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351A -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351A
CN109391351A CN201710682011.6A CN201710682011A CN109391351A CN 109391351 A CN109391351 A CN 109391351A CN 201710682011 A CN201710682011 A CN 201710682011A CN 109391351 A CN109391351 A CN 10939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ci
preset value
pucch
bit number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20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351B (zh
Inventor
司倩倩
郑方政
高雪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6820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5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7282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3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04W52/56Detection of errors of TPC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进一步地,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编码方式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使得闭环调整参数更为准确,保证了PUCCH信道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和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产业合作计划)等组织都开始研究新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 NR,5Generation New RAT(RadioAccess 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第五代新型无线接入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一般通过闭环功率控制来调整用户终端的功率,基站根据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上行链路的测量结果向UE反馈功率控制信息,对UE通过开环功率控制得到的上行发射功率加以调整,从而能够更精确的控制UE的发射功率。
闭环功控的主要原则是基于对信号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例如可以通过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来判定BLER,从而判定闭环功控是否满足目标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对于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闭环功率控制,可以通过接收到的PUSCH传输块进行CRC获得信号质量。如果测量出来的PUSCH的BLER低于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门限,则向终端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发射功率,反之则发送负的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对于PUCCH的功率控制,如果没有CRC的校验信息,则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Node B)可以使用平均接收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作为接收质量参考信息。如果测量出来的平均接收SINR低于目标SINR,则向终端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发射功率,反之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但是,在未来的5G网络建设中,对于上行PUCCH传输,如何进行上行功率控制还没有具体的方案。LTE中使用单一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但是在NR系统中,由于PUCCH中不同比特数的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将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对应不同的传输性能。如果仍按照LTE中的方式,将不能很准确的进行PUCCH功率控制,导致信道传输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按照LTE中的上行功率控制方式,将不能很准确的进行PUCCH功率控制,导致信道传输性能下降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
可选的,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可选的,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可选的,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可选的,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可选的,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可选的,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第五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六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进一步地,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编码方式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使得闭环调整参数更为准确,保证了PUCCH信道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在NR系统中,包含不同比特数的UCI将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例如当UCI比特数为1时,采用重复编码方案;在UCI比特数为2时,采用simplex(简单)编码方案;在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等于11时,采用RM(Reed-Muller,里德-穆勒码)编码方案;在UCI比特数大于11时,采用polar(极化)编码方案,进一步的,当采用polar编码方案时,在UCI比特数小于等于22和大于22比特时可能采用不同的CRC校验码长度。基于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S102,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具体地,在步骤S101中,首先获得PUCCH中传输的当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对于步骤S102,可以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不同比特数的UCI的所在的预设范围进行划分;根据获得的UCI的比特数和该UCI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进一步地,对于不同的预设范围,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
可以根据上述划分方式将预设范围划分为【大于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将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进一步划分为【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例如是11,第二预设值例如是22,第三预设值集例如是{1,2}。基于预设范围的不同,步骤S1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现方式(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步骤S102的限定):
方式1,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大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如下两种:
方式1A,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大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方式1B,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例如,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不同比特数的UCI的所在的预设范围进行划分;根据步骤S101中获得的UCI的比特数和该UCI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在方式1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基于polar编码的CRC的校验信息确定BLER,然后根据所检测到的BLER和目标BLER的差值确定闭环调整的TPC信息。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目标BLE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BLER低于目标BLE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对于方式1A,对于UCI大于11比特的PUCCH传输统计出一个BLER,将其和对应的目标BLER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
其中,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等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相同。
对于方式1B,设定第二预设值为22,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等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不同;
这时,检测到的BLER将根据PUCCH传输的UCI比特数分别进行统计,即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统计出一个BLER_A,对应目标BLER_H;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22且大于11时,统计出一个BLER_B,对应目标BLER_L。将BLER_A和对应的目标BLER_H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将BLER_B和对应的目标BLER_L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
方式2,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2A,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目标SINR可以人为设定,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当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时,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方式2B,对应预设范围中的【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在方式2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基于检测到的平均SINR确定闭环调整的TPC信息。
对于方式2A,具体地,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采用相同的目标SINR,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目标SINR做比较,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目标SIN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目标SIN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或者,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PUCCH的平均检测SINR_X做比较,假设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和大于11时对应的目标SINR相差OFFSET_X dB(当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的目标SINR>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对应的目标SINR时,OFFSET_X为正值,否则为负值),则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SINR_X+OFFSET_X时,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SINR_X+OFFSET_X时,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或者,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PUSCH的平均检测SINR_Y做比较,假设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和PUSCH的目标SINR相差OFFSET_Y dB(当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的目标SINR>PUSCH的目标SINR时,OFFSET_X为正值,否则为负值),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SINR_Y+OFFSET_Y时,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SINR_Y+OFFSET_Y时,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对于方式2B,设定第三预设值集为{1,2};
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1比特时采用的目标SINR,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2比特时采用的目标SIN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或者等于11时采用的目标SINR均不相同;
这时,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对应的目标SINR做比较,所述检测到的平均SINR基于当前传输UCI比特数对应的多次传输测量进行平均之后得到,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对应的目标SIN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对应的目标SIN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方式3,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3A,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方式3B,对应预设范围中的【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对于方式3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第三预设值集为{1,2},其实现方式与方式2中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102中的几种实现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互相不矛盾的情况下进行任意的组合后实施,例如采用如下组合:
方式1A和方式2A的组合,方式1B和方式2A的组合,方式1A和方式2B组合,方式1B和方式2B的组合,方式1A和方式3A的组合,方式1B和方式3A的组合,方式1A和方式3B的组合,方式1B和方式3B的组合。或者,对于方式2B和方式3B,也可以在预设范围是【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采用方式2B中的实现方式,在预设范围是【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采用方式3B中的实现方式,等。此处仅为举例,不构成对上述方式组合的绝对限定。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步骤S102中的几种实现方式,进行以下举例说明:
例如,对应于方式1A和2A的组合实现方式,假设在特定带宽和传输条件下,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目标SINR为-2dB;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目标BLER为0.01,终端传输的UCI反馈比特在多次传输在从1至100的大小范围内随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则基站可基于下述方式确定PUCCH接收质量并调整TPC信息: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的PUCCH传输的SINR进行平均,如果得到的平均检测SINR结果小于-2dB,则发送TPC命令以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否则发送TPC命令减小终端的发射功率;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11时的PUCCH传输进行BLER统计,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0.01,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否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或者例如,对应于方式1A和方式2A的组合,假设在特定带宽和传输条件下,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目标SINR为-2dB;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目标BLER为0.01,对应的目标SINR为3dB;终端传输的UCI反馈比特在多次传输在从1至100的大小范围内随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则基站可基于下述方式确定PUCCH接收质量并调整TPC信息: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11时的PUCCH传输进行BLER统计,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0.01,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否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同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11的PUCCH传输的SINR进行平均得到SINR_R,得到的平均SINR_R用于传输小于等于11比特的PUCCH做参考;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的PUCCH传输的SINR进行平均,如果得到的平均检测SINR结果小于SINR_R-5dB,则发送TPC命令以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否则发送TPC命令减小终端的发射功率。
或者例如,对应于方式1A和方式3A的组合,
假设在特定带宽和传输条件下,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等于11时,目标为ACK误检概率不超过1%;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目标BLER为0.01,终端传输的UCI反馈比特在多次传输在从1至100的大小范围内随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则基站可基于下述方式确定PUCCH接收质量并调整TPC信息: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等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小于等于11时的PUCCH统计ACK误检概率,如果得到的ACK误检概率超过1%,则发送TPC命令以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否则发送TPC命令减小终端的发射功率;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11时的PUCCH传输进行BLER统计,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0.01,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否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或者例如,对应于方式1B和方式3B的组合,假设在特定带宽和传输条件下,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1和2时,目标为ACK误检概率不超过1%;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或者等于11时,目标SINR为-2dB;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且小于等于22时,目标BLER为0.005,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目标BLER为0.008,终端传输的UCI反馈比特在多次传输在从1至100的大小范围内随不同的情况发生变化。
则基站可基于下述方式确定PUCCH接收质量并调整TPC信息: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1或2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为1或2的PUCCH传输分别统计ACK误检概率,如果得到的ACK误检概率超过1%,则发送TPC命令以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否则发送TPC命令减小终端的发射功率;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等于11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等于11时的PUCCH传输的SINR进行平均,如果得到的平均检测SINR结果小于-2dB,则发送TPC命令以增大终端的发射功率,否则发送TPC命令减小终端的发射功率;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且小于等于22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11且小于等于22时的PUCCH传输进行BLER统计,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0.005,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BLER低于0.005,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当检测到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根据本次传输及之前所检测到UCI比特数大于22时的PUCCH传输进行BLER统计,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0.008,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BLER低于0.008,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以上举例并非穷举,通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能够提高闭环调整参数的准确度,从而保证PUCCH信道的传输性能。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获得模块201,用于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控制模块202,用于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模块202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对所述不同比特数的UCI的所在的预设范围进行划分;根据获得的UCI的比特数和该UCI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进一步地,对于不同的预设范围,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
可以根据上述划分方式将预设范围划分为【大于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大于第一预设值的范围进一步划分为【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也可以将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进一步划分为【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例如是11,第二预设值例如是22,第三预设值集例如是{1,2}。
基于预设范围的不同,控制模块20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现方式(仅为举例,并不作为对控制模块202的限定):
第一种实现方式,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对于该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或者,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基于polar编码的CRC的校验信息确定BLER,然后根据所检测到的BLER和目标BLER的差值确定闭环调整的TPC信息。当检测到的BLER高于目标BLE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BLER低于目标BLE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
在该方式中,对于UCI大于11比特的PUCCH传输统计出一个BLER,将其和对应的目标BLER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
其中,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等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相同。
或者在该方式中,设定第二预设值为22,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等于22时采用的目标BLER不同;
这时,检测到的BLER将根据PUCCH传输的UCI比特数分别进行统计,即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2时,统计出一个BLER_A,对应目标BLER_H;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22且大于11时,统计出一个BLER_B,对应目标BLER_L。将BLER_A和对应的目标BLER_H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将BLER_B和对应的目标BLER_L进行比较确定TPC信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在该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目标SINR可以人为设定,或者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当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时,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或者,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在该方式中,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当对应于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基于检测到的平均SINR确定闭环调整的TPC信息。
具体地,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采用相同的目标SINR,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目标SINR做比较,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目标SIN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目标SIN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或者,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PUCCH的平均检测SINR_X做比较,假设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和大于11时对应的目标SINR相差OFFSET_X dB(当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的目标SINR>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11时对应的目标SINR时,OFFSET_X为正值,否则为负值),则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SINR_X+OFFSET_X时,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SINR_X+OFFSET_X时,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或者,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PUSCH的平均检测SINR_Y做比较,假设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和PUSCH的目标SINR相差OFFSET_Y dB(当PUCCH在传输的UCI比特数小于或者等于11时的目标SINR>PUSCH的目标SINR时,OFFSET_X为正值,否则为负值),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SINR_Y+OFFSET_Y时,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SINR_Y+OFFSET_Y时,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或者在该方式中,在对应预设范围中的【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大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设定第三预设值集为{1,2};
当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1比特时采用的目标SINR,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为2比特时采用的目标SINR,和PUCCH中传输的UCI比特数大于2且小于或者等于11时采用的目标SINR均不相同;
这时,将检测到的平均SINR和对应的目标SINR做比较,所述检测到的平均SINR基于当前传输UCI比特数对应的多次传输测量进行平均之后得到,当检测到的SINR高于对应的目标SINR,则发送负的TPC命令以降低发射功率;当检测到的SINR低于对应的目标SINR,则发送正的TPC命令以增加终端发射功率。
第三种实现方式,对应预设范围中的【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第五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六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或者,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对于该方式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同样设定第一预设值为11,第三预设值集为{1,2},其实现方式与第二中实现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几种实现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互相不矛盾的情况下进行任意的组合后实施,具体组合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实现方式的具体实例与实施例一中的具体实例相同,在此也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进一步地,针对NR系统中PUCCH中不同编码方式的UCI采用不同的PUCCH接收质量确定方法,使得闭环调整参数更为准确,保证了PUCCH信道的传输性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PUCCH中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UCI的比特数所在的预设范围,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根据不同比特数的UCI采用的编码方式进行划分。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传输的检测误块率BLER;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低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BLER高于目标BLE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基于所述UCI采用的编码方式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检验信息,获得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块率BLER。
20.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平均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高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四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平均SINR低于目标SINR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平均SINR,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SINR等于第四预设值与一偏移值之和;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到的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目标SINR之差;或者
所述第四预设值为检测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平均SINR;所述偏移值等于所述目标SINR与所述PUSCH的目标SINR之差。
25.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传输的肯定确认ACK的检测误检概率;
第五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低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降低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第六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误检概率高于目标误检概率时,发送用于表征提高所述终端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以控制终端在所述PUCCH中传输上行信号时的发射功率。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等于第三预设值集中的任一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该任一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集中的最大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检测所述PUCCH中传输的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UCI的检测误检概率。
29.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682011.6A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9391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2011.6A CN109391351B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PCT/CN2018/097282 WO2019029382A1 (zh) 2017-08-10 2018-07-26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82011.6A CN109391351B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51A true CN109391351A (zh) 2019-02-26
CN109391351B CN109391351B (zh) 2021-04-02

Family

ID=65273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2011.6A Active CN109391351B (zh) 2017-08-10 2017-08-10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351B (zh)
WO (1) WO201902938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685A (zh) * 2010-09-30 2011-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设置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45827A (zh) * 2011-01-06 2011-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26809A (zh) * 2012-03-22 2013-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信令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6255193A (zh) * 2011-04-27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基于灵活子帧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023146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7049744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35817A (ko) * 2010-10-05 2012-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링크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685A (zh) * 2010-09-30 2011-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设置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045827A (zh) * 2011-01-06 2011-05-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6255193A (zh) * 2011-04-27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基于灵活子帧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326809A (zh) * 2012-03-22 2013-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信令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WO2017023146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7049744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351B (zh) 2021-04-02
WO2019029382A1 (zh)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23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US117370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riving transmit power of UL (uplink) RS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491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thloss derivation for beam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12503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050425B (zh) 外环链路自适应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US20090175187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igger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Transmiss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832731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388147C2 (ru) Внешний контур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f-dpch
US11044683B2 (en) Dual-loop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URLLC HARQ transmissions
US20110136484A1 (en) User admission, power, rate and mobility control method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740433B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726181B (zh)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7849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indications
US11337113B2 (en) Use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quality as basis to control split-uplink operation for dual-connectivity service
US2021018478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petition transmission
US20230059750A1 (en) Mobile terminal, network node, system and methods
CN111107618A (zh) 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20264482A1 (en) Link-adaptation power backoff
KR20060026899A (ko) 이동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동작방법
US9629013B2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with filtered interference
US84377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power control after interruption
WO2013182443A1 (en) Performing power control based on nominal packet size
CN109391351A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
CN109788537A (zh)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0708149A (zh) 一种下行mcs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