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165A -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5165A
CN109275165A CN201811190292.4A CN201811190292A CN109275165A CN 109275165 A CN109275165 A CN 109275165A CN 201811190292 A CN201811190292 A CN 201811190292A CN 109275165 A CN109275165 A CN 109275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te network
channel capacity
base station
terminal
data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02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5165B (zh
Inventor
高群毅
曹鹏志
刘于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hua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uhua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uhua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uhua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02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传输数据率;基于专网基站的信噪比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易实现、能够节省费用且能够保证终端数据传输性能的公网、专网的统一调度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公网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从原来的2G演进到了4G,甚至已经开始对5G展开的研究。专网通信是指在一些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进行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
专网通信与公网通信的应用场景不同,专网更多的面向一些特定的部门和群体以及相关的行业用户,提供的是应急通信、指挥调度以及日常通信相关的业务,更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而公网面向公众来提供服务,提供的是个人通信服务,公网运营商还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在网络层面,专网强调小容量大覆盖的网络,可以为特定场所提供覆盖服务的,公网强调的是一种大容量和广覆盖,对于容量的需求可能更高。在费用方面,专网基站需要用户单独建设,但是使用时不再花额外的流量费用,而公网需要在使用时向运营商交付流量费用。
目前,大部分政府应急部门都会拥有公网和专网两张网,平时能用专网通信的区域就用专网通信,因为专网保密性好,且没有流量费用;但是由于专网基站需要用户自行建设且基站覆盖程度不如公网,会存在一定的专网覆盖盲区。当终端设备离开专网覆盖区域时,则手动打开公网传输系统,进行公网4G传输,此时就会产生流量费用。公网、专网单独使用,没有统一的调度分配机制。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公网、专网的统一调度方案,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供了一种易实现、能够尽量节省费用且能够保证终端数据传输性能的公网、专网的统一调度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基于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优选的,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包括:
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优选的,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所述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所述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优选的,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包括:
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在对应物理层传输模式下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由该曲线确定出所述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的信道容量。
优选的,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之前,还包括:
按照下列公式对当前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信道容量:
Ca(t)=aC(t)+(1-a)C(t-1),0<a<1;
其中,a为预设参数,t表示当前时间,Ca(t)表示加权信道容量,C(t)表示专网基站当前时间的信道容量,C(t-1)表示专网基站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
确定所述加权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比对模块,用于: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所述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优选的,所述比对模块包括:
协作单元,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在所述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所述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所述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所述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及终端在专网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确定专网基站是否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在专网基站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由专网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在专网基站无法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时,由公网或者专网及公网的组合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从而通过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及终端在专网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确定专网基站能否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实现方式简单有效;通过优先由专网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能够尽量节省公网传输流量费;并且通过专网无法满足数据传输需求时由公网或专网及公网组合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保证了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易实现、能够尽量节省费用且能够保证终端数据传输性能的公网、专网的统一调度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中表示16QAM调制时信噪比与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中表示QPSK调制时信噪比与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
S11: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执行主语可以为对应的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其中,信噪比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本申请中信噪比指基站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终端在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即为终端在基站下实现数据传输时所需达到的速率,其单位为bit/s/Hz;具体来说,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可以表示为SNR(t),终端在专网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可以表示为R(t)(bit/s/Hz),t表示时间,单位为秒。另外,终端、专网基站及公网基站均位于同一无线系统中,终端同时设置有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即为终端基于专网基站实现发射功能,由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即为终端基于公网基站实现发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默认终端由专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即专网模块开启,公网模块关闭。
另外,通过接收基站的下行广播信道,能够计算出基站的信噪比SNR(t),而通过接收下行广播信道计算对应基站信噪比的技术方案的实现原理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的实现原理一致,在此不追赘述。
S12:基于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容量表示为基站的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位数(称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任一基站的信噪比与信道容量之间是具有对应关系的,因此可以基于任一基站的信噪比确定出该任一基站的信道容量。另外,当前信道容量为变量,在步骤S12中为当前信道容量这一变量赋值确定出的信道容量。
S13: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对于任一基站来说,如果该任一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终端在该任一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则说明该任一基站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否则,则说明该任一基站无法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前信道容量及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结果确定终端的数据是由专网模块还是公网模块传输;具体来说,用C表示当前信道容量,如果C≥R(t),则说明专网基站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由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正常发射,公网模块保持关闭状态;如果kR(t)≤C<R(t),则说明专网基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专网模块继续正常发射的同时打开公网模块,从而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如果C<kR(t),则说明专网基站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公网模块打开,专网模块关闭,终端的数据全部由公网模块传输。
其中,k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并不是只要C<R(t)时则由公网模块实现终端全部数据的传输,而是在C<kR(t)时才由公网模块实现终端全部数据的传输,也即本申请中只有在C<kR(t)才认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过小,已不适合再继续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并确定由公网模块实现终端全部的数据传输,否则即使专网基站无法完全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还是由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数据传输,一定程度上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公网模块传输的数据量,进而减少由公网模块实现数据传输的开销。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及终端在专网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确定专网基站是否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在专网基站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的情况下由专网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在专网基站无法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时,由公网或者专网及公网的组合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从而通过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及终端在专网基站下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确定专网基站能否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实现方式简单有效;通过优先由专网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能够尽量节省公网传输流量费;并且通过专网无法满足数据传输需求时由公网或专网及公网组合实现终端的数据传输,保证了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易实现、能够尽量节省费用且能够保证终端数据传输性能的公网、专网的统一调度方案。
从而能够在尽量节省公网传输流量费的同时,保证终端的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可以包括:
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数据传输功能时,为了进一步保证尽可能少的使用公网以减少公网传输流量费,本申请中由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即其所能实现的最大信道容量实现数据传输,而对于专网模块无法实现数据传输的部分由公网模块实现,也即将传输数据率按照时间段分为两部分,分别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在保证了数据正常传输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公网传输流量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还可以包括:
在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终端发送的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可以设置有Buffer(缓冲区),从而使得平台侧基于该缓冲区实现信源数据的接收及译码。具体来说,终端在发射信源数据时将信源数据分成两部分进行发射,一部分利用公网模块发射,另一部分利用专网模块发射,并且在将信源数据分成两部分时,在这两部分的分割处为这两部分分别加入分割符号,如信源数据为101010101,分成的两部分分别为1010和10101,则加入分割符号之后得到的两部分分别为1010U和U10101,其中U表示分割符号,并且可以将上述两部分信源数据进一步划分成长度更小的信源数据段,按照信源数据段所在位置为其分配对应的IP,如将1010U分成10和10U,则10和10U的IP分别为000和001,以此类推。从而在平台侧接收到信源数据段后,先将信源数据段缓存到缓存区,然后按照IP将信源数据段组合成对应的两部分信源数据,并且按照分割符号将两部分组合成信源数据后将分割符号去掉,如将1010U和U10101组合得到1010UU10101,并将分割符号去掉即可得到原来的信源数据,即平台侧所需数据。从而平台侧在缓冲区按照IP和终端信源数据中插入的公网、专网分割符号译码出原始的信源数据,便于终端实现数据传输的同时也便于平台侧实现数据的顺利获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基于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可以包括:
确定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并确定专网基站在对应物理层传输模式下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由该曲线确定出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的信道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工作人员预先针对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设定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该曲线的横坐标可以代表信噪比,而纵坐标代表基站信道容量,由此,获取到上述曲线后,在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对应曲线上确定出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的点后,该点的纵坐标的值即为该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从而通过上述曲线能够方便快速的获取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且这种信道容量的确定方式能够同时适用于同频/异频组网,具有通用性。具体来说,物理层传输模式的含义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概念的含义相同,可以包括16QAM调制、QPSK调制等,如图2所示,其为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是16QAM调制时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其为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时QPSK调制时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图。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由工作人员预先针对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得到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速算查询表格,如表1所示,其为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是16QAM调制时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速算查询表格,如表2所示,其为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时QPSK调制时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之间对应关系的速算查询表格,由此,在需要确定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信道容量时,能够直接由上述速算查询表格中定位到该任一基站的信噪比,进而确定出与定位到的信噪比对应的信道容量。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计算操作。
表1
表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之前,还可以包括:
按照下列公式对当前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信道容量:
Ca(t)=aC(t)+(1-a)C(t-1),0<a<1;
其中,a为预设参数,t表示当前时间,Ca(t)表示加权信道容量,C(t)表示专网基站当前时间的信道容量,C(t-1)表示专网基站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
确定加权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任一基站来说,可能出现信道容量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异常情况,这种异常情况并不能反映对应基站正常情况下的真实的信道容量的情况,对应的,基于这种异常情况确定对应基站的信道容量是否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实则是不合理的,因此本申请中通过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及当前时刻的信道容量通过上述公式实现加权计算,从而即使在信道容量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异常情况下,能够利用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修正这种异常,进而保证用于实现步骤S13的判断的信道容量能够反映专网基站正常情况下真实的情况,以有效确定专网基站是否能够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需求。另外,上述a的具体取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由于步骤S12中已经确定当前信道容量的值为步骤S12中确定出的信道容量,因此本实施例中对各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信道容量,实则是对基站的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加权信道容量的。
在本实施例中,以专网基站和终端的收发都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进行通信,公网采用移动LTE进行通信为例对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设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传输数据率为R1=1.5bit/s/Hz。
(1)设定无线通信系统中,某终端具备专网模块和公网模块,在专网基站下信噪比为SNR(t)。
(2)计算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
针对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通过设定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计算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C(t);或者根据表1和表2查询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C(t)。
(3)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专网基站的加权信道容量:
Ca(t)=aC(t)+(1-a)C(t-1);
其中,a=1/16。
(4)根据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Ca(t),按以下步骤进行信号发射:
(4.1)如果Ca(t)≥R(t),则专网模块继续正常发射,公网模块仍然保持关闭状态;
(4.1)如果kR(t)≤Ca(t)<R(t),则专网模块继续正常发射,公网模块打开,同时将终端的传输数据率按时间段分为2部分,Ca(t)速率按照专网模块发射,R(t)-Ca(t)数据率由公网模块发射,并在终端的信源数据中插入公网、专网分割符号,其中,k=0.5。
(4.3)如果Ca(t)<kR(t),则所有数据全部由公网模块发射。
(5)在平台侧增加缓冲Buffer,以基于该Buffer按IP报文顺序和终端信源数据中插入的公网、专网分割符号译码出原始数据。
本发明针对在公网和专网都存在的无线系统中,终端默认在专网模式下工作,首先计算专网基站的信噪比,然后得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计算出当前时刻的加权信道容量,最后根据加权信道容量和期望传输速率值(传输数据率)的比对结果作为跨平台协作传输的判决量。经过实际测试,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尽量节省公网传输流量费的情况下,尽可能大的保证终端数据传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比对模块,用于: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比对模块可以包括:
协作单元,用于: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确定由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在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并确定专网基站在对应物理层传输模式下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由该曲线确定出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的信道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将当前信道容量与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之前,按照下列公式对当前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信道容量:
Ca(t)=aC(t)+(1-a)C(t-1),0<a<1;
其中,a为预设参数,t表示当前时间,Ca(t)表示加权信道容量,C(t)表示专网基站当前时间的信道容量,C(t-1)表示专网基站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以及用于确定加权信道容量为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项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上任一项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相关部分的说明请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中对应部分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所述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包括:
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所述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所述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包括:
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在对应物理层传输模式下对应的表示信噪比及信道容量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由该曲线确定出所述专网基站的信噪比对应的信道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之前,还包括:
按照下列公式对当前信道容量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对应的加权信道容量:
Ca(t)=aC(t)+(1-a)C(t-1),0<a<1;
其中,a为预设参数,t表示当前时间,Ca(t)表示加权信道容量,C(t)表示专网基站当前时间的信道容量,C(t-1)表示专网基站上一时刻的信道容量;
确定所述加权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6.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终端在专网基站下的信噪比及需实现的传输数据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专网基站对应的信噪比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并确定所述专网基站的信道容量为所述专网基站的当前信道容量;
比对模块,用于:将当前信道容量与所述传输数据率进行比对,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所述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继续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大于等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且小于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如果当前信道容量小于k倍的传输数据率,则确定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实现发射功能;其中,0<k<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对模块包括:
协作单元,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按照当前信道容量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由所述终端的公网模块按照传输数据率与当前信道容量相减所得差值的传输数据率实现发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确定由所述终端的专网模块及公网模块共同实现发射功能之后,在所述终端需要发射的信源数据中插入用于区分由专网模块发射或者由公网模块发射的分割符号;并指示接收所述信源数据的平台侧基于预设设置的缓冲区,按照接收的信源数据的顺序及所述分割符号译码得到所需数据。
9.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90292.4A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09275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0292.4A CN109275165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0292.4A CN109275165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65A true CN109275165A (zh) 2019-01-25
CN109275165B CN109275165B (zh) 2023-05-02

Family

ID=6519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0292.4A Active CN109275165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51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130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控制方法、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50436A (zh) * 2021-04-26 2022-10-2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399A (zh) * 2017-05-18 2017-08-01 柯向东 一种实现专网和公网通信的多网多载波式系统
CN107645722A (zh) * 2016-07-20 2018-01-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网络选择接入方法和系统、公网mme、hss 和基站
CN108055682A (zh) * 2018-01-31 2018-05-18 南京宽慧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终端公专网的切换方法
CN108632907A (zh) * 2017-03-20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863205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高铁专网信号异常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5722A (zh) * 2016-07-20 2018-01-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专用网络选择接入方法和系统、公网mme、hss 和基站
CN108632052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高铁专网信号异常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632907A (zh) * 2017-03-20 2018-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公专网协同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99A (zh) * 2017-05-18 2017-08-01 柯向东 一种实现专网和公网通信的多网多载波式系统
CN108055682A (zh) * 2018-01-31 2018-05-18 南京宽慧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终端公专网的切换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0436A (zh) * 2021-04-26 2022-10-28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93130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控制方法、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65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6985B1 (ko) Sc-fdma 시스템에서 가변 전력 오프셋들을 가진 제어 및 데이터의 멀티플렉싱
CN102450070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及移动通信方法
US8068466B2 (en)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elements in multiple channels
CN105812114B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48402B (zh) 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EP197117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993332A (zh) 上行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0951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IL227147A (en) Multiple frequency acquisition and access system
CN10151309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从资源失配进行的恢复
BRPI0807689A2 (pt)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CN106559101A (zh)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WO2004034609A1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CN110099451A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2246449A (zh) Pdcch的盲检测方法、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KR20100120202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 송신장치, 수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7409401A (zh) 方法、计算机程序、网络节点和通信设备
CN110098904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882366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275165A (zh) 一种跨平台协作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281165B (zh) 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否定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61736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
CN10939135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芯片和系统
CN106656421B (zh) 下行数据的解调方法、解调装置及终端
CN11161521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