、IEEE802.11ad系统等,本发明实施例尤其适用IMT-2020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
步骤201,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数据1、数据2,数据1与数据2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可以生成任意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以下仅以生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数据——数据1、数据2为例,进行阐述。
在一个示例中,发送端设备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多个数据的相应字段上,分别包含标识,用于指示该多个数据是否来自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例如,发送端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先后顺序,为待传输数据编号,如某待传输数据的编号为0101,则根据该编号为0101的待传输数据生成的数据1、数据2的相应字段上为编号0101,用于指示数据1、数据2来自于该编号为0101的待传输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发送端设备采用不同的压缩率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得到大小不同的数据1和数据2。也就是说,数据1、数据2是发送端设备通过采用不同的压缩率对该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而得到的大小不同的数据,因此,数据1、数据2来自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例如,该待传输数据为视频数据,对该视频数据采用不同压缩率得到大小不同的数据1和数据2,假设数据1的压缩率高于数据2的压缩率,则数据1所占空间小于数据2所占空间,且数据1的分辨率低,数据2的分辨率高。因此在接收端,可以先接收并处理该低分辨的数据1并呈现给用户,而后接收并处理该高分辨率的数据2并呈现给用户(具体实现方式将在下文中得到详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既能够满足用户对接收数据的低时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用户对接收数据的高传输速率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在另一个示例中,发送端设备在传输数据之前,从该待传输数据中获取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该基础数据是指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信息含量少的数据,该增强数据是指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信息含量大的数据,此外该增强数据也可以是该待传输数据中所包含的全部数据信息。也就是说,该基础数据是来自该待传输数据的,且对接收端而言急需要的,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这样能够满足用户对接收数据的低时延的要求;该增强数据是来自该待传输数据的,对接收端而言信息更详尽的,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这样能够满足用户对接收到数据的高可靠性的要求。
例如,在智能医疗中,基础数据为血压、心跳、心电图、体温等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即数据1),增强数据为视频数据等功能相对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即数据2);又如,在工业控制中,该待传输数据为机械臂移动控制数据,该基础数据(数据1)为从该机械臂移动控制数据中获取到的机械臂的移动方向,该增强数据(数据2)为从该机械臂移动控制数据中获取到的机械臂的移动值。
因此,发送端设备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多个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数据,例如,生成数据1,数据2,数据1所占空间小于数据2所占空间,数据2可以包含数据1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以增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数据2也可以不包含数据1中的任何信息,以节约数据传输的资源。
步骤202,发送端设备将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如数据1、数据2,通过时延不同的传输通道分别传输。也就是说,发送端设备将大小不同的数据1、数据2,分别通过时延不同的传输通道发送到接收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低时延的传输通道1发送至接收端设备,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高时延的传输通道发送至接收端设备。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实现:
(1)将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中所占空间小的数据通过通信设备数量少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通过通信设备数量多的传输通道传输。换句话说,假设,数据1所占空间小,数据2所占空间大,传输通道1的传输时延小,传输通道2的传输时延大,那么数据1通过传输通道1传输,数据2通过传输通道2传输。
如图1所示,数据1所占空间小于数据2所占空间,发送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1将数据1传输到接入点1,再由接入点1将数据1传输至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2将数据2传输到接入点2,接入点2对数据2进行处理后,再将数据2传输到中继站,中继站再将数据2传输至接收端设备。由此可见,发送端设备将数据1通过通信设备数量少的传输通道1(仅包含接入点1)发送至接收端设备,将数据2通过通信设备数量多的传输通道2(包含接入点2和中继站)发送至接收端设备,从而实现了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时延小的传输通道1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时延大的传输通道2传输。
(2)将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分别通过具有不同接入方式的传输通道传输。
由于多个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因此各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例如,发送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1将数据1传输到接入点1,接入点1与接收端设备同址(例如,接收端设备是数据中心,接入点1与数据中心通过内部互联线连接),接入点1通过内部互联线方式将数据1传输到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通过无线链路2将数据2传输到接入点2,接入点2通过光纤将数据2传输到接收端设备。由于传输数据1和传输数据2的传输通道的接入方式不同,因此传输数据1和传输数据2的时延不同,从而能够实现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时延小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时延大的传输通道传输。
(3)将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多个大小不同的数据中,所占空间小的数据通过低频段无线链路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通过高频段无线链路传输。
由于,低频段无线链路的信道质量好,可靠性高,重传次数少,因此,通过低频段无线链路传输数据的时延小,反之,通过高频段无线链路传输数据,传输时延大。发送端设备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低频段无线链路传输,例如,通过6GHz以下频段传输;发送端设备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高频段无线链路传输,例如,通过毫米波频段传输,从而实现了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通过延时小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通过延时大的传输通道传输。
(4)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传输通道1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传输通道2传输,且传输通道1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大,传输通道2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小。例如,传输通道1的接入设备为宏站,传输通道2的接入设备为小站。
(5)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小容量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大容量的传输通道传输。例如,将数据1通过通道速率为100Mbps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数据2通过通道速率为1Gbps的传输通道传输。
此外,可以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小容量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大容量的传输通道传输,此种情况下,传输数据1、数据2所需的总时延更小。
或者,也可以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容量大的传输通道传输,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容量小的传输通道传输,此种情况下,传输数据1的时延更小,从而使接收端设备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数据1,使得用户能够及时地获取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了用户体验。在一个示例中,接入设备将其相应传输通道的相关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设备,例如,接入设备将其相应传输通道的容量、可靠性等信息发送给发送端设备。发送端设备根据各传输通道的相关信息,确定根据该待传输数据生成的数据的数量,以及确定所占空间大的数据(数据2)包含的信息,如在数据2中是否包含数据1的信息,以及为生成的各数据(数据1、数据2)选择相应传输通道等。
步骤203,接收端设备通过传输时延小的传输通道接收所占空间小的数据,例如,接收端设备通过传输通道1接收数据1,对该数据1进行处理并显示,以及从该数据1中获取用于指示其来源的信息。
步骤204,接收端设备通过传输时延大的传输通道接收所占空间大的数据,例如,接收端设备通过传输通道2接收数据2,确定该数据2与之前接收的数据1是否为同一信息源数据,如果是,则对该数据2进行处理并显示。
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多个数据是否为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多个数据中各数据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该多个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多个数据中各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该多个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多个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多个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发送端设备根据待发送数据生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数据,分别为数据1、数据2,发送端设备将所占空间小的数据1通过低延时的传输通道1传输至接收端设备,将所占空间大的数据2通过高延时的传输通道2传输至接收端设备。由于传输通道1的延时低,因此,接收端设备先接收到数据1,对数据1进行处理并呈现给用户,从数据1中获取用于指示该数据1来源的信息。通常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处理数据1并呈现给用户的时间大于20ms,20ms足够数据2通过高延时的传输通道2传输至该接收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该数据2后,获取该数据2中用于指示该数据2来源的信息,将该数据2来源的信息与用于指示数据1来源的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该数据2是否与数据1为同一信息源数据。如果该数据2与该数据1为同一信息源数据,则对该数据2进行处理,并呈现给用户。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传输时延小的传输通道传输所占空间小的数据,利用用户的反应时间,接收传输时延大的传输通道传输的所占空间大的数据,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传输数据低时延要求的同时,满足了用户对传输数据高可靠性的要求。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该数据传输装置300包括生成单元310、通道确定单元320、发送单元330。
生成单元310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发送单元330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该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该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生成单元310具体用于对该待传输数据按照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
在另一个示例中,生成单元310具体用于从该待传输数据中获取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该基础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该增强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该通道确定单元320用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该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该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接收单元410、处理单元420、同源数据确定单元430。
接收单元410用于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
处理单元420用于处理该第一数据。
接收单元410还用于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
同源数据确定单元430用于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处理单元420还用于在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该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一个示例中,同源数据确定单元430还用于: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中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或者用于通过该第一数据的信道标识、该第二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或者用于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示意图。该发送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发射器520。
处理器510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发射器520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该第二数据,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该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该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510具体用于对该待传输数据按照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
在另一个示例中,处理器510具体用于从该待传输数据中获取基础数据和增强数据,该基础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该增强数据为通过该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器510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该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该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示意图。接收端设备600包括接收器610、处理器620。
接收器610用于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
处理器620用于处理该第一数据;
接收器610还用于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
处理器620还用于确定该第二数据与该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在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该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在一个示例中,该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该第二数据所占空间,且该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该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在另一个示例中,处理器620还用于: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中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或者通过该第一数据的信道标识、该第二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或者通过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该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处理器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英文:non-transitory)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 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所述发送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用于被接收端设备进行处理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所述第二数据用于在所述接收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为同一信息源后,进行处理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具体为:
所述发送端设备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为基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增强数据,且所述基础数据为通过所述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所述增强数据为通过所述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时延不同,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设备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所述接收端设备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所述第二数据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中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的信道标识、所述第二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时延不同,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待传输数据,至少生成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第二数据,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用于被接收端设备进行处理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所述第二数据用于在所述接收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为同一信息源后,进行处理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待传输数据按照不同的压缩率进行压缩,得到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基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增强数据,且所述基础数据为通过所述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重要且所占空间小的数据,所述增强数据为通过所述待传输数据得到的功能次要且所占空间大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通道确定单元,所述通道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通信设备的数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接入方式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所处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接入设备的覆盖范围不同;
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容量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容量不同。
14.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同源数据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传输通道接收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数据;
所述同源数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为同一信息源数据情况下,处理所述第二数据并显示其对应的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大小不同,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
所述同源数据确定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中相应字段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的信道标识、所述第二数据的信道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分别包含的源IP地址、信道类型、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第二数据是否来源于同一信息源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所占空间小于所述第二数据所占空间,且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
CN201680087500.0A 2016-08-08 2016-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Active CN109417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3951 WO2018027475A1 (zh) 2016-08-08 2016-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830A CN109417830A (zh) 2019-03-01
CN109417830B true CN109417830B (zh) 2021-10-15

Family

ID=61161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500.0A Active CN109417830B (zh) 2016-08-08 2016-08-08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66541A1 (zh)
EP (1) EP3481142B1 (zh)
JP (1) JP2019528000A (zh)
KR (1) KR102161423B1 (zh)
CN (1) CN109417830B (zh)
WO (1) WO20180274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350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可移动平台、终端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24032416A (ja) * 2022-08-29 2024-03-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0444A (en) * 1997-04-18 1999-08-17 Trw Inc. DARS PSF with no data rate increase
US6088351A (en) * 1996-06-14 2000-07-11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signal blockage in satellite mobile radio systems
CN102754445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容通信装置、内容加工装置和内容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730B1 (en) * 1998-11-10 2001-07-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t diversity and reception equalization for radio links
US8233555B2 (en) * 2004-05-17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varying delay diversity of OFDM
KR101223234B1 (ko) * 2005-05-04 2013-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시스템의 채널변경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291452B (zh) * 2007-04-18 2011-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KR20090024426A (ko) * 2007-09-04 2009-03-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영상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7970350B2 (en) *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EP2197130A3 (de) * 2008-12-10 2017-05-03 Siemens Schweiz AG Verfahren zur deterministischen Übertragung von zeitkritischen und zeitunkritischen Daten auf einem gemeinsamen Datenkanal
US9042444B2 (en) * 2010-07-15 2015-05-26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signals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10028091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ar-field wireless device pairing
KR101073664B1 (ko) * 2009-12-10 2011-10-14 전자부품연구원 다채널 사운드 무선 전송 시스템의 스피커간 동기를 위한 사전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54202A (zh) * 2010-05-07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924914A (zh) * 2010-07-21 2010-12-22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电视频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80727A (zh) * 2012-08-06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3580966A (zh) * 2013-11-04 2014-02-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并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EP2945416B1 (en) * 2014-05-13 2018-04-11 Cellx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a plurality of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351A (en) * 1996-06-14 2000-07-11 Trw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signal blockage in satellite mobile radio systems
US5940444A (en) * 1997-04-18 1999-08-17 Trw Inc. DARS PSF with no data rate increase
CN102754445A (zh) * 2010-02-15 2012-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容通信装置、内容加工装置和内容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81142A4 (en) 2019-05-08
KR20190031273A (ko) 2019-03-25
CN109417830A (zh) 2019-03-01
WO2018027475A1 (zh) 2018-02-15
KR102161423B1 (ko) 2020-10-05
EP3481142A1 (en) 2019-05-08
EP3481142B1 (en) 2020-10-28
JP2019528000A (ja) 2019-10-03
US20190166541A1 (en)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07660A1 (en)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
US101423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media data
JP2019508913A (ja) ピアツーピア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8718460B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智能电子设备
CN111385828A (zh) 无线局域网收发数据的方法、终端和系统及网络接入设备
US11678334B2 (en) Enhancement of configured grant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8201962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1030782B (zh) 一种反馈应答信息的总比特数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1783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及接收端设备
US1151670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CN103152777B (zh) 通信装置和频段切换方法
CN11118263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33828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264942B (zh) 一种数据传输发射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方法
CN11573541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015220A (zh) 无线局域网传输方法及设备、收发器
CN111212453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40155310A1 (en) Broadcas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095959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以及网络设备
EP4277346A1 (en) Transmission parameter adjus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138503A1 (zh) 信道特征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47052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956899B1 (ko) 사물 인터넷에서 CoAP를 통한 스트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적용된 기기
CN114501582A (zh) Wi-Fi连接方法、装置、终端以及无线接入点
CN11583527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