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1430A -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1430A
CN109361430A CN201811151701.XA CN201811151701A CN109361430A CN 109361430 A CN109361430 A CN 109361430A CN 201811151701 A CN201811151701 A CN 201811151701A CN 109361430 A CN109361430 A CN 109361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ignal
sparse
cooperation transmission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17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丽双
刘敬浩
付晓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517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1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1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2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1/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sonic, ultra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中继节点的转发功率采用平均功率分配的方式,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经中继节点的转发完成;所述协作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数据,第二个时隙,中继节点放大转发接收到的数据给目的节点;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稀疏数据,稀疏的源节点同时广播要发送的信号给中继节点;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转发给目的节点等效为稀疏信号被压缩后的数据,实现了将高维信号映射到低维空间传输;目的节点将中继节点转发来的数据,通过重构算法恢复压缩信号的重构误差;根据重构误差选择合适的协作中继数目。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将多中继协作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应用到水声通信中,提出了一种实现大容量的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协作传输方式,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背景技术
水声传感器网络是水下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水声通信具有传输损耗大、传输时延大、多径效应显著和有效传输带宽窄等特性。
协作通信技术,可以使配备单天线的移动节点共享节点之间的天线,所以节点之间可以形成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来获得分集增益以提高信道容量,协作通信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距离。
目前的协作通信在陆地无线通信领域的最优中继节点的选取、系统的功率分配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在水声通信中,也越来越多的引入协作通信。水声通信因其信道多径效应严重,水下噪声等对通信的影响很大,因此中继节点的选择、中继节点的数量选择、协作的策略以及协作资源的分配的设置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协作通信的质量,因此合理设计通信系统的这些参数,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水声通信。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协作水声通信容量,本发明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水声传感网络通信,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大容量水声传感网络通信方法,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中继节点的转发功率采用平均功率分配的方式,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经中继节点的转发完成;所述协作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数据,第二个时隙,中继节点放大转发接收到的数据给目的节点;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稀疏数据,稀疏的源节点同时广播要发送的信号给中继节点;
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转发给目的节点等效为稀疏信号被压缩后的数据,实现了将高维信号映射到低维空间传输;目的节点将中继节点转发来的数据,通过重构算法恢复压缩信号的重构误差;根据重构误差选择合适的协作中继数目。
进一步地,所述协作传输方法还包括:将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并验证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的合理性。
其中,所述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稀疏数据具体为: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表示X=Ψ·S,X是源节点Si实际发送的稀疏信号,S是在稀疏域内对X的稀疏表示,稀疏基矩阵Ψ等效为一单位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协作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重构误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Ri的个数N参与协作过程,利用单天线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共享天线,形成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获得空间分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基于多用户水声通信网络模型和压缩感知固有特性,以及水下通信环境的特点,在保证信号能够准确重构的前提下,实现大容量传输;
2、本发明采用的多用户水声通信信道可以作为压缩感知理论的测量矩阵,可以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实现大容量多用户水声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相对重构误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理论基础是压缩感知技术。参见图1和图2,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建立基于压缩感知(CS)的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
102:将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并证明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的合理性;
103:通过基追踪(BP)重构算法恢复压缩信号的重构误差;根据重构误差选择合适的协作中继数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多用户水声通信网络模型和压缩感知固有特性,以及水下通信环境的特点,在保证信号能够准确重构的前提下,实现大容量传输。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的计算公式、实例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地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一、构建协作压缩感知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
压缩感知理论的三要素是压缩感知模型的建立、测量矩阵的选取和利用重构算法实现信号重构。
参见图1,该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包括:N个源节点、M个中继节点和1个接收节点。源节点Si(1≤i≤N)、中继节点Ri(1≤i≤M)和目的节点D均配置为单天线。
其中,源节点Si的总发射功率为PS,中继节点Ri的转发功率采用平均功率分配的方式,总转发功率为Pr。假设源节点Si和目的节点D之间没有直传链路,所有通信都要经过中继节点Ri的转发来协作完成。
将通信过程划分为如下两个时隙过程:
在第一时隙,源节点Si发送数据,第二个时隙,中继节点Ri放大转发接收到的数据给目的节点D。因为传感器网络中只有少量传感器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大部分节点是静默状态,所以第一时隙源节点Si发送数据是稀疏的。稀疏的源节点Si同时广播要发送的信号给中继节点Ri
在第二时隙,中继节点Ri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转发给目的节点D。因为中继节点Ri的数目小于源节点Si的数目,中继节点Ri收到的数据等效为稀疏信号被压缩后的数据,实现了将高维信号映射到一个低维空间传输的目的。目的节点D,将这些中继节点Ri转发来的数据,通过重构算法恢复传感器节点的数据。
假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之间传输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是稀疏度为K的稀疏信号X,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表示X=Ψ·S,X是源节点Si实际发送的信号,S是在稀疏域内对X的稀疏表示,因为此时源节点Si发送的信号是稀疏信号,因此稀疏基矩阵Ψ等效为一单位矩阵。
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均为水声信道,水声信道是具有较大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多径信道,假定源节点Si与中继节点Ri之间的信道、中继节点Ri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道分别表示为:
其中,hMN代表第M个中继节点Ri与第N个源节点Si之间的信道,CMM代表第M个中继节点Ri与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道。
假设信号的发射频率为f,多径数目为p,则第p条多径的信道频率响应为:
式中,假设每条多径的累计反射系数Γp均相同,取为lp代表第p条路径的长度,A(lp,f)表示第p条路径的吸收系数,A(lp,f)的表达式为:
A(lp,f)=lδ[a(f)]l (3)
其中,a(f)为吸收系数,l为信号的传播距离,δ是路径损耗指数,是一个常量,当水声信号传播呈球面扩散时,取值为2,当传播呈柱面扩散时,取值为1,实际的信号传播取值为1.5,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假设δ=1.5,具体实现时,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上述a(f)可由下面的计算公式得到:
式中,f为信号传输频率。
二、验证水声信道可以作为测量矩阵:
压缩感知理论的一大关键在于测量矩阵的选择,压缩感知采样点的减少,等价于信号长度由N降维到M(M远小于N),这个过程就是由测量矩阵实现的,测量矩阵能够在实现信号降维的同时保留原信号的信息。作为测量矩阵,必须满足约束等距理论(RIP),即压缩感知中的测量矩阵Φ必须与稀疏基矩阵Ψ不相关,才能保证原始信号可以被重构。
假设源节点Si发送的信号是稀疏的,则稀疏基矩阵为单位矩阵。
第一时隙,源节点Si向中继节点Ri广播发送信号,则中继节点Ri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Yr=Hsr·X+nr, (5)
其中,nr为M×1维度的中继节点Ri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其均值为零。Hsr为源节点Si与中继节点Ri之间的水声信道,X为源节点Si发送的信号,用矩阵表示为X=(x1 x2…xn)T,x为源节点Si发送的OFDM符号,假设符号长度为k,因此X为N×k维度的发送信号矩阵。
第二时隙,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上述公式(4)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nd为目的节点D处的均值为零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Yr为中继节点Ri接收到的信号向量,nr为中继节点Ri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A为放大转发矩阵,xN为第N个源节点发送的OFDM符号,yM为目的节点D接收到的来自不同中继节点Ri的信号向量,AMM为第M个中继节点Ri处的放大系数,cMM为第M个中继节点Ri到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道参量,hMN为第M个中继节点Ri到第N个源节点之间的信道参量,nrM为中继节点处的噪声,ndM为目的节点D处的噪声。
上述信道传输矩阵Hsr和Hrd中的每一个元素均为水声信道,水声信道是时变的,具有频率依赖性衰落特性的多径信道,因此信道传输矩阵Hsr与稀疏基矩阵Ψ不相关,满足CS中的约束等距准则(RIP)。信道传输矩阵Hrd和放大转发矩阵A均为对角矩阵,所以它们的行向量不能通过稀疏基矩阵Ψ的列向量表示,因此也满足RIP准则,改写(5)式,如下:
Yd=Φ·X+(A·Hrd·nr+nd) (7)
其中,Φ=A·Hrd·Hsr,作为CS中的测量矩阵,满足RIP准则。
三、根据信号的重构误差选择协作中继数目:
构建完成系统模型,证明了水声信道可以作为测量矩阵完成后,CS的下一步进行信号的重构,对于稀疏信号的重构有许多经典的重构算法。根据MATLAB仿真得到的重构误差曲线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数量参与协作。
通过研究证明,如果观测矩阵是一个与稀疏基矩阵Ψ不相关的矩阵,则当M≥cKlog(N/K)(C是一个取决于具体环境的特定常数)时,信号就可以采取合适的重构算法实现高概率的重构。其中,K为信号向量的非零个数,即稀疏度,c为一个很小的常数。
由于水下环境噪声明显,采用抵抗噪声效果较好的基追踪(BP)重构算法。BP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求解一个凸优化问题,获取到信号的最优解。
假设重构得到的信号为X',用原始信号X与重构信号X'之间的欧氏距离表示相对重构误差,表达式如下:
按照误差表达式进行仿真,可得到如下相对重构误差曲线。根据重构误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Ri的个数N参与协作过程,利用单天线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彼此共享天线,形成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获得空间分集,根据N的大小设计的测量矩阵的维度可以实现更好的非相关特性,以实现更好的重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多用户水声通信网络模型和压缩感知固有特性,以及水下通信环境的特点,在保证信号能够准确重构的前提下,实现大容量传输。
实施例3
下面结合图3对实施例1和2中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详见下文描述:
仿真图如图3所示,分别对信号稀疏度为5,10,15,20时进行了仿真,由图2可知,稀疏度为5时,中继节点Ri的数量要大于等于30,此时的重构误差接近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重构,稀疏度为10,15,20时同理,中继节点Ri的数目分别要大于等于40,55,6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基于压缩感知的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在水声通信中,中继节点的转发功率采用平均功率分配的方式,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通信经中继节点的转发完成;
所述协作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数据,第二个时隙,中继节点放大转发接收到的数据给目的节点;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稀疏数据,稀疏的源节点同时广播要发送的信号给中继节点;
第二时隙,中继节点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转发给目的节点等效为稀疏信号被压缩后的数据,实现了将高维信号映射到低维空间传输;目的节点将中继节点转发来的数据,通过重构算法恢复压缩信号的重构误差;根据重构误差选择合适的协作中继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传输方法还包括:将协作传输过程中的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并验证协作传输水声信道作为测量矩阵的合理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源节点发送稀疏数据具体为: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表示X=Ψ·S,X是源节点Si实际发送的稀疏信号,S是在稀疏域内对X的稀疏表示,稀疏基矩阵Ψ等效为一单位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重构误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Ri的个数N参与协作过程,利用单天线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共享天线,形成虚拟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获得空间分集。
CN201811151701.X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9361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701.XA CN109361430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1701.XA CN109361430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430A true CN109361430A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4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1701.XA Pending CN109361430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14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591A (zh) * 2021-11-15 2022-03-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多体制水声通信网络高效并发传输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53A (zh) * 2013-05-16 2013-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信道分离的放大转发系统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
CN104202789A (zh) * 2014-08-08 2014-12-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兼顾能量有效性与传输可靠性的认知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4540125A (zh) * 2015-01-23 2015-04-22 天津大学 一种利用信道加密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4836730A (zh) * 2015-05-08 2015-08-12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三维水声传感器网络基于分层的分簇路由协议方法
CN106332290A (zh) * 2016-08-29 2017-01-11 东南大学 基于可持续充电水声多跳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53A (zh) * 2013-05-16 2013-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信道分离的放大转发系统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
CN104202789A (zh) * 2014-08-08 2014-12-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兼顾能量有效性与传输可靠性的认知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4540125A (zh) * 2015-01-23 2015-04-22 天津大学 一种利用信道加密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4836730A (zh) * 2015-05-08 2015-08-12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三维水声传感器网络基于分层的分簇路由协议方法
CN106332290A (zh) * 2016-08-29 2017-01-11 东南大学 基于可持续充电水声多跳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YU QING ET A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Multi-Hop AF Relay Network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YUN TAN ET AL.: "Sparse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IMO-OFDM AF relay system", 《2016 IEEE 7TH ANNU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IEMCON)》 *
崔阳然: "基于压缩感知的协作通信系统容量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王妮娜: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无线多径信道估计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591A (zh) * 2021-11-15 2022-03-1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多体制水声通信网络高效并发传输方法
CN114172591B (zh) * 2021-11-15 2023-09-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多体制水声通信网络高效并发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non-regenerative MIMO wireless relays
CN101729131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预编码方法
CN101771509B (zh)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101834702B (zh) 信道重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u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design for IRS-aided downlink MU-MISO RSMA systems
CN104601209B (zh)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WO2012100533A1 (zh) 预编码处理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3312389A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JP201113043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mimoの伝送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6571858B (zh) 一种混合波束成形传输系统
CN101902265A (zh) 无线通信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988410A (zh) 一种多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无线传输方法
CN104702390A (zh) 分布式压缩感知信道估计中的导频分配方法
CN106301457B (zh) 双向全双工mimo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1242368A (zh) 基于协作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功率分配系统及方法
Wu Research on massive MIMO key technology in 5G
EP1349297A1 (en) A closed loop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14696849B (zh) 消除人工噪声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1286823A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9361434B (zh) 基站协作传输的毫米波mimo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2457324A (zh) 一种频分双工系统下行多用户多径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04113399B (zh) 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矩阵条件数的用户选择方法
CN109361430A (zh) 一种多用户水声传感网络大容量协作传输方法
CN105072686B (zh) 一种基于ofdma中继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2215073A (zh) 多点—多用户上行低复杂度mimo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