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6742A -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 Google Patents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6742A
CN109416742A CN201880002015.8A CN201880002015A CN109416742A CN 109416742 A CN109416742 A CN 109416742A CN 201880002015 A CN201880002015 A CN 201880002015A CN 109416742 A CN109416742 A CN 109416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ngerprint
touch detection
wake
moul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6742B (zh
Inventor
梁晓明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6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6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6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指纹模组(302)、触摸唤醒模块(312)、门锁,指纹模组(302)包括:盖板、触摸唤醒模块(312)、指纹芯片(322),所述触摸唤醒模块(312)包括:触摸检测单元(3121)以及由第一电极(3122A)和第二电极(3122B)组成的唤醒电容(3122),所述第一电极(3122A)或者所述第二电极(3122B)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302)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3121)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322)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指纹模组(302)避免现有技术中外露金属按键来实现指纹芯片(322)的唤醒而导致的与锁体短路。

Description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背景技术
手指皮肤上具有的凸凹不平的纹路简称指纹,这些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每个手指这些特征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些特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因此可以建立用户与其指纹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用户的指纹特征和预先保存的指纹特征,就可以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因此,指纹的上述特性保证了其在身份识别场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门禁上应用指纹的上述特性控制门的开/关。
在具体应用时,一般在门体面板或者把手上安装指纹模组,以通过指纹识别来控制门的开/关。由于实际应用场景中,门的开关频率并非很高即指纹模组更多的处于非使用状态,因此,为了省电等目的,指纹模组在非使用状态时需要断电以进入掉电状态,从而达到省电的目的,而当要进行身份识别控制们的开/关时,又需要上电启动从掉电状态唤醒进行指纹的识别。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所述指纹模组从掉电状态唤醒,采用外露金属按键的方式,该外露金属按键在组装后必须部分裸露在外,方便用户手指接触,进而触发指纹模组从掉电状态中被唤醒以进行指纹的识别。
但是,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当将上述指纹模组组装到门上时,外露金属按键通常会与锁体的金属直接接触由此会导致外露金属按键与锁体短路,进入无法实现上述唤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模组,其包括:盖板、触摸唤醒模块、指纹芯片,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为导电焊盘或者导电油墨层。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自电容,所述自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系统地,对应地,所述第一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系统地,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互电容,所述互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一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为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环形电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芯片进一步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时处于掉电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唤醒模块,其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以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指纹芯片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门锁,其包括微处理器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指纹模组,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面向被手指触摸的方向,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启动所述指纹芯片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且在指纹识别成功后进行开锁动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生成中断信号并通过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传输以使所述微处理器启动所述指纹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指纹模组包括:盖板、触摸唤醒模块、指纹芯片,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外露金属按键来实现指纹芯片的唤醒而导致的外露金属按键与锁体短路。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指纹模组在门锁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指纹模组在门锁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应用指纹模组实现门锁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应用指纹模组实现门锁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八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九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一中指纹模组的外在形态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指纹模组的外在形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二中指纹模组中盖板下表面设置触摸检测电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指纹模组包括:盖板、触摸唤醒模块、指纹芯片,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外露金属按键来实现指纹芯片的唤醒而导致的外露金属按键与锁体短路导致无法实现唤醒。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指纹模组在门锁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指纹模组101具体装配到门体面板102上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指纹模组在门锁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如图2A所示,指纹模组101具体装配到把手103上,与图1相比,与上述图1相比,由于把手的体积较小,导致当指纹模组装配到把手上时,对指纹模组的结构紧凑性要求更高。
具体地,在上述图1或者图2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把手或者门体面板上开设安装孔,所述指纹模组安装在该安装孔中,与此同时,当将指纹模组装配到安装孔后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与锁体绝缘。
当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满足图2装配位置的指纹模组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满足图1的装配位置,满足图1装配位置的指纹模组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满足图2的装配位置。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应用指纹模组实现门锁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指纹门锁包括:微处理器301(或者又称门锁MCU)以及指纹模组302,所述指纹模组302包括:触摸唤醒模块312、指纹芯片322,所述触摸唤醒模块312包括:触摸检测单元3121以及唤醒电容3122;所述触摸检测单元3121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322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比如电容变化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微处理器301用于启动所述指纹芯片322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且在指纹识别成功后进行开锁动作,比如控制电机驱动启动电机工作从而带动锁体脱离锁孔。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时,所述指纹芯片322处于掉电状态,从而使得指纹模组处于省电模式。
进一步地,唤醒电容3122包括第一电极(图3中未示出)和第二电极(图3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沿着所述指纹芯片322的基板或者所述盖板的水平面方向设置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以使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302中,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外露金属按键来实现指纹芯片322的唤醒而导致的与锁体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时,所述指纹芯片322处于掉电状态可能包括两种情形:
(1)所述指纹芯片322当前时刻处于断电掉电状态,此时有手指触摸指纹模组302,导致触摸前后唤醒电容3122存在电容变化量,但是,该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因此,指纹芯片322保持掉电状态不变。
(2)所述指纹芯片322当前处于上电启动状态且完成了门锁的开锁控制,此时,手指脱离了指纹模组302,导致触摸前后唤醒电容3122存在电容变化量,该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因此,指纹芯片322从上电启动状态进入掉电状态。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应用指纹模组实现门锁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除了包括上述图3中的微处理器301(或者又称门锁MCU)以及指纹模组302外,还包括:电池303、电源管理单元304、低压差稳压器305(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
其中,电池303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304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304用于控制将所述电池303提供的输入电压输入到所述低压差稳压器305进行处理,以生成指纹模组302的工作电压(比如3.3V),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输送给所述指纹模组302中的指纹芯片322以使得所述指纹芯片322进入上电启动状态。
另外,所述低压差稳压器305还用于控制向所述微处理器301提供其工作电压(比如5V)。
具体地,本实施例了中,所述低压差稳压器305与指纹模组3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S1,当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且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所述第一开关S1闭合以将指纹模组302的工作电压输送给所述指纹模组302中的指纹芯片322,以使得所述指纹芯片322进入上电启动状态。具体地,所述微处理器301通过第一控制信号VDD_EN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闭合。进一步地,在所述唤醒电容3122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触摸检测单元3121生成中断信号KEY_OUR_INT并通过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传输到所述微处理器301,所述微处理器301接收到该中断信号KEY_OUR_INT进而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VDD_EN,从而启动所述指纹芯片32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指纹芯片322包括指纹采集模块3221以及指纹识别模块3222,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用于采集触摸在指纹模组302上的指纹,所述指纹识别模块3222用于启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进行指纹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识别。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关S1和指纹采集模块322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开关S2,当上述第一开关S1闭合后,指纹识别模块3222接收到指纹模组302的工作电压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VDD_FP_EN控制第二开关S2闭合,使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接收到指纹模组302的工作电压以启动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进行指纹采集。当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完成指纹采集后,在断开所述第二开关S2,使得所述指纹采集模块3221处于掉电状态,从而进一步达到省电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触摸检测单元3121与微处理器30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开关S3,在指纹模组302处于上电启动状态之前,指纹识别模块3222通过一第三控制信号VDD_Touch_EN控制第三开关S3闭合,从而通过微处理器控制对触摸检测单元3121的供电以进行触摸检测,而当指纹识别模块完成识别并实现了门锁的解锁,则再通过一第三控制信号VDD_Touch_EN控制第三开关S3断开,从而对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量进行复位处理,即使得唤醒的电容量恢复到基准电容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301与指纹识别模块3222之间通过UART接口通讯,所述指纹识别模块3222将指纹识别的结果通过UART接口发送给微处理器301;如果指纹识别结果表明指纹合法,则将指纹合法的识别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器301,微处理器301控制电机驱动306启动电机再带动锁舌脱离锁孔以完成开锁,如果指纹识别结果表明指纹非法,则将指纹非法的识别结果发送给微处理器301,微处理器301控制电机驱动306不启动电机从而使得锁舌不脱离锁孔以保持锁定状态。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了从层结构上如何实现隐藏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从纵向剖视图角度,只显示出了基板501、盖板502以及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的第一电极3122A。本实施例中,基板501如为柔性基板(又称之为FPC),盖板502比如为玻璃盖板,触摸检测电极为一由环形的导电焊盘形成的环形电极。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基于自电容实现指纹芯片的唤醒,即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3122A组成自电容,所述自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第二电极具体为系统地(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的第一电极3122A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从而实现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具体地,所述触摸检测电极沿着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的外围方向通过胶水600粘贴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而指纹芯片设置触摸检测电极的内部区域A。进一步地,在触摸检测电极的上方设置所属盖板502。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图5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的第一电极3122A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从而实现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具体地,所述触摸检测电极沿着所述盖板502下表面的外围方向通过胶水600粘贴在所述盖板502上,而指纹芯片设置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的区域B。
图5和图6所示的指纹模组相比,在图5中,所述第一电极3122A直接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因此,在基板501的形成工艺中,在基板501的外围增加一圈导电焊盘(如铜皮)即可,后续通过走线即可与触摸检测单元连接,如此在工艺难度和成本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了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
在图6中,由于触摸检测电极是设置在盖板502下表面,因此,在工艺上,需要额外将触摸检测电极粘贴在盖板502的下表面,实现的工艺难度和成本较高。
参照上述图5或者图6,在另外实施例中,交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即所述第一电极3122A为系统地,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3122B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或者,所述第二电极3122B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
与上述图5、图6基于自电容实现唤醒的原理不同,本申请下述图7-图10实施例中,基于互电容实现唤醒,即所述第二电极3122B与所述第一电极3122A组成互电容,所述互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了从层结构上如何实现隐藏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从纵向剖视图角度,只显示出了基板501、盖板502以及作为所述第一电极3122A的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基板501如为柔性基板501,盖板502比如为玻璃盖板,触摸检测电极为一由环形的导电焊盘形成的环形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122B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一电极3122A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3122A与上述图5类似,直接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基板501的形成工艺中,在基板501的外围增加一圈导电焊盘(如铜皮)即可,后续通过走线即可与触摸检测单元连接,如此在工艺难度和成本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了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122B具体比如为导电油墨层,该导电油墨层比如通过丝印工艺直接形成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该导电油墨层比如同样为环形,即在所述盖板502的外围区域铺设一层导电油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八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上述图7实施例类似,为了从层结构上如何实现隐藏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从纵向剖视图角度,只显示出了基板501、盖板502以及作为所述第一电极3122A的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基板501同样为柔性基板501,盖板502比如同样为玻璃基板501,为了不占用指纹芯片的其他结构的空间,触摸检测电极具体为一由环形的导电焊盘形成的环形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122B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极3122B具体比如为导电油墨层,该导电油墨层比如通过丝印工艺直接形成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该导电油墨层覆基板的整个下表面。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电极3122A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通过胶水600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3122B的下方,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从而使得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九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上述图7实施例相同的是,为了从层结构上如何实现隐藏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从纵向剖视图角度,只显示出了基板501、盖板502,但是触摸检测电极为第二电极3122B盖板502比如为玻璃盖板,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为一由环形的导电焊盘形成的环形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3122A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3122B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122B直接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因此,在基板501的形成工艺中,在基板501的外围增加一圈导电焊盘(如铜皮)即可,后续通过走线即可与触摸检测单元连接,如此在工艺难度和成本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了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3122A具体比如为导电油墨层,该导电油墨层比如通过丝印工艺直接形成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该导电油墨层比如同样为环形,即在所述盖板502下表面的外围区域铺设一层导电油墨。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中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与上述图7相同,为了从层结构上如何实现隐藏触摸检测电极,本实施例中,从纵向剖视图角度,只显示出了基板501、盖板502,但是,触摸检测电极为第二电极3122B盖板502比如为玻璃盖板,其同样为一由环形的导电焊盘形成的环形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3122A设置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电极3122A具体比如为导电油墨层,该导电油墨层比如通过丝印工艺直接覆盖在所述盖板50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极3122B通过胶水60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3122A的下放,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501上,从而使得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一中指纹模组的外在形态示意图;图12为现有技术中指纹模组的外在形态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整体外在形态上,由于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302中,因此,触摸检测电极对外不可见,且在组装形成门锁时,不会与所述锁体形成短路。而对比之下,如图12所示,在整体外在形态上,由于触摸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指纹模组302,因此,触摸检测电极对外可见,且在组装形成门锁时,会与所述锁体形成短路。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二中指纹模组中盖板502下表面设置触摸检测电极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是以自电容为例实现唤醒,如前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为设置在盖板502下表面的上述导电焊盘或者导电油墨层。本实施例中,从盖板502上表面到基板501的方向来看,依次设置有盖板502、触摸检测电极、指纹芯片322、基板501以及系统地,触摸检测电极与系统地之间形成自电容,触摸检测电极通过走线与基板连接。
当将上述指纹模组安装到把手或者门体面板上时,距离手指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盖板502、触摸检测电极、指纹芯片322、基板501以及系统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唤醒模块,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以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指纹芯片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
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摸唤醒模块可以做成触摸唤醒芯片单独于指纹芯片存在,也可以集成到指纹芯片中,或者将指纹芯片集成到触摸唤醒芯片中。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触摸唤醒模块、指纹芯片,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所述指纹芯片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为导电焊盘或者导电油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自电容,所述自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系统地,对应地,所述第一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系统地,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环形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组成互电容,所述互电容作为所述唤醒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一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地,所述第二电极作为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且与所述指纹芯片一并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指纹芯片设置在所述指纹芯片的基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环形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芯片进一步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不匹配时处于掉电状态。
12.一种触摸唤醒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检测单元以及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的唤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作为触摸检测电极,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隐藏于所述指纹模组中;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触摸前后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以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上电启动指纹芯片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
13.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以及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指纹模组,所述触摸检测电极面向被手指触摸的方向,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启动所述指纹芯片以对所述手指进行指纹识别且在指纹识别成功后进行开锁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唤醒电容的电容变化量与设定的唤醒条件匹配时,所述触摸检测单元生成中断信号并通过所述触摸检测电极传输以使所述微处理器启动所述指纹芯片。
CN201880002015.8A 2018-10-11 2018-10-11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Active CN109416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9861 WO2020073281A1 (zh) 2018-10-11 2018-10-11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6742A true CN109416742A (zh) 2019-03-01
CN109416742B CN109416742B (zh) 2022-04-12

Family

ID=6546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015.8A Active CN109416742B (zh) 2018-10-11 2018-10-11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6742B (zh)
WO (1) WO202007328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005A (zh) * 2019-08-16 2019-11-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门锁唤醒方法、装置、mcu、指纹门锁及存储介质
CN111292445A (zh) * 2020-01-19 2020-06-16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智能锁低功耗的方法及智能锁
TWI698792B (zh) * 2019-08-21 2020-07-11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鎖
CN111652077A (zh) * 2019-12-26 2020-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唤醒功能的指纹辨识装置与相关的驱动方法
CN111819512A (zh) * 2019-12-26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器和芯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873A1 (en) * 2000-04-14 2003-06-05 Manfred Greschitz Capacitive biometric sensor
CN1464471A (zh) * 2002-06-13 2003-12-31 祥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式指纹读取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6606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掌纹识别方法及装置、智能安全门
CN105183221A (zh) * 2015-08-27 2015-12-23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唤醒的指纹成像模组及其触摸唤醒装置
US20160034741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Egis Technology Inc. Control method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CN105981039A (zh) * 2013-11-22 2016-09-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的人体指纹传感器
CN106155197A (zh) * 2016-02-24 2016-11-23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移动终端、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6155504A (zh) * 2015-03-26 2016-11-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组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6547309A (zh) * 2016-10-06 2017-03-29 南昌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180101711A1 (en) * 2016-10-12 2018-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apacitive and ultrasonic sen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3768A (ja) * 2004-08-12 2006-02-23 Nec Corp 指紋装置および指紋法
US20060066440A1 (en) * 2004-09-28 2006-03-30 Ming-Hsiang Yeh Structure of door lock contro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873A1 (en) * 2000-04-14 2003-06-05 Manfred Greschitz Capacitive biometric sensor
CN1464471A (zh) * 2002-06-13 2003-12-31 祥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式指纹读取晶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81039A (zh) * 2013-11-22 2016-09-2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的人体指纹传感器
US20160034741A1 (en) * 2014-08-01 2016-02-04 Egis Technology Inc. Control method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CN106155504A (zh) * 2015-03-26 2016-11-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模组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496606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掌纹识别方法及装置、智能安全门
CN105183221A (zh) * 2015-08-27 2015-12-23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唤醒的指纹成像模组及其触摸唤醒装置
CN106155197A (zh) * 2016-02-24 2016-11-23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移动终端、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6547309A (zh) * 2016-10-06 2017-03-29 南昌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180101711A1 (en) * 2016-10-12 2018-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apacitive and ultrasonic sens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005A (zh) * 2019-08-16 2019-11-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门锁唤醒方法、装置、mcu、指纹门锁及存储介质
TWI698792B (zh) * 2019-08-21 2020-07-11 東隆五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鎖
CN111652077A (zh) * 2019-12-26 2020-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唤醒功能的指纹辨识装置与相关的驱动方法
CN111819512A (zh) * 2019-12-26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器和芯片
US11314267B2 (en) 2019-12-26 2022-04-26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Adjuster and chip
CN111652077B (zh) * 2019-12-26 2023-09-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唤醒功能的指纹辨识装置与相关的驱动方法
CN111292445A (zh) * 2020-01-19 2020-06-16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智能锁低功耗的方法及智能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3281A1 (zh) 2020-04-16
CN109416742B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6742A (zh) 指纹模组、触摸唤醒模块、门锁
CN202153359U (zh) 滑动指纹传感器模块
CN102508591B (zh) 对意外的设备激活的预防
CN207037545U (zh) 一种侧按键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4516716A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容式感测系统、以及电容式感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4090821B (zh) 全触摸系统激活方法及其系统
CN104169859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屏幕控制装置以及触控终端
CN204595830U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容式感测系统
CN104007988A (zh) 电脑开关机方法和电脑
CN107703821A (zh) 一种按键唤醒电路的静态电流控制电路
CN205091722U (zh) 一种接收触摸信号和感应卡信号的感应组件及感应系统
CN207518638U (zh) 终端设备
CN103281043A (zh) 一种终端音量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5242811A (zh) 一种接收触摸信号和感应卡信号的感应组件、感应系统及感应方法
CN106547334A (zh) 手持设备及控制该手持设备唤醒与休眠的方法
CN110188739A (zh) 指纹模组、指纹锁和电子设备
CN107291434A (zh) 电子设备及变更其主题界面的方法
CN210324101U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指纹识别系统
CN107240362A (zh) 具有多功能后盖的移动电子设备
CN202798060U (zh) 电池节能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8092727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专用办公桌
CN205722063U (zh) 一种可连接多个指纹头传感器的智能锁电路板
CN103684785A (zh) 一种具有按键保护功能的动态令牌及其工作方法
CN201387529Y (zh) 具有压电式按钮的数码相机
CN20616461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