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1343B -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1343B
CN109361343B CN201811412776.9A CN201811412776A CN109361343B CN 109361343 B CN109361343 B CN 109361343B CN 201811412776 A CN201811412776 A CN 201811412776A CN 109361343 B CN109361343 B CN 109361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ti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rchaiz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27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1343A (zh
Inventor
张建春
李相林
李春
刘文灿
王岳枫
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127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1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1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1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02S20/25Roof til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每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均包括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与太阳能光伏瓦方阵电连接的汇线盒,以及与汇线盒电连接的直流配电柜;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光伏仿古瓦,每个光伏仿古瓦均与汇线盒电连接;光伏仿古瓦均包括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瓦本体,以及设于光伏瓦本体上的电气接口,相邻的两个光伏仿古瓦通过电气接口电连接,且光伏仿古瓦通过电气接口与汇线盒电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不仅可以用作仿古瓦片,还能够对太阳能进行利用,节能环保,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结构优势。

Description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生活改善要求越来越强烈,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越来越多,导致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世界各国对能源节约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房屋建筑方面,从设计到制造,节能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节能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利用能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这其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技术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方向。而且,传统的坡顶结构仿古瓦,仅仅是作为仿古作用,成本高,大多使用在较高档次的别墅类房屋上,使用受到局限,对其本身的结构优势特性没有发挥作用,是一种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不仅可以用作仿古瓦片,还能够对太阳能进行利用,节能环保,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结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
每个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均包括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电连接的汇线盒,以及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的直流配电柜;
所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光伏仿古瓦,每个所述光伏仿古瓦均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所述光伏仿古瓦均包括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光伏瓦本体上的电气接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仿古瓦通过所述电气接口电连接,且所述光伏仿古瓦通过所述电气接口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本体包括仿古瓦基层,以及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光伏层结构;
所述光伏层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光伏载体层,设于所述光伏载体层上的光伏发电层,设于所述光伏发电层上的光伏保护层,以及分别连接设于所述光伏发电层两侧的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
所述电气接口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两侧的第一电气接口和第二电气接口,所述第一电气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一电气接口电连接;或/和,所述第一电气接口或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用于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本体还包括分别突出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阶梯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二阶梯槽;
对于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光伏仿古瓦,其中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一连接部叠设于另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二连接部上,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阶梯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阶梯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所述第二电气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由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一侧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电气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由所述光伏发电层的另一侧延伸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接口包括突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的连接插头;
所述第二电气接口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的连接插槽,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插槽中的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连接弹片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本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的连接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卡设于所述连接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载体层设为不锈钢片,所述不锈钢片通过粘接层粘接于所述仿古瓦基层的顶部表面上;或/和,
所述光伏发电层设为覆盖于所述光伏载体层上的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所述光伏保护层设为覆盖于所述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上的透明ASA树脂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本体包括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多排光伏层单元,每排所述光伏层单元包括多个所述光伏层结构;
在每排所述光伏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层结构的光伏发电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汇线盒或所述直流配电柜电连接的逆变器,以及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的交流配电柜;
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交流配电柜电连接的交流汇流器,以及与所述交流汇流器电连接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市用电网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直流配电柜电连接的蓄电池。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传统仿古瓦的基础上,将光伏电池涂履在传统仿古瓦上形成光伏仿古瓦,将这种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坡状屋顶上,而且多个光伏仿古瓦可利用电气接口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再通过汇线盒和直流配电柜对太阳能光伏瓦方阵进行电气连接,从而对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产生的电能进行汇聚,并可将这些电能直接输送供家用电器使用。而且,可以根据屋顶的形状,在屋顶不同区域设置这种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以形成多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这样,通过将传统的仿古瓦设置成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屋顶上而形成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既保持传统结构形式的美观、典雅、古朴的传统风格,又发挥了现代新技术发展优势,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低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的太阳能光伏瓦方阵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的光伏仿古瓦的俯视结构示意简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的光伏仿古瓦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的两个光伏仿古瓦搭接时的局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太阳能光伏瓦方阵 20 汇线盒
30 直流配电柜 40 逆变器
50 交流配电柜 60 交流汇流器
70 变压器 80 蓄电池
100 光伏仿古瓦 110 仿古瓦基层
112 电气接口 114 固定孔
116 第一电气接口 118 第二电气接口
120 光伏层结构 122 光伏载体层
124 光伏发电层 126 光伏保护层
127 第一连接导线 128 第二连接导线
130 第一连接部 132 连接凸起
140 第二连接部 142 连接凹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即这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可包括一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也可包括多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具体数量可根据屋顶的形状和区域进行设置。通过这种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可在屋顶上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输送给家用电器使用。此外,还可设置具有并网设备的配电室对多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产生的电能进行并网。
具体地,每个上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均可包括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与该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电连接的汇线盒20,以及与该汇线盒30电连接的直流配电柜30。该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设置在坡状屋顶上,用于收集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再通过汇线盒20对电能进行集中收集,并可通过直流配电柜30将电能输送给家用电器使用。此外,上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与汇线盒20可采用普通电缆线进行连接,汇线盒20与直流配电柜30可采用动力电缆线进行连接,而直流配电柜30与家用电器可采用动力电缆线或/和普通电缆线进行连接。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汇线盒20可设置为光伏方阵汇线盒,每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可配置一个光伏方阵汇线盒,并将其固定在屋顶上,并在该光伏方阵汇线盒作对应的编号。此外,上述直流配电柜30内可包括断路器、防雷器以及其他电气部件,以保障用电安全。此外,上述动力电缆线可采用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乙烯护套耐火电力电缆,安全可靠。
此外,该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可包括与上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直流配电柜30或汇线盒20电连接的蓄电池80。通过设置蓄电池80,使得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产生的电能不仅可以从直流配电柜30直接供给家用电器使用,也可以贮存到蓄电池80中保存以便无太阳光时使用。而且,可以给每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配置一个蓄电池80,也可给多个太阳能光伏子系统配置一个蓄电池80,也可给整个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配置一个蓄电池80。此外,这种蓄电池是指蓄电模块,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蓄电池,以及与光伏蓄电池配套的电气设备。
此外,上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还可包括与汇线盒20或直流配电柜30电连接的逆变器40,以及与逆变器40电连接的交流配电柜50。这样,可以将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40进行变换为交流电,并输送到交流配电柜50。而且,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可包括与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交流配电柜50电连接的交流汇流器60,以及与交流汇流器60电连接的变压器70,变压器70与市用电网电连接。通过交流汇流器60可对每个交流配电柜50输送来的交流电进行汇集,并通过变压器70进行变压处理,达到入网电压后可并入市用电网中。这样,通过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产生的电能可直接供给家用电器使用,也可以贮存到蓄电池中保存以便无太阳光时使用,也可并入市用电网,从而达到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此外,如图2至图3所示,上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光伏仿古瓦100,每个光伏仿古瓦100均与汇线盒20电连接。即每个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可包括多个安设在屋顶的斜坡上的光伏仿古瓦100,每个光伏仿古瓦100均可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并将收集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汇线盒20会对多个光伏仿古瓦100产生的电能进行汇集。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汇线盒20可与每个光伏仿古瓦100直接电连接,即每个光伏仿古瓦100直接通过电缆线与汇线盒20电连接;也可间接地与每个光伏仿古瓦100电连接,即多个光伏仿古瓦100之间通过导线直接电连接后,再通过电缆线与汇线盒20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光伏仿古瓦100均可包括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瓦本体,以及设于该光伏瓦本体上的电气接口112,相邻的两个光伏仿古瓦100通过电气接口112电连接,且光伏仿古瓦100通过电气接口112与汇线盒20电连接。即每个光伏仿古瓦100可通过光伏瓦本体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且,两个光伏仿古瓦100可以通过光伏瓦本体上设置的电气接口112实现电气连接,从而可将两个光伏仿古瓦100串联或者并联。而且,还可通过光伏仿古瓦100上设置的电气接口112,将光伏仿古瓦100与汇线盒20电连接,便于汇线盒20对各个光伏仿古瓦100的电能进行收集。
而且,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光伏瓦本体可包括仿古瓦基层110,以及设于该仿古瓦基层110上的光伏层结构120。该仿古瓦基层110可保持传统仿古瓦的形状和结构,保持传统仿古瓦的良好的装饰特性。而通过设置于该仿古瓦基层110上的光伏层结构120,可以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和转换,以得到电能。而且,上述光伏层结构120可包括设于仿古瓦基层110上的光伏载体层122,设于光伏载体层122上的光伏发电层124,设于光伏发电层124上的光伏保护层126,以及分别连接设于光伏发电层124两侧的第一连接导线127和第二连接导线128。通过在仿古瓦基层110上设置光伏载体层122,便于将光伏发电层124稳定可靠地敷设在仿古瓦基层110上。而该光伏发电层124可直接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和转换,以获得电能。而通过设置在光伏发电层124上的光伏保护层126,可以对光伏发电层124进行保护,不仅可以使光伏发电层124具有良好的发电性能,还不易受到损坏。此外,通过设置在光伏发电层124两侧的第一连接导线127和第二连接导线128,可以将两个光伏发电层124电连接起来,也可以将光伏发电层124与其他电气设备元件进行电连接。
而且,上述光伏载体层122可设为不锈钢片,该不锈钢片可通过粘接层粘接于仿古瓦基层110的顶部表面上。即光伏载体层122可设置为高强度超薄不锈钢片,并在不锈钢片背面涂上高性能粘接层,可粘接于各种形状的仿古瓦片上(即仿古瓦基层110),粘贴牢固可靠,长久耐用。此外,上述光伏载体层122也可设为其他的特殊致密材料结构(如各种合金板),保证光伏发电层124均匀涂覆域于光伏载体层122上,强度高,抗折不易断裂。
此外,上述光伏发电层124可设为覆盖于光伏载体层122上的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而上述光伏保护层126可设为覆盖于所述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上的透明ASA树脂涂层。通过将光伏发电层124设为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可吸收阳光,转化成电能,并进行贮存、输送。其中,CIGS是太阳能薄膜电池CuInxGa(1-x)Se2的简写,主要组成有Cu(铜)、In(铟)、Ga(镓)、Se(硒),具有光吸收能力强,发电稳定性好、转化效率高,白天发电时间长、发电量高、生产成本低以及能源回收周期短等优点。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由Cu(铜)、In(铟)、Ga(镓)、Se(硒)四种元素构成最佳比例的黄铜矿结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组成电池板的关键技术。此外,将光伏保护层126设为高强度高耐候高透光低收缩的ASA树脂涂层,抗冲击性能好,不仅可保护光伏发电层124耐用不易被破坏,而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以保证光伏发电层124能够正常产生电能。其中,ASA树脂是由苯乙烯、丙烯腈和压克力橡胶等三元聚合物共聚合而成的一种抗冲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能,ASA和ABS的结构相似,都是由丙烯腈和丁二烯橡胶组成,其保留了ABS作为工程塑料所具有的极佳的机械物理性能。ASA具有很强的耐候性和比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另外ASA是一种防静电材料,能使表面少积灰尘。
此外,上述电气接口112可包括分别设于仿古瓦基层110两侧的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该第一电气接口116与第一连接导线127电连接,该第二电气接口118与第二连接导线128电连接。其中,该第二电气接口118可用于与另一个光伏仿古瓦100的第一电气接口116电连接;或/和,第一电气接口116或第二电气接口118用于与汇线盒20电连接。即可以将上述的电气接口112设置为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分别与光伏发电层124两侧的第一连接导线127和第二连接导线128对应连接,这样便于通过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将两个光伏瓦本体(即光伏仿古瓦)电连接在一起,具体可通过将一个光伏仿古瓦100的第一电气接口116与另一个光伏仿古瓦10的第二电气接口118对接实现。此外,也可以通过第一电气接口116或第二电气接口118与汇线盒20进行电连接,从而将光伏仿古瓦100与汇线盒20进行电连接。这样,可以将多个光伏仿古瓦100两两之间通过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串联或并联之后,再通过第一电气接口116或第二电气接口118与汇线盒20进行电连接。此外,上述电气接口112还可包括与仿古瓦本体电连接的第三电气接口,通过该第三电气接口可与汇线盒20电连接,通过该第三电气接口也可与其他仿古瓦本体电连接。
此外,上述光伏瓦本体还可包括分别突出设于仿古瓦基层110两侧的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该第一连接部130的顶部(指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屋顶上时,面对空中的部位)设有第一阶梯槽,该第二连接部140的底部(指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屋顶上时,面对屋顶的部位)设有第二阶梯槽。对于相互连接的两个光伏仿古瓦100,其中一个光伏仿古瓦100的第一连接部130叠设于另一个光伏仿古瓦100的第二连接部140上,对应的第一连接部130位于第二阶梯槽中、第二连接部140位于第一阶梯槽中。通过在光伏仿古瓦100两侧分别设置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可将两个光伏仿古瓦100搭接在一起。而且,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30的顶部和第二连接部140的底部设置相互配合的阶梯槽,可以更方便顺畅地将两个光伏仿古瓦100搭接起来,不会在二者搭接处形成较大的坡度,过渡平缓。这样就能顺畅地将多个光伏仿古瓦100安设在屋顶上、并搭接成一排,再排列成多排,然后可形成一个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最后还可形成多个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可形成多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此外,也可将上述第一阶梯槽和第二阶梯槽的位置进行互换,即将第一阶梯槽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40上,而将第二阶梯槽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0上。
而且,上述光伏瓦本体还可包括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30顶部的连接凸起132,以及开设于第二连接部140底部的连接凹槽142,该连接凸起132可卡设于连接凹槽142中。这样,通过在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凹槽142和连接凸起132,可以利用光伏瓦本体的重力将两个光伏仿古瓦100扣接在一起,连接牢固,不易松脱。而且,也可以将连接凹槽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并将连接凸起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此外,可以在第一连接部130上设置多个连接凹槽或/和连接凸起,并在第二连接部140上对应设置多个连接凸起或/和连接凹槽,从多个位置对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进行扣接,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上的扣合结构(即连接凹槽和连接凸起),并结合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上的阶梯槽,在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上形成互相咬合的结构,可使两个光伏仿古瓦100结合牢固可靠。
此外,上述光伏瓦本体还可包括设置于仿古瓦基层110边缘处的固定孔114,通过该固定孔114可将两个光伏仿古瓦100进行进一步的连接固定,也可以将光伏仿古瓦100固定在屋顶上。而且,这种固定孔114可设置多个,分别设置在光伏瓦基层110的一侧或多侧。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瓦基层110可设置为近似四边形的结构,而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可分别设置在光伏瓦基层110的相对的两侧边处(如横向的两侧边处),而多个固定孔114可分别设置在光伏瓦基层110相对的另外两侧边处(如纵向的两侧边处),这样可以将一个光伏仿古瓦100与周侧的多个光伏仿古瓦100进行搭接固定,稳定可靠。这样,也便于将多个光伏仿古瓦100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太阳能光伏瓦方阵10。
而且,上述第一电气接口116可设于第一连接部130顶部,上述第二电气接口118可设于第二连接部140底部。在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30搭接于第二连接部140上时,位于第一连接部130顶部的第一电气接口116可与位于第二连接部140底部的第二电气接口118对接,可实现两个光伏发电层124的电连接。而且,这样可将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隐藏在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连接部140之间,形成内置式的电气接口,不仅连接可靠,还具有防水防尘效果。而且,上述第一连接导线127可由光伏发电层124的一侧延伸通过第一连接部130的内部、并与第一电气接口116电连接,上述第二连接导线128可由光伏发电层124的另一侧延伸通过第二连接部140的内部、并与第二电气接口118电连接。这样,可将连接第一电气接口116的第一连接导线127设置在光伏仿古瓦100的内部,将连接第二电气接口118的第二连接导线128设置在光伏仿古瓦100的内部,实现了连接导线的内置设置,进一步增强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气接口116可包括突出设于第一连接部130顶部、并与第一连接导线127电连接的连接插头。而且,上述第二电气接口118可包括开设于第二连接部140底部的连接插槽,以及设于连接插槽中的连接弹片,该连接弹片与第二连接导线128电连接,该连接插头与连接弹片对接。即可将第一电气接口116设置为连接公座的结构形式,而将第二电气接口118设置为连接母座的形式,可以利用两个光伏仿古瓦自身的重力,将第一电气接口116和第二电气接口118插接在一起,连接简单可靠。此外,也可使上述第一电气接口117可包括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40顶部的连接插槽,以及设于连接插槽中的连接弹片,该连接弹片与第一连接导线127电连接;而且,上述第二电气接口118可包括突出设于第二连接部140底部、并与第二连接导线128电连接的连接插头,该连接插头与连接弹片对接。即将第二电气接口118设置为连接公座,而将第一电气接口118设置为连接母座。这样,通过弹性电连接结构(即连接弹片和连接插头),在重力作用下,使每片瓦产生的电能,串联或并联起来,增大到设计电压电流要求。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伏瓦本体可包括一个光伏层结构120,该光伏层结构120的第一连接导线127可直接与第一电气接口116电连接,且该光伏层结构124的第二连接导线128可直接与第二电气接口118电连接。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伏瓦本体可包括多个光伏层结构120,而且多个光伏层结构120可搭接成一排,形成一个光伏层单元。而且,该光伏层单元的中间的多个光伏层结构120之间,相邻的两个光伏层结构120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27和第二连接导线128进行串接或者并接,而最外侧的两个光伏层结构120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导线127与第一电气接口116直接电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导线128与第二电气接口118直接连接。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伏瓦本体可包括多个光伏层结构120,而且多个光伏层结构120可搭接成多排,形成多排光伏层单元。即光伏瓦本体可包括设于仿古瓦基层110上的多排光伏层单元,每排光伏层单元可包括多个光伏层结构120。而且,在每排光伏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光伏层结构120的光伏发电层124电连接,具体连接形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而且,可在每排光伏层单元两侧对应设置一个第一电气接口116和一个第二电气接口118,即可使多排光伏层单元通过多对电气接口实现电流输出;此外,也可在多排光伏层单元两侧对应设置一个第一电气接口116和一个第二电气接口118,即可使多排光伏层单元通过一对电气接口实现电流输出。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传统仿古瓦的基础上,将光伏电池涂履在传统仿古瓦上形成光伏仿古瓦,将这种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坡状屋顶上,而且多个光伏仿古瓦可利用电气接口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再通过汇线盒和直流配电柜对太阳能光伏瓦方阵进行电气连接,从而对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产生的电能进行汇聚,并可将这些电能直接输送供家用电器使用。而且,可以根据屋顶的形状,在屋顶不同区域设置这种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以形成多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多的电能。这样,通过将传统的仿古瓦设置成光伏仿古瓦安设在屋顶上而形成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既保持传统结构形式的美观、典雅、古朴的传统风格,又发挥了现代新技术发展优势,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低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
每个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均包括太阳能光伏瓦方阵,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电连接的汇线盒,以及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的直流配电柜;
所述太阳能光伏瓦方阵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光伏仿古瓦,每个所述光伏仿古瓦均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所述光伏仿古瓦均包括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光伏瓦本体上的电气接口,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仿古瓦通过所述电气接口电连接,且所述光伏仿古瓦通过所述电气接口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其中,所述光伏瓦本体包括仿古瓦基层,以及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光伏层结构;
所述光伏层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光伏载体层,设于所述光伏载体层上的光伏发电层,设于所述光伏发电层上的光伏保护层,以及分别连接设于所述光伏发电层两侧的第一连接导线和第二连接导线;
所述电气接口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两侧的第一电气接口和第二电气接口,所述第一电气接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用于与另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一电气接口电连接;或/和,所述第一电气接口或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用于与所述汇线盒电连接;
所述光伏瓦本体还包括分别突出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部设有第一阶梯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二阶梯槽;
对于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光伏仿古瓦,其中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一连接部叠设于另一个所述光伏仿古瓦的第二连接部上,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阶梯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阶梯槽中;
所述第一电气接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所述第二电气接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由所述光伏发电层的一侧延伸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电气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由所述光伏发电层的另一侧延伸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电气接口电连接;
所述光伏瓦本体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的连接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卡设于所述连接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接口包括突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顶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电连接的连接插头;
所述第二电气接口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的连接插槽,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插槽中的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电连接,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连接弹片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载体层设为不锈钢片,所述不锈钢片通过粘接层粘接于所述仿古瓦基层的顶部表面上;或/和,
所述光伏发电层设为覆盖于所述光伏载体层上的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所述光伏保护层设为覆盖于所述CIGS柔性薄膜太阳电池芯片上的透明ASA树脂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本体包括设于所述仿古瓦基层上的多排光伏层单元,每排所述光伏层单元包括多个所述光伏层结构;
在每排所述光伏层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层结构的光伏发电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汇线盒或所述直流配电柜电连接的逆变器,以及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的交流配电柜;
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交流配电柜电连接的交流汇流器,以及与所述交流汇流器电连接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与市用电网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瓦子系统的直流配电柜电连接的蓄电池。
CN201811412776.9A 2018-11-22 2018-11-22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Active CN109361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2776.9A CN109361343B (zh) 2018-11-22 2018-11-22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2776.9A CN109361343B (zh) 2018-11-22 2018-11-22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343A CN109361343A (zh) 2019-02-19
CN109361343B true CN109361343B (zh) 2024-04-26

Family

ID=65338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12776.9A Active CN109361343B (zh) 2018-11-22 2018-11-22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13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0516A (zh) * 2021-04-23 2021-08-20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仿古建筑屋面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4096A1 (de) * 2016-03-07 2017-09-07 Paxos Consulting & Engineering GmbH & Co. KG Photovoltaikdachpfanne mit längenveränderlicher Stromleitung
CN207436391U (zh) * 2017-07-14 2018-06-01 上迈(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瓦及屋面安装系统
CA3053424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 using a metal-free emitter
CN209046567U (zh) * 2018-11-22 2019-06-28 惠州市方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4096A1 (de) * 2016-03-07 2017-09-07 Paxos Consulting & Engineering GmbH & Co. KG Photovoltaikdachpfanne mit längenveränderlicher Stromleitung
CA3053424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Luminescent solar concentrator using a metal-free emitter
CN207436391U (zh) * 2017-07-14 2018-06-01 上迈(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瓦及屋面安装系统
CN209046567U (zh) * 2018-11-22 2019-06-28 惠州市方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343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2890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pin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9920878B (zh)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制造方法
US9634168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s for building integrable photovoltaic modules
CN203434928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KR101501351B1 (ko) 태양광 발전용 기와
CN109361343B (zh)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CN103137758A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电池合成的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3434927U (zh) 一种卷曲折叠式太阳能电池充电板
CN203987438U (zh) 一种太阳能窗帘
CN102938480A (zh) 一种储能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CN209046567U (zh) 复合节能光伏瓦系统
CN104868000A (zh) 轻质模块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3491276U (zh) 一种柔性多层pet结构太阳能板
CN207782748U (zh) 一种双玻叠瓦组件接线盒
CN205790024U (zh) 新型串联方式的光伏组件
CN201365539Y (zh) 太阳能充电服装
CN210110809U (zh) 金属背板、光伏组件及光伏屋顶
CN209729927U (zh) 一种高透光柔性光伏组件
CN207704393U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13346827A (zh) 一种海上分布式存储发电一体化设施
CN207818591U (zh) 柔性光伏储能组件
CN202004687U (zh) 小型离网瓦型光伏发电系统
CN214544201U (zh) 一种伸缩式光伏板
CN219303677U (zh) 一种大功率超薄型太阳能折叠包
CN204212347U (zh) 具有发电功能的保温防水一体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2

Address after: 518101, 1st to 5th floors, Building F, Shengping Road, Huangfengling Industrial Zone, Luozhu Village, Luozh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GRANDLAND FANGTE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100 Xipu Industrial Zone, Shiwan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IZHOU FANGTE NEW MATERIAL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