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3647A -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73647A CN109373647A CN201811220369.8A CN201811220369A CN109373647A CN 109373647 A CN109373647 A CN 109373647A CN 201811220369 A CN201811220369 A CN 201811220369A CN 109373647 A CN109373647 A CN 109373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oil return
- port
- branch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77 unit op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03 re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回油支路。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形成回路,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入口与油分离器的回油孔连通,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回油支路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既保证机组能够正常回油,又能减小回油旁通的能量损失,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降低能量损失。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冷媒在上述各部件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其中一个作为蒸发器,另一个作为冷凝器。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而后流到蒸发器中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最后回到压缩机中。压缩机作为整个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一旦缺油运转,引起压缩机过热甚至烧毁,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降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控制空调系统的回油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回油是通过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进气口之间设置高低压旁通的回油毛细管来进行的,其存在如下弊端:
1)从油分离器回油过程中,存在回油旁通,产生很大的能量损失;
2)毛细管的节流效果始终一致,若毛细管小,机组无法正常回油;若毛细管粗,机组的能力旁通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空调系统采用毛细管回油时存在,毛细管细机组无法正常回油,毛细管粗机组能力旁通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回油支路:
所述压缩机、所述油分离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回路;
所述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入口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孔连通,所述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回油支路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为第一电子膨胀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孔与所述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换热气液分离器,所述换热气液分离器包括换热支路和气液分离支路:
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一冷媒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二冷媒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入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冷媒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连通,其中,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连通;
或者,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为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二冷媒端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与所述换热支路的第一冷媒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器。
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
一种空调回油控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所述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设定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x≥4;
第y次检测压缩机所处环境的实际温度Ty,y≥1;
比较所述实际温度Ty与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Tx≤Ty<T(x+1),x≥1,y≥1,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为Ky。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回油支路。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形成回路,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入口与油分离器的回油孔连通,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回油支路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保证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迅速回到压缩机内,避免压缩机缺油导致损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能够避免从压缩机排气口出来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直接返回压缩机的进气口,减少不必要的回油旁通导致的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运行时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缩机
110-压缩机的排气口
120-压缩机的进气口
200-油分离器
210-油分离器的进气口
220-油分离器的排气口
300-第一换热器
310-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开口
320-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开口
400-第二换热器
410-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开口
420-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开口
500-回油支路
510-回油支路入口
520-回油支路出口
530-节流装置
540-第一过滤器
600-换热气液分离器
610-换热支路
611-换热支路的第一冷媒端口
612-换热支路的第二冷媒端口
620-气液分离支路
621-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入口
622-气液分离支路的冷媒出口
700-气液分离器
710-气液分离器的冷媒入口
720-气液分离器的冷媒出口
800-四通阀
810-四通阀的第一端口
820-四通阀的第二端口
830-四通阀的第三端口
840-四通阀的第四端口
900-第二电子膨胀阀
910-第二过滤器
920-第三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00、油分离器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400以及回油支路500。所述压缩机100、所述油分离器200、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400形成回路。所述油分离器200的进气口21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连通,所述回油支路500的回油支路入口510与所述油分离器200的回油孔连通,所述回油支路500的回油支路出口52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所述回油支路500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530,节流装置530的开度大小可调节,通过调节节流装置530的开度可以实现对油分离器200内的回油量进行实时调控。
第一换热器300可以采用翅片换热器或满液式壳管换热器,第二换热器400均可以采用翅片换热器或满液式壳管换热器。满液式壳管换热器具有制冷能力大、能效比高的特点,所以作为室内换热器时使用壳管式换热器较佳。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可以为第一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灵敏度高,调节反应快,能适用于运行工况范围较宽的场合。
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油分离器200与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10之间设置,所述回油支路500,所述回油支路500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根据机组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小。当压缩机100所处的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的排气温度相对较高,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排出的油量较大,在压缩机100的回油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回油支路500返回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10的油量就应该较多,此时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使所述油分离器200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支路500及时返回到压缩机100内,避免压缩机缺油。当压缩机100所处的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的排气温度相对较低,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排出的油量较少,在压缩机100的回油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回油支路500返回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10的油量就应该较少,此时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使所述油分离器200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回油支路500及时返回到压缩机100内,避免压缩机缺油。同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较小能偶避免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出来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不在系统中循环而是直接通过所述回油支路500返回到压缩机100中而造成能量损失。根据机组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小,既保证机组能够正常回油,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又能减小回油旁通的能量损失。
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孔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540。第一过滤器540可以用于过滤从所述油分离器200的回油口流出的润滑油中带有的杂质,避免杂质堵塞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而影响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灵敏度。
请继续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换热气液分离器600,所述换热气液分离器600包括换热支路610和气液分离支路620。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连通,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或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具有换热功能的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温液态冷媒与从蒸发器中出来的低温气态冷媒能够在所述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进行热交换,以使得高温液态冷媒的温度降低,以增加过冷度,同时使得低温气态冷媒的温度升高,提升过热度,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热交换能力。
上述空调系统可以在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运行。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其冷媒循环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第二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除霜模式。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其冷媒循环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除霜模式时,冷媒循环示意图与制冷模式基本是相同的。
请参阅图2,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循环系统处于以下连通状态: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10与所述油分离器200的进气口210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00的排气口22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连通。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上述连通状态下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冷媒按照以下路径流动: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油分离器200、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然后回到压缩机100。
请参阅图3,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时,空调循环系统处于以下连通状态: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10与所述油分离器200的进气口210连通,所述油分离器200的排气口220与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连通,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上述连通状态下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冷媒按照以下路径流动: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气液分离器200、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然后回到压缩机100。
请参阅图1至图3,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00。所述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其中:
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冷媒按照以下路径流动: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油分离器200、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然后回到压缩机100。
当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时,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冷媒按照以下路径流动: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油分离器200、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然后回到压缩机100。
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气液分离器700,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从第一换热器300出来的液态冷媒连续经过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气液分离器700。经过两次气液分离,分离效果得以提升,冷媒带液量大大减少,可有效改善回向压缩机100的冷媒带液问题。
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以及化霜模式运行时,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从第二换热器400出来的液态冷媒连续经过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气液分离器700。经过两次气液分离,分离效果得以提升,冷媒带液量大大减少,可有效改善回向压缩机100的冷媒带液问题。采用具有换热功能的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温液态冷媒与从蒸发器中出来的低温气态冷媒能够在所述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进行热交换,以使得高温液态冷媒的温度降低,以增加过冷度,同时使得低温气态冷媒的温度升高,提升过热度,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热交换能力。
请参阅图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还包括四通阀800。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1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连通。四通阀800作为换向阀,四个端口可以处于以下两种连通状态。
第一种,如图2所示,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连通。此时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油分离器200、四通阀800、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然后回到压缩机100。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出来的气态高温高压冷媒中携带有润滑油,润滑油在油分离器200中被分离出来,经回油支路500返回到压缩机100内。冷媒在作为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300内冷凝向外界放热为高温液态冷媒,高温液态冷媒经第二过滤器910除杂,再经第二电子膨胀阀900进入换热气液分离器600内,与从作为蒸发器的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流出的低温气态冷媒进行换热,降低高温液态冷媒的温度,提升过冷度,同时提升低温气态冷媒的温度,提升过热度。换热后的高温气态冷媒从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出来后进入气液分离器700,最后回到压缩机100中。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降低液体冷媒温度,增加过冷度,提高气体冷媒温度,增加过热度,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能力。可见,其采用两个气液分离器,解决了机组回油带液和换热效率的难题。
第二种,如图3所示,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连通。此时空调循环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运行,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0出来的冷媒流向油分离器200、四通阀800、第二换热器4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换热支路610、第一换热器300、换热气液分离器600的气液分离支路62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然后回到压缩机100。从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20出来的气态高温高压冷媒中携带有润滑油,润滑油在油分离器200中被分离出来,经回油支路500返回到压缩机100内。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作为冷凝器的第二换热器400内冷凝向外界放热为高温液态冷媒,高温液态冷媒进入换热气液分离器600内,与从作为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流出的低温气态冷媒进行换热,降低高温液态冷媒的温度,提升过冷度,同时提升低温气态冷媒的温度,提升过热度。换热后的高温气态冷媒从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出来后进入气液分离器700,最后回到压缩机100中。换热气液分离器600中,降低液体冷媒温度,增加过冷度,提高气体冷媒温度,增加过热度,从而提升空调系统的能力。可见,其采用两个气液分离器,解决了机组回油带液和换热效率的难题。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为第二电子膨胀阀900,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90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900,设置第二电子膨胀阀900可以实现节流减压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900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滤器910,设置第二过滤器910可以实现去除杂质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器920。设置第三过滤器920可以实现去除冷媒中杂质的目的。
上述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以及回油支路。压缩机、油分离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形成回路,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入口与油分离器的回油孔连通,回油支路的回油支路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回油支路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调节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既保证机组能够正常回油,又能减小回油旁通的能量损失,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降低能量损失。
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发明任意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
一种空调回油控制方法,采用本发明任意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空调循环系统,所述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设定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x≥4,这里的环境温度预设值是指压缩机所处的室外大气环境温度。
第y次检测压缩机所处环境的实际温度Ty,y≥1,具体地,可以采用环境温度感温包对压缩机所处的实际大气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比较所述实际温度Ty与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不同的大气环境温度下,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不同。不同型号的压缩机在相同的大气环境温度下,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也可能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Tx≤Ty<T(x+1),x≥1,y≥1,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为Ky。比如检测到压缩机所处的环境温度T1≤Ty1<T2,控制器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为Ky1,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为Ky1能够保证油分离器中的润滑油迅速回到压缩机内,同时能够避免从压缩机排气口出来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调节阀直接返回压缩机的进气口,减少不必要的回油旁通导致的能量损失。
上述回油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来确定最佳的回油电子膨胀阀开度,在保证机组正常回油,避免压缩机缺油导致损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回油旁通导致的能量损失,提高了机组的能力及运行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0)、油分离器(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400)以及回油支路(500):
所述压缩机(100)、所述油分离器(200)、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400)形成回路;
所述回油支路(500)的回油支路入口(510)与所述油分离器(200)的回油孔连通,所述回油支路(500)的回油支路出口(52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所述回油支路(500)上设有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530)为第一电子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的回油孔与所述开度可调节的节流装置(530)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5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气液分离器(600),所述换热气液分离器(600)包括换热支路(610)和气液分离支路(620):
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连通,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或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00),所述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入口(71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出口(622)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700)的冷媒出口(72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进气口(12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800),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压缩机(100)的排气口(11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开口(31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与所述气液分离支路(620)的冷媒入口(621)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一开口(410)连通,其中,
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连通;
或者,
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一端口(81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四端口(840)连通,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二端口(820)与所述四通阀(800)的第三端口(83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元件为第二电子膨胀阀(900),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90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二冷媒端口(6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二开口(320)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900)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滤器(91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开口(420)与所述换热支路(610)的第一冷媒端口(611)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器(920)。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
11.一种空调回油控制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设定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x≥4;
第y次检测压缩机所处环境的实际温度Ty,y≥1;
比较所述实际温度Ty与环境温度预设值T1、T2、T3……Tx,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Tx≤Ty<T(x+1),x≥1,y≥1,控制所述调节阀的开度大小为Ky。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0369.8A CN109373647A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20369.8A CN109373647A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73647A true CN109373647A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40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20369.8A Pending CN109373647A (zh) | 2018-10-19 | 2018-10-19 |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7364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7453A (zh) * | 2020-01-09 | 2020-05-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外机、空调设备及冷冻油回收控制方法 |
CN112665221A (zh) * | 2020-12-07 | 2021-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提高压缩机能效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
WO2021208517A1 (zh) * | 2020-04-14 | 2021-10-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系统的冷冻机油循环量控制方法 |
CN115164300A (zh) * | 2022-06-20 | 2022-10-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回油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5833A (en) * | 1992-05-19 | 1993-09-21 | Martin Marietta Energy Systems, Inc. | Liquid over-fee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191686A (zh) * | 2006-11-30 | 2008-06-04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高低压侧压力平衡的空调 |
CN105222383A (zh) * | 2015-10-09 | 2016-0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
JP2016017713A (ja) * | 2014-07-10 | 2016-02-01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凍車 |
CN105299979A (zh) * | 2015-10-15 | 2016-02-03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回油装置及空调器 |
CN105865064A (zh) * | 2015-01-20 | 2016-08-17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 一种冷柜制冷循环系统 |
CN208901694U (zh) * | 2018-10-19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
-
2018
- 2018-10-19 CN CN201811220369.8A patent/CN10937364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5833A (en) * | 1992-05-19 | 1993-09-21 | Martin Marietta Energy Systems, Inc. | Liquid over-fee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191686A (zh) * | 2006-11-30 | 2008-06-04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实现高低压侧压力平衡的空调 |
JP2016017713A (ja) * | 2014-07-10 | 2016-02-01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凍車 |
CN105865064A (zh) * | 2015-01-20 | 2016-08-17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 一种冷柜制冷循环系统 |
CN105222383A (zh) * | 2015-10-09 | 2016-01-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5299979A (zh) * | 2015-10-15 | 2016-02-03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回油装置及空调器 |
CN208901694U (zh) * | 2018-10-19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7453A (zh) * | 2020-01-09 | 2020-05-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外机、空调设备及冷冻油回收控制方法 |
WO2021208517A1 (zh) * | 2020-04-14 | 2021-10-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系统的冷冻机油循环量控制方法 |
CN112665221A (zh) * | 2020-12-07 | 2021-04-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提高压缩机能效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5164300A (zh) * | 2022-06-20 | 2022-10-1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回油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CN115164300B (zh) * | 2022-06-20 | 2024-07-0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回油控制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73647A (zh) | 空调循环系统、空调及空调回油控制方法 | |
JP3925545B2 (ja) | 冷凍装置 | |
US8307668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US11543162B2 (en) | Circulation system of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 |
EP1783443A1 (en) | Freezing apparatus | |
US9719708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simultaneous heating and cooling operation | |
CN107238226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220049886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working fluid in hvacr systems | |
CN109869941B (zh) | 热泵系统、吸气过热度及气液分离器积液蒸发控制方法 | |
EP3845830A1 (en)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14992899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防油堵控制方法 | |
CN109442792B (zh) |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系统和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JPH05332630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140000936A (ko) |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조화기 | |
EP3851764A1 (en) | Cooling system with flooded low side heat exchangers | |
CN208901694U (zh) |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 | |
US20200103151A1 (en) |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 suction line liquid separator | |
CN113587388A (zh) | 一种多联机以及多联机系统 | |
CN115560496A (zh) | 喷气增焓热泵冷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1059665B (zh) | 风冷部分热回收机组系统以及控制方式 | |
KR20190088693A (ko)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 | |
CN209310294U (zh) | 空调制冷系统 | |
CN113685917A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2833514B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
CN217785532U (zh) | 温度调节系统及调节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