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8603A -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8603A
CN109308603A CN201810956682.1A CN201810956682A CN109308603A CN 109308603 A CN109308603 A CN 109308603A CN 201810956682 A CN201810956682 A CN 201810956682A CN 109308603 A CN109308603 A CN 109308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attribute information
tagging element
examination
coding sche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66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可
陈依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66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8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8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8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户画像领域,提供了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本申请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便于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Description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户画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的标签表示的是与用户相关的信息,例如,手机号,工作时间,行为习惯等信息都可以作为用户的一个标签。目前的标签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零散不集中;标签陈旧、精度低;对标签没有统一的标签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尤其是新增标签、变更以及作废标签时没有相应的管理权限,无法合理管理标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进一步地,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进一步地,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进一步地,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管理标签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审批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添加单元,用于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便于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管理标签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管理标签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管理标签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管理标签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管理标签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应用于标签管理平台的服务器上,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通常由用户根据需求而发出,因此,该请求指令中包括有相应的请求信息,上述请求中还携带有新增的标签。上述标签的具体内容表示的是与用户的相关信息,例如用户年龄,用户作息时间等内容,管理用户可以使用上述标签对用户进行标定以使用户具有标识。上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指的是与标签相关的属性信息,上述标签中的具体内容表达的是用户的信息,而上述属性信息表示的是标签的属性。例如,上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标签创建的时间信息、生效时间信息、失效时间信息、编码因子信息、更新频率信息、使用场景信息、状态信息、更新日期信息、重要级别信息、技术评估信息、业务评估信息、标签说明信息等多种信息,在此不进行穷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所要新增的标签的来源途径有多种,标签可以是其它业务平台中已经创建好的标签,也可以是根据业务需求而创建的标签,还可以是根据现有标签而预测产生的标签。上述标签产生时,都会携带其多种属性信息;当获取到上述标签时,则可以一同获取到其多种属性信息。
步骤S2,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发出的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之后,按照预设规则自动对上述新增标签中进行审批;审批通过时,才可以进入下一步骤,若审批不通过,则结束流程,无法完成新增标签的需求。增加审批过程,便于对用户新增标签进行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的步骤S2,具体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单独判断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用户是否具有新增标签的权限(具体可以是判断该该用户是否在预设的权限名单中),若有,则可通过审批,若无则不能通过;又如,单独判断上述标签携带的指定的属性信息是否记载完善,例如检测上述标签是否标记有生效时间、失效时间等,若未标记,则无法通过审批等。而在本实施例中,对用户的请求权限以及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同时进行验证,便于提升审批力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经过上述审批过程,在审批通过之后,还可以发送一个审批指令至管理员终端上,通过管理员对上述标签进行审批。上述新增的标签有些信息可以自动审批,有些信息则需要通过管理员进行审批,例如,上述的用户请求权限、标签属性信息等可以自动审批,而对应标签的具体内容,例如用户的手机号码,喜好等可能需要管理员来审批。因此,接收到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时,首先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然后再通过管理员进行审批;管理员审批通过,管理员在管理员终端上触发相应的审批通过指令,才算是最终审批通过。
步骤S3,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本实施例中,创建有一个标签因子编码表,其为一个记载标签的属性信息的表格,该表格中具有多个标题栏字段以及与上述标题栏字段对应的单元格,上标标题栏字段中记载的是上述标签的属性信息的类别名称;例如上述标题栏字段中填入的是创建时间、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标签因子编码、更新频率、使用场景、状态信息、更新日期、重要级别、技术评估、业务评估、标签说明等;便于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标签的各种属性类别。
新增上述标签的请求审批通过之后,将上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对应添加至与上述标题栏字段对应的单元格中,例如将上述标签的创建的具体时间信息添加至上述填写有创建时间的标题栏字段的下方单元格中;将技术评估信息添加至上述填写有技术评估的标题栏子弹的下方单元格中。如此,每一种属性信息,均对应添加至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多个标签所对应的属性信息,也对应添加在同一个标签因子编码表中,便于统一管理,以及便于直观查询、查看等。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即该标签因子编码指明了将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指定位置。
参照图2,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步骤S4,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本实施例中,构建有一个标签画像体系,根据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的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通常,上述标签添加在标签画像体系的最后一层中,即下述的分因子层,通过多种标签来对用户进行画像,并克服了标签杂乱无序的缺陷。
上述标签画像体系为一因子体系,其包括有多个层级,该标签画像体系用于表达客户画像标签体系、保险代理人标签体系、坐席标签体系、产品标签体系等。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标签画像体系包括四个层级,依次为主因子、从因子、次因子、分因子四个层面。具体地,以客户画像标签体系为例,要完整的描述客户,从客户的基础信息、兴趣偏好、行为信息、经济属性、健康信息、社会关系等六个角度来表达。这六个角度就是主层级,分别位于主因子层。从因子层是对上述主因子层的每个因子进行切分细化,概括上述主因子的主要维度;次因子层对上述从因子的每个因子进行切分细化,概括上述次因子的主要维度;分因子是对上述次因子进行细化,上述标签即添加在上述分因子层中对应的类别内。例如,分因子层中的手机栏中则可以添加用户的手机号标签,标签的具体内容可以为手机号码类别、归属地、具体号码等。
本实施例中的标签画像体系设计成四层,便于对同一对象的标签灵活设计和使用。当标签画像体系的层级太少,标签汇集数量较多时,每个层级的维度则很大,不利于查询和导出的性能。当标签画像体系的层级太多,每个层级的维度较小,标签画像体系的整体架构就比较复杂,标签因子编码的长度也会比较长,不利于管理。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为按照预设规则对上述标签进行标号,其表达的是上述标签位于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标签按照14位字母加数据形式编码,其具体编码方式为: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包括一级分类1位,用来编码脸谱(画像)类型,不同的画像类型使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例如用字母A、B、C、D、E、F、G来分别编码,A为客户画像、B为代理人画像等。
二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主因子层。例如,01-基础信息;02-健康信息;03-行为信息;04-社会关系;05-兴趣偏好;06-经济属性。
三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从因子。例如,01-个人信息;02-家庭信息等。
四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次因子。例如,01-识别类,02-地域类等。
五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分因子。例如,01-手机;02-性别等。
六级分类4位,用来标识指标。如0001-手机等。
七级分类1位,用来标识信息元更新周期,如S-及时,D-日等。
根据上述编码方式得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如A010101010003S等,根据该标签因子编码则可以清楚的知道上述标签存储在上述标签画像体系的具体位置,便于对标签查询、管理。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也对应存储在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在查询标签时,获取到该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于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则可以快速从上述标签画像体系中查找出对应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标签的属性信息,对标签进行管控,本实施中对标签的管控具有多种方式。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步骤S40,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有利于更新所述标签,提升标签精度。
在一实施例,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步骤S4a,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步骤S5a,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标签进行变更(更改属性信息)时,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批,审批通过,才可以进行变更。本实施例中,先由第一管理员终端上的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则通知第二管理员终端上的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则作出对应的修改指令,服务器接收到修改指令时,则对应修改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它实施例中,若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同步更新,并发出通知信息至第二管理员终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步骤S4b,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步骤S5b,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标签进行作废(删除标签)时,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批,审批通过,才可以进行作废处理。本实施例中,先由第一管理员终端上的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则通知第二管理员终端上的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则作出对应的删除指令;服务器接收到删除指令时,则对应删除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它实施例中,若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同步删除,并发出通知信息至第二管理员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持续性对上述标签进行跟踪,检测其状态变化,对其使用状态进行监控,以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例如,对标签的星级进行评分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对标签进行评估包括:持续对上述标签进行监控,获取其使用状态,根据其点击次数、引用次数、推送次数、营销成功次数等指标,使用加权积分算法计算综合评分值。各指标打分采用指标值线性打分法,以点击次数为例,0次点击得0分,最高点击次数得10分,中间部分线性打分;各指标权重设计:根据业务经验预先设计好每个指标权重比例。
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分=点击次数得分*权重+引用次数得分*权重+推送次数得分*权重+营销成功次数*权重;
最后,按综合评分评估上述标签的星级,例如,最终的综合评分是0-10的数值。其中,0分没有星级;大于0小于等于2为一星级;大于2小于等于4为二星级;大于4小于等于6为三星级;大于6小于等于8为四星级;大于8小于等于10为五星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标签具有准确性、安全性、适用性以及复用性等特点。检测标签的取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及用标签的分布的稳定性来评估标签的准确性。标签的安全性是对标签的安全等级来评估的,可以通过检测其来源渠道来判断,各渠道共有的基础标签安全性最低,而客户敏感信息的标签安全性设置为最高。标签的适用性是指评估标签构建之后是否能够适合多个业务场景使用,如果使用范畴比较小,或者标签埋点周期比较短,则不适合花费精力上线。标签的复用性即标签的重复使用性,业务人员在进行标签创建或者进行营销传播时,可以在现有标签基础上进行一键复用;点击一键复用功能,先进入到该标签的配置页面,可以进行标签规则的修改;然后进入标签详细页面,进行编辑,保存生成新的标签。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步骤S401,对满足预设条件的标签自动进行下线处理,以终止所述标签。
本实施例中,标签下线是标签生命周期控制的过程,自动下线的过程可以不经过审批,标签下线后,下线标签所对应的所有实例均停用。标签下线的预设条件示例如下:
标签所有实例均已停用90天以上,且超过60天未有更新版本的;标签所有实例的状态均为未启用,且超过60天未有更新的;根据标签评估和应用反馈的结果,无实际的意义、可用度不高、营销效果非常差的;标签的下线和停用需做好备案,存入历史表中以备后续查看。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S3之后,包括:
根据应用场景的类型,智能推荐对应于所述应用场景的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标签管理平台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时,根据应用场景的类型,智能推荐对应于所述应用场景的标签。比如在客户精准营销场景中,根据营销目标,推荐相应的标签组给到业务人员。例如,某营销场景中,营销的目标是为高价值人群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基于该营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体现客户是否为高价值人群的标签(例如客户易加保星级、客户是否进入旺财场景、客户最近七天是否在金管家上活跃等标签),组成标签组。业务人员则可以根据这些标签组,自动选择满足条件的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综上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方法,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便于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参照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管理标签的装置,应用于标签管理平台的服务器上,包括:
接收单元10,用于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接收单元10接收到的新增标签的请求通常由用户根据需求而发出,因此,该请求指令中包括有相应的请求信息,上述请求中还携带有新增的标签。上述标签的具体内容表示的是与用户的相关信息,例如用户年龄,用户作息时间等内容,管理用户可以使用上述标签对用户进行标定以使用户具有标识。上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指的是与标签相关的属性信息,上述标签中的具体内容表达的是用户的信息,而上述属性信息表示的是标签的属性。例如,上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标签创建的时间信息、生效时间信息、失效时间信息、编码因子信息、更新频率信息、使用场景信息、状态信息、更新日期信息、重要级别信息、技术评估信息、业务评估信息、标签说明信息等多种信息,在此不进行穷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用户所要新增的标签的来源途径有多种,标签可以是其它业务平台中已经创建好的标签,也可以是根据业务需求而创建的标签,还可以是根据现有标签而预测产生的标签。上述标签产生时,都会携带其多种属性信息;当获取到上述标签时,则可以一同获取到其多种属性信息。
审批单元20,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发出的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之后,审批单元20按照预设规则自动对上述新增标签中进行审批;审批通过时,才可以进入下一步,若审批不通过,则结束流程,无法完成新增标签的需求。增加审批过程,便于对用户新增标签进行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审批单元20具体用于: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审批单元20可以是单独判断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用户是否具有新增标签的权限(具体可以是判断该该用户是否在预设的权限名单中),若有,则可通过审批,若无则不能通过;又如,单独判断上述标签携带的指定的属性信息是否记载完善,例如检测上述标签是否标记有生效时间、失效时间等,若未标记,则无法通过审批等。而在本实施例中,审批单元20对用户的请求权限以及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同时进行验证,便于提升审批力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经过上述审批过程,在审批通过之后,还可以发送一个审批指令至管理员终端上,通过管理员对上述标签进行审批。上述新增的标签有些信息可以自动审批,有些信息则需要通过管理员进行审批,例如,上述的用户请求权限、标签属性信息等可以自动审批,而对应标签的具体内容,例如用户的手机号码,喜好等可能需要管理员来审批。因此,接收到上述新增标签的请求时,首先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然后再通过管理员进行审批;管理员审批通过,管理员在管理员终端上触发相应的审批通过指令,才算是最终审批通过。
添加单元30,用于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本实施例中,创建有一个标签因子编码表,其为一个记载标签的属性信息的表格,该表格中具有多个标题栏字段以及与上述标题栏字段对应的单元格,上标标题栏字段中记载的是上述标签的属性信息的类别名称;例如上述标题栏字段中填入的是创建时间、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标签因子编码、更新频率、使用场景、状态信息、更新日期、重要级别、技术评估、业务评估、标签说明等;便于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标签的各种属性类别。
新增上述标签的请求审批通过之后,添加单元30将上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对应添加至与上述标题栏字段对应的单元格中,例如将上述标签的创建的具体时间信息添加至上述填写有创建时间的标题栏字段的下方单元格中;将技术评估信息添加至上述填写有技术评估的标题栏子弹的下方单元格中。如此,每一种属性信息,均对应添加至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多个标签所对应的属性信息,也对应添加在同一个标签因子编码表中,便于统一管理,以及便于直观查询、查看等。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即该标签因子编码指明了将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指定位置。
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画像单元40,用于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本实施例中,构建有一个标签画像体系,画像单元40根据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的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通常,画像单元40将上述标签添加在标签画像体系的最后一层中,即下述的分因子层,通过多种标签来对用户进行画像,并克服了标签杂乱无序的缺陷。
上述标签画像体系为一因子体系,其包括有多个层级,该标签画像体系用于表达客户画像标签体系、保险代理人标签体系、坐席标签体系、产品标签体系等。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标签画像体系包括四个层级,依次为主因子、从因子、次因子、分因子四个层面。具体地,以客户画像标签体系为例,要完整的描述客户,从客户的基础信息、兴趣偏好、行为信息、经济属性、健康信息、社会关系等六个角度来表达。这六个角度就是主层级,分别位于主因子层。从因子层是对上述主因子层的每个因子进行切分细化,概括上述主因子的主要维度;次因子层对上述从因子的每个因子进行切分细化,概括上述次因子的主要维度;分因子是对上述次因子进行细化,上述标签即添加在上述分因子层中对应的类别内。例如,分因子层中的手机栏中则可以添加用户的手机号标签,标签的具体内容可以为手机号码类别、归属地、具体号码等。
本实施例中的标签画像体系设计成四层,便于对同一对象的标签灵活设计和使用。当标签画像体系的层级太少,标签汇集数量较多时,每个层级的维度则很大,不利于查询和导出的性能。当标签画像体系的层级太多,每个层级的维度较小,标签画像体系的整体架构就比较复杂,标签因子编码的长度也会比较长,不利于管理。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为按照预设规则对上述标签进行标号,其表达的是上述标签位于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标签按照14位字母加数据形式编码,其具体编码方式为: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包括一级分类1位,用来编码脸谱(画像)类型,不同的画像类型使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例如用字母A、B、C、D、E、F、G来分别编码,A为客户画像、B为代理人画像等。
二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主因子层。例如,01-基础信息;02-健康信息;03-行为信息;04-社会关系;05-兴趣偏好;06-经济属性。
三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从因子。例如,01-个人信息;02-家庭信息等。
四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次因子。例如,01-识别类,02-地域类等。
五级分类2位,用来标识分因子。例如,01-手机;02-性别等。
六级分类4位,用来标识指标。如0001-手机等。
七级分类1位,用来标识信息元更新周期,如S-及时,D-日等。
根据上述编码方式得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如A010101010003S等,根据该标签因子编码则可以清楚的知道上述标签存储在上述标签画像体系的具体位置,便于对标签查询、管理。
上述标签因子编码也对应存储在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在查询标签时,获取到该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于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则可以快速从上述标签画像体系中查找出对应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标签的属性信息,对标签进行管控,本实施中对标签的管控具有多种方式。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有利于更新所述标签,提升标签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修改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标签进行变更(更改属性信息)时,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批,审批通过,才可以进行变更。本实施例中,先由第一管理员终端上的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则通知第二管理员终端上的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则作出对应的修改指令,服务器的修改单元接收到修改指令时,则对应修改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它实施例中,若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同步更新,并发出通知信息至第二管理员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删除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本实施例中,对标签进行作废(删除标签)时,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批,审批通过,才可以进行作废处理。本实施例中,先由第一管理员终端上的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则通知第二管理员终端上的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则作出对应的删除指令;服务器的删除单元接收到删除指令时,则对应删除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它实施例中,若上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同步删除,并发出通知信息至第二管理员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评估单元,用于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评估单元持续性对上述标签进行跟踪,检测其状态变化,对其使用状态进行监控,以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例如,对标签的星级进行评分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对标签进行评估包括:持续对上述标签进行监控,获取其使用状态,根据其点击次数、引用次数、推送次数、营销成功次数等指标,使用加权积分算法计算综合评分值。各指标打分采用指标值线性打分法,以点击次数为例,0次点击得0分,最高点击次数得10分,中间部分线性打分;各指标权重设计:根据业务经验预先设计好每个指标权重比例。
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分=点击次数得分*权重+引用次数得分*权重+推送次数得分*权重+营销成功次数*权重;
最后,按综合评分评估上述标签的星级,例如,最终的综合评分是0-10的数值。其中,0分没有星级;大于0小于等于2为一星级;大于2小于等于4为二星级;大于4小于等于6为三星级;大于6小于等于8为四星级;大于8小于等于10为五星级。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标签具有准确性、安全性、适用性以及复用性等特点。检测标签的取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及用标签的分布的稳定性来评估标签的准确性。标签的安全性是对标签的安全等级来评估的,可以通过检测其来源渠道来判断,各渠道共有的基础标签安全性最低,而客户敏感信息的标签安全性设置为最高。标签的适用性是指评估标签构建之后是否能够适合多个业务场景使用,如果使用范畴比较小,或者标签埋点周期比较短,则不适合花费精力上线。标签的复用性即标签的重复使用性,业务人员在进行标签创建或者进行营销传播时,可以在现有标签基础上进行一键复用;点击一键复用功能,先进入到该标签的配置页面,可以进行标签规则的修改;然后进入标签详细页面,进行编辑,保存生成新的标签。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下线单元,用于对满足预设条件的标签自动进行下线处理,以终止所述标签。
本实施例中,标签下线是标签生命周期控制的过程,自动下线的过程可以不经过审批,标签下线后,下线标签所对应的所有实例均停用。下线单元进行标签下线的预设条件示例如下:
标签所有实例均已停用90天以上,且超过60天未有更新版本的;标签所有实例的状态均为未启用,且超过60天未有更新的;根据标签评估和应用反馈的结果,无实际的意义、可用度不高、营销效果非常差的;标签的下线和停用需做好备案,存入历史表中以备后续查看。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管理标签的装置,还包括:
推荐单元,用于根据应用场景的类型,智能推荐对应于所述应用场景的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标签管理平台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时,推荐单元根据应用场景的类型,智能推荐对应于所述应用场景的标签。比如在客户精准营销场景中,根据营销目标,推荐相应的标签组给到业务人员。例如,某营销场景中,营销的目标是为高价值人群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基于该营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体现客户是否为高价值人群的标签(例如客户易加保星级、客户是否进入旺财场景、客户最近七天是否在金管家上活跃等标签),组成标签组。业务人员则可以根据这些标签组,自动选择满足条件的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综上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装置,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便于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标签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管理标签的方法的步骤:
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具体为:
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便于对新增标签进行审批以及对标签进行统一管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标签因子编码,所述标签因子编码中携带有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标签画像体系中的位置信息;
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的标签因子编码,将所述标签添加至所述标签画像体系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所述用户的请求权限进行验证,以及验证所述标签中是否携带有指定的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失效时间以及生效时间管理所述标签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记载的属性信息中包括的更新日期管理所述标签的更新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变更请求,并将所述变更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修改指令,并根据所述修改指令修改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修改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对所述标签的作废请求,并将所述作废请求发送至第一管理员终端进行审批;
接收第二管理员终端作出的删除指令,并根据所述删除指令删除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对应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以及所述标签的权限信息;其中,所述删除指令是所述第二管理员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管理员终端发出审批通过指令时而作出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的步骤之后,包括:
对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控,并根据所述标签的使用状态对所述标签进行评估。
8.一种管理标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新增标签的请求,所述请求中携带新增的标签,所述标签中携带有所述标签的多种属性信息;
审批单元,用于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标签的指定信息进行审批;
添加单元,用于审批通过,将所述标签的属性信息添加至预设的标签因子编码表中;其中,所述标签因子编码表包括多个标题栏字段,所述标签的每一种属性信息添加在对应所述标题栏字段的单元格中。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56682.1A 2018-08-21 2018-08-21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308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6682.1A CN109308603A (zh) 2018-08-21 2018-08-21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6682.1A CN109308603A (zh) 2018-08-21 2018-08-21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8603A true CN109308603A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2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6682.1A Pending CN109308603A (zh) 2018-08-21 2018-08-21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86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3050A (zh) * 2020-10-16 2021-01-0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2397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列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5830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g management in a tag cloud
CN105718938A (zh) * 2015-12-30 2016-06-2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标签的编码方法和用户标签的编码装置
CN105808653A (zh) * 2016-02-26 2016-07-27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标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27019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ganizing and identifying documents via hierarchies and dimensions of tags
CN107391752A (zh) * 2017-08-16 2017-11-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adoop平台构建用户标签信息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5830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g management in a tag cloud
CN105718938A (zh) * 2015-12-30 2016-06-2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标签的编码方法和用户标签的编码装置
CN105808653A (zh) * 2016-02-26 2016-07-27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标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270197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ganizing and identifying documents via hierarchies and dimensions of tags
CN107391752A (zh) * 2017-08-16 2017-11-24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adoop平台构建用户标签信息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3050A (zh) * 2020-10-16 2021-01-0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3050B (zh) * 2020-10-16 2023-11-07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2397A (zh) * 2020-12-30 2021-04-06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列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2397B (zh) * 2020-12-30 2022-08-23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列表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9171A (zh) 标签的管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947819B (zh) 信息追踪系统和方法
CN103020541B (zh) 个人空间(数据)对比于公司空间(数据)
Shafiq et al. On personalizing Web search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Zheng et al. Data mining meets the needs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ng et al. Heuristics in spatial analysis: a genetic algorithm for coverage maximization
US20080040126A1 (en) Social Categorization in Electronic Mail
US20140201216A1 (en) Creating user skill profiles through use of an enterprise social network
CN105187365A (zh) 基于角色和数据项的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4118861A1 (ja) 情報提示装置及び情報提示システム
CN106844730A (zh) 文件内容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308603A (zh) 管理标签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3132476A1 (en) Enterprise level data management
Huang et al. Quality-biased ranking of short texts in microblogging services
CN108074123A (zh) 外呼名单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802928B (zh) 电网历史数据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orso et al. A hybrid method for transportation with stochastic demand
Ma et al. Short‐Term Forecasting of Railway Passenger Flow Based on Clustering of Booking Curves
US20130253991A1 (en) Using the inheritance of professional-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organizational position changes
CN110276593A (zh) 对象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20059687A1 (en) Organisational tool
CN108304731A (zh) 一种管理企业数据调用的方法、系统及信息处理平台
Kim et al. Impact of a post‐donation hemoglobin testing strategy on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whole blood donation in England: A modeling study
KR20210080977A (ko) 블록체인을 이용한 비지니스 문서 편집 방법
Matsuo et al. An analysis of researcher network evolution on the web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