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175A -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5175A
CN109275175A CN201810934461.4A CN201810934461A CN109275175A CN 109275175 A CN109275175 A CN 109275175A CN 201810934461 A CN201810934461 A CN 201810934461A CN 109275175 A CN109275175 A CN 109275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ontology
message
currently accessed
aggrega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44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5175B (zh
Inventor
李大鲲
吴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44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接入的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将当前接入的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如此,可以实现无需管理员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超体AP上的接口进行聚合。

Description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网是AC位于中心机房,AP设备按照一定的密度分布于各个应用场景中,经过汇聚和核心交换机与AC连通。在组网时,为了降低AP整体产品的成本,最初时出现了本体AP与分体AP的应用架构,在该应用架构下,本体AP负责建立CAPWAP隧道,并且负责转发分体AP射频收到的报文和向分体转发射频发送的报文;分体AP负责将本地报文发送的报文通过射频发送出去,并且通过射频接收报文发送给本体AP。再后来为了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在原来本体AP上继续升级出现了超体AP,在超体AP和本体AP的应用架构下,超体AP的设计如下:前面12个接口提供POE供电和数据转发,后面12个接口提供数据转发;在组网的时候,分别从前面12个接口中选择一个接口,并且从后面12个接口中选择一个接口,将选择的两个接口连接本体AP,这样既可以将选择的两个接口作为上行接口,又可以保证本体AP都能本地供电。本体AP进一步与分体AP相连接,因此,在超体AP上面需要有12个聚合口与12个本体AP进行对接,使每一个聚合组对应一个本体AP。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超体AP和本体AP的组网架构中,需要管理员人工操作进行接口聚合所存在的工作量大和效率较低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所述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超体AP可以获取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与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并在创建聚合组之后,将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进而完成了无需管理员干预即可实现接口的聚合。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接口聚合装置,应用于超体AP,所述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接口聚合装置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接口聚合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聚合单元,用于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接口聚合装置,可以获取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与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并在创建聚合组之后,将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进而完成了无需管理员干预即可实现接口聚合。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还包括如第二方面任意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所述接口聚合装置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可以获取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与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并在创建聚合组之后,将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进而完成了无需管理员干预即可实现接口聚合。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超体AP自动获取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与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并在创建聚合组之后,将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进而完成了无需管理员干预即可实现接口聚合。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使超体AP自动获取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与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并在创建聚合组之后,将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进而完成了无需管理员干预即可实现接口聚合。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创建聚合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种创建聚合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接口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中附图,对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的组网架构中包括超体AP和多个本体AP,图中以10个本体AP为例(分别为本体AP1、本体AP2、本体AP3、、、本体AP10),每个本体AP分别接入至超体AP的接口上,具体的,超体AP包括两组接口,第一组接口中包括多个第一接口,第二组接口中包括多个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在接入时,同一个本体AP的两个接口分别与超体AP上的一个第一接口和一个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本体AP对应一个分体AP(图中未示出),在超体AP上需要将本体AP所接入的接口进行加入到同一个聚合组中,并且该聚合组与接入的该本体AP相对应。基于此,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及装置。
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2:
S101、超体AP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上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包括第一接口的接口ID。将该第一接口的接口ID作为将要创建的聚合组的ID,根据该聚合组的ID进行创建聚合组。
S102、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上述将本体连接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至该本体AP所对应的聚合组以后,即实现了将本体AP所连接的两个接口划入到了同一个逻辑端口中,进而可以用于执行特定的服务。
本实施例中,超体AP可以获取当前接入本体AP的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信息进行自动创建聚合组,并将该本体AP接入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进行分配至该聚合组内;进而实现了无管理员进行干预即可实现接口聚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超体AP和本体AP的应用架构中,在进行超体AP的接口聚合配置时,都是通过管理员人工查找确认本体AP所接入的不同的接口,然后通过输入操作命令的方式进行根据本体AP所接入的接口设置聚合组,具有工作量大和效率较低等的缺陷;且便于后期维护。
作为一可选的实施例,参照图3所示,图3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创建聚合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步骤S101中,超体AP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具体可以是通过方式一实现的,该方式一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3:
S201、接收接入所述本体AP后的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的上报消息,所述上报消息携带接口信息。
本体AP的两个接口分别接入到超体AP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上以后,超体AP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会UP,在接口UP之后向超体AP的聚合模块发送该接口的接口信息,该接口信息包括接口ID。
S202、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S203、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若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其中,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为本体AP所接入的超体AP上的第一接口。
本实施例中,超体AP的接口UP之后,会上报消息至超体AP的聚合模块,该超体AP的聚合模块根据该上报信息中所携带的接口信息,判断本体AP接入的接口为第一接口信息时,根据该第一接口信息创建与该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然后将该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
由于本体AP在接入至超体AP上时,有可能是先接入的第二接口,在该第二接口先UP之后,会上报消息至超体AP的聚合模块,该超体AP的聚合模块根据该上报信息中所携带的接口信息,判断本体AP接入的接口为第二接口信息时,通过使用LLDP(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协议、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思科发现协议)协议、NDP(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邻居发现协议)协议等中的任意一种进行确定该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该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即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根据该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创建聚合组。然后将该本体AP连接的第二接口和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分配到该聚合组。
本实施例中,上述方式一,还包括以下步骤:
A10、如果确定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不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未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确定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未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后,此时可以是等待预设时间后,如一分钟后,再次执行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通过超体AP的接口上报的消息进行确定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的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信息进行建立聚合组,然后将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至该聚合组。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图4为本公开所提供的另一种创建聚合组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步骤S101中,超体AP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也可以是通过方式二实现的,该方式二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2:
S301、接收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发送的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是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获取的所述超体AP的设备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
S302、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本体AP会预先将本体AP两个接口(此处以每个本体AP有两个接口为例)进行聚合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中,该聚合组为默认配置。本体AP在连接至超体AP以后,会通过LLDP协议、CDP协议、NDP协议等获取本体AP的两个接口的对端的设备信息(即超体AP的信息),该对端的设备信息可以是包含有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版本号等信息,如果两个接口的对端的设备的信息一致,则确定该本体AP的两个接口所连接的为同一超体AP,此时本体AP通过上述的本体AP的聚合组进行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的报文格式可以是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Type 8198用于表示后面为自定义协议。
subType:0020表示自动聚合配置。
info1携带本端的接口ID1,对端的接口ID1,本端设备信息、对端设备信息。
info2携带本端的接口ID2,对端的接口ID13,本端设备信息、对端设备信息。
超体AP在接收到上述的报文以后,获取第一接口ID(1)和第二接口ID(13),以第一接口的ID(1)创建聚合组ID为1的聚合组,并将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配至该聚合组ID为1的聚合组,具体的将第一接口的接口ID(1)与第二接口的接口ID(13)划入到该聚合组内。
上述实施例中,超体AP在创建聚合组以后,将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进行初始化后分配至该聚合组,然后对该聚合组进行配置操作,配置内容可以是包括以下内容:
wt auto aggregation mode access|trunk|hybrid;
wt auto aggregation access vlan xxx;
wt auto aggregation trunk permit vlan xxx;
wt auto aggregation trunk pvid vlan xxx;
wt auto aggregation hybrid permit vlan xxx;
wt auto aggregation hybrid pvid vlan xxx。
超体AP获取用户输入的配置类型、该类型允许通过的vlan号、vlan段等信息等自动聚合组配置,进而用户可以是只需要输入配置类型、该类型允许通过的vlan号、vlan段等信息即可完成配置,无需输入配置指令。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口为用于POE供电和数据转发的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用于数据转发的接口。
为进一步对本公开进行描述,现给出一具体的实施例;参照图5所示,图5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具体应用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组网架构中,超体AP上设置有两组接口,第一组接口包括12个接口,对应为G1/0/1-G1/0/12接口,接口ID分别为1-12,用于进行POE供电和数据转发,第二组接口也包括12个接口,对应为G1/0/13-G1/0/24接口,接口ID为13-24,用于进行数据转发。本体AP1连接至超体AP上的G1/0/1接口和G1/0/13接口,本体AP3连接至超体AP上的G1/0/3接口和G1/0/15接口,如此依次进行连接。设置使连接本体AP1的接口:G1/0/1接口和G1/0/13接口,进入聚合组1(1为聚合组ID),连接本体AP3的接口:G1/0/3接口和G1/0/15接口进入聚合组3,连接本体AP5的接口:G1/0/5接口和G1/0/17接口将进入聚合组5,按照此规则依次进行设置其他本体AP所连接的超体AP接口的聚合方式。
此时,实现上述的聚合方式的方案是:初始状态,下超体AP和本体AP满足空配置启动,分别开启邻居接口查找功能(默认配置中定制开启功能),开启自动聚合功能(分体自动聚合配置:对应命令:wt auto aggregation enable),以上述方式一为例,当超体AP的接口UP之后,接口上报消息至超体AP的聚合模块,该消息中携带有该接口的接口ID,聚合模块根据该接口ID判断该接口ID是否小于等于12,如果是,判断该接口ID对应的聚合组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将该接口ID做为将要创建的聚合组ID进行创建聚合组,并在将本体AP所连接的超体AP接口进行初始化后分配至该聚合组。如果上述的接口ID大于12,则获取该接口的LLDP邻居(邻居接口),判断该邻居接口的ID是否小于12,如果是,例如该邻居接口的ID为6,则根据该邻居接口的ID进行创建聚合组ID也为6的聚合组,或者是直接将上述接口分配至聚合组ID为6的聚合组内。
图6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接口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该接口聚合装置50应用于超体AP(图中未示出),该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接口聚合装置50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接口聚合装置50包括:
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聚合单元20,用于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本公开中,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获取单元10,具体用于接收接入所述本体AP后的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的上报消息,所述上报消息携带接口信息。
上述聚合单元20,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以及,用于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若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其中,所述邻居接口为本体AP所接入的超体AP上的另一接口。
本公开中,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聚合单元20,还用于若确定所述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不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未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本公开中,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获取单元10,具体用于接收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发送的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是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获取的所述超体AP的设备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
上述聚合单元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图7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超体AP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该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30(图中为示意仅画出了一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40(图中为示意仅画出了一个第二接口),第一接口30和第二接口40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还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50,接口聚合装置50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
图8为本公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图1至图5中的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1000、处理器2000及存储在该存储器1000上并可在该处理器20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2000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1000和处理器2000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2000运行存储器200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在超体AP和本体AP组网的结构中,超体AP的接口聚合需要管理员进行聚合操作所存在的效率低和工作量大的缺陷;本公开超体AP通过获取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建立聚合组,并将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配至建立的聚合组内,进而实现了无需管理员干预进行接口聚合。
对应于图1至图5中的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应用访问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在超体AP和本体AP组网的结构中,超体AP的接口聚合需要管理员进行聚合操作所存在的效率低和工作量大的缺陷;本公开超体AP通过获取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进行建立聚合组,并将本体AP连接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配至建立的聚合组内,进而实现了无需管理员干预进行该接口聚合。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所述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包括:
接收接入所述本体AP后的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的上报消息,所述上报消息携带接口信息;
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若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其中,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为本体AP所接入的超体AP上的第一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不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未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包括:
接收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发送的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是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获取的所述超体AP的设备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5.一种接口聚合装置,应用于超体AP,所述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接口聚合装置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聚合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聚合单元,用于将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连接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配到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所述聚合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接入所述本体AP后的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的上报消息,所述上报消息携带接口信息;
所述聚合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以及,用于确定接收到所述上报消息携带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若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的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为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根据该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其中,所述邻居接口为本体AP所接入的超体AP上的另一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邻居接口的接口信息不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则确定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未连接所述第一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发送的广播消息;其中,所述广播消息是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确定由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获取的所述超体AP的设备信息一致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信息;
所述聚合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信息创建与当前接入的所述本体AP对应的聚合组。
9.一种超体AP,包括多个第一接口和多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相同;本体AP接入时,同一个所述本体AP的两个接口与一个所述第一接口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口一一对应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口聚合装置,所述接口聚合装置与各所述第一接口和各所述第二接口电性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34461.4A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Active CN109275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4461.4A CN109275175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4461.4A CN109275175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75A true CN109275175A (zh) 2019-01-25
CN109275175B CN109275175B (zh) 2021-05-07

Family

ID=6515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4461.4A Active CN109275175B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超体ap的接口聚合方法、接口聚合装置及超体ap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517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6855A2 (en) * 2002-10-16 2004-04-29 Mobile Cohesion Limited 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CN101662786A (zh) * 2009-10-10 2010-03-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it AP的网络位置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1931587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集群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2026246A (zh) * 2010-11-24 2011-04-2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的聚合处理方法、系统和无线接入点
CN102123526A (zh) * 2010-01-07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口移动节点接口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6612242A (zh) * 2016-11-09 2017-05-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36855A2 (en) * 2002-10-16 2004-04-29 Mobile Cohesion Limited A service access gateway
CN101931587A (zh) * 2009-06-19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集群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1662786A (zh) * 2009-10-10 2010-03-0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it AP的网络位置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123526A (zh) * 2010-01-07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口移动节点接口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026246A (zh) * 2010-11-24 2011-04-20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的聚合处理方法、系统和无线接入点
CN106612242A (zh) * 2016-11-09 2017-05-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3C: "H3C终结者AP超体WT2024-U无线接入设备", 《H3C 产品彩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75B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6194B (zh) 一种实现跨域虚拟网络映射的方法
CN109845303A (zh) 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单元
WO2019062836A1 (zh) 网络切片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61871B (zh)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7347205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00768A (zh) 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Huang et al. Software-defined QoS provisioning for fog computing advanc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9391502A (zh)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和管理单元
WO2018024121A1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CN109391490A (zh) 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161103B (zh) 交换机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WO2021037133A1 (zh) 一种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10233746A (zh) 一种家庭组网方法及家庭组网ap
CN109327319A (zh) 部署网络切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40144A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架构
CN109831334A (zh) 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90583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3581274A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13055232A (zh) 一种网络配置部署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09600760A (zh) 网络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Ruan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ed uplink offloading mechanism in fog environment
CN111181745B (zh) 一种集中化单元功能实体、基站和网络管理方法
CN107995124A (zh)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379268A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创建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1224824B (zh) 一种边缘自治模型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