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843B -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843B
CN109246843B CN201710327473.6A CN201710327473A CN109246843B CN 109246843 B CN109246843 B CN 109246843B CN 201710327473 A CN201710327473 A CN 201710327473A CN 109246843 B CN109246843 B CN 109246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n
request
bearer context
default bearer
pd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74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843A (zh
Inventor
提姆·伊利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74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网络中,附着过程伴随着公用数据网络(Public Data Network,PDN)连接请求过程。换言之,在首次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网络侧设备(Network,NW)也会同时建立PDN连接和默认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上下文。
之前,UE通常仅需要与某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Name,APN)建立一个PDN连接,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因此,当前的附着过程已经可以满足用户日常使用。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所支持的语音呼叫正逐渐变成LTE或5G网络中的UE的一个基本使用场景。为了能够发起或接收IMS语音呼叫,除了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APN之外,UE还额外需要与支持IMS的特定APN建立一个PDN连接,该PDN连接的默认承载用于IMS信令。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UE需要两个独立的PDN连接来传输用户数据。比如,一个PDN连接用于IPv4类型的数据的传输,另一个PDN连接用于IPv6类型的数据的传输。
若UE需要建立多个PDN时,采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则在附着过程中,UE先请求PDN连接到其中一个的APN,进而在附着完成,且UE已经建立与其中一个的APN之间的PDN连接后,UE需要分别独立建立各个PDN连接。
但是,上述的PDN连接的建立方法存在信令交互多,过程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适于建立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发送单元,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第一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二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第二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一回复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适于建立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三发送单元,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第三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四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第五发送单元,适于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第六发送单元,适于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适于建立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二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三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四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适于建立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四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五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第六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方案,用户设备将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设置于附着完成信息中,故可以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的同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额外发起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上述的方案,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与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并继而在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由上可知,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2是目前的一种多个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网络中,附着过程伴随着公用数据网络(Public Data Network,PDN)连接请求过程。换言之,在首次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网络侧设备(Network,NW)也会同时建立PDN连接和默认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上下文。
之前,用户设备通常仅需要与某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Name,APN)建立一个PDN连接,以用于用户数据传输。因此,当前的附着过程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图1示出了目前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仅仅需要建立一个PDN连接时,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步骤S1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步骤S1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步骤S1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步骤S1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需要建立的PDN所对应的APN的标识apn1。步骤S1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步骤S1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且所述附着完成信息中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释放。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还可以包括步骤S17: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以及步骤S18: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所支持的语音呼叫正逐渐变成LTE或5G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的一个基本使用场景。为了能够发起或接收IMS语音呼叫,除了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APN之外,用户设备还额外需要与支持IMS的特定APN建立一个PDN连接,该PDN连接的默认承载用于IMS信令。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用户设备需要与网络侧设备建立两个独立的PDN连接来传输用户数据。比如,一个PDN连接用于IPv4类型的数据的传输,另一个PDN连接用于IPv6类型的数据的传输。
若用户设备需要建立多个PDN时,采用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则在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先请求PDN连接到其中一个的APN,进而在附着完成,且用户设备已经建立与其中一个的APN之间的PDN连接后,用户设备需要分别独立建立各个PDN连接。
具体可以参考图2示出的目前一种多个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需要建立2个PDN连接,PDN连接的建立流程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20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步骤S20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步骤S20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步骤S20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需要建立的PDN所对应的APN的标识apn1。步骤S20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步骤S20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且所述附着完成信息中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若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则执行步骤S207: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第二个APN的标识apn2的PDN连接请求。进而步骤S208: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包括所述标识apn2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步骤S209: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如若用户设备需要和网络侧设备继续其它PDN连接的建立,亦可重复步骤S207及步骤S208。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有时RRC的连接会很快释放,而如果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已经释放,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要进行下列步骤S210~步骤S212的交互,以重新进行RRC连接。详细地说,步骤S210: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步骤S211: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步骤S212: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然后再通过执行步骤S207~步骤S209,来实现第二个PDN连接或者更多PDN连接的建立。这意味着多个PDN的建立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信令交互。
最终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RRC连接释放。而且可以理解的是,与图1中的过程类似,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还可以包括步骤S213: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以及步骤S21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从上述可知,目前的PDN连接的建立方法存在信令交互多,过程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将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设置于附着完成信息中,故可以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的同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额外发起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此处需要建立的PDN连接的数目为2个,下面参考图3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3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PDN连接的建立肯定对应一个特定的APN,因为用户设备最终是和具体的某一个APN建立了PDN的连接,故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可以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网络侧设备可知用户设备需要与网络侧设备所控制的第一个APN建立PDN的连接。
步骤S32: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33: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
通常而言,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可以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无需用户设备再发起额外发起信令来传输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故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步骤S34: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35: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目前,当用户设备需要与网络侧设备建立两个PDN连接时,在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先请求与其中一个的APN建立PDN连接,进而在附着完成,且用户设备已经建立与其中一个的APN之间的PDN连接后,用户设备再独立请求与另外一个APN建立PDN连接。目前的PDN连接的建立方法存在信令交互多,过程复杂的问题。
而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将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设置于附着完成信息中,故可以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的同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额外发起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图4对上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PDN连接可以与APN一一对应。比如,用户设备可以与APN1建立相对应的PDN连接,还可以与APN2建立相对应的PDN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以表征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请求与第一个APN建立PDN连接。
步骤S42: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43: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则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与用户设备进行额外的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下面参考图5对PDN连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此处需要建立的PDN连接的数目为2个。如图5所述,所述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5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
步骤S5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
步骤S5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步骤S5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需要建立的PDN所对应的APN的标识apn1。
步骤S5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
步骤S5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的附着完成信息,且所述附着完成信息中包括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步骤S57: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apn2表征第二个APN。
步骤S58: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在步骤S54之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并且相应地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在具体实施中,在步骤S58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RRC的连接释放。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将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设置于附着完成信息中,故用户设备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的同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用户设备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额外发起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此处需要建立的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下面参考图6对所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可以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以表征用户设备需要与第一个APN建立PDN连接。
步骤S62: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63: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并且,所述附着完成信息还可以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无需用户设备再发起额外发起信令来传输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故可以提高通信效率。
步骤S64: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步骤S65: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目前,在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先请求与其中一个的APN建立PDN连接,进而在附着完成,且用户设备已经建立与其中一个的APN之间的PDN连接后,用户设备再独立一一请求与其它APN建立PDN连接。目前的PDN连接的建立方法存在信令交互多,过程复杂的问题。
由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与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并继而在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由上可知,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此处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S71: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72: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73: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则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并且之后在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由于整个PDN连接过程连续,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网络侧设备与用户设备间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进行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以m=3为例对PDN连接的建立过程进行描述。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建立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流程实施:
步骤S80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
步骤S80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
步骤S80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步骤S80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需要建立的PDN所对应的APN的标识apn1。
步骤S80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
步骤S80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的附着完成信息,且所述附着完成信息中包括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附着完成信息内的PDN连接请求中包括APN的标识apn2,以表征该PDN连接请求与第二APN对应。
步骤S807: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808: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包括与第三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的PDN连接请求中包括APN的标识apn3,以表征该PDN连接请求与第三APN对应。
步骤S809: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三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810: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在步骤S804之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并且相应地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个PDN的连接建立过程连续无中断,故整个过程中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并未释放。在执行完步骤S810之后的一段时间后,二者的RRC连接方才释放。
故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与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并继而在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中,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发送单元91、第一接收单元92、第二发送单元93、第二接收单元94及第一回复单元95,其中:
第一发送单元91,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一接收单元92,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93,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二接收单元94,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一回复单元95,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将与第二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设置于附着完成信息中,故第二发送单元93可以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的同时,则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额外发起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三发送单元101、第三接收单元102、第四发送单元103、第五发送单元104及第六发送单元105,其中:
第三发送单元101,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三接收单元102,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四发送单元103,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五发送单元104,适于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六发送单元105,适于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与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第五发送单元104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并继而第六发送单元105在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由上可知,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二回复单元111、第三回复单元112及第四接收单元113,其中:
第二回复单元111,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三回复单元112,适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四接收单元113,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如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回复单元112在接收到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则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无须在附着完成之后再与用户设备进行额外的信令交互来完成第二APN所对应的PDN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并且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也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PDN连接与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四回复单元121、第五回复单元122及第六回复单元123,其中:
第四回复单元121,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五回复单元122,适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六回复单元123,适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回复单元122在接收到包括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则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并且第六回复单元123之后在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n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n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由于整个PDN连接过程连续,此时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尚未释放,故网络侧设备与用户设备间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进行建立PDN连接的信令交互,故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图13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13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1:当需要与网络侧设备建立附着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步骤S132:当接收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且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中包括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回复附着完成信息。
步骤S133:当接收到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步骤S134:之后当接收到与任意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完成回复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目前,在附着过程中,用户设备先请求与其中一个的APN建立PDN连接,进而在附着完成,且用户设备已经建立与其中一个的APN之间的PDN连接后,用户设备再独立一一请求与其它的APN建立PDN连接。目前的PDN连接的建立方法存在信令交互多,过程复杂的问题。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在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用户设备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以建立附着时,即可同时请求建立m个PDN连接,接着在附着完成之后,每当接收到与任意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用户设备则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完成回复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并且,用户设备直接将m个需要建立的PDN连接请求一次性发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设备的缓存量。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图14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14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1: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附着请求,且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m>1,且m为正整数;
步骤S142:当接收到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S143:之后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下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在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用户设备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以建立附着时,即可同时请求建立m个PDN连接,接着在附着完成之后,每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下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并且,用户设备直接将m个需要建立的PDN连接请求一次性发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设备的缓存量。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信令交互示意图,m=2,下面参考图15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15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5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
步骤S15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
步骤S15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步骤S15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包括标识apn1的PDN连接请求表征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包括标识apn2的PDN连接请求表征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步骤S15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
步骤S15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的附着完成信息。
步骤S157: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2。
步骤S158: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在步骤S154之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并且相应地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多个PDN的连接建立过程连续无中断,故整个过程中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并未释放。在执行完步骤S158之后的一段时间后,二者的RRC连接方才释放。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信令交互示意图,m=3,下面参考图16对所述方法进行分步骤详细介绍。如图16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61: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RRC连接请求。
步骤S162: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
步骤S163: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RRC连接建立完成信息。
步骤S164: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且所述PDN连接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及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包括标识apn1的PDN连接请求表征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包括标识apn2的PDN连接请求表征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包括标识apn3的PDN连接请求表征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步骤S165:网络侧设备回复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的附着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1。
步骤S166: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的附着完成信息。
步骤S167: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2。
步骤S168: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步骤S169:网络侧设备向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三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中包括所述APN的标识apn3。
步骤S1610: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用户设备存在必须在ESM信息过程中传输的敏感参数时,在步骤S164之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ESM信息请求,并且相应地用户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回复ESM信息回应。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七发送单元171、第七回复单元172及第八回复单元173,其中:
第七发送单元171,适于当需要与网络侧设备建立附着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七回复单元172,适于当接收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且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中包括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回复附着完成信息;
第八回复单元173,适于当接收到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之后当接收到与任意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完成回复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可以在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第七发送单元171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以建立附着时,即可同时请求建立m个PDN连接,接着在附着完成之后,每当接收到与任意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第八回复单元173则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完成回复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并且,用户设备直接将m个需要建立的PDN连接请求一次性发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设备的缓存量。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九回复单元181及第十回复单元182,其中:
第九回复单元181,适于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附着请求,且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m>1,且m为正整数;
第十回复单元182,适于当接收到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时,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之后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下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在附着请求中包括与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因此用户设备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以建立附着时,即可同时请求建立m个PDN连接,接着在附着完成之后,每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时,第十回复单元回复与所述m个APN中的下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在m个PDN连接的建立过程,用户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间的RRC连接均未释放,故无须重新建立RRC连接后再发起建立多个PDN连接的信令交互,因此可以降低多个PDN连接建立过程中的信令交互及过程复杂度,节约通信资源。并且,用户设备直接将m个需要建立的PDN连接请求一次性发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用户设备的缓存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2.一种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3.一种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4.一种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的建立方法,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5.一种用户设备,适于建立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一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二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二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且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一回复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6.一种用户设备,适于建立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适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请求;其中:所述附着请求中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三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设备的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四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附着完成信息;其中: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五发送单元,适于当接收到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三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
第六发送单元,适于当接收到与前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包括与下一个待建立连接的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直至接收到与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回复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7.一种网络侧设备,适于建立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向用户设备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三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四接收单元,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
8.一种网络侧设备,适于建立公用数据网络PDN连接,所述PDN连接与接入点APN一一对应,所述PDN连接为m个,m>2,且m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四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包括与第一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的附着请求时,回复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附着请求响应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五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附着完成信息,且确认所述附着完成信息包括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以及与第二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二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请求;
第六回复单元,适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且确认所述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内包括与第m个APN对应的PDN连接请求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回复与所述第m个APN对应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直至接收到的激活默认承载上下文接受信息中不包括PDN连接请求。
CN201710327473.6A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09246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7473.6A CN10924684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7473.6A CN10924684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843A CN109246843A (zh) 2019-01-18
CN109246843B true CN109246843B (zh) 2020-08-25

Family

ID=6508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7473.6A Active CN10924684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6356A (zh) * 2019-04-23 2020-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请求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847A (zh) * 2008-01-18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加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0120689A2 (en) * 2009-04-14 2010-10-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mergency calls
WO2017029001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82355A (ko) * 2012-01-11 2013-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네트워크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847A (zh) * 2008-01-18 2009-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加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0120689A2 (en) * 2009-04-14 2010-10-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mergency calls
WO2017029001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PDN Use cases NWK implementation scenarios detail;Samsung;《3GPP TSG-RAN WG5 Meeting #64 R5-144560》;20140808;Multiple PDN scenarious表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843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6176B2 (ja) 進化型パケットコアにおけるスムーズなue転送
JP6289626B2 (ja) 通信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EP2326135B1 (en) Emergency service handover method
KR101446028B1 (ko) 패킷 스위칭된 도메인으로부터 회로 스위칭된 도메인으로 비디오 호를 핸드 오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6605420B (zh) 用于支持切换期间的ip多媒体子系统会话中的紧急呼叫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24934A1 (zh) 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故障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05429B (zh) 用于管理电路交换回退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79230B (zh) 用于建立VoLTE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01276B (zh) 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EP2567572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over of video calls from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to a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in a single radio environment
CN108632307B (zh) 一种会话连接建立方法以及smf实体
US20160316515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455380B2 (en) Redi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345316A1 (en)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657762A (zh) 一种保持语音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801221B1 (en)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ies indication to enable intelligent handover decision
WO2010022611A1 (zh) 语音连续性呼叫切换的方法、系统及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N109246843B (zh) 一种pdn连接的建立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EP256306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reverse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CN109429238B (zh) eDRX模式的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用户设备及可读介质
WO2011134334A1 (zh)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EP25011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
WO2013064105A1 (zh) 一种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承载切换方法及装置
KR102325935B1 (ko) 베어러 수정 요청 메시지의 전송을 위한 통신 처리 시스템, 이동성 관리 엔티티, 및 서빙 게이트웨이와, 그 제어방법
WO201501032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