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61060A -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 Google Patents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61060A
CN109361060A CN201811270327.5A CN201811270327A CN109361060A CN 109361060 A CN109361060 A CN 109361060A CN 201811270327 A CN201811270327 A CN 201811270327A CN 109361060 A CN109361060 A CN 109361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lement
signal
radiator
wide band
ultra w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03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61060B (zh
Inventor
张传胜
陈莉
岳并蒂
穆雪峰
刘健
李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Maxwel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Maxwel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Maxwel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Maxwel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03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61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61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61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5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e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移相馈电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均包括多个辐射体,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且第二辐射单元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所述第一圆极化波与所述第二圆极化波的旋向相反。本技术方案的天线同时具有只收、只发或者同时收发的多种功能,且处于同时收发状态时,接收信号时不会对发射信号产生干扰,具有良好的隔离度,有利于实现实时同频收发信号,减少频率对带宽的占用,具有超带宽的特点。

Description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为提升通信设备集成化水平,天线需要上下行工作,即具有同时收发的功能。目前,实现天线同时具有收发功能的主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时分双工模式,即发射接收都用一个频率,利用时序上的切换来达到上下行的收发,此种方式,收发之间需要转换,在复杂的电磁环境及更恶劣的电子对抗环境中,容易串入干扰,影响正常工作;另一种是频分双工,即发射和接收通过不同频率来实现上下行的收发,此种方式,由于每个频率都需要一定的宽带,因而会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
同时,在小型同频天线中,由于小型天线的接收端与发射端距离很近,相互之间的隔离度较差,导致发射出来的信号直接串入接收天线,造成接收端堵塞,不能接收有用信号,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天线不能实现同频实时收发,且隔离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移相馈电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均包括多个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且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所述第一圆极化波与所述第二圆极化波的旋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在所述天线的横截面上沿所述天线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布置,且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依次相邻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对应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
优选地,所述辐射体包括以一定夹角依次连接的径向贴片和轴向贴片,且相邻所述轴向贴片分别连接于所述径向贴片的相对的两侧边上。
优选地,所述径向贴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天线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侧边远离所述线的轴线设置,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上均为锯齿状。
优选地,多层所述径向贴片和多个所述轴向贴片的连接方向形成所述辐射体的绕向,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的绕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移相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导体带和第二导体带,所述第一导体带与所述第二导体带之间设置有隔离带,所述第一导体带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导体带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均至少包括两个子端口,所述子端口分别与同一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体一一对应连接,且相邻所述子端口传输的信号相位差为90°。
优选地,所述辐射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或异形。
优选地,所述天线的外径为25-30mm。
优选地,所述天线适用的信号波段为L波段。
优选地,所述移相馈电单元包括发射信号端口、接收信号端口、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发射信号端口用于将信号发射器的发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或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所述接收信号端口用于将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或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接收的外界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器。
在本技术方案中,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同时具有只收、只发或者同时收发的多种功能。且当具有同时收发的功能时,第一辐射单元接收正向(或反向)的等幅移相信号后形成左旋(或右旋)圆极化波,第二辐射单元接收外界的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由于发射左旋圆极化波的第一辐射单元只能接受左旋电磁波信号,第一辐射单元发射左旋(或右旋)电磁波信号后,经障碍物反射回来后反相形成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此时只能第二辐射单元接收发射回来的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而第一辐射单元不能接收反射回来的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因此,通过本技术方案,接收的反射信号不会对第一辐射单元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了同频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的收发隔离,具有良好的隔离度。同时,由于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之间信号不产生干扰,有利于实现实时收发信号。此外,当第一辐射单元的信号频率与第二辐射单元的信号频率相同时,仍然可以实现实时收发,能够减少频率对带宽的占用,使得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占用更少的频谱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实施例中移相馈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130 移相馈电单元
110 第一辐射单元 131 第一导体带
111 第二辐射单元 132 第二导体带
112 径向贴片 133 隔离带
113 轴向贴片 140 发射信号端口
114 支撑结构体 150 接收信号端口
120 连接端口 160 障碍体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天线不能实现同频实时收发,且隔离度差的问题。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包括第一辐射单元110、第二辐射单元111和移相馈电单元130,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均包括多个辐射体,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者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第二辐射单元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中的一路信号后共同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所述第一圆极化波与所述第二圆极化波的旋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均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130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时,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具有只发射宽带信号的功能。当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均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时,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具有只接收外界信号的功能。当第一辐射单元110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130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且第二辐射单元111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时,或者当第二辐射单元111用于接收移相馈电单元130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且第一辐射单元110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时,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具有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双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连接有射频电路,由射频电路来控制天线的收、发功能。此外,对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的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过程进行介绍。以第一辐射单元110用于发射信号,第二辐射单元111用于接收信号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发射信号经射频电路控制后,经移相馈电单元传输至第一辐射单元110,移相馈电单元对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处理形成多路等幅移相信号,每一路等幅移相信号具有不同的相位角使得每路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第一辐射单元110的每一个辐射体对应接收一路等幅移相信号,最后辐射形成具有一定旋向的圆极化波(以辐射左旋圆极化波为例)。由第一辐射单元110发出的左旋圆极化波遇到障碍物160之后反射回来,反射的电磁波为右旋圆极化波。当第二辐射体111接收反射的右旋圆极化波后,第二辐射体111能够感应出出与第二圆级化波等效的圆极化信号,且第二辐射体111的每一个辐射体所产生的信号之间一定的相位差,且第二辐射体111的辐射体之间的相位差与第一辐射体110的辐射体之间的相位差相反,从而使得第二辐射体111接收到外界信号不会对发射信号产生干扰,起到了很好的隔离效果。例如,例如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接收的等幅移相信号的相位角依次是0°、+α°、+2α°、+3α°.......,而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外界信号后产生相位角依次是0°、-α°、-2α°、-3α°.......的信号。第二辐射体111产生的信号经移相馈电单元反向合成之后,形成接收信号反馈至信号接收器。
由于接收辐射体接收到的是与第一圆极化波旋向相反的信号,且发射辐射体只能接收与其发射的第一圆极化波旋向相同的信号,因此,接收信号不会对发射信号产生影响,具有很好的隔离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同时具有只收、只发或者同时收发的多种功能,且当具有同时收发的功能时,第一辐射单元110接收正向(或反向)的等幅移相信号后形成左旋(或右旋)圆极化波,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外界的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由于发射左旋圆极化波的第一辐射单元110只能接受左旋电磁波信号,第一辐射单元110发射左旋(或右旋)电磁波信号后,经障碍物160反射回来后反相形成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此时只能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发射回来的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而第一辐射单元110不能接收反射回来的右旋(或左旋)电磁波信号。因此,通过本技术方案,接收的反射信号不会对第一辐射单元110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了同频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收发隔离,具有良好的隔离度。同时,由于第二辐射单元111与第一辐射单元110之间信号不产生干扰,有利于实现实时收发信号。此外,当第一辐射单元110的信号频率与第二辐射单元111的信号频率相同时,仍然可以实现实时收发,案能够减少频率对带宽的占用,使得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占用更少的频谱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同样适应于双频收发一体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中心频率不小于1.2GHz,能实现的带宽至少为400MHz,具有超宽带的特性,隔离度为15dB至30dB。需要说明的是,越高的中心频率需要的空间尺寸越小。本实施例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能够应用于雷达。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和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在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横截面上沿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布置,且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和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依次相邻间隔设置。即说明,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依次沿圆周间隔设置。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与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依次间隔设置使得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形成场型互补,有利于减少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尺寸,符合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趋势。
进一步地,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数量和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辐射单元110的两个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对应地,第二辐射单元111的两个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如图1所示,1号和3号为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2号和4号为第二辐射单元111的辐射体,且1号辐射体110和3号辐射体110分别设置在圆周的两相对象限点上,2号辐射体111和4号辐射体分别设置在圆周的两相对象限点上,且两个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辐射单元111的两个辐射体之间连线垂直。图中箭头A指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发射电磁波方向,且发射电磁波为左旋圆极化波,箭头B指障碍物反射回的反射电磁波方向,且反射电磁波为右旋圆极化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辐射单元110的辐射体数量还可以为四个或者其他数量,第二辐射单元111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或者其他数量。例如,第一辐射单元110的四个辐射体的相位角依次是0°、+90°、+180°、+270°,第二射单元111的四个辐射体的相位角依次是0°、-90°、-180°、-270°。
需要说明的是,辐射体可以为块状、片状等,且辐射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或异形等。
参见图2和图3,作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见图2,辐射体均包括以一定夹角依次连接的径向贴片112和轴向贴片113,且相邻的轴向贴片113分别连接于同一径向贴片112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优选地,径向贴片112垂直于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轴线,轴向贴片113的设置方向与轴线平行。且径向贴片112沿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轴线方向布置有多层。每个径向贴片112均能辐射信号,多层辐射面不仅满足电长度要求,还能够满足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尺寸要求,适用低频信号的传输,有利于降低信号的能量损耗。本发明的天线100适合5GHZ以下的低频信号,如L波段的信号。
根据轴向贴片113连接径向贴片112的起始位置不同形成辐射体的绕向。以径向贴片112为三层,轴向贴片113为两个为例,且相邻轴向贴片113连接于同一径向贴片112的两相对的侧边上。径向贴片112与轴向贴片113的连接形成有正S型和反S型两种情况,当呈正S型辐射体发射和接收左旋圆极化波,当呈反S型时辐射体组成的辐射单元发射和接收右旋圆极化波,由于左旋圆极化的辐射体组成的辐射单元不能接收右旋圆极化波,故辐射体的结构有助于实现极化隔离。另外,径向贴片112的形状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或者异型结构,只要能使得相邻的两轴向贴片113分别设置于同一径向贴片112的相对侧边上即可,或者只要使得相邻的两个轴向贴片113在不在同一条平行于轴线的直线上,既相邻两个轴向贴片113在径向贴片112的投影不重合,且存在一定间距。
属于同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绕向相同,不同辐射单元之间的辐射体的绕向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时可实现全部收信号或者全部发信号,不相同时可实现一个辐射单元收信号而另一辐射单元发信号。
进一步地,径向贴片112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相对,第二侧边与第四侧边相对,第四侧边相对,第四侧边靠近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轴线设置,第二侧边远离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轴线设置,且第四侧边和第二侧边上均设为锯齿状。优选地,锯齿状为矩形锯齿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三角形锯齿状。锯齿状的设计有利于加长辐射波长,适应更宽的频率范围,使得天线具有超宽带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包括支撑结构体114,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设置于支撑结构体114内,且支撑结构体114的外径为25-30mm,即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100的外径为25-30mm,即说明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小型天线具有收发隔离效果好,且能够收发同时,能够克服现有的双功能小型天线不能具有很好隔离效果的问题。优选地,支撑体114为介电常数为2至12的材料,如玻璃纤维,树脂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辐射体还可以为一辐射柱,且所述辐射柱的侧边设置有呈螺旋状延伸的沟槽或者凸条,此种两个所述辐射柱在接收到相位差为90°的等幅信号时也能实现发射圆极化波,且当不同辐射单元的辐射柱的螺旋旋向相反时,实现不同辐射单元之间的极化隔离。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并不是对辐射体结构的限制而只是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公知常识和常用技术手段直接替换下所作出对辐射体结构的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移相馈电单元130包括发射信号端口140、接收信号端口150和连接端口120,连接端口120包括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中的一个连接第一连接端口,第一辐射单元11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中的另一个连接第二连接端口。发射信号端口140用于将信号发射器的发射信号传输给第一辐射单元110,接收信号端口150用于将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的外界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器。或者,发射信号端口140用于将信号发射器的发射信号传输给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信号端口150用于将第一辐射单元110接收的外界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辐射单元110或第二辐射单元111接收信号后对应形成多路具有相位差的信号,多路信号经移相馈电130合成作用后形成接收信号,接收信号经接收信号端口传输至信号接收器。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参见图4,移相馈电网络130包括承载在基板上的第一导体带131和第二导体带132,第一导体带131和第二导体带132之间设置有隔离带133,用以隔离第一导体带131和第二导体带132之间的信号影响。第一导体带131上设置有一个连接端口120和接收信号端口150,第二导体带132上设置有另一连接端口120和发射信号端口140。两个连接端口120均至少包括两个子端口,同一连接端口120的子端口分别于同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体一一对应连接,且同一连接端口120的相邻子端口之间的导体带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以使得相邻两个子端口的信号相位差为90°,实现发射圆极化。
可以理解的是,同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或4个,且对应的第一导体带131和/或第二导体带132上的连接端口120的子端口数量为3个或4个。同一导带体的相邻子端口之间传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时,就能实现圆极化波的发射或接收。
优选地,第一导体带131和第二导体带132的形状为弧形,隔离带133为环形隔离带133,第一导体带131设置于隔离带133的内部或外部,第二导体带132设置于隔离带133的外部或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体带131和第二导体带132还可以为条形,隔离带133为条形,第一导体带131设置于隔离带133的一侧,第二导体带132设置于隔离带133的另一侧。基板为PCB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移相馈电单元130可以为3db电桥或者其他具有分相和合路功能的移相馈电网络,在此不进行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移相馈电单元,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均包括多个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且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相馈电单元输出的多路等幅移相信号后辐射形成第一圆极化波或用于接收外界的第二圆极化波,所述第一圆极化波与所述第二圆极化波的旋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在所述天线的横截面上沿所述天线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布置,且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依次相邻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体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对应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两个所述辐射体的信号相位差为-90°或+90°。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包括以一定夹角依次连接的径向贴片和轴向贴片,且相邻所述轴向贴片分别连接于所述径向贴片的相对的两侧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贴片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天线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二侧边远离所述线的轴线设置,所述第四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上均为锯齿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径向贴片和多个所述轴向贴片的连接方向形成所述辐射体的绕向,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所述辐射体的绕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馈电单元包括发射信号端口、接收信号端口、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中的另一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发射信号端口用于将信号发射器的发射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或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所述接收信号端口用于将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或所述第二辐射单元接收的外界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导体带和第二导体带,所述第一导体带与所述第二导体带之间设置有隔离带,所述第一导体带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所述第二导体带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均至少包括两个子端口,所述子端口分别与同一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体一一对应连接,且相邻所述子端口传输的信号相位差为90°。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外径为25-30mm。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适用的信号波段为L波段。
CN201811270327.5A 2018-10-29 2018-10-29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Active CN109361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0327.5A CN109361060B (zh) 2018-10-29 2018-10-29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0327.5A CN109361060B (zh) 2018-10-29 2018-10-29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060A true CN109361060A (zh) 2019-02-19
CN109361060B CN109361060B (zh) 2021-10-29

Family

ID=65347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0327.5A Active CN109361060B (zh) 2018-10-29 2018-10-29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610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042A (zh) * 2019-04-09 2019-07-12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线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CN110085967A (zh) * 2019-04-09 2019-08-02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0816A (ja) * 2000-12-04 2002-06-14 Tokyo Electron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2296348A (ja) * 2001-03-29 2002-10-09 Clarion Co Ltd 車載レーダ装置
WO2003058762A1 (en) * 2000-01-27 2003-07-17 George Ploussios Crossed bent monopole doublets
US6618016B1 (en) * 2001-02-21 2003-09-09 Bae Systems Aerospace Inc. Eight-element anti-jam aircraft GPS antennas
CN1802554A (zh) * 2003-04-25 2006-07-12 Vega格里沙贝两合公司 使用圆极化波的雷达填充水平测量
CN101038628A (zh) * 2006-03-16 2007-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读取器/写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58762A1 (en) * 2000-01-27 2003-07-17 George Ploussios Crossed bent monopole doublets
JP2002170816A (ja) * 2000-12-04 2002-06-14 Tokyo Electron Ltd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6618016B1 (en) * 2001-02-21 2003-09-09 Bae Systems Aerospace Inc. Eight-element anti-jam aircraft GPS antennas
JP2002296348A (ja) * 2001-03-29 2002-10-09 Clarion Co Ltd 車載レーダ装置
CN1802554A (zh) * 2003-04-25 2006-07-12 Vega格里沙贝两合公司 使用圆极化波的雷达填充水平测量
CN101038628A (zh) * 2006-03-16 2007-09-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Rfid读取器/写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042A (zh) * 2019-04-09 2019-07-12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线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CN110085967A (zh) * 2019-04-09 2019-08-02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CN110011042B (zh) * 2019-04-09 2020-12-25 湖南迈克森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线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61060B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1711B (zh) 具有波束调向和/或成形天线的数据处理装置
US8666450B2 (en) Antenna 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167136B2 (en) Wideband omnidirectional radiating device
AU655357B2 (en) Wideband arrayable planar radiator
JP6247407B2 (ja) 超広帯域小型化交差円偏波アンテナ
CN113555677B (zh) 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
CN101399402A (zh) 用于卫星通讯的波导裂缝阵列天线
US20120326942A1 (en) Sectorized Antenna
CN204407502U (zh) 微带天线、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9361060A (zh)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US20090121967A1 (en) Dual Polarized Antenna
CN109361061A (zh) 天线
CN204407491U (zh) 天线、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04407499U (zh) 天线、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04407496U (zh) 微带天线、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CN201336370Y (zh) 用于卫星通讯的波导裂缝阵列天线
CN1830117B (zh) 分集接收时隙的平面天线
US9667305B2 (en) Receiver-transmitter
CN208873887U (zh) 天线
CN208939137U (zh) 天线系统
CN110265776A (zh) 一种宽带双圆极化贴片天线
JPH11266120A (ja) 平面アンテナ
CN204407497U (zh) 天线、天线系统和通信设备
TW202013809A (zh) 天線系統
CN110085967A (zh) 超宽带双圆极化收发一体同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