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9983B -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59983B
CN109359983B CN201811081763.8A CN201811081763A CN109359983B CN 109359983 B CN109359983 B CN 109359983B CN 201811081763 A CN201811081763 A CN 201811081763A CN 109359983 B CN109359983 B CN 109359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unterfeiting
information
screening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17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59983A (zh
Inventor
张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sh Poi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sh Poi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sh Poi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sh Poi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17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59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59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9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59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59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5Use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将根据所述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本发明基于甄码编码技术,利用防伪暗码和防伪明码相互相进行校验,形成一条可追溯的动态电子证据链,确保准确有效的实现防伪。

Description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外观防伪,即使用特殊材料做成产品外包装或者防伪标识,实现防伪功能。这种防伪方法要求包装成本较高,否则容易伪造。还有一种是利用二维码以及二维码和防伪码结合防伪,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得知产品信息,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查询页面,输入防伪码查询。查询页面一般由一个HTML5页面展示信息,所以这种方式也是很容易仿造的。再一种是利用RFID技术,在商品或其包装上内置芯片,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进行通信,即可查询商品详细信息。RFID技术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后台数据也容易被攻击,比如添加非法数据,这些数据用于伪造假冒商品。
综上所述,现有的防伪技术,所有的产品信息都是由相关人员各自在后台自行输入,其数据的可靠性无法保障,而且各操作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追溯体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防伪技术中,信息不可靠,各操作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追溯体系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不可视化防伪暗码;所述防伪暗码与所述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
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将根据所述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多码互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
若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签名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防伪明码为二维码或一维码,所述防伪暗码为NFC电子标签。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
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该产品的动态的交易甄码。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码互校系统,包括甄码生成模块、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防伪码识别模块以及验证模块;
所述甄码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所述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用于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所述防伪暗码与所述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所述防伪码识别模块,用于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多码互校系统,还包括异常判断模块;
所述异常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若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签名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防伪明码为二维码或一维码,所述防伪暗码为NFC电子标签。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甄码生成模块包括基础甄码生成单元和交易甄码生成单元;
所述基础甄码生成单元,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
所述交易甄码生成单元,用于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该产品的动态的交易甄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建立在特有的动态甄码编码技术基础上,为产品生成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并利用防伪暗码和防伪明码相互相进行校验,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可追溯的动态电子证据链,确保准确有效的鉴别产品真伪。由于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中的信息是由证据链平台中通过各个CA认证机构进行身份认证过的用户添加和管理的,所以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电子证据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追溯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码互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本发明是建立在特有的动态甄码编码技术基础上,利用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如二维码、一维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例如,NFC电子标签)相互相进行校验,确保准确有效的鉴别产品真伪。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下面,首先对甄码编码技术做一介绍:
甄码编码技术是指在一组数据记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法律效应的电子身份认证和动态电子签名,实现的混合编码方式,其最终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维码、二维码等。甄码分为基础甄码和交易甄码,基础甄码是由应用的CA签名加上具体的应用信息,利用现有的加密算法加密而成。基础甄码经过应运签名后更新为交易甄码。
基础甄码作为甄码链根,是每个应用在甄码平台上的基础码,标识应用及其主体(即用户)在甄码平台的身份和注册事实,是该应用产生后续甄码的基础。基础甄码主要包括应用CA身份和应用信息。
交易甄码主要是由前一个甄码+当前用户CA身份+新的交易信息组成。在甄码平台上注册的第三方应用系统,需申请CA证书,且在甄码平台上生成基础甄码。用户通过平台上的应用向CA机构申请得到电子签名证书,标识该用户在该应用上的法律身份。甄码需要客户通过CA物理介质UKEY来确认生成。在生成基础甄码后,该应用的后续交易甄码才可产生。
甄码(基础甄码和交易甄码的统称)中的应用信息至少包括:业务地点、业务标题、业务数据、业务时间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业务地点即业务交易的地点,由坐标系、经纬度组成,记录了交易行为的地点事实。业务标题指的是简洁可读的业务交易事务名称,描述交易性质。业务数据指的是业务交易原文,描述了交易的具体内容。业务时间指的是业务交易发生的时间。
每一次电子签名均包括甄码签名和时间签名,甄码签名是指使用用户CA介质UKEY对交易数据内容和前次签名数据的签名。时间签名是指CA机构对交易数据在时间上的签名确认,记录交易行为的时间事实。例如,若采用二维码的表现形式,最后生成的交易甄码就是由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生成的甄码二维码,主要用于主体的扫码认证。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一下,二维码只是最后的一个展现形式。在系统中生成、更新、保存操作都是以甄码形式存在的,当需要调用系统中甄码对操作用户进行展示时,才会将甄码提取出来,并且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示出来。
为便于甄码的安全使用、传输和查询,使用一定规则、算法对甄码进行编码。甄码编码在甄码平台上是唯一的,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甄码只能由甄码平台生成、验证。
甄码在整个过程中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改变的。基础甄码生成后,平台的用户或者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对于每一步在活动中状态改变的认证签名,将不断的在基础甄码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交易甄码,甄码的更新记录对应着整个证据链的生成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平台。
在证据链平台中,作为已经认证电子身份的CA用户可以接力式地对甄码进行动态电子签名,通过移动客户端使用平台支持的各种第三方应用,进行各种非现场经济活动。在证据链体系活动中,用户的任何一步操作都可以以电子签名的形态存在于证据链体系中,留下相应的证据。而上述的甄码电子签名则是接力式的动态地嵌入到加密的数据码中,最终形成链状的交易码。这些交易码,串联起来就即可形成有效、可靠、可追随的电子证据链。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0实现时,可以首先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然后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动态的交易甄码。
S200、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防伪暗码与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
可以基于甄码编号、产品的批次序号等信息,利用字符串拼接技术将上述信息拼接起来,组成一个字符串,从而形成防伪明码。例如,基于交易甄码,生成可视化防伪明码。该防伪明码可以为二维码、一维码等任何现有的可视的防伪编码。
防伪暗码是在防伪明码的基础上生成的,可以利用字符串拼接技术结合MD5算法对产品的防伪明码和及其密钥进行加密,获取摘要,生成防伪暗码。防伪暗码的表现形式与防伪明码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不可见,可以利用NFC电子标签等实现。
防伪暗码是基于防伪明码产生的,所以防伪暗码和防伪明码之间一一对应。
S300、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S400、将根据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以二维码作为防伪明码,以NFC电子签名作为防伪暗码为例,对验证过程进行说明;
防伪验证时,首先,利用扫描设备扫描防伪二维码里面的内容(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明码信息解密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然后再利用NFC装置,读取NFC电子标签里面的内容(防伪暗码),通过条件暗码来查询防伪明暗码对中的数据,如果没有查询到数据,就认为该商品是伪造的。进一步地,如果查询到数据,就利用MD5技术对防伪明码和防伪明暗码对进行计算,获取摘要,然后再和NFC装置传过来的暗码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失败,则验证失败,说明产品是伪造的;若匹配成功,则验证能过,说明产品是正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其应用过程如下:
首先,物品在生产时打上显示的防伪明码(如二维码)和物品内部的防伪暗码。其中防伪明码主要包括的信息是物品的基本信息,如品名、生产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等等,并由甄码平台产生。防伪暗码在甄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接力式动态地将交易环节中的应用信息嵌入到甄码当中,从而保留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电子证据链,直至最终的经销商。
接下来,当客户拿到物品需要验证真伪时,首先扫描防伪明码,显示物品详细信息,然后扫描防伪暗码(NFC)界面,扫描之后显示出由证据链形成的描述信息,根据描述信息是否与防伪明码记录的信息相匹配来证明其真伪性,并将结果显示给客户。
更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保障验证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签名数据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等。若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
若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说明中间环节的签名数据出现了异常,从而导致整个证据链的信息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所以无法判断产品真伪,校验失败。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例如:查询一次防伪码,属于一次认证,如果认证的次数多于100次或者50次,就认为该商品被伪造了,则判断校验失败。
这样在根据防伪暗码的描述信息是否与防伪明码记录的信息相匹配的基础上,结合证据链本身的不可抵赖性以及每个过程中主体的法定追溯体系,进一步保障了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校验准确性。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多码互校方法的应用过程举例说明如下:
一批高档酒,现工厂已经下单,开始生产,生产商通过基于甄码的证据链平台,输入这一批酒的数据:品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证据链平台按产品批次这些信息,结合酒厂CA身份和产品数据,生成基础甄码。然后,基于基础甄码,结合产品信息和应用信息,生成一个或多个防伪明暗码对。
此时,该批次所有的酒已经拥有了各自的防伪明暗码对(每个产品唯一拥有的)。当产品出厂后,在后续的运输--销售过程中,通过证据链平台,对每一个流程环节进行甄码电子签名,利用甄码技术,将流程环节的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还有地理信息结合电子签名用户CA信息,更新生成下一条甄码直至最终的经销商。
最后,当客户拿到酒需要验证真伪时,通过扫描酒瓶上面的二维码,读取里面的防伪明码,然后再读取包装内的NFC电子标签里面的防伪暗码。进一步,判断根据防伪明码计算得到的信息是否匹配防伪暗码,若匹配,则验证通过。
进一步地,可以再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对防伪明暗码对,并且还要判断该防伪明暗码对所在的甄码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若存在且证据链不存在异常,则验证通过;否则,显示验证失败。或者,还可判断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是否达到设定数值,若是,则提示该商品出现异常,或者认定该商品为假冒商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多码互校系统,该多码互校系统与前述多码互校方法的原理相同,故该系统的实施可参考前述方法实现,重复之处,不再冗述。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码互校系统,包括甄码生成模块100、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200、防伪码识别模块300以及验证模块400。
其中,甄码生成模块100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200用于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所述防伪暗码与所述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防伪码识别模块300用于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验证模块400用于将根据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上述防伪明码为二维码或一维码,防伪暗码为NFC防伪标签。
进一步地,上述多码互校系统,还包括异常判断模块,异常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若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其中,签名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
具体地,甄码生成模块100包括基础甄码生成单元110和交易甄码生成单元120。基础甄码生成单元110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交易甄码生成单元120用于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动态的交易甄码。
本发明是建立在特有的甄码编码技术基础上,利用物品显示的防伪明码(如二维码)和物品内部的防伪暗码(如NFC电子标签)里面包含的动态信息码(接力式动态甄码信息),还可以结合物品的动态地理信息等,相互相进行校验,确保准确有效的鉴别产品真伪。由于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中的信息是由证据链平台中通过各个CA认证机构进行身份认证过的用户添加和管理的,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电子证据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追溯性较好。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所述防伪暗码与所述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
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将根据所述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码互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
若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码互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签名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码互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明码为二维码或一维码,所述防伪暗码为NFC电子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码互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
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该产品的动态的交易甄码。
6.一种多码互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甄码生成模块、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防伪码识别模块以及验证模块;
所述甄码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甄码;
所述防伪明暗码对生成模块,用于对该产品的甄码及其密钥进行加密,生成该产品的可视化防伪明码和不可视化防伪暗码;所述防伪暗码与所述防伪明码一一对应,并以防伪明暗码对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所述防伪码识别模块,用于防伪验证时,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明码,读取明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明码信息进一步扫描防伪暗码,得到该防伪明码所对应的防伪暗码中的暗码信息;
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将根据所述明码信息得到的暗码信息,与通过识别产品的防伪暗码获取到的暗码信息进行比较,若二者相匹配且数据库中存在该防伪明暗码对,则判断校验成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码互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常判断模块;
所述异常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个环节的签名数据,判断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是否存在异常环节;若所述防伪明码和防伪暗码对应的证据链存在异常环节,或者该防伪明暗码对的防伪验证次数超过预设验证阈值,则判断校验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码互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签名数据至少包括业务标题、业务信息、业务时间、地理信息和CA用户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多码互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明码为二维码或一维码,所述防伪暗码为NFC电子标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码互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甄码生成模块包括基础甄码生成单元和交易甄码生成单元;
所述基础甄码生成单元,用于利用甄码编码技术,根据产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生成该产品的基础甄码;
所述交易甄码生成单元,用于在产品流通过程中,通过甄码电子签名,根据交易信息以及用户的CA签名信息更新基础甄码,生成该产品的动态的交易甄码。
CN201811081763.8A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359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1763.8A CN109359983B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1763.8A CN109359983B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9983A CN109359983A (zh) 2019-02-19
CN109359983B true CN109359983B (zh) 2021-04-20

Family

ID=6535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1763.8A Active CN109359983B (zh) 2018-09-17 2018-09-17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599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8591A (zh) * 2020-05-25 2020-08-28 汉中本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11815334A (zh) * 2020-06-22 2020-10-23 深圳市丰腾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暗码的防伪溯源方法
CN112633440B (zh) * 2020-12-29 2023-01-20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产地环境监测数据的暗码加密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7847A1 (fr) * 2004-03-17 2005-09-21 Elca Informatique S.A. Procédé d'authentification de produits
CN105321076A (zh) * 2014-06-03 2016-02-10 江南大学 一种流通商品的可变长效防伪标识方法及系统
CN105447705A (zh) * 2014-08-22 2016-03-30 安徽云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
CN105550732A (zh) * 2016-02-22 2016-05-04 冯贵良 一种组合式溯源标签及商品溯源方法与系统
CN107316073A (zh) * 2017-07-18 2017-11-03 安徽安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二维码在药品防伪溯源中的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7847A1 (fr) * 2004-03-17 2005-09-21 Elca Informatique S.A. Procédé d'authentification de produits
CN105321076A (zh) * 2014-06-03 2016-02-10 江南大学 一种流通商品的可变长效防伪标识方法及系统
CN105447705A (zh) * 2014-08-22 2016-03-30 安徽云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多次写入数据的电子防伪标签的实现方法
CN105550732A (zh) * 2016-02-22 2016-05-04 冯贵良 一种组合式溯源标签及商品溯源方法与系统
CN107316073A (zh) * 2017-07-18 2017-11-03 安徽安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二维码在药品防伪溯源中的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59983A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699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object recognition and authentication
US1055440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paring and performing an object authentication
US10640273B2 (en) Authentication of packaged products
CN105024824B (zh) 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可信标签的生成与验证方法及系统
US9697298B2 (en) ID tag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08071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king, tracking and authentication of products
CN102831529B (zh) 一种基于射频的商品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359983B (zh) 一种多码互校方法及系统
JP2018516030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を使用するid管理サービス
CN107231231B (zh) 一种终端设备安全接入物联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09014A (zh) 一种安全防伪方法及其系统
US20200074130A1 (en) Item identification
US201802057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Electronic Tags
WO2017116303A1 (en) Secure dual-mode anti-counterfeit product authentication methodology and system
CN102063633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伪方法
JP2015213288A (ja) 光学コード、情報伝達方法、及び認証方法
CN106778993A (zh) 一种防伪标签的生成方法、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WO2015039279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CN106339888A (zh) 一种rfid酒品全方位防伪监控方法
WO2022094635A1 (en) Anti-tampering medium, anti-tampering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tamper detection method
CN1776721A (zh) 通用型防伪方法及系统
CN11609108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nfc的量子加密防伪溯源方法及终端
CN114140133B (zh) 一种溯源数据的处理方法
CN114830599B (zh) 使用加密锚管理物理对象
ES2743047T3 (es) Procedimiento para garantizar la autenticidad, la integridad y el anonimato de un enlace a datos, en particular en la presentación del enlace a datos en forma de un código óptico bidimensio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810, 8th floor, no.6, Nanjia sanzong Road, Wanqingsha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511400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push poi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Unit 07-09, Building No. 2, Science Park Road,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Pudi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