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8274A -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8274A
CN109258274A CN201811216823.2A CN201811216823A CN109258274A CN 109258274 A CN109258274 A CN 109258274A CN 201811216823 A CN201811216823 A CN 201811216823A CN 109258274 A CN109258274 A CN 109258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saoul
sand
plant
control method
vege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68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永中
刘婷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2168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8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8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8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沙漠化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本发明采用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建植技术进行荒漠化防治。该方法融合天然植被的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建设和生态保育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护了天然植被,形成了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的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有机融合的混合群落。这种混合群落,形成株高2米以上(梭梭林)、0.5‑1.5米(沙拐枣)和0.1‑0.5米(泡泡刺)的多层次冠层结构,增强了防风固沙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漠化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在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化(土地开垦)过程和荒漠化(土壤退化)过程最活跃的区域。受绿洲水热条件的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优于外围荒漠。荒漠-绿洲过渡带分布的植被阻止和固定了绿洲外围的大量流沙,对维护绿洲稳定与生态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农业土地的开发、绿洲不断向荒漠扩张,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或死亡,荒漠绿洲过渡带萎缩甚至消失,对绿洲稳定及生态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保育及植被恢复重建成为维持干旱区绿洲稳定的重要措施。
以往绿洲外围植被建设方面,主要的建置模式包括:设置草方格或尼龙网沙障以固定流沙、在沙障内种植固沙灌木;在树种配置上,在降雨量小于120mm的干旱区,梭梭是最适宜的固沙植物种。对外围的天然植被,主要采取禁牧围封、自然恢复的方式。这种建设技术可以使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盖度在短期内快速增加,流沙很快固定;但在建置时,主要追求植被盖度的增加和防护效应,忽视了区域土壤-植被-水分相互作用和植被长期稳定性,在人工植被建设区域天然植被退化甚至完全被人工植被所取代,植被多样性降低、稳定性下降。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建植技术进行荒漠化防治。这种融合天然植被的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建设和生态保育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护了天然植被,形成了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的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有机融合的混合群落,增强了防风固沙效应。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建植技术进行荒漠化防治。
优选地,所述人工植被包括梭梭。
优选地,所述天然植被选自泡泡刺和沙拐枣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
优选地,所述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不小于6m;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6-8m。
优选地,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
优选地,所述泡泡刺的沙堆覆盖面积小于1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9平方米-1株/15平方米,更优选为1株/12平方米;
更优选地,所述泡泡刺沙堆覆盖面积为10-2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16平方米-1株/24平方米,优选为1株/20平方米。
如上所述梭梭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沙障;
(b)栽植梭梭前进行穴灌和保水处理,再栽植梭梭,之后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
优选地,所述沙障包括草方格沙障和尼龙网沙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沙障的规格设置为1.0m×1.0m和1.5m×1.5m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更优选为1.5m×1.5m。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规格为1.5m×1.5m,或随机种植,密度控制在1500-1800株/公顷。
优选地,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0-25cm的沙层中;
优选地,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5cm的沙层中。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种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深度为20-30cm,更优选为25cm;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18-22天补充灌溉2次或3次;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20天补充灌溉2次。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供的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融合天然植被的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建设和生态保育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护了天然植被,形成了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的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有机融合的混合群落。这种混合群落,形成株高2米以上(梭梭林)、0.5-1.5米(沙拐枣)和0.1-0.5米(泡泡刺)的多层次冠层结构,具有优异的防风固沙效果。
(2)本发明在泡泡刺沙堆分布稀疏、覆盖面积小于20%的沙地,随机配置人工梭梭,3年后梭梭成活50%,其盖度可增加5%-10%,可降低风速,风蚀输沙量降低15%-30%。
(3)本发明建立草地方格和尼龙网沙障沙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在沙障内栽植梭梭,以穴灌方式补充灌溉2-3次,并结合保水剂的施用,梭梭成活率可达85%以上,保水剂在固沙造林中的应用,可使其成活率提高5%-8%。
(4)本发明融合天然植被的人工固沙植被建植方式,人工植被梭梭的建植密度降低了三分之一,也降低了区域土壤水分的过渡消耗,有利用于植被的长期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建植技术进行荒漠化防治。
本发明研发出了在降雨量小于120mm的干旱区绿洲外围人工固沙植被与天然植被融合建植技术与方法,该方法极大地增强了防风固沙效应。
优选地,所述人工植被包括梭梭。
在树种配置上,在降雨量小于120mm的干旱区,梭梭是最适宜的固沙植物种。梭梭的抗热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都很强,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喜光,不耐庇荫,适应性很强,生长较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
优选地,所述天然植被选自泡泡刺和沙拐枣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泡泡刺和沙拐枣是河西走廊临泽荒漠-绿洲过渡带沙地分布的两种天然灌木种。泡泡刺以灌丛沙堆的形式集群分布于丘间低地;沙拐枣在背风平缓沙坡和丘间低地,以根茎繁殖进行种群扩张,呈现斑块状小面积的集群分布,或通过种子繁殖呈单株形态随机分布。这两种天然植物种在沙地的总盖度一般在5%-10%,对防止风沙入侵绿洲的保护作用有限,需要进行人工固沙植被的建植。为保证天然植被的种群扩张,人工固沙植被主要配置在迎风坡和沙丘顶部,人工固沙灌木种选择梭梭。在丘间低地和背风平缓沙坡,人工植被建植充分考虑泡泡刺或沙拐枣的分布和盖度进行配置。
优选地,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
优选地,所述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不小于6m;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6-8m。
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人工固沙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距离不低于6m,以保证沙拐枣根茎水平扩张有足够的空间,并保持其利用土壤水分有一定的面积范围,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优选为6-8m,人工固沙梭梭和沙拐枣能够更好的生长,同时梭梭生长5年后,其冠幅可达2米,随着梭梭生长,对其周边土壤环境包括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和对盐分的积累范围可达4米。梭梭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盐分的积累对沙拐枣会产生负面影响。保持人工栽植梭梭和天然植被沙拐枣的适宜距离可使两种灌木相互共存。
优选地,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
泡泡刺沙堆覆盖面积小于20%,沙堆之间土壤风蚀强烈,在沙堆之间种植梭梭可有效降低风速、减轻风蚀。人工梭梭的密度设置不能和泡泡刺形成水分利用的竞争。
优选地,所述泡泡刺的沙堆覆盖面积小于1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9平方米-1株/15平方米,更优选为1株/12平方米;
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1株/9平方米、1株/12平方米或1株/15平方米。
更优选地,所述泡泡刺沙堆覆盖面积为10-2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16平方米-1株/24平方米,优选为1株/20平方米。
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例如为1株/16平方米、1株/20平方米或1株/24平方米。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沙障;
(b)栽植梭梭前进行穴灌和保水处理,再栽植梭梭,之后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
优选地,所述沙障包括草方格沙障和尼龙网沙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降雨量小于120mm的西北干旱区,冬春季节风蚀强烈,在栽植固沙灌木前,需建立沙障以固定沙丘流动,本发明采用草方格沙障和尼龙网沙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要使沙障与当地的主风向垂直。再将麦草横放在方格线上,用板锹之类的工具置于铺草料中间,用力插下去,插入沙层内约15厘米,使草的两端翘起,直立在沙面上,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25厘米。再用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使之牢固。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尼龙网沙障是采用尼龙网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沙材料的治沙方法。虽然尼龙网沙障的造价相对较高,但可以不断提高其抗老化性能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并且具有可工业化生产,便于施工等优点,用尼龙网作为防沙材料其防护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尼龙网使用寿命比作物秸秆长,不易腐烂,虽然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但总的经济效益还是合理有效的,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防沙过程中其作用比一般沙障好得多。
优选地,所述沙障的规格设置为1.0m×1.0m和1.5m×1.5m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更优选为1.5m×1.5m。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规格为1.5m×1.5m,或随机种植,密度控制在1500-1800株/公顷。
优选地,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0-25cm的沙层中,
保水剂施入沙层的深度为20m、21m、22m、23m、24m或25cm。
优选地,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5cm的沙层中;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种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此时栽种梭梭成活率较高,更有利于梭梭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深度为20-30cm,更优选为25cm;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18-22天补充灌溉2次或3次;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20天补充灌溉2次。
梭梭栽植后,为保证成活率,间隔20天左右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两次或三次,优选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20天补充灌溉2次,梭梭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成活率较高。梭梭成活后,再无需灌溉。梭梭成活后,在10年内有一个快速的生长,栽植5年的梭梭,株高可达2m,冠幅可达1.5m×1.5m。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6m;
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的方法:泡泡刺的沙堆覆盖面积小于1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12平方米;
所述梭梭的栽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先设置草方格沙障,规格为1.5m×1.5m,再随机种植梭梭,密度为1500株/公顷,在栽种梭梭前进行穴灌,随后将铁锹插入湿沙中,将30g保水剂沿铁锹面施入25cm的沙层中,与沙粒混合,随后栽植梭梭幼苗,栽植深度为20-25cm,栽植后上覆一层干沙;梭梭栽植的时间为四月中旬,梭梭栽植后,为保证成活率,间隔20天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2次,梭梭成活后,再无需灌溉。
实施例2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8m;
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的方法:在泡泡刺沙堆覆盖面积为10-2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20平方米;
所述梭梭的栽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先设置尼龙网沙障,规格为1.5m×1.5m,再栽种梭梭,梭梭的规格为1.5m×1.5m,在栽种梭梭前进行穴灌,随后将铁锹插入湿沙中,将30g保水剂沿铁锹面施入25cm的沙层中,与沙粒混合,随后栽植梭梭幼苗,栽植深度为30cm,栽植后上覆一层干沙;梭梭栽植的时间为四月下旬,梭梭栽植后,为保证成活率,间隔18天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2次,梭梭成活后,再无需灌溉。
实施例3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6m;
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的方法:泡泡刺的沙堆覆盖面积小于1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15平方米;
栽植梭梭:先设置草方格沙障,规格为1.5m×1.5m,再随机种植梭梭,密度为1800株/公顷,在栽种梭梭前进行穴灌,随后将铁锹插入湿沙中,将30g保水剂沿铁锹面施入20cm的沙层中,与沙粒混合,随后栽植梭梭幼苗,栽植深度为20cm,栽植后上覆一层干沙;梭梭栽植的时间为四月下旬,梭梭栽植后,为保证成活率,间隔22天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3次,梭梭成活后,再无需灌溉。
本发明中的荒漠化防治方法,融合天然植被的人工固沙植被建植方式,形成了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泡泡刺-沙拐枣-梭梭的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有机融合的混合群落。这种混合群落,形成株高2米以上(梭梭林)、0.5-1.5米(沙拐枣)和0.1-0.5米(泡泡刺)的多层次冠层结构,具有优异的防风固沙效应,最大程度的利用和保护了天然植被,并且人工植被梭梭的建植密度降低了三分之一,也降低了区域土壤水分的过渡消耗,有利用于植被的长期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建植技术进行荒漠化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植被包括梭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植被选自泡泡刺和沙拐枣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
优选地,所述采用梭梭与沙拐枣融合建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沙拐枣呈斑块状集群分布的区域,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不小于6m;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建植和沙拐枣斑块的距离为6-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荒漠化防治方法采用梭梭与泡泡刺融合建植;
优选地,所述泡泡刺的沙堆覆盖面积小于1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9平方米-1株/15平方米,更优选为1株/12平方米;
更优选地,所述泡泡刺沙堆覆盖面积为10-20%,在沙堆间种植梭梭的密度为1株/16平方米-1株/24平方米,优选为1株/20平方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梭梭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建立沙障;
(b)栽植梭梭前进行穴灌和保水处理,再栽植梭梭,之后用穴灌方式补充灌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障包括草方格沙障和尼龙网沙障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沙障的规格设置为1.0m×1.0m和1.5m×1.5m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更优选为1.5m×1.5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梭梭的栽植规格为1.5m×1.5m,或随机种植,密度控制在1500-1800株/公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0-25cm的沙层中;
优选地,所述保水处理中的保水剂施入25cm的沙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荒漠化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梭梭的种植时间为4月中下旬;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栽植深度为20-30cm,更优选为25cm;
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18-22天补充灌溉2次或3次;
更优选地,所述梭梭的补充灌溉为每隔20天补充灌溉2次。
CN201811216823.2A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Pending CN109258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6823.2A CN109258274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6823.2A CN109258274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8274A true CN109258274A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9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6823.2A Pending CN109258274A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827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540A (zh) * 2019-11-30 2020-02-18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荒漠区梭梭的育苗造林方法
CN111226670A (zh) * 2020-01-15 2020-06-05 遵义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干旱地区流动沙丘造林保存率的团块状造林技术
CN112913591A (zh) * 2021-01-19 2021-06-08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686A (zh) * 2003-11-15 2005-05-1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林与人工林生态整合技术
CN102119646A (zh) * 2010-11-15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
CN107172906A (zh) * 2017-07-04 2017-09-19 周金星 一种裸露沙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7996266A (zh) * 2017-12-26 2018-05-0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快速提升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的物种装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686A (zh) * 2003-11-15 2005-05-1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林与人工林生态整合技术
CN102119646A (zh) * 2010-11-15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干旱风沙区生态屏障的建设方法
CN107172906A (zh) * 2017-07-04 2017-09-19 周金星 一种裸露沙地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7996266A (zh) * 2017-12-26 2018-05-0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快速提升极端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度的物种装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540A (zh) * 2019-11-30 2020-02-18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荒漠区梭梭的育苗造林方法
CN111226670A (zh) * 2020-01-15 2020-06-05 遵义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干旱地区流动沙丘造林保存率的团块状造林技术
CN112913591A (zh) * 2021-01-19 2021-06-08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6111A (zh)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CN110089353A (zh) 一种硬质边坡绿化修复方法
CN208266847U (zh)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CN105993805B (zh) 盐碱地高垄果园的营建方法
CN108464215B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大规格木本植物移植方法
CN204653194U (zh) 可降解无灌溉的沙漠植物防护装置
CN105981539A (zh) 一种边坡绿化方法
CN104145692B (zh) 一种苗床扦插紫薇苗的方法
CN107494185A (zh) 一种干旱地区苗木移栽方法
CN1274522A (zh) 一种茶树快速高产育苗方法
CN107182508A (zh) 一种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方法
CN109526292A (zh) 一种利用苔藓和草灌植物结合高次团粒技术防治草皮退化的方法
CN103535237A (zh) 一种大棚金太阳杏的栽培方法
CN105210770B (zh) 风沙前沿荒漠区梭梭仿生态造林方法
CN109258274A (zh) 一种荒漠化防治方法
CN105453984B (zh) 一种高海拔沙地柏引种栽培方法
CN107318418A (zh) 一种亚高山干旱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方法
CN103999746A (zh) 一种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7371986A (zh) 一种速生刺槐的育苗及造林方法
CN108476649A (zh) 一种园林陡坡植物绿化方法
CN109287183A (zh) 一种用于滨海重盐碱地植被构建、联合修复的方法
CN109328805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106937577A (zh) 一种新疆南疆戈壁荒滩红枣直播建园的方法
CN104145691A (zh) 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CN104604610A (zh) 可降解无灌溉梭梭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