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1791A -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1791A
CN109381791A CN201810411793.4A CN201810411793A CN109381791A CN 109381791 A CN109381791 A CN 109381791A CN 201810411793 A CN201810411793 A CN 201810411793A CN 109381791 A CN109381791 A CN 109381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magnetic
wave
human bod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17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放明
罗敏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117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1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1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包括带空腔或空间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磁环境的磁性构件,并在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射频波环境的射频波发射器,该射频波发射器发射的射频波与磁性构件的磁场方向垂直。能直接对病因或病灶细胞补充射频能量,并且安全可靠,能提高人体自愈力,增强人体抵抗力,防病、治病、养生,可在任何场所使用,大大减轻医院负担,降低了医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属于辅助医疗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元为细胞,细胞即是营养物质完成新陈代谢之地,也是能量循环运化布施之稍。人体是否强健取决于细胞所需的能量、营养物质的质和量,更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平衡、相互转化和循环。能量由物质产生,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根本成因,而物质本身的分解和转化,可产生不同形式的能量。生命体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循环、平衡,取决于细胞中物质能量的平衡、转化和升华作用。因此,给细胞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丰富的营养,能使细胞能量与细胞营养相互平衡、转化并提高平衡点,进而产生升华作用,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保健治病延年之目的。
目前,人体接收能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日照中吸收太阳能;二是从食物中摄取生化能;三是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地球磁能。由于食物受其生长条件的限制,其能量物质不足20%,大部分是营养物质,加之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单靠这三方式来补充能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人类一直在苦苦寻找另一条更有效的能量补充途径。
现有技术中,唯一能对人体细胞补充能量的技术是小分子能量水,但由于它是一种间接补充方式,只适于对慢性病人的治疗,因此,现有技术中,没有能直接对人体细胞注入射频能量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直接对人体细胞注入能量,具体是不能对人体细胞直接注入射频能量,达到养生、保健及辅助治疗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实现对人体细胞直接注入射频能量,达到养生、保健及辅助治疗作用,再结合中医和谐疗法以及西医对抗疗法,有利于构建新的综合医疗体系,进一步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解决目前西医对抗医疗所带来的各种灾难和弊端,进一步增强中医和谐医疗的能量补充力度,实现医疗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远程化的四个现代化目标。
为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把射频能量直接注入到人体细胞的能量医疗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包括带空腔或空间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磁环境的磁性构件,并在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射频波环境的射频波发射器,该射频波发射器发射的射频波与磁性构件的磁场方向垂直,以便进入壳体空腔或空间的人体处于该磁环境和射频波环境中,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后,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细胞上,从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所述磁环境是指磁场强度为0.1—25T的环境。
所述磁性构件为电磁铁、或超导电磁铁、或永久磁铁,其中:
电磁铁由电磁铁线圈、与电磁铁线圈相连的磁场控制器和磁场扫场器组成;
超导电磁铁由超导电磁铁线圈、与超导电磁铁线圈相连的磁场控制器和磁场扫场器组成;
电磁铁线圈或超导电磁铁线圈使流经该线圈的高频电流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磁场控制器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高压电送至电磁铁线圈或超导电磁铁线圈;通过射频波扫描器扫描或磁场扫场器扫场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细胞上,从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
永久磁铁形成均匀磁场或者梯度磁场,以便通过射频波发射器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后,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细胞上,从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
所述射频波环境是指射频波频率为1—1000MHz的环境。
所述射频波发射器由射频波发射线圈、分别与射频波发射线圈相连的射频波控制器和射频波扫描器组成。
所述磁场控制器为常规产品。
所述磁场扫场器为常规产品。
所述射频波发射器是无线射频波发射器。
所述壳体为容纳人体头部的底部带敞口、顶部封闭的头盔,或者为容纳人体身部或全身的上、下带敞口的筒体,或者为容纳人体脚部的上部带敞口、底部封闭的容器。
所述壳体为容纳人体座姿的座椅、沙发,或者为容纳人体睡姿的床,或者为容纳人体站姿的前侧敞开、后侧封闭的弧形体。
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基因数据库、病历数据库、影像数据库、诊断云计算相连的常规控制器,并在该常规控制器上装入西医病灶分析诊断软件和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诊断软件,即可通过这些现有的软件获得病因、病理、病灶后,应用本发明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直接向病灶和相关部位细胞注入能量,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射频能量医疗系统,弥补和解决现行医疗体系的不足和问题,充分发挥中西医这对阴阳各自的优势,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一体两面,阴阳互根的关系,能充分释放出古老中医文明与现代西医科技完美结合所蕴藏的强大生命力;用和谐疗法与对抗疗法、能量药物与物质药物、能量波与分子式、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急性病与慢性病、病因与病灶、把脉问切与影像化验、辩证思维与逻辑判断等等一对对医疗阴阳的对立统一、互根转换,能演绎出治病养生、救死扶伤的和谐医疗新气象。
通过本发明装置向人体注入能量的原理如下:
1、核磁共振原理注入射频能量
对水注入能量、和对人体注入能量,都是采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的,即:能量水中的水原子核和人体细胞中的水原子核在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围绕磁场的轴向旋转进动和自转,此时用适宜频率的电磁波(如射频波和/或红外线波)照射,就会吸收能量,发生原子核能级的跃迁,同时产生可吸收的光谱。
原子核是质子与中子的组合体,是带正电荷的质子,本身有自旋现象,并且在沿着自旋方向上存在一个核磁矩和角动量p,两者均为矢量,方向相同,它们的关系是为磁旋比,代表核的特性。核的自旋角动量p是量子化的,可用自旋量子数表征:
式中自旋量子数I可以为0,1/2,3/2……等值,h为普郎克常数。自旋量子数与质子数和原子序数有关:当I=1/2的原子核,因核电荷呈球体均匀分布,自旋时有磁矩产生,可产生共频信号。在外磁场中的原子核,由于本身自旋而产生磁场,并与外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一个以外磁场方向为轴线的回旋运动,称为进动或拉摩尔进动。这样原子核一面自旋,一面绕磁场方向回旋,类似于陀螺的运动。自旋核的角速度W0=2πV0, V0为进动频率,在外加磁场中,能级的能量E可由下式确定:即,当时,m有两个取向: ,则质子的高能级与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E=2µB0 当△E=hV0 进动核便与辐射电磁波相互作用,即发生共振,V0为电磁波频率也是核的进动频率,所以,在给定的磁场作用下,质子的进动频率是一定的,若此时采用固定磁场强度,改变射频频率的扫频方式辐射质子,当射频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时,即注入的能量满足"共振条件",该质子就会有效地吸收射頻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或者采用固定射频频率,改变磁场强度,当磁场强度产生的质子进动频率与射频率相同时,即注入的能量满足"共振条件",该质子就会有效地吸收射頻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
处在两种能级上的原子核分布应满足玻耳兹曼方程 Ni/N0=e一△EIkT ,Ni,N0分別为在高能级和低能级上的核总数,当Ni=N0接近动态饱包时,注入能量完成。
能量注入能实现完整的能量注入,能使氢质子电荷呈自旋量子化的均匀分布,可用自旋量子数为 0,1/2,3/2……等值,当量子数I=1/2的原子核,自旋时产生一个回旋运动,若此时采用射频波能量以扫场扫描方式辐射质子,当射频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时,即注入的能量满足"核磁共振条件",该质子就会有效地吸收射頻能量,跃迁到高能级,完成射频能谱的注入。通过此方法,能把细胞需要的能量通过水分子注入。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的安全性如下:
本发明射频能量医疗装置的能量注入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相同,对象相同,磁场强度、射频波频率、红外线波长等指标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半,因此,其安全性优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安全性: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人体断面进行图像分析诊断的检查方法,它不用X线,而是磁场,其基本原理是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给予特定的高波后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一种高波数的电磁波。核磁共振正是利用这个性质,采用电子计算机对磁场的变化收集处理并图形化。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脂肪、全身脏器、肌肉、快速流动的血液、骨骼和空气等。对脏器内部结构也能清楚显示。医生可以很好的识别病人体内的肿瘤、炎症、坏死病灶、异常物质沉着、功能阻碍、血液循环阻碍等病变。对于神经系统、胸部、腹部及四肢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而不是X射线,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关于医院使用核磁共振机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未发现病人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有增高。当代科学技术的精华“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安全、精确、无创性的疾病诊断手段。
核磁共振与CT的区别及优缺点
核磁共振与CT相比,它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MRI能清楚,全面地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能直接对病因或病灶细胞补充射频能量,实现对危急重病人抢救式的强化治疗。这是因为,在危急重症初期,邪正相争,往往邪偏盛而正未衰,此时救治的关键在于快速截断,对病因、病机、病灶和相关部位及时、强化补充能量,能快速攻逐邪气,顿挫病势,并可预防变症,从而快速减轻或扭转或挽救危急重病人的病情或生命;
2)能方便地成为数字医疗、精准医疗和远程医疗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容易与基因数据、病历数据、影像数据等大数据及中西医专家软件系统结合组成人工智能射频能量医疗系统;
3)在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内、家中、诊所、医院、候机厅、各种车站、各种公共场所等均可使用本发明技术,大大减轻了医院的负担,易实现旅途医疗、办公医疗和居家医疗,降低了医疗成本;
4)以该发明技术为核心,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小分子能量水及中西医等技术,能实现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建立新型医疗系统,从而消除西医主导医疗带来的各种弊端;
5)能作为保健医疗装置,能明显提高人体自愈力,增强人体抵抗力,治病养生,益寿延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核磁共振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包括带空腔11的壳体1,壳体1为容纳人体头部的底部带敞口、顶部封闭的头盔,壳体1上设有使壳体空腔11形成磁场强度为0.1—25T的磁环境的磁性构件2,并在壳体1上设有使壳体空腔11形成射频波频率为1—1000MHz的射频波环境的射频波发射器3,该射频波发射器3发射的射频波WO与磁性构件2的磁场方向BO垂直;所述磁性构件2为电磁铁,由电磁铁线圈21、与电磁铁线圈21相连的常规磁场控制器22和常规磁场扫场器23组成,电磁铁线圈21使流经该线圈的高频电流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磁场控制器22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高压电送至电磁铁线圈21;所述射频波发射器3由射频波发射线圈31、分别与射频波发射线圈31相连的常规射频波控制器32和常规射频波扫描器33组成;所述壳体1上分别设有与基因数据库、病历数据库、影像数据库、诊断云计算相连的常规控制器(图2中没有给出),并在该常规控制器上装入西医病灶分析诊断软件、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诊断软件和能量医疗专家软件,通过这些现有的软件获得病因、病机、病理、病灶后,由能量医疗专家软件制定治疗方案,下达给本发明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执行,使进入壳体1空腔11的人体处于磁环境和射频波环境中,通过射频波扫描器33扫描和磁场扫场器23扫场,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病灶和相关部位细胞上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能量医疗系统。
下面通过实验例1证明本发明实施例1之注能效果:
实验例1
因本实施例1是对人的头部进行人工智能射频能量医疗,因此,让患者的头部置于壳体1的空腔11中,调整磁场强度为10—15T、射频波频率为400—600MHz,通过射频波扫描器33扫描和磁场扫场器23扫场,让人体头部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头部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病灶和相关部位细胞上(驰豫时间为90毫秒),就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通常注入射频能量的标志如下:
射频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后,接近饱和时,获得高能状态的原子数与低能状态的原子数量基本持平,当高能状态的氢原子的射频频率与细胞频率不相同时,氢原子不能跟细胞发生共振,因此,处于高能状态的这些氢原子只能通过周边组织慢慢消耗能量,这样驰豫时间就长,一般大于2000毫秒;如果高能状态的氢原子的射频频率与细胞频率相同时,氢原子能跟细胞发生共振,射频能量很快就注入细胞中,因此,处于高能状态的氢原子很快就转移到细胞上,驰豫时间就很短,一般小于200毫秒。本实验例1的驰豫时间为90毫秒,证明对细胞注入了射频能量。
按上述实验例对50人进行了射频能量医疗,其中:
有25人为脑痴呆患者(其中重症5人,均没有思维;中度患者10人,有一点的思维;轻度患者10人,有一定的思维);25人为脑萎缩患者(其中重症2人,中度患者10人,轻度患者13人);同时进行射频能量医疗90天,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效果:脑痴呆患者中,重症5人中有1人恢复到有一点思维;中度患者10人中有5人恢复到有一定的思维;轻度患者10人中有7人完全恢复思维;脑畏萎缩患者中,重症2人效果不明显;中度患者10人和轻度患者13人都有效果,萎缩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越早使用本发明,效果越好。
实施例2
如图3、图4,本发明提供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包括带空腔41的壳体4,壳体4为容纳人体上身部的底部、顶部带敞口的筒体,壳体4上设有使壳体空腔41形成磁场强度为0.1—25T的磁环境的磁性构件5,并在壳体4上设有使壳体空腔41形成射频波频率为1—1000MHz的射频波环境的射频波发射器6,该射频波发射器6发射的射频波WO与磁性构件5的磁场方向BO垂直;所述磁性构件5为永久磁铁;所述射频波发射器6由射频波发射线圈61、分别与射频波发射线圈61相连的常规射频波控制器62和常规射频波扫描器63组成;永久磁铁5形成均匀磁场,以便通过射频波发射器6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后,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细胞上,从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所述壳体4上分别设有与基因数据库、病历数据库、影像数据库、诊断云计算相连的常规控制器7,并在该常规控制器7上装入西医病灶分析诊断软件、中医病因分析诊断软件和能量医疗专家软件,通过这些现有的软件获得病因、病理、病灶后,由能量医疗专家软件制定治疗方案,下达给本发明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射频能量医疗装置执行,使进入壳体4空腔41的人体处于磁环境和射频波环境中,通过射频波扫描器63扫描和永久磁铁5的均匀磁场,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病灶和相关部位细胞上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医疗系统。
下面通过实验例2证明本发明实施例2之注能效果:
实验例2
因本实施例2是对人的上身部位进行人工智能射频能量辅助医疗,因此,让患者的上身置于壳体4的空腔41中,在磁场强度为5—10T的磁环境、射频波频率为200—400MHz的射频波环境,通过射频波扫描器63扫描和均匀磁场作用,让人体身部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身部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病灶和相关部位细胞上(驰豫时间为100毫秒),就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通常注入射频能量的标志如下:
射频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后,接近饱和时,获得高能状态的原子数与低能状态的原子数量基本持平,当高能状态的氢原子的射频频率与细胞频率不相同时,氢原子不能跟细胞发生共振,因此,处于高能状态的这些氢原子只能通过周边组织慢慢消耗能量,这样驰豫时间就长,一般大于2000毫秒;如果高能状态的氢原子的射频频率与细胞频率相同时,氢原子能跟细胞发生共振,射频能量就注入细胞中,因此,处于高能状态的氢原子很快就转移到细胞上,驰豫时间就很短,一般小于200毫秒。本实验例1的驰豫时间为100毫秒,证明对细胞注入了射频能量。
按上述实验例2对60人进行了射频能量辅助医疗,其中:有20人为肝病患者,其中,肝癌3人,肝炎患者10人,脂肪肝患者7人;20人为肾病患者(其中,肾衰竭2人,肾炎患者11人,肾绞痛患者7人);20人为肺病患者(其中,肺气肿11人,急性肺炎6人,过敏哮喘3人);同时进行射频能量辅助医疗90天,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效果:肝癌患者3人效果不明显;肝炎患者10人中有6人基本恢复;脂肪肝患者7人中有4人完全恢复;肾病患者中,肾衰竭2人效果不明显;肾炎患者11人中6人炎症消失;肾绞痛患者7人中5人症状缓解;肺气肿11人中有5人症状缓解;急性肺炎6人中侑4人炎症消失;过敏哮喘3人中有2人症状缓解,说明越早使用本发明,效果越好。

Claims (8)

1.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包括带空腔或空间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磁环境的磁性构件,并在壳体上设有使壳体空腔或空间形成射频波环境的射频波发射器,该射频波发射器发射的射频波与磁性构件的磁场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境是指磁场强度为0.1—25T的环境;所述射频波环境是指射频波频率为1—1000MHz的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构件为电磁铁、或超导电磁铁、或永久磁铁,其中:
电磁铁由电磁铁线圈、与电磁铁线圈相连的磁场控制器和磁场扫场器组成;
超导电磁铁由超导电磁铁线圈、与超导电磁铁线圈相连的磁场控制器和磁场扫场器组成;
电磁铁线圈或超导电磁铁线圈使流经该线圈的高频电流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磁场控制器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高压电送至电磁铁线圈或超导电磁铁线圈;通过射频波扫描器扫描或磁场扫场器扫场让人体内的氢原子产生核磁共振现象,进而把射频波能量注入人体氢原子中,随着注入射频能量的氢原子的驰豫再转注到细胞上,从而完成射频能量的注入;
永久磁铁形成均匀磁场或者梯度磁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波发射器由射频波发射线圈、分别与射频波发射线圈相连的射频波控制器和射频波扫描器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控制器为常规产品;所述磁场扫场器为常规产品;所述射频波发射器是无线射频波发射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容纳人体头部的底部带敞口、顶部封闭的头盔,或者为容纳人体身部或全身的上、下带敞口的筒体,或者为容纳人体脚部的上部带敞口、底部封闭的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容纳人体座姿的座椅、沙发,或者为容纳人体睡姿的床,或者为容纳人体站姿的前侧敞开、后侧封闭的弧形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能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基因数据库、病历数据库、影像数据库、诊断云计算相连的常规控制器,并在该常规控制器上装入西医病灶分析诊断软件和中医病因病机分析诊断软件。
CN201810411793.4A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Pending CN109381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1793.4A CN109381791A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1793.4A CN109381791A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1791A true CN109381791A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1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1793.4A Pending CN109381791A (zh) 2018-05-02 2018-05-02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17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1010A (zh) * 2023-10-10 2023-11-24 素颜天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皮肤数据智能定制的磁量子专用ai探头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9443A (zh) * 2015-07-30 2015-12-09 芜湖卫健康物联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诊断结果的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7320105A (zh) * 2017-07-24 2017-11-07 北京大学 一种组合的核磁共振成像和电磁感应及射频治疗系统
CN107619085A (zh) * 2017-07-26 2018-01-23 邓文丽 一种小分子能量水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9443A (zh) * 2015-07-30 2015-12-09 芜湖卫健康物联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诊断结果的三维成像系统及方法
CN107320105A (zh) * 2017-07-24 2017-11-07 北京大学 一种组合的核磁共振成像和电磁感应及射频治疗系统
CN107619085A (zh) * 2017-07-26 2018-01-23 邓文丽 一种小分子能量水的制备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1010A (zh) * 2023-10-10 2023-11-24 素颜天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皮肤数据智能定制的磁量子专用ai探头及控制方法
CN117101010B (zh) * 2023-10-10 2024-04-19 素颜天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皮肤数据智能定制的磁量子专用ai探头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nge et al. Respiratory gating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t 0.5 Tesla.
Weizenecke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real-time in vivo 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
Keall et al. Four‐dimensional radiotherapy planning for DMLC‐based respiratory motion tracking
Menon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for the anaesthetist: Part I: physical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safety aspects
Kuo et al. 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 flow runs countercurrent to venous flow in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of the human brain
Wetterling et al. Whole body sodium MRI at 3T using an asymmetric birdcage resonator and short echo time sequence: first images of a male volunteer
Cabral et al. Compressive sensing in 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imaging systems
Edelstein et al. Human whole-body NMR tomographic imaging: normal sections
Nixon et 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anaesthetist
Ordidge et al. Real time movie images by NMR
CN109381791A (zh) 一种射频能量医疗装置
Lee et al. Development of 7‐year‐old Korean child model for computational dosimetry
Partain et 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omparison of normal human body images.
CN109381796A (zh) 一种射频能量、红外线能量医疗装置
CN109381793A (zh) 一种射频能量、生命能谱医疗装置
CN109381790A (zh) 一种能量辅助医疗智能系统
CN109381795A (zh) 一种能量医疗人工智能医生
Gaur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fingerprinting: a review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Fast et al. Intrafraction motion management with MR-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CN109381798A (zh) 一种人工智能红外线能量医疗装置
CN109381797A (zh) 一种人工智能生命能谱医疗装置
Valvassori New imaging tests for otology
Curcuru et al. Minimizing CIED artifacts on a 0.35 T MRI‐Linac using deep learning
Zhang et al. Feasibility of Delineating Gross and Internal Tumor Volumes of Lung Cancer Using Respiratory-Correlated 4DMRI in Comparison with 4DCT
Kell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Radiation Thera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