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965B -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965B
CN109245965B CN201811246634.XA CN201811246634A CN109245965B CN 109245965 B CN109245965 B CN 109245965B CN 201811246634 A CN201811246634 A CN 201811246634A CN 109245965 B CN109245965 B CN 109245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duration
target
loop detec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66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5965A (zh
Inventor
刘永奎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466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5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当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时,从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提取携带的目标时长,然后,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该接收超时时长为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出的时长,因此,第一设备根据该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中,设备连接错误、网络配置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二层网络中出现环路。如果网络存在环路,网络中的设备可能会对数据报文进行重复发送,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网络瘫痪。
通常,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网络(VirtualPrivateLanService Network,VP LSNetwork)或虚拟租用线网络(Virtual Leased Line Network,VLL Netwo rk)中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rovider Edge,PE)。PE可以通过端口连接一个或多个用户边缘路由器(Customer Edge,CE),CE之间可以通过二层网络(Layer 2Network,L2Network)进行通信。上述组网架构中,PE的不同端口之间可能会形成环路,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包括:
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第二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第三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第四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当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时,从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提取携带的目标时长,然后,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由于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该接收超时时长为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出的时长,因此,第一设备根据该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当然,实施本公开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架构的框架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架构的框架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网络进行环路检测。例如,参见图1所示的组网,包括:PE1、PE2、CE1和CE2。PE1通过端口1与CE1连接,PE 2通过端口2与CE2连接,PE1与PE2通过VPLS Network/VLL Network连接,CE1与CE2通过L2Network连接。PE1和PE2可以通过自身的端口周期性地发送环路检测报文,另外,还可以确定PE1和PE2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发送间隔时长对应的接收超时时长,以根据接收超时时长判断是否存在环路。
通常,不同的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可以不相同,以适应不同的网络。例如,PE1中端口1的发送间隔时长为1S,接收超时时长为2S,PE2中端口2的发送间隔时间为5S,接收超时时长为10S。如果端口1与端口2之间存在环路,PE1通过端口1,接收到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并确定端口1与端口2之间存在环路,然后,PE1开始计时,由于端口2的发送间隔时长为5S,当计时时长达到2S时,PE1并不会接收到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PE1则确定端口1和端口2之间不存在环路。3S之后,PE2通过端口2发送环路检测报文,PE1可以通过端口1再次接收到环路检测报文,此时,PE1确定端口1与端口2之间存在环路,并重新开始计时。
可见,不同的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不相同,可能会导致PE无法检测出环路,进而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中用于检测环路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PE或其他具有环路检测功能的设备。
本公开的确定时长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PE1和PE2。PE2可以根据端口2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目标时长,例如,该目标时长可以为端口2的发送间隔时长,也可以为端口2的接收超时时长。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中可以携带有该目标时长。
当PE1通过端口1接收到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时,PE1可以获取目标时长,进而,PE1可以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端口1对于接收来自端口2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即10S)。PE1根据该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PE2通过端口2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端口1与端口2之间的环路的情况。
例如,当PE1通过端口1接收到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时,PE1可以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长达到5S时,PE1通过端口1再次接收到PE2通过端口2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而此时仍未达到端口1对于接收来自端口2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即10S),PE1确定端口1与端口2之间存在环路。
可见,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PE1根据端口1对于接收来自端口2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PE2通过端口2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端口1与端口2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参见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以应用于第一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设备可以为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PE或其他具有环路检测功能的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
其中,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有可能形成环路。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目标时长用于确定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例如,目标时长可以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或者,目标时长也可以为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第一端口可以为第一设备中的任一端口。参见图1,第一设备可以为PE1,第二设备可以为PE2,此时,第一设备中的第一端口(即端口1)与第二设备中的第二端口(即端口2)之间可能会形成环路。
另外,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也可以为同一网络设备,参见图3,该组网包括PE1、CE1和CE2。PE1通过端口1与CE1连接,PE1通过端口3与CE2连接,CE1与CE2通过二层网络连接。端口1和端口3的发送间隔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前第一设备为PE1,第二设备也为PE1,PE1中的第一端口(即端口1)与PE1中的第二端口(即端口3)之间可能会形成环路。
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即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可以携带有目标时长。如果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存在环路,则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可以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第一设备则可以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当前存在环路。
S202:提取目标时长,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从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提取目标时长。然后,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可以称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进而,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接收超时时长,对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网络进行环路检测。
由于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而第一接收超时时长为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出的时长,因此,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可选的,如果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则S202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将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其中,预设系数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通常,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各网络设备对应的预设系数相同。
在公开实施例中,如果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第一设备可以将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另外,通常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T1=T2×D (1)
T1表示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T2表示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D表示预设系数。预设系数可以为2,即T1=2T2,预设系数也可以为3,即T1=3T2,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因此,如果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将计算得到的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例如,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目标时长的数值为5S,公式(1)中D为2,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得到T1=10S。第一设备确定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为10S,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用于对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网络进行环路检测。
可选的,目标时长也可以为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此时,第一设备则可以直接将目标时长(即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用于对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网络进行环路检测。
另外,如果统一预设网络中各设备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中携带的目标时长为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则第一设备在获取目标时长后,可以直接根据预设系数和目标时长,得到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如果统一预设网络中各设备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中携带的目标时长为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则第一设备在获取目标时长后,可以直接将目标时长,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相应的,如果没有统一预设各设备发送的目标时长的类型,也即第一设备需要判断目标时长为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还是接收超时时长。此时,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还可以携带有目标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
其中,数据类型信息用于表示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或者,表示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通常,环路检测报文中的数据以,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的格式进行封装。Type表示数据类型,Length表示该TLV的长度,Value表示该TLV的数据内容。如果该TLV表示发送间隔时长,则Value的值则表示发送间隔时长。
数据类型信息和目标时长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1)。
表(1)
数据类型信息 目标时长的类型
0x08 发送间隔时长
0x09 接收超时时长
例如,针对表(1),如果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携带有Type为0x08的字段,第一设备可以确定该字段的Value的值为发送间隔时长,也即,目标时长的类型为发送间隔时长;如果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携带有Type为0x09的字段,第一设备可以确定该字段的Value的值为接收超时时长,也即,目标时长的类型为接收超时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解析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可以获取目标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根据目标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确定目标时长的类型。
例如,第一设备解析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得到目标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为0x08,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进而根据预设系数和目标时长,得到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第一设备解析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得到目标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为0x09,则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将目标时长,作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在确定第一接收超时时长后,第一设备还可以在本地记录第二端口与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参见表(2)。
表(2)
设备标识 端口号 第一接收超时时长
A1 B1 T1
其中,A1表示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可以为第二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B1表示第二端口的端口号,T1表示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第一设备可以解析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得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第二端口的端口号。
另外,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状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一,判断接收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后的第一接收超时时长内,是否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如果是,执行步骤二,如果否,执行步骤三。
步骤二,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存在环路。
步骤三,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不存在环路。
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时开始计时,如果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接收超时时长前,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当前存在环路。
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存在环路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数据报文时,第一设备可以丢弃该数据报文,以避免影响网络的性能。
如果在计时时长达到第一接收超时时长时,第一设备仍未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环路检测报文,则第一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当前不存在环路。
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不存在环路的情况下,当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数据报文时,第一设备可以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第一设备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设备也可以向网络中的其他设备通报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以使其他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第一设备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向网络中的其他设备通报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方式一,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其中,预设环路检测时刻可以根据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每隔1S发送环路检测报文,也可以每隔2S发送环路检测报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在公开实施例中,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即第二环路检测报文)。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方式可以为单播发送、组播发送或者广播发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表(1),确定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0x08,并生成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对应的TLV(可以称为第一TLV),将第一TLV添加到环路检测报文中,然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已添加第一TLV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该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根据第一TLV,确定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进而确定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并根据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
方式二,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在公开实施例中,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即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表(1),确定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0x09,并生成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对应的TLV(可以称为第二TLV),将第二TLV添加到环路检测报文中,然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已添加第二TLV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该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根据第二TLV,确定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并根据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
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修改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具体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一,接收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
其中,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向第一设备输入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第一设备则可以接收到该间隔时长修改指令,解析该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得到目标间隔时长。
步骤二,将目标间隔时长,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间隔时长后,第一设备可以将目标间隔时长,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进而可以根据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
步骤三,将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将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另外,在得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接收超时时长后,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或者,第一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端口修改后的接收超时时长,并根据第一端口修改后的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进而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环路的情况。
相应的,参见图4,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流程图,实施例以方法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网络设备可以为PE,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
其中,第一端口可以为网络设备中的任一端口。目标时长用于确定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例如,目标时长可以为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目标时长也可以为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作为目标时长,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系数和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计算得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作为目标时长。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S402: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目标时长,确定接收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在公开实施例中,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可以称为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方式可以为单播发送、组播发送或者广播发送,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接收到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时长,确定接收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的端口(即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可以称为第二接收超时时长),进而可以根据第二接收超时时长,对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之间的网络进行环路检测。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二接收超时时长的方法,与步骤S202中确定第一接收超时时长的方法类似。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1),确定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0x08,并生成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对应的TLV(可以称为第三TLV),将第三TLV添加到环路检测报文中,得到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然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环路检测报文。接收到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根据第三TLV,确定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并根据预设系数得到第二接收超时时长,并根据第二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
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1),确定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数据类型信息0x09,并生成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对应的TLV(可以称为第四TLV),将第四TLV添加到环路检测报文中,得到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然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环路检测报文。接收到第四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可以将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作为第二接收超时时长,并根据第二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
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修改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具体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步骤一,接收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
步骤二,将目标间隔时长,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步骤三,将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步骤一至步骤三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用户的指令修改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示例的流程图,以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第一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S501: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
S502:当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时,从第二环路检测报文中提取携带的目标时长。
其中,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S503:如果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根据预设系数和目标时长,得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可以称为目标接收超时时长)。
S504:如果目标时长为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将目标时长作为目标接收超时时长。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长的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得到目标接收超时时长,目标接收超时时长可以为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也可以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第一设备根据目标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与图2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参见图6,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确定模块602,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与图4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参见图7,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发送模块7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时长的装置,当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时,从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提取携带的目标时长,然后,根据目标时长确定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由于目标时长为根据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该接收超时时长为根据目标时长确定出的时长,因此,第一设备根据该接收超时时长进行环路检测,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环路检测报文的规律相符,可以避免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的环路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环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步骤,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包括:
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9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步骤,该方法包括:
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应用于第一设备的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应用于网络设备的确定时长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应用于第一设备的确定时长的方法。
在本公开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应用于网络设备的确定时长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包括:
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7.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9.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的第一环路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属于相同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所述第一环路检测报文中带有目标时长,所述目标时长为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出的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目标时长,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为同一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或,
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时长为所述第二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的第二环路检测报文;
或,
当达到预设环路检测时刻时,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的第三环路检测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间隔时长修改指令,其中,所述间隔时长修改指令中携带有目标间隔时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端口修改后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
将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发送间隔时长和预设系数的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端口当前的接收超时时长。
15.一种确定时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端口的发送间隔时长,确定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接收超时时长;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时长的环路检测报文,以使接收到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接收所述环路检测报文的第二端口,对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环路检测报文的接收超时时长。
CN201811246634.XA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245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6634.XA CN1092459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46634.XA CN1092459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965A CN109245965A (zh) 2019-01-18
CN109245965B true CN109245965B (zh) 2020-09-04

Family

ID=6508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6634.XA Active CN109245965B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5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826B (zh) * 2019-10-18 2022-05-2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链路诊断方法、终端设备、链路诊断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6117B1 (en) * 2001-04-05 2015-02-24 Dj Inventions, Llc System for discovering routers in a communication path of 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N101252479A (zh) * 2008-04-01 2008-08-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路检测方法和交换机
WO2015059045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avoiding a loop when forwarding a message, respectiv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ystem
CN106209561B (zh) * 2016-07-26 2019-06-0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路检测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965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7507B (zh) 一种防攻击方法、装置、路由器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19265B (zh) 一种防御攻击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094654A1 (zh) 一种vpn传输隧道调度方法、装置以及vpn客户端服务器
WO2019128273A1 (zh) 确定网络设备连接关系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74495B (zh) 一种隧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951371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390856B (zh) 一种DDoS攻击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29241B (zh) 一种网络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474602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识别攻击流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3452594B (zh) 一种隧道报文的内层报文匹配方法及装置
US11606258B2 (en) Determining network topology based on packet traffic
WO2020125074A1 (zh) 消息到达率确定方法、装置、数据统计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115427B2 (en)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method, and monitoring program
CN109245965B (zh) 一种确定时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88171A (zh) 一种报文调度方法和设备
TWI658715B (zh) 通信裝置、可用頻寬計算系統、可用頻寬計算方法及程式
CN109067657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617817B (zh) 一种mlag组网的转发表项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855566B (zh) 上行流量的牵引方法和装置
CN109617657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995651B (zh)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831378B (zh) 一种报文超时回应方法及装置
CN109361618B (zh) 数据流量标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50767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7011981A1 (zh) 一种流表项的定时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9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