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6476A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6476A
CN109286476A CN201811114334.6A CN201811114334A CN109286476A CN 109286476 A CN109286476 A CN 109286476A CN 201811114334 A CN201811114334 A CN 201811114334A CN 109286476 A CN109286476 A CN 109286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signal
transmitting terminal
receiving end
data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4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运
郑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143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6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6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然后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SCTP数据。接收端判断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由于接收端多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网络环境较差时,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而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故可以在发送端超时重传之前多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背景技术
在SCTP协议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接收端被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并响应应答,在应答丢失且无后续数据接收的情况下,接收端处于被动等待过程,而此时发送端也因为没有收到接收端的应答继续等待,最终触发发送端的超时重传重新向接收端发送数据。由于超时重传定时器设定的时间一般较长,若每次应答丢失都超时重传,将导致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数据传输时间较长,从而影响数据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中,接收端发送的应答丢失时需要触发超时重传,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
所述接收端判断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
由于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后,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网络环境较差时,通过重复发送响应信号,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
所述接收端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或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复位所述应答定时器;
所述接收端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
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复位所述应答计数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将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否则向所述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由于发送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后,才向接收端发送后续SCTP数据,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失。由于接收端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提高了在网络拥塞时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同时提高了发送端发送SCTP数据的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判断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否,则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所述发送端在确定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将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由于接收端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响应信号,故接收端能多次收到响应信号并判断接收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使得丢失的SCTP数据被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快速达到第三阈值,启动快速重传,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定时模块和计数模块,所述定时模块用于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所述定时模块复位所述应答定时器;
所述计数模块用于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所述计数模块复位所述应答计数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第二接收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将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否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否,则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第三发送模块将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传输数据的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传输数据的系统上运行时,使得所述传输数据的系统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然后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接收端判断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若是,则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由于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后,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网络环境较差时,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而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故可以在发送端超时重传之前多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数据传输的网络环境较差时,接收端在成功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后,向发送端反馈的响应信号可能会丢失。接收端由于没有收到响应信号,自动认为接收端没有接收到SCTP数据。当发送端等待的时长等于超时重传时长时,将启动超时重传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由于超时重传时长较长,导致发送端在等待较长的时间后才重新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而此时,SCTP数据其实已经发送成功,超时重传并没有必要且耗费较长时间,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进一步可能引起高层数据传输不及时甚至超时,引发应用层的不良事件和问题,比如应用层之间信令传输超时,导致无法完成交互而中断。
为此,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表明数据已经接收成功,只要将响应信号顺利发送至发送端后,发送端就不会启动超时重传。在网络拥塞时,响应信号丢失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多次发送响应信号来提高响应信号传输的成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然后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接收端在确定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由于接收端多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接收端发送至发送端的响应信号丢失时,通过重复发送响应信号,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从而可以减少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发送端101、接收端102。
发送端101和接收端102之间采用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简称SCTP)传输数据。SCTP是一个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协议,是提供基于不可靠传输业务的协议之上的可靠的数据报传输协议。SCTP用于通过IP网传输信令通信网(Signal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简称SCN)窄带信令消息。发送端101和接收端102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核心网。发送端101与接收端102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流程可以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交互执行,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发送端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202,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
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SCTP数据。
步骤S203,接收端判断是否接收到后续SCTP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S202,否则执行步骤S204。
发送端将SCTP数据按照顺序发送至接收端,每一个SCTP数据对应一个传输序列号。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后向发送端反馈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可选地,接收端接收的SCTP数据的传输序列号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示例性地,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SCTP DATA TSN(1)、SCTP DATA TSN(2)和SCTP DATA TSN(3),若上述三个SCTP数据均接收成功,接收端接收的SCTP数据的传输序列号TSN是连续的,若上述三个SCTP数据中SCTP DATA TSN(2)丢失,则接收端接收的SCTP数据的传输序列号TSN是不连续的。
步骤S204,接收端判断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5,否则执行步骤S203。
其中,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
可选地,接收端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接收端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或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复位应答定时器。
具体地,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复位应答定时器并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到后续SCTP数据,则再次复位应答定时器。即接收端只要接收到SCTP数据就复位应答定时器。示例性地,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1)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并开始计时,接收端在应答定时器计时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到SCTP DATA TSN(2)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并开始计时。
步骤S205,接收端判断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否则步骤S207。
可选地,接收端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复位应答计数器,接收端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应答计数器加一。示例性地,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1)时复位应答计数器,接收端再次发送SCTP DATA TSN(1)对应的响应信号至发送端时,应答计数器加一。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 DATA TSN(2)时复位应答计数器。
步骤S206,接收端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
步骤S207,处理结束。
由于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后,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网络环境较差时,通过重复发送响应信号,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而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故可以在发送端超时重传之前多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上述步骤S204和步骤S205中,应答定时器的第一阈值和应答计数器的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答定时器的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答定时器的第一阈值与应答计数器的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故在发送端超时重传SCTP数据之前尽量多地重复发送SCTP数据的响应信号,提升成功发送响应信号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在发送SCTP数据时,至少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发送端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302,发送端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否则步骤S304。
具体地,响应信号是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接收端在确定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SCTP数据,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步骤S303,将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步骤S304,向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场景进行说明,如图3b所示,发送端将SCTP DATA TSN(1)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1)后发送响应信号SCTP SACK 1至发送端,同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若发送端没有接收到SCTP SACK 1,则不会向接收端发送SCTPDATA TSN(2)。接收端的定时应答器开始计时,当定时计数器计时时长等于第一阈值而接收端没有接收到SCTP DATA TSN(2)时,判断应答计数器的计数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再次发送响应信号SCTP SACK 1至发送端,复位应答定时器,应答计数器加一。若发送端还是没有接收到SCTP SACK 1,则不会向接收端发送SCTP DATA TSN(2)。接收端的定时应答器开始计时,当定时计数器计时时长等于第一阈值而接收端没有接收到SCTP DATA TSN(2)时,判断应答计数器的计数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再次发送响应信号SCTPSACK 1至发送端,复位应答定时器,应答计数器加一。若发送端接收到SCTP SACK 1,则向接收端发送SCTP DATA TSN(2)。接收端的定时应答器开始计时,当定时计数器计时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2),则接收端发送SCTP SACK 2至发送端,同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
由于发送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息后,才向接收端发送后续SCTP数据,从而避免了数据丢失。由于接收端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提高了在网络拥塞时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同时提高了发送端发送SCTP数据的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发送端发送SCTP数据至接收端。
发送端按照传输序号的顺序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每隔设定时间发送一个SCTP数据。比如依次将SCTP DATA TSN(1)、SCTP DATA TSN(2)和SCTP DATA TSN(3)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402,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
响应信号是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接收端在确定发送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SCTP数据,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
具体实施中,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发送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至发送端,比如,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 DATA TSN(1)时,发送SCTP DATA TSN(1)对应的响应信号SCTP SACK至发送端,同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接着应答定时器开始计时,若接收端在应答定时器定时时长小于第一阈值时,接收到SCTP DATA TSN(3)时,接收端发送SCTP DATA TSN(3)对应的响应信号SCTP SACK至发送端,同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
当发送端发送SCTP DATA TSN(3)至接收端后,后续没有SCTP数据需要发送。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 DATA TSN(3)时,发送SCTP DATA TSN(3)对应的响应信号SCTP SACK至发送端,同时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接着应答定时器开始计时,若接收端在应答定时器定时时长等于第一阈值时没有接收到后续SCTP数据,判断应答计数器的计数数值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接收端再次发送SCTP DATA TSN(3)对应的响应信号SCTP SACK至发送端,复位应答计时器,应答计数器加一。依次循环,直到应答计数器的计数数值大于第二阈值时结束。
步骤S403,发送端判断接收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若是,则执行步骤S404,否则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4,确定发送的SCTP数据都没有丢失。
步骤S405,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由于发送端发送的每一个SCTP数据对应一个传输序号,且传输序号连续。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发送每一个SCTP数据的响应信号至发送端。当接收端没有接收到SCTP数据或发送端没有接收到SCTP数据的响应信号时,发送端接收的响应信号就存在不连续的情况,则将缺失的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步骤S406,发送端判断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07,否则步骤S408。
步骤S407,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408,不处理。
示例性地,发送端依次将SCTP DATA TSN(1)、SCTP DATA TSN(2)和SCTP DATA TSN(3)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1)和SCTP DATA TSN(3)后向发送端发送SCTP DATA TSN(1)和SCTP DATA TSN(3)对应的响应信号。发送端在接收到响应信号后,确定SCTP DATA TSN(2)的响应信号缺失,将SCTP DATA TSN(2)标记为丢失数据。设定发送端后续没有SCTP数据需要发送,接收端在将SCTP DATA TSN(3)的响应信号发送至发送端后,当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SCTP DATA TSN(3)的响应信号。接收端接收到SCTP DATA TSN(3)的响应信号后再次判断所有响应信号是否连续,发现SCTP DATA TSN(2)的响应信号缺失,故再次标记SCTPDATA TSN(2)为丢失数据,SCTP DATA TSN(2)被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加一。依次循环,当SCTP DATA TSN(2)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启动快速重传,将SCTP DATATSN(2)发送至接收端。
由于接收端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响应信号,故接收端能多次收到响应信号并判断接收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使得丢失的SCTP数据被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快速达到第三阈值,启动快速重传,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发送端将SCTP DATA报文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502,接收端判断是否接收到SCTP DATA报文,若是,则执行步骤S503,否则执行步骤S505。
步骤S503,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SCTP SACK报文。
步骤S504,接收端复位应答定时器和应答计数器。
步骤S505,判断接收端是否在应答定时器定时超时未收到后续SCTP DATA报文,若是,则执行步骤S506,否则执行步骤S503。
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 DATA报文。
步骤S506,判断应答计数器的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507,否则执行步骤S509。
步骤S507,接收端再次向发送端发送SCTP SACK报文。
步骤S508,应答计数器的计数加一并复位应答定时器。
步骤S509,处理结束。
由于接收端在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后,在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向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故在网络环境较差时,通过重复发送响应信号,能提高响应信号发送成功的几率,而第一阈值小于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故可以在发送端超时重传之前多次发送响应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发送端启动不必要的超时重传,提升了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的效率。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601、第一发送模块602、第一处理模块603、定时模块604和计数模块605。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602,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603,用于判断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定时模块604和计数模块605,所述定时模块604用于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602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601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所述定时模块604复位所述应答定时器;
所述计数模块605用于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601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所述计数模块605复位所述应答计数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包括:第二接收模块701、第二发送模块702、第二处理模块703。
第二发送模块702,用于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第二处理模块703,用于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第二接收模块701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702将所述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否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702向所述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第三发送模块801、第三处理模块802。
第三处理模块802,用于判断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否,则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802在确定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第三发送模块801将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9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901与存储器9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9中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过执行存储器9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901是传输数据的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任务推送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数据,从而传输数据。可选的,处理器9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9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9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9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9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传输数据的系统上运行时,使得传输数据的系统执行如前述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
所述接收端判断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
所述接收端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或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复位所述应答定时器;
所述接收端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
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复位所述应答计数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4.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所述发送端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将所述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否则向所述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5.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判断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否,则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所述发送端在确定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将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6.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SCTP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是否等于第一阈值和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是否不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模块和计数模块,所述定时模块用于采用应答定时器确定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在接收到SCTP数据之后,所述定时模块复位所述应答定时器;
所述计数模块用于采用应答计数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在接收到SCTP数据时,所述计数模块复位所述应答计数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乘积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9.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在超时重传时长内第二接收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是,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将所述后续SCTP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否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向所述接收端再次发送所述SCTP数据。
10.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SCTP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是否连续,所述响应信号是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SCTP数据时发送的或所述接收端在确定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处于等待状态的时长等于第一阈值且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次数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再次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用于指示成功接收所述SCTP数据,所述处于等待状态为未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后续SCTP数据,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发送端的超时重传时长;
若否,则将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
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在确定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标记为丢失数据的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第三发送模块将所述缺失响应信号对应的SCTP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11.一种传输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传输数据的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传输数据的系统上运行时,使得所述传输数据的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14334.6A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Pending CN109286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4334.6A CN109286476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4334.6A CN109286476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476A true CN109286476A (zh) 2019-01-29

Family

ID=6518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4334.6A Pending CN109286476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64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8092A (zh) * 2019-12-12 2020-04-14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机通信管理方法及焊机
CN112217610A (zh) * 2020-09-18 2021-01-12 广州市贺氏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消费机、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836A (zh) * 2008-04-18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响应消息重传方法
CN10165659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2480346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网络数据可靠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2836A (zh) * 2008-04-18 2009-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响应消息重传方法
CN10165659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2480346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网络数据可靠传输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8092A (zh) * 2019-12-12 2020-04-14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机通信管理方法及焊机
CN112217610A (zh) * 2020-09-18 2021-01-12 广州市贺氏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消费机、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17610B (zh) * 2020-09-18 2023-03-14 广州市贺氏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消费机、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072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JP6646738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及びranデバイス
US98194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duplex MAC timing modifications
CN103795632A (zh) 一种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1294664A (zh) 音视频传输数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620658B (zh) 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31228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46458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接收装置
CN104038845A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286476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接收端及发送端
CN108616925A (zh) 一种数据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513362A (zh)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022534B (zh) 一种基于组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500528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830699A (zh) 建立iso链路的方法和ble设备
CN109803277A (zh) 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0870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404051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16828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12399411A (zh) 一种认证接入网设备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9474956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定时器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0381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275229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820274B (zh) 一种移动网络udp业务拥塞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10460731A (zh) 基于卫星网络的通话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7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