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535A -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535A
CN109391535A CN201710651047.8A CN201710651047A CN109391535A CN 109391535 A CN109391535 A CN 109391535A CN 201710651047 A CN201710651047 A CN 201710651047A CN 109391535 A CN109391535 A CN 109391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account
incidence relation
jud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10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535B (zh
Inventor
宛花
林治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10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2Mailbox-related aspects, e.g. synchronisation of mail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所述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Description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企业邮箱的正常邮件被误判成垃圾邮件,是反垃圾的一大难题。来自不同企业域,没有联系人关系的账号之间发送邮件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率,如果一封正常的邮件被误判为垃圾邮件,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例如,现如今采用的方案是利用账号到账号的联系人关系判断,包括如下多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如果a1属于企业域A,b1属于企业域B,则可以判断a1和b1是联系人关系;
第二种情形:如果a1向b1发送邮件,则a1和b1之间属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的垃圾邮件判定规则,误判率低;
第三种情形:如果因工作需要a1需要向企业域B中的账号b2发送邮件,因两人非联系人关系,需要采用较为严格的垃圾邮件判定规则,容易导致高误判率;
第四种情形:如果因工作需要企业域A内的账号a2需要向b1发送邮件,因两人非联系人关系,也需要采用较为严格的垃圾邮件判定规则,容易导致高误判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用于判断第一域和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应用于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一指定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第一联系人确定模块,用于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用于判断第一域和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二指定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第二联系人确定模块,用于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装置,应用于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二判断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第二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三判断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判断流程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账号接收来自第二账号的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一域,所述第二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二域;
确定所述第一域与第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无数据交互关系;
对所述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第一域内的账号与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账号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账号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第一域与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域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域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能够收集域和账号、域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信息,通过该关联关系信息建立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域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可以根据是否为联系人选择不同的判定规则。例如,在联系人关系建立之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垃圾邮件判定规则,非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相对严格的判定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垃圾邮件误判的比例,保证邮件通信的顺畅性,纠正垃圾邮件的判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的核心构思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流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第二账号发送给第一账号的邮件是否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判断流程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的流程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判断第二账号发送给第一账号的邮件是否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判断流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的方框图。
图9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的方框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装置的方框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术语定义:
域(Domain),包括一个有安全边界的计算机集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判断装置,应用于第一域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的第二账号之间,例如,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给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发送邮件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收集历史相互收发邮件的关联关系信息,自动识别并建立账号到账号的联系人关系、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域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在上述三种联系人关系其中之一建立之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垃圾邮件判断流程,例如不必进行邮件内容分析、关键字检查、发信频率检查、URL检查等复杂流程的过滤检查,直接通过常规的账号信誉检查等手段,进行判断;非联系人之间采用相对严格的判断流程,例如需要进行邮件内容分析、关键字检查、发信频率检查、URL检查、账号信誉检查等过滤检查,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垃圾邮件误判的比例。上述“域”(Domain)是指一个有安全边界的计算机集合。针对邮件地址而言,一般邮件地址的格式如下:12345678@abc.com,其中@abc.com为域名的标识符,也就是邮件必须要交付到的邮件目的地的域名,“12345678”则是在该域名上的邮箱帐号名。后缀一般则代表了该域名的性质,与地区的代码。例如:com、edu.cn、gov、org等等。同一域中的账号,可以认为是该域名@abc.com下的多个邮箱账号名。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假设a1、a2、a3是企业域A内的账号,b1、b2、b3是企业域B内的账号,当a1和b1之间相互有过邮件往来时,即a1发送邮件到b1,b1再发送邮件到a1,则认为a1和b1为联系人。基于此,在发件人a1(第二账号)给收件人b1(第一账号)发送邮件时,执行主体,例如为邮件服务器,需要判断a1和b1是否为联系人。
在判断发件人a1和收件人b1是否为联系人中,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判断:
第一种方式,邮件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发件人a1相关的信息,判断收件人b1是否为发件人a1的联系人。
举例来说,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针对发件人a1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发件人a1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发件人a1在该时间段内与收件人b1有过邮件往来时,则认为发件人a1与收件人b1是联系人关系。
此外,当发件人a1与收件人b1在第一次双向邮件往来之后,服务器可以自动将二者的关系设置为“联系人”,因此在这一步骤中,服务器也可以先从第二域A中的发件人a1相关的持久化文件中获取该发件人a1联系人,当联系人中包括收件人b1时,认为收件人b1是发件人a1的联系人,则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当联系人中不包括收件人b1时,第一判断结果为“否”。
第二种方式,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收件人b1相关的信息,判断发件人a1是否为收件人b1的联系人。
在这一种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存储有针对收件人b1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收件人b1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收件人b1在该时间段内与发件人a1有过邮件往来时,则认为收件人b1与发件人a1是联系人关系。
此外,在这一步骤中,服务器也可以先从第一域B中的收件人b1相关的持久化文件中获取该收件人b1的联系人,当联系人中包括发件人a1时,认为发件人a1是收件人b1的联系人,则第一判断结果为“是”。当联系人中不包括发件人a1时,第一判断结果为“否”。
在这一步骤中,可选地,服务器中的程序在执行时可以将上述持久化文件加载至程序的内存中,以便快速地调用该持久化文件。
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一个账户a1与另一个账户a2之间是否为联系人关系,既可以基于相互信息发送来判断,也可以基于单向信息发送来判断;即只要有一方a1向另一方a2发送过信息,a2即成为a1的联系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1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S102: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S103,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在上述两个步骤中,上述的“关联关系信息”例如为第一域内的账号和第二账号的邮件往来信息,该邮件往来信息例如存储在邮件服务器的持久化文件中。
上述的“第一域”与“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可以通过预先存储的记录来判断。例如,数据库或者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特定的文件,用于保存第一个域和第二个账号的联系人关系,该联系人关系例如是一条记录,如果有这一条记录则第一个域和第二个账号就是联系人关系;如果没有这一条记录他们就不是最近联系人关系。
具体地,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和发件人a1可以被认为是联系人关系并生成记录:
第一种方式:邮件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发件人a1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判断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是否为发件人a1的联系人。例如,邮件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针对发件人a1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发件人a1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发件人a1在该时间段内与第一域B中的多个账号有过邮件往来时,例如账号的数目或者账号占第一域B中账号总数的比值大于指定值时,则判断发件人a1与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是联系人关系。
第二种方式: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判断发件人a1是否为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的联系人。例如,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针对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中的其他多个账号在该时间段内与发件人a1有过邮件往来时,例如账号的数目或者账号占第一域B的账号总数的比值大于指定值时,则判断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与发件人a1是联系人关系。
当上述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与发件人a1是联系人关系时,上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否则为“否”。
在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3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S104: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S105,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在上述两个步骤中,上述的“关联关系信息”例如为第一域内的账号和第二域内的账号的邮件往来信息,该邮件往来信息例如存储在邮件服务器的持久化文件中。
在判断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和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是否为联系人中,同样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判断:
第一种方式: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判断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是否为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的联系人。例如,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针对第二域A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第二域A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第二域A中的多个账号在该时间段内与第一域B中的多个账号有过邮件往来时,例如账号的数目或者账号占第一域B中账号总数的比值大于指定值时,则判断第二域A与第一域B是联系人关系。
第二种方式: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与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判断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是否为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的联系人。例如,服务器中可以存储有针对第一域B的持久化文件,该文件中记录了第一域B在指定时间段内(例如三个月内)与其他账号的邮件往来。当查询到第一域B的多个账号在该时间段内与第二域A有过邮件往来时,例如账号的数目或者账号占第一域B中账号总数的比值大于指定值时,则判断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与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是联系人关系。
当上述收件人b1所在的第一域B与发件人a1所在的第二域A是联系人关系时,上述第三判断结果为“是”,否则为“否”。
S106: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这一步骤例如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S1061,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中至少一者为“是”时,进入普通判断流程;
S1062: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全部为否时,进入垃圾邮件判断流程。
在子步骤S1061的情况中,当上述第一、第三、第三判断结果有一者为“是”时,认为a1和b1之间为可信通信,即邮件非垃圾邮件的概率较大,因此进入垃圾邮件普通判断流程,该流程可以是直接通过流程,即直接确认发件人a1向收件人b1发送的邮件并非垃圾邮件,也可以是判断严格程度相对较低的普通判断流程,该普通判断流程相比于全套垃圾邮件检测流程,判断方式较为简便,例如可以仅判断发件人a1的账户信誉是否足够,从而判断是否为垃圾邮件,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误判。
在子步骤S1062的情况中,当判断出发件人既非收件人的直接联系人,也非收件人的域的联系人,发件人所在的第二域也非收件人所在的第一域的联系人时,认为二者的通信并非可信通信,则该邮件有可能是垃圾邮件,因此进入相对严格的垃圾邮件深度判断流程。
在这一步骤中,垃圾邮件深度判断流程例如可以包括多个判断维度。举例来说,一个维度是可以通过关键字词库的方式,确认邮件的内容是否包含关键字词库中特定的关键字,例如“推广”“广告”“打折”等。当包括这些关键字词时,可以认为该邮件是垃圾邮件。第二个维度是同一邮件发送的次数或者发送的对象。当一个邮件发送的次数或对象大于阈值时,可以认为该邮件是垃圾邮件。再一个维度是根据发件人的URL判断。当发件人所在的URL为地址库中标记的垃圾邮件网站时,可以认为该邮件是垃圾邮件。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能够收集域和账号、域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信息,通过该关联关系信息建立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域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可以根据是否为联系人选择不同的判定规则。例如,在联系人关系建立之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垃圾邮件判定规则,非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相对严格的判定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垃圾邮件误判的比例,保证邮件通信的顺畅性,纠正垃圾邮件的判断。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如下步骤:
S201,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S202,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S203,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S204,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S205,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S206,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相比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判断域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方法,以及一种判断域和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关系。以下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203,即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31,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S203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S2033,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具体地,上述的关联关系信息可以为邮件交互信息;
子步骤S2032,即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例如可以包括如下分步骤:
S2032a,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或
S2032b,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子步骤S2032,即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2032c,根据所述邮件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中的账号向所述第二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一总量阈值。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子步骤S2032可以包括S2032a和S2032c,或者包括S2032b和S2032c,或者同时包括S2032a、S2032b和S2032c,本发明并不限制。在下述图4的实施例中,以子步骤S2032包括S2032a和S2032c为例进行说明。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服务器可以提取与第一域B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即关联关系信息;从该关联关系信息中获取该第一域B中与第二账号a1有过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Count(sender in B)占第一域B内账号总数Count(account in B)的比例SenderRatio,判断比例SenderRatio是否高于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R0。
之后,计算第一域B内的账号向第二账号a1发过的信的总量Sum(mails B to a1),判断总量Sum(B to a1)是否高于预设的第一总量阈值S0。
如果比例SenderRatio大于第一比例阈值R0,且同时总量Sum(mails B to a1)高于预设的第一总量阈值S0时,可以确认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如果比例SenderRatio不高于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R0,或者总量Sum(B to a1)不高于预设的第一总量阈值S0,则认为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不是联系人。
在上述子步骤中,信息交互可以为双方互相发送过邮件。可以设想如下情形:虽然第二账号a1之前并未给第一账号b1发送过邮件,但是第二账号a1与第一账号b1所在的域中的多个账号均有信息交互,因此可以认为第二账号a1与第一域B是正常的联系人关系,则可以确认所述第一域B和所述第二账号a1为联系人,第二账号a1给第一域B中的第一账号b1发送的邮件可以进入后续的直接判断步骤,即普通判断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子步骤S2032,即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S2032d,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或
S2032e,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二数目阈值。
在上述子步骤中,关联关系可以是既成的联系人关系,因此也可以通过判断第一域内与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的总数,以及其占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来判断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子步骤S2021,即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步骤还包括:
S2020,判断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是否高于账号信誉阈值;
则,子步骤S2021,即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为: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高于所述账号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子步骤S2021之前可以包括如下前提:第二账号a1的账号信誉高于指定的账号信誉阈值,可以理解为第二账号a1不是垃圾账号。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第二账号a1发送给第一账号b1的邮件是否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判断流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如果第二账号a1的账号信誉UserFame(a1)低于指定的账号信誉阈值F0,则可以认为第二账号a1的账号信誉不够,无法进入普通判断流程,必须通过相对严格的垃圾邮件判断流程进行判断。当高于时,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判断。
在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二域内账号的账号信誉可以是根据该账号的收发邮件比例、发送邮件的收件人数量、历史垃圾邮件判断信息进行计算(例如对上述三个维度执行归一化计算,得出评分)的方式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四判断结果为否时,进入垃圾邮件判断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是根据该第二账号的收发邮件比例、发送邮件的收件人数量、历史垃圾邮件判断信息计算获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5,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51,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S2052,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S2053,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关联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上述子步骤S2052,即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可以包括:
S2052a,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或
S2052b,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三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子步骤S2052,即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步骤还可以包括:
S2052c,根据所述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向第二域内的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二总量阈值。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子步骤S2052可以包括S2052a和S2052c,或者包括S2052b和S2052c,或者同时包括S2052a、S2052b和S2052c,本发明并不限制。在下述图6的实施例中,以子步骤S2052包括S2052a和S2052c为例进行说明。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所述第一域B和所述第二域A是否为联系人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6所示,服务器可以提取与第一域B相关的持久化文件,即关联关系信息;从该关联关系信息中获取第二域A内有接收过第一域B中账号发送的邮件的账号数目Count(receiver in A)占第二域A内账号总数Count(account in A)的比例ReceiverRatio,判断ReceiverRatio是否高于预设的第三比例阈值R1。
之后,计算第一域B内的账号向第二域A内的第二账号a1发过的信的总量Sum(mails B to A),判断Sum(mails B to A)是否高于预设的第三总量阈值S1。
如果比例ReceiverRatio大于第三比例阈值R1,且同时总量Sum(mails B to A)高于预设的第三总量阈值S1时,可以确认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如果比例ReceiverRatio不大于第三比例阈值R1,或者总量Sum(mails B to A)不高于预设的第三总量阈值S1,则认为第一域B和第二域A不是联系人。
在实际判断中,可能有如下情形:虽然第二账号a1之前并未给第一账号b1发送过邮件,但是第二账号a1所在的第二域A中的多个账号与第一账号b1所在的域中的多个账号均有信息交互,因此可以认为第一域B与第二域A是正常的联系人关系,则可以确认所述第一域B和所述第二域A为联系人,第二账号a1给第一域B中的第一账号b1发送的邮件可以进入后续的直接判断步骤,即普通判断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5,即根据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2050,判断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是否大于域信誉阈值;
则,所述步骤S204,即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为: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大于域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第二域A(发件人a1所在的域)的域信誉高于指定的域信誉阈值,例如可以理解为第二域A不是垃圾网站。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判断第二账号a1发送给第一账号b1的邮件是否可以直接进入普通判断流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如果第二域A的域信誉DomainFame(A)低于指定的域信誉阈值F1,则可以认为第二域A的域信誉不够,该域中的第二账号a1无法进入普通判断流程,必须通过相对严格的垃圾邮件判断流程进行判断。当高于时,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判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子步骤S2050判断结果为否时,进入垃圾邮件判断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是通过第二域内的账号的账号信誉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的账号信誉是根据该每一个账号的收发邮件比例、发送邮件的收件人数量、历史垃圾邮件判断信息计算获得。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信息为联系人信息,所述步骤S2052,即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2052d,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四比例阈值;或
S2052e,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与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四数目阈值。
在上述子步骤中,关联关系可以是既成的联系人关系,因此也可以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的总数,或者其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来判断第一域和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能够收集历史相互收发邮件的关联关系信息,通过该关联关系信息自动识别并建立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域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在联系人关系建立之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垃圾邮件判定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垃圾邮件误判的比例,保证邮件通信的顺畅性,纠正垃圾邮件的判断。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至少还包括如下优点: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提出了账号到域、域到域的联系人建立方法。在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建立过程中,利用所提取的关联关系信息可以获得收件人所在域中与发件人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与收件人域中的账号总数的比例,再获得收件人所在域中向发件人发送的邮件的数目,从而判断是否将发件人和收件人所在的域作为联系人。在域到域的联系人建立过程中,利用所提取的交互信息可以获得发件人所在域内有接收过收件人所在域中账号发送的邮件的账号数目占发件人所在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再获得收件人所在域内的账号向发件人所在域内账号发过的信的总量,从而判断是否将发件人所在的域和收件人所在的域作为联系人。
此外,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方法,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提出对发件人的账号信誉和发件人所在的域的域信誉进行判别的过程,如果上述账号信誉或域信誉小于对应的阈值,则无法进入普通判断流程,需要进入垃圾邮件判断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上述方法可以避免将垃圾邮件误判为正常邮件,在提高判断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判断的准确率。
本实施例步骤S203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第一域内的账号与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账号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账号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本实施例步骤S205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第一域与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域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域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用于判断第一域和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如图8所示,该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一指定条件判断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第一联系人确定模块303,用于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通过获取第一域内的账号与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账号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账号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应用于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如图9所示,该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包括:
第二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二指定条件判断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第二联系人确定模块403,用于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本实施例提出的用于判断第二域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的域级的联系人确定装置,通过获取第一域与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并利用关联关系信息判断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域和第二域为联系人。本发明通过关联关系信息,创造性地建立了域和域之间的联系人关系,保证了通信的顺畅性。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一种垃圾邮件判断装置,应用于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如图10所示,该垃圾邮件判断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模块501,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二判断结果获取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第二关联关系信息获取模块504,用于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第三判断结果获取模块50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判断流程选择模块5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本实施例提出的垃圾邮件判断装置,能够收集历史相互收发邮件的关联关系信息,通过该关联关系信息自动识别并建立账号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域到域的联系人关系。在联系人关系建立之后,联系人之间的邮件通信可以采用简化版垃圾邮件判定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垃圾邮件误判的比例,保证邮件通信的顺畅性,纠正垃圾邮件的判断。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第六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如图11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第一账号接收来自第二账号的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一域,所述第二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二域;
S602,确定所述第一域与第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无数据交互关系;
S603,对所述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
在步骤S601中,网络信息例如可以为邮件信息、消息等,第一域A中的第一账号a1接收到第二域B中的第二账号b1的网络信息后,在步骤S602中即判断第一账号a1所在的第一域A和第二账号b1所在的第二域B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关联关系信息获得,关联关系信息例如为邮件交互信息、联系人信息等。当判断关联关系为无数据交互关系时,则进入步骤S603,对所述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例如进行相对严格的垃圾邮件/信息判定程序。
上述的“关联关系”可以由开发人员设定,例如第一域和第二域中的所有账号之间完全没有过邮件、信息通信;或者有过邮件、通信的账号的比例小于指定的比例阈值,或者总量小于指定的总量阈值等等,可以结合前述的各实施例的方法判断是否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中,针对无数据交互关系的第一域和第二域,对二者之一的账号发送的网路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能够从“域”的高度对两个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提高了判定的正确性。
第七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时,所述电子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邮件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中的账号向所述第二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一总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二数目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时,所述电子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三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邮件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向第二域内的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二总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四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与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四数目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时,所述电子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的操作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中至少一者为“是”时,进入垃圾邮件普通判断流程;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全部为否时,进入垃圾邮件深度判断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一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二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三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关联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操作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四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与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四数目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是否高于账号信誉阈值;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操作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高于所述账号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操作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是否大于域信誉阈值;
所述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操作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大于域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程序;
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时,所述电子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第一账号接收来自第二账号的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一域,所述第二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二域;
确定所述第一域与第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无数据交互关系;
对所述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当上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装置中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用于判断第二域内的第二账号和第一域是否为联系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一数目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邮件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中的账号向所述第二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一总量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二数目阈值。
5.一种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用于判断第一域和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三数目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所述邮件交互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向第二域内的账号发送的邮件的数目总量是否大于第二总量阈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四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与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四数目阈值。
9.一种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应用于第一域中的第一账号和第二域中的第二账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获取第三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判断流程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中至少一者为“是”时,进入垃圾邮件普通判断流程;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判断结果和第三判断结果全部为否时,进入垃圾邮件深度判断流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是否为联系人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一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有信息交互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一数目阈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二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二数目阈值。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是否为联系人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
当满足第二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第一域和所述第二域为联系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信息为邮件交互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三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二域内接收过第一域内的账号发送邮件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三数目阈值。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信息为联系人信息,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具有关联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满足第二指定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域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占所述第一域的账号总数的比例是否大于第四比例阈值;或
判断所述第一域内与所述第二与内的账号为联系人关系的账号数目是否大于第四数目阈值。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是否高于账号信誉阈值;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账号的账号信誉高于所述账号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内的账号与所述第二账号的关联关系信息。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是否大于域信誉阈值;
所述获取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域的域信誉大于域信誉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域与所述第二域的关联关系信息。
1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账号接收来自第二账号的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一域,所述第二账号位于网络中的第二域;
确定所述第一域与第二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无数据交互关系;
对所述网络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处理。
CN201710651047.8A 2017-08-02 2017-08-02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391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047.8A CN109391535B (zh) 2017-08-02 2017-08-02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1047.8A CN109391535B (zh) 2017-08-02 2017-08-02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535A true CN109391535A (zh) 2019-02-26
CN109391535B CN109391535B (zh) 2022-03-04

Family

ID=65412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1047.8A Active CN109391535B (zh) 2017-08-02 2017-08-02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53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1319A1 (en) * 2004-06-16 2006-02-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earchically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f the sender of an e-mail message
CN101060421A (zh) * 2006-04-19 2007-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邮件处理系统及分检垃圾邮件的方法
CN102567873A (zh) * 2010-11-18 2012-07-11 微软公司 使用关系和名誉数据的电子邮件过滤
CN102802133A (zh) * 2012-07-23 2012-1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信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1282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邮件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以及过滤系统
CN103841094A (zh) * 2012-11-27 2014-06-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判断邮件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73348A (zh) * 2014-02-14 2014-06-18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过滤方法和系统
CN105007218A (zh) * 2015-08-20 2015-10-28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反垃圾电子邮件方法和系统
CN105260877A (zh) * 2015-09-22 2016-01-20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子邮件获取用户画像数据的方法
CN106453423A (zh) * 2016-12-08 2017-02-22 黑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设置的垃圾邮件的过滤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1319A1 (en) * 2004-06-16 2006-02-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earchically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f the sender of an e-mail message
CN101060421A (zh) * 2006-04-19 2007-10-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邮件处理系统及分检垃圾邮件的方法
CN102567873A (zh) * 2010-11-18 2012-07-11 微软公司 使用关系和名誉数据的电子邮件过滤
CN102802133A (zh) * 2012-07-23 2012-1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垃圾信息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12826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邮件识别方法和识别系统、以及过滤系统
CN103841094A (zh) * 2012-11-27 2014-06-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判断邮件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73348A (zh) * 2014-02-14 2014-06-18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过滤方法和系统
CN105007218A (zh) * 2015-08-20 2015-10-28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反垃圾电子邮件方法和系统
CN105260877A (zh) * 2015-09-22 2016-01-20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电子邮件获取用户画像数据的方法
CN106453423A (zh) * 2016-12-08 2017-02-22 黑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设置的垃圾邮件的过滤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康泉: "企业级邮件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535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1898B2 (en) Endorsing E-mail messages using social network verification
US8239473B2 (en) Security classification of e-mail in a web e-mail access client
Adali et al. Measuring behavioral trust in social networks
US7228335B2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populating contact information fields for a new contract added to an electronic contact database
US9058590B2 (en) Content upload safety tool
KR100768127B1 (ko) 가독성 데이터로부터 인간 관계를 추론하는 방법과 가독성데이터를 이용하여 디지털 데이터 내의 인물 식별을 통해태그를 부여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10314064A1 (en) Notifications Platform
US20200117314A1 (en) Simplified data entry
US20070061402A1 (en)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 (MIME) analysis
JP2007528686A (ja) 迷惑メール遮断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120506B (zh) 一种社交网络中闲置账号的检测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124485B (zh) 用于检测欺诈性文本消息的设备和相关方法
KR101031901B1 (ko) 통신 기록에 기반한 사회 관계 분석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10270869A1 (en)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US8285795B2 (en) Managing urgency indicators in electronic messaging
CN107579990A (zh) 合同管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2242948B (zh) 群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391535A (zh) 域级的联系人确定方法、垃圾邮件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05474585A (zh) 电子消息中的私人令牌
CN104348712B (zh) 一种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及装置
Page et al. The circles of latitude: Adoption and usage of location tracking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CN116055440A (zh) 终端判断并过滤邮件安全内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uca et al. An architecture-independent data model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human-chatbot interactions
CN114095365B (zh) 基于5g消息的物联网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57352A (zh) 一种群发垃圾邮件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