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7479A -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7479A
CN109287479A CN201811196846.1A CN201811196846A CN109287479A CN 109287479 A CN109287479 A CN 109287479A CN 201811196846 A CN201811196846 A CN 201811196846A CN 109287479 A CN109287479 A CN 109287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sugarcane
stem
breeding
trans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68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明
范业赓
丘立杭
陈荣发
黄杏
周慧文
卢星高
甘崇琨
翁梦芩
杨柳
张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1968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7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7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7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5Sugar c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5Methods for micropropagation; Vegetative plant propagation using cell or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用甘蔗茎尖作为外植体,将经过诱导、增殖培育得到的甘蔗丛生芽装入培育袋内进行生根培育,生根后再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随后移栽大田,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进行扦插移栽培育种植。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一亩变两亩且不影响第二年年初收获蔗种,而且可以分批供种缓解双高糖料蔗基地3‑4月份缺种严重的问题;还能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生产成本,快速收获高质量的蔗种以及高产量的甘蔗。

Description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育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蔗糖业是广西的重要优势产业之一,对我国食糖的供求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广西糖料蔗生产取得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同步增长,广西蔗糖业总体规模达到全国第一,在国内的优势地位日益突显。但甘蔗品种单一、种性退化、单产不高等仍是影响蔗糖业发展的颈瓶问题。新台糖22号种植已超过15年,现仍为广西的当家品种,约占全区甘蔗种植总面积的68%,部分蔗区占90%以上。近年,不少蔗区的新台糖22号表现出抗寒性差、宿根年限缩短、病虫为害加剧、产量下降、种性退化的迹象。加快甘蔗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广西甘蔗生产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而甘蔗健康种苗是加快良种繁育的最佳途径。
良种繁育基地是甘蔗良种繁育源头,这些年来对甘蔗新品种推广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些基地或多或少存在繁育品种不科学、繁育时间不合理、繁育技术缺乏等问题,导致繁育速度过慢和生产成本过高。常年出现良种繁育基地供种能力严重不足,双高糖料蔗基地常年缺乏种源,导致优良甘蔗新品种推广速度慢。甘蔗为无性繁殖作物,长久以来利用种茎繁殖导致了宿根矮化病和甘蔗花叶病等病害的积累,造成甘蔗种性下降,产量减产,利用甘蔗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得以保持。而且甘蔗健康种苗具有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成茎率高、产量高、用种量少等优点,是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繁殖首选途径。而降低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成本和工厂化生产甘蔗种苗是未来甘蔗发展方向。
对于甘蔗良种田间繁育技术研究,一直以来研究工作者主要集中于甘蔗愈伤组织培养高效增殖、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甘蔗健康种苗田间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于健康种苗大田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甘蔗健康种苗降低成本和加快繁育速度两个核心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应该加强简易化假植练苗、提前移栽、田间高效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解决目前甘蔗健康种苗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过长、运输成本高、繁育速度慢等问题,为加快双高基地优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降低甘蔗繁育生产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一亩变两亩且不影响第二年年初收获蔗种,而且可以分批供种缓解双高糖料蔗基地3-4月份缺种严重的问题;还能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生产成本,快速收获高质量的蔗种以及高产量的甘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3月上中旬,取甘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进行诱导培育和增殖培育得到甘蔗丛生芽。
(2)将得到的丛生芽移入装有液态培养基的培育袋中密封后进行生根培育,液态培养基:MS+蔗糖50克/L+奈乙酸5mg/L;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培育袋放置在通风良好、无太阳直射的室内,关好门窗,夜间开灯照明。
(3)生根培育3-5天,待丛生芽的根系全部长出后,打开培育袋的袋口,立刻对生根苗打药杀菌,继续培育1天即可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
(4)将可移栽的生根苗先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3次,洗干净苗上的液体培养基,再用消毒水浸泡3-5分钟,然后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苗盆中,移栽完成后再次对幼苗打药杀菌,苗盆紧挨着放置好后在其上面搭建小拱棚并盖上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防风,每天淋一次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移栽10天后用200mg/L氮肥喷施。
(5)当幼苗长至3张叶片时拆除遮阳网,长至4张叶片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12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打洞后将幼苗带土移栽,按45-50㎝株距移栽,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6)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剪到三叉口处,对主茎进行修剪并用质量浓度为0.01%的阿司匹林溶液浸泡下半截,然后再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5分钟,拿出阴干后进行移栽。
(7)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12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打孔后将主茎以45度角扦插全埋于地下,按50-55㎝株距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8)剪下主茎移栽后留着分蘖苗继续生长,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分蘖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收获种茎;待主茎扦插培育并长出幼苗至含6-7张真叶时,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幼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4月收获种茎。
(9)收获种茎后均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200kg/亩;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8-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步骤(2)和步骤(3)打药杀菌中的药是苯醚甲环唑的2500倍稀释液。
步骤(4)中的消毒水是25%噻虫.咯.霜灵的1000-2000倍稀释液;营养土由河沙和大田细土以(2.5-3.5):(6.5-7.5)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甘蔗幼苗移栽大田前或主茎扦插前,在大田土地上种上6-7月份前能收获的短期作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使用甘蔗茎尖作为外植体,将经过诱导、增殖培育得到的甘蔗丛生芽装入培育袋内进行生根培育,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丛生芽在组培实验室进行装袋后即运输至种植基地,生根培育不再占用组培实验室空间,采用液态培养基更利于丛生芽吸收营养,可以实现快速生根,培育后污染率低,在组培实验室外培育,苗受光好,根与苗的质量好;在生根培育时即将其运输至种植基地,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可以避免生根后幼苗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
2、本发明先将生根培育后的生根苗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待其长至4张叶片时再移栽大田,营养培育不仅可以提前生根苗出袋的时间,还能利用生根苗假植炼苗以适应实际种植环境的时间段让甘蔗幼苗快速长大发根。采用这种在大田移栽基地就地搭建小拱棚假植炼苗的方法可比传统移栽方法提前30-45天种植,而且存活率高。
3、本发明在甘蔗健康种苗种植后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进行扦插移栽培育种植,原甘蔗健康种苗种植地保留分蘖苗继续生长。使用该方法,将组培育苗法和扦插育苗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一亩甘蔗苗变两亩且不影响第二年年初收获蔗种,还能避免甘蔗健康种苗主茎抢分蘖苗营养吸收生长的现象,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生产成本,快速收获高质量的蔗种以及高产量的甘蔗;为加快双高基地优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降低甘蔗繁育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由组培方法得到的甘蔗苗移栽种植后得到的主茎所含病毒也较少,进行扦插后培育出来的甘蔗苗也属于健康苗,病毒含量较低。采用该方法并经过后期的科学管理,第一次移栽的分蘖苗于次年1-2月份就可收获全茎做种,主茎二次移栽于次年3-4月份也可收获全茎做种,分批供种缓解了双高糖料蔗基地3-4月份缺种严重的问题,也延长了甘蔗蔗种的收获时间和播种培育时间,而且其播种培育的蔗种更加新鲜有活力,培育效果更好。收获蔗种后留宿根在留宿根当年年底均可以收获宿根原料蔗,不影响甘蔗入糖厂榨糖。
4、使用本发明的甘蔗繁育方法,在第一年7月份才进行第一次移栽,8月份才进行第二次移栽,在移栽之前有几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合理种植一些短期作物,实行甘蔗与其他短期作物的轮作新模式,可以实现“两年三收”,并且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未剪主茎时长着主茎和分蘖苗的甘蔗幼苗;
图2是刚剪下的甘蔗主茎;
图3是将刚剪下的甘蔗主茎进行修剪后可以扦插的甘蔗主茎;
图4是主茎移栽成活后的甘蔗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3月上中旬,取甘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进行诱导培育和增殖培育得到甘蔗丛生芽。
(2)将得到的丛生芽移入装有液态培养基的培育袋中密封后进行生根培育,液态培养基:MS+蔗糖50克/L+奈乙酸5mg/L;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培育袋放置在通风良好、无太阳直射的室内,关好门窗,夜间开灯照明。
(3)生根培育4天,待丛生芽的根系全部长出后,打开培育袋的袋口,立刻对生根苗打药杀菌,继续培育1天即可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
(4)将可移栽的生根苗先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3次,洗干净苗上的液体培养基,再用消毒水浸泡4分钟,然后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苗盆中,移栽完成后再次对幼苗打药杀菌,苗盆紧挨着放置好后在其上面搭建小拱棚并盖上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防风,每天淋一次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移栽10天后用200mg/L氮肥喷施。
(5)当幼苗长至3张叶片时拆除遮阳网,长至4张叶片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10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打洞后将幼苗带土移栽,按45-50㎝株距移栽,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6)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剪到三叉口处,对主茎进行修剪并用质量浓度为0.01%的阿司匹林溶液浸泡下半截,然后再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4分钟,拿出阴干后进行移栽。
(7)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10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打孔后将主茎以45度角扦插全埋于地下,按50-55㎝株距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8)剪下主茎移栽后留着分蘖苗继续生长,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分蘖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收获种茎;待主茎扦插培育并长出幼苗至含6-7张真叶时,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幼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4月收获种茎。
(9)收获种茎后均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50kg/亩;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2kg甘蔗专用肥、10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0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步骤(2)和步骤(3)打药杀菌中的药是苯醚甲环唑的2500倍稀释液。
步骤(4)中的消毒水是25%噻虫.咯.霜灵的1500倍稀释液;营养土由河沙和大田细土以3:7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甘蔗幼苗移栽大田前或主茎扦插前,在大田土地上种上南瓜,具体是第一年2-3月份在大田土地上播种南瓜,6-7月份收获南瓜,并将南瓜苗深翻埋入土里。
实施例2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3月上中旬,取甘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进行诱导培育和增殖培育得到甘蔗丛生芽。
(2)将得到的丛生芽移入装有液态培养基的培育袋中密封后进行生根培育,液态培养基:MS+蔗糖50克/L+奈乙酸5mg/L;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培育袋放置在通风良好、无太阳直射的室内,关好门窗,夜间开灯照明。
(3)生根培育3天,待丛生芽的根系全部长出后,打开培育袋的袋口,立刻对生根苗打药杀菌,继续培育1天即可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
(4)将可移栽的生根苗先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3次,洗干净苗上的液体培养基,再用消毒水浸泡3分钟,然后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苗盆中,移栽完成后再次对幼苗打药杀菌,苗盆紧挨着放置好后在其上面搭建小拱棚并盖上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防风,每天淋一次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移栽10天后用200mg/L氮肥喷施。
(5)当幼苗长至3张叶片时拆除遮阳网,长至4张叶片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120kg/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打洞后将幼苗带土移栽,按45-50㎝株距移栽,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6)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剪到三叉口处,对主茎进行修剪并用质量浓度为0.01%的阿司匹林溶液浸泡下半截,然后再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分钟,拿出阴干后进行移栽。
(7)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120kg/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打孔后将主茎以45度角扦插全埋于地下,按50-55㎝株距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8)剪下主茎移栽后留着分蘖苗继续生长,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分蘖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收获种茎;待主茎扦插培育并长出幼苗至含6-7张真叶时,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幼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4月收获种茎。
(9)收获种茎后均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200kg/亩;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kg甘蔗专用肥、8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步骤(2)和步骤(3)打药杀菌中的药是苯醚甲环唑的2500倍稀释液。
步骤(4)中的消毒水是25%噻虫.咯.霜灵的2000倍稀释液;营养土由河沙和大田细土以2.5:7.5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甘蔗幼苗移栽大田前或主茎扦插前,在大田土地上种上大豆,具体是第一年2月份在大田土地上播种大豆,7月份收获大豆,并将大豆秆深翻埋入土里。
实施例3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3月上中旬,取甘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进行诱导培育和增殖培育得到甘蔗丛生芽。
(2)将得到的丛生芽移入装有液态培养基的培育袋中密封后进行生根培育,液态培养基:MS+蔗糖50克/L+奈乙酸5mg/L;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培育袋放置在通风良好、无太阳直射的室内,关好门窗,夜间开灯照明。
(3)生根培育5天,待丛生芽的根系全部长出后,打开培育袋的袋口,立刻对生根苗打药杀菌,继续培育1天即可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
(4)将可移栽的生根苗先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3次,洗干净苗上的液体培养基,再用消毒水浸泡5分钟,然后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苗盆中,移栽完成后再次对幼苗打药杀菌,苗盆紧挨着放置好后在其上面搭建小拱棚并盖上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防风,每天淋一次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移栽10天后用200mg/L氮肥喷施。
(5)当幼苗长至3张叶片时拆除遮阳网,长至4张叶片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kg/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打洞后将幼苗带土移栽,按45-50㎝株距移栽,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6)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剪到三叉口处,对主茎进行修剪并用质量浓度为0.01%的阿司匹林溶液浸泡下半截,然后再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拿出阴干后进行移栽。
(7)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kg/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打孔后以将主茎以45度角扦插全埋于地下,按50-55㎝株距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8)剪下主茎移栽后留着分蘖苗继续生长,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分蘖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收获种茎;待主茎扦插培育并长出幼苗至含6-7张真叶时,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幼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4月收获种茎。
(9)收获种茎后均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kg/亩;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5kg甘蔗专用肥、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步骤(2)和步骤(3)打药杀菌中的药是苯醚甲环唑的2500倍稀释液。
步骤(4)中的消毒水是25%噻虫.咯.霜灵的1000倍稀释液;营养土由河沙和大田细土以3.5:6.5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甘蔗幼苗移栽大田前或主茎扦插前,在大田土地上种上辣椒,具体是第一年2月份在大田土地上播种辣椒,7月份收获辣椒,并将辣椒苗深翻埋入土里。

Claims (4)

1.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3月上中旬,取甘蔗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后进行诱导培育和增殖培育得到甘蔗丛生芽;
(2)将得到的丛生芽移入装有液态培养基的培育袋中密封后进行生根培育,液态培养基:MS+蔗糖50克/L+奈乙酸5mg/L;装袋密封后将培育袋及丛生芽从组培实验室运输至种植基地,将培育袋放置在通风良好、无太阳直射的室内,关好门窗,夜间开灯照明;
(3)生根培育3-5天,待丛生芽的根系全部长出后,打开培育袋的袋口,立刻对生根苗打药杀菌,继续培育1天即可移栽到苗盆进行营养培育;
(4)将可移栽的生根苗先用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3次,洗干净苗上的液体培养基,再用消毒水浸泡3-5分钟,然后移栽至装有营养土的苗盆中,移栽完成后再次对幼苗打药杀菌,苗盆紧挨着放置好后在其上面搭建小拱棚并盖上遮阳网,四周用土压实防风,每天淋一次水保持营养土湿润;移栽10天后用200mg/L氮肥喷施;
(5)当幼苗长至3张叶片时拆除遮阳网,长至4张叶片时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12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面打洞后将幼苗带土移栽,按45-50㎝株距移栽,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6)当甘蔗苗长出分蘖苗时,剪下主茎,剪到三叉口处,对主茎进行修剪并用质量浓度为0.01%的阿司匹林溶液浸泡下半截,然后再放入质量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5分钟,拿出阴干后进行移栽;
(7)先对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平整土地后按1.2m行距开种植沟,施入基肥80-120/亩,盖上细土,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打孔后将主茎以45度角扦插全埋于地下,按50-55㎝株距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亩,移栽后拉上滴灌袋;
(8)剪下主茎移栽后留着分蘖苗继续生长,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分蘖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收获种茎;待主茎扦插培育并长出幼苗至含6-7张真叶时,结合滴灌每亩施用4-6kg尿素,待大多数幼苗长到伸长初期时,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4月收获种茎;
(9)收获种茎后均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200kg/亩;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8-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打药杀菌中的药是苯醚甲环唑的2500倍稀释液;所述步骤(4)中的消毒水是25%噻虫.咯.霜灵的1000-2000倍稀释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营养土由河沙和大田细土以(2.5-3.5):(6.5-7.5)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甘蔗幼苗移栽大田前或主茎扦插前,在大田土地上种上6-7月份能收获的短期作物。
CN201811196846.1A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Pending CN109287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6846.1A CN109287479A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6846.1A CN109287479A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7479A true CN109287479A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6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6846.1A Pending CN109287479A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74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600A (zh) * 2019-08-28 2019-11-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利用甘蔗健康种苗无效分蘖育苗的方法
CN111727687A (zh) * 2020-06-30 2020-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果蔗移栽苗的培育方法
CN113439559A (zh) * 2021-08-05 2021-09-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以甘蔗组培苗直接生产原料蔗的方法
CN114667899A (zh) * 2022-03-07 2022-06-2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晚栽密植多分蘖制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1459A (zh) * 2008-09-19 2009-02-1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去除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快速繁殖健康甘蔗种苗的方法
CN101361458A (zh) * 2008-09-27 2009-02-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方法
CN101401549A (zh) * 2008-11-04 2009-04-08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甘蔗组培一次成苗快速繁殖方法
CN101707980A (zh) * 2009-11-30 2010-05-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组培苗袋装室外生根培养的方法
CN102379243A (zh) * 2011-09-14 2012-03-2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甘蔗健康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2405837A (zh) * 2011-09-06 2012-04-1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甘蔗组培苗小拱棚大田移栽方法
CN102668989A (zh) * 2012-06-13 2012-09-19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甘蔗液体浅层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1459A (zh) * 2008-09-19 2009-02-1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去除甘蔗宿根矮化病菌、快速繁殖健康甘蔗种苗的方法
CN101361458A (zh) * 2008-09-27 2009-02-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方法
CN101401549A (zh) * 2008-11-04 2009-04-08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甘蔗组培一次成苗快速繁殖方法
CN101707980A (zh) * 2009-11-30 2010-05-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组培苗袋装室外生根培养的方法
CN102405837A (zh) * 2011-09-06 2012-04-1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甘蔗组培苗小拱棚大田移栽方法
CN102379243A (zh) * 2011-09-14 2012-03-2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甘蔗健康种苗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2668989A (zh) * 2012-06-13 2012-09-19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甘蔗液体浅层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南农村干部学院: "《云南特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 31 December 2012,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周明强等: "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快繁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董伟等: "《甘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31 May 2008, 中国三峡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600A (zh) * 2019-08-28 2019-11-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利用甘蔗健康种苗无效分蘖育苗的方法
CN111727687A (zh) * 2020-06-30 2020-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果蔗移栽苗的培育方法
CN113439559A (zh) * 2021-08-05 2021-09-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以甘蔗组培苗直接生产原料蔗的方法
CN114667899A (zh) * 2022-03-07 2022-06-2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晚栽密植多分蘖制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3518B (zh) 一种昆明山海棠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4186189B (zh) 一种桑树穴盘育苗方法
CN102812838A (zh) 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
CN101803515A (zh) 铁皮石斛的快速生长栽培方法
CN103718802B (zh) 一种枣棉间作条件下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
CN109287479A (zh) 一种甘蔗健康苗田间加倍繁育的方法
CN101611688A (zh) 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CN105766385B (zh) 一种提高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产量的植保方法
CN107182686A (zh) 一种桃树的增产栽培方法
CN106258431A (zh) 一种适合于干旱地区的黑果枸杞大田播种育苗方法
CN102132655A (zh) 威灵仙的种植方法
CN109168695A (zh) 一种提早凤梨释迦丰产期的栽培方法
CN104082007A (zh) 一种番荔枝扦插繁育方法
CN101720621B (zh) 仙草的复壮育苗方法
CN102498912A (zh) 甘蔗组培苗的移栽方法
CN102144457A (zh) 一种黄连木培育方法
CN104255245A (zh) 生姜茎蔸过冬育种苗繁殖方法
CN105393736A (zh) 一种决明子的种植方法
CN106576721A (zh) 一种茄子高产种植方法
CN104956869A (zh) 一种棉花育苗移栽方法
CN111642340A (zh) 一种藜麦培育种植方法
CN103947442A (zh) 油茶嫁接容器苗两步育苗法
CN104054502B (zh) 一种辣椒的生态栽培方法
CN107371979A (zh) 一种有机软枣猕猴桃的栽培方法
CN104541901B (zh) 牛蒡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