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0576B -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0576B
CN109270576B CN201811311024.3A CN201811311024A CN109270576B CN 109270576 B CN109270576 B CN 109270576B CN 201811311024 A CN201811311024 A CN 201811311024A CN 109270576 B CN109270576 B CN 109270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t
point
row
axis
g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10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0576A (zh
Inventor
王国庆
徐中华
刘伟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10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0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0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0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0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设置数据采集参数;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炮点的排炮号;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排炮号为偶数时,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排炮号累加,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炮点采集完成;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炮线号为偶数时,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接收点每移动一次,移动次数累加,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时,一线炮点采集完成;激发点及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炮线号累加;炮线号大于N时,接收点结束采集。

Description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物理研究领域,尤指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一种模拟地震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规律的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在实验室内制作实际地层简化的物理模型,利用超声波对模型进行激发与接收研究弹性波场在模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过此种技术:可以检验各类介质弹性波理论的正确性,促进弹性波理论的发展;可优化观测系统设计,确保野外地震勘探数据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已知的模型,为地震数据处理提供对比标准,检验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也可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参考标准。
三维地震采集是一项工作量十分巨大的生成运动,野外的三维勘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工作量大、生产时间长、投资高、技术难点多。利用地震物理模拟的手段进行三维地震实验,可有效提高野外勘探的采集成效,大幅减少勘探成本。
相比于野外地震资料的采集,实验室地震物理模拟采集方法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共性在于: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炮点和检波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基本一致,对地下的探测满足三维满覆盖采集。但在数据采集的实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野外采集是每放一炮成百上千道可同时接收,而实验室则只能在一点激发后有限的几道接收点同时接收数据;野外采集的地震波频段基本是几十至上百赫兹的低频声波,而实验室则采用的是几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进行激发与接收;野外采集数据的道线距等一般是几十上百米,实验室则一般是几个毫米;野外采集数据采样间隔是毫秒级,实验室数据采样间隔则是百纳秒级。鉴于上述的不同,地震物理模拟三维采集的实现需专门研制出一套对应的采集方法及相应的数据采集软件。
现有的三维地震物理模拟采集方法,主要是针对单通道的模拟采集方法,对于在三维模拟采集中如何利用多通道采集装置高效的实现三维数据的采集尚未有具体的实现方法。现有的采集方法只是针对于单道数据的采集模式,采集效率仍旧相对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三维地震物理模拟采集的效率,在常规单通道三维模拟采集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奇数炮线号单元,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偶数炮线号单元,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炮线循环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时,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最大值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奇数炮线号单元还用于: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单通道数据采集方法大幅提高了采集效率。同时,又大幅优化了定位机床的移动路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较大的减少了机床的损耗,并且在提高采集效率的同时又确保了采集的定位精度及数据的保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的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图中所示方法包括:步骤S1,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步骤S2,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步骤S3,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步骤S4,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在采集之前定义好采集观测系统,根据观测系统设置采集中的线间距、炮线间距、炮间距以及道间距,以及各个线号、炮线号、排炮号、道号等参数。首先进行单炮采集的循环,当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x轴正向移动激发数据;偶数时激发点x轴负向移动激发数据;内部单炮循环结束后进行接收线的循环,接收点每采集i条测线,均y轴方向移动i*l线距,当炮线号为奇数时接收点y轴正向移动,偶数时接收点y轴负向移动,直至移动次数达到最大后完成所有测线数据的采集;最外层为,炮线的循环,当1炮线L条测线M排炮数据均采集完成后,激发接收点均正向移动n距离,进行下一条炮线数据的采集,直至采集完成所有N炮线的数据。反方向数据采集只需将激发接收点移动至最大桩号处,激发点在接收点左侧,按照上述方式沿x轴负方向反向采集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激发点为单点激发,接收点在不同位置处同时接收,每一接收点负责采集一条线的数据。通过机床定位设置激发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及移动轨迹,在三维空间的指定位置处对模型激发接收超声波,从而完成物理模型三维数据的采集。定义x方向为采集的主测线方向,y方向为联络测线方向,多通道接收点在y方向排布,每一接收点对应接收一条测线的数据,测线沿y方向滚动,排炮沿y方向滚动,炮线沿x方向滚动。定义测线数为L,排炮数为M,炮线数为N,采集道数为C;定义多通道接收点个数为i,接收点间距为测线间距l,排炮距为m,炮线距为n,道距为c。在采集之前定义好采集观测系统,根据观测系统设置采集中的线间距、炮线间距、炮间距以及道间距,以及各个线号、炮线号、排炮号、道号等参数。设置L个采集文件,每个文件存储一条线的采集数据。
根据炮点、检波点路径等价原理,在实验采集中,设置激发点移动激发,接收点固定接收完成一个单炮记录的采集。由于接收端挂载设备较多,若激发点不动接收点移动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大幅降低,且从数据采集的保真度看,激发点激发波形的延续时间是微秒级,此时机床移动距离在机床定位误差内,而接收点接收延续时间则是微秒级,此时若接收点移动接收位置会发生很大变动。因此,本专利特色设定激发点移动激发接收点固定接收采集模式。
当排炮数为1(奇数炮)、炮线数为1时,激发点沿x正向从最小偏移距移动到最大偏移距激发C次,1至i号接收点同时接收数据存储在1至i号文件中,此时激发点沿y方向正向移动m间距,完成第1炮的采集。对于第2炮(偶数炮),激发点沿x负向从最大偏移距移动到最小偏移距激发C次,1至i号接收点同时接收数据存储在1至i号文件中,激发点沿y正方向移动m间距,完成第2炮的采集。
以此类推,当排炮数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向移动激发数据,1至i号接收点完成一个单炮记录的采集,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m进行下一炮采集;当排炮数为偶数时,激发点沿x轴负向移动激发数据,采集完成一个单炮记录的采集,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m进行下一炮采集;直至第1炮线M排炮采集完成。
此时,激发点移动至第1排炮的起始激发点,接收点y轴正向移动i*l距离,开始i+1至2i测线数据的采集,接收点移动次数累加,此时采集文件存放在i+1至2i号文件中。按照上述相同步骤完成i+1至2i测线第1炮线M个排炮数据的采集。
以此类推,当接收点y轴正向累计移动数(j+1)*i≥L时,接收点y轴正向不再移动,此时采集i*j至L号测线数据,即完成L条测线第1炮线M个排炮数据的采集。
第1炮线采集完成后,激发接收点同时x正向移动一个炮线距n进行第2炮线数据的采集。此时,炮点移动至第1排炮起始位,接收点位于y正向i*j*l处,按照排炮的采集方式首先采集i*j至L号测线的数据。采集完成后,接收点y负向移动i*l距离,移动次数累加,直至移动j次后到达接收点y轴正向起始位置,完成第2炮线所有测线数据的采集。
以此类推,当炮线数为奇数时,接收点每次y正向移动i*l距离采集i条测线的数据,直至完成所有L条测线的数据;当炮线数为偶数时,接收点每次y负向移动i*l距离采集i条测线的数据,直至完成所有L条测线的数据。通过上述方式,最终完成L条测线(L个文件中存储)N炮线M排炮C道数据的正向采集工作。
对于双边数据的采集,只需将激发接收点移动至最大桩号处,激发点在接收点左侧,按照上述方式沿x轴负方向反向采集即可。通过此种采集方式,实现一条完整三维线束的双边采集工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的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利用2通道采集装置实现32线12排炮160道三维数据的采集,共计采集35条炮线。
首先,从第1炮线(奇数炮线)开始采集,对于奇数排炮,激发点x轴正向从最小偏移距处移动至最大偏移距处激发160道信号,2个接收换能器均接收160道数据,采集数据存放在1号和2号文件中,1炮采集完成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一个炮距;对于偶数排炮,激发点x轴负向从最大偏移距处移动至最小偏移距处激发160道信号,2个接收换能器均接收160道数据,采集数据存放在1号和2号文件中,1炮采集完成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一个炮距。
直至1号和2号文件采集完成12个排炮的数据,此时激发点y轴负向移动11个炮距回至激发起始位置。
然后接收点y轴正向移动2个线距,按照上述方式采集3号和4号测线数据(存放于3号、4号文件中),移动次数累加。当移动次数为15时,采集31号和32号测线数据(存放于31号、32号文件中)。此时即完成第1炮线32线12排炮160道数据的采集。然后,激发接收点x轴正向均移动一个炮线的距离,开始下一个偶数炮线数据的采集。
对于偶数炮线数据的采集,此时,先开始采集31号和32号测线12个排炮的数据,采集完成后,接收点y轴负向移动2个线距,采集29号和30号测线12个排炮的数据,以此类推直至采集1号和2号的数据,完成32线12排炮160道数据的采集。
每采集完成一个炮线,激发接收点均x轴正向移动一个炮线距,直至完成35条炮线数据的采集工作。此时采集的数据为激发点在接收点右侧的单边数据,对于另一边的数据,按照相同方式反向采集即可实现。两种单边数据拼接即为一个完整的双边三维地震数据。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利用6通道采集装置实现32线12排炮160道三维数据的采集,共计采集35条炮线。首先,从第1炮线(奇数炮线)开始采集,对于奇数排炮,激发点x轴正向从最小偏移距处移动至最大偏移距处激发160道信号,2个接收换能器均接收160道数据,采集数据存放在1号至6号文件中,1炮采集完成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一个炮距;对于偶数排炮,激发点x轴负向从最大偏移距处移动至最小偏移距处激发160道信号,2个接收换能器均接收160道数据,采集数据存放在1号至6号文件中,1炮采集完成激发点y轴正向移动一个炮距。直至1号至6号文件采集完成12个排炮的数据,此时激发点y轴负向移动11个炮距回至激发起始位置。
然后接收点y轴正向移动6个线距,按照上述方式采集7号至12号测线数据(存放于7号至12号文件中),移动次数累加。当移动次数为5时,采集31号和32号测线数据(存放于31号、32号文件中)。此时即完成第1炮线32线12排炮160道数据的采集。然后,激发接收点x轴正向均移动一个炮线的距离,开始下一个偶数炮线数据的采集。
对于偶数炮线数据的采集,此时,先开始采集31号和32号测线12个排炮的数据,采集完成后,接收点y轴负向移动6个线距,采集25号至30号测线12个排炮的数据,以此类推直至采集1号至6号的数据,完成32线12排炮160道数据的采集。
每采集完成一个炮线,激发点及接收点均x轴正向移动一个炮线距,直至完成35条炮线数据的采集工作。此时采集的数据为激发点在接收点右侧的单边数据,对于另一边的数据,按照相同方式反向采集即可实现。两种单边数据拼接即为一个完整的双边三维地震数据。
本发明中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单通道数据采集方法大幅提高了采集效率。同时,又大幅优化了定位机床的移动路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较大的减少了机床的损耗,并且在提高采集效率的同时又确保了采集的定位精度及数据的保真度。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装置包括:参数设置单元10,用于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奇数炮线号单元20,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偶数炮线号单元30,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炮线循环单元40,用于当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时,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最大值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奇数炮线号单元还用于: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基于与上述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由于该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相似,因此该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的装置相比于传统的单通道数据采集大幅提高了采集效率。同时,又大幅优化了定位机床的移动路径,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较大的减少了机床的损耗,并且在提高采集效率的同时又确保了采集的定位精度及数据的保真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比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5.一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数据采集参数,所述数据采集参数包括多通道采集个数i、采集道数C、炮距m、炮线距n、线距l、排炮数M、炮线数N及测线数L;
奇数炮线号单元,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奇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
偶数炮线号单元,用于当炮点的炮线号为偶数时,判断所述炮点的排炮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奇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正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当所述排炮号为偶数时,所述激发点沿x轴负方向移动激发C道信号;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所述激发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m距离,所述排炮号累加,当所述排炮号达到M时,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各排所述炮点采集完成后,所述激发点返回初始激发位置,所述接收点沿y轴负方向移动i*l距离;
炮线循环单元,用于当所述接收点每移动一次时,移动次数累加,当所述移动次数达到最大值时,一线所述炮点采集完成;每采集完成一线所述炮点后,所述激发点及所述接收点均沿x轴正方向移动n距离,所述炮线号累加;当所述炮线号大于N时,所述接收点结束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i道接收点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包括:1至i道接收点同时采集一炮地震数据,并将所述一炮地震数据分别存储于1至i号文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炮线号单元还用于:所述接收点沿y轴正方向移动i*l距离后,所述接收点采集i+1至2i测线震数据,并将所述地震数据存储于i+1至2i号文件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移动次数加1后与i的乘积不小于L时,所述移动次数达到预设条件。
CN201811311024.3A 2018-11-06 2018-11-06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70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024.3A CN10927057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024.3A CN10927057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576A CN109270576A (zh) 2019-01-25
CN109270576B true CN109270576B (zh) 2020-08-11

Family

ID=65191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1024.3A Active CN109270576B (zh) 2018-11-06 2018-11-06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0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5541B (zh) * 2019-03-05 2023-04-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2764093B (zh) * 2019-10-21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170369B (no) * 1990-05-22 1992-06-29 Geco As Fremgangsmaate ved innsamling av seismiske data til sjoes
CN1299064A (zh) * 2000-11-14 2001-06-13 石油大学(北京) 地震物理模拟多道采集方法与采集装置
CN102313900A (zh) * 2011-09-01 2012-01-11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激发位置确定方法
US9348044B2 (en) * 2012-04-19 2016-05-24 Cgg Services Sa Vectorization of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or elastic wave propogation for use in seismic underwater exploration of geographical areas of interest
CN103901466B (zh) * 2012-12-28 2016-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插值方法
CN103558632B (zh) * 2013-11-20 2016-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高效率的地震物理模型单道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0576A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242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CN109270576B (zh) 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3439738B (zh) 地震勘探单炮记录异常道识别方法
CN105403622A (zh) 一种板材损伤识别定位方法
CN109991658B (zh) 一种基于“震源-台站”速度模型的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CN104656139A (zh) 一种转换波的静校正方法及设备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2854532B (zh) 三维叠前炮检域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CN103941289B (zh) 一种绕射点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02976B (zh) 一种微地震监测中的井中检波器水平分量定向方法
CN112305591B (zh)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053275B (zh) 一种用于单点地震室内组合的相对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CN110531417B (zh) 一种基于极化偏移的超前多层速度精细建模方法
CN103513279A (zh) 一种基于地震波波动方程的照明分析计算方法及计算装置
CN109188516B (zh) Radon域能量扫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CN104865601B (zh) 确定地震勘探中采集的地震记录的类型的方法
CN111665541B (zh)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6019372B (zh) 地震波传播速度获取方法、测深方法及地震波观测系统
CN104570091B (zh) 一种获得初至波射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80732B (zh) 一种十字子集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444876A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014886B (zh) 一种用于地震物理模拟的激发源阵列混合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3672840B (zh) 斯通利波衰减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10824555A (zh) 地震能量均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24559A (zh) 共坐标点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