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3247A - 筒灯 - Google Patents

筒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3247A
CN109373247A CN201811625483.9A CN201811625483A CN109373247A CN 109373247 A CN109373247 A CN 109373247A CN 201811625483 A CN201811625483 A CN 201811625483A CN 109373247 A CN109373247 A CN 109373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table
light
emitting window
lamp bead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54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73247B (zh
Inventor
皮远军
董洁
严中祥
颜思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54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3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3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3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73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3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2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recess-mounted type, e.g. downligh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1/00Scree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1V1/00, F21V3/00, F21V7/00 or F21V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灯具照明领域,提供了一种筒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形成有出光口;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灯体内,并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设置;遮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旁,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阻拦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出光口之间。本申请所提供的筒灯具备更好的防眩光效果。

Description

筒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具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灯。
背景技术
筒灯,通常是指灯体内放置光源组件,利用灯体的反光表面反射光源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从而发出均匀的光的一种灯具。其中,光源组件通常采用节能灯珠或LED灯珠,而灯体则可以采用反光杯、反光涂层等来帮助反射。通过调整灯体的参数和灯珠的型号、安装位置,可以获得非常灵活的照明效果。
通常,用户在目视筒灯的出光口时,往往难以直视灯珠直接发出的高亮度的光线。在灯具领域,人们将这一光线取名为“眩光”,因此如何消除眩光就成为了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筒灯,包括:
灯体,灯体形成有出光口;
光源组件,设置于灯体内,并朝向灯体的内壁设置;
遮光件,设置于光源组件旁,且至少部分遮光件阻拦于光源组件与出光口之间。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遮光件设置在灯体内的光源组件旁,不覆盖出光口,因此可以仅针对眩光进行消除,不易对筒灯的总体发光强度产生较大影响。
可选的,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第一组灯珠和第二组灯珠;
其中,散热器包括:
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形成有朝向灯体的内壁的第一侧部,第一组灯珠设置在第一支撑台上;
第二支撑台,与第一支撑台连接,并形成有朝向灯体的内壁的第二侧部,第二组灯珠设置在第二支撑台上;
第一支撑台相对于第二支撑台位于靠近于出光口的位置的一侧。
采用两组前后设置的灯珠可以更全面地利用灯体的反射表面,并提高筒灯的发光均匀度。
可选的,第一支撑台相对第二支撑台向着灯体的内壁方向凸出,并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的连接部位形成台阶。
当形成台阶时,第一支撑台本身就可以对第二支撑台构成遮挡,可以减小遮光件的所需表面积,提高筒灯的亮度。
可选的,第二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表面,第二组灯珠分布于第二侧壁表面上,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
背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的第二侧壁表面可以使得设置于其上的灯珠更难以产生眩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地利用灯体的反光表面,提高发光均匀度。
而进一步可选的,第一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表面,第一组灯珠分布于第一侧壁表面上,第一侧壁表面向着朝向出光口的方向倾斜。
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据此可以相互背离,从而使得第一组灯珠发出的光线与第二组灯珠发出的光线的分离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灯体反光的均匀度。
可选的,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导热腔贯穿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的背向出光口的表面。
在散热器内部形成的导热腔,可以形成类似于烟囱的散热对流,提高了散热效果。
此外,可选的,遮光件包括:
侧罩,至少覆盖第一支撑台的第一侧部,侧罩的对应于第一组灯珠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
利用侧罩覆盖于第一支撑台的第一侧部,可以减小遮光件的遮蔽面积,提高亮度。同时,将侧罩覆盖在该第一侧部也更易于安装,降低成本。
可选的,透光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灯珠的宽度。
透光孔的深度
可选的,透光孔的靠近灯珠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灯珠一侧的直径。由于光线向外照射的过程中逐渐发散,因此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在保证遮蔽眩光的前提下减轻对光强的削弱。
可选的,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导热腔贯穿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的背向出光口的表面;
遮光件还包括:顶罩,覆盖于第一支撑台的朝向出光口的表面,顶罩上开有通风孔,通风孔与导热腔连通。
在遮光件上所设置的顶罩可以便于遮光件的固定,同时,顶罩上开有的通风孔也可以更好地改善通风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方法步骤。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立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在光源组件附近放大之后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以剖面示意的光路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在遮光件附近放大之后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筒灯的光源组件和遮光件附近放大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灯体;11-出光口;
2-光源组件;21-散热器;211-第一支撑台;212-第二支撑台;23-第一组灯珠;24-第二组灯珠;25-台阶;26-导热腔;27-加强筋;
3-遮光件;31-侧罩;311-透光孔;32-顶罩;321-通风孔;
4-弹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筒灯。
在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在筒灯的出光口出加装灯罩,利用模糊化和粗糙化的灯罩表面来分散光线,从而减少或消除眩光。然而,采用一体化的灯罩完全覆盖出光口时,具有如下缺点:
1、灯罩遮挡了出光口的同时对光线无差别地产生了阻挡,显著地降低了筒灯的发光强度,导致了能量的浪费。
2、灯罩包围灯体之后,在灯体内形成了密闭的空间,气流无法流通,导致筒灯散热不佳。
有鉴于此,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筒灯,参见图1、图2所示,该筒灯包括:
灯体1,灯体1形成有出光口11;
光源组件2,设置于灯体1内,并朝向灯体1的内壁设置;
遮光件3,设置于光源组件2旁,且至少部分遮光件3阻拦于光源组件2与出光口11之间。
其中,灯体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材料,和现有技术的筒灯一致的,可以在灯体1的内壁形成反光表面。这一反光表面可用于反射自光源组件2发出的光线。
按照光源组件2的规格、种类上的不同,可以设置对应的驱动电源、线路板等等辅助光源组件2发光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被连接在灯体1的背向出光口11的一侧。另外,在灯体1的两侧也可以对应设置有弹簧卡扣4,以便于固定筒灯。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筒灯所采用的光源组件2所采用的灯珠可以是LED灯珠,以在等量的能耗下提供能高的亮度。其中,各个LED灯珠可以被设置为朝向灯体1的内壁设置,以便使光线得以通过反射而出,避免眩光。而进一步地,所设置的遮光件3可以被同样设置在灯体1内,为了对光源组件2直射出光口11的光线形成有效阻隔,遮光紧可以紧靠光源组件2设置,甚至连接在光源组件2上。
其中,遮光件3可被设置为完全地遮蔽光线的形式,也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透过性。接下来,将以一种优选的遮光件3和光源组件2的形态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参见图3、图4所示,光源组件2包括散热器21、第一组灯珠23和第二组灯珠24;
其中,散热器21包括:
第一支撑台211,第一支撑台211形成有朝向灯体1的内壁的第一侧部,第一组灯珠23设置在第一支撑台211上;
第二支撑台212,与第一支撑台211连接,并形成有朝向灯体1的内壁的第二侧部,第二组灯珠24设置在第二支撑台212上;
第一支撑台211相对于第二支撑台212位于靠近于出光口11的位置的一侧。
其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都可以包括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彼此相接以使得两个支撑台各自形成为多棱柱或多棱锥的形状。由于灯珠贴附的表面以平面为宜,因此采用多棱形状的第一支撑台211和/或第二支撑台212的成本更加低廉,装配更加简单。可选的,第一支撑台211和/或第二支撑台2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正多边形,特别可以是正六边形。
当然,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也可以各自包括一个环形的侧壁,以使得各自形成圆柱或圆锥的形状,也是可行的。
对应的,第一组灯珠23和第二组灯珠24可以被分散地设置在各个侧壁上。采用两组前后设置的灯珠可以更全面地利用灯体1的反射表面,并提高筒灯的发光均匀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台211相对第二支撑台212向着灯体1的内壁方向凸出,并在第一支撑台211和第二支撑台212的连接部位形成台阶25。
参见图3所示,当形成台阶25时,第二组灯珠24所发出的光线将收到第一支撑台211的阻挡,因此将无需为第二组灯珠24对应设置遮光件3。据此可以减小遮光件3的所需表面积,提高筒灯的亮度。
因此,进一步可选的,第二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表面,第二组灯珠24分布于第二侧壁表面上,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出光口11的方向倾斜。
当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出光口11的方向倾斜时,参见图4所示,第二组灯珠24所发出的光得以照在灯体1深处的反光表面,乃至灯体1的背板上的反光表面,提高了灯体1的反光表面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更大范围的灯体1的表面得到被照到,因此光线的散布范围将更广,提高了筒灯的发光均匀度。
而且,背向出光口11的方向倾斜的第二侧壁表面可以使得设置于其上的灯珠更难以产生眩光,或者本身的结构就已经避免了这部分的眩光的存在。
而进一步可选的,第一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表面,第一组灯珠23分布于第一侧壁表面上,第一侧壁表面向着朝向出光口11的方向倾斜。
同样参见图4所示,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据此可以相互背离,从而使得第一组灯珠23发出的光线与第二组灯珠24发出的光线的分离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灯体1反光的均匀度。
可选的,参见图5所示,散热器21内部形成有导热腔26,导热腔26贯穿第一支撑台211的朝向出光口11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212的背向出光口11的表面。
在散热器21内部形成的导热腔26,可以在导热腔26内部的气体加热后膨胀溢出的过程中带出热量,形成类似于烟囱的散热对流,提高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器21可以具备一个便于固定的中轴,并从中轴处延伸出若干条加强筋27,这些加强筋27连接前述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将导热腔26分成若干个导热通道。借助于各个导热通道可以更好地加速各灯珠的散热,同时,中空的散热器21也得以节约材料成本,所设置的加强筋27更可以提供相对结实的结构强度。
此外,可选的,参见图3所示,遮光件3包括:
侧罩31,至少覆盖第一支撑台211的第一侧部,侧罩31的对应于第一组灯珠23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2。
其中,侧罩31的形状可以与第一支撑台211的第一侧部的形状一致,形成类似于盖子的结构盖在第一支撑台211上。当遮光件3紧紧靠在第一支撑上时,将可以在同样的遮光效果下占用最小的表面积。
利用侧罩31覆盖于第一支撑台211的第一侧部,可以减小遮光件3的遮蔽面积,提高亮度。同时,将侧罩31覆盖在该第一侧部也更易于安装,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的,参见图6所示,透光孔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灯珠的宽度。
具体说来,随着透光孔2深度的加深,灯珠的出光角度将逐渐收窄,采用足够深的透光孔2,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线直接向出光口11照射,进而防止眩光。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透光孔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灯珠的宽度时,既可以保证足够的亮度,又可以阻绝眩光,是为优选。
可选的,透光孔2的靠近灯珠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灯珠一侧的直径。
具体说来,透光孔2的直径可以被设置为随着与灯珠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也可以被设置为如图所示的阶段性的突然增大。
在靠近灯珠的位置设置缩小透光孔2的直径,可以更好减小光线的出射角度,防止眩光。而,在远离灯珠的位置方打透光孔2的直径,则可以保证射出的光线依然具有足够的光强。
由于光线向外照射的过程中逐渐发散,因此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在保证遮蔽眩光的前提下减轻对光强的削弱。
此外,可选的,当散热器21内部形成有导热腔26,且导热腔26贯穿第一支撑台211的朝向出光口11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台212的背向出光口11的表面时;参见图5所示,
遮光件3还可以包括:顶罩32,覆盖于第一支撑台211的朝向出光口11的表面,顶罩32上开有通风孔321,通风孔321与导热腔26连通。
其中,通风孔321可以有多个,并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分布在顶罩32上。
在遮光件3上所设置的顶罩32可以便于遮光件3的固定,同时,顶罩32上开有的通风孔321也可以更好地改善通风散热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遮光件3设置在灯体1内的光源组件2旁,不覆盖出光口11,因此可以仅针对眩光进行消除,不易对筒灯的总体发光强度产生较大影响。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某些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应仅仅被限于定于这些术语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某某部件,类似地,第二某某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某某部件。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大体上等于”、“大体上垂直于”、“大体上对称”等等的意思是,所指的两个特征之间在宏观上的尺寸或相对位置关系十分接近于所述及的关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由于误差、公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得物体的位置关系在小尺度乃至微观角度难以被正好约束。因此即使二者之间的尺寸、位置关系稍微存在点误差,也并不会对本申请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产生较大影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体,所述灯体形成有出光口;
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灯体内,并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设置;
遮光件,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旁,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阻拦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出光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散热器、第一组灯珠和第二组灯珠;
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
第一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台形成有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组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台上;
第二支撑台,与所述第一支撑台连接,并形成有朝向所述灯体的内壁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组灯珠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台上;
所述第一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台位于靠近于所述出光口的位置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台向着所述灯体的内壁方向凸出,并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连接部位形成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侧壁表面,第二组灯珠分布于所述第二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二侧壁表面向着背向所述出光口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侧壁表面,第一组灯珠分布于所述第一侧壁表面上,所述第一侧壁表面向着朝向所述出光口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台的朝向所述出光口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背向所述出光口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
侧罩,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支撑台的第一侧部,所述侧罩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组灯珠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对应灯珠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靠近所述灯珠一侧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灯珠一侧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内部形成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台的朝向所述出光口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台的背向所述出光口的表面;
所述遮光件还包括:顶罩,覆盖于所述第一支撑台的朝向所述出光口的表面,所述顶罩上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CN201811625483.9A 2018-12-28 2018-12-28 筒灯 Active CN109373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483.9A CN109373247B (zh) 2018-12-28 2018-12-28 筒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483.9A CN109373247B (zh) 2018-12-28 2018-12-28 筒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3247A true CN109373247A (zh) 2019-02-22
CN109373247B CN109373247B (zh) 2024-04-26

Family

ID=65372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5483.9A Active CN109373247B (zh) 2018-12-28 2018-12-28 筒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32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794A (zh) * 2019-04-09 2019-06-21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灯壳及灯具
JP2021026795A (ja) * 2019-07-31 2021-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28113U (zh) * 2010-02-26 2010-11-10 重庆四联启蓝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led筒灯
CN103791257A (zh) * 2012-11-01 2014-05-14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泡
TW201537091A (zh) * 2014-03-19 2015-10-01 Huan-Chiu Chou 崁燈
CN105674158A (zh) * 2016-03-10 2016-06-15 漳州立达信灯具有限公司 Led筒灯
CN209309813U (zh) * 2018-12-28 2019-08-27 众普森科技(株洲)有限公司 筒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28113U (zh) * 2010-02-26 2010-11-10 重庆四联启蓝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led筒灯
CN103791257A (zh) * 2012-11-01 2014-05-14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泡
TW201537091A (zh) * 2014-03-19 2015-10-01 Huan-Chiu Chou 崁燈
CN105674158A (zh) * 2016-03-10 2016-06-15 漳州立达信灯具有限公司 Led筒灯
CN209309813U (zh) * 2018-12-28 2019-08-27 众普森科技(株洲)有限公司 筒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794A (zh) * 2019-04-09 2019-06-21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灯壳及灯具
CN109915794B (zh) * 2019-04-09 2024-04-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灯壳及灯具
JP2021026795A (ja) * 2019-07-31 2021-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7418166B2 (ja) 2019-07-31 202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3247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6978B2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omnidirectional light distribution
RU2459142C1 (ru) Уличный фонарь на светодиодах
US1016157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uminaire
US10422943B2 (en) Luminaire with light guide
KR100931266B1 (ko) 넓고 균일한 배광을 가지는 실내용 led 조명
US8870417B2 (en) Semi-indirect aisle lighting fixture
CN104251462A (zh) 照明装置及灯具
CN1550870A (zh) 具有反射器的光产生装置
US10732342B2 (en) Indirect luminaire
CN109373247A (zh) 筒灯
JP6624550B2 (ja) 照明器具
JP2014089868A (ja) 灯具
CN209309813U (zh) 筒灯
KR20150137959A (ko) 보조 광학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CN207122859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灯
TWI418741B (zh) Lighting device
CN205208372U (zh) 一种具有分光结构的光线收集装置及前照灯
US10801698B2 (en) High visual comfort road and urban LED lighting
JP2012129064A (ja) 照明器具
CN1644977A (zh) 聚光灯型车辆用灯具
US11175012B1 (en) Indirect light wall pack
CN216952798U (zh) 照明装置
KR101149580B1 (ko) 엘이디 광원의 광 조정용 확산형 반사체
CN107420755A (zh) 光源模组、照明灯及其应用
KR101629464B1 (ko) 램프캡을 포함하는 led램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