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595A -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595A
CN109391595A CN201710673211.5A CN201710673211A CN109391595A CN 109391595 A CN109391595 A CN 109391595A CN 201710673211 A CN201710673211 A CN 201710673211A CN 109391595 A CN109391595 A CN 10939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data network
numbers
cal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3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595B (zh
Inventor
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32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3Network architectures, gateways, control or user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3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an address exchange platform which sets up a session between two nodes, e.g. rendezvous servers,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 [SIP] registrars or H.323 gatekeep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所述通话方法包括: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在节约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多个号码的同时通话。

Description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多媒体系统(IP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IMS)协议的通话都是基于终端号码来进行的。
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号码如果要实现同时在同一终端上进行通话,就是俗称的多卡多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终端上使用多套无线收发装置同时与网络保持数据收发过程。有运营商推出了一卡多号(例如中国移动的“和号码”)业务,该业务只需要用户有一张用户识别卡,其他副号绑定在该用户识别卡对应的主号上,实现一卡多号。
但是,一卡多号业务只能让用户的一个号码在通话状态,无法实现多个号码的同时通话。此外,现有的多卡多通技术因为在同一终端上集成了多套收发装置,所以终端设备价格昂贵;并且终端在保持多通电话时,由于多套收发装置同时工作,因此功耗较大,占用的网络资源也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节约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多个号码的同时通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方法,所述通话方法包括: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可选的,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之前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则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可选的,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可选的,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建立通话包括: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包括: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可选的,所述分组数据网为IMS分组数据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通话装置,通话装置包括:第一号码确定模块,适于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分组数据网建立模块,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通话建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可选的,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通话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时,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可选的,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可选的,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可选的,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
可选的,所述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建立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第一注册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第一通话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可选的,所述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二连接建立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第二注册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第二通话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可选的,所述分组数据网为IMS分组数据网。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所述通话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所述通话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本发明技术方案在需要通话时,首先确定第一号码并利用第一号码建立分组数据网;然后在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其他号码也可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由于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因此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此外,由于分组数据网需要无线收发装置来建立,因此通过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使得终端侧仅配置一套无线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多号码的同时通话,从而减小终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话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方法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一种信令交互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一卡多号业务只能让用户的一个号码在通话状态,无法实现多个号码的同时通话。此外,现有的多卡多通技术因为在同一终端上集成了多套收发装置,所以终端设备价格昂贵;并且终端在保持多通电话时,由于多套收发装置同时工作,因此功耗较大,占用的网络资源也较多。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需要通话时,首先确定第一号码并利用第一号码建立分组数据网;然后在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其他号码也可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由于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因此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此外,由于分组数据网需要无线收发装置来建立,因此通过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使得终端侧仅配置一套无线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多号码的同时通话,从而减小终端成本。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话方法的流程图。
图1所示的通话方法可以用于同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侧,所述通话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
步骤S102: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具体实施中,同一用户设备具有多个号码,多个号码在网络侧注册为相互关联。例如,UE1具有两个号码:号码1和号码2,其中,号码1为主号,号码2为副号。
在步骤S101中,当用户设备需要通话时,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具体而言,第一号码可以是基于用户的选择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预先配置的选择列表来确定的,例如,选择列表中指示优先选择号码1进行通话,在号码1无法实现通话时才选择号码2。
本实施例中,第一号码可以是用户设备的多个号码同时通话时首个进行通话的号码。
进而在步骤S102中,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Packet DataNetworks,PDN)。第一号码可以利用该分组数据网进行主叫或者被叫通话。
最后在步骤S103中,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可以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也即,第一号码和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同时进行通话时,可以共用第一号码建立的分组数据网。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其他号码可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主叫通话或者被叫通话。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建立分组数据网时,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多次的信令交互,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一号码进行通话都要建立各自的分组数据网,本实施例的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在需要通话时,首先确定第一号码并利用第一号码建立分组数据网;然后在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其他号码也可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由于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因此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此外,由于分组数据网需要无线收发装置来建立,因此通过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使得终端侧仅配置一套无线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多号码的同时通话,从而减小终端成本。
优选地,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步骤S102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果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则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的情况下,如果需要通话时确定了第一号码,则在首次建立分组数据网之前需要通知网络侧与第一号码相关联的其他号码的相关信息。具体而言,经过步骤S101确定第一号码后,将第一号码的用户识别卡信息通知网络侧。网络侧存储有第一号码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通过该注册信息,网络侧可以获知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从而在后续其他号码需要与第一号码同时通话时,可以共用第一号码建立的分组数据网。
优选地,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因此可以获知多个号码之间的关联关系,则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时,无需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号码可以是所述多个号码中的任一号码。
优选地,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本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则首先需要接收邀请(invite)消息,才能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建立通话所需的通路。为了节约资源,在第一号码已经建立了无线链路时,则其他号码可以通过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接收邀请(invite)消息。也就是说,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需要先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然后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具体地,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也即S1-U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主叫通话时,则可以直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
优选地,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建立通话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本实施例中,在建立分组数据网之后,由第一号码可以与网络侧创建第一套接字(socket)连接,以用于交互信令。然后由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UE就可以进行通话数据的传输了。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包括: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号码建立通话的过程类似,其他号码建立通话时,由其他号码可以与网络侧创建第二套接字(socket)连接,以用于交互信令。然后由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就可以进行通话数据的传输了。
优选地,所述分组数据网为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分组数据网。也就是说,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可以基于IMS分组数据网同时进行IMS业务的语音通话。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方法在具体应用场景下的一种信令交互图。
本发明实施例以IMS业务为例对通话方法的信令流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通话方法不限于IMS业务,还可以用于以太网、Wi-Fi等场景下的语音通话业务。
本发明一具体应用场景中,用户与运营商签约两个移动号码,并注册为关联号码。
如图2所示,UE首先执行步骤S1,确定号码1为第一号码。具体而言,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应用界面选择用户识别卡1为主卡,主卡对应的号码为第一号码。UE将主卡的信息通知到网络的操作维护平台;操作维护平台可以找到用户识别卡1的注册信息,并确定发现用户识别卡1与用户识别卡2的关联关系。此时关联关系表示用户识别卡1为主卡,用户识别卡2为副卡,并将该信息告知HSS和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可以仅在第一号码首次通话时执行,在第一号码第二次或后续进行通话时,则无需执行该步骤。
然后UE执行步骤S2,UE通过用户识别卡1与所属的IMS网络进行连接(attach),并建立IMS PDN。
然后UE执行步骤S3,UE通过用户识别卡1创建和网络交互IMS信令的套接字(socket)连接socket1。
然后UE执行步骤S4,UE通过用户识别卡1利用步骤S3建立的IMS PDN进行IMS注册。
然后UE执行步骤S5,注册成功后,UE通过用户识别卡1可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例如,此时UE通过用户识别卡1发起主叫和用户A进入通话状态。
在步骤S6中,用户可以激活用户识别卡2账户。进而UE执行步骤S7,UE通过用户识别卡2可以创建和网络交互IMS信令的套接字(socket)连接socket2。
UE执行步骤S8,UE通过用户识别卡2利用步骤S3建立的IMS PDN进行IMS注册。
UE执行步骤S9,注册成功后,UE通过用户识别卡2可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具体而言,用户识别卡2进行主叫通话时,可以直接寻呼对端号码。用户识别卡2进行被叫通话时,例如,当用户B拨打用户识别卡2的号码时,用户B所在网络通过用户识别卡2所属的HSS查找用户识别卡2的信息,并在该HSS中发现用户识别卡2是用户识别卡1的副卡,所以获取到用户识别卡2与用户识别卡1的关联关系,以及用户识别卡1的位置信息等;然后用户B所在网络通过上述信息寻呼用户识别卡1,若用户识别卡1当前处于激活(active)状态,那么可以直接通过用户识别卡1的Uu接口连接和S1-U接口连接将邀请(invite)消息发给UE,接通用户识别卡2的呼叫。
进而在步骤S10中,UE同时通过用户识别卡1和用户识别卡2和用户A及用户B进行通话。进一步地,上述通话过程可以通过终端的混音功能,使得两路通话间不受影响。
本发明另一具体应用场景中,用户与移动运营商或者虚拟运营商签约一张实体用户识别卡,并且以该用户识别卡对应的号码为主号码,并申请了其他号码为副号,例如主号码为号码1,副号码为号码2。
继续参照图2,由于用户识别卡在签约时,网络侧就获知了主号码和副号码的关联关系,因此本实施例中无需执行步骤S1。在需要通话时,直接执行步骤S2,UE通过用户识别卡与所属的IMS网络进行连接(attach),并建立IMS PDN。
步骤S3,UE通过用户识别卡创建和网络交互IMS信令的套接字(socket)连接socket1。
然后UE执行步骤S4,UE通过用户识别卡利用步骤S3建立的IMS PDN进行IMS注册。
然后UE执行步骤S5,注册成功后,UE通过用户识别卡1可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例如,此时UE通过用户识别卡发起主叫和用户A进入通话状态。
在步骤S6中,用户可以激活号码2。进而UE执行步骤S7,UE通过号码2可以创建和网络交互IMS信令的套接字(socket)连接socket2。
UE执行步骤S8,UE通过号码2利用步骤S3建立的IMS PDN进行IMS注册。
UE执行步骤S9,注册成功后,UE通过号码2可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进而在步骤S10中,UE同时通过号码1和号码2和用户A及用户B进行通话。
步骤S3至步骤S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通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通话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号码确定模块301、分组数据网建立模块302和通话建立模块303。
其中,第一号码确定模块301适于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分组数据网建立模块302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通话建立模块303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本实施例中,分组数据网建立模块302建立分组数据网时,UE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多次的信令交互,占用一定的网络资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每一号码进行通话都要建立各自的分组数据网,本实施例的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在需要通话时,首先确定第一号码并利用第一号码建立分组数据网;然后在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其他号码也可以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由于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因此可以减少多号码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此外,由于分组数据网需要无线收发装置来建立,因此通过第一号码和其他号码在通话时共用同一分组数据网,使得终端侧仅配置一套无线收发装置就可以实现多号码的同时通话,从而减小终端成本。
优选地,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通话装置30还可以包括通知模块304,通知模块304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时,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优选地,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优选地,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
优选地,通话建立模块30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建立单元3031、第一注册单元3032和第一通话单元3033。其中,第一连接建立单元3031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第一注册单元3032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第一通话单元3033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优选地,通话建立模块303可以包括第二连接建立单元3034、第二注册单元3035和第二通话单元3036。其中,第二连接建立单元3034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第二注册单元3035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第二通话单元3036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关于所述通话装置3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图1至图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可以执行图1或图2中所示的通话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可以执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
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
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之前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则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建立通话包括:
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
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
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包括:
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
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
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为IMS分组数据网。
9.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号码确定模块,适于确定选自于多个号码中的第一号码,所述多个号码注册为相互关联;
分组数据网建立模块,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号码与网络进行连接,并建立分组数据网;
通话建立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通话时,如果所述多个号码中的其他号码需要通话,则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为所述其他号码建立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多个用户识别卡,所述通话装置还包括:
通知模块,适于在所述第一号码为首次进行通话时,将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通知网络侧,以使得网络侧获知所述第一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注册信息,以及所述注册信息中与所述第一号码相关联的所述其他号码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号码对应单个用户识别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进行被叫通话时,呼叫所述其他号码的网络通过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获知与所述其他号码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号码,并利用所述第一号码建立的无线链路发送呼叫邀请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链路包括所述第一号码的Uu接口或S1用户面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一套接字连接;
第一注册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
第一通话单元,适于由所述第一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一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连接建立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创建与所述网络之间的第二套接字连接;
第二注册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在所述分组数据网上进行注册;
第二通话单元,适于由所述其他号码利用所述分组数据网和所述第二套接字连接进行主叫通话或被叫通话。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数据网为IMS分组数据网。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通话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通话方法的步骤。
CN201710673211.5A 2017-08-08 2017-08-08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Active CN109391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211.5A CN109391595B (zh) 2017-08-08 2017-08-08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3211.5A CN109391595B (zh) 2017-08-08 2017-08-08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595A true CN109391595A (zh) 2019-02-26
CN109391595B CN109391595B (zh) 2021-06-04

Family

ID=6541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3211.5A Active CN109391595B (zh) 2017-08-08 2017-08-08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5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7299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079501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一卡多号的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709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卡多号短消息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3024707A (zh) * 2011-09-21 2013-04-03 谢韩婉 移动终端多方通话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多方通话控制平台
CN102036350B (zh) * 2009-09-25 2015-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sim终端的协议处理方法和设备
WO2017062066A1 (en) * 2015-10-06 2017-04-13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rer-less architecture for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20170195964A1 (en) * 2016-01-06 2017-07-06 Apple Inc. Receiver Front-En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via Linearity and Sensitivity Adaptation
CN108574948A (zh) * 2017-03-14 2018-09-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号码绑定的多通实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709A (zh) * 2006-12-31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卡多号短消息业务的装置及方法
CN102036350B (zh) * 2009-09-25 2015-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sim终端的协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024707A (zh) * 2011-09-21 2013-04-03 谢韩婉 移动终端多方通话的实现方法、装置及多方通话控制平台
WO2017062066A1 (en) * 2015-10-06 2017-04-13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rer-less architecture for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20170195964A1 (en) * 2016-01-06 2017-07-06 Apple Inc. Receiver Front-En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via Linearity and Sensitivity Adaptation
CN108574948A (zh) * 2017-03-14 2018-09-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号码绑定的多通实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杏娈: "《基于LTE的语音业务方案分析与实现》",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技术辑》 *
崔沛东: "《VoWiFi与VoLTE的协同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 *
胡凌云: "《NGN与软交换组网方案的实现与研究》",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技术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7299A1 (zh) * 2019-10-22 2021-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451066A (zh) * 2019-10-22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079501A (zh) * 2020-01-03 2021-07-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一卡多号的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079501B (zh) * 2020-01-03 2023-02-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一卡多号的通信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595B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284B (zh) 接入ims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5656915B (zh) 即时通话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821358B (zh) 一种组呼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10214459A (zh) 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02593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强多媒体呼叫控制
CN108377575B (zh)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CN108617019B (zh)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78096A (zh) 一种基于网络切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10545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225729B2 (en) Multi-card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US98833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voice cal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7962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push to talk overcellular service
CN106455060A (zh)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系统
CN103024684A (zh) 一种单呼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8476212A (zh) 动态wlan连接
CN104539818A (zh) 一种实现ip电话多设备待机方法及系统
CN109005594A (zh) 一种d2d通信连接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9391595A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N106255074A (zh)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6686542B (zh) 一种呼叫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14721B (zh) WIFI用户进行VoIP通话的方法
CN1078886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管理实体
WO2018053749A1 (zh)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系统
CN106341645A (zh) 音视频通讯系统与方法
CN107148008A (zh) 通话切换方法、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