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3640A -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3640A
CN109373640A CN201811423656.9A CN201811423656A CN109373640A CN 109373640 A CN109373640 A CN 109373640A CN 201811423656 A CN201811423656 A CN 201811423656A CN 109373640 A CN109373640 A CN 109373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pipe
air inlet
branch road
inle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36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林锋
宋杰
张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236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36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3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36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所述冷凝器流路包括进气支路,所述进气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进气支路和第二进气支路,其中:所述第一进气支路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迎风面U管与背风面U管;所述第二进气支路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背风面U管与迎风面U管。本发明所述的冷凝器流路,结构简单,无需分路管组件,通过在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使得两路冷媒均依次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冷凝器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空调器中的重要换热部件,目前空调器中冷凝器的流路结构复杂,分路多,制造成本较高,且对冷凝器制冷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冷凝器流路,以解决目前冷凝器的流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凝器流路,包括进气支路,所述进气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进气支路和第二进气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进气支路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迎风面U管与背风面U管;
所述第二进气支路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背风面U管与迎风面U管;
所述迎风面U管为位于所述冷凝器迎风面一侧的管段;
所述背风面U管为位于所述冷凝器背风面一侧的管段。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进气总管与Y型三通,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Y型三通相连,所述Y型三通将所述进气总管分为所述第一进气支路和所述第二进气支路。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U管的数量与所述背风面U管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U管与所述背风面U管的数量均为10根。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U管的管径与所述背风面U管的管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迎风面U管与所述背风面U管的管径均为7.0mm。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爪形三通,所述第一进气支路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支路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爪形三通相连;所述第一进气支路与所述第二进气支路经所述爪形三通汇合成出气总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过冷部U管,所述过冷部U管与所述出气总管相连,所述出气总管内的冷媒经所述过冷部U管过冷后流出所述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过冷部U管的数量为4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冷凝器流路,结构简单,无需分路管组件,通过在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使得两路冷媒均依次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冷凝器的制造成本。
(2)本发明所述的冷凝器流路,通过Y型三通将冷媒分为两路,使两路冷媒均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将冷凝器流路设计为迎风面U管与背风面U管的数量相同、管径相等的结构,保证进气总管中的冷媒在两个进气支路中均匀分配,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目前空调器中冷凝器的流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冷凝器流路。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冷凝器流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冷凝器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总管,2-第一进气支路,3-第二进气支路,4-Y型三通,5-爪形三通,6-出气总管,7-迎风面U管,8-背风面U管,9-过冷部U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冷凝器顶部、上、下,均是指冷凝器处于使用状态时的顶部以及上方、下方。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为解决目前空调器冷凝器中流路复杂、分路多、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流路,参见图1所示,该冷凝器流路包括进气支路,该进气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其中:第一进气支路2包括多个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第二进气支路3包括多个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迎风面U管7为位于冷凝器迎风面一侧的管段;背风面U管8为位于冷凝器背风面一侧的管段。
冷凝器包括U管,冷凝器工作时,冷媒经过U管,通过U管中的冷媒与U管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冷凝器中的U管包括位于迎风面的迎风面U管7和位于背风面的背风面U管8,由于迎风面空气流动性好,传热温差较大,而背风面空气流动性差,传热温差较小,导致在冷凝器的同一高度流经迎风面U管7的冷媒温度变化较大,而流经背风面U管8的冷媒温度变化较小。
迎风面U管7和背风面U管8的数量均与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有关;为便于提高冷凝器传热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迎风面U管7和背风面U管8的数量均为至少为两根;为避免由于流经迎风面U管7的冷媒与流经背风面U管8的冷媒传热温差存在差异而引起热交换不均匀,进而影响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通过在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流路包括两条进气支路,两条进气支路分别为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其中第一进气支路2包括冷凝器最顶端的迎风面U管7,第二进气支路3包括冷凝器最顶端的背风面U管8;第一进气支路2经过冷凝器最顶端的迎风面U管7后,与经过冷凝器最顶端的背风面U管8的第二进气支路3交叉,交叉之后,第一进气支路2与下一个背风面U管8相连,而第二进气支路3与下一个迎风面U管7相连,如此交替,第一进气支路2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第二进气支路3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从而使得第一进气支路2中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而第二进气支路3中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从而确保冷媒在第一进气支路2与第二进气支路3中换热均匀,提高冷媒的利用率,使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最大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结构简单,无需分路管组件,通过在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使得两路冷媒均依次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冷凝器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进气总管1与Y型三通4,其中进气总管1与Y型三通4相连,该Y型三通4将进气总管1分为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
冷凝器工作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入进气总管1,经Y型三通4后,冷媒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进入第一进气支路2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而进入第二进气支路3中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为使得进气总管1中的冷媒在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中分配均匀,本实施例优选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的管径相同;由于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均依次交替经过迎风面U管7以及背风面U管8,本实施例优选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的数量相同,且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的管径相同。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的数量以及管径均可根据冷凝器的具体换热能力设定,本实施例优选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的数量均为10根,其中第一进气支路2与第二进气支路3分别经过了5根迎风面U管7与5根背风面U管8;本实施例优选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的管径均为7.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通过Y型三通4将冷媒分为两路,使两路冷媒均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将冷凝器流路设计为迎风面U管与背风面U管的数量相同、管径相等的结构,保证进气总管中的冷媒在两个进气支路中均匀分配,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还包括爪形三通5,其中第一进气支路2的出口端与第二进气支路3的出口端均与爪形三通5相连;第一进气支路2与第二进气支路3经爪形三通5汇合成出气总管6。
由于冷凝器进口处的冷媒,即进入进气总管6中的冷媒为高温高压的气态过热冷媒,冷媒的流速很高,在冷凝器进口处通过Y型三通4将冷媒分为两路,两路冷媒分别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与背风面,与冷凝器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随着冷媒的流动,与空气进行换热后的冷媒逐渐液化,冷媒流速开始下降,为避免因冷媒流速过低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通过爪形三通5将第一进气支路2与第二进气支路3汇合成出气总管6,从而提高液化冷媒的流速,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通过爪形三通将两路进气管路汇合成一个管路,避免因冷媒液化后导致冷媒流速下降而影响冷凝器的换热,从而达到提高冷凝器换热效率的目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过冷部U管9,过冷部U管9与出气总管6相连,出气总管6内的冷媒经过冷部U管9过冷后流出所述冷凝器。
为避免因冷凝器输出的冷媒过冷度不足,导致进入蒸发器的冷媒干度过大,液相冷媒过少,无法满足蒸发器的蒸发量,从而影响空调器的制冷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过冷部U管9,通过过冷部U管9对出气总管6中的冷媒进行充分的过冷后,再将冷媒输入蒸发器,以确保冷媒中的液相量能够满足蒸发器的蒸发需求,进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过冷部U管9的数量根据冷凝器的制冷能力而定,本实施例中优选过冷部U管9的数量为4根。
两路冷媒经爪形三通5汇合进入出气总管6后,不直接输出冷凝器,而是通过4根过冷部U管9进一步进行过冷,从而确保确保冷媒中有足够的液相量,满足蒸发器的蒸发需求,进而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冷凝器流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中的冷凝器流路通过在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冷凝器流路包括两条进气支路,两条进气支路分别为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其中第一进气支路2与冷凝器最顶端的迎风面U管7相连,第二进气支路3与冷凝器最顶端的背风面U管8相连;第一进气支路2经过冷凝器最顶端的迎风面U管7后,与经过冷凝器最顶端的背风面U管8的第二进气支路3交叉,交叉之后,第一进气支路2与下一个背风面U管8相连,而第二进气支路3与下一个迎风面U管7相连,如此交替,第一进气支路2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第二进气支路3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从而使得第一进气支路2中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而第二进气支路3中的冷媒自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经过间隔设置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从而确保冷媒在第一进气支路2与第二进气支路3中换热均匀,提高冷媒的利用率,使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达到最大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冷凝器流路结构简单,无需分路管组件,通过在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交替走管,使得两路冷媒均依次交替流经冷凝器的迎风面及背风面,来确保冷媒分液均匀,从而确保两路冷媒热交换均匀,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冷凝器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支路,所述进气支路包括并联的第一进气支路(2)和第二进气支路(3),其中:
所述第一进气支路(2)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迎风面U管(7)与背风面U管(8);
所述第二进气支路(3)包括多个自所述冷凝器顶部从上至下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且连通的背风面U管(8)与迎风面U管(7);
所述迎风面U管(7)为位于所述冷凝器迎风面一侧的管段;
所述背风面U管(8)为位于所述冷凝器背风面一侧的管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进气总管(1)与Y型三通(4),所述进气总管(1)与所述Y型三通(4)相连,所述Y型三通(4)将所述进气总管(1)分为所述第一进气支路(2)和所述第二进气支路(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U管(7)的数量与所述背风面U管(8)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U管(7)与所述背风面U管(8)的数量均为10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U管(7)的管径与所述背风面U管(8)的管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U管(7)与所述背风面U管(8)的管径均为7.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爪形三通(5),所述第一进气支路(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支路(3)的出口端均与所述爪形三通(5)相连;所述第一进气支路(2)与所述第二进气支路(3)经所述爪形三通(5)汇合成出气总管(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流路还包括过冷部U管(9),所述过冷部U管(9)与所述出气总管(6)相连,所述出气总管(6)内的冷媒经所述过冷部U管(9)过冷后流出所述冷凝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部U管(9)的数量为4根。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流路。
CN201811423656.9A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Pending CN1093736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656.9A CN10937364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656.9A CN10937364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3640A true CN109373640A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7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3656.9A Pending CN109373640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364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0765Y (zh) * 2000-12-05 2002-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
CN201852226U (zh) * 2010-11-17 2011-06-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室外机
EP2629033A2 (en) * 2012-02-17 2013-08-21 Hussmann Corporation Multi-zone circuiting for a plate-fin and continuous tube heat exchanger
CN205102467U (zh) * 2015-10-30 2016-03-23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以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N108644947A (zh) * 2018-07-26 2018-10-12 佛山光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互补变功能高效蒸发冷凝器
CN209101623U (zh) * 2018-11-27 2019-07-1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0765Y (zh) * 2000-12-05 2002-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
CN201852226U (zh) * 2010-11-17 2011-06-0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室外机
EP2629033A2 (en) * 2012-02-17 2013-08-21 Hussmann Corporation Multi-zone circuiting for a plate-fin and continuous tube heat exchanger
CN205102467U (zh) * 2015-10-30 2016-03-23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以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N108644947A (zh) * 2018-07-26 2018-10-12 佛山光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热互补变功能高效蒸发冷凝器
CN209101623U (zh) * 2018-11-27 2019-07-12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077B (zh) 空调装置
CN103822406B (zh) 具有低压降分配管的热泵热交换器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5283718A (zh) 空调装置
CN214276219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9163471B (zh) 节能舒适型分体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28413A (zh) 一种组合多源一体化的多联式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2225B (zh) 空调器
CN104949394A (zh) 一种换热器
CN109489289A (zh) 复叠式空气调节系统
CN209101623U (zh)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CN206146052U (zh) 多排换热器和包括该多排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4676959B (zh) 热泵及其盘管
CN101639306B (zh) 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制冷系统
CN109373640A (zh) 一种冷凝器流路及空调器
CN110230901A (zh) 一种气液两相共用型的冷媒分配管及热泵系统
CN203908147U (zh) 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CN102635984B (zh) 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
CN102679632A (zh) 板式换热器
CN103712327B (zh) 用于r32双级压缩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器
CN109631374A (zh) 一种具有新型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204063693U (zh) 空调器
CN101634506A (zh) 一种空调的换热器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10260561A (zh) 双排微通道换、换热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