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411A -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411A
CN109302411A CN201811311286.XA CN201811311286A CN109302411A CN 109302411 A CN109302411 A CN 109302411A CN 201811311286 A CN201811311286 A CN 201811311286A CN 109302411 A CN109302411 A CN 109302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print
terminal
video conference
meeting
public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12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411B (zh
Inventor
韦国华
顾振华
万春雷
王超
周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e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12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24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2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视频会议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会议平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根据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通过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第一终端,采集通过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会议平台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对得到的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可以解决现有的视频会议认证过程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效率。

Description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视频会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视频会议主要是以语音和影像的方式实现远程的面对面交流的系统。在视频会议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通过通信连接将某一会议参与者的视频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数据分发到各个其它会议参与者使用的终端上,实现即时的互动。
视频会议开始之前,需要对加入会议的各个终端进行认证,该认证方式包括: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使用双音多频(Dual Tone MultiFrequency,DTMF)信令来传输用户输入的登录密码。
然而,DTMF信令通常较长,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大,这样,就会导致视频会议认证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由于DTMF信令通常较长,用户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大,导致视频会议认证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所述会议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
所述会议平台,用于接收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可选地,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公钥;在获取到所述声纹信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
期中,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接收到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可选地,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并重新执行所述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请求还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支持所述声纹认证功能;在所述第二终端不支持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时,在所述视频会议请求中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将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进行视频会议认证及视频会议。
可选地,所述会议平台,用于:提取所述声纹信息中的声纹特征信息;
将所述声纹特征信息与预先训练得到的声纹模板信息进行匹配;
在所述声纹特征信息与所述声纹模板信息相匹配时,确定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视频会议请求之前,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接收所述注册请求;记录所述第一终端的声纹认证功能;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注册确认响应,所述注册确认响应包括所述会议平台对声纹认证功能的支持指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视频会议请求用于请求会议平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并触发所述会议平台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用于供所述会议平台进行认证,并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会议平台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所述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所述第一公钥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二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二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
将所述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是所述会议平台获取到第一终端采集的声纹信息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加密得到的;
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所述会议平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视频会议请求用于请求会议平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并触发所述会议平台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声纹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
数据加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用于供所述会议平台进行认证,并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会议平台中,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所述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所述第一公钥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
数据解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信息认证模块,用于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通知发送模块,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二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密钥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二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
公钥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是所述会议平台获取到第一终端采集的声纹信息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加密得到的;
数据解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信息认证模块,用于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通知发送模块,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所述会议平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视频会议认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第四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第三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第四方面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会议平台根据该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通过该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预先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第一终端根据声纹认证提示采集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会议平台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可以解决现有的视频会议认证过程的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声纹信息可以替代DTMF信令,无需会议参与者输入较长的字符密码,只需简单地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说出对应的语音,因此,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效率。
另外,通过由于会议平台获取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并将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使用该第一公钥对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保证认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终端110、会议平台120和第二终端130。
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可以为专用的SIP终端、SIP话机、手机、计算机、可穿戴式设备、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支持视频会议的终端。第一终端110的设备类型与第二终端130的设备类型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终端110是指需要进行会议认证的终端。可选地,第一终端110用于向会议平台120发送视频会议请求,该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130的终端标识。
可选地,第二终端130是第一终端110请求建立视频会议连接的终端,第二终端130也可以是会议参与者或者会议发起者使用的终端。其中,第二终端130的终端标识可以是登录在第二终端130中的用户帐号;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终端130的设备号、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或者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二终端130的终端标识的类型作限定。
会议平台120是指为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提供视频会议服务的平台。会议平台120可以由单独的服务器主机构成;或者,也可以由多台服务器主机构成,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120的结构作限定。会议平台120可以是SIP代理服务器(Proxy),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服务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会议平台120用于接收视频会议请求;根据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110与第二终端130之间的会议连接;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该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110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可选地,第一公钥是会议平台120生成的,该会议平台120生成该第一公钥时,还会生成该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或者,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也可以是密钥生成设备生成并发送至会议平台120的,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120获取第一公钥的方式作限定。
可选地,声纹认证提示预存在会议平台120中;或者,也可以是由其它设备发送至会议平台120中,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120获取声纹认证提示的方式作限定。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第一终端110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声纹认证提示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提示、图片提示、文字提示和声音提示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不对声纹认证提示的形式作限定。
相应地,第一终端110接收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根据声纹认证提示采集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120;会议平台120用于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110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这样,声纹信息可以替代DTMF信令,无需会议参与者输入较长的字符密码,只需简单地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说出对应的语音,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的数量为一个进行说明,在实际实现时,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终端和110和第二终端130可以由同一会议平台120管理;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的会议平台120管理。在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由不同的会议平台120管理时,管理第一终端110的会议平台120可以将视频会议请求转发至管理第二终端130的会议平台120,然后,由管理第二终端130的会议平台120将该视频会议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130。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进行介绍。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第一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
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其中,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可以是登录在第二终端中的用户帐号;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设备号、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或者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的类型作限定。
可选地,视频会议请求还携带有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可以是登录在第二终端中的用户帐号;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设备号、IP地址或者MAC地址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的类型作限定。
步骤202,会议平台接收视频会议请求;根据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可选地,会议平台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之后,向第一终端返回第一临时响应,比如Trying响应,第一临时响应用于指示会议平台已接收到视频会议请求。
可选地,会议平台在建立会议连接之前需要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会议平台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种:视频会议请求还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该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此时,会议平台根据该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确定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第二种:视频会议请求还携带有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会议平台根据该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功能支持记录,会议平台根据该功能支持记录确定出第一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可选地,会议平台在建立会议连接之前确定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示意性地,会议平台根据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确定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此时,会议平台存储有终端标识与声纹认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会议平台可以确定出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在第二终端不支持声纹认证功能的情况下,会议平台在视频会议请求中去除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将去除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相应地,第二终端接收去除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进行视频会议认证及视频会议。
在第二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的情况下,会议平台将视频会议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此时,第二终端进行视频会议认证时的过程与第一终端的过程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第二终端接收到会议平台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后,可以向该会议平台反馈第二临时响应,比如Trying响应;并在确认处理该视频会议请求之后,向该会议平台返回第三临时响应,比如:Ringing响应;相应地,会议平台将该第三临时响应转发至第一终端。之后,若第二终端确认接听视频会议,则向会议平台发送确认接听响应,该确认接听响应携带第二终端要求进行声纹认证的标识;会议平台接收到确认接听响应后,将该确认接听响应转发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接收到该确认接听响应之后,向会议平台反馈接收应答,以通知会议平台第一终端已接收到确认接听响应;会议平台将该接收应答转发至第二终端,然后建立基于SIP的会议连接。会议连接允许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双向的数据传输。
其中,第二临时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已接收到会议平台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第三临时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开始处理视频会议请求。
步骤203,会议平台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可选地,第一公钥是会议平台生成的,会议平台在生成第一公钥时还会生成对应的第一私钥;或者,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也可以是密钥生成设备生成并发送至会议平台的,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获取第一公钥的方式作限定。可选地,第一公钥可以是会议平台通过INFO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的。当然,会议平台还可以生成第一校验串,并将第一校验串及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相应地,第一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后,向会议平台反馈对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的接收应答,以通知会议平台该第一终端已接收到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第一校验串用于供会议平台在认证过程中进行数据校验。
可选地,声纹认证提示预存在会议平台中;或者,也可以是由其它设备发送至会议平台中,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获取声纹认证提示的方式作限定。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声纹认证提示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提示、图片提示、文字提示和声音提示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不对声纹认证提示的形式作限定。比如:声纹认证提示为“说出我要加入会议”的语音提示。会议平台可以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Transport Protocol,RTP)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当然,会议平台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发送声纹认证提示,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发送声纹认证提示的方式作限定。
可选地,会议平台可以同时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或者,分别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本实施例不对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的发送方式作限定。
步骤204,第一终端接收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采集通过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可选地,若第一终端还接收到会议平台发送的第一校验串,则对该第一校验串、声纹信息、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使用第一公钥进行加密。
当然,第一终端还可以对声纹信息结合更少的信息进行加密,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05,第一终端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
可选地,第一终端通过INFO信令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
步骤206,会议平台接收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可选地,会议平台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包括:提取声纹信息中的声纹特征信息;将声纹特征信息与预先训练得到的声纹模板信息进行匹配;在声纹特征信息与声纹模板信息相匹配时,确定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执行步骤207;在声纹特征信息与声纹模板信息不匹配时,执行步骤203或者向第一终端发送认证未通过提示,流程结束。
声纹模板信息是会议平台预先对第一终端采集到的声纹训练信息进行训练得到的。声纹训练信息与声纹认证提示所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一致。会议平台训练声纹训练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声纹训练信息、或者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训练声纹训练信息等,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训练声纹训练信息的方式作限定。
可选地,若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中还包括其它信息,比如: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一校验串等,则会议平台还需要对其它信息进行验证,在其它信息和声纹信息均认证通过时才确定对第一终端的认证通过。
步骤207,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会议平台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第一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会议平台对第一终端的认证通过。
可选地,在会议平台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未通过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203;或者,向第一终端发送认证未通过通知,流程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通过第一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会议平台根据该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通过该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预先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第一终端根据声纹认证提示采集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会议平台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可以解决现有的视频会议认证过程的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声纹信息可以替代DTMF信令,无需会议参与者输入较长的字符密码,只需简单地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说出对应的语音,因此,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效率。
另外,通过由于会议平台获取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并将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使用该第一公钥对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保证认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安全性。
另外,对于不支持声纹认证能力的第二终端,可以使用传统的SIP进行视频会议认证,这样,视频会议认证系统在支持应用了声纹认证功能的终端外,也可同时兼容传统的、只支持DTMF信号模式认证的终端,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通用性。在同一个会议里是否允许支持声纹认证能力的终端和传统的、只支持DTMF信号模式认证的终端与会,由会议平台所配置的安全策略决定。
可选地,步骤201、204和205可单独实现为第一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步骤202、203、206和207可单独实现为会议平台侧的方法实施例。
可选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中,第二终端还可以对第一终端进行认证,从而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可靠性。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在步骤206之后,若会议平台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则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会议平台获取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公钥;在获取到声纹信息之后,使用第二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可选地,第二公钥可以是第二终端接收到会议平台转发的接收响应之后生成并发送至会议平台的,第二终端生成第二公钥时还可以生成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当然,第二终端还可以在本步骤之前生成并发送第二公钥,本实施例不对第二公钥的生成时机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公钥可以是第二终端通过INFO信令发送至会议平台的。当然,第二终端还可以生成第二校验串,并将第二校验串及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相应地,会议平台接收到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后,向第二终端反馈对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的接收应答。其中,第二校验串用于供第二终端在认证期间进行数据校验。
可选地,会议平台可以仅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或者,对声纹信息结合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加密,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加密声纹信息的形式作限定。
步骤302,会议平台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选地,会议平台通过INFO信令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步骤303,第二终端接收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可选地,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的方式包括:播放声纹信息;在接收到对该声纹信息的确认通过操作时,确定对声纹信息认证通过,执行步骤304;在未接收到对该声纹信息的确认通过操作时,确定未声纹信息认证通过,执行步骤203或者向会议平台发送认证不通过通知,流程结束。当然,第二终端也可以采用与会议平台相同的认证方式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本实施例不对声纹信息的认证方式作限定。
可选地,在加密后的声纹信息除了声纹信息之外还包括其它信息时,比如还包括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时,第二终端还需要对其它信息进行认证,且在对声纹信息和其它信息均认证通过时确定对第一终端认证通过。
步骤304,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时,第二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
第二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的认证通过。
作为步骤207的可替换步骤,步骤305,会议平台在对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接收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步骤306,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时,会议平台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并再次执行步骤203。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由会议平台配置,且预设时长不超过传统的SIP中标准SIP事务的最大时长。比如:预设时长为20秒、30秒等,而标准SIP事务的最大时长为32秒,此时,预设时长均小于32秒,当然,预设时长也可以为其它数值,本实施例不对预设时长的取值作限定。
可选地,在会议平台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未通过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步骤203;或者,向第一终端发送认证未通过通知,流程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由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发送的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的二次认证,提高对声纹信息认证的可靠性。
可选地,步骤201、204和205可单独实现为第一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步骤202、203、206、207、301、302、305和306可单独实现为会议平台侧的方法实施例;步骤303和304可单独实现为第二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
可选地,在第一终端发送视频会议请求之前,还需要在会议平台中进行注册,以使第一终端获取进行视频会议的权限。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注册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一终端在发送视频会议请求之前,向会议平台发送注册请求。
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在会议平台中注册第一终端,以使会议平台后续为第一终端提供视频会议服务。
步骤402,会议平台接收注册请求;记录第一终端的声纹认证功能;向第一终端发送注册确认响应。
注册确认响应包括会议平台对声纹认证功能的支持指示,该注册确认响应用于通知第一终端已在会议平台中注册成功。
当然,第二终端也可以在会议平台中进行注册,注册流程参见上述实施例。
可选地,步骤401可单独实现为第一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步骤402可单独实现为会议平台侧的方法实施例。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下面对本方法举一个实例进行说明。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由于该方法流程步骤较多,因此图5中将该流程按照执行顺序拆分为(5A)和(5B)两部分进行示意。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501,第一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
本步骤的相关说明详见步骤201。
可选地,视频会议请求包括: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DTMF能力和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视频会议请求可以为SIP中的INVITE请求。
步骤502,会议平台接收视频会议请求;根据视频会议请求中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确定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可选地,会议平台对视频会议请求头部的To字段进行解析得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若第二终端在会议平台中预先注册,则会议平台根据第二终端的注册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可以确定出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若第二终端在其它会议平台中预先注册,则会议平台先从其它会议平台中获取第二终端的注册信息,再根据第二终端的注册信息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确定出第二终端是否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在会议平台确定出第二终端不支持声纹认证功能时执行步骤503;在会议平台确定出第二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时执行步骤504。
步骤503,若第二终端不支持声纹认证功能,则会议平台将视频会议请求中的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去除,将去除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执行步骤506。
步骤504,若第二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则会议平台将视频会议请求转发至第二终端。
步骤505,会议平台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临时响应。
第一临时响应用于通知第一终端会议平台已接收到视频会议请求。
第一临时响应可以是SIP中的Trying响应。
步骤505可以在步骤503或者504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503或者504之后执行;或者,与步骤503或者504同时执行,本实施例不对步骤505和步骤503或者504之间的执行顺序作限定。
步骤506,第二终端接收会议平台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向会议平台发送第二临时响应。
第二临时响应用于通知会议平台第二终端已接收到视频会议请求。
第二临时响应也可以是SIP中的Trying响应。
步骤507,第二终端在发送第二临时响应后,若确定处理视频会议请求,则向会议平台发送第三临时响应。
第三临时响应用于通知第二终端已确定处理视频会议请求。
第三临时响应可以是SIP中的Ringing临时响应。
步骤508,会议平台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三临时响应,并将该第三临时响应转发至第一终端。
步骤509,第二终端在发送第三临时响应后,若确定接听视频会议请求所请求的视频会议,则向会议平台发送确认接听响应,在该确认接听响应中携带声纹认证标识。
声纹认证标识用于标识本次视频会议需要进行声纹认证。
确认接听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终端确认接听视频会议请求所请求的视频会议。确认接听响应可以是SIP中的200OK响应。
可选地,步骤509可以在步骤508之后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508之前执行;或者,还可以与步骤508同时执行,本步骤不对步骤508和509之间的执行顺序作限定。
步骤510,会议平台接收确认接听响应,将该确认接听响应转发至第一终端。
步骤511,第一终端接收到会议平台转发的确认接听响应;向会议平台发送对该确认接听响应的接收应答。
接收应答用于通知会议平台第一终端已接收到确认接听响应。接收应答可以是SIP中的ACK信令。
步骤512,会议平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接收应答;将该接收应答转发至第二终端。
步骤513,会议平台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步骤514,第二终端接收会议平台转发的接收应答;生成第二校验串、第二公钥和第二私钥;将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第二终端可以通过INFO信令将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步骤515,会议平台接收并存储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向第二终端发送对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的接收应答。
对第二校验串和第二公钥的接收应答可以是SIP中的200OK响应。
步骤516,会议平台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并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
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声纹认证提示包括但不限于视频提示、图片提示、文字提示和声音提示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不对声纹认证提示的形式作限定。比如:声纹认证提示为“说出我要加入会议”的语音提示。会议平台可以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当然,会议平台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发送声纹认证提示,本实施例不对会议平台发送声纹认证提示的方式作限定。
步骤517,会议平台生成第一校验串、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将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
会议平台可以通过INFO信令将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
步骤518,第一终端接收并存储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向会议平台发送对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的接收响应。
对第一校验串和第一公钥的接收响应可以是200OK响应。
可选地,步骤516-518可以在步骤514和515之后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514和515之前执行;或者,还可以与步骤514和515同时执行,本实施例不对步骤516-518与步骤514和515之间的执行顺序作限定。
步骤519,第一终端接收声纹认证提示并播放。
可选地,步骤519可以在步骤518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518之后执行;或者,还可以与步骤518同时执行,本步骤不对步骤518与519之间的执行顺序作限定。
步骤520,第一终端采集通过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
第一终端可以通过INFO信令发送加密后的声纹信息。
步骤521,会议平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对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分别进行认证。
会议平台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的方式参见步骤206,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会议平台对第一校验串进行认证包括:将接收到第一校验串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校验串进行比较;在接收到第一校验串与预先存储的第一校验串相同时,对第一校验串认证通过。
会议平台对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认证包括:检测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是否预先进行注册;在预先进行注册时确定认证通过。
步骤522,会议平台使用第二公钥对第二校验串、声纹信息、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会议平台可以通过INFO信令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选地,本步骤可以在步骤521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521之后执行;或者,还可以与步骤521同时执行,本实施例不对步骤521和522之间的执行顺序作限定。
步骤523,第二终端接收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第二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校验串、声纹信息、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对声纹信息、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分别进行认证。
步骤524,在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认证通过时,第二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
第二认证通过通知可以是200OK响应。
步骤525,会议平台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认证通过通知,则在对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认证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执行步骤517。
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可以是200OK响应。
可选地,会议平台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情况:1、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进行认证的耗时较长超过预设时长;2、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第二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的认证未通过。
步骤526,会议平台在接收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且对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认证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认证流程结束。
在对第一终端的认证通过之后,第一终端的视频会议正常召开。
步骤527,会议平台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认证通过通知,且对声纹信息、第一校验串、第一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认证未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认证未通过通知,流程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通过第一终端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会议平台根据该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通过该会议连接向第一终端发送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第一终端根据声纹认证提示采集声纹信息;使用第一公钥对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会议平台;会议平台使用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声纹信息;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可以解决现有的视频会议认证过程的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声纹信息可以替代DTMF信令,无需会议参与者输入较长的字符密码,只需简单地根据声纹认证提示说出对应的语音,因此,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效率。
另外,通过由于会议平台生成第一公钥和第一私钥,并将第一公钥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使用该第一公钥对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保证认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视频会议认证的安全性。
另外,对于不支持声纹认证能力的第二终端,可以使用传统的SIP进行视频会议认证,这样,视频会议认证系统在支持应用了声纹认证功能的终端外,也可同时兼容传统的、只支持DTMF信号模式认证的终端,可以提高视频会议认证方法的通用性。
另外,通过由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发送的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可以实现第二终端对声纹信息的二次认证,提高对声纹信息认证的可靠性。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的第一终端110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请求发送模块610、数据接收模块620、声纹采集模块630、数据加密模块640和数据发送模块650。
请求发送模块610,用于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视频会议请求用于请求会议平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并触发所述会议平台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数据接收模块620,用于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声纹采集模块630,用于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
数据加密模块640,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发送模块650,用于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用于供所述会议平台进行认证,并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相关细节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的会议平台120为例进行说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模块:请求接收模块710、连接建立模块720、数据发送模块730、数据接收模块740、数据解密模块750、信息认证模块760和通知发送模块770。
请求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连接建立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数据发送模块730,用于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所述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所述第一公钥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数据接收模块7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
数据解密模块750,用于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信息认证模块760,用于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通知发送模块770,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相关细节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以该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的第二终端130为例进行说明。所述装置包括:密钥生成模块810、公钥发送模块820、数据接收模块830、数据解密模块840、信息认证模块850和通知发送模块860。
密钥生成模块810,用于生成第二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
公钥发送模块820,用于将所述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数据接收模块830,用于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是所述会议平台获取到第一终端采集的声纹信息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加密得到的;
数据解密模块840,用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信息认证模块850,用于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通知发送模块860,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所述会议平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
相关细节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在进行视频会议认证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与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是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认证系统中的第一终端110、会议平台120或者第二终端130。该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
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9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9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9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9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9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会议认证装置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外围设备接口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相连。示意性地,外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射频电路、触摸显示屏、音频电路、和电源等。
当然,视频会议认证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少或更多的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计算机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视频会议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所述会议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
所述会议平台,用于接收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生成的第二公钥;在获取到所述声纹信息之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
其中,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接收到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并且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并重新执行所述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会议请求还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支持所述声纹认证功能;在所述第二终端不支持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时,在所述视频会议请求中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将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去除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之后的视频会议请求;基于SIP进行视频会议认证及视频会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平台,用于:
提取所述声纹信息中的声纹特征信息;
将所述声纹特征信息与预先训练得到的声纹模板信息进行匹配;
在所述声纹特征信息与所述声纹模板信息相匹配时,确定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所述视频会议请求之前,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中携带有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所述声纹认证功能支持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声纹认证功能;
所述会议平台,还用于接收所述注册请求;记录所述第一终端的声纹认证功能;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注册确认响应,所述注册确认响应包括所述会议平台对声纹认证功能的支持指示。
7.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会议平台发送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所述视频会议请求用于请求会议平台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并触发所述会议平台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获取到的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
接收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
采集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根据所述声纹认证提示输入的声纹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声纹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平台,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用于供所述会议平台进行认证,并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8.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系统中的会议平台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会议请求,所述视频会议请求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视频会议请求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会议连接;
获取声纹认证提示和第一公钥并通过所述会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声纹认证提示和所述第一公钥,所述声纹认证提示用于提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参会的用户输入声纹信息,所述第一公钥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加密;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公钥对应的第一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认证通过通知。
9.一种视频会议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系统中的第二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二公钥和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
将所述第二公钥发送至会议平台;
接收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所述加密后的声纹信息是所述会议平台获取到第一终端采集的声纹信息后,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加密得到的;
使用所述第二公钥对应的第二私钥对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的加密后的声纹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声纹信息;
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
在对所述声纹信息进行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所述会议平台发送第二认证通过通知;所述第二认证通过通知用于通知所述会议平台所述第二终端对所述声纹信息认证通过。
10.一种视频会议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频会议认证方法。
CN201811311286.XA 2018-11-06 2018-11-06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02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286.XA CN1093024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286.XA CN1093024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411A true CN109302411A (zh) 2019-02-01
CN109302411B CN109302411B (zh) 2021-08-27

Family

ID=6514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1286.XA Active CN109302411B (zh) 2018-11-06 2018-11-06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24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4833A (zh) * 2019-10-17 2020-12-18 越朗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集成会议系统及其保密实现方法
WO2022160977A1 (zh) * 2021-01-30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接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77019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口语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5774A (zh) * 2023-07-05 2023-08-04 四川西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会议安全保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384A (zh) * 2006-04-11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监控业务实现方法及视讯终端设备
CN101635743A (zh) * 2009-04-02 2010-01-27 浙江亚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生物特征认证结果确认移动终端持有者身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69141A (zh) * 2014-02-25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会议电视终端进行操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90964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四川联友电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迟到与会者主动播入同步语音会议的方法
CN106454206A (zh) * 2016-11-28 2017-02-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接入方法和装置
US9607483B2 (en) * 2002-03-18 2017-03-28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automated banking transactions requiring approval
CN106791584A (zh) * 2017-02-07 2017-05-31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实现方法、接入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7872462A (zh) * 2017-11-22 2018-04-03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装置
US20180176371A1 (en) * 2009-03-05 2018-06-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oice transcrip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7483B2 (en) * 2002-03-18 2017-03-28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automated banking transactions requiring approval
CN101056384A (zh) * 2006-04-11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监控业务实现方法及视讯终端设备
US20180176371A1 (en) * 2009-03-05 2018-06-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voice transcription
CN101635743A (zh) * 2009-04-02 2010-01-27 浙江亚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生物特征认证结果确认移动终端持有者身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69141A (zh) * 2014-02-25 2015-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会议电视终端进行操作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90964A (zh) * 2016-04-25 2016-07-20 四川联友电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迟到与会者主动播入同步语音会议的方法
CN106454206A (zh) * 2016-11-28 2017-02-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6791584A (zh) * 2017-02-07 2017-05-31 上海与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实现方法、接入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7872462A (zh) * 2017-11-22 2018-04-03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呼叫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赛: "《基于语音交互的视频会议智能遥控器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4833A (zh) * 2019-10-17 2020-12-18 越朗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集成会议系统及其保密实现方法
CN112104833B (zh) * 2019-10-17 2023-01-24 越朗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集成会议系统及其保密实现方法
WO2022160977A1 (zh) * 2021-01-30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接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577019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杭州恒生数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口语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5774A (zh) * 2023-07-05 2023-08-04 四川西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会议安全保密方法及系统
CN116545774B (zh) * 2023-07-05 2023-09-15 四川西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会议安全保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411B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2411A (zh)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685311B (zh) 一种登录验证方法及设备
US103620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multi-connection-based authentication
CN107251035A (zh) 账户恢复协议
CN104243458B (zh) 一种安全的网络游戏登录方法及系统
US20090046839A1 (en) Verifying authenticity of called party in telephony networks
CN107689944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83367B (zh) 一种辅助验证登陆的方法、系统和应用客户端
CN109194906A (zh) 视频会议认证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470190A (zh) 一种Web实时通信平台鉴权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8184433A1 (zh) 一种物联网认证系统和物联网认证方法
US20130232560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11856130B2 (en) Privileg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with inmates
JP2018522323A (ja) 音声通信処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電子装置、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777013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737774A (zh) 网络会议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612931A (zh) 多点会话方法及多点会话系统
CN104753872B (zh) 认证方法、认证平台、业务平台、网元及系统
CN109962878A (zh) 一种ims用户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9327446A (zh) 身份认证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4113547B (zh) 一种sip安全防范视频监控入网控制系统
CN10388841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06774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0408A (zh) 用于认证用户身份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33105A (zh) 电子签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