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4548A - 用于确定空间发送模式的确定电路和设备、移动收发器、通信设备、用于确定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空间发送模式的确定电路和设备、移动收发器、通信设备、用于确定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4548A
CN109314548A CN201780034502.8A CN201780034502A CN109314548A CN 109314548 A CN109314548 A CN 109314548A CN 201780034502 A CN201780034502 A CN 201780034502A CN 109314548 A CN109314548 A CN 109314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antenna
grid
wave beam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45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4548B (zh
Inventor
黄庸瑄
霍尔格·诺伊豪斯
斯特凡·费克特尔
伯特伦·坤泽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4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4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01Q3/2611Means for null steering; Adaptive interference nu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04B1/383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F exposure to the user, e.g. by 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transceiver while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示例提供用于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确定电路和设备、移动收发器、通信设备、用于确定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确定电路(10)被配置为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电路(10)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衰减对象信息;以及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空间发送模式的确定电路和设备、移动收发器、通信 设备、用于确定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示例涉及无线电通信中的阻挡物检测/确定,具体地但非排他地,涉及移动通信中的衰减对象的空间感测以及基于空间感测到的衰减对象来调整波束图案。
背景技术
波束成形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控制无线电或声音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方向性。这是通过电子或机械控制的定向天线实现的。广泛使用的一类电子控制的定向天线是相控天线阵列,其中每个阵列元件处的信号被相移,使得特定角度处的阵列的组合信号被建设性地或破坏性地组合以引起空间选择性。通过控制天线的方向图,波束成形可以改善预期接收器处的信号质量,同时减少去往/来自其他方向的不期望干扰。因此,波束成形在雷达、声纳、无线通信、射电天文学、和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地,波束成形可以被认为是第五代(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其工作频带包括极高频(EHF),即具有高链路衰减特性的毫米波。EHF(30-300GHz)中的无线电波传播非常容易被阻挡传播路径的物体(即,阻挡物)吸收。例如,毫米波穿透生物体的距离小于1-2毫米,主要是由于水的高损耗正切,参见例如,Om P.Gandhi和A.Riazzi的“人体对毫米波的吸收及其生物学意义”,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交流,第34卷,第2期,1986年2月。
对于人体,已经表明超过90%的入射信号功率在皮肤层中被吸收,参见例如,T.Wu等人的“人体与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交互与影响”,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15年6月。
附图说明
以下将通过仅示例的方式并且参考附图来描述设备、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等的一些示例,其中:
图1示出了确定电路或确定设备的示例;
图2示出了用于通过波束操纵(beam steering)的阻挡物确定和避免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示例中的波束网格与传感器网格之间的关系;
图4示出了示例中的阻挡物插值;
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传感器网格的示例;
图6示出了用于通过天线选择的阻挡物确定和避免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用于确定衰减对象的方法的示例的框图;
图8示出了示例移动设备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其中示出一些示例的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各种示例。在附图中,线条、层和/或区域的厚度可能为了清晰而夸大。
因此,虽然进一步的示例能够具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一些示例通过示例的方式在附图中被示出并且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不旨在将示例限制为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示例将覆盖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相同编号贯穿附图的描述指代相同或类似元件。
应当理解,当元件被称为被“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被“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类似的方式来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
本文使用的术语是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其他示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如示例所属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将进一步理解,术语(例如,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除非本文中另有明确定义。
示例可以处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移动设备处有效且准确地选择天线波束或天线的挑战。具体地,可以利用来自嵌入在移动设备(也称为用户设备(UE))中的传感器的信息来检测和避免天线波束方向的环境中的信号阻挡物。这样的阻挡物避免可以改善通信质量并且可以帮助最小化或减少人体暴露于电磁辐射。
因此,在波束成形通信系统中,对操纵波束方向远离包括人体在内的重要阻挡物有兴趣。阻挡物避免是配备有波束训练机制的波束成形通信系统的固有特征。这类训练机制测试样本波束方向,标识具有期望质量(例如,高信号强度或高信噪比(SNR))的方向,并且根据标识的期望方向来选择波束。因为被吸收对象阻挡的波束方向表现出不期望的信号质量,波束训练具有减少选择朝向阻挡物的波束的机会的效果。
示例可以提供阻挡物避免的概念,其利用来自通信设备中的接近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的信息来明确地检测阻挡物的存在和方向。示例可以作为用于波束操纵或天线选择的波束训练方法的替代或与其相结合。
图1示出了确定/检测电路10或确定/检测设备10的示例。确定电路10被配置为确定移动收发器100(该移动收发器100在图1中使用虚线或点线表示,因为在该示例中是可选的)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电路10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衰减对象信息。如图1中进一步示出的,确定电路10包括控制模块14,该控制模块14耦合到至少一个传感器12。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并且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中,控制模块14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一个或多个处理设备、用于处理的任意装置(例如,处理器、计算机、或可与相应适配的软件一起操作可编程硬件组件)来实现。换句话说,所描述的控制模块14的功能也可以用软件来实现,该软件然后在一个或多个可编程硬件组件上执行。这类硬件组件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等。
另一示例是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确定设备10,图1的图示也适合于该确定设备10。确定设备10包括用于感测的装置12(例如,传感器),被配置为感测衰减对象信息。设备10还包括用于控制的装置14,耦合到用于感测的装置12。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确定电路10或确定设备10的组件的其他示例和实现细节。即使省略了明确的重复,确定电路10的这些细节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确定设备10。
在示例中,移动收发器100的发送或接收模式可以包括不同的天线选择、不同的波束选择、不同的发送或接收方向、不同的发送或接收位置、不同的空间子信道、不同的空间预编码等。示例可以检测衰减对象,并且然后可以在移动收发器处调整发送或接收模式,例如,可以通过选择来自移动设备10的不同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来改变发送或接收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控制模块14还可以被配置为控制选择的波束、天线、预编码向量、发送模式等的发送功率。在示例中,发送模式还可以包括(针对若干天线、波束、预编码向量等的)功率设置、功率配置或功率分布。示例可以基于关于阻挡物的传感器馈送信息(衰减对象信息)来执行多个发送元件的联合功率控制/预编码/波束选择/天线选择。
天线可以对应于任意发送和/或接收天线,例如,喇叭天线、偶极天线、贴片天线、扇形天线等。天线可以以限定的几何设置来布置,例如,均匀阵列、线性阵列、圆形阵列、三角形阵列,均匀场、场阵列、它们的组合等。
发送到天线和/或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可以是彼此的相移版本。根据天线的几何形状,可以生成建设性和破坏性叠加的方向从而形成波束。例如,模拟移相器或Butler矩阵可以与预设或可配置的相位关系一起使用以生成波束网格。在示例中,可以使用数字波束成形,使得信号的相位(例如,在基带中)被数字地操作。数字波束成形器可以使用复数信号与复数的乘法:可以改变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例如,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可以被用来形成网格以从中选择波束。
在示例中,波束成形可以被用来形成网格,网格可以对应于一组波束,网格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波束的形状、方向和信号强度或功率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定义包括多个预编码向量的码本,并且预编码向量可以生成可以具有任意形状的波束。可以从码本选择一组预编码向量。波束的方向和形状可以不同。这样的波束的选择或生成可以取决于实际网络情况、是否应用空间归零或空间干扰减少/消除、部署场景的特征、是否存在视距或非视距传播、有多少要服务的收发器、有多少可用的天线等等。
方向图可以被改变,例如,通过改变波束成形模式、改变波束成形权重、选择波束或不同天线用于不同方向。示例可以被实现为移动设备,并且可以被配置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至少在一些示例中,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权重信息。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可以对应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附加地或替代地,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天线波束。控制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波束的权重信息。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波束。
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对应于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个,其中术语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通信网络同义使用。移动或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对应于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并且可以使用毫米波(mm-Wave)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对应于或包括例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高速分组接入(HSP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或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演进UTRAN(e-UTRA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网络、GSM/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或具有不同标准的移动通信网络,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网络IEEE 802.16或无线局域网(WLAN)IEEE 802.11,通常是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码分多址(CDMA)网络、宽带CDMA(WC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空分多址(SDMA)网络等。
基站或基站收发器可以操作来与一个或多个活跃的移动收发器100进行通信,并且基站收发器可以位于另一基站收发器(例如,宏小区基站收发器或小小区基站收发器)的覆盖区域中或附近。因此,示例可以提供包括一个或多个移动收发器100和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器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基站收发器可以建立宏小区或小小区,例如,微微小区、城域小区、或毫微微小区。移动收发器100可以对应于智能手机、电话、用户设备、膝上型电脑、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通用串行总线(USB)盘、汽车等。根据3GPP术语,移动收发器100还可以称为UE或移动设备。
基站收发器可以位于网络或系统的固定或静止部分中。基站收发器可以对应于远程无线电头端、发送点、接入点、宏小区、小型小区、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城域小区等。基站收发器可以是有线网络的无线接口,其允许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UE或移动收发器。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符合以下无线电信号,例如,由3GPP标准化的无线电信号、或通常符合上面列出的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无线电信号。因此,基站收发器可以对应于NodeB、eNodeB、基站收发器站(BTS)、接入点、远程无线电头端、发送点等,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远程单元和中央单元。
示例可以使用来自通信设备中的传感器的接近度和/或触摸确定结果来检测阻挡物(衰减对象)及其方向。例如,可以选择天线或其波束方向以避免检测到的阻挡物。
在一些示例中,波束训练机制可以被用于阻挡物避免,或减少阻挡物对波束成形系统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阻挡物确定来辅助。通过选择提供更好的信号发送/接收质量的估计的波束方向,波束训练可以避免不太期望的方向(该不太期望的方向可以包括具有阻挡物的方向)。这种间接阻挡物避免可能依赖于波束训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换句话说,波束训练方案避免阻挡物的程度可以取决于波束训练参考信号的周期性(时间密度)和角度粒度(空间密度)。参考信号的这种时间密度和空间密度可以是所有可用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稀疏子样本,从而限制训练开销以及实现足够快速的训练。
相反,使用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避免的示例可以明确地检测阻挡物,并且可以独立于参考信号配置。因此,可以使用示例来在没有预热时间的情况下检测阻挡物,并且示例可以提供一致的精度水平,而不管参考信号的任何变化。当与基于参考信号的波束训练方案一起使用时,传感器辅助的方法可以带来两个显著的益处。第一,它们可以通过减少要搜索的候选波束方向的数量来使得波束训练更有效。第二,它们可以在没有参考信号的时间间隔期间实现波束适应。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避免的另一优点是人体暴露控制。某些传感器可以被设计为专门检测生物体/人体,使得优先级分配方案能够针对人体暴露于电磁辐射的监管一致性避免朝向人体的方向,而不必降低最大发射功率和通信质量。一些通信设备(例如,平板电脑)可以利用接近传感器来限制电磁辐射。具体地,当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在附近时,可以减少设备的总发射功率。示例可以选择性地避免人体的方向以用于波束成形的发送,并且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减少人体的辐射暴露,而不会降低发送功率和通信质量,或较少降低发送功率和通信质量。在示例中,上述确定电路10可以包括多个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一个或多个衰减对象的信息。
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检测/确定和避免示例的应用是,在设备表面中或上的不同位置分布多个冗余天线或天线模块,并且基于阻挡物确定结果来激活或停用这些冗余天线或天线模块。在一些示例中,这对于触摸传感器尤其有吸引力,其中仅开启或选择面向未被生物体部分触摸的表面的那些天线来提供(定向)天线分集,从而避免所谓的“死亡支配(grip of death)”或“天线门(antenna gate)”问题。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减少针对人体的射频暴露。
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可以是用于发送或接收的空间方向,或包括在具有移动收发器100的移动设备中或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例如,传感器12可以是用于检测射频阻挡物或射频阻挡物的方向的触摸传感器、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定向接近传感器。在一些示例中,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根据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的天线或波束的子集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波束选择。
通常,在示例中,传感器可以包括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示例的另一有利应用是使用天线本身作为传感器,即,通过观察天线或天线模块的相关电参数来直接导出期望的传感器信息(例如,人体的接近度)。传感器12可以是天线,并且衰减对象信息可以是关于天线处的反射系数或天线的驻波比的信息。示例可以确定天线匹配参数,例如,反射系数、S参数或驻波比(SWR),其可以沿着天线馈线被确定。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节省附加传感器硬件,并且可以避免传感器/天线共址的问题。
示例可以提供用于定向通信的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检测/确定和避免方法的机制。
图2示出了示例中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示例中的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检测/确定和避免方法的循环。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波束成形实例的每个群组执行一个这样的循环。如图2所示,在步骤20中,循环开始,其中定向传感器检测阻挡物的存在。分配给检测阻挡物的传感器的方向可以被视为阻挡物方向。在本示例中,每个传感器的方向性以及每个波束的方向相对于移动设备100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将检测到的阻挡物方向的集合确定地映射到波束方向的集合。每个候选波束方向被分配有相关联的权重,其中权重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值。如果传感器检测到阻挡物(图2中的步骤22),则可以减少来自候选波束方向的初始集合的与阻挡物方向(该传感器的方向)重叠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方向的(一个或多个)权重(图2中的步骤24)。如果没有检测到阻挡物,则按原样使用初始集合(图2中的步骤26)。最后,按照权重的降序将候选波束方向的集合用于波束成形(步骤28)。
在给定波束成形实例中使用的候选波束的数量可以基于计算资源和/或时间预算来预先确定,或数量可以是可变的,其中可以从集合中移除具有低于阈值的相应权重的波束。用于阻挡物检测的传感器12可以是定向接近传感器或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在没有任何物理接触的情况下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存在可以检测不同的目标材料的多种接近传感器类型。例如,电感式传感器是针对金属的,光电传感器可以针对塑料,并且被动式红外(PIR)传感器适用于生物体。具体地,PIR传感器测量从其视场中的对象辐射出的红外光,并且可以通过针对由人发射的红外波长范围来调谐到人体。
基于电容耦合的电容式传感器也可以针对人体并且可以用于接近度感测和触摸感测。触摸传感器可以检测表面上的物理接触。除了若干电容式触摸感测技术之外,还存在并且可以在示例中使用电阻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
传感器12通常具有相关联的方向覆盖(例如,视场(FOV)和/或孔径),这是三维角度范围,在该范围内,传感器12对刺激(目标)作出反应。具有窄FOV的传感器可能更适合于通过具有许多元件的相控天线阵列进行的波束成形,而具有宽FOV的传感器可能足以用于利用具有少量元件的定向贴片天线或相控阵列的更粗略的方向性控制。在示例中,确定电路10可以包括生成多个覆盖区域的多个传感器。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或对其进行加权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在一些示例中,波束成形可以是自适应的,并且可以确定新的权重以便使得波束适应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情况。一些示例可以从波束的预定集合、或码本的预编码向量等中选择波束。在一些示例中,控制模块14本身可以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并且生成多个天线波束。
传感器FOV到一个波束的角度覆盖(其中波束覆盖可以例如通过相关联的3dB波束宽度(例如,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来定义)的映射可以是一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一的、或多对多的。通常,传感器FOV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被映射到波束覆盖的全部或一部分。如果设备被设计为使得一个且仅一个传感器的FOV可以被完全映射到一个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则检测到的阻挡物方向到候选波束方向的映射是一对一的。
分配给候选波束方向的权重可以表示考虑将波束方向用于波束成形的优先级。虽然较低的权重可以对应于较低的优先级,但是作为示例,取决于实现方式变体,权重与优先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颠倒。可以通过用于波束成形的权重和候选波束方向的集合来实现阻挡物避免或影响减小。图2中的候选波束方向的集合可以是所有可能波束方向的完整集合、完整集合的规则子采样子集、或基于先前波束训练阶段的波束方向的减少的集合。候选波束方向的起始权重可以是恒定的,或一些权重可以基于先前波束训练和/或阻挡物避免循环被减少。在波束训练实例中(其中设备测试预定数量的波束方向以选择较少数量的优选波束),测试波束的顺序可以按照权重减小的顺序。因此,可以根本不考虑权重足够低的波束方向。替代地或另外地,通过不考虑权重低于特定阈值的所有波束,可以减少测试波束方向的数量以进行更有效的测试。
在波束训练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的波束成形实例处,权重可以被用来根据选择度量(例如,信号强度或SNR)来预先调整在上一波束训练中选择的波束。可以使用该选择度量与每个波束的权重的组合来在这样的波束成形实例处导出波束。作为示例,可以使用选择度量乘以权重。这类方法提供了用于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避免或减少方案的载体,以补充和增强基线波束训练机制,其中即使在波束训练参考信号之间的时间段期间也可以连续地调整波束。
在示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概念将多个天线与多个传感器的多个覆盖区域彼此映射。(波束和传感器的)覆盖区域可以是任意的,或它们可以是结构化的。在下文中,覆盖区域也可以称为网格。根据不同的因素和参数,这种网格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例如,网格的结构可以取决于移动设备100中或上的传感器和天线的几何形状、基础算法、传感器和天线类型、它们彼此的位置和方向等。
在基本示例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天线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在另一示例中,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不同。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基于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覆盖区域网格的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interpolate)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或通过基于到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
图3示出了设备的示例中的波束网格和传感器网格之间的关系。图3示出了示例中的四个示例几何形状(a)、(b)、(c)和(d)或网格关系。图3描绘了移动设备10的候选波束覆盖范围的集合与定向传感器FOV的集合之间的示例关系。在图3(a)-(d)中,每个实线六边形表示不同的波束覆盖范围,并且实线六边形的集合(称为波束网格)表示可能的三维波束覆盖范围的集合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均匀性是相当理论的假设,并且简化了关系的图形表示。在实际实现方式中,网格的单元将包括具有不同数量、形状和大小的覆盖区域。
同样地,每个虚线六边形表示不同的传感器FOV,并且虚线六边形的集合(称为传感器网格)表示三维传感器FOV的集合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阴影线六边形表示检测到阻挡物的传感器12的FOV。虽然为了方便起见,本文的波束覆盖或传感器FOV由六边形表示,但是实际上它的形状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椭圆或任何其他任意形状。
子图(a)对应于波束网格与传感器网格相同的情况,两个网格之间的映射是一对一的。天线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在子图(b)、(c)和(d)中,波束网格与传感器网格不同。子图(b)对应于波束的波束宽度与传感器FOV相同的情况,子图(c)对应于波束宽度小于传感器FOV的情况,子图(d)对应于波束宽度大于传感器FOV的情况。这种不匹配不仅来自于在两个网格的物理不匹配,而且还来自于随时间变化的阻挡物方向(例如,设备旋转或移动阻挡物)与阻挡物感测和波束成形之间的时间不同步的组合效应。
这些子图表明,波束方向(其覆盖范围与检测到阻挡物的传感器(阻挡物区域)的FOV重叠)的权重减少可以取决于波束覆盖范围与传感器FOV如何对准。如子图(a)所示,当波束网格与传感器网格相同时,波束方向的简单二值权重就足够了。在该示例中,可以为波束方向1分配低权重(例如,零),以便有效地从波束训练中移除波束方向1,或在波束训练之间被预先取消选择。在子图(b)、(c)和(d)中,传感器FOV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波束覆盖范围完全或部分重叠。波束方向与传感器FOV的重叠越多,波束方向被分配的权重就越低。在子图(b)的示例中,波束方向2可以被分配有与波束方向1和3相比更低的权重。在子图(c)的示例中,波束方向1的权重可以是最低的,接着是波束方向2和3的权重,波束方向4的权重被减小最小数量。
在一些示例中,波束网格可以与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不同。例如,传感器网格可以是稀疏的,即,传感器FOV的集合可以不分别覆盖感兴趣的整个方向范围,反之亦然。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基于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覆盖区域网格的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或者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基于到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
图4示出了示例中的阻挡物插值。图4示出了设备的波束网格与传感器网格之间的两个示例对准,其中多个传感器检测到一个或多个阻挡物。如子图(a)所示,当传感器网格是完整的时(即,没有无法检测到阻挡物的盲区),波束方向的权重可以根据与所有阻挡物区域的组合集合的重叠程度按比例地减小。当传感器网格是稀疏的时(即,具有如子图(b)中的盲区),可以使用二维插值来导出阻挡物-波束重叠。在该示例中,波束方向1被分配有最低权重,因为波束方向1的波束覆盖与进行插值之后的阻挡物区域的重叠是最大的(尽管波束方向1的波束覆盖与进行插值之前的阻挡物区域的重叠相对较小)。
图5示出了采用多个传感器网格的示例波束成形设备设计。可能存在具有相同传感器类型的多个网格,或每个网格可以具有不同的传感器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波束方向的权重可以是多个基于每个传感器网格的权重的总和。在这样的示例中,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波束特定度量来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控制模块1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覆盖区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波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波束特定度量。度量可以以如下方式被确定:衰减对象位于波束方向上的可能性越高,所述波束被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可能性越低。
在其中传感器网格与波束网格之间的映射是一对一的简单示例中,权重可以与重叠阻挡物区域的数量成反比。在图5中,波束方向3被分配有最低权重,因为所有三个传感器网格的相应传感器都检测到阻挡物。
图6示出了用于阻挡物检测和避免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在第一步骤60中,定向传感器可以检测阻挡物的存在。如果在步骤62中检测到阻挡物,则在步骤64中从天线的集合中移除与阻挡物方向对准的天线。如果没有检测到阻塞,则天线的初始集合不变(步骤66)。然后在步骤68中使用天线的集合进行发送和/或接收。图6是示出示例传感器辅助的阻挡物检测和避免方法的一个操作循环的流程图。图6中的过程类似于图2中的过程,除了修改的是物理天线的集合而不是波束方向的集合,并且权重被简化为二值方案,使得低权重意味着从候选集合中删除。每个传感器的方向性以及每个天线的方向相对于移动设备100是固定的,即,可以将检测到的阻挡物方向的集合确定地映射到天线的集合。
该过程可能特别适合于能够支持不同位置的冗余天线的设备,其中活跃天线的集合是基于触摸检测结果的。例如,每个天线可以具有基于参考信号周期性更新的质量度量或方向和偏好,并且天线的初始集合可以包括针对连续和相邻方向的每个不同群组的一个天线,其中成员天线在方向群组中的天线之间具有最高度量。在该方案中,触摸检测可以触发移除触摸区域中的成员天线,并且用不在触摸区域中但在相同的方向群组中的第二最优选天线进行替换。这样的触发可以筛选(short-list)天线的集合以用于更有效的周期性更新,并且还使得能够在周期性更新之间进行天线自适应。
另一示例应用是省电方案,其中在任何给定时间在相似方向的群组中的天线和射频(RF)组件中仅激活一个天线和相关联的RF组件。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天线的质量度量可能无法获得或无法被定期更新。相反,可以以预定顺序激活天线,并且如果检测到触摸/当检测到触摸时,可以改变激活的天线。
示例可以提供用于确定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移动设备处的用于通信的发送方向和/或接收方向的装置和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来检测降低发送或接收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的对象(阻挡物)的存在和/或衰减强度和方向。方法可以包括:如果检测到阻挡物,则将检测到的阻挡物的方向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发送/接收方向。方法可以包括相对于检测到阻挡物的传感器的角度覆盖范围与所映射的波束的角度覆盖范围之间的重叠量,减小每个映射方向的偏好度量。方法可以包括在确定发送和/或接收方向时按照相关联的偏好度量的降序来使用波束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用于检测阻挡物的传感器是定向接近传感器或定向触摸传感器。可以预先确定用于确定发送和/或接收方向的波束方向的数量。在一些示例中,仅使用偏好度量超过预定阈值的波束方向来确定发送和/或接收方向。示例可以提供用于确定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移动设备处的用于通信的天线的装置和方法。方法可以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定向触摸传感器来检测使得发送或接收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衰减的体表面的存在和位置。方法可以包括:如果检测到触摸,则将检测到的触摸的位置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天线。方法可以包括取消选择(不选择)与触摸位置相关联的映射天线用于信号发送和/或接收。
图7示出了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方法的示例的框图。方法包括感测72衰减对象信息,以及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74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方法包括控制76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图8示出了通信或移动设备100的示例的图示,该通信或移动设备100包括上述检测/确定电路10或检测/确定设备10。在示例中,这样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被配置为与另一通信设备(例如,基站收发器)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图8还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400(例如,LTE、LTE-A或5G系统)的示例。移动通信系统400包括可能与多个基站收发器300和310进行通信的移动收发器100的示例。移动收发器100包括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可能被连接到具有典型收发器组件(即,发送器和接收器组件)的收发器。示例是一个或多个低噪声放大器(LNA)、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PA)、一个或多个滤波器或滤波器电路、一个或多个天线共用器、一个或多个双工器、一个或多个模数转换器(A/D)、一个或多个数模转换器(D/A)、一个或多个调制器或解调器、一个或多个混频器、一个或多个天线等的群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元件。确定电路10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发送或接收模式,在预定的波束集合可获得的情况下,该发送或接收模式由选自该预定的波束集合的许多虚线波束指示,该预定的波束集合可以自适应地形成,或对应于不同的天线选择。
本文描述的示例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示例是确定电路10,被配置为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电路10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衰减对象信息。确定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2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在示例3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权重信息。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
在示例4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天线波束,并且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波束的权重信息,并且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波束。
在示例5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电路10包括多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检测或确定一个或多个衰减对象的信息。
在示例6中,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是用于发送或接收的空间方向,或包括在具有移动收发器100的移动设备中或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在示例7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传感器12是用于检测射频阻挡物或射频阻挡物的方向的触摸传感器、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定向接近传感器。
在示例8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根据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的天线或波束的子集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波束选择。
在示例9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人体的接近度或方向。
在示例10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减少针对人体的射频暴露。
在示例11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传感器12是天线,并且衰减对象信息是关于天线处的反射系数或天线的驻波比的信息。
在示例12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传感器12包括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
在示例13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电路10包括生成多个覆盖区域的多个传感器,并且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或对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进行加权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14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并且生成多个天线波束。
在示例15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天线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在示例16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波束网格不同于覆盖区域网格。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通过基于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覆盖区域网格的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或通过基于到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17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波束特定度量来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并且基于针对覆盖区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波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波束特定度量。度量以如下方式被确定:衰减对象位于波束方向上的可能性越高,所述波束被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可能性越低。
示例18是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确定设备10。确定设备10包括用于感测衰减对象信息的装置12。设备10包括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移动收发器1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19中,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在示例20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权重信息,并且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
在示例21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多个天线波束,并且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波束的权重信息,并且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波束。
在示例22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设备10包括多个用于感测的装置,被配置用于检测一个或多个衰减对象的信息。
在示例23中,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是用于发送或接收的空间方向,或包括在具有移动收发器100的移动设备中或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在示例24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感测的装置12包括用于检测射频阻挡物或射频阻挡物的方向的触摸传感器、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定向接近传感器。
在示例25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根据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的天线或波束的子集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波束选择。
在示例26中,用于感测的装置12被配置用于感测人体的接近度或方向。
在示例27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减少针对人体的射频暴露。
在示例28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感测的装置12包括天线,并且衰减对象信息是关于天线处的反射系数或天线的驻波比的信息。
在示例29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感测的装置12包括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
在示例30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装置10包括生成多个覆盖区域的多个传感器,并且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通过选择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或对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进行加权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31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移动收发器的多个天线,并且生成多个天线波束。
在示例32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天线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在示例33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并且波束网格不同于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通过基于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覆盖区域网格的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或通过基于到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34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波束特定度量来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并且基于覆盖区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波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波束特定度量。度量以如下方式被确定:衰减对象位于波束方向上的可能性越高,所述波束被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可能性越低。
示例35是移动收发器100,其包括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电路10的示例,或包括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确定设备10的示例。
示例36是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方法。方法包括感测72衰减对象信息。方法包括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74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方法包括控制76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37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在示例38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权重信息,并且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
在示例39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控制多个天线波束,以及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波束的权重信息,并且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波束。
在示例40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检测一个或多个衰减对象的信息。
在示例41中,在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中,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是用于发送或接收的空间方向,或包括在具有移动收发器100的移动设备中或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在示例42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使用用于检测射频阻挡物或射频阻挡物的方向的触摸传感器、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定向接近传感器来进行感测。
在示例43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基于根据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的天线或波束的子集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波束选择。
在示例44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感测人体的接近度或方向。
在示例45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减少针对人体的射频暴露。
在示例46中,在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中,衰减对象信息是关于天线处的反射系数或天线的驻波比的信息。
在示例47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使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来进行感测。
在示例48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使用多个传感器来生成多个覆盖区域,并且通过选择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或对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进行加权来确定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49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控制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并且生成多个天线波束。
在示例50中,在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天线波束网格与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在示例51中,在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中,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多个覆盖区域是覆盖区域网格,并且波束网格不同于覆盖区域网格。方法包括通过基于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覆盖区域网格的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或通过基于到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发送或接收模式。
在示例52中,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基于波束特定度量来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并且基于覆盖区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波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波束特定度量。度量以如下方式被确定:衰减对象位于波束方向上的可能性越高,所述波束被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可能性越低。
示例53是计算机程序,具有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当在计算机、处理器或可编程硬件组件上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示例中至少一项的方法。
示例54是机器可读存储装置,包括机器可读指令,该机器可读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任意待定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方法或设备。
示例55是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包括代码,该代码在被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前述示例中任一项的方法。
示例56是具有收发器的通信设备,并且包括示例1至17之一的确定电路10或示例18至34之一的确定设备1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认识到各种上述方法的步骤可以由编程计算机来执行。在本文中,一些示例也旨在覆盖程序存储设备(例如,数字数据存储介质),其是机器或计算机可读的,并且编码机器可执行或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程序,其中指令执行上述方法的一些或全部动作。程序存储设备可以是例如,数字存储器、磁存储介质(例如,磁盘和磁带)、硬盘驱动器、或光学可读数字数据存储介质。其他示例还旨在覆盖被编程为执行上述方法的动作的计算机,或被编程为执行上述方法的动作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LA)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说明书和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原理。因此,将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出各种布置,尽管本文没有明确描述或示出,但是这些布置例示本公开的原理并且被包括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此外,本文记载的所有示例主要旨在明确地仅用于教学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用于促进本领域的发展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由(一个或多个)发明人贡献的概念,并且所有示例应当被解释为不不限于这些具体陈述的示例和条件。此外,本文中记载本发明的原理、方面、和示例的所有陈述以及其特定示例旨在包括其等同物。
表示为“用于...的装置”的功能块(用于执行特定功能)应当被理解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特定功能的电路的功能块。因此,“用于某事物的装置”也可以被理解为“被配置或适用于某事物的装置”。因此,被配置为执行特定功能的装置并不意味着这类装置必须(在给定的时刻)执行该功能。
在附图中示出的各种元件(包括被标记为“装置”、“用于感测的装置”、“用于确定的装置”、“用于控制的装置”等的任何功能块)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硬件(例如,“传感器”、“确定器”、“处理器”、“控制器”等)以及能够与适当软件相关联来执行软件的硬件来提供。此外,本文中描述为“装置”的任何实体可以对应于或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模块”、“一个或多个设备”、“一个或多个单元”等。当由处理器提供功能时,功能可以由单个专用处理器、由单个共享处理器、或由多个单独处理器(其中一些可以是共享的)来提供。此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的明确使用不应当被解释为排他性地指代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而是可以隐含地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网络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规和/或定制的硬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任意框图表示例示本公开的原理的说明性电路的概念视图。类似地,将理解的是,任意流程表、流程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表示可以实质上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表示的过程,并且该过程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无论这类计算机或处理器是否被明确示出)。
此外,下面的权利要求由此被结合到详细描述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可以自身作为单独的示例。虽然每个权利要求可以自身作为单独的示例,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虽然从属权利要求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指代与一个或多个其它权利要求的具体组合,但是其他示例还可以包括从属权利要求与任意其他从属权利要求或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的组合。本文中提出了这类组合,除非明确陈述不包括特定组合。此外,还旨在将权利要求的特征包括到任何其它独立权利要求,即使该权利要求不直接从属于独立权利要求。
还应当注意的是,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方法可以由具有用于执行这些方法的各动作中的每个动作的装置的设备来实现。
此外,应当理解,对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多个动作或功能的公开可以不被解释为具有特定顺序。因此,对多个动作或功能的公开将不限制于这些特定顺序,除非这类动作或功能出于技术原因无法互换。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单个动作可以包括或者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子动作。这类子动作可以被包括在该单个动作中,并且可以是对该单个动作的公开的一部分,除非对此明确地排除。

Claims (25)

1.一种被配置为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确定电路(10),所述确定电路(10)包括:
至少一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衰减对象信息;
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
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并且
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电路,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权重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进行发送或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多个天线波束,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选择或确定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波束的权重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选择的天线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包括:多个传感器(12),被配置为检测一个或多个衰减对象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是用于发送或接收的空间方向,或包括在具有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移动设备中或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传感器(12)是用于检测射频阻挡物或射频阻挡物的方向的触摸传感器、定向触摸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定向接近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基于根据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确定的天线或波束的子集来执行波束成形或波束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传感器(12)被配置为感测人体的接近度或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减少针对人体的射频暴露。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传感器(12)是天线,并且其中,所述衰减对象信息是关于所述天线处的反射系数或所述天线的驻波比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传感器(12)包括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包括:生成多个传感器覆盖区域的多个传感器,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通过选择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或者对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一个多个发送或接收波束进行加权来确定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并且生成所述多个天线波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覆盖区域是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其中,所述天线波束网格与所述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并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多个天线波束是天线波束网格,并且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覆盖区域是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其中,波束网格不同于所述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并且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
通过基于到所述天线波束网格的映射在所述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的传感器覆盖区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所述发送或接收模式,或
通过基于到所述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的映射在所述天线波束网格的波束之间进行插值来确定所述发送或接收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电路(10),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被配置为:
基于波束特定度量来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并且
基于针对所述传感器覆盖区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波束网格的至少一个子集的波束特定度量,其中,度量以如下方式被确定:衰减对象位于波束方向上的可能性越高,所述波束被选择用于发送或接收的可能性越低。
18.一种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确定设备(10),所述确定设备(10)包括:
用于感测衰减对象信息的装置(12);
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确定设备(10),其中,所述用于控制的装置(14)被配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20.一种移动收发器(100),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或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确定设备(10)。
21.一种用于确定移动收发器的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感测(72)衰减对象信息;
基于感测到的衰减对象信息来确定(74)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以及
控制(76)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所述空间发送或接收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移动收发器(100)的多个天线。
23.一种计算机程序,具有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当在计算机、处理器、或可编程硬件组件上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1或22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包括代码,所述代码在被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权利要求21或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具有收发器的通信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电路(10)或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确定设备(10)。
CN201780034502.8A 2016-07-01 2017-05-30 用于通信的电路、收发器、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14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2128.2 2016-07-01
DE102016112128.2A DE102016112128A1 (de) 2016-07-01 2016-07-01 Bestimmungsschaltung und -vorrichtung, mobiler Sendeempfänger, Kommunikationsgerät,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Computerprogramm und Speicher zum Bestimmen eines räumlichen Sendemodus
PCT/US2017/034928 WO2018004918A1 (en) 2016-07-01 2017-05-30 Determination circuit and apparatus, mobile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to determine a spatial transmission m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4548A true CN109314548A (zh) 2019-02-05
CN109314548B CN109314548B (zh) 2021-10-22

Family

ID=6066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502.8A Active CN109314548B (zh) 2016-07-01 2017-05-30 用于通信的电路、收发器、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7043B2 (zh)
CN (1) CN109314548B (zh)
DE (1) DE102016112128A1 (zh)
WO (1) WO20180049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009A (zh) * 2019-03-13 2020-09-22 苹果公司 动态天线选择和波束转向
WO2021057723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169786A (zh) * 2018-12-20 2021-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阵列天线的电子装置和天线阵列的功率回退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1978A1 (en) * 2015-01-05 2016-07-14 Ossia Inc.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human exposure to wireless energy in wireless power delivery environments
US11032718B2 (en) * 2017-02-06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ing millimeter wave beam searching
US11451272B2 (en) * 2018-03-21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patterns for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repetition
EP3579443A1 (en) * 2018-06-07 2019-12-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mmunicating in multipl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36762B2 (en) * 2018-06-20 2020-11-17 Quixotic Holdings LLC Network-centric sensor coverage management
KR102610551B1 (ko) * 2018-11-01 2023-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을 배치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673136B1 (en) * 2019-04-10 2020-06-02 Dell Products, Lp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ining a reconfigurable antenna
WO2021061165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Google Llc Proximity detection using calculated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readings
US20230036874A1 (en) * 2019-12-17 2023-02-0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ggregate station apparatus
US11664857B2 (en) 2020-10-28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lockage sensor assisted beam management
US20230412233A1 (en) * 2022-05-27 2023-1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adaptive beam weights for hybrid beamforming at millimeter wave and beyond frequenci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587A (zh) * 2010-11-26 2013-07-3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辐射方向图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3339796A (zh) * 2010-04-13 2013-10-02 苹果公司 带有基于天线的接近度检测器的可调无线电路
US20140242918A1 (en) * 2013-02-26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evice with antenna array and separate antenna
CN104160630A (zh) * 2011-12-29 2014-11-1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天线选择的无线设备及方法
CN104600417A (zh) * 2015-01-15 2015-05-06 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谐振频率的天线及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1940A2 (en) * 2000-03-22 2001-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antenna selection
WO2002014898A2 (en) 2000-08-16 2002-02-21 Raytheon Company Near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ES2295211T3 (es) * 2001-09-05 2008-04-16 Nokia Corporation Metodo de señalizacion de bucle cerrado para controlar multiples haces de transmision y dispositivo transceptor adaptado de forma correspondiente.
KR100583240B1 (ko) * 2004-11-26 2006-05-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디지털 방송 수신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최적의 빔 선택 방법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방송 수신 장치
US9769769B2 (en) * 2014-06-30 2017-09-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tecting proximity using antenna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9796A (zh) * 2010-04-13 2013-10-02 苹果公司 带有基于天线的接近度检测器的可调无线电路
CN103229587A (zh) * 2010-11-26 2013-07-3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辐射方向图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4160630A (zh) * 2011-12-29 2014-11-1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天线选择的无线设备及方法
US20140242918A1 (en) * 2013-02-26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device with antenna array and separate antenna
CN104600417A (zh) * 2015-01-15 2015-05-06 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谐振频率的天线及通信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786A (zh) * 2018-12-20 2021-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阵列天线的电子装置和天线阵列的功率回退方法
CN111698009A (zh) * 2019-03-13 2020-09-22 苹果公司 动态天线选择和波束转向
US11683106B2 (en) 2019-03-13 2023-06-20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and beam steering
WO2021057723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7043B2 (en) 2020-03-10
DE102016112128A1 (de) 2018-01-04
US20190115657A1 (en) 2019-04-18
CN109314548B (zh) 2021-10-22
WO2018004918A1 (en)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4548A (zh) 用于确定空间发送模式的确定电路和设备、移动收发器、通信设备、用于确定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装置
EP3381133B1 (en) Antenna system configuration
US11391836B2 (en) Liveliness detection using radar
Gómez‐Tornero Smart leaky‐wave antennas for iridescent IoT wireless networks
EP3868034B1 (en) Position likelihood based beamformer optimization
WO2013127585A1 (en) Beam alignment method utilizing omni-directional sounding and use thereof
EP3706243B1 (en) Beamforming antenna module comprising lens
Celik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hybrid smart-antenna beamforming algorithm
KR20210154182A (ko) 어레이 개구의 저복잡도 빔 스티어링
AU2018413769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dual-polarization beamforming
An et al. Stacked intelligent metasurface-aided MIMO transceiver design
He et al. High-resolution wifi imaging with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
Schmid et al. Design of a linear non-uniform antenna array for a 77-GHz MIMO FMCW radar
EP3757599A1 (en) Fast spatial search using phased array antennas
US20170280432A1 (en) Scheduled transmiss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Reza et al.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robust concentric circular antenna array beamformer in the presence of look direction disparity
EP3622581A1 (en) A broadband antenna
Misra et al. Smart Antenna for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A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n Architecture, Working Mechanism, Drawbacks and Future Scope
CN113273096A (zh) 用于设备通信的天线阵列组选择和天线阵列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Kidera et al. A high-resolution 3-D imaging algorithm with linear array antennas for UWB pulse radar systems
KR101764655B1 (ko) 공간 주파수 스펙트럼 센싱 무선장치
CN103943961A (zh) 一种基于空间移相表面的电扫描天线
Molaei et al. Single-pixel mm-wave imaging using 8-bits metamaterial-based compressive reflector antenna
Vijaykumar Mahamuni A Theoretical Study of Smart Antenna Technology and Adaptive Array Systems for Speed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300226B (zh) 实现定向天线的方法、装置以及定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IP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