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6412B -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6412B
CN109286412B CN201811232953.5A CN201811232953A CN109286412B CN 109286412 B CN109286412 B CN 109286412B CN 201811232953 A CN201811232953 A CN 201811232953A CN 109286412 B CN109286412 B CN 109286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phone
battery
microphone
box body
serial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29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6412A (zh
Inventor
胡松涛
周高飞
张慧娟
李华松
倪仰
邬文达
田远东
卢锡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Pas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Pa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Pas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Pas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329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6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6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6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6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33Hand-held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对讲机、1个手咪、用于携带指挥系统的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箱体、铝板、电池、电路板、用于放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方形托盘Ⅰ以及用于放置手咪的一个方形托盘Ⅱ;在箱体内部设置有腔体,在腔体边沿设置有台阶状槽口,铝板嵌置在该台阶状槽口内,在本发明的箱体内设有对讲机槽位,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讲机没地方放置容易倒的问题;在箱体内设有对讲机槽位和手咪槽位,解决了需要分开携带融合通信设备与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问题,携带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对讲机和手咪使用完毕后,可以直接放置在箱体槽位内进行携带,后续使用时不用再连接线缆,在应急场合使用时非常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如何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快速布署,多方协调,为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一线执勤人员通常使用的通讯工具为集群对讲机,各部门之间由于对讲机频点不一样,无法互相通信。在需要同时指挥协调多部门协同工作时,融合指挥通信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均没有很好的解决方便携带和快速布署这个问题。对讲机终端和指挥箱体分开携带,造成了携带不够方便。同时由于分开携带,在每次需要布署使用环境时,都要重新连接对讲机和指挥箱体之间的线缆,不能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对讲机、1个手咪、用于携带指挥系统的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箱体(001)、铝板(002)、电池(013)、电路板(014)、用于放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方形托盘Ⅰ(0151)以及用于放置手咪的一个方形托盘Ⅱ(0152);
在箱体(001)内部设置有腔体(0011),在腔体(0011)边沿设置有台阶状槽口(0012),铝板(002)嵌置在该台阶状槽口(0012)内,
在铝板(002)上开设有用于能够嵌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用于能够嵌置手咪的一个手咪槽位(009),用于能够嵌置串口屏(003)的串口屏槽位(0031),以及用于贴用户标签的2排小盲槽(011);这2排小盲槽(011)上所贴用户标签是用于区分多部门协同指挥调度时集群用户名称;
在铝板(002)上还安装有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以太网接口(006)和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该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与上述2排小盲槽(011)并排设置,且用户音频接口(007)与其相邻的小盲槽(011)之间的间距为0.5cm~1cm;
在铝板(002)上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位于2排小盲槽(011)之间,且相邻2个小盲槽(011)之间设置有1个对讲机槽位(008);
在铝板(002)上的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和以太网接口(006)分别呈上下并排状设置,且位于串口屏槽位(0031)的一侧边;
电池(013)、电路板(014)与串口屏(003)依次呈从下往上并排设置;
串口屏(003)与电路板(014)通过专用显示屏排线连接,充电口(005)与电池(013)通过带线对插端子连接,电池(013)通过电源开关(004)与电路板(014)连接并给电路板供电,以太网接口(006)与9路用户音频接口(007)均通过8芯屏蔽线与电路板连接。
电路板(014)包含9个插座,9个音频编解码模块与1个ARM模块。其中插座0对应的手咪音频接口,插座1到插座8对应的对讲机音频接口;音频编解码模块负责语音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将对讲机和手咪终端传输过来的模拟语音信号进行编码后发送给ARM模块,及将ARM模块发送过来的PCM数字信号解码后传输给对讲机和手咪终端;ARM模块负责对每路的语音信号做存储转发,以及处理串口屏发送过来的人机交互指令,另外还可以提供以太网接口供用户升级调试;串口屏作为人机交互窗口,在指挥调度时可对多路集群用户进行分组操作,以及显示系统当前的一些状态;充电口用于给电池充电;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
对讲机槽位(008)分别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Ⅰ(0151)的槽口边沿上,手咪槽位(009)分别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Ⅱ(0152)的槽口边沿上;
对讲机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Ⅰ(0151)内,手咪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Ⅱ(0152)内。
作为优选:电池(013)卡扣在下基板(019)内,下基板(019)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两块弯折支架(018)将电池(013)的两侧端进行夹持固定住,且两块弯折支架与下基板(019)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电池(013)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
作为优选:电路板(014)通过上基板架(017)固定架设位于电池(013)之上、串口屏(003)之下。这样采用叠加安装形式,节省箱体(001)内使用空间。
作为优选:在串口屏槽位(0031)与串口屏(003)之间设置有大盲槽(012),且在该大盲槽(012)内贴附有一层屏幕保护膜。
作为优选:在方形托盘Ⅱ(0152)内安装有一个海绵保护套(016)。用于防止对讲机的电池充电口(005)与金属直接接触,也避免对讲机和手咪在运输过程中与金属直接硬撞击。
作为优选:在箱体(001)上盖内部安装有一层鸡蛋海绵,鸡蛋海绵通过强力胶水粘贴在上盖内部。鸡蛋海绵有较好的柔软性,合上上盖后鸡蛋海绵与对讲机和手咪接触,可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对讲机和手咪不会晃动,同时也不会对对讲机和手咪造成损害。
作为优选:由于指挥员需要频繁使用手咪作指挥调度,而每次从手咪放置槽位里面拿出手咪并不是很方便。本发明利用磁铁的原理,在手咪背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一个圆形磁铁,在箱体(001)上盖侧面装有用于作为手咪挂架的一块金属铁板(010)。这样将金属铁板(010)作为手咪挂架使用,金属铁板(010)通过强力胶水固定在箱体(001)上盖上。指挥调度人员每次通过手咪做完指挥调度后,手咪可以挂放在手咪挂架上,使用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013)是采用锂电池。
其中,对本发明中涉及到专业名词进行如下解释说明:
手咪: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对讲机的一种,改良后更方便携带和使用。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没有话费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本发明的箱体内设有对讲机槽位,解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讲机没地方放置容易倒的问题;
2)、在箱体内设有对讲机槽位和手咪槽位,解决了需要分开携带融合通信设备与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问题,携带更加方便;同时由于对讲机和手咪使用完毕后,可以直接放置在箱体槽位内进行携带,后续使用时不用再连接线缆,在应急场合使用时非常快捷;
3)、箱体上盖安装有柔软性很强的鸡蛋海绵,对讲机和手咪槽位内侧均粘贴一层海绵保护套,解决了对讲机和手咪在运输携带过程中碰撞箱体容易损坏的问题;
4)、箱体上盖旁安装有一块金属铁板作为手咪挂架,手咪背部固定一个磁铁,解决了调度人员在每次喊话后手咪可以方便放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的前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中电路框架图;
图中数字标注:箱体(001),腔体(0011),台阶状槽口(0012),铝板(002),串口屏(003)、串口屏槽位(0031)、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以太网接口(006),用户音频接口(007),对讲机槽位(008),手咪槽位(009),金属铁板(010),小盲槽(011),大盲槽(012),电池(013),电路板(014),方形托盘Ⅰ(0151),方形托盘Ⅱ(0152),海绵保护套(016),上基板架(017),折弯支架(018),下基板(0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对讲机、1个手咪、用于携带指挥系统的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箱体001、铝板002、电池013、电路板014、用于放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方形托盘Ⅰ0151以及用于放置手咪的一个方形托盘Ⅱ0152;在箱体001内部设置有腔体0011,在腔体0011边沿设置有台阶状槽口0012,铝板002嵌置在该台阶状槽口0012内,在铝板002上开设有用于能够嵌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用于能够嵌置手咪的一个手咪槽位009,用于能够嵌置串口屏003的串口屏槽位0031,以及用于贴用户标签的2排小盲槽011;这2排小盲槽011上所贴用户标签是用于区分多部门协同指挥调度时集群用户名称;在铝板002上还安装有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以太网接口006和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该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与上述2排小盲槽011并排设置,且用户音频接口007与其相邻的小盲槽011之间的间距为0.5cm~1cm;在铝板002上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位于2排小盲槽011之间,且相邻2个小盲槽011之间设置有1个对讲机槽位008;在铝板002上的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和以太网接口006分别呈上下并排状设置,且位于串口屏槽位0031的一侧边;电池013、电路板014与串口屏003依次呈从下往上并排设置;串口屏003与电路板014通过显示屏排线连接,充电口005与电池013通过带线对插端子连接,电池013通过电源开关004与电路板014连接并给电路板014供电,以太网接口006与9路用户音频接口007均通过8芯屏蔽线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014包含9个插座,9个音频编解码模块与1个ARM模块。其中,插座0对应的手咪音频接口,插座1到插座8对应的对讲机音频接口;音频编解码模块负责语音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将对讲机和手咪终端传输过来的模拟语音信号进行编码后发送给ARM模块,及将ARM模块发送过来的PCM数字信号解码后传输给对讲机和手咪终端;ARM模块负责对每路的语音信号做存储转发,以及处理串口屏发送过来的人机交互指令,另外还可以提供以太网接口供用户升级调试;串口屏作为人机交互窗口,在指挥调度时可对多路集群用户进行分组操作,以及显示系统当前的一些状态;充电口用于给电池充电;电源开关用于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对讲机槽位008分别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Ⅰ0151的槽口边沿上,手咪槽位009分别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Ⅱ0152的槽口边沿上;对讲机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Ⅰ0151内,手咪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Ⅱ0152内。
其中,电池013卡扣在下基板019内,下基板019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两块弯折支架将电池013的两侧端进行夹持固定住,且两块弯折支架与下基板019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电池013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
其中,电路板014通过上基板架017固定架设位于电池013之上、串口屏003之下。这样采用叠加安装形式,节省箱体001内使用空间。
其中,在串口屏槽位0031与串口屏003之间设置有大盲槽012,且在该大盲槽012内贴附有一层屏幕保护膜。
其中,在方形托盘Ⅱ0152内安装有一个海绵保护套016。用于防止对讲机的电池充电口005与金属直接接触,也避免对讲机和手咪在运输过程中与金属直接硬撞击。
其中,在箱体001上盖内部安装有一层鸡蛋海绵,鸡蛋海绵通过强力胶水粘贴在上盖内部。鸡蛋海绵有较好的柔软性,合上上盖后鸡蛋海绵与对讲机和手咪接触,可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对讲机和手咪不会晃动,同时也不会对对讲机和手咪造成损害。
其中,由于指挥员需要频繁使用手咪作指挥调度,而每次从手咪放置槽位里面拿出手咪并不是很方便。本发明利用磁铁的原理,在手咪背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一个圆形磁铁,在箱体001上盖侧面装有用于作为手咪挂架的一块金属铁板010。这样将金属铁板010作为手咪挂架使用,金属铁板010通过强力胶水固定在箱体001上盖上。指挥调度人员每次通过手咪做完指挥调度后,手咪可以挂放在手咪挂架上,使用较方便。
其中,所述电池013是采用锂电池。
本发明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以融合通信为手段,快速布署和方便携带为基本设计思路,让应急事件突发时,用户可以快速的组织多个部门、多人、多组的实时全双工多方会议。可广泛应用于车载指挥调度、户外便携等多种应用环境和使用场景,适合警务系统各个部门部署使用,为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争取时间。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无线融合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便携航空箱式设计,箱体内部安装有锂电池、电路板,箱体表面固定一块铝板,铝板上装有串口屏、电源开关、充电口、以太网接口、多路对讲机用户接口,箱体设置4个对讲机放置槽位和1个手咪运输放置槽位。箱体结构达到美国军用标准,具有耐磨性、耐高低温性、高强度性等特点,达到IP54防护等级。经过特殊防震结构处理,支持各种运输、搬运方式。对讲机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均放置在箱体内,手咪在运输过程中也放于箱体内,解决了终端与系统箱体分开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同时由于对讲机和手咪在箱体内有运输放置槽位,每次使用完之后,不用拆下连接线缆,下次执勤时可以直接使用,方便快速布署使用环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对讲机、1个手咪、用于携带指挥系统的对讲机和手咪终端的箱体(001)、铝板(002)、电池(013)、电路板(014)、用于放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方形托盘Ⅰ(0151)以及用于放置手咪的一个方形托盘Ⅱ(0152);
在箱体(001)内部设置有腔体(0011),在腔体(0011)边沿设置有台阶状槽口(0012),铝板(002)嵌置在该台阶状槽口(0012)内,
在铝板(002)上开设有用于能够嵌置多个对讲机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用于能够嵌置手咪的一个手咪槽位(009),用于能够嵌置串口屏(003)的串口屏槽位(0031),以及用于贴用户标签的2排小盲槽(011);
在铝板(002)上还安装有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以太网接口(006)和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该2排用户音频接口(007)与上述2排小盲槽(011)并排设置,且用户音频接口(007)与其相邻的小盲槽(011)之间的间距为0.5cm~1cm;
在铝板(002)上的一排对讲机槽位(008)位于2排小盲槽(011)之间,且相邻2个小盲槽(011)之间设置有1个对讲机槽位(008);
在铝板(002)上的电源开关(004)、充电口(005)和以太网接口(006)分别呈上下并排状设置,且位于串口屏槽位(0031)的一侧边;
电池(013)、电路板(014)与串口屏(003)依次呈从下往上并排设置;
串口屏(003)与电路板(014)通过显示屏排线连接,充电口(005)与电池(013)通过带线对插端子连接,电池(013)通过电源开关(004)与电路板(014)连接并给电路板(014)供电,以太网接口(006)与多路用户音频接口(007)均通过8芯屏蔽线与电路板(014)连接;
电路板(014)包括多个插座、多个音频编解码模块与1个ARM模块;
其中一个插座用于对应连接手咪音频接口,其他插座用于对应连接对讲机音频接口;
音频编解码模块用于语音信号的编码与解码,将对讲机和手咪终端传输过来的模拟语音信号进行编码后发送给ARM模块,以及将ARM模块发送过来的PCM数字信号解码后传输给对讲机和手咪终端;
ARM模块用于对每路的语音信号做存储转发,并处理串口屏(003)发送过来的人机交互指令,以及提供以太网接口供用户升级调试;
串口屏(003)作为人机交互窗口,在指挥调度时能够对多路集群用户进行分组操作,以及显示系统当前状态;充电口(005)用于给电池充电;
电源开关(004)用于控制系统电源的通断;
对讲机槽位(008)分别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Ⅰ(0151)的槽口边沿上,手咪槽位(009)位于对应方形托盘Ⅱ(0152)的槽口边沿上;
对讲机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Ⅰ(0151)内,手咪从上往下地依次嵌置进入到对应的方形托盘Ⅱ(0152)内;
电池(013)卡扣在下基板(019)内,下基板(019)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两块弯折支架将电池(013)的两侧端进行夹持固定住,且两块弯折支架与下基板(019)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将电池(013)固定安装在箱体(001)内部底面上;
在手咪背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一个圆形磁铁,在箱体(001)上盖侧面装有用于作为手咪挂架的一块金属铁板(010)。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电路板(014)通过上基板架(017)固定架设位于电池(013)之上、串口屏(003)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串口屏槽位(0031)与串口屏(003)之间设置有大盲槽(012),且在该大盲槽(012)内贴附有一层屏幕保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方形托盘Ⅱ(0152)内安装有一个海绵保护套(016)。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箱体(001)上盖内部安装有一层鸡蛋海绵,鸡蛋海绵通过强力胶水粘贴在上盖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池(013)是采用锂电池。
CN201811232953.5A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286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2953.5A CN109286412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2953.5A CN109286412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412A CN109286412A (zh) 2019-01-29
CN109286412B true CN109286412B (zh) 2023-12-22

Family

ID=6517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2953.5A Active CN109286412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641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3779B1 (ko) * 2004-07-21 2006-01-23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무선주파수 식별기술이 적용된 내장형 배터리팩 및 그내장형 배터리팩이 장착되는 휴대 단말기
CN203219290U (zh) * 2013-03-22 2013-09-25 深圳市安联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指挥便携控制终端
CN204721422U (zh) * 2015-06-14 2015-10-21 南安市德华电子设备厂 一种应急通信便携箱
CN204990555U (zh) * 2015-06-01 2016-01-20 青岛科恩锐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提式应急通信箱
CN206602737U (zh) * 2017-03-20 2017-10-31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警务融合通信的便携式指挥系统
CN207039586U (zh) * 2017-08-25 2018-02-23 杭州帕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体积低功耗的警务指挥调度设备
CN207733795U (zh) * 2018-01-06 2018-08-17 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国家标准试场考务指挥随行箱
CN211981859U (zh) * 2018-10-23 2020-11-20 杭州帕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0526B2 (en) * 2011-03-02 2012-10-16 Sonet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ground support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3779B1 (ko) * 2004-07-21 2006-01-23 주식회사 한림포스텍 무선주파수 식별기술이 적용된 내장형 배터리팩 및 그내장형 배터리팩이 장착되는 휴대 단말기
CN203219290U (zh) * 2013-03-22 2013-09-25 深圳市安联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消防指挥便携控制终端
CN204990555U (zh) * 2015-06-01 2016-01-20 青岛科恩锐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提式应急通信箱
CN204721422U (zh) * 2015-06-14 2015-10-21 南安市德华电子设备厂 一种应急通信便携箱
CN206602737U (zh) * 2017-03-20 2017-10-31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警务融合通信的便携式指挥系统
CN207039586U (zh) * 2017-08-25 2018-02-23 杭州帕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体积低功耗的警务指挥调度设备
CN207733795U (zh) * 2018-01-06 2018-08-17 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国家标准试场考务指挥随行箱
CN211981859U (zh) * 2018-10-23 2020-11-20 杭州帕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6412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T1250515B (it) Rete per area locale senza fili.
US20170201842A1 (en) Headphone Socket
CN101854389A (zh) 煤矿多业务无线通信系统
CN1136733A (zh) 一种便携式电话的电源插座装置
AR241382A1 (es) Aparato estacionario como base para un telefono inalambrico independiente.
CN211981859U (zh)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CN109286412B (zh) 一种便携的无线融合通信系统
CN208904374U (zh) 一种收纳数据线
CN105245821B (zh) 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移动便携系统
CN201315619Y (zh) 无线式扬声器与蓝牙耳机的组合装置
CN101197859A (zh) 手机用便携式数据转接装置
CN213810540U (zh) 一种usb灯带控制装置
CN201243284Y (zh) 便携式卫星通信装置
CN203233473U (zh) 一种隧道应急通信系统
CN102665005A (zh) 无线多媒体终端
CN205356440U (zh) 终端
CN207573403U (zh) 一种适合电力工程勘测人员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
CN201213187Y (zh) 便携式多功能数据连接装置
CN216850670U (zh) 一种多转换插头数据线
CN217441445U (zh) 可语音控制的矿灯
CN203951599U (zh) 一种双网智能通讯集成设备
CN215601296U (zh) 一种可通用连接蓝牙耳机的对讲机
CN206349591U (zh) 一种iPhone设备连接器
CN207573402U (zh) 一种便于电力工程勘测人员使用的防辐射防静电通讯设备
CN108923811A (zh) 一种便携式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