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9149A -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9149A
CN109339149A CN201811366254.XA CN201811366254A CN109339149A CN 109339149 A CN109339149 A CN 109339149A CN 201811366254 A CN201811366254 A CN 201811366254A CN 109339149 A CN109339149 A CN 10933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rainwater
coral
water
coral is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62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权民
卫振海
王咏今
何国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6625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9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1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8302 priority patent/WO202009872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03B11/1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of underground ta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待建造的珊瑚岛礁进行技术勘探;步骤二:建造环状的不透水帷幕墙;步骤三:采用高压定深注浆工艺建造减渗层,所述减渗层与所述不透水帷幕墙的底部相连;步骤四:建造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本发明通过在珊瑚岛礁陆地区域的地层建造一个环状封闭、深度可达更新世喀斯特含水层的不透水帷幕墙、在陆地地表下建造一个加强雨水渗入的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和减少全新世和更新世不整合面地层的渗透系数的减渗层,构造一个巨大的位于整个岛礁地层中的地下蓄水容器,该容器通过降雨不断得到补充,以解决自然状态下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可利用淡水量小、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珊瑚岛礁淡水存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将珊瑚岛礁自然形成的淡水透镜体体积拓展到原来的数十倍,形成体积大,稳定、可靠、有开采价值的地下淡水库。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珊瑚岛礁的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作用,充满岛体内的海水逐渐被雨水驱离,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淡水透镜体。淡水透镜体的生成有三个必要同时存在条件:需达到一定数量的降雨、特殊的珊瑚岛地质构造和海水淡水间的容重差异,但自然状态下,上述三个条件是非常不稳定的,因此,所述淡水透镜体的存在也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如图1所示,所述淡水透镜体被四面海水包围,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向淡水的渗透、珊瑚岛礁的较大的渗透系数和淡水补充的变化,淡水透镜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淡水透镜体的存在实际上是这种动态变化在珊瑚岛礁中海水和淡水的暂时平衡。这种淡水透镜体中可利用淡水数量受降雨量大小、岛礁面积、珊瑚岛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影响极大,且可开采数量十分有限和不稳定。[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利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8.1)]。现有公开的一些文献提出了部分解决的方法,但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351286A公开一种珊瑚礁砂地下淡水赋存和使用方法。由埋置在珊瑚礁周围填土中的多个集水井及给水系统组成,集水井呈圆形或方形,侧壁均匀布置有孔洞,顶部有带泄水孔的顶盖,集水井用于收集雨水,通过给水系统输送到需要的位置。水下铺设有复合土工膜,隔绝外部海水,带坡度的集水路面可将雨水汇集到集水井,通过集水井侧壁孔洞雨水向集水井周围扩散,逐步形成淡水区域。该发明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珊瑚礁邻近海岛的饮水问题;该专利文件中公开技术书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解决珊瑚岛礁淡水的数量不足、降雨影响大,是一个变形水窖,不能很好地解决淡水渗透流失和海水弥散扩散影响而淡水量的不稳定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48665公开一种珊瑚礁岛淡水透镜体的合理开采技术,包括确定淡水透镜体的具体形状及储水量、确定淡水透镜体的允许开采量和确定淡水透镜体的开采强度的技术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珊瑚礁岛淡水透镜体的具体形状及储水量,从而能够较准确地确定珊瑚礁岛某一位置淡水层的厚度,为淡水开采点的定点选址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为珊瑚礁岛全年淡水计划开采量的制定及合理取水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资料,避免地下淡水资源的盲目过度开采。该专利文件中公开技术书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解决如何合理开采现有珊瑚礁岛淡水透镜体中淡水,没有解决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可利用淡水量小、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问题。
另,目前远海海岛淡水供应通常采用船运法、海水淡化等方法解决远海海岛淡水供应问题。其中:船运法受海况、气候、风浪影响较大且成本高昂;海水淡化设备成本高、能源消耗多、设施占地面积大、需要建设工厂和组建维护队伍,成本价格亦较高。。
因此,如何克服自然状态下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可利用淡水量小、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不足,使珊瑚岛礁的地下可利用淡水量显著增加,并可稳定可靠地开采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服自然状态下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可利用淡水量小、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不足,使珊瑚岛礁的地下可利用淡水量显著增加,并可稳定可靠地开采利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建造的珊瑚岛礁进行技术勘探,以确定于所述珊瑚岛礁上建造集水设施的施工区域;
步骤二:于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建造一环状的不透水帷幕墙;
步骤三: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下,采用高压定深注浆工艺建造减渗层,所述减渗层与所述不透水帷幕墙的底部相连,形成设置于地下的巨型集水容器;
步骤四: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造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位于所述集水容器的开口处,以辅助收集雨水。
进一步优选的:沿着所述施工区域边沿,采用高压旋喷桩工艺或深层搅拌桩工艺从所述珊瑚岛礁地表竖直建造止水桩,各所述止水桩的底部超过所述珊瑚岛礁地下不整合面且直至更新世喀斯特含水层,多个止水桩围成一环形封闭式墙体,形成所述不透水帷幕墙。
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止水桩的直径范围是300mm-800mm,各止水桩于地下的深度超过不整合面1米至2米,所述相邻两止水桩之间具有10%-40%重合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不透水帷幕墙的渗透系数不小于0.1M/d。
进一步优选的:于所述施工区域内地面垂直开设多个注浆钻孔,各所述注浆钻孔底位于所述施工区域地下的不整合面处,且相邻所述注浆钻孔底部可采用水平弯钻孔连通;向各注浆钻孔内注浆,以于所述施工区域内不整合面处获得注浆层,该注浆层为所述减渗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减渗层施工区域内地面以下13-30米处,且所述减渗层厚度范围是0.05-0.8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包括地表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助渗管网以及多个贮水调节池;
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与任一所述贮水调节池连通,以收集地表雨水;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以平衡各贮水调节池水量,所述雨水助渗管网竖直插入所述施工区域内地表,以辅助雨水下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分散的分布于所述施工区域内,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的总容量不小于所述珊瑚岛礁所在地气候的日最大降雨量的35%;各贮水调节池为独立的施工塑料密封池,且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雨水助渗管网的总表面积为所述珊瑚岛礁受雨陆地面积的0.3-2.5倍,所述雨水助渗管网包括多个助渗管个,各助渗管垂直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且埋置深度不小于1.2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为地表雨水收集沟渠,该地表雨水收集沟渠开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珊瑚岛礁陆地区域的地层建造一个水平封闭、深度可达更新世喀斯特含水层的不透水帷幕墙、在珊瑚岛礁陆地地表下建造一个加强雨水渗入地下的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和适当减少全新世和更新世不整合面地层的较小渗透系数的减渗层,构造出一个巨大的位于整个珊瑚岛礁地层中的地下蓄水容器,或称为地下水库;形成的这个蓄水容器的侧面是环绕整个岛礁的几乎不渗水的帷幕墙,顶面是尽可能将降雨收集渗入地下的雨水助渗系统,底面是渗透能力远低于自然状态珊瑚礁的减渗层,该结构在经过若干时间的降雨量的蓄积,由降雨形成的淡水将逐步将容器中的海水从底部的减渗层挤出,并充满整个地下水库,形成一个可利用的巨大的淡水源,且这个淡水源可以通过降雨不断得到补充,从而有效的解决自然状态下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可利用淡水量小、极其脆弱和不稳定的问题;
另,本发明阐述的技术能将地面降雨经过天然土壤过滤,再自动地收集到经本发明方法建成的地下淡水库,作为地下淡水资源,随用随取,一次投资,永久使用,免维护、不占地,除供应岛民生活、生产用水之外,因为地下淡水水位的提高,还能够涵养地表绿化植被;且,与现有船运、海水淡化等方法相比,本发明可彻底改善海岛生态环境,而其长期成本比其他供水方式成本降低几十倍,以南海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2000mm-3000mm/年计算,采用本发明收集的淡水,每平方公里每年可生产约200万立方米的淡水,并将其经过过滤,安全地、不占使用空间地储存到地下,每日可供水量超过3500立方米,可满足上万人的生活用水;本发明每平方公里每年节约海水淡化资金上千万元,节约电力800万千瓦时,[注: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终极方法一方水耗电4度来源:北京日报2011-06-0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步骤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实施获得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不透水帷幕墙及减渗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不透水帷幕墙在建造过程中止水桩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减渗层在建造过程中注浆钻孔的开设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减渗层在建造过程中注浆钻孔的三种开设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地表雨水收集(即地表雨水收集沟渠)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贮水调节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淡水透镜体被四面海水包围,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向淡水的渗透、珊瑚岛礁的较大的渗透系数和淡水补充的变化,淡水透镜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淡水透镜体的存在实际上是这种动态变化在珊瑚岛礁中海水和淡水的暂时平衡。这种淡水透镜体中可利用淡水数量受降雨量大小、岛礁面积、珊瑚岛的地质构造和气候影响极大,且可开采数量十分有限和不稳定,很容易干涸和“击穿”。现有公开的专利文件,仅仅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本发明提供一种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建造的珊瑚岛礁进行技术勘探,以确定于所述珊瑚岛礁上建造集水设施的施工区域;
步骤二:于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建造一环状的不透水帷幕墙;
步骤三: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下,采用高压定深注浆工艺建造减渗层,所述减渗层与所述不透水帷幕墙的底部相连,形成设置于地下的开口式集水容器;
步骤四: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造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位于所述集水容器的开口处,以辅助收集雨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上述步骤于建造的不透水帷幕墙、地表的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和底部的减渗层,构造出一个巨大的位于整个岛礁地层中的地下蓄水容器,或称为地下水库,该蓄水容器的侧面是环绕整个岛礁的几乎不渗水的不透水帷幕墙,顶面是尽可能将降雨收集渗入地下的雨水助渗系统,底面是渗透能力远低于自然状态珊瑚礁的减渗层;其经过若干时间的降雨量的蓄积,由降雨形成的淡水将逐步将容器中的海水从底部的减渗层挤出,并充满整个地下水库,形成一个可利用的巨大的淡水源,且这个淡水源可以通过降雨不断得到补充。
通过初步估算,一个一平方公里的珊瑚岛礁,如果可收集雨水为70%,在南海降雨量为2000-3000mm的条件下,每年大约可蓄积175万吨淡水,经过大约两到四年时间,基本可形成一个准永久性淡水源,且这个淡水源基本不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干旱季节和年份的影响也将甚微。
另,本发明阐述的方法能将地面降雨经过天然土壤过滤,再自动地收集到经本发明方法建成的地下淡水库,作为地下淡水资源,随用随取,一次投资,永久使用,免维护、不占地,除供应岛民生活、生产用水之外,因为地下淡水水位的提高,还能够涵养地表绿化植被;且,与现有船运、海水淡化等方法相比,本发明可彻底改善海岛生态环境,而其长期成本比其他供水方式成本降低几十倍。以南海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2000mm-3000mm/年计算,采用本发明收集的淡水,每平方公里每年可生产约200万立方米的淡水,并将其经过过滤,安全地、不占使用空间地储存到地下,每日可供水量超过3500立方米,可满足上万人的生活用水;本发明每平方公里每年节约海水淡化资金上千万元,节约电力800万千瓦时,[注: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终极方法一方水耗电4度来源:北京日报2011-06-08]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显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对待建造的珊瑚岛礁进行技术勘探,以确定于所述珊瑚岛礁上建造集水设施的施工区域;
步骤二S2:于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建造一环状的不透水帷幕墙A;
步骤三S3: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下,采用高压定深注浆工艺建造减渗层B,所述减渗层B与所述不透水帷幕墙A的底部相连,形成设置于地下的开口式集水容器;
步骤四S4: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造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C,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C位于所述集水容器的开口处,以辅助收集雨水。
根据上述步骤,进行阐述及说明如下:
所述步骤一中:需要对待施工的珊瑚岛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所述地址勘探的主要内容为岛礁陆地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上部全新世沉积物在全岛范围内的厚度分布及不整合面深度,以及全新世沉积层和更新世石灰石地层的渗透系数测定。
具体的说:实施勘探需要开设多个勘探点,所述勘探点的密度布置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测、地震等其他方法与钻探法相结合。其中所所述全新世沉积物地层渗透系数的测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双环法和立管法,对于更新世石灰石地层可以采用压水法。
所述步骤二中:该步骤中所获建造的不透水帷幕墙A的建造目的是切断海水从水平方向向岛体内的渗透,同时也防止岛上降雨形成的淡水向岛外的渗流,从而使降雨形成的淡水主要渗入岛体的地下土层中,形成稳定的不受水平向海水弥散影响的淡水层。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不透水帷幕墙A的具体施工中,需沿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建造,首先,所述施工区域的边沿优选为离高潮位海岸线内侧3米-5米,采用高压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或其他工艺,从所述珊瑚岛礁地表竖直向下建造垂直于珊瑚岛礁地表的止水桩A1,各所述止水桩A1的底部超过所述珊瑚岛礁地下不整合面且直至更新世喀斯特含水层,多个止水桩围成一环形封闭式墙体,从而获得所述不透水帷幕墙,所得的不透水帷幕墙的渗透系数不小于0.1M/d。如图5所示,各所述止水桩A1的直径范围是300mm-800mm,各止水桩A1的深度超过不整合面1米至2米,所述相邻两止水桩A1之间具有10%-40%重合部,优选的:所述相邻两止水桩之间具有15%重合部。
具体的说:所述止水帷幕墙A的建筑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技术及经济性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可采用高压旋喷或深层搅拌成桩工艺,其具有施工设备配套简单,工艺易操作,施工成本较低等优点;所述施工根据现场测定的渗透系数,确定止水帷幕墙施工中的注浆配合比和注浆量,一般可以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中摆喷法施工;注浆液可采用水泥或高分子发泡材料或其他材料作为成桩材料,具有凝结时间可调,可有效地控制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距离,且具有浆液无毒、无污染,价格相对较便宜等优点;如图5所示,止水桩A1直径一般在300mm-800mm范围内,止水桩A1深度为15米-30M米(根据勘探结果,应超过不整合面1M-2M),所述止水桩A1间距根据摆喷实验确定,两止水桩A1之间应有10-40%左右的重合,以确保能达到要求的防渗效果;最后,在不透水帷幕墙A完成注浆后,待浆体固结完成,应进行渗透检验。
所述步骤三中:该步骤中所建造的减渗层B为一低渗透层,其减少底部海入的渗入,保持上部岛礁土层中淡水层的稳定。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具体施工中:于所述施工区域内地面垂直开设多个注浆钻孔B1,各所述注浆钻孔B1底位于所述施工区域地下的不整合面处,且相邻所述注浆钻孔B1底部连通;向各注浆钻孔B1内注浆,以于所述施工区域内不整合面处获得注浆层,该注浆层为所述减渗层B;所述减渗层B施工区域内地面以下13-30米处,且所述减渗层B厚度范围是0.05-0.8米。
具体的说: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减渗层B在所述施工区域内的不整合面附近设置,所述不整合面一般位于所述珊瑚岛礁地面以下13-30米左右,可采高压定深注浆方式进行施工,为了实施高压定深注浆需要开设多个注浆钻孔,且相邻所述注浆钻孔底部可采用水平弯钻孔连通,相邻注浆钻孔间距根据设计要求的渗透系数来决定(所述渗透系数应是在整个所述不透水帷幕墙内平面面积的平均渗透系数);而在实际操作及施工中,建造减渗层B的过程中,于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开设的各所述注浆钻孔的底部的范围超出所述施工区域。
更详细的说:如图6所示,图中从打注浆钻孔B1直至于地下拓宽孔径等,从步骤(a)至(e)中实现,从而获得能有效注浆的所述注浆钻孔B1;如图7中显示了高压喷射注浆的三种形式,所述三种形式包括旋喷、顶喷及摆喷,各个形状的高压喷射注浆至少包括桩1、射流2、冒浆3、喷着注浆4、板5及墙6。
所述步骤四中:如图3所示,在珊瑚岛礁陆的施工区域地表下,建造一个遍布整个陆地施工区域内的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C,以使尽可能多的雨水渗入由不透水帷幕墙所围的土层中,增加该土层中的淡水含量;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C包括地表雨水收集设施C1、雨水助渗管网C2以及多个贮水调节池C3;
所述地表雨水收集C1设施与任一所述贮水调节池C3连通,以收集地表雨水;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C3之间通过连接管C4连通,以平衡各贮水调节池水量,所述雨水助渗管C2网竖直插入所述施工区域内地表,以辅助雨水下渗。
具体的说:如图3所示,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C3分散的分布于所述施工区域内,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C3的总容量不小于所述珊瑚岛礁所在地气候的日最大降雨量的35%;各贮水调节池C3为独立的施工塑料密封池,且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所述雨水助渗管网C2的总表面积为所述珊瑚岛礁受雨陆地面积的0.3-2.5倍,所述雨水助渗管网C2包括多个助渗管,各助渗管垂直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且埋置深度不小于1.2米;
如图8所示,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C1为地表雨水收集沟渠,该地表雨水收集沟渠开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详细的说: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C设计指标是将降雨量不小于50%-80%收集渗入地下土层;其中,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C1(即所述地表雨水收集沟渠)将地面末来的及雨水和路面等雨水收集进入渗水管网C2和贮水调节池C3;所述贮水调节池C3的形式以封闭地下为主,可以将贮水调节和雨水渗透结合起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的贮水调节池,其基本不影响地面承载能力,又可根据需求设置贮水调节池大小;所述雨水渗透管网C2在平面布置上,要根据地面雨水的来源情况进行布置,一般均匀布置为宜,所述雨水渗透管可采用水泥制品或其他制品,工程塑封料制品比较经济,渗透系数大,效果好可以优先考虑;但实际施工中,上述工程塑封料制品的耐久性要充考虑,埋置深度不宜过小。
更详细的说:
在具体施工中,所述地表雨水收集沟渠为开设于地表的凹陷式沟渠,以下阐述一种凹陷式沟渠为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发明中要求保护的地表雨水收集沟渠不仅限于此:其结构如下:
如图8所示,从沟渠的开口端朝向其底端依次设置有储水层C11、覆盖层C12、种植土壤层C13、砂层C14及砾石层C15,所述覆盖层C12可以为草皮层或以卵石铺设的挡水堰,若所述覆盖层C12为挡水堰时,所述覆盖层C12的底处开设雨水收集口,所述砾石层C15内穿设有穿孔管C16,以收集雨水;其中,所述沟渠的深度(即覆盖层底部至沟渠开口平面)为5-25cm,所述种植土壤层C13的厚度为20cm,所述砾石层的C15厚度为30cm,其中砾石层C15中砾石的粒径为2cm;
在具体施工中,各所述贮水调节池C3选用较经济,渗透系数大,效果好的工程塑料制成的贮水调节池,所述贮水调节池C3包括主体池及多个贮水箱堆叠构成,各所述贮水箱为工业塑料制成的箱体,且箱体上沿竖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堆叠设置的贮水箱上的通水孔相互连通;如图9所述,所述贮水调节池呈矩形体,该矩形体的一外侧面上设置有防水防渗透层C31并对接一弃流过滤井C32,所述矩形体的内腔通过泥土过滤越流层C33分隔出一与所述弃流过滤井连通独立腔体,所述矩形体的上端面开设一检查口C34,该检查口C34对应所述独立腔体设置;所述矩形体上还竖直设置有一出水管C35,以及横向设置有一溢流管C36;以上针对贮水调节池C3呈矩形体的具体说明为所述贮水调节池的一个实施例,本申请中要求保护的贮水调节池结构不仅仅限于此。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待建造的珊瑚岛礁进行技术勘探,以确定于所述珊瑚岛礁上建造集水设施的施工区域;
步骤二:于所述施工区域边沿,建造一环状的不透水帷幕墙;
步骤三: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下,采用高压定深注浆工艺建造减渗层,所述减渗层与所述不透水帷幕墙的底部相连,形成设置于地下的集水容器;
步骤四: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建造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位于所述集水容器的上部开口处,以辅助收集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施工区域边沿,采用高压旋喷桩工艺或深层搅拌桩工艺从所述珊瑚岛礁地表竖直建造止水桩,各所述止水桩的底部超过所述珊瑚岛礁地下不整合面且直至更新世喀斯特含水层,多个止水桩围成一环形封闭式墙体,形成所述不透水帷幕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渗层施工区域内地面以下8-30米处,且所述减渗层厚度范围是0.05-0.8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助渗管网系统包括地表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助渗管网以及多个贮水调节池;
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与任一所述贮水调节池连通,以收集地表雨水;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以平衡各贮水调节池水量,所述雨水助渗管网竖直插入所述施工区域内地表,以辅助雨水下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分散的分布于所述施工区域内,所述多个贮水调节池的总容量不小于所述珊瑚岛礁所在地气候的日最大降雨量的35%;各贮水调节池为独立的施工塑料密封池,且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助渗管网的总表面积为所述珊瑚岛礁受雨陆地面积的1.2-2.5倍,所述雨水助渗管网包括多个助渗管,各助渗管垂直埋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且埋置深度不小于1.2米。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雨水收集设施为地表雨水收集沟渠,该地表雨水收集沟渠开设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地表。
CN201811366254.XA 2018-11-16 2018-11-16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Pending CN109339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6254.XA CN109339149A (zh) 2018-11-16 2018-11-16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PCT/CN2019/118302 WO2020098727A1 (zh) 2018-11-16 2019-11-14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6254.XA CN109339149A (zh) 2018-11-16 2018-11-16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149A true CN109339149A (zh) 2019-02-15

Family

ID=65315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6254.XA Pending CN109339149A (zh) 2018-11-16 2018-11-16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9149A (zh)
WO (1) WO202009872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727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卫振海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CN111236140A (zh) * 2020-03-05 2020-06-05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珊瑚岛地下淡水水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11287146A (zh) * 2020-02-21 2020-06-16 河海大学 一种增加淡水储量的人工双域海岛的施工方法
CN113895852A (zh) * 2021-11-11 2022-01-07 张国建 大气降水存储地下水库系统及建造方法
CN115613655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 一种岛礁透镜集水储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8665A (zh) * 2003-05-14 2004-11-24 方振东 珊瑚礁岛淡水透镜体的合理开采技术
CN101586341B (zh) * 2009-06-16 2010-12-01 陆观宏 一种土木工程地基的止水方法
JP5430783B2 (ja) * 2013-03-22 2014-03-05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淡水貯留システム
CN105421498B (zh) * 2015-11-16 2017-06-1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立体帷幕‑井群体系的基坑防渗水及沉降控制方法
CN105696646A (zh) * 2016-03-31 2016-06-22 大连久鼎祥瑞特种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下水库技术
CN106351286A (zh) * 2016-10-17 2017-01-25 重庆大学 一种珊瑚礁砂地下淡水赋存和使用方法
CN108104144A (zh) * 2018-01-09 2018-06-01 中南大学 基于降压减渗的强透水地层深基坑地下水控制方法及结构
CN109339149A (zh) * 2018-11-16 2019-02-15 卫振海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CN209293100U (zh) * 2018-11-16 2019-08-23 卫振海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727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卫振海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CN111287146A (zh) * 2020-02-21 2020-06-16 河海大学 一种增加淡水储量的人工双域海岛的施工方法
CN111287146B (zh) * 2020-02-21 2021-05-11 河海大学 一种增加淡水储量的人工双域海岛的施工方法
CN111236140A (zh) * 2020-03-05 2020-06-05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珊瑚岛地下淡水水库及其构建方法
CN113895852A (zh) * 2021-11-11 2022-01-07 张国建 大气降水存储地下水库系统及建造方法
CN115613655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 一种岛礁透镜集水储水装置
CN115613655B (zh) * 2022-12-19 2023-03-10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 一种岛礁透镜集水储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98727A1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9149A (zh)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设施建造方法
Onder et al. Underground dams
CN201943173U (zh) 沉槽式透水雨水口设施系统
Maity et al. Remedial measures for saline water ingression in coastal aquifers of South West Bengal in India
CN101336593B (zh) 改良盐渍土壤建造生态园林景观复合结构的方法
Qin et al. Major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n surface water resource utilisation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s
CN202232370U (zh) 用于高水位不透水盐碱地治理的绿化系统
Stevanovic et al.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northern Iraq
Dixit et al. Augmenting groundwater in Kathmandu Valley: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Stevanovic Util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springs
CN105696647A (zh) 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技术
CN106351286A (zh) 一种珊瑚礁砂地下淡水赋存和使用方法
CN209293100U (zh) 珊瑚岛礁地下淡水集水系统
Varallyay EXTREME SOIL MOISTURE REGIME AS LIMITING FACTOR OF THE PLANTS’WATER UPTAKE
Barksdale et al. Artificial recharge of productive ground-water aquifers in New Jersey
CN110230298A (zh) 含通气孔的盐碱地域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
CN205776502U (zh) 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库结构
CN202482980U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调蓄绿化系统
CN204491797U (zh) 一种运动场雨水过滤积聚装置
TW477852B (en) Integrated hydrologic circuits
Al-Rawas et 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irrigation systems: A case study from the Aflaj of Oman
Gaaloul et al. T unisian Experiences of Traditional Water Harvesting, Conservation, and Recharge
JPH03110231A (ja) 雨水地下浸透型排水施設
CN207700165U (zh) 一种坡地风化岩排水结构
CN207626175U (zh) 一种平地风化岩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