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340B -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340B
CN109302340B CN201811253372.XA CN201811253372A CN109302340B CN 109302340 B CN109302340 B CN 109302340B CN 201811253372 A CN201811253372 A CN 201811253372A CN 109302340 B CN109302340 B CN 109302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data
buried point
receiving client
embedded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33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340A (zh
Inventor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uaz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uaz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uaz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uaz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33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2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2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接收客户端,包括: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第一埋点数据包括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将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第二消息内容为接收客户端对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这样,通过在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中额外携带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可以有效提升埋点数据的分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例如,如何提升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商提供的应用程序的用户活跃度以及用户量,从而提升该应用程序的品牌知名度,已经成为各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商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通过在应用程序中进行埋点以收集用户在通信过程中的埋点数据,利用收集的埋点数据进行用户行为特征分析,从而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实现应用程序中功能或业务的精准化推荐,是一种提高应用程序的用户活跃度以及用户量的有效技术手段。
实时通信(IM,Instant Messaging)应用程序作为互联网上的社交类应用程序,允许两个用户或多个用户使用互联网,实时进行文字消息、文件、语音与视频等消息内容的传输,便于用户之间交流,广泛应用在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中,用户利用客户端,以IM服务器作为发送和接收消息内容的媒介,即各客户端通过IM服务器进行消息内容的交互,同时,为了进行用户行为特征分析,客户端将交互的消息内容以及该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合并为埋点数据,传输至埋点数据平台,以使埋点数据平台依据接收的埋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其中,埋点信息可以是该客户端的状态信息,例如,发送的消息内容所属的业务信息、客户端标识、客户端发送消息内容的操作方式(手动发送、触发发送、点击按钮发送、发送消息内容的端口)。
但该埋点数据上报方法,各客户端将消息内容以及自身的埋点信息(简称本端埋点信息)上报至埋点数据平台,因而,埋点数据平台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时,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处理,才能将埋点数据的发送客户端和接收客户端进行关联以获取交互的消息内容,使得埋点数据分析效率较低;进一步地,对于需要细分用户行为特征的情形,例如,对于收发双方是否均是通过手动方式发送消息内容的行为进行统计时,埋点数据平台需要更为复杂的分析处理,埋点数据分析成本和时间消耗较大,不利于埋点数据分析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埋点数据平台基于上报的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分析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应用于接收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上报给所述埋点数据平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埋点数据为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与所述IM服务器所接收到的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埋点数据进行合并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三埋点数据、所述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埋点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四埋点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包含所述第一埋点数据的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
所述接收客户端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内容字段中获取所述第一消息内容,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埋点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提取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值;
所述接收客户端确定所述字段值在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位置标识;
所述接收客户端根据预设的埋点信息、字段值以及字段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字段值和所述字段位置标识相对应的埋点信息,得到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的埋点结果,其中,所述埋点结果用于指示对目标应用中的目标控件所执行的用户行为。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得到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摘要;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与所述第一摘要上传至所述埋点数据平台,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利用所述消息摘要算法对接收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二摘要,并在所述第二摘要与所述第一摘要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完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埋点数据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埋点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接收客户端通过接收发送客户端发送的包含有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的第一埋点数据,依据接收的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生成第二埋点数据进行上报。这样,由于第二埋点数据中包含有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双方交互的消息内容,从而使得埋点数据平台可以快捷对埋点数据的发送客户端和接收客户端进行关联,从而更快捷获取交互的消息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埋点数据的分析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应用于接收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客户端在发送消息内容时,获取发送消息内容时的埋点信息,将获取的埋点信息与待发送的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一埋点数据,发送至IM服务器,以通过IM服务器将第一埋点数据传输至预设的接收客户端,从而实现与该接收客户端的交互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埋点信息可以是客户端的状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送的消息内容所属的业务信息、客户端标识、客户端发送消息内容的操作方式(手动发送、触发发送、点击按钮发送、发送消息内容的端口)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其中,业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导购业务信息、售后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信息,客户端标识可以是客户端的IP地址或MAC地址。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埋点信息还可以包括:发送原因(如未理解对方意图而发送、明确对方的意图而发起的追问等)、发送者状态(如是否在输入中,通过何种设备发送等)、发送途经(如通过何种业务服务器代理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途径为通过IM服务器发送)等。
相对现有技术中发送客户端与接收客户端通过IM服务器发送消息内容进行交互,消息内容按照消息内容传输协议进行封装。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客户端在通过IM服务器发送消息内容的同时,还发送本端埋点信息。为了实现该扩展功能,需要对消息内容传输协议进行扩展,以使扩展的消息内容传输协议能够支持传输扩展的埋点数据。因而,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封装在消息内容传输协议中的扩展字段中或新增字段中。对埋点信息包含的各具体内容在字段中的位置,也可以进行预先约定,即预先构建埋点信息中包含的各具体内容标识与字段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客户端中,预先设置各埋点信息与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字段值)以及字段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例如,设置新增字段中的第一个字段的标识位为1时,映射的埋点信息为统计手动发送的次数,设置该第一个字段的标识位为0时,映射的埋点信息为统计触发发送的次数,而设置该第一个字段的标识位为2时,映射的埋点信息为统计点击按钮发送的次数。再例如,设置新增字段中的第二个字段的标识位为0时,映射的埋点信息为统计流量,设置新增字段中的第二个字段的标识位为1时,映射的埋点信息为不统计流量等。这样,根据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查询该映射关系,可以得到发送该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的字段位置以及字段标识值,设置该字段的字段标识值即可。因而,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包含所述第一埋点数据的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
所述接收客户端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内容字段中获取所述第一消息内容,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得到第一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提取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值;
所述接收客户端确定所述字段值在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位置标识;
所述接收客户端根据预设的埋点信息、字段值以及字段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字段值和所述字段位置标识相对应的埋点信息,得到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可依据预先设置的格式对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进行变换。例如,将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变换为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JS对象简谱(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格式或其他约定的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客户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穿戴设备、台式计算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客户端在接收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后,对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向发送客户端返回第二消息内容以进行实时通信,获取返回第二消息内容时的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步骤102,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埋点数据中,包含有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双方交互的消息内容。
步骤103,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
实时或非实时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实时上报可以是检测到接收客户端与埋点数据平台建立通信连接且接收客户端处于空闲状态时进行的上报,也可以是按照预设的上报周期进行的上报。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
对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压缩和/或加密后,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埋点数据;
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上报给所述数据埋点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压缩,可以有效降低传输所需的流量,对压缩后的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障传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在得到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摘要;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将第二埋点数据与第一摘要上传至埋点数据平台,其中,埋点数据平台用于: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接收的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二摘要,并在所述第二摘要与所述第一摘要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完整。例如,将第二摘要与第一摘要进行比对,若相同,表明接收到的第二埋点数据是完整的,若不相同,表明接收到的第二埋点数据有损坏,可以要求接收客户端重传第二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中携带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接收客户端依据接收的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生成第二埋点数据,将第二埋点数据上报至埋点数据平台。这样,由于第二埋点数据中包含有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双方交互的消息内容,埋点数据平台可以快捷对埋点数据的发送客户端和接收客户端进行关联,从而更快捷获取交互的消息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埋点数据的分析效率。进一步地,由于一条埋点数据中包含有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可以直接依据该埋点数据包含的埋点信息中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消息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无需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埋点数据分析成本和时间消耗,从而提升埋点数据的分析效率。而且,设置通过接收客户端上报埋点数据,可以有效降低每个客户端上报埋点数据所需的资源,降低客户端的流量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发送客户端为发起IM通信请求的客户端,接收客户端为对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消息内容进行响应的客户端,基于一次IM通信请求的所有交互的消息内容构成一次会话,每一会话对应一会话标识。在一次会话中,接收客户端与发送客户端的角色具有唯一性,例如,接收客户端无论是接收埋点数据还是发送消息内容,其角色都是接收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客户端在向发送客户端响应第二消息内容时,无需向发送客户端返回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而在该次会话结束后,可以建立新的会话,例如,在下一次会话时,如果是由接收客户端发起IM通信请求的客户端,则该接收客户端成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客户端。这样,对于一次会话,可以设置对应的会话标识,由接收客户端上报与该会话相关的消息内容和交互双方的埋点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在一次会话中,当发送客户端接收到接收客户端响应的消息内容时,该发送客户端成为接收客户端,需要上报埋点数据,导致发送客户端和接收客户端重复上报埋点数据,造成带宽资源浪费以及增加埋点数据平台的处理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发送客户端的数量为1个,接收客户端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的埋点结果,其中,所述埋点结果用于指示对目标应用中的目标控件所执行的用户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对目标应用中的目标控件所执行的用户行为,可以是用户点击目标控件的行为,也可以是用户对目标控件设置的触发行为,例如,手动发送或自动发送等。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埋点结果还可以用于指示接收的第二埋点数据的状态,该埋点结果可以是是否成功接收第二埋点数据的信息,例如,当埋点数据平台返回未成功接收第二埋点数据的信息时,接收客户端将第二埋点数据进行重传。该响应结果还可以是埋点数据平台对第二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接收客户端接收到该统计分析结果后,进行展示。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埋点结果还可以用于指示用户对目标应用的流量信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埋点数据为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与所述IM服务器所接收到的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埋点数据进行合并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三埋点数据、所述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埋点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四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还可以由IM服务器将埋点信息直接上报至埋点数据平台,IM服务器在接收到埋点数据后,提取埋点数据中包含的消息内容,将提取的消息内容与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进行合并后,上报至埋点数据平台,使得埋点数据平台依据IM服务器上报的信息进行相应统计和分析。因而,在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IM服务器接收埋点数据,提取埋点数据中包含的消息内容,将所述消息内容与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进行合并,得到第五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或所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消息内容;
所述IM服务器向所述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五埋点数据。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发送客户端获取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客户端在进行消息内容发送时,收集发送该消息内容的本端埋点信息。
步骤202,发送客户端将待发送消息内容以及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合并为第一埋点数据,发送至IM服务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客户端将待发送消息内容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进行合并,得到第一埋点数据。
步骤203,IM服务器接收第一埋点数据,将第一埋点数据发送至接收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IM服务器作为中转服务器,用于转发接收的数据。
步骤204,接收客户端依据接收的第一埋点数据,生成包括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的第二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客户端依据接收的第一埋点数据,生成包括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的第二埋点数据,包括:
接收客户端解析接收的第一埋点数据,获取第一消息内容以及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接收客户端获取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接收客户端响应第一消息内容的第二消息内容;
接收客户端将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第一消息内容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
步骤205,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第二埋点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实时上报方式。
步骤206,埋点数据平台向接收客户端返回数据上报成功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埋点数据平台成功接收到第二埋点数据后,向接收客户端返回数据上报成功信息。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埋点数据上报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31,用于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合并在消息内容传输协议中的扩展字段中或新增字段中,埋点信息包含的各具体内容在字段中的位置,可以进行预先约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埋点数据为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与所述IM服务器所接收到的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埋点数据进行合并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三埋点数据、所述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埋点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四埋点数据。
合并模块32,用于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埋点数据中,包含有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和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以及双方交互的消息内容。
埋点数据上报模块33,用于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为发起IM通信请求的客户端,接收客户端为对所述装置发送的消息内容进行响应的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一次IM通信请求的所有交互的消息内容构成一次会话,每一会话对应一会话标识。在一次会话中,接收客户端与发送客户端的角色具有唯一性,例如,接收客户端无论是接收埋点数据还是发送消息内容,其角色都是接收客户端。在该次会话结束后,可以建立新的会话,接收客户端与发送客户端的角色可以变换,例如,在下一次会话时,如果是由接收客户端发起IM通信请求的客户端,则该接收客户端成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发送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展示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接收埋点数据平台的埋点结果,其中,所述埋点结果用于指示对目标应用中的目标控件所执行的用户行为。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埋点数据上报模块33,具体用于:
实时或非实时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实时上报可以是检测到接收客户端与埋点数据平台建立通信连接且接收客户端处于空闲状态时进行的上报,也可以是按照预设的上报周期进行的上报。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另一可选实施例,埋点数据上报模块33,具体用于:
对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压缩和/或加密后,得到处理后的第二埋点数据;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上报给所述数据埋点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压缩,可以有效降低传输所需的流量,对压缩后的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障传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再一可选实施例,埋点数据上报模块33,具体用于:
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摘要;
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将第二埋点数据与第一摘要上传至埋点数据平台,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利用所述消息摘要算法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二摘要,并在所述第二摘要与所述第一摘要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完整。例如,埋点数据平台接收第二埋点数据与第一摘要后,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接收的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二摘要,将第二摘要与第一摘要进行比对以确定接收到的第二埋点数据是否完整。
对应于图1至图2中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埋点数据上报方法的步骤。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图1至图2中的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1000、处理器2000及存储在该存储器1000上并可在该处理器20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2000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埋点数据上报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1000和处理器2000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2000运行存储器200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埋点数据上报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上报给所述埋点数据平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三埋点数据为所述IM服务器将所述IM服务器的埋点信息与所述IM服务器所接收到的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所述第一埋点数据进行合并后得到的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三埋点数据、所述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埋点数据;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四埋点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包含所述第一埋点数据的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
所述接收客户端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内容字段中获取所述第一消息内容,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埋点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消息内容传输协议包的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获取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提取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值;
所述接收客户端确定所述字段值在所述扩展字段或新增字段中的字段位置标识;
所述接收客户端根据预设的埋点信息、字段值以及字段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字段值和所述字段位置标识相对应的埋点信息,得到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客户端接收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的埋点结果,其中,所述埋点结果用于指示对目标应用中的目标控件所执行的用户行为。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得到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客户端利用消息摘要算法对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一摘要;
所述接收客户端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二埋点数据与所述第一摘要上报给所述埋点数据平台,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利用所述消息摘要算法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运算,得到第二摘要,并在所述第二摘要与所述第一摘要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完整。
8.一种埋点数据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客户端,该装置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接收发送客户端通过实时通信IM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埋点数据包括所述发送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内容以及所述发送客户端的埋点信息;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客户端的埋点信息、所述第一埋点数据以及第二消息内容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内容为所述接收客户端对所述第一消息内容进行响应后的消息内容;
埋点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向埋点数据平台上报所述第二埋点数据,其中,所述埋点数据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埋点数据进行埋点。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53372.XA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02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3372.XA CN109302340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3372.XA CN109302340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340A CN109302340A (zh) 2019-02-01
CN109302340B true CN109302340B (zh) 2021-02-12

Family

ID=6515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3372.XA Active CN109302340B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2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3392A (zh) * 2019-04-17 2019-08-09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app客户端埋点采集完整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08879B (zh) * 2019-10-16 2023-10-20 陕西合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埋点数据的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698999B (zh) * 2019-10-23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系统监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29818A (zh) * 2022-04-07 2022-06-14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前端埋点数据的上报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6247A (zh) * 2016-11-23 2017-05-31 腾云天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应用中控件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7196788A (zh) * 2017-05-02 2017-09-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埋点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8510287A (zh) * 2018-01-16 2018-09-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户回访的判断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40482A (zh) * 2018-04-20 2018-09-14 上海银赛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帐号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8600094A (zh) * 2018-05-11 2018-09-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过程的监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631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Baker Mary G Assigning and removing connections utilizing online event tracking
US20140244765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Stanley Benjamin Smi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ing and no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6247A (zh) * 2016-11-23 2017-05-31 腾云天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应用中控件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7196788A (zh) * 2017-05-02 2017-09-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埋点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8510287A (zh) * 2018-01-16 2018-09-0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户回访的判断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40482A (zh) * 2018-04-20 2018-09-14 上海银赛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帐号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8600094A (zh) * 2018-05-11 2018-09-2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过程的监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340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2340B (zh) 一种埋点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069755B (zh) 使用多个客户端实例的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US11558322B2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200600206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chat QoS indication to user
WO2016197874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设备
EP2248042B1 (en)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07504529A (ja) スケーラブルな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アーキテクチャ
EP2086243A1 (en) Method for collecting points number of informational ad, system and device
CN104410562A (zh) 一种能够与业务进行关联的即时信息处理方法
US8719358B2 (en) Method and server for transferring message
EP2087671B1 (en) Delivery repor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237592A1 (zh) 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49251A (zh) 访问日志的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2422402A (zh) 消息转发的溯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05306338B (zh) 消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8924773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31323A (zh) 报文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80059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obfuscating queue management
CN105024908A (zh) 一种推送im信息的方法和系统、服务器以及平台
CN111262773A (zh) 一种消息同步方法及数据中心
CN105281976A (zh) 代理服务数据的传输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14470B (zh) 即时通讯应用中会话消息的回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5673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13824625B (zh) 信息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86425B (zh)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程序产品、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