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5472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5472B
CN109285472B CN201811406781.9A CN201811406781A CN109285472B CN 109285472 B CN109285472 B CN 109285472B CN 201811406781 A CN201811406781 A CN 201811406781A CN 109285472 B CN109285472 B CN 109285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nic device
imaging
display screen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67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5472A (zh
Inventor
吴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67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85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5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5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5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5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及第一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显示屏设有第一成像孔,所述显示屏集成有激光投射器,所述激光投射器能够向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拍摄主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摄像头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正对所述第一成像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的光线。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设备的结构光模组占据着电子设备非显示区的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提高受限。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减少结构光模组占据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的面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占比大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及第一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显示屏设有第一成像孔,所述显示屏集成有激光投射器,所述激光投射器能够向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拍摄主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摄像头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正对所述第一成像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的光线。
相较于传统电子设备将激光投射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通过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例如刘海屏)将激光投射出电子设备的外部,且传统的激光投射器的体积较大,从而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也相应较大。而本申请通过将所述激光投射器集成于所述显示屏内,所述激光投射器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空间,从而减少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相较于传统显示屏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摄像头与第一成像孔配合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相邻两个第一成像孔的拍摄区域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屏的部分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显示屏的阵列基板与激光投射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显示屏的部分电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显示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100。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显示屏20 及第一摄像头30。其中,显示屏20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英文全称: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英文简称:OLED),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英文简称:LCD)。第一摄像头30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能够用于接收红外线。结合附图3,显示屏 20安装于壳体10。显示屏20与壳体10共同围成收容腔101。显示屏20设有第一成像孔21。显示屏20集成有激光投射器23。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20包括显示区22以及围设在显示区22周缘的非显示区24。显示区22为显示电子图像的区域。激光投射器23可以集成在显示区22,也可以集成在非显示区24。
此外,激光投射器23可以为红外激光投射器。激光投射器23能够向电子设备100外部的拍摄主体发射光线。其中,拍摄主体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包括用户的脸部或指纹。结合附图3,第一摄像头30收容于收容腔101,且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正对第一成像孔21。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 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21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30可以为红外摄像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的第一成像孔21的成像原理为小孔成像原理。具体的,以用户的脸部为例进行说明。红外激光投射器23接收发射信号,并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传播出显示屏20的外部。传播出显示屏20外部的红外线投射至用户的脸部并被用户的脸部所反射。此时,携带用户脸部信息的光线传播至显示屏20,并穿过第一成像孔21以被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采集。第一摄像头30识别携带用户脸部信息的红外线信号,并通过计算以获取被拍摄主体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由于脸部具有不同深度的信息,使得经不同位置的脸部区域反射的红外线的光强不同。故而通过分析所述红外线信号的分布及光强,能够获得用户脸部图像的深度信息,进而根据深度信息还原脸部轮廓。
相较于传统电子设备将激光投射器设置在壳体内部,并通过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例如刘海屏)将激光投射出电子设备的外部,且传统的激光投射器的体积较大,从而使得非显示区的面积也相应较大。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激光投射器23集成于所述显示屏20,使得所述激光投射器23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20的刘海区域,即所述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能够增加,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此外,相较于传统上的电子设备将激光投射器23 设于壳体内部,本实施例通过将激光投射器23集成在显示屏20内,可以省去激光投射器23占用收容腔101的体积,从而为排布更多的器件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而显著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
再者,通过在显示屏20上设置第一成像孔21,以使第一摄像头30通过第一成像孔21采集被拍摄主体反射的光线,从而相较于传统电子设备100中通过设置较大的通孔来采集被拍摄主体反射的光线,本实施例的第一成像孔21的孔径较小,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开孔面积,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外观形态的一致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成像孔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成像孔21阵列排布,即第一成像孔21阵列排布以形成n1×n2结构,且n1与n2均为整数,n1与n2满足:n1>1,n2>1。此外,多个所述第一成像孔21在所述显示屏 20上形成光线穿透区S。所述光线穿透区S正对所述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附图2给出的是n1=3,n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n1与n2也可以为其他大于1的正整数,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成像孔21 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第一成像孔21均可以采集拍摄主体上的一部分区域,即多个第一成像孔21采集的光线范围较大,从而获取的图像的范围也较大。当多个第一成像孔21用于脸部识别时,可以提高第一摄像头30获取的深度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像孔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第一摄像头30直接通过第一成像孔21采集被拍摄主体反射的光线,并通过计算获取被拍摄主体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成像孔21内设有透明材料。可选的,透明材料可以包括但不仅于包括玻璃、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全称:PolymethylMethacrylate,英文简称:PMMA)、聚苯乙烯(英文全称:polystyrene,英文简称:PS)、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olycarbonate)。通过在第一成像孔21内设置透明材料,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密封性,即避免外界的水分或灰尘经第一成像孔21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外观形态具有一致性。进一步的,透明材料可以采用折射率相对较小的透明材料,以避免第一摄像头30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的光线减少。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成像孔21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之间的距离为d,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至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的距离为h,第一成像孔21的截面直径为r,所述第一成像孔 21的深度为t,d满足:d≥2 ×(h×r)/t。可以理解的是,当d满足:d≥2 ×(h×r)/t 时,被拍摄主体反射的光线经每个第一成像孔21成像在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上,且每个第一成像孔21在第一摄像头30的成像区域之间没有重叠,使得第一摄像头30的采集图像的品质更佳。此外,由于每个第一成像孔21在第一摄像头30的成像区域之间没有重叠,使得每个第一成像孔21均可以作为单独的成像孔,即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第一成像孔21,以将拍摄主体的不同位置的深度信息的成像至第一摄像头30。
具体的,d≥2×(h×r)/t的推导由以下给出: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可知:tan(α/2)=(L/2)/h,即,L=2htan(α/2)。α表示的是第一成像孔21的中点与第一成像孔21的周缘所张开的角度,L表示的是第一摄像头30的成像区域的宽度。此时,当每两个成像区域不发生重叠时,相邻两个第一成像孔21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像区域的宽度,即,d≥L。此时,d ≥2htan(α/2)。再者,tan(α/2)=(r/2)/(t/2)=r/t。故而,d≥2×(h×r)/t。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一,多个第一成像孔21呈一排或一列排布,即当n1=1, n2>1或者n1>1,n2=1时,第一成像孔21成直线排布。第一成像孔21具有基准面M,该基准面M至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定义为S1。d满足:d=2 ×(S1×r)/t。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表达基准面M相对显示屏20的位置,附图4基准面M 用虚线表示。但基准面M并不是存在于电子设备100中的真实结构。在基准面M 上,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与相邻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相切,故而,在基准面M远离显示屏20一侧时,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与相邻的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相交,即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与相邻的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的拍摄区域具有重叠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基准面M相对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的位置设置在拍摄主体相对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的合适位置上,例如,当拍摄主体为人脸时,S1可以设置为30厘米。此时,利用d=2 ×(S1×r)/t,可以求出合适的d。此时,当拍摄主体至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的距离大于S1,即拍摄主体位于基准面M远离电子设备100的一侧时,每个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所拍摄的区域均能够与相邻的第一成像孔21在拍摄主体所拍摄的区域相重叠,从而多个第一成像孔21共同配合以将拍摄主体的形貌完全获取,即避免拍摄主体的部分区域被遗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成像准确性。
具体的,d=2×(S1×r)/t的推导由以下给出: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可知:tan(α/2)=(S2/2)/S1,即,S2=2S1tan(α/2)。 S2表示的是,第一成像孔21在基准面M的采集宽度。此时,在第一成像孔21 的基准面M上,相邻两个第一成像孔21所拍摄区域相切,此时,d=S2,即 d=2S1tan(α/2)。再者,由于tan(α/2)=(r/2)/(t/2)=r/t,使得d=2×(S1× r)/t。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多个第一成像孔21呈多排多列排布,即n1>1,n2>1。所述第一成像孔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面至所述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d满足:
Figure GDA0003067041000000061
具体的,上述公式的推导步骤与大分一致,不同的是,
Figure GDA0003067041000000062
具体的,相邻两个第一成像孔21在基准面M上所拍摄区域相切,即第一成像孔21在基准面M上所拍摄区域等于对角两个第一成像孔21的中心X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像孔21的位置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第一成像孔21设置在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中。即显示屏20 具有显示功能及识别功能。当用户需要显示功能时,显示屏20实现显示功能。当用户需要识别功能时,显示屏20实现识别功能。故而,通过将第一成像孔21 设置在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中,使得一方面所述第一成像孔21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空间,所述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能够增加,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另一方面,显示屏20具有一物二用的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实施方式二,第一成像孔21设置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中,即第一成像孔21设于显示屏20的周围区域。此时,相较于在传统的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中设置透光孔,即在显示屏20的刘海位置上设置透光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成像孔21的孔径较小,可以减小第一成像孔21占用显示屏20的刘海位置的空间,从而相应增加显示区22的面积,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参考图1,激光投射器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激光投射器23阵列排布,形成m1×m2结构,m1与m2均为整数,且m1与m2满足:m1>1, m2>1。多个激光投射器23能够向拍摄主体投射阵列排布的光斑。第一摄像头30 的光线采集面31能够采集被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第一成像孔21的阵列排布的光斑。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激光投射器23可以全部发射阵列排布的光斑,也可以部分发射阵列排布的光斑。在本实施例中,该阵列排布的光斑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并投射至拍摄主体上。拍摄主体将阵列排布的光斑反射至显示屏20。阵列排布的光斑穿过第一成像孔21投射至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 31。第一摄像头30通过计算以获取被拍摄主体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在显示屏20内的激光投射器23具有多种设置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6所示,显示屏20为LCD显示屏。显示屏20包括阵列基板25、彩膜基板26、液晶层27及背光模组28。阵列基板25与彩膜基板26 相对设置。液晶层27位于彩膜基板26与阵列基板25之间。背光模组28位于阵列基板25远离彩膜基板26的一侧。背光模组28用于为显示屏20提供光源,激光投射器23集成于阵列基板25内。进一步的,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显示屏20还可包括盖板201,所述盖板201位于所述彩膜基板26远离所述阵列基板25的一侧。所述盖板20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玻璃盖板。例如:盖板201还可以为PMMA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称: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英文简称:PET)。
具体的,如图7及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251及数据驱动电路252。阵列基板25包括多条栅极线255、多条数据线256、多条驱动线254及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驱动线254。驱动线254可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251及数据驱动电路252,即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一一对应地通过多条驱动线254 连接于所述数据驱动电路252或所述栅极驱动电路251。以下实施方式以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经驱动线254电连接于所述数据驱动电路252为例。
此外,请参考图8,第一薄膜晶体管253包括基板1、栅极2、栅极绝缘层 3、有源层4、源极5、漏极6及保护层7。基板1包括第一表面11。栅极2设于基板1的第一表面11上。栅极绝缘层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上且覆盖栅极2。有源层4位于栅极绝缘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表面上。有源层4在第一表面11 上的投影可以覆盖栅极2在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投影。源极5及漏极6分别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3远离所述基板1的表面上,且源极5与漏极6分别连接有源层4的两端。保护层7至少部分覆盖有源层4、源极5、漏极6。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投射器23的发射层233设于保护层7远离基板1的表面。且保护层7 设有通孔,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经通孔连接于漏极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射器23的发射层233也可以形成在栅极绝缘层3内,或者与有源层 4同层设置。此外,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也可以连接于源极5。具体的本申请不作出限定。
再者,请参考图7及图8,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栅极2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栅极线255,即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栅极2一一对应地通过栅极线255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251。当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56,即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一一对应地通过多条数据线256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时,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此外,各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 均电连接于一个像素电极102,像素电极102与公共电极产生电压差,该电压差可用于驱动液晶层27发生偏转,从而使得彩膜基板26的色阻层发光。附图8 给出的是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电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当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56时,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此外,各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均连接于像素电极102。
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100进行显示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251对栅极2施加电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253。再通过数据驱动电路252发射灰阶信号,灰阶信号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253进入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驱动液晶层27偏转,彩膜基板26的色阻发光,电子设备100显示图像。当用户需要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251对栅极2施加电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253。再通过数据驱动电路252发送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经驱动线254进入激光投射器23。激光投射器23发射光线,光线发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第一摄像头30的光线采集面31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21的光线。
可选的,部分第一成像孔21设于栅极线255上,即部分第一成像孔21穿过栅极线255上,第一成像孔21的孔径小于栅极线255的宽度。此时,设置在栅极线255上的第一成像孔21并不会隔断栅极线255与栅极2的电连接,即第一成像孔21不会影响栅极线255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工作。部分第一成像孔21与栅极线255在同一道刻蚀工艺中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部分第一成像孔21也可以形成与源极5或者漏极6上,第一成像孔21的孔径小于源极5或漏极6的宽度。此时,设置在源极5或漏极6的第一成像孔21不会影响源极5或漏极6的工作。进一步的,部分第一成像孔21与源极5或者漏极6 在同一道刻蚀工艺中完成。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显示屏2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结构相同。但第二薄膜晶体管259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不同的是,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漏极2593不连接像素电极102。具体的,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栅极2591经栅极线255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 251。当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源极2592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时,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电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漏极2593,且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通过驱动线254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当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漏极2593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时,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 231电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259的源极2592,且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 通过驱动线254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
此时,当用户需要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时,通过栅极驱动电路251对栅极施加电信号,以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259。再通过数据驱动电路252发送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经驱动线254进入激光投射器23。激光投射器23发射光线,光线发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故而,第二薄膜晶体管259与显示屏的像素电极没有连接关系,即显示屏40的识别功能与显示功能为相互独立,因此,显示屏40在灭屏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人脸识别。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大部分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如图10及图11所示,激光投射器23集成于彩膜基板26。当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 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56,即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一一对应地通过多条数据线256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时,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 231穿过液晶层27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此外,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电连接于像素电极102。当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56时,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此外,各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均连接于像素电极102。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彩膜基板26包括基材261及色阻层262。色阻层 262位于基材261朝向阵列基板25的表面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彩膜基板26 还可以包括平坦层263。平坦层263位于色阻层262远离基材261的一侧,色阻层262包括黑色矩阵2621与彩色色阻块2622。所述彩色色阻块2622能够透过可见光。所述黑色矩阵2621能够遮挡可见光。平坦层26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附图11给出的是激光投射器23集成于平坦层263 内,且激光投射器23正对于黑色矩阵2621。激光投射器23发射红外线。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穿过液晶层27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部分平坦层263也穿过液晶层27,部分平坦层263作为支撑激光投射器23的支柱。激光投射器23的发射层233以及输入端232位于平坦层内。激光投射器23发射的红外线可以透过黑色矩阵2621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射器23也可以安装于所述平坦层263背离所述阵列基板25的一侧。或者,激光投射器23也可以与色阻层262形成于同一层。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部分第一成像孔21设于黑色矩阵26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成像孔21的孔径小于黑色矩阵2621的宽度。具体的,第一成像孔21依次穿过所述栅极线255及黑色矩阵2621。故而,当将部分第一成像孔 21设置在黑色矩阵2621时,一方面既可以保证第一成像孔21不会影响黑色矩阵2621的遮光功能,即不会影响显示屏20的显示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黑色矩阵2621区域,以实现黑色矩阵2621的一物二用的功能,从而避免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中开设第一成像孔21,进而提高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的面积,即提高显示屏20的屏占比。
实施方式四:如图13所示,显示屏20为OLED显示屏。具体的,显示屏20 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25、阵列显示层26、第一电极层27、发光层28、第二电极层291。阵列显示层26用于对第一电极层27施加第一信号,以使第一电极层27与第二电极层291产生电压差,使发光层28发光,激光投射器23至少部分集成在发光层28上。在附图13中,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发射层 233以及部分输出端231位于发光层28。另一部分输出端231位于发光层28与阵列显示层26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激光投射器23也可以集成在阵列显示层26上,或者位于阵列显示层26与发光层28之间。此外,显示屏20还可以包括封装层293。封装层293覆盖第二电极层291。封装层29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具体的,阵列显示层26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第一薄膜晶体管253 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结构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栅极2经多条栅极线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源极5经多条数据线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第一电极层27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在第一电极。附图13给出的是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输出端为漏极 6。第二电极层291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发光层28包括多个发光块。多个发光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与一个第二电极2911之间。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出端231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输出端,即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漏极6。多个激光投射器23的输入端232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栅极驱动电路或数据驱动电路。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需要电子设备显示时,栅极驱动电路对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栅极2施加第一信号,以打开第一薄膜晶体管253。数据驱动电路对第一薄膜晶体管253施加第二信号,第二信号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253对第一电极施加电压,以使第一电极相对第二电极2911产生电压差,从而使得发光块发光。此外,当用户需要脸部识别时,通过数据驱动电路对激光投射器23施加电信号,且第一薄膜晶体管253打开。此时激光投射器23向显示屏20的外部投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红外补光灯40。红外补光灯40集成于显示屏20内。红外补光灯40能够向拍摄主体发射光线,以增加拍摄主体的亮度。具体的,红外补光灯40可以集成在阵列基板25上。当然,红外补光灯40也可以集成安装在彩膜基板26上。例如,红外补光灯40安装于基材261的朝向阵列基板25的一侧,或者设于平坦层263远离基材261的一侧。此时,红外补光灯40的输入端232可以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当用户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数据驱动电路252对红外补光灯40施加驱动信号,以使红外补光灯40通过透光部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发射光线。此时,在第一摄像头30 获取拍摄主体的图像时,红外补光灯40可以增加拍摄主体的亮度,从而使得第一摄像头30能够采集到更精准的深度图像信息,进而提高第一摄像头30的识别可靠性,即提高第一摄像头30的拍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距离传感器50。距离传感器50集成于显示屏20内。距离传感器50能够向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物体发射光线,并接收被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具体的,距离传感器50可以集成安装在阵列基板25上。例如,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设于保护层7远离有源层4的一侧,或者设于基板1远离有源层4的一侧。当然,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形成在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内部中,例如,与第一薄膜晶体管253的有源层4形成在同一层。此时,在正对于距离传感器50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透光部,以使距离传感器50发出的光线经透光部发射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距离传感器50也可以集成安装在彩膜基板26上。例如,距离传感器50可以安装于基材261的朝向阵列基板25的一侧,或者设于平坦层263远离基材261的一侧。此时,距离传感器50的输入端232可以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252。当用户启动电子设备100的接听功能时,数据驱动电路 252对距离传感器50施加驱动信号,以使距离传感器50通过透光部向电子设备 100的外部发射光线。此时,发射出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投射至用户的头部,且经用户的头部反射回显示屏20。被用户的头部所反射的光线再次经透光部进入距离传感器50。距离传感器50经过计算并确认用户的头部靠近电子设备100,此时,电子设备100关闭显示屏20的显示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二摄像头60。显示屏 20设有第二成像孔29。第二摄像头60收容于收容腔101,且第二摄像头60的光线采集面61正对第二成像孔29。第二摄像头60的光线采集面61能够采集穿过所述第二成像孔29的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能够经第二成像孔29成像至第二摄像头60的光线采集面6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摄像头60可以为彩色摄像头,也可以为黑白摄像头。第二摄像头60 用于拍摄与显示屏20同侧的图像,即实现自拍功能。第二成像孔29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成像孔29呈阵列排布。具体的,第二成像孔29的大小、位置以及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成像孔21的大小、位置以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需要自拍时,通过第二成像孔29将自己成像至第二摄像头60中,第二摄像头60采集图像。故而,当第二成像孔29设置在显示屏 20的显示区22时,即显示屏20具有显示功能及成像功能。故而,通过将第二成像孔29设置在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中,使得一方面所述第二成像孔29无需占用所述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空间,所述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能够减小,所述显示屏20的显示区22相较于传统显示屏20 能够增加,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另一方面,显示屏 20具有一物二用的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此外,第二成像孔29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中。此时,相较于在传统的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中设置透光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成像孔29的孔径较小,可以减小第二成像孔29占用显示屏20的非显示区24的空间,从而相应增加显示区22的面积,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再者,通过将第二摄像头60采集的彩色图像与第一摄像头30采集的深度图像进行结合,以使用户在脸部识别过程中,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识别用户脸部或指纹的准确度。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显示屏及第一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共同围成收容腔,所述显示屏设有第一成像孔,所述显示屏集成有激光投射器,所述激光投射器能够向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拍摄主体发射光线,所述第一摄像头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正对所述第一成像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的光线,其中,所述激光投射器为红外激光投射器,所述第一摄像头为红外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用于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的脸部反射后,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的携带用户脸部信息的光线;所述激光投射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阵列排布,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能够向所述拍摄主体投射阵列排布的光斑,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能够采集被所述拍摄主体反射且穿过所述第一成像孔的阵列排布的光斑;所述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阵列基板、液晶层及彩膜基板,所述激光投射器集成于所述阵列基板内或者集成于所述彩膜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成像孔阵列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成像孔在所述显示屏上形成光线穿透区,所述光线穿透区正对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孔内设有透明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成像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一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至所述第一成像孔的中心的距离为h,所述第一成像孔的截面直径为r,所述第一成像孔的深度为t,d满足:d≥2×(h×r)/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成像孔呈一排或一列排布,所述第一成像孔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面至所述第一成像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d满足:d=2×(S1×r)/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驱动线及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的输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驱动线,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栅极线,当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时,所述多个激光投射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或当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时,所述多个激光投射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成像孔设于所述栅极线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及多条驱动线,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的输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驱动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栅极线,当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时,所述多个激光投射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液晶层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当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所述多条数据线时,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液晶层连接于所述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材和色阻层,所述色阻层位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上,所述色阻层包括黑色矩阵与彩色色阻块,部分所述第一成像孔设于所述黑色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阵列显示层、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及第二电极层,所述阵列显示层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第一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产生电压差,使所述发光层发光,所述激光投射器至少部分集成于所述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显示层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块,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的输出端,多个所述发光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多个所述激光投射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红外补光灯,所述红外补光灯集成于所述显示屏内,所述红外补光灯能够向所述拍摄主体发射光线,以增加所述拍摄主体的亮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显示屏设有第二成像孔,所述第二摄像头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正对所述第二成像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光线采集面能够采集穿过所述第二成像孔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集成在所述显示屏内,所述距离传感器能够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物体发射光线,并接收被所述物体反射的光线。
CN201811406781.9A 2018-11-21 2018-11-2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285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6781.9A CN109285472B (zh) 2018-11-21 2018-11-2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6781.9A CN109285472B (zh) 2018-11-21 2018-11-2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5472A CN109285472A (zh) 2019-01-29
CN109285472B true CN109285472B (zh) 2021-08-24

Family

ID=6517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6781.9A Active CN109285472B (zh) 2018-11-21 2018-11-2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85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3621B (zh) * 2019-03-21 2023-11-03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28921B (zh) * 2019-10-31 2022-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3818B (zh) * 2020-05-07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99638A (zh) * 2021-06-17 2022-12-20 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3d摄像模组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704A (zh) * 2014-04-04 2014-09-24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液晶终端设备、指纹、图像的采集方法
KR20170096583A (ko) * 2016-02-16 2017-08-24 박철 양자점층과 칼라필터층이 적층이 된 유기발광소자
CN107330415A (zh) * 2017-07-10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545199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885361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646949A (zh) * 2018-06-04 2018-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电路及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737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台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光学膜的薄型化指纹辨识装置
KR102567543B1 (ko) * 2017-01-06 2023-08-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생체 센서를 위한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CN107819018B (zh) * 2017-10-31 2020-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15188B (zh) * 2018-05-02 2021-11-1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解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704A (zh) * 2014-04-04 2014-09-24 深圳印象认知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装置、液晶终端设备、指纹、图像的采集方法
KR20170096583A (ko) * 2016-02-16 2017-08-24 박철 양자점층과 칼라필터층이 적층이 된 유기발광소자
CN107545199A (zh) * 2016-06-29 2018-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885361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330415A (zh) * 2017-07-10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46949A (zh) * 2018-06-04 2018-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检测电路及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5472A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5472B (zh) 电子设备
JP6884866B2 (ja) 表示画面、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CN106773273B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201800762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84714B (zh) 显示屏与电子设备
WO2018192274A1 (zh) 显示装置
CN111726502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02136225B (zh) 具有摄像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0783487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1469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63773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光栅膜材层的制作方法
WO2021013253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
US10965797B2 (en) Terminal
US6788467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reduced size and improved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lectronic using the same
CN10934801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2022019008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2008847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설비
CN209486432U (zh) 电子设备
CN111526226B (zh)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0921848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US1131696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t least one hole
CN111722430B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437378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4609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41323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