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59840B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59840B CN109359840B CN201811153728.2A CN201811153728A CN109359840B CN 109359840 B CN109359840 B CN 109359840B CN 201811153728 A CN201811153728 A CN 201811153728A CN 109359840 B CN109359840 B CN 109359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ount
- distribution
- load shedding
- load
- sub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0110002890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cs-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并统计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的总和即初始分配总量,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总量的差值即剩余需切量;(2)计算初始分配模块分配后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3)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切负荷量分配装置。本发明的方案提高了切负荷量分配精度,可有效避免四舍五入造成的过切或欠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电力系统中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日益扩大、大区电网互联和西电东送,大容量、远距离、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交直流并联输电、大量新能源的集中接入以及电力市场的即将运营等特点,使电力系统的稳定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及稳定控制系统在全国各电网得到普遍应用,已成为电网日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进行紧急控制时,一般需要在送电端采取切机措施,在受电端采取切负荷措施,切负荷时一般在切负荷主站计算总需切负荷量,然后主站根据下属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按比例进行分配,随着稳控系统规模的扩大,其切负荷子站的数量也在增加,在分配切负荷量时若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计算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分配误差,例如对于一个有20个切负荷子站的稳控系统来说,若该系统负荷的最小计量单位为1MW,则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分配切负荷量时,最大可能过切10MW负荷,也可能欠切9MW负荷,过切负荷导致事故的社会影响加大,欠切负荷过多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控制效果,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通过对总需切量和初始分配总量的差额进行再分配,从而提切负荷量分配的精度,防止过切或者欠企鹅负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分配环节: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Psy;
(2)余数计算环节:根据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子站分配余数;
(3)余数排序环节: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追加分配环节: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设总需切量为Pxq,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Pkq1、Pkq2、……、PkqN,N为切负荷子站的总个数,初始分配给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Pcs1、Pcs2、……、PcsN,则分配给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如下:
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
其中,Pc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Pkq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
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Pcs为初始分配总量,Pcs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
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计算公式为:
Psy=Pxq-Pcs 公式(3)
其中,Psy为剩余需切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各子站分配余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Py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初始分配量均采用本方法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各量均用整数表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在进行余数排序前先为每个切负荷子站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就是这个切负荷子站的编号,对分配余数进行排序时,同时对切负荷子站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排序,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与唯一识别码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例如每个切负荷执行站的分配余数Pysk与唯一识别码k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这样通过唯一识别码可快速找到排序后的分配余数所对应的切负荷子站,以便快速追加分配切负荷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为节省计算时间,仅排出Psy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
以冒泡排序法为例,若Psy为0,则不需要追加分配切负荷量,初始分配模块分配结果满足要求,没有分配误差;若Psy为1,则仅需找到最大的一个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此时用第一个分配余数与其余N-1个分配余数进行冒泡排序;若Psy为2,则仅需找到前两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先用第一个分配余数与其余N-1个分配余数进行冒泡排序,再用第二个分配余数与后面N-2个分配余数进行冒泡排序,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在进行追加分配时,分配余数排在前面的Psy个切负荷子站,每个站均追加切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对应的容量,即将前面Psy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加1得到其最终的分配切负荷量,排在后面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就是最终分配的切负荷量。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初始分配模块、余数计算模块、余数排序模块、追加分配模块,其中,
所述初始分配模块: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Psy;
所述余数计算模块:根据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子站分配余数;
所述余数排序模块: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所述追加分配模块: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设总需切量为Pxq,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Pkq1、Pkq2、……、PkqN,N为切负荷子站的总个数,初始分配给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Pcs1、Pcs2、……、PcsN,则分配给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如下:
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
其中,Pc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Pkq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
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Pcs为初始分配总量,Pcs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
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计算公式为:
Psy=Pxq-Pcs 公式(3)
其中,Psy为剩余需切量。
进一步地,所述余数计算模块中,各子站分配余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Py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的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初始分配量均采用本方法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各量均用整数表示。
进一步地,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在进行余数排序前先为每个切负荷子站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就是这个切负荷子站的编号,对分配余数进行排序时,同时对切负荷子站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排序,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与唯一识别码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为节省计算时间,仅排出Psy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
进一步地,所述追加分配模块中在进行追加分配时,分配余数排在前面的Psy个切负荷子站,每个站均追加切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对应的容量,即将前面Psy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加1得到其最终的分配切负荷量,排在后面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就是最终分配的切负荷量。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需要切负荷时,提高了切负荷量分配精度,可有效避免四舍五入造成的过切或欠切。
附图说明
图1是切负荷量分配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案包含如下步骤:(1)初始分配环节、(2)余数计算环节、(3)余数排序环节、(4)追加分配环节。
(1)初始分配环节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假设某稳控系统有6个切负荷执行站,某次故障的总需切量Pxq=243MW,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
Pkq1=56MW
Pkq2=67MW
Pkq3=43MW
Pkq4=61MW
Pkq5=80MW
Pkq6=85MW
总可切负荷为:
若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分配则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结果如下:
则总分配量为:35+42+27+38+50+53=245MW,过切2MW。
若按照本发明方法分配切负荷量,则分配情况如下:
给各切负荷子站分配初始分配量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初始分配量如下:
初始分配量的总和:
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总量的差值:
Psy=Pxq-Pcs=243-239=4MW
Psy称为剩余需切量;
(2)、余数计算环节,计算初始分配模块分配后每个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
(3)余数排序环节,对分配余数Pysk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序时仅需排出前面4个(Psy=4MW),排序结果如下:
Pys4(319)、Pys1(280)、Pys6(271)、Pys3(257);
唯一识别码的排序情况如下:
4、1、6、5;
(4)追加分配环节,将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追加切的情况如下:
切负荷子站4追加切1MW,实际切负荷量=Pcs4+1=38MW
切负荷子站1追加切1MW,实际切负荷量=Pcs1+1=35MW
切负荷子站6追加切1MW,实际切负荷量=Pcs6+1=53MW
切负荷子站3追加切1MW,实际切负荷量=Pcs3+1=50MW
切负荷子站2与切负荷子站5不追加切,按初始分配量执行,实际执行的总分配量为:
35+41+27+38+49+53=243MW
实际执行的总分配量与总需切量相等,没有分配误差。
综上,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需要切负荷时,提高了切负荷量分配精度,可有效避免四舍五入造成的过切或欠切。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包括:初始分配模块、余数计算模块、余数排序模块、追加分配模块,其中,
所述初始分配模块: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Psy;
所述余数计算模块:根据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子站分配余数;
所述余数排序模块: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所述追加分配模块: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设总需切量为Pxq,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Pkq1、Pkq2、……、PkqN,N为切负荷子站的总个数,初始分配给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Pcs1、Pcs2、……、PcsN,则分配给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如下:
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
其中,Pc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Pkq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
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Pcs为初始分配总量,Pcs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
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计算公式为:
Psy=Pxq-Pcs 公式(3)
其中,Psy为剩余需切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余数计算模块中,各子站分配余数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Py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的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初始分配量均采用本方法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各量均用整数表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在进行余数排序前先为每个切负荷子站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就是这个切负荷子站的编号,对分配余数进行排序时,同时对切负荷子站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排序,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与唯一识别码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为节省计算时间,仅排出Psy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
本实施例中,所述追加分配模块中在进行追加分配时,分配余数排在前面的Psy个切负荷子站,每个站均追加切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对应的容量,即将前面Psy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加1得到其最终的分配切负荷量,排在后面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就是最终分配的切负荷量。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分配环节: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即剩余需切量Psy;
(2)余数计算环节:根据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子站分配余数;
(3)余数排序环节: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追加分配环节: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设总需切量为Pxq,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Pkq1、Pkq2、……、PkqN,N为切负荷子站的总个数,初始分配给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Pcs1、Pcs2、……、PcsN,则分配给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如下:
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
其中,Pc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Pkq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
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Pcs为初始分配总量,Pcs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
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计算公式为:
Psy=Pxq-Pcs 公式(3)
其中,Psy为剩余需切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初始分配量均采用本方法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各量均用整数表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进行余数排序前先为每个切负荷子站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就是这个切负荷子站的编号,对分配余数进行排序时,同时对切负荷子站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排序,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与唯一识别码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为节省计算时间,仅排出Psy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进行追加分配时,分配余数排在前面的Psy个切负荷子站,每个站均追加切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对应的容量,即将前面Psy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加1得到其最终的分配切负荷量,排在后面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就是最终分配的切负荷量。
8.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初始分配模块、余数计算模块、余数排序模块、追加分配模块,其中,
所述初始分配模块:按照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成比例分配总需切量;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Psy;
所述余数计算模块:根据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可切负荷量、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计算各子站分配余数;
所述余数排序模块:对分配余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所述追加分配模块:剩余需切量按照分配余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切负荷子站追加分配切负荷量,直到总需切量与总分配量相等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设总需切量为Pxq,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分别为Pkq1、Pkq2、……、PkqN,N为切负荷子站的总个数,初始分配给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Pcs1、Pcs2、……、PcsN,则分配给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如下:
分配时不进行四舍五入,得到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
其中,Pcsk为第k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Pkq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
各切负荷子站初始分配量总和计算公式为:
其中,Pcs为初始分配总量,Pcsi为第i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
计算总需切量与初始分配量总和的差值记为剩余需切量,计算公式为:
Psy=Pxq-Pcs 公式(3)
其中,Psy为剩余需切量。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分配模块中的总需切量、各切负荷子站的可切负荷量、初始分配量均采用本方法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进行计量,各量均用整数表示。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在进行余数排序前先为每个切负荷子站分配一个唯一识别码,该识别码就是这个切负荷子站的编号,对分配余数进行排序时,同时对切负荷子站的唯一识别码进行排序,各切负荷子站的分配余数与唯一识别码在排序序列中的位置始终对应。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数排序模块中为节省计算时间,仅排出Psy个大的分配余数及其对应的切负荷子站。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切负荷量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追加分配模块中在进行追加分配时,分配余数排在前面的Psy个切负荷子站,每个站均追加切应用场景中的最小计量单位对应的容量,即将前面Psy个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加1得到其最终的分配切负荷量,排在后面的切负荷子站的初始分配量就是最终分配的切负荷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3728.2A CN109359840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9/071558 WO2020062715A1 (zh) | 2018-09-30 | 2019-01-14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ECSENADI202058983A ECSP20058983A (es) | 2018-09-30 | 2020-09-18 |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asignación de potencias en el balanceo de carga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53728.2A CN109359840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59840A CN109359840A (zh) | 2019-02-19 |
CN109359840B true CN109359840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6534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53728.2A Active CN109359840B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59840B (zh) |
EC (1) | ECSP20058983A (zh) |
WO (1) | WO202006271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1208B (zh) * | 2019-09-12 | 2023-06-27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维度负荷属性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1294289A (zh) * | 2020-03-26 | 2020-06-16 |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多链路切换的机器人通讯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91419A1 (en) * | 2012-12-13 | 2014-06-19 | Abb Technology Ltd | A method of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application in a control system |
CN104917291A (zh) * | 2015-05-05 | 2015-09-16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集散递阶控制框架的低频低压减负荷系统 |
CN105281320A (zh) * | 2015-09-16 | 2016-01-27 | 河海大学 | 协调经济性及切负荷率公平性的紧急负荷控制优化方法 |
CN107134787A (zh) * | 2017-06-23 | 2017-09-05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紧急精准切负荷控制系统和切负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7801B (zh) * | 2014-03-04 | 2015-10-21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于转差率响应的自适应紧急切感应电动机负荷的方法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11153728.2A patent/CN109359840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4 WO PCT/CN2019/071558 patent/WO202006271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9-18 EC ECSENADI202058983A patent/ECSP20058983A/es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91419A1 (en) * | 2012-12-13 | 2014-06-19 | Abb Technology Ltd | A method of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application in a control system |
CN104917291A (zh) * | 2015-05-05 | 2015-09-16 | 国家电网公司 | 基于集散递阶控制框架的低频低压减负荷系统 |
CN105281320A (zh) * | 2015-09-16 | 2016-01-27 | 河海大学 | 协调经济性及切负荷率公平性的紧急负荷控制优化方法 |
CN107134787A (zh) * | 2017-06-23 | 2017-09-05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紧急精准切负荷控制系统和切负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62715A1 (zh) | 2020-04-02 |
ECSP20058983A (es) | 2020-12-31 |
CN109359840A (zh) | 2019-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ou et al. | A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for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and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incorporating electric vehicles | |
CN104218604B (zh) | 一种基于网络等值法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10210777B (zh) | 一种含微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
CN102255307B (zh) | 一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分层等值方法 | |
Thompson et al. | A branch and bound model for choosing optimal substation locations | |
CN103646295B (zh) | 基于服务站通用模型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一体化调度方法 | |
CN109359840B (zh) | 一种切负荷量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1431238A (zh) | 一种计及“n-1”准则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 |
CN102982230A (zh) | 一种基于节点阻抗灵敏度的短路电流超标辅助决策方法 | |
CN109193723B (zh) | 一种组合式的基站后备储能电源及控制方法 | |
CN109586272A (zh) | 一种电网连续运行仿真断面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 |
CN113300367A (zh) | 电网关键断面在线快速识别方法、输电限额制定方法及装置 | |
Tzeng et al. | Unified AC/DC power flow for system simulation in DC electrified transit railways | |
CN105449663A (zh) | 获取配电网负荷节点的网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198953B (zh) | 电动汽车充放电装置双向运行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10601208B (zh) | 一种基于多维度负荷属性的精准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0707729B (zh) | 一种多区域一次调频情况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6651136B (zh) | 一种双边交易的日前发电计划编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967151A (zh) | 电力系统pmu布点、及对应母线选取发电机方法和系统 | |
CN113300352B (zh) | 计及安全稳定限额约束的短路电流预防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749623B (zh) | 双母线接线方式下单母线跳闸失负荷事故等级判定方法 | |
US1194532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chargeable and dischargeable power amounts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pparatus group in power grid | |
CN113077150B (zh) | 一种海上多平台互联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14362254A (zh) | 纯新能源汇集系统通道送出能力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10518612B (zh) | 一种配电网储能系统配置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