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52A -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752A
CN109246752A CN201710442012.3A CN201710442012A CN109246752A CN 109246752 A CN109246752 A CN 109246752A CN 201710442012 A CN201710442012 A CN 201710442012A CN 109246752 A CN109246752 A CN 109246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mobile terminal
onlin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20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752B (zh
Inventor
谭良波
覃娟媚
康正海
阳昌珠
李海涛
肖安火
吴金
罗海鹰
徐兆葛
梁章军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Gu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Gu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Gu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Gu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20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42Determining whether packet losses are due to overload or to deterior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规划信息,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规划信息,获取第一联机信息,并根据第一联机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第一基站根据联机请求信号向移动终端发送联机回答信号,如果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两者建立服务连接;如果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该连接,并获取第二联机信息,如此,直至与基站建立连接。本发明中监管中心对考场内移动终端在任一位置坐标处可连接的基站信息进行规划,该规划实时更新,可以有效避免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基站因为过度繁忙导致的基站服务响应速度慢,系统通讯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移动的考车与地面设备实行实时联接时,需要使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及相应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为了实现这种无线电联接并达到能实现无线电通讯的目的,必须有对应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这种固定在地面上某位置处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称为“基站”,而安装在移动的考车上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称为“移动终端”。当固定在某一位置处的一台基站所服务的在考的考车数量大于其最大可服务的移动终端所能连接数量时,势必要在其附近增加基站的数量。
当一台移动终端处于多台基站服务覆盖范围内时,需要进行通讯联接,首先移动终端发出联接请求信号(或称握手信号)去查询有无可提供连接服务的基站,此后等待接收基站的回答信号。如果第一个回答信号表示不能提供连接服务时,它就会检查第二个回答信号,依次类推,直到某一基站的回答信号表示可提供连接服务时,移动终端就开始与该基站进行连接。
但是,当移动终端与可提供连接服务的基站连接成功后,该基站有可能已经接入了大量的移动终端,这样,势必会导致该基站服务响应速度受影响,最终表现为通讯速度被降低,影响整个考试系统的运行,而其它一些基站的负载则可能很轻,完全有能力向更多的终端提供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基站负载不均衡,导致的基站服务响应速度慢、系统通讯效率低及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规划信息,所述规划信息为监管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制定的基站连接规划;
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一联机信息,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终端身份信息;
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联机请求信号,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联机回答信号,所述联机回答信号包括第一基站的基站身份信息;
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联机回答信号,移动终端对所述联机回答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服务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驾校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监管中心;
监管中心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规划信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基站的基站信息集,所述基站信息集中的基站信息包括连接优先级;
监管中心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包括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所述第一基站再次尝试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第一基站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监管中心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放弃信息后,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为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或者,
监管中心发送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尝试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驾校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基站和监管中心,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基站、监管中心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定位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定位数据,根据所述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信号检测单元,用于对基站无线通讯信号进行信号强度检测;终端处理单元,用于对需要通过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进行收发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控制中心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基站负载监管单元,用于形成所述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负载信息;基站处理单元,用于对基站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
监管中心包括:中心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基站、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监控单元,用于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基站和移动终端的分布信息;中心处理单元,用于对中心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和用于监管中心形成规划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驾校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即驾校的在考车辆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规划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的位置信息从所述规划信息中获取可连接基站的信息集,从而获取监管中心为所述移动终端规划的连接基站信息,使移动终端有了明确的联机目标,而非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漫无目的的发送联机请求后就等待基站的响应,即使基站反馈请求响应后,结果也可能是该基站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连接,而需要继续等待其他基站的请求响应,因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基站负载不均衡,导致的基站服务响应速度慢,系统通讯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当移动终端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与监管中心间的通信出现问题时,移动终端依然可以根据规划信息查找有效的可联机基站信息,主动与其他基站建立连接,从而进一步保证整个驾考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种驾校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监管中心根据驾考场所内各基站的运行情况,为考试路径各位置上移动终端制定了规划信息,当移动终端请求联机时,监管中心根据该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形成了该移动终端的联机规划信息,监管中心根据联机规划信息中的可连接基站的信息,向该基站发送联机指令,要求该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主动建立服务连接,或者由监管中心将形成的联机规划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联机规划信息中的可联机基站信息,主动与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基站负载不均衡,导致的基站服务响应速度慢,系统通讯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当移动终端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与监管中心间的通信出现问题时,移动终端依然可以根据联机规划信息查找有效的可联机基站信息,主动与其他基站建立连接,从而进一步保证整个驾考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中移动终端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中基站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中监管中心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规划信息,所述规划信息为监管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制定的基站连接规划;
所述移动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指驾校中用于考试的车辆,考试车辆安装布置有车载机,车载机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考场中的基站相连,一般考试车辆还安装有交换机、计算机、摄像机、语音采集设备、高精度高动态GPS定位器件等硬件设备。
如图1所示,在一般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整个无线电通讯网络中的基站设置数量往往不会多于32个,且全部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终端(此时为在考考车)的总数量有限,往往都不会超过1万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实时对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分布的各基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监管中心根据各基站的运行情况以及考试路线中各位置坐标信息,形成规划信息,即移动终端在考试路线中任一位置处时,监管中心根据基站的运行情况、基站分布信息(即基站的在考场中的位置信息)给出的在任一位置处的移动终端可连接的基站的信息集,可选的,所述信息集中的可连接基站的基站信息包括了连接优先级,亦或者监管中心制定的要求移动终端强制连接的基站的信息集,即移动终端按照信息集所列基站,强制与第一优先的基站进行连接,除非联机失败,选取第二优先的基站进行连接。
监管中心将所述规划信息发送给考场中的有联机请求的移动终端或者发送给考场中的全部移动终端,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定。
步骤102,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
驾校考场中的考试车辆安装有高精度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定位单元可以根据接收的定位信号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定位单元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航向等数据并输出,最终得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定位单元一般包括天线装置、接收装置和处理装置。
步骤103,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一联机信息,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以获取的当前位置信息后,将所述位置信息与监管中心发送的最新规划信息中位置信息索引进行检索,找到对应的可连接的基站的信息集,进而根据所述信息集获取到信息集中的第一优先的基站,即第一联机信息,所述第一联机信息是指可以提供联机服务(排除了不可提供联机服务的基站)的优先联接级别最高的基站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站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了其身份信息。
步骤104,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终端身份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联机信息,向可以提供联机服务的优先联接级别最高的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当一台移动终端处于多台基站服务覆盖范围内时,当该移动终端需要进行通讯联接时,就只需要向可以提供联机服务的第一基站发出联机请求信号(或称联机通讯握手信号或握手信号),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包含了移动终端的身份信息。
步骤105,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联机请求信号,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联机回答信号,所述联机回答信号包括第一基站的基站身份信息。
第一基站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联机请求信号后,会根基请求信号中的移动终端身份信息,向该移动终端发送联机回答信号,所述联机回答信号包括了第一基站状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是否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服务。
步骤106,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联机回答信号,移动终端对所述联机回答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服务信息;
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联机回答信号后,会对该联机回答信号进行解析,获得第一基站的服务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1061,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移动终端对联机回答信号进行解析后,得到第一基站的服务信息,所述服务信息标示第一基站是否可以为其他的移动终端提供服务连接。如果服务信息为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则表示第一基站可以为其他的移动终端提供服务,从而移动终端则向第一基站尝试进行服务连接。
步骤1062,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服务信息为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例如第一基站工作符合已经饱和,没有剩余资源为其他移动终端提供服务,则表示第一基站不可以为其他的移动终端提供服务,从而移动终端则会放弃与第一基站进行建立服务连接,同时向监管中心发送放弃与第一基站的连接,使监管中心知晓移动终端的实时状态。放弃与第一基站的连接后,移动终端会根据位置信息以及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规划信息可以是获取第一联机信息时所用的规划信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最新的规划信息,从而根据最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如果使用前者所述规划信息,则相当于获取了规划信息中基站信息集第二优先的基站的基本信息,这种方式适用于移动终端与监管中心的信息传输出现问题时,移动终端依然可以有规划的与基站进行连接;如果使用后者所述规划信息,则相当于获取最新规划信息中基站信息集中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本信息,如果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本信息与请求放弃的联机基站信息一致,则移动终端会获取最新规划信息集中第二优先的基站基本信息,得到第二联机信息,进而与第二基站进行联机请求。
步骤107,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移动终端在与可提供服务的基站进行连接时,会因为其他原因,如天气状态或其它环境干扰,出现服务连接失败情况的发生,当出现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时,移动终端会再次与基站尝试进行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该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并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进一步,本实施中还包括:
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测试,获取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
在本实施中,加入了对获取的联机信息中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当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距离较远、障碍物阻隔等原因存在时,会导致两者间的通讯信号较弱,进而导致移动终端的数据在传输时错误率升高,并且带来了通讯速度被降低等问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会对联机信息中可提供连接服务的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在此举例说明一种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向联机信息中的基站连续发送数据包,基站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以及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正确数据包的数量;然后基站将所接收到数据包的数量和正确数据包的数据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为0,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小于设定数值时,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良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大于设定数值,或所接收到数据包部分为错误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差。具体的检测参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环境等进行设定,此例只为说明检测信号强度的方法,另外信号检测方法多样,此处也不做限定。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表征移动终端与基站保持通信畅通的最小强度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进一步的,本实施中还包括:
所述联机回答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
在本实施中,加入了对获取的联机信息中的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检测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当移动终端所连接的基站可以提供服务连接,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号强度保证,但是由于该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终端量较大,甚至几近饱和状态,该基站的服务响应速度则会明显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基站与移动终端、基站与监管中心的通讯速率明显降低,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的联机回答信号中加入了有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亦可表征第一基站的运行繁忙度。可选的,在不同制式的基站中,负载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参数可以不同,如,LTE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频谱占用率,移动终端用户数,业务的网络容量,空闲资源率和预留资源对应的容量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最大发送功率,最大接收功率,和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GS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下行发送功率等级,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频谱占用率和空闲资源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等。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当所述负载信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或者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管中心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
监管中心服务器,如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服务器,获取各个基站上报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基站的运行繁忙度,反映所述基站无线资源占用情况。可选的,各个基站可以周期的主动上报负载信息,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的RRM服务器通过指示消息指示各个基站上报负载信息,具体上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在部署网络架构时,也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部署一个RRM服务器,RRM服务器与控制中心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可选的,在不同制式的基站中,负载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参数可以不同,如,LTE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频谱占用率,移动终端用户数,业务的网络容量,空闲资源率和预留资源对应的容量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最大发送功率,最大接收功率,和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GS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下行发送功率等级,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频谱占用率和空闲资源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等。当然,监管中心还可以通过分析移动终端的连接情况来获取某基站的负载信息。获取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式方法多样,此处不对获取基站负载信息的方式方法做限定。
监管中心将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监管中心将监控到的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可选的,监管中心将各基站的负载信息汇总,将汇总负载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可选的,汇总负载信息实时更新,以便移动终端能实时地掌握各基站的最新的负载状态,当监管中心与移动终端出现信号传输问题时,移动终端也可以使用最新的汇总负载信息对基站进行负载评测。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当所述负载信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或者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校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监管中心;
移动终端,即驾校考场中的考试车辆,安装有高精度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定位单元可以根据接收的定位信号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定位单元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航向等数据并输出,最终得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定位单元一般包括天线装置、接收装置和处理装置。
移动终端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后,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监管中心。
步骤202,监管中心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规划信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基站的基站信息集,所述基站信息集中的基站信息包括连接优先级;
在本实施例中驾校考试系统中设置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实时对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分布的各基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监管中心根据各基站的运行情况以及考试路线中正在考试中的驾考车辆的位置坐标信息,形成规划信息,即移动终端在考试路线中任一位置处时,监管中心根据基站的运行情况、基站分布信息(即基站的在考场中的位置信息)、正在考试中的驾考车辆的位置坐标信息给出的在任一位置处的移动终端可连接的基站的信息集,所述信息集中的可连接基站的基站信息包括连接优先级。
监管中心根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规划信息,即可以形成当前位置的移动终端可连接基站的信息集,也就是所述联机规划信息。
步骤2031,监管中心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为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监管中心在生成联机规划信息后,向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的第一优先的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为监管中心指定第一优先的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强制建立服务连接。
步骤2032,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所述第一基站再次尝试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第一基站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监管中心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放弃信息后,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为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第一优先的基站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联机指令后,主动与该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出现连接失败,该基站再次尝试与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连接失败次数超过了设定次数阈值后,基站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该移动终端的连接,监管中心接收该放弃请求后,则获取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优先的基站信息,并向该基站发送联机指令,强制要求该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服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监管中心也可以根据最新的规划信息,获取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如果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非前一联机规划信息中的第一优先的基站时,则要求最新联机规划信息中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服务连接,如果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为前一联机规划信息中的第一优先的基站时,则要求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优先的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从而可以避免连接失败导致的联机效率低的问题。
可选的,
步骤2041,监管中心发送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监管中心获取联机规划信息后,可以将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全部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根据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站信息,主动向该基站请求建立服务连接,也可以由监管中心根据连接规划信息发送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站信息给所述移动终端,由移动终端根据监管中心发送的基站信息向该基站请求建立服务连接。
步骤2042,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尝试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移动终端在与第一优先的基站进行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移动终端会再次尝试与该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该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优先的基站的基站信息,主动向该基站建立服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可以在原有的联机规划信息中选取第二优先的基站进行服务连接,以使移动终端与监管中心间的信息传输出现问题时,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联机规划信息有目的的与基站主动建立连接,另外,移动终端也可以从监管中心获取的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如果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非之前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则移动终端主动与最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主动建立服务连接,如果最新的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为之前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则选取最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优先的基站,并主动与该基站进服务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监管中心发送的联机规划信息,对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获取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
在本实施中,加入了对联机规划信息中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检测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当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距离较远、障碍物阻隔等原因存在时,会导致两者间的通讯信号较弱,进而导致移动终端的数据在传输时错误率升高,并且带来了通讯速度被降低等问题。因此,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联机规划信息后,会对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以保证移动终端与该基站建立服务后的信号强度可以满足要求,从而避免因信号强度不够导致上述问题。在此举例说明一种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连续发送数据包,基站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以及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正确数据包的数量;然后基站将所接收到数据包的数量和正确数据包的数据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为0,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小于设定数值时,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良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大于设定数值,或所接收到数据包部分为错误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差。具体的检测参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环境等进行设定,此例只为说明检测信号强度的方法,另外信号检测方法多样,此处也不做限定。
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表征移动终端与基站保持通信畅通的最小强度值;
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获取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
如果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信号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即使连接成功也会因信号强度弱,导致相应速度、传输速率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当信号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是,移动终端会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该基站的服务连接,并根据联机规划信息获取其他基站的基站信息,从而保证建立服务连接后,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信号强度是满足要求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管中心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获取所述基站的负载信息列表,所述负载信息列表中的基站为联机规划信息中所列出的基站;
在本实施中,加入了对联机规划信息中的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检测和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当移动终端所连接的基站可以提供服务连接,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号强度保证,但是由于该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终端量较大,甚至几近饱和状态,该基站的服务响应速度则会明显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基站与移动终端、基站与监管中心的通讯速率明显降低,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因此,本实施例中,监管中心服务器,如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Management)服务器,获取各个基站上报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基站的运行繁忙度,反应所述基站无线资源占用情况。可选的,各个基站可以周期的主动上报负载信息,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的RRM服务器通过指示消息指示各个基站上报负载信息,具体上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在部署网络架构时,也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部署一个RRM服务器,RRM服务器与控制中心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基站的运行繁忙度,反应所述基站无线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可选的,在不同制式的基站中,负载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参数可以不同,如,LTE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频谱占用率,移动终端用户数,业务的网络容量,空闲资源率和预留资源对应的容量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最大发送功率,最大接收功率,和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GS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下行发送功率等级,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频谱占用率和空闲资源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等。当然,监管中心还可以通过分析移动终端的连接情况来获取某基站的负载信息。获取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式方法多样,此处不对获取基站负载信息的方式方法做限定。
监管中心获取各基站的负载信息后,将各基站负载信息汇总形成负载信息列表,所述列表中的基站信息与联机规划信息中的基站一致,即联机规划信息中不涉及的基站的负载信息不予写入负载信息列表,可选的,在联机规划信息中写入各基站的负载信息。
监管中心将所述基站的负载信息列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
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负载信息列表,并根据取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的基站信息获取该基站的负载信息。
仅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才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当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优先的基站的信号强度和负载信息满足要求时,所述移动终端才主动向该基站提出建立服务连接请求。
否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获取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并对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
再一方面,如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S110、基站S120和监管中心S130,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S110即为驾校考试中考生所驾驶的考试车辆,所述移动终端S110包括: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11,用于建立与基站S120、监管中心S130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本实施例中,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11与基站S120、监管中心S130间的数据交换详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定位单元S11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S110的定位数据,根据所述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S110的位置信息;移动终端S110,即考试车辆,安装布置有车载机,车载机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考场中的无线基站相连,一般考试车辆安装有高精度高动态GPS定位器件或其他定位设备,定位单元S112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定位单元S112可以根据接收的定位信号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定位单元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航向等数据并输出,最终得到移动终端S110的位置信息。其中,定位单元S112包括天线装置、接收装置和处理装置。
信号检测单元S113,用于对基站S120无线通讯信号进行信号强度检测;移动终端检测与基站S120间的无线通讯信号强度的方法多样,在此举例说明一种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向无线基站连续发送数据包,无线基站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以及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正确数据包的数量;然后无线基站将所接收到数据包的数量和正确数据包的数据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为0,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小于设定数值时,且所接收到数据包全部为正确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良好;如果移动终端检测到丢包数大于设定数值,或所接收到数据包部分为错误数据包时,则认为信号强度差。具体的检测参数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环境等进行设定,此例只为说明检测信号强度的方法,另外信号检测方法多样,此处也不做限定。
终端处理单元S114,用于对需要通过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11进行收发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终端处理单元S114对经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11接收的会话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反馈数据通过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11进行发送。
在机动车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移动的考车与地面设备实行实时联接时,必须使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及相应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为了实现这种无线电联接并达到能实现无线电通讯的目的,必须有对应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这种固定在地面上某位置处的无线电收发传输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称为“无线通讯基站”或简称“基站”,所述基站S120包括:基站信号收发单元S121,用于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S110、所述控制中心S130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所述基站信号收发单元S121与移动终端S110、监管中心S130间的数据交换详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站负载监管单元S122,用于形成所述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负载信息,可选的,在不同制式的基站中,负载信息所包含的具体参数可以不同,如,LTE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频谱占用率,移动终端用户数,业务的网络容量,空闲资源率和预留资源对应的容量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最大发送功率,最大接收功率,和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GSM制式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为下行发送功率等级,所连接的最大移动终端用户数,频谱占用率和空闲资源的任意一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等。
基站处理单元S123,用于对基站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所述基站处理单元S123对经基站信号收发单元S121接收的会话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反馈数据通过基站信号收发单元S121进行发送。
在一般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即驾校的考试场地),整个无线电通讯网络中的基站设置数量往往不会多于32个,且全部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终端(此时为在考考车)的总数量有限,往往都不会超过1万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实时对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分布的各基站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所述监管中心S130包括:中心信号收发单元S131,用于建立与所述基站S120、所述移动终端S110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中心信号收发单元S131与移动终端S110、基站S120间的数据交换详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监控单元S132,用于对基站S120进行负载监控,所述监控单元S132获取各个基站S120上报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基站S120的运行繁忙度,反应所述基站S120无线资源占用情况。可选的,所述监控单元S132也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实时成功地与基站连接的情况来获取各个基站S120的负载信息。可选的,各个基站S120可以周期的主动上报负载信息,也可以由监控单元S132通过指示消息指示各个基站S120上报负载信息,具体上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定。
存储单元S133,用于存储基站S120和移动终端S110的分布信息、移动终端与基站连接成功的状态信息和通讯情况信息、发送给基站和移动终端的规划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单元S133对驾考场所中基站S120在考场内的位置分布信息进行存储,并对移动终端S110的位置信息、路径信息等进行存储。
中心处理单元S134,用于对中心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S131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和用于监管中心S130形成规划信息,所述中心处理单元S134对经中心信号收发单元S131接收的会话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反馈数据通过中心信号收发单元S131进行发送,所述中心处理单元S134获取驾考场所内基站S120的状态信息,并形成规划信息,所述规划信息即为移动终端S110在考试路线中任一位置处时,监管中心S130根据基站S120的运行情况、基站S120分布信息(即基站的在考场中的位置信息)给出的在任一位置处的移动终端S110可连接的基站S120的信息集,所述信息集中的可连接基站S120的基站信息包括连接优先级,亦或者监管中心S130制定的要求移动终端S110强制连接的基站S120的信息集,即移动终端S110按照信息集所列基站S120,强制与第一优先的基站S120进行连接,除非联机失败,否则就不会选取第二优先的基站S120进行连接。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监管中心发送的规划信息,所述规划信息为监管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制定的基站连接规划;
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一联机信息,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联机信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终端身份信息;
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联机请求信号,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联机请求信号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联机回答信号,所述联机回答信号包括第一基站的基站身份信息;
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的联机回答信号,移动终端对所述联机回答信号进行解析,获取服务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联机请求信号,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测试,获取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表征移动终端与基站保持通信畅通的最小强度值;
当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机回答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所述负载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当所述负载信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或者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管中心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获取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
监管中心将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可提供连接服务,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分析,具体为,
当所述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当所述负载信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如果所述服务信息为所述第一基站不可提供连接服务时,或者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规划信息,获取第二联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连接规划为所述移动终端位于考试场所内任一位置区域时,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连接的基站信息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管中心根据考试场所内移动终端位移信息实时更新所述规划信息,并将最新规划信息传送至移动终端,或者由移动终端主动向所述监管中心索要最近更新的规划信息。
7.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位置信息,将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发送至监管中心;
监管中心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信息和规划信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包括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连接的基站的基站信息集,所述基站信息集中的基站信息包括连接优先级;
监管中心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包括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所述第一基站再次尝试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第一基站向监管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监管中心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请求放弃信息后,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向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发送联机指令,所述联机指令为监管中心指定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服务连接;
或者,
监管中心发送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过程失败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再次尝试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如果建立服务连接失败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监管中心发送的联机规划信息,对所述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获取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
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即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表征移动终端与基站保持通信畅通的最小强度值;
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获取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管中心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获取所述基站的负载信息列表,所述负载信息列表中的基站为联机规划信息中所列出的基站;
监管中心将所述基站的负载信息列表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获取联机规划信息中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
仅当所述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信息大于等于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基站的负载信息小于所述第一基站的预设负载阈值时,则所述移动终端才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
否则,所述移动终端向监控中心请求放弃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服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联机规划信息获取第二基站的基站信息,并对所述第二基站进行信号强度检测。
10.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基站和监管中心,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基站、监管中心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定位单元,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定位数据,根据所述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信号检测单元,用于对基站无线通讯信号进行信号强度检测;终端处理单元,用于对需要通过终端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进行收发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所述控制中心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基站负载监管单元,用于形成所述基站资源占用情况的负载信息;基站处理单元,用于对基站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
监管中心包括:中心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基站、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基于网络传输协议的信号通道,进行数据交换;监控单元,用于对基站进行负载监控;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基站和移动终端的分布信息;中心处理单元,用于对中心需要通过无线通讯信号收发单元收发的会话数据进行处理和用于监管中心形成规划信息。
CN201710442012.3A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246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2012.3A CN109246752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2012.3A CN109246752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52A true CN109246752A (zh) 2019-01-18
CN109246752B CN109246752B (zh) 2023-01-31

Family

ID=65083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2012.3A Active CN109246752B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7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313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7154A (ja) * 2009-10-27 2011-05-1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140349704A1 (en) * 2012-01-20 2014-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ad balance method and relevant apparatuses
US20150208288A1 (en) * 2012-08-06 2015-07-23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7154A (ja) * 2009-10-27 2011-05-1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140349704A1 (en) * 2012-01-20 2014-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oad balance method and relevant apparatuses
US20150208288A1 (en) * 2012-08-06 2015-07-23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HAO LV: "DISTRIBUTED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WITH RRM IN L TE", 《2010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OADBAN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BNMT)》 *
王波: "LTE网络自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313A (zh) * 2019-01-30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10313B (zh) * 2019-01-30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95512B2 (en) 2019-01-30 2024-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52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583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light inform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ase station,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EP3850889B1 (en) Quality of service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to user equipment, users, and application server
US115572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flight path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4186015B (zh) 最小化路测的位置选项控制及确定最佳定位程序的方法
CN105472737B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服务器
US11991260B2 (en) Dynamic service discovery and offloading framework for edge computing based cellular network systems
CN103561450B (zh) 确定首选移动接入网名单
CN103119987B (zh) 定位数据点的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网络和用户装备
US20020009992A1 (en) Wireless system signal propag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US20220095133A1 (en) Network system level divi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369581B (zh) 一种获取终端最小化路测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20678A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25A (zh) 一种直连通信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72689B (zh) 基于卫星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Xiao et al. Driving in the fog: Latency measurement,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lte-based fog computing for smart vehicles
US11438788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erformance indicator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40357296A1 (en) Locating method and locating system
CN109246752A (zh) 一种驾考场所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Lazar et al. Real-time data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the 5G network performance indicators
US20130124139A1 (en)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localiz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CN104854932B (zh) 一种定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34571A (zh) QoE测量配置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87590A (zh) 数据传送的空间分辨质量
KR20100113586A (ko) Phs 네트워크에서 로케이트 및 보조 로케이트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34564B1 (ko)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무선망 품질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