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4008A -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4008A
CN109344008A CN201811161431.0A CN201811161431A CN109344008A CN 109344008 A CN109344008 A CN 109344008A CN 201811161431 A CN201811161431 A CN 201811161431A CN 109344008 A CN109344008 A CN 109344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location
storage
permiss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14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4008B (zh
Inventor
范少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14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4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4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4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4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4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2Erasing, e.g. deleting, data cleaning, moving of data to a wastebas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保持的所述数据用于实现相应的功能;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计算机中用户数据一般都保存在各个数据分区,用户在选择对设备恢复出厂时,是对数据分区进行格式化处理,此时系统分区的数据会保留,而其他数据分区的数据都会被删除。
通常设备在出厂时会在数据分区预装一些第三方应用,如音乐应用或视频应用等。但用户在对数据分区进行格式化处理时,这些第三方应用的数据仍然会被删除,进而无法基于这些被删除的数据恢复到真正出厂时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确定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且在所述第三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所述第二权限大于所述第一权限;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得满足预设整合条件的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得到所述第三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预设整合条件,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属性区别于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
或者,
所述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标识在预设的数据列表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
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可读可写,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只读不可写;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操作请求,对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删除请求,判断所述数据删除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存储位置;
若所述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删除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中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保持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且隐藏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判断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
若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所述第一存储位置,将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写入到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相应的地址;
若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保持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不变。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隐藏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恢复请求,将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中与所述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整合到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三数据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一功能,所述第二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二功能;
其中,具有所述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所述第一功能;和/或,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所述第二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存储位置,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
第二存储位置,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
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将需要保留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位置,该存储位置区别于执行第一指令会删除数据的第一存储位置,在该第二存储位置执行第一数据其数据会保持而不被删除,同时,基于两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从而在第一存储位置上能够展示出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相关数据,由此,即使在第一存储位置和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格式化删除指令,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也会保留,不会被删除,由此仍然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另一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部分流程图;
图5及图6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又一流程图;
图8、图9及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另一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示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存储区域能够进行数据存储的设备中,如手机、pad、计算机及服务器等设备。该设备中具有系统分区和数据分区,系统分区是指存储操作系统文件数据的存储位置,如Android系统文件的存储位置或windows系统文件的存储位置等,数据分区是指存储系统文件之外的其他用户数据或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如聊天应用数据、视频文件数据及购物店铺地址等等。其中,系统分区中的数据只读,而数据分区中的数据可读可写。
在本实施例中,该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存储位置是指电子设备中数据分区中的存储位置,该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如聊天应用等,而且,在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之后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被删除,第一指令可以为写操作中的删除操作或者替换操作等,在第一指令的执行下,第一存储位置上相应的数据被删除,也就是说,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可读可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进行确定,这里的第一数据是指存储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第一数据中包括有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数据,如视频、文本或者地址等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存储。
步骤102: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存储位置是指电子设备中数据分区中的存储位置,该第二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如音乐应用或者购物应用等,第二存储位置区别于第一存储位置,在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之后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保持,第一指令可以为写操作中的删除操作或者替换操作等,在第一指令的执行下,第二存储位置上相应的数据被保留,也就是说,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只读不可写,相应的,第二存储位置上保持不被删除的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相应的功能,避免了被删除而无法实现功能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进行确定,这里的第二数据是指存储在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第二数据中包括有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数据,如视频、文本或者地址等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存储。
步骤103: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
也就是说,第一存储位置对于用户来说可见,是能够展示在设备屏幕上的分区存储位置,而第二存储位置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是不可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隐藏的分区存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之后,将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由此,对于用户来说,第三数据是可见的,用户可以对第三数据进行操作。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处理方法中,通过将需要保留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位置,该存储位置区别于执行第一指令会删除数据的第一存储位置,在该第二存储位置执行第一数据其数据会保持而不被删除,同时,基于两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从而在第一存储位置上能够展示出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相关数据,由此,即使在第一存储位置和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格式化删除指令,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也会保留,不会被删除,由此仍然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权限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上区别于系统分区上的应用所具有的权限,是指数据分区中的应用所具有的权限,例如,在第一权限下,第一应用能够实现第一功能;在第一权限下,第二应用能够实现第二功能。
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还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2中所示:
步骤104:确定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第四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
其中,第三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本实施例中对第三存储位置上的第四数据进行确定,这里的第四数据是指存储在第三存储位置上的数据,第四数据中包括有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数据,如视频、文本或者地址等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也就是说,第三存储位置上可以对用户可见,但只读不可写。
其中,第二权限大于第一权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权限大于第一权限可以理解为:第二权限下的可操作范围大于第一权限下的可操作范围。
例如,在第二权限下,第三应用可以实现第三功能,如对数据分区和系统分区中的数据搜索功能,但第一权限下,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所实现的功能是小于第三功能的,如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只能对数据分区中的数据搜索功能,而不能实现对系统分区中的数据搜索功能,等等。如图3中所示,第三存储位置可以为计算机磁盘中系统分区的存储位置,只读不可写,用以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第一存储位置和第二存储位置可以为计算机磁盘中数据分区的存储位置,第一存储位置用以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第二存储位置用以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位置中的第一数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中的第二数据只读不可写,而且,基于第二存储位置中的第二数据与第一存储位置中的第一数据,确定能够在第一存储位置上展示的第三数据,由此,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既能够表征第一数据,也能够表征第二数据,用户可以对第三数据进行读写,而不会对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产生影响,由此,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能够保持进而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4中所示:
步骤401:在第二数据中,获得满足预设整合条件的目标数据。
其中,预设整合条件可以为: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属性区别于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数据属性可以为文件属性如文件名称、文件类型等等属性特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数据中不在第一数据中的数据确定为目标数据并进行获取。
或者,预设整合条件也可以为;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标识在预设的数据列表中。预设的数据列表可以为根据需求预先设置的列表,该列表中包含有至少一个数据标识,如文件名称、文件类型等标识,数据列表中的数据标识表征用户需要或者电子设备为实现相应的功能需要将第二数据中展示到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
步骤402:将目标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目标数据直接复制到第一存储位置,与第一数据组成第三数据,如图5中所示,目标数据从第二数据中复制并粘贴到第一存储位置,与第一数据组合成第三数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粘贴到第一存储位置的目标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将目标数据与第一数据中数据相似性较高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如相同文件类型数据组合在一起,或者相似文件名称数据组合在一起,最后将组合成的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可读可写。
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目标数据映射到第一存储位置,与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进行组合,如图6中所示,得到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可读可写。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只读不可写,相应的,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图7中所示:
步骤105: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操作请求,对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数据操作请求可以是用户在需要对数据进行读取、写入或修改等操作时进行相应操作所产生的数据操作请求,在该数据操作请求下,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而对于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不做响应,也就是说,在接收到数据操作请求时是对包含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第三数据进行操作,而对于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不进行操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图8中所示:
步骤106: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删除请求,判断数据删除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存储位置,如果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一存储位置还是处于第二存储位置,如果处于第一存储位置执行步骤107,如果处于第二存储位置执行步骤108。
其中,数据删除请求可以是对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三数据的删除请求,也可以使对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的删除请求,也可以使对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的删除请求。
步骤107: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中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其中,本实施例中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存储位置上本来存储的第一数据和从第二数据中复制来的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目标数据,此时,本实施例中判断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是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还是从第二数据中复制来的数据,如果是第一数据,那么直接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如果是从第二数据复制来的数据,那么直接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此时,如果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处于可见状态,那么将这些数据设置为隐藏状态,如果这些数据处于隐藏状态,则不进行操作;
另一种,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存储位置上本来存储的第一数据和从第二数据映射来的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但实际上存储在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目标数据,此时,本实施例中判断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是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还是从第二数据中映射来的数据,如果是第一数据,那么直接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如果是从第二数据映射来的数据,则将这些数据到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映射删除,此时在第一存储位置上不再展示这些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而且,如果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处于可见状态,那么将这些数据设置为隐藏状态,如果这些数据处于隐藏状态,则不进行操作。
步骤108:保持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且隐藏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是否处于隐藏状态,如果处于隐藏状态,则不进行任何操作,也就是说不仅不删除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也不会对其隐藏状态进行切换;如果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可见状态,那么此时将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设置为隐藏状态,由此,在用户看来数据被删除,但实际上保留了数据,由此仍然可以实现相应的第二功能,例如,保留的数据在被展示到第一存储位置上后能够继续为用户播放音乐等功能。
进一步的,如果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三存储位置,那么本实施例中不会对数据进行任何操作,还可以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数据不可删除,否则影响系统运行等。
基于以上实现,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8中隐藏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图9中所示:
步骤109: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恢复请求,将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整合到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三数据中。
其中,数据恢复请求可以为用户对电子设备恢复出厂设置或者恢复状态时所进行的操作所产生的请求,该数据恢复请求用以恢复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数据,如恢复第二应用的数据并能够实现第二功能,例如,在第一存储位置上回复的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播放音乐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恢复请求之后,可以首先判断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是否是第一存储位置上还是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如果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是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那么可以提示用户,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被删除后不可恢复,或者去备份文件中查找是否有可恢复的数据;如果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是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那么本实施例中可以从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中获得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并将获得的数据整合到第三数据中,具体的,可以将获得的数据映射到第三数据中或者可以将获得的数据直接复制粘贴到第三数据中,进而第三数据能够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此时,在用户看来,第一存储位置上已经恢复有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0中所示:
步骤110: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判断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如果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一存储位置还是处于第二存储位置,如果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一存储位置,执行步骤111,如果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二存储位置,则执行步骤112。
其中,数据写入请求可以是对第一存储位置的写入请求,也可以使对第二存储位置的写入请求,也可以使对第三存储位置写入请求。
步骤111:将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中相应的地址。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首先在第一存储位置中确定待写入的地址,如存储容量及存储类型等属性与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所对应的目标地址,进而将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写入到目标地址中。
步骤112:保持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不变。
进一步的,如果数据写入请求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三存储位置,那么本实施例中不会对第三存储位置进行任何操作,还可以生成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数据无法写入,否则影响系统运行等。
基于前述方案中可知,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二功能,相应的,在经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后,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确定的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能够用于电子设备中,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相应的功能。
具体的,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一功能,和/或,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二功能。
例如,如图11中所示,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一功能;
或者,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二功能;
或者,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同时实现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
以电子设备为投影仪为例,在投影仪的磁盘中的第一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一数据,为新版本驱动数据,能够支持新的外设,第二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二数据,为旧版本驱动数据,能够支持旧版本外设,第三存储位置存储有系统数据,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第一存储位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只读不可写,第三存储位置只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数据中区别于第一数据的数据整合到第一数据中,得到第三数据,并将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投影仪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支持新的外设,也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支持旧版本外设,进一步的,投影仪能够基于第三数据同时支持新的外设和旧版本外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应的,如果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投影仪无法支持新的外设和旧版本外设,而可以通过恢复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到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投影仪仍然可以支持旧版本外设,进一步的,如果用户重写将第一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那么投影仪仍然可以继续支持新的外设和旧版本外设。
以电子设备为智能电视为例,在智能电视的磁盘中的第一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一数据,为50寸投影显示参数数据,能够支持50寸投影功能,第二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二数据,为40寸投影显示参数数据,能够支持40寸投影功能,第三存储位置存储有系统数据,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第一存储位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只读不可写,第三存储位置只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数据中区别于第一数据的数据整合到第一数据中,得到第三数据,并将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智能电视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支持50寸投影功能,也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支持40寸投影功能,进一步的,智能电视能够基于第三数据同时支持50寸投影功能和40寸投影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应的,如果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智能电视无法支持50寸投影功能和40寸投影功能,而可以通过恢复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到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智能电视仍然可以支持40寸投影功能,进一步的,如果用户重写将第一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那么智能电视仍然可以继续支持50寸投影功能和40寸投影功能。
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在手机的磁盘中的第一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一数据,为视频应用等数据,能够实现视频播放功能,第二存储位置存储有第二数据,为音乐应用等数据,能够实现音乐播放功能,第三存储位置存储有系统数据,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第一存储位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只读不可写,第三存储位置只读,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数据中区别于第一数据的数据整合到第一数据中,得到第三数据,并将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手机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视频播放功能,也能够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音乐播放功能,进一步的,手机能够基于第三数据同时实现视频播放功能和音乐播放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应的,如果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手机无法实现视频播放功能和音乐播放功能,而可以通过恢复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到第一存储位置,此时手机仍然可以实现音乐播放功能,进一步的,如果用户重写将第一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那么手机仍然可以继续实现视频播放功能和音乐播放功能。
参考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确定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存储位置是指电子设备中数据分区中的存储位置,该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如聊天应用等,而且,在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之后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被删除,第一指令可以为写操作中的删除操作或者替换操作等,在第一指令的执行下,第一存储位置上相应的数据被删除,也就是说,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可读可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1201对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进行确定,这里的第一数据是指存储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数据,第一数据中包括有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数据,如视频、文本或者地址等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一数据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存储。
第二确定单元1202,用于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存储位置是指电子设备中数据分区中的存储位置,该第二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如音乐应用或者购物应用等,第二存储位置区别于第一存储位置,在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之后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保持,第一指令可以为写操作中的删除操作或者替换操作等,在第一指令的执行下,第二存储位置上相应的数据被保留,也就是说,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只读不可写,相应的,第二存储位置上保持不被删除的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相应的功能,避免了被删除而无法实现功能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1202对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进行确定,这里的第二数据是指存储在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第二数据中包括有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的数据,还可以包括有其他数据,如视频、文本或者地址等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存储位置上的第二数据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存储。
第三确定单元1203,用于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一位置的数据。
也就是说,第一存储位置对于用户来说可见,是能够展示在设备屏幕上的分区存储位置,而第二存储位置对于用户来说可以是不可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隐藏的分区存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之后,将第三数据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由此,对于用户来说,第三数据是可见的,用户可以对第三数据进行操作。
具体的,第三确定单元1203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第二数据中,获得满足预设整合条件的目标数据;将目标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预设整合条件可以包括:在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属性区别于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或者,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标识在预设的数据列表中。
而第一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只读不可写;相应的,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操作请求,对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删除请求,判断数据删除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存储位置;若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一存储位置,删除第一存储位置中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若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二存储位置,保持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且隐藏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进一步的,在隐藏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之后,本实施中还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恢复请求,将第二存储位置中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整合到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三数据中。
或者,本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判断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若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一存储位置,将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相应的地址;若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二存储位置,保持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不变。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可以确定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其中,第三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且在第三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第二权限大于第一权限;其中,第四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第二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二功能;其中,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一功能;和/或,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二功能。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处理装置中,通过将需要保留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位置,该存储位置区别于执行第一指令会删除数据的第一存储位置,在该第二存储位置执行第一数据其数据会保持而不被删除,同时,基于两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从而在第一存储位置上能够展示出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相关数据,由此,即使在第一存储位置和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格式化删除指令,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也会保留,不会被删除,由此仍然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各结构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图1-图11及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pad、计算机或服务器等。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存储位置1301,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上执行第一指令后第一存储位置1301的数据将被删除。
其中,第一存储位置1301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磁盘中的第一分区等位置。
第二存储位置1302,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执行第一指令后第二存储位置1302的数据保持。
其中,第二存储位置1302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磁盘中的第二分区等位置。
控制器1303,用于确定第一存储位置1301的第一数据,确定第二存储位置1302的第二数据,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的数据。
具体的,控制器1303基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包括:在第二数据中,获得满足预设整合条件的目标数据;将目标数据与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第三数据。
其中,预设整合条件,包括:在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属性区别于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或者,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标识在预设的数据列表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存储位置1301中的数据可读可写,第二存储位置1302中的数据只读不可写;控制器1303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操作请求,对第一存储位置1301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具体的,控制器1303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删除请求,判断数据删除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存储位置;若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一存储位置1301,删除第一存储位置1301中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若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第二存储位置1302,保持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且隐藏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进一步的,控制器1303在隐藏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与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之后,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恢复请求,将第二存储位置1302中与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整合到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的第三数据中。
或者,控制器1303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判断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若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一存储位置1301,将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写入到第一存储位置1301相应的地址;若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第二存储位置1302,保持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的数据不变。
其中,控制器1303还用于确定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其中,第三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且在第三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第二权限大于第一权限;其中,第四数据为能够展示在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一功能,第二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二功能;其中,具有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一功能;和/或,基于第三数据中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第二功能。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有第三存储位置,该第三存储位置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磁盘中的系统分区等位置,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为区别于系统分区的数据分区。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通过将需要保留的数据存储到第二存储位置1302,该存储位置区别于执行第一指令会删除数据的第一存储位置1301,在该第二存储位置1302执行第一数据其数据会保持而不被删除,同时,基于两个位置上的数据确定展示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上的第三数据,从而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上能够展示出与第二数据相对应的相关数据,由此,即使在第一存储位置1301和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执行格式化删除指令,第二存储位置1302上的数据也会保留,不会被删除,由此仍然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各结构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图1-图11及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以下以电子设备为Android的智能设备为例,对本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在智能设备中,可以采用overlayfs文件系统,在overlayfs文件系统中支持文件目录、系统分区的叠加。
具体的,在系统分区时,划分出/data_ro目录分区(该分区只读,不可写)和/data目录分区(该分区可读可写),本实施例中使用overlayfs的叠加特性把/data_ro目录和/data目录叠加成一个可读可写的/data目录供用户使用。
例如,把qq音乐的应用数据预置到/data_ro目录,这样在/data目录对于用户是可见的,也是可删除的,用户所有的数据修改都会修改到/data分区中去,而/data_ro目录的数据是不变的;
而如果用户卸载了qq音乐,后悔了,可以做恢复出厂设置,恢复出厂设置的时候只格式化/data目录,/data_ro目录保持不变;
相应的,重启进入系统后,再次把/data_ro目录和/data目录叠加成/data目录供用户使用,qq音乐又回来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三存储位置的第四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二权限的第三应用,且在所述第三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所述第二权限大于所述第一权限;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三存储位置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得满足预设整合条件的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与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得到所述第三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整合条件,包括: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属性区别于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
或者,
所述第二数据中,数据的数据标识在预设的数据列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可读可写,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中的数据只读不可写;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操作请求,对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的第三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删除请求,判断所述数据删除请求所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存储位置;
若所述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删除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中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删除请求对应的数据处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保持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且隐藏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写入请求,判断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
若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所述第一存储位置,将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写入到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相应的地址;
若所述数据写入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待写入的存储位置为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保持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的数据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在隐藏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与所述数据删除请求相对应的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数据恢复请求,将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中与所述数据恢复请求相对应的数据整合到展示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三数据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一功能,所述第二数据能够用于实现第二功能;
其中,具有所述第三数据的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中与所述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所述第一功能;和/或,基于所述第三数据中与所述第二数据相对应的数据实现所述第二功能。
10.一种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存储位置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位置能够用于存储具有第一权限的第一应用,且在所述第一存储位置上执行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一存储位置的数据将被删除;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存储位置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用于存储具有所述第一权限的第二应用,且所述第二存储位置上执行所述第一指令后所述第二存储位置的数据保持;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确定第三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数据为能够展示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数据。
CN201811161431.0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344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431.0A CN10934400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431.0A CN10934400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4008A true CN109344008A (zh) 2019-02-15
CN109344008B CN109344008B (zh) 2022-03-25

Family

ID=6530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1431.0A Active CN10934400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400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2804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mbedded firmware upd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324507A (zh) * 2013-06-25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预置应用程序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93814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6604141A (zh) * 2016-12-28 2017-04-26 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升级方法
CN106775650A (zh) * 2016-11-25 2017-05-31 珠海我爱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制Android系统的升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2804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mbedded firmware upd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324507A (zh) * 2013-06-25 2013-09-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预置应用程序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93814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6775650A (zh) * 2016-11-25 2017-05-31 珠海我爱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制Android系统的升级方法
CN106604141A (zh) * 2016-12-28 2017-04-26 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升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SON FARRELL等: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The Next Stage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2007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FACES》 *
LIRONER: ""如何把手机软件安装到system/app下"", 《百度学术》 *
李勇军等: ""一种Android APP预装方式的设计及实现"", 《中原工学院学报》 *
王明珠著: "《移动应用开发任务式驱动教程 —基于Android Studio》", 31 August 2017,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4008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8883B2 (en) Snapshot creation from block lists
US11481121B2 (en) Physical media aware spacially coupled journaling and replay
CN103365743B (zh) 用于在计算环境中处理快照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35685B (zh) 一种设置终端操作系统桌面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US2005001535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sharing between application programs
CN104915268A (zh) 桌面布局的存储、恢复方法及其装置、终端设备、系统
KR20140143725A (ko) 이미지 상관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H11345171A (ja) 仮想データ記憶サブシステムを使用するディスク上の追加アドレス空間を設け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06209636A (ja) スナップショット維持方法
JP2005501317A (ja) 外部データ記憶装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7199756A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複製方法
US8296270B2 (en) Adaptive log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597762A (zh) 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100149A (zh) 用于管理文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94811A (zh) 一种事件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24115B (zh) 恢复电子设备的预设状态的方法、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65981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文件访问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9358988A (zh) 一种云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1446A (zh) 内存快照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58082B (zh) 分布式文件系统
US11205019B2 (en) Multipl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on a computer system
CN110032474B (zh) 一种快照占用容量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CN109344008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24867A (zh) 一种虚拟机暂存方法、恢复方法及装置
KR20150128714A (ko) 최적화된 파일 조작을 위한 파일 그룹화 기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