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97817A -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97817A
CN109297817A CN201811364183.XA CN201811364183A CN109297817A CN 109297817 A CN109297817 A CN 109297817A CN 201811364183 A CN201811364183 A CN 201811364183A CN 109297817 A CN109297817 A CN 10929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steel
test specimen
concrete
elasticity modu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41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97817B (zh
Inventor
袁娇娇
嵇晓雷
侯新宇
火映霞
苗云
缪云
蔺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Shandong Luk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of Jiangs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of Jiangs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of Jiangs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8113641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97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9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7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97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97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梁试件、左工字钢,右工字钢,下箱型钢、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元,静态信号分析系统以及计算机。利用本发明所述装置进行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检测时,可以采用纯弯法和振动法两种方法进行弹性模量的检测,振动法试验简单,纯弯法试验符合真实工况结果可靠;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弹性模量值之间构建函数关系,以振动法测得的弹性模量值计算出更符合真实工况的纯弯法弹性模量值,且所述装置还可以一次性测试不同龄期下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大幅提高检测效率,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测试的弹性模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耐久性很好的结构材料,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 混凝土需经过配料、搅拌、浇注成型和养护等诸多工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配 料和搅拌已经可以完全自动化,但浇注与养护的工序还必须依赖人工完成,因此混凝土的质 量与操作者的技能与素质有很大关系,所以必须加强混凝土质量的监测与控制,保证建筑物 的质量以实现社会安全发展。
目前关于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的方法分为破坏检测或无损检测两种。破坏检测的原理即 对混凝土试件采用压力加载,对试件进行一次检测并破坏试件。无损检测的原理与破坏检测 相反,即在不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利用声、光、热、电、磁和射线等 方法,直接在构件或结构上测定混凝土某些适当的物理量,并通过这些物理量推定混凝土强 度、均匀性、连续性、耐久性和存在的缺陷等的检测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检测中,采用破坏检测虽然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检测弹性模量,但是从结 构构件中破损取样的过程,其实对结构构件也是一种破坏,很多工况也不允许破坏检测。即 使是试验室制备试件进行破坏性试验,每次结果也只能得到单个具体龄期试件的弹性模量, 若想要得到早期阶段不同龄期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需要制备并压碎大量试件,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多相复合结构,导致其均质性较差,若应用单一的无损检测的 方法推算混凝土弹性模量,因影响因素多而使得推算的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能达到一定的精度。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装置,基于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结合,建立 由两种方法检测出的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综合相关关系,以便使无损检测可以得到较为精确 的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检测混凝土试件弹性模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 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将传统的破坏检测与无损检测方法相结合,建立对应的函数关系, 以便检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试件的弹性模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梁试件、左工字钢,右工 字钢,下箱型钢、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元,静态信号分析系统以及计 算机;所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底部与下箱型钢固定连接,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中部对 应设有通孔,所述混凝土梁试件水平穿过通孔;所述压力加载单元固定安装在下箱型钢上, 所述振动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的两侧,所述位移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的中部; 所述静态信号分析系统分别与压力加载单元、回弹测试单元以及位移测试单元连接,另一端 连接计算机;
所述压力加载单元由两个千斤顶和两个力传感器组成,所述千斤顶底端与下箱型钢固定 连接,分别设置在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外侧;所述力传感器安装在千斤顶的上部,与混凝 土梁试件的下表面接触,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接;
所述振动测试单元由力锤、激发器和接收器组成,所述激发器设于水平放置的混凝土梁 试件的左端,接收器设于混凝土梁试件的右端,接收器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接;所述力锤 与激发器设于同一侧,力锤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左工字钢固定连接,力锤的敲击端面与激发 器的端面平行设置;所述力锤敲击激发器时产生振动,所述接收器接收振动产生的频率信息;
所述位移测试单元由磁性表座和位移计组成;所述磁性表座底端固定安装在下箱型钢的 中部位置,另一端与位移计连接;所述位移计对应设于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位置,另一端通过 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通过角钢与下箱型钢固定连接, 角钢(15)的连接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6)。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混凝土梁试件(1)的长度为1200mm,侧面的截面尺寸 为150mm×150mm。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设置的通孔尺寸为160mm×160mm。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凝土梁试件穿过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的通孔时, 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装置采用两种方法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所述 两种方法包括纯弯法和振动法。
所述纯弯法测试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具体是指:通过梁的两点加载得到中间梁段为纯 弯曲段,通过梁的挠度公式反推出梁的弹性模量。纯弯法测弹性模量比较接近混凝土梁真实 受力状况,试验结果准确;缺点是试验较为繁琐,试验装置要求高,要求在试验室试验完成。
所述振动法测试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具体是指: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梁一端锤击得到击 振频率,在另一端安置频率接受器接受击振频率。通过频率与弹性模量的函数关系,计算出 弹性模量。优点是试验简单,不损伤试件,为无损检测;缺点是混凝土材料的离散性很大, 频率与弹性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未必可靠,试验结果精度没有纯弯法高。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知识库数据集,所述知识库数据集是基于同一混凝土梁试件,先采用纯弯 测试法后采用振动测试法分别得到弹性模量E1和E2,然后根据数值模拟方法对测试得到的E1和E2之间构建函数关系,得到E1=ψ(E2);
步骤二、装配测试装置,将左工字钢、右工字钢通过角钢与下箱型钢螺栓连接,在下箱 型钢中部安装磁性表座,在下箱型钢两侧端部安装两个千斤顶,并在千斤顶上端安装力传感 器;将力传感器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接;
步骤三、取待检测的混凝土梁试件安装在测试装置的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通孔中,控 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在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1),右侧端面安装 接收器;然后在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与磁性表座对应的位置安装位移计;将接收器与位移计分 别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接;
步骤四、对步骤三安装好的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振动法测试得到弹性模量E2,然后根据步 骤一得到的函数关系E1=ψ(E2),即可间接得到采用纯弯法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 模量E1
本发明所述方法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所述步骤一中构建知识库数据集的具体步骤包括:
(a)浇注10组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龄期为8h的混凝土梁试件, 将其装配在测试装置上待测;
(b)控制力锤敲击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的接收器,位于右侧的接收器得到因振动产生的频率 fL,并通过静态信号分析系统传递给计算机,根据公式E2=ρ(2fLL)2得到振动法测试的弹性 模量E2,式中,ρ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密度、fL表示频率、L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长度;
(c)控制千斤顶(8)对步骤(b)中的混凝土梁试件两端进行加载,混凝土梁试件收弯产生的 位移通过位移计传给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记录加载过程中的混凝土梁试件的竖向荷载P和试 件挠度ωt,根据公式得到纯弯法测试的弹性模量E1,式中,P表示竖向荷载、L 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长度、I表示截面惯性矩、ωt表示试件挠度;
(d)每隔1h重复上述(b)、(c)步骤,记录得到多组E2和E1,作为构建函数关系的对应数据 集;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将上述数据集构建形成函数关系E1=ψ(E2)。
本发明所述方法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步骤三中待检测的混凝土梁试件的龄期包括: 8h-24h、2d-3d、4d-7d、8d-14d和15d-28d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所述方法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步骤二中,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之间的安装间距 为600mm。
本发明纯弯法测梁弹性模量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下,参见图5:
∑FX=0Fax+Fbx=0;
∑FY=0Fay+Fby=0;
求得跨中弯矩为
用图乘法求梁跨中挠度
推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通过设置凝土梁试件、 左工字钢,右工字钢,下箱型钢、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元,静态信号 分析系统以及计算机等部件,可以采用纯弯法和振动法两种方法进行弹性模量的检测;同时, 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弹性模量值之间构建函数关系,仅通过振动法即可得到纯弯法测 试弹性模量的结果,使该装置在不破坏混凝土梁试件的基础下,以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混凝土 的强度;且所述装置还可以一次性测试不同龄期下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大幅提高检 测效率,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测试的弹性模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角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工字钢侧面示意图。
图4本发明测试得出的弹性模量E2和E1的函数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纯弯法测梁弹性模量公式推导示意图。
图中序号,图中序号,1-混凝土梁试件、2-左工字钢、3-右工字钢、4-下箱型钢、5-静态 信号分析系统、6-计算机、7-通孔、8-千斤顶、9-力传感器、10-力锤、11-激发器、12-接收器、 13-磁性表座、14-位移计、15-角钢、16-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参见图1-3,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梁试件1、左 工字钢2,右工字钢3,下箱型钢4、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元,静态信 号分析系统5以及计算机6;所述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底部与下箱型钢4固定连接,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中部对应设有通孔7,所述混凝土梁试件1水平穿过通孔7;所述压力加载单元固定安装在下箱型钢4上,所述振动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两侧,所述位移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中部;所述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分别与压力加载单元、 回弹测试单元以及位移测试单元连接,另一端连接计算机6;
所述压力加载单元由两个千斤顶8和两个力传感器9组成,所述千斤顶8底端与下箱型 钢4固定连接,分别设置在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外侧;所述力传感器9安装在千斤顶 8的上部,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下表面接触,力传感器9通过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所述振动测试单元由力锤10、激发器11和接收器12组成,所述激发器11设于水平放置 的混凝土梁试件1的左端,接收器12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右端,接收器12与静态信号分 析系统5连接;所述力锤10与激发器11设于同一侧,力锤10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左工字钢 2固定连接,力锤10的敲击端面与激发器11的端面平行设置;所述力锤10敲击激发器11时产生振动,所述接收器12接收振动产生的频率信息;
所述位移测试单元由磁性表座13和位移计14组成;所述磁性表座13底端固定安装在下 箱型钢4的中部位置,另一端与位移计14连接;所述位移计14对应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中 部位置,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固定连接,角钢15 的连接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6。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梁试件1的长度为1200mm,侧面的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设置的通孔7尺寸为160mm×16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凝土梁试件1穿过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的通孔7时,两端悬挑伸 出的距离为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采用两种方法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所述两种方法包括纯 弯法和振动法。
利用上述装置测试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方法如下:
构建知识库数据集,所述知识库数据集是基于同一混凝土梁试件,先采用纯弯测试法后 采用振动测试法分别得到弹性模量E1和E2,然后根据数值模拟方法对测试得到的E1和E2之 间构建函数关系,得到E1=ψ(E2);具体步骤包括:
(a)将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下箱型钢4、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 元,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以及计算机6进行装配连接;
(b)浇注10块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龄期为8h的钢筋混凝土试件;每个试样每隔1h进行一次弹性模量检测;先采用振动法,控制力锤10敲击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的接收器11,位于右侧的接收器12得到因振动产生的频率fL,根据公式E2=ρ(2fLL)2得到振动法测试的弹性模量E2;再采用纯弯法,控制千斤顶8混凝土梁试件两端进行加载,记录加载过程中的混凝土梁试件的竖向荷载P和试件挠度ωt,根据公式得到纯弯 法测试的弹性模量E1;得到的E2和E1对应的数据详见表1;
表1
时间(h) 频率f<sub>L</sub>(Hz) 弹性模量E<sub>2</sub>(N/mm<sup>2</sup>) 载荷P(KN) 挠度ω<sub>t</sub>(mm) 弹性模量E<sub>1</sub>(N/mm<sup>2</sup>)
1 1.71 4.09×10<sup>4</sup> 3 0.15 2.41×10<sup>4</sup>
2 1.74 4.24×10<sup>4</sup> 6 0.30 2.49×10<sup>4</sup>
3 1.82 4.84×10<sup>4</sup> 9 0.43 2.57×10<sup>4</sup>
4 1.84 4.74×10<sup>4</sup> 12 0.55 2.69×10<sup>4</sup>
5 1.86 4.84×10<sup>4</sup> 15 0.66 2.81×10<sup>4</sup>
6 1.89 5.30×10<sup>4</sup> 18 0.76 2.91×10<sup>4</sup>
7 1.91 5.11×10<sup>4</sup> 21 0.88 2.94×10<sup>4</sup>
8 1.94 5.27×10<sup>4</sup> 24 1.00 2.96×10<sup>4</sup>
9 1.96 5.38×10<sup>4</sup> 27 1.11 3.00×10<sup>4</sup>
10 2.12 6.29×10<sup>4</sup> 30 1.23 3.00×10<sup>4</sup>
图4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得到的E1与E2的函数关系:
得到具体的函数关系式为:E2=2.43E1-1.73×104
即:
实施例1
步骤一、装配测试装置,将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螺栓连接, 安装间距为600mm;在下箱型钢4中部安装磁性表座13,在下箱型钢两侧端部安装两个千斤 顶8,并在千斤顶上端安装力传感器9;将力传感器9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步骤二、取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且龄期为8h的混凝土梁试件安 装在测试装置的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通孔7中,控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在混 凝土梁试件左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1,右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2;然后在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与磁 性表座13对应的位置安装位移计14;将接收器12与位移计14分别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 接;
步骤三、对步骤二安装好的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振动法测量弹性模量,得到弹性模量E2为 5.27×104N/mm2,根据知识库数据集得到的函数关系即可间接得到采用 纯弯法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E1为2.88×104N/mm2
实施例2
步骤一、装配测试装置,将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螺栓连接, 安装间距为600mm;在下箱型钢4中部安装磁性表座13,在下箱型钢两侧端部安装两个千斤 顶8,并在千斤顶上端安装力传感器9;将力传感器9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步骤二、取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且龄期为15d的混凝土梁试件安装在测试装置的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通孔7中,控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在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1,右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2;然后在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与 磁性表座13对应的位置安装位移计14;将接收器12与位移计14分别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 连接;
步骤三、对步骤二安装好的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振动法测量弹性模量,得到弹性模量E2为 6.49×104N/mm2,根据知识库数据集得到的函数关系即可间接得到采用 纯弯法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E1为3.88×104N/mm2
实施例3
步骤一、装配测试装置,将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螺栓连接, 安装间距为600mm;在下箱型钢4中部安装磁性表座13,在下箱型钢两侧端部安装两个千斤 顶8,并在千斤顶上端安装力传感器9;将力传感器9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步骤二、取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且龄期为4d的混凝土梁试件安 装在测试装置的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通孔7中,控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在混 凝土梁试件左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1,右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2;然后在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与磁 性表座13对应的位置安装位移计14;将接收器12与位移计14分别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连 接;
步骤三、对步骤二安装好的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振动法测量弹性模量,得到弹性模量E2为6.17×104N/mm2,根据知识库数据集得到的函数关系即可间接得到采用 纯弯法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E1为3.38×104N/mm2
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所述装置进行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检测时,通过使用操作简易的 振动法,并根据构建的的函数关系,快速得到较为准确的纯弯法测试弹性模量的数据,使得 钢筋混凝土梁强度的评价更为准确可靠;同时,还可以利用本发明的装置测试不同龄期阶段 的混凝土梁弹性模量,无需重新制样,大幅提高检测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梁试件(1)、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下箱型钢(4)、压力加载单元、振动测试单元、位移测试单元,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以及计算机(6);所述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底部与下箱型钢(4)固定连接,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中部对应设有通孔(7),所述混凝土梁试件(1)水平穿过通孔(7);所述压力加载单元固定安装在下箱型钢(4)上,所述振动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两侧,所述位移测试单元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中部;所述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分别与压力加载单元、回弹测试单元以及位移测试单元连接,另一端连接计算机(6);
所述压力加载单元由两个千斤顶(8)和两个力传感器(9)组成,所述千斤顶(8)底端与下箱型钢(4)固定连接,分别设置在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的外侧;所述力传感器(9)安装在千斤顶(8)的上部,与混凝土梁试件(1)的下表面接触,力传感器(9)通过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所述振动测试单元由力锤(10)、激发器(11)和接收器(12)组成,所述激发器(11)设于水平放置的混凝土梁试件(1)的左端,接收器(12)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的右端,接收器(12)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所述力锤(10)与激发器(11)设于同一侧,力锤(10)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左工字钢(2)固定连接,力锤(10)的敲击端面与激发器(11)的端面平行设置;所述力锤(10)敲击激发器(11)时产生振动,所述接收器(12)接收振动产生的频率信息;
所述位移测试单元由磁性表座(13)和位移计(14)组成;所述磁性表座(13)底端固定安装在下箱型钢(4)的中部位置,另一端与位移计(14)连接;所述位移计(14)对应设于混凝土梁试件(1)中部位置,另一端通过信号线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固定连接,角钢(15)的连接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螺栓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试件(1)的长度为1200mm,侧面的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设置的通孔(7)尺寸为160mm×1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土梁试件(1)穿过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中部的通孔(7)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采用两种方法测量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所述两种方法包括纯弯法和振动法。
7.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知识库数据集,所述知识库数据集是基于同一混凝土梁试件,先采用纯弯测试法后采用振动测试法分别得到弹性模量E1和E2,然后根据数值模拟方法对测试得到的E1和E2之间构建函数关系,得到E1=ψ(E2);
步骤二、装配测试装置,将左工字钢(2)、右工字钢(3)通过角钢(15)与下箱型钢(4)螺栓连接,在下箱型钢(4)中部安装磁性表座(13),在下箱型钢(4)两侧端部安装两个千斤顶(8),并在千斤顶(8)上端安装力传感器(9);将力传感器(9)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6)连接;
步骤三、取待检测的混凝土梁试件安装在测试装置的左工字钢和右工字钢的通孔(7)中,控制两端悬挑伸出的距离为300mm;在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1),右侧端面安装接收器(12);然后在混凝土梁试件中部与磁性表座(13)对应的位置安装位移计(14);将接收器(12)与位移计(14)分别与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连接;
步骤四、对步骤三安装好的混凝土梁试件采用振动法测试得到弹性模量E2,然后根据步骤一得到的函数关系E1=ψ(E2),即可间接得到采用纯弯法测试得到的混凝土梁试件的弹性模量E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构建知识库数据集的具体步骤包括:
(a)浇注10组长度为1200mm,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龄期为8h的混凝土梁试件,将其装配在测试装置上待测;
(b)控制力锤(10)敲击混凝土梁试件左侧的接收器(11),位于右侧的接收器(12)得到因振动产生的频率fL,并通过静态信号分析系统传(5)递给计算机(6),根据公式E2=ρ(2fLL)2得到振动法测试的弹性模量E2,式中,ρ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密度、fL表示频率、L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长度;
(c)控制千斤顶(8)对步骤(b)中的混凝土梁试件两端进行加载,混凝土梁试件收弯产生的位移通过位移计传给静态信号分析系统(5),记录加载过程中的混凝土梁试件的竖向荷载P和试件挠度ωt,根据公式得到纯弯法测试的弹性模量E1,式中,P表示竖向荷载、L表示混凝土梁试件的长度、I表示截面惯性矩、ωt表示试件挠度;
(d)每隔1h重复上述(b)、(c)步骤,记录得到多组E2和E1,作为构建函数关系的对应数据集;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将上述数据集构建形成函数关系E1=ψ(E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待检测的混凝土梁试件的龄期包括:8h-24h、2d-3d、4d-7d、8d-14d和15d-28d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左工字钢(2)和右工字钢(3)之间的安装间距为600mm。
CN201811364183.XA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9297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4183.XA CN1092978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4183.XA CN1092978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7817A true CN109297817A (zh) 2019-02-01
CN109297817B CN109297817B (zh) 2021-04-13

Family

ID=6514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4183.XA Active CN109297817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9781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379B2 (en) * 2001-04-02 2005-04-19 Impressonic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amage in materials or objects
KR20050090559A (ko) * 2004-03-09 2005-09-14 경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해머태핑법에 의한 핑거공차를 달리한 핑거접합재의비파괴적 강도성능평가 법
CN201340367Y (zh) * 2009-01-13 2009-11-0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材料弹性性能测试仪
CN101923024A (zh) * 2010-08-04 2010-12-22 重庆大学 一种确定带裂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及抗弯刚度的方法
CN103196741A (zh) * 2013-03-26 2013-07-10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弹性模量的混凝土桥梁承载力的无损测试方法
CN203249815U (zh) * 2013-04-01 2013-10-23 河海大学 一种水泥基材料早期弹性模量测量装置
CN106596306A (zh) * 2016-12-12 2017-04-26 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木质板材弹性常数的同步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379B2 (en) * 2001-04-02 2005-04-19 Impressonic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amage in materials or objects
KR20050090559A (ko) * 2004-03-09 2005-09-14 경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해머태핑법에 의한 핑거공차를 달리한 핑거접합재의비파괴적 강도성능평가 법
CN201340367Y (zh) * 2009-01-13 2009-11-0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材料弹性性能测试仪
CN101923024A (zh) * 2010-08-04 2010-12-22 重庆大学 一种确定带裂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及抗弯刚度的方法
CN103196741A (zh) * 2013-03-26 2013-07-10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弹性模量的混凝土桥梁承载力的无损测试方法
CN203249815U (zh) * 2013-04-01 2013-10-23 河海大学 一种水泥基材料早期弹性模量测量装置
CN106596306A (zh) * 2016-12-12 2017-04-26 宁波中加低碳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木质板材弹性常数的同步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97817B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rack propagation and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tched rock beams under post-peak cyclic loading
I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de-I and mode-II fracture properties of fine aggregate matrix using a semicircular specimen geometry
WO2020057270A1 (zh) 材料微裂纹扩展尺寸的超声无损检测方法
US11187681B2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state of member
Sarfarazi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ensile strength of concrete
Elshamy et al. Crack detection of cantilever beam by natural frequency tracking using 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Xiangqian et al. Fracture behaviour analysis of the full‐graded concrete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and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CN108489808A (zh) 一种声发射测试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
Landis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in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 during fracture of fiber-reinforced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CN109507041A (zh) 一种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断裂性能测试方法
US704398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installation quality in a grouted anchor system
Bunnori et al. The use of acoustic emission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racking in concrete structures
Von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in situ concrete strength through core drilling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apacity of the RC columns
Chen et al. Fracture analysis of three‐point bending notched granite beams under prepeak and postpeak cyclic loading by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and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s
Gao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orrosion on shear-critical RC beams by integrated NDT
Shiotani et al. Application of 3D AE tomography for triaxial tests of rocky specimens
CN111999195A (zh) 一种混凝土的结构缺陷无损检测系统
CN109297817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弹性模量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Lorenzi et 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to detect concrete flaws
Liu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stress level on a cross section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via Acoustic emission Intensity Distribution (AID) analysis
Dey et al.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ed thin walled unsymmetrical cross-sectional steel beams curved in plan
Wang et al. Acoustic emission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nvestigation on fatigue failure of fissure‐contained hollow‐cylinder granite: Cavity diameter effect
Wa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rack on the fracture parameters of concrete based 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echnology
Tian et al. Presenting in-situ AFM investig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micro-surface topography and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under variable loads
Dackermann et al. A new non-destructive testing system based on narrow-band frequency excitation for the condition assessment of pole structures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04, No. 59, No. 777 Mei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uka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8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Jiangdong North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39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