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710A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710A
CN109302710A CN201710607129.2A CN201710607129A CN109302710A CN 109302710 A CN109302710 A CN 109302710A CN 201710607129 A CN201710607129 A CN 201710607129A CN 109302710 A CN109302710 A CN 109302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channe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7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710B (zh
Inventor
吴涛
陈特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7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271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6212 priority patent/WO2019019948A1/zh
Priority to EP18838758.3A priority patent/EP3651491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30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710A/zh
Priority to US16/749,477 priority patent/US1117237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95Proximity-based methods, e.g. position inferred from reception of particula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FR)就是对相同的频率进行再次使用,使同一频率覆盖不同的区域,例如,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或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该网络设备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满足将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
在高频传输中,例如,在采用35GHz或60GHz进行传输的技术中,由于空间信道衰落比低频高,需要在发射方和接收方采用天线的波束成型技术以保证传输。采用波束成型技术时,两个相邻的网络设备的信息传输之间可能会存在干扰,这取决于发射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的位置。因此,如何将波束成型技术以及频率复用技术结合,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应理解,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具体可以为网络设备,重叠覆盖区域的下行传输对应第一信道,非重叠区域的下行传输对应第二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用于代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换句话说,在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频率资源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二频率资源进行下行信息传输。还应理解,区域与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好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具体地,第一通信装置在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传输,在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传输;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在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传输,在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第一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在上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上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发送测量信息,例如广播的信标Beacon信息或导频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由于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该终端设备所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以及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息的发送者以及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自身所处的区域。在该终端设备确定了自身所处的区域之后,可以选择采用与该区域对应的信道向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那么该终端设备会选择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确定出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具体地,为了便于第一通信装置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可以携带该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以及网络设备标识,例如信道序号、信号能量或信噪比、网络设备标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上述接入请求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其中的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
应理解,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均在自身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发送广播信息(例如Beacon信息),在自身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发送广播信息。在采用波束成型技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的波束能量主要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其他区域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很弱或无法接收到该信号;而第一通信装置在重叠覆盖区域发送的波束能量主要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很弱或无法接收到该信号,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非重叠覆盖区域均可能接收到较强的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应理解,重叠覆盖区域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二信道,非重叠区域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一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用于代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换句话说,在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二频率资源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频率资源进行上行信息传输。还应理解,区域与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好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信息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网络设备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网络设备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终端设备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终端设备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下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产品的形态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5G通信系统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当然SCMA在通信领域也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例如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multi-carrier,FBMC)、通用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OFDM,F-OFDM)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LTE系统以及后续的演进系统如5G等,或其他采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如采用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多址等接入技术的系统,尤其适用于需要信道信息反馈和/或应用二级预编码技术的场景,例如应用Massive MIMO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无线网络等。
应理解,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指在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
MIMO可以分为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ingle-user MIMO,SU-MIMO)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IMO,MU-MIMO)。Massive MIMO基于多用户波束成形的原理,在发送端设备布置几百根天线,对几十个目标接收机调制各自的波束,通过空间信号隔离,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传输几十条信号。因此,Massive MIMO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大规模天线配置带来的空间自由度,提升频谱效率。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如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每个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例如UE)进行通信。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该终端设备12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该终端设备120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网络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或者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200的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存在重叠部分,称为重叠覆盖区域,处于重叠覆盖区域中的终端设备既能接收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又能接收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这两者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在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和第二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中,除了上述重叠覆盖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称为非重叠覆盖区域。若终端设备处于非重叠覆盖区域下,该终端设备即使能够接收到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以及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但是这两者的信号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的阈值。该阈值可以由系统在网络规划之前进行预先配置,例如,该阈值为10d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具体可以是网络设备,图2仅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网络设备,应用场景200中还可以存在其他任意数量的网络设备,且区域划分方式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区域换分方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还应理解,上述重叠覆盖区域和上述非重叠覆盖区域也可以称为“相邻区域”和“非相邻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下面以一个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上述系统中还可以存在其他任意数量、且处于任意区域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300。该方法3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100以及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200中,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S310,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320,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33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S34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具体地,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之前,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需要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进一步地,该网络设备和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选择对应的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应理解,重叠覆盖区域的下行传输对应第一信道,非重叠区域的下行传输对应第二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用于代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换句话说,在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频率资源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二频率资源进行下行信息传输。还应理解,区域与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好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因此,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第一信道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一信道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第二信道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二信道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带来的干扰,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这里采用CH1表示第一信道,CH2表示第二信道。其中,多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与相邻的网络设备覆盖范围重叠的区域和覆盖范围不重叠的区域,称为重叠覆盖区域和非重叠覆盖区域。
如图4所示,对于下行信道,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2,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1。这样,在存在多网络设备的应用场景下,能够避免相邻网络设备下行传输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这是由于在高频传输中,如35GHz或60GHz技术,由于空间信道衰落比低频高,需要在发射方和接收方采用天线的波束成型技术保证传输。而在波束成型技术的传输过程中,两个相邻的网络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取决于发射信号源与接收信号源相对于接收信道的位置。具体地,在采用相同频率的情况下,当发射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相对于接收信道处于同一方向时,干扰较大,需要规避;当发射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相对于接收信道处于相反方向时,干扰较小,可以忽略。
下面结合上述波束成型技术的干扰原理,详细分析一下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网络设备的干扰情况。应理解,这里仅以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为例进行分析,但本申请实施例对与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个数不作限定。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5中,UE 1为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UE 2为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且UE 1和UE 2均处于重叠覆盖区域,UE 1和UE 2接收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1(即上述第一信道)。第一通信装置采用f1向UE 1发送信息,第二通信装置采用f1向UE 2发送信息。由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位于UE 1的两侧,即相对于接收信道处于相反方向,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不会UE 1造成干扰。同理,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不会对UE 2造成干扰。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6中,UE 1为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UE 2为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且UE 1处于非重叠覆盖区域,UE 2处于重叠覆盖区域,UE 2接收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1(即上述第一信道),UE 1接收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2(即上述第二信道)。第一通信装置采用f2向UE 1发送信息,第二通信装置采用f1向UE 2发送信息。此时,虽然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位于UE 1的同侧,即发射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相对于接收信道处于相同方向,但是,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的频率资源不同,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不会UE 1造成干扰。同理,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不会对UE 2造成干扰。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与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应理解,图5和图6仅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两种下行传输的情况,对于其他类似下行传输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具体地,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第二信道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一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该第一信道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带来的干扰,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在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传输,在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传输;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传输,在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内采用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传输,采用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传输。这样,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
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6中,UE 1为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UE 2为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且UE 1和UE 2均处于非重叠覆盖区域,UE 2发送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1(即上述第一信道),UE 1接收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2(即上述第二信道)。第一通信装置采用f2向UE 1发送信息,UE 2采用f1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此时,虽然UE 2和第二通信装置位于UE 1的同侧,即发射信号源和干扰信号源相对于接收信道处于相同方向,但是,第一通信装置和UE 2采用的频率资源不同,因此,UE 2发送的信息不会UE 1造成干扰。同理,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不会对第二通信装置造成干扰。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与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应理解,图7仅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情况,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的干扰避免情况,与图7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则对应地,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第一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在上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上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发送测量信息,例如广播的信标Beacon信息或导频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由于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该终端设备所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以及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息的发送者以及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自身所处的区域。
在该终端设备确定了自身所处的区域之后,可以选择采用与该区域对应的信道向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那么该终端设备会选择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确定出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具体地,为了便于第一通信装置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分,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可以携带该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以及网络设备标识,例如信道序号、信号能量或信噪比、网络设备标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上述接入请求信息之后,可以根据其中的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
应理解,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均在自身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发送广播信息(例如Beacon信息),在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发送广播信息。在采用波束成型技术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的波束能量主要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其他区域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很弱或无法接收到该信号;而第一通信装置在重叠区域发送的波束能量主要覆盖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接收到的信号能量很弱或无法接收到该信号,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非重叠覆盖区域均可能接收到较强的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信号能量小于某一预设的阈值的信号忽略不计,使得该终端设备能够更好地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来源以及能量大小,对该终端设备处于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区分。
下面结合图8至图11,详细介绍终端设备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中的四种分布情况。应理解,这里仅以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为例进行分析,但本申请实施例对与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个数不作限定。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8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二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1;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2;信号1的能量要远大于信号2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非重叠覆盖区域对应的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包括两个集合:{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二信道的标识、信号1的能量}、{第二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2的能量}。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之后,根据该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以及集合中的具体参数,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非重叠覆盖区域,直接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确认消息。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9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二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1;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2;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3;信号1的能量和信号2的能量相当,但都远大于信号3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和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该终端设备可以选择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随机选择一个信道,或者选择信号1和信号2中能量较强的信号对应的信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包括三个集合:{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二信道的标识、信号1的能量}、{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2的能量}、{第二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3的能量}。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之后,根据该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及集合中的具体参数,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和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该终端设备的接入信道,若该终端设备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的接入信道相同,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直接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确认消息;若该终端设备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的接入信道不同,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拒绝消息,该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其他信道重新发起接入请求。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10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1;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2;信号1的能量要大于信号2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重叠覆盖区域对应的第一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包括两个集合:{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1的能量}、{第二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2的能量}。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之后,根据该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以及集合中的具体参数,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非重叠覆盖区域,直接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确认消息。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11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1;第二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发送的信号,称为信号2,信号1的能量和信号2的能量相当。在这种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自身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该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中选择一个,采用第一信道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随机选择一个网络设备,或者选择信号1和信号2中能量较强的信号对应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接入请求信息中包括两个集合:{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1的能量}、{第二通信装置的标识、第一信道的标识、信号2的能量}。假设该终端设备选择第一通信装置接入,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该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之后,根据该终端设备所采用的信道及集合中的具体参数,确定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若该第一通信装置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确认消息;若该第一通信装置不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该终端设备反馈拒绝消息,该终端设备可以转而采用第一信道向第二通信装置重新发起接入请求。
应理解,上述仅仅以终端设备在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中的四种情况为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对于终端设备处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中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1200。该方法1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100以及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200中,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S1210,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1220,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123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S124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可选地,由于终端设备具有移动性,若该终端设备处于某个第二通信装置的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可以选择接入该第二通信装置,因此,上述方法1200还包括:
S1250,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126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S127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具体地,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之前,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需要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进一步地,该网络设备和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选择对应的信道进行信息传输。应理解,重叠覆盖区域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二信道,非重叠区域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一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用于代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频率资源,换句话说,在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二频率资源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非重叠覆盖区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第一频率资源进行上行信息传输。还应理解,区域与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根据协议约定好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因此,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第二信道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该终端设备会采用第一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对应地,该第一通信装置会采用第一信道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与该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带来的干扰,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向其他终端设备接收信息,在与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其他终端设备接收信息。应理解,上述终端设备处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情况与处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情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这里采用CH1表示第一信道,CH2表示第二信道。其中,多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与相邻的网络设备覆盖范围重叠的区域和覆盖范围不重叠的区域,称为重叠覆盖区域和非重叠覆盖区域。
如图13所示,对于上行信道,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2,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1。这样,在存在多网络设备的应用场景下,能够避免相邻网络设备上行传输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下面结合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在图14中,UE 1为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UE 2为上述第二通信装置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且UE 1和UE 2均处于重叠覆盖区域,UE 1和UE 2发送信息所采用的频率资源为f2(即上述第二信道)。UE 1采用f2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UE 2采用f2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此时,UE 2和UE1的发送波束方向相反,UE 2发送的信息不会第一通信装置造成干扰。同理,UE1发送的信息不会对第二通信装置造成干扰。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与第一通信装置相邻的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应理解,图14仅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情况,对于其他情况与图1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则对应地,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第一通信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在上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自身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二信道发送测量信息,例如广播的信标Beacon信息或导频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由于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该终端设备所能够接收到的信号以及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能量。因此,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测量信息的发送者以及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自身所处的区域。
在该终端设备确定了自身所处的区域之后,可以选择采用与该区域对应的信道向第一通信装置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一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那么该终端设备会选择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向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确定出该终端设备所处的区域。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所采用的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应理解,图8至图11已经详细描述了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如何确定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此处不再赘述。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15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100以及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200中,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S1510,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1520,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为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S153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S154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S155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S1560,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子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则对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上下行信道分配情况的示意图。这里采用CH1表示第一信道,CH2表示第二信道。其中,多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与相邻的网络设备覆盖范围重叠的区域和覆盖范围不重叠的区域,称为重叠覆盖区域和非重叠覆盖区域。
如图16所示,对于下行信道,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2,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1;对于上行信道,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1,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CH2。这样,在存在多网络设备的应用场景下,不但能够避免相邻网络设备下行传输之间的干扰以及相邻网络设备上行传输之间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相邻网络设备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1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7至图20,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装置及系统。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1700,该第一通信装置1700包括:
处理单元17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用于根据确定结果,调度收发单元1702进行相应的处理。
收发单元1702,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通过上述收发单元,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所述收发单元1702,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通过上述收发单元,第一通信装置1700,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所述收发单元1702,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1702,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通过上述收发单元,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上述图17所述的网络侧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例如: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第一通信装置可以由总线1801作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如图18所示,根据第一通信装置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条件,总线180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连总线和桥接。总线1801将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电路包括处理器1802、存储介质1803、总线接口1804和用户接口1806。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使用总线接口1804将网络适配器1805等经由总线1801连接;网络适配器1805可用于实现无线局域网中物理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并通过天线1807实现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在本申请中,天线1807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信息的收发。
其中,用户接口1806可以连接用户终端,例如:键盘、显示器、鼠标、操纵杆等。总线1801还可以连接各种其它电路,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电压调节器、功率管理电路等,这些电路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因此不再详述。
其中,处理器1802负责管理总线和一般处理(包括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1803上的软件)。处理器1802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和/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处理器的例子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能够执行软件的其它电路。应当将软件广义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数据或其任意组合,而不论是将其称作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在本申请中,处理器1802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除各种信息收发以外的所有处理。
另,在图18中存储介质1803被示为与处理器1802分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明白,存储介质1803或其任意部分可位于第一通信装置之外。举例来说,存储介质1803可以包括传输线、用数据调制的载波波形、和/或与无线节点分离开的计算机制品,这些介质均可以由处理器1802通过总线接口1804来访问。可替换地,存储介质1803或其任意部分可以集成到处理器1802中,例如,可以是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在本申请中,存储介质18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1802执行,实现处理器1802执行的所有处理。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第一通信装置也可配置成通用处理系统,例如通称为芯片,该通用处理系统包括:提供处理器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以及提供存储介质1803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存储器,所有这些都通过外部总线体系结构与其它支持电路连接在一起。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具有处理器1802、总线接口1804、用户接口1806的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
ASIC),以及集成在单个芯片中的存储介质1803的至少一部分。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应理解,上述图17和图18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所具有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900,该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1910和第二通信装置1920;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910包括:
处理单元191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1912,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920包括:
处理单元192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1922,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910包括:
处理单元191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1912,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920包括:
处理单元192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1922,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上述通信系统,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或,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910的所述收发单元1912,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920的所述收发单元1922,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信息;还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通过上述进一步的通信系统,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应理解,上述图19中的第一通信装置1910和第二通信装置1920,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所具有的任意功能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所具有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910和第二通信装置1920可以由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具体的产品形态举例与上文中记载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2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装置2000,一种终端装置2000包括:
处理单元2001,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装置自身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2002,用于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下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或,一种终端装置2000包括:
处理单元2001,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装置自身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2002,用于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通过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相同的第一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在相邻网络设备的非重叠区域采用不同于该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进行上行信息传输,有利于降低相邻网络设备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单元2002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装置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装置采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通过上述收发单元2002,不但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以及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还能够避免第二通信装置的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对第一通信装置的下行传输(或上行传输)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上述图20所述的终端装置,可以通过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具体的产品形态举例与上文图18中记载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且应理解,上述图20中的终端装置2000,分别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具有的任意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信息第一通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自身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设备采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11.一种第一通信装置,位于网络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通过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15.一种通信系统,位于网络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接收信息,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信息,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发送信息,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和/或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在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所述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二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接入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和所述第二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信道;
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根据所述第一信道的剩余信道容量,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20.一种终端装置,位于终端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装置自身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收发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终端装置自身所在的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相邻;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
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装置采用第一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息,所述终端装置采用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信道测量;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确定所述终端装置所在的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若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减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
若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且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发送的所述测量信息的信号能量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还用于:
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非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或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所述接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若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的所述重叠覆盖区域的共同边界,所述终端装置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入请求信息,或采用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接入请求信息。
CN201710607129.2A 2017-07-24 2017-07-24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302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7129.2A CN109302710B (zh) 2017-07-24 2017-07-24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PCT/CN2018/096212 WO2019019948A1 (zh) 2017-07-24 2018-07-19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8838758.3A EP3651491A4 (en) 2017-07-24 2018-07-19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US16/749,477 US11172372B2 (en) 2017-07-24 2020-01-22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7129.2A CN109302710B (zh) 2017-07-24 2017-07-24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710A true CN109302710A (zh) 2019-02-01
CN109302710B CN109302710B (zh) 2022-07-12

Family

ID=6504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7129.2A Active CN109302710B (zh) 2017-07-24 2017-07-24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2372B2 (zh)
EP (1) EP3651491A4 (zh)
CN (1) CN109302710B (zh)
WO (1) WO2019019948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08328D0 (en) * 1996-05-28 1997-06-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ssignment and sel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51968A (zh) * 1998-10-20 2000-05-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容纳更多数目的移动台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US20080146233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early measuring signal of a base station
CN102083074A (zh) * 2011-01-19 2011-06-01 哈尔滨侨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邻近基站信道共用的设计方法
US8223736B2 (en) * 2007-01-31 2012-07-17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anaging frequency use
CN102724684A (zh) * 2012-07-02 2012-10-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采用垂直覆盖的同频组网方法
US20130115890A1 (en) * 2010-07-07 2013-05-09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locations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in an hybrid network
CN103796213A (zh) * 2012-10-26 2014-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复用的方法、系统、信道复用的设备和接入点
US20140302859A1 (en) * 2013-04-09 2014-10-09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Load-based dynamic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n lte network
WO2016054819A1 (zh) * 2014-10-11 2016-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192372A1 (en) * 2005-05-20 2016-06-30 Go Net Systems Ltd.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CN106357365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控制与数据分离的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7446B (zh) * 2006-09-29 2011-11-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系统中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频率复用方法
CN101489303B (zh) * 2008-01-14 2011-05-1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站共享公共控制信道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708328D0 (en) * 1996-05-28 1997-06-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ssignment and sel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51968A (zh) * 1998-10-20 2000-05-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容纳更多数目的移动台的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US20160192372A1 (en) * 2005-05-20 2016-06-30 Go Net Systems Ltd.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US20080146233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early measuring signal of a base station
US8223736B2 (en) * 2007-01-31 2012-07-17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anaging frequency use
US20130115890A1 (en) * 2010-07-07 2013-05-09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locations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in an hybrid network
CN102083074A (zh) * 2011-01-19 2011-06-01 哈尔滨侨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邻近基站信道共用的设计方法
CN102724684A (zh) * 2012-07-02 2012-10-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采用垂直覆盖的同频组网方法
CN103796213A (zh) * 2012-10-26 2014-05-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复用的方法、系统、信道复用的设备和接入点
US20140302859A1 (en) * 2013-04-09 2014-10-09 Spidercloud Wireless, Inc. Load-based dynamic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in an lte network
WO2016054819A1 (zh) * 2014-10-11 2016-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57365A (zh) * 2016-08-24 2017-01-25 深圳无线电检测技术研究院 一种控制与数据分离的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控制信令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媛: ""基于功率与信道联合配置的无线局域网同频干扰规避方案"",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72372B2 (en) 2021-11-09
EP3651491A4 (en) 2020-07-08
WO2019019948A1 (zh) 2019-01-31
US20200162934A1 (en) 2020-05-21
CN109302710B (zh) 2022-07-12
EP3651491A1 (en)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9970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5099638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用户设备性能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33988B1 (ko)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식별자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eng et al.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fortd-scdma evolutions to imt-advanced
JP635293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リンク信号の送受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リンク信号の送受信装置
US9160429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9964435B (zh)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075836A (zh) 基于波束参考信号的窄带信道测量和cqi报告
CN10579425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26867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836008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65113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55798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mrs 포트 그룹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736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53401A (zh) 用于v2x应用的lte-d通信
CN111165055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029493A1 (en) Lte+nr dual connectivity with single/common uplink
KR20190094389A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EP2957048A1 (en)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103839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lte和nr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JP2015527836A (ja) 制御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1653368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ueが隣接セルからの干渉を除去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7174018A1 (zh) 多传输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26351A (zh) 用于在上行链路中提供显式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WO2015126080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