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3786A -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3786A
CN109343786A CN201811029579.9A CN201811029579A CN109343786A CN 109343786 A CN109343786 A CN 109343786A CN 201811029579 A CN201811029579 A CN 201811029579A CN 109343786 A CN109343786 A CN 109343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telligent elevated
elevated table
touch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95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礼新
刘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Venus Hom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Venus Hom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Venus Hom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Venus Hom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295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37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3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3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自动分屏功能,简化划分触控桌面所需的步骤,减少用户手动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所耗费的时间。

Description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办公桌高度个性化需求的增多,智能升降桌也得到了各单位、企业的青睐,成为越来越多办公人士的选择。
智能升降桌是一种以电能为动力来源,通过电动机控制机械装置来调节升降桌的高度,或者,通过压缩机控制气压棒或液压棒来调节升降桌的高度的自动化装置。以通过电动机控制为例,一般的,人们可以通过触发智能升降桌上相应的高度调节按钮来调节智能升降桌的高度,相应的,智能升降桌在检测到其配置的高度调节按钮被触发之后,会按照该按钮对应的调节指令控制其配置的电动机按照相应的方向转动,电动机转动带动智能升降桌的机械装置移动,从而达到调节智能升降桌高度的目的。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发现,现有智能升降桌一般只具有调节桌面高度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对智能升降桌多功能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智能升降桌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桌,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
本方案中,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该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该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能够实现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自动分屏功能,简化划分触控桌面所需的步骤,减少用户手动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所耗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升降桌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以,该方法包括:
S110、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智能升降桌可以按照设定周期监测其自身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在监测到其自身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
本步骤中,智能升降桌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可以通过检测智能升降桌的操作系统是否启动、检测智能升降桌是否开机且未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检测智能升降桌的触控桌面上是否存在由用户触发的触控点等方式确定。考虑到各监控方式的准确性与便捷性,优选的,可以通过检测智能升降桌的操作系统是否启动来确定智能升降桌是否处于使用状态,并在检测到智能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已启动时,判定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智能升降桌的桌面为可显示的大屏触控桌面。
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的获取方法可以灵活选取。示例性的,可以基于用户的触摸操作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如由某一个或几个使用者向智能升降桌输入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或者,为智能升降桌设置使用者信息确定阶段,在该阶段用户可以将身体的至少一点(如至少一个手指)与智能升降桌的触摸屏相接触形成该用户的待识别触控区域,从而,智能升降桌可以根据触控点所分布的区域识别各待识别触控区域,并根据各待识别触控区域的个数和位置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此时,为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优选每个用户可以仅有一个点与触控桌面相接处(即每个使用者在触控桌面上存在且只存在一个触控点),以便于智能升降桌根据触控点识别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或者,预先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确定使用者的位置与其所产生触控点的分布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实际应用时根据触控桌面上的各触控点确定其所属的分布区域,进而根据各分部区域以及该对应关系确定使用者的位置与个数。也可以不基于用户的触控操作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如可以通过智能升降桌上配置的或与智能升降桌建立连接关系的(如果智能升降桌上未配置摄像头的话)摄像头采集使用者的图像,通过人脸识别确定使用者的个数,并根据采集到某一使用者的图像时摄像头的旋转角度或采集到某一使用者的图像的摄像头的位置确定该使用者的位置,依此类推,即可得到各使用者的位置;或者,通过摄像头采集智能升降桌的全景图,并根据该全景图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等等。
考虑到采用各种方式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时所需的步骤以及对使用者的触控操作的依赖程度,优选的,可以根据智能升降桌的全景图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此时,所述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优选可以包括: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控制智能升降桌的摄像头沿水平方向旋转拍摄,以得到所述智能升降桌的全景图;提取所述全景图中的人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物特征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其中,人物特征信息可以理解为能够区分人类与其他物体的、人类所特有的特征信息,在根据人物特征信息确定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时,可以基于全景图中的人物特征信息确定使用者的个数,并根据全景图中使用者与智能升降桌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用者在现实场景中的位置信息。
S120、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在本步骤中,可以仅根据使用者的数量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按照设定规则将智能升降桌的显示区域均分为与该数量相符的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子显示区域,或者,通过以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中心(或其他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的任意一点)为起点的射线对该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得到与该数量相符的若干个以显示区域的中心为顶点的顶角相等的子显示区域。
在本步骤中,也可以仅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例如,可以以使用者之间的最小距离作为标准长度,采用该标准长度将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边界划分为若干份,并采用以显示区域中心(或其他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的任意一点)与每份的起点(或终点)为端点的线段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或者,采用以显示区域中心(或其他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的任意一点)与某两个相邻使用者的连线的中点(或线段上的其他点)为端点的各条线段对智能升降桌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或者,以距离较近的两个或更多个使用者共用一子显示区域的原则,将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划分为与使用者的数量相等或不等的若干个子显示区域。
在本步骤中,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数量和位置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如可以仅在使用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时按照各使用者的位置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或者,当使用者的数量不同时,采用不同的按照位置划分的划分规则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等等。
本实施例中,智能升降桌可以在每次获取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之后都根据所获取的使用者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以确保划分的及时性;也可以仅在系统由未开机状态变为开机状态后初次获取到智能升降桌的使用者信息时,基于该使用者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后续仅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生成的重新划分指令和/或监测到用户的使用者信息(如数量和/或位置,优选为数量)发生变化时,再重新基于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重新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或者,每次均基于用户触发生成的划分指令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以避免频繁地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并减少频繁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所耗费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该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该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自动分屏功能,简化划分触控桌面所需的步骤,减少用户手动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所耗费的时间。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优化为: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确定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所述目标映射点与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使用者的数量大于1。
进一步地,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还包括:对于划分得到的每个子显示区域,将所述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子显示区域上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子显示区域的使用者的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所述使用者的数量等于1,则将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显示区域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使用者的方向,所述目标映射点与所述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
相应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包括:
S210、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S220、判断所述使用者的数量是否大于1,若是,则执行S230;若否,则执行S260。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获取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后,针对不同数量的使用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S230、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确定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所述目标映射点与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
由于使用者一般会面向智能升降桌坐立,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使用者的在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目标映射点的位置对智能升降桌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在此,目标映射点的确定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取。示例性的,可以向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即使用者的目标边界)引垂线,将垂线与该用户的目标边界的交点确定为该用户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此时,如果在向目标边界绘制垂线的过程中发现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存在多条垂线(如目标边界为朝向用户弯曲的弧线时),则可以进一步获取使用者身体的朝向,将与使用者身体的朝向的夹角最小的垂线确定为使用者的目标垂线,并将该目标垂线与用户目标边界的交点确定为该用户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其中,使用者的朝向信息优选可以基于摄像头拍摄的该使用者的图像获得,即基于图像中用户的朝向与智能升降桌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用户的真实朝向。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以目标边界经过使用者的垂线与目标边界的交点确定为该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同样可以将目标边界上的其他点确定为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如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朝向信息,将方向与该朝向信息中使用者面向的方向相同的直线与目标边界的交点确定为该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但是,不论何种确定方式,其均应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S240、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本步骤中,可以分别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同时确定各使用者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以完成对显示区域的划分。在确定某一使用者(即目标使用者)所使用的目标子显示区域时,可以采用目标使用者的目标映射点A与位于该目标使用者左侧且与该目标使用者相邻的另一使用者的目标映射点B连线的第一中垂线以及目标映射点A与位于该目标使用者右侧且与该目标使用者相邻的另一使用者的目标映射点B的连线的第二中垂线确定该目标使用者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此时,如果第一中垂线与第二中垂线相交于显示区域内部,则将第一中垂线、第二中垂线和目标使用者的目标边界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该目标使用者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如果第一中垂线与第二中垂线相互平行或者第一中垂线与第二中垂线相交于显示区域外部,则将第一中垂线、第二中垂线、目标边界以及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位于目标边界对侧的边界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该目标使用者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
本实施例中,如果划分得到的某两个子显示区域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则可以进一步对存在重叠区域的两个子显示区域的边界进行修正,将两子显示区域修正为不存在重叠区域,以利于使用者使用。此时,优选的,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还可以包括:如果划分后所述显示区域存在待修正子显示区域,则采用设定的修正规则对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的边界进行修正,以完成对所述显示区域的划分,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与至少一个其他的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之间存在重叠区域。
其中,修正规则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如可以按照设定规则或任意在重叠区域所属的两个或更多个子显示区域中选取一个子显示区域,允许所选取子显示区域使用该重叠区域,并将其他包含该重叠区域的子显示区域的边界修正为该重叠区域边界、目标边界及其划分时所使用的两条中垂线所围成的且不包含该重叠区域的区域;也可以绘制一条穿过该重叠区域且与划分共用该重叠区域的各子显示区域的中垂线分别相交于位于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内部的不同的点的目标直线,将各共用该重叠区域的,并将各重叠区域的边界修正为划分该重叠区域时的两中垂线与该重叠区域的目标边界以及该目标直线所围成的区域,等等,本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S250、对于划分得到的每个子显示区域,将所述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子显示区域上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子显示区域的使用者的方向,结束操作。
S260、将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显示区域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使用者的方向,所述目标映射点与所述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
本实施例中,当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即智能升降桌有使用者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调整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以利于用户对所显示的内容进行观看。其中,显示区域或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为由显示区域中所显示界面的上侧至下侧的方向,即为在显示区域按照正常方向显示文字/图标时,由文字/图标的上侧至文字/图标下侧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在划分完成后,可以获取各使用者在其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内的触控手势信息,根据各触控手势信息对生成该触控手势信息的子显示区域进行控制,由此,可以实现智能升降桌的多人使用与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当智能升降桌仅被一人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位置调整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当智能升降桌同时被多人使用时,采用相邻使用者所对应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并根据使用者的位置调整其所使用的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可以提高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实用性,减少使用者手动调整显示区域或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所耗费的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智能升降桌中,可通过执行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实现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显示区域的划分。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301,用于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区域划分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通过信息获取模块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该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该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通过区域划分模块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自动分屏功能,简化划分触控桌面所需的步骤,减少用户手动对智能升降桌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所耗费的时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数量确定模块,用户在所述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前,确定所述使用者的数量大于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区域划分模块302可以包括:映射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确定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所述目标映射点与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区域划分单元,用于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区域划分模块302还可以包括:边界修正单元,用于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响应于划分后所述显示区域存在待修正子显示区域的情况,采用设定的修正规则对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的边界进行修正,以完成对所述显示区域的划分,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与至少一个其他的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之间存在重叠区域。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对于划分得到的每个子显示区域,将所述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子显示区域上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子显示区域的使用者的方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使用者的数量等于1的情况,将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显示区域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使用者的方向,所述目标映射点与所述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301可以包括:全景图拍摄单元,用于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控制智能升降桌的摄像头沿水平方向旋转拍摄,以得到所述智能升降桌的全景图;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全景图中的人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物特征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
实施例四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智能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智能升降桌包括处理器40和存储器41,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智能升降桌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智能升降桌中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和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中的信息获取模块301和区域划分模块302)。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智能升降桌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智能升降桌。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智能升降桌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3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使用者的数量大于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包括:
根据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确定使用者在目标边界上的目标映射点,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所述目标映射点与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
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还包括:
如果划分后所述显示区域中存在待修正子显示区域,则采用设定的修正规则对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的边界进行修正,以完成对所述显示区域的划分,所述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与至少一个其他的待修正子显示区域之间存在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采用相邻目标映射点的连线的中垂线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之后,还包括:
对于划分得到的每个子显示区域,将所述子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子显示区域上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子显示区域的使用者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使用者的数量等于1,则将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的显示方向调整为沿由所述显示区域的目标映射点至所述使用者的方向,所述目标映射点与所述使用者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使用者对应的目标边界,所述目标边界为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位于使用者一侧的边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包括:
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控制智能升降桌的摄像头沿水平方向旋转拍摄,以得到所述智能升降桌的全景图;
提取所述全景图中的人物特征信息,并根据所述人物特征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
8.一种智能升降桌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智能升降桌处于使用状态时,获取所述智能升降桌当前的使用者信息,所述智能升降桌配置有触控桌面,所述使用者信息包括使用者的数量和/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者信息对所述触控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划分。
9.一种智能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升降桌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
CN201811029579.9A 2018-09-05 2018-09-05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3437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9579.9A CN109343786A (zh) 2018-09-05 2018-09-05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9579.9A CN109343786A (zh) 2018-09-05 2018-09-05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3786A true CN109343786A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9579.9A Pending CN109343786A (zh) 2018-09-05 2018-09-05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37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5023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分区域显示控制方法
CN113573130A (zh) * 2021-07-09 2021-10-29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电视分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03627A (zh) * 2022-12-28 2023-04-04 长兴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器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4121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Smart Technologies Ulc Handling interactions in multi-user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CN102427584A (zh) * 2011-12-30 2012-04-25 江南大学 实现多智能体系统针对性覆盖及追踪的方法
CN104025004A (zh) * 2012-01-13 2014-09-0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5335092A (zh) * 2015-11-12 2016-02-1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平板人机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04484A (zh) * 2015-10-28 2016-03-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分屏装置及方法
CN205457280U (zh) * 2016-01-25 2016-08-17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连体互动桌椅
CN108113231A (zh) * 2017-11-22 2018-06-05 北京新弘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群组用分屏系统及智能餐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4121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Smart Technologies Ulc Handling interactions in multi-user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CN102427584A (zh) * 2011-12-30 2012-04-25 江南大学 实现多智能体系统针对性覆盖及追踪的方法
CN104025004A (zh) * 2012-01-13 2014-09-0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5404484A (zh) * 2015-10-28 2016-03-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分屏装置及方法
CN105335092A (zh) * 2015-11-12 2016-02-1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平板人机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CN205457280U (zh) * 2016-01-25 2016-08-17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一种连体互动桌椅
CN108113231A (zh) * 2017-11-22 2018-06-05 北京新弘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群组用分屏系统及智能餐桌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宏毅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理论、技术与实现》", 30 September 2008,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5023A (zh) * 2020-08-14 2020-12-04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分区域显示控制方法
CN113573130A (zh) * 2021-07-09 2021-10-29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电视分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03627A (zh) * 2022-12-28 2023-04-04 长兴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器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19913A1 (zh) 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90651B2 (en) Image display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image display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TWI539359B (zh) 使用增強式視窗狀態來配置顯示區域
WO2017202383A1 (zh) 动画生成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4284064B (zh) 用于预览双镜头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8986016B (zh) 图像美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69038A (zh) 基于多屏终端的显示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343786A (zh) 智能升降桌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升降桌和存储介质
KR20150038518A (ko) 사진을 이용한 운영체제 색상 세팅
CN10457200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291802B (zh) 关系图谱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3297699A (zh) 一种图像的拍摄方法和终端
WO2022227775A1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04793887B (zh) 移动终端的双摄像头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087561B2 (en) Three-dimensional sketching in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CN104657033B (zh) 移动终端中图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210019925A1 (en)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creation of digital diagrams
CN107797750A (zh) 一种屏幕内容识别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介质
CN110275612A (zh)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4406A (zh) 组合框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8689558U (zh) 一种辅助用户的智能系统
CN10448409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32196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6304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089473B1 (ko) 안면 모델 편집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