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5317B -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5317B
CN109245317B CN201710564716.8A CN201710564716A CN109245317B CN 109245317 B CN109245317 B CN 109245317B CN 201710564716 A CN201710564716 A CN 201710564716A CN 109245317 B CN109245317 B CN 109245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reactive
control
current component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47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5317A (zh
Inventor
徐希望
安宁
李芳�
黄彦浩
丁平
孙璐
何蕾
李文臣
陈兴雷
赵敏
李木一
蔡靖
杨晓煜
田鹏飞
文晶
施浩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17105647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5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5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5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5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5/00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50Energy storage in industry with an adde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Abstract

一种通用型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包括:厂站有功控制模块、厂站无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电压穿越控制模块、变流器及接口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模块化建模思路,不仅能够满足储能发电系统并网分析的需求,为储能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稳定运行以及控制决策提供基础的仿真模型,而且在保证仿真精度的情况下可实现同一模型模拟不同型号设备,减少了模型和参数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电网机电暂态的仿真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是电力系统发展趋势,随着在电力系统中装机容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它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储能发电系统可有效降低间歇性能源功率波动,提高系统稳定性,此外储能系统还可以参与电网调频调峰以及协调优化调度,投产运行工程也逐步增多,与新能源发电系统类似,储能发电系统也需具备电压穿越能力,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具备电压穿越模拟功能的储能系统仿真模型,提升储能发电系统并网仿真能力。
机电暂态仿真常常应用于大规模电网仿真,涉及元件设备众多,仿真模型需具备一定的通用型,减少模型和参数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常规储能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控制结构简单,参数适应性不强,通用性不足,尤其电压穿越模拟功能不完备,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电系统动态特性或者是实现特定仿真目的;而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控制复杂,对于不同型号设备需采用不同的复杂仿真模型,仿真分析时控制策略选择与参数调试复杂繁琐,无法直接应用于机电暂态程序。
为此,寻找通用型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包括:厂站有功控制模块、厂站无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电压穿越控制模块、变流器及接口模块;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输出有功功率指令;
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输出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厂站无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输出无功功率指令;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所述厂站无功功率指令输出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电压穿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所述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所述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输出新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变流器及接口模块用于,根据压穿越控制模块输出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输出需注入电流。
优选的,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厂站无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和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均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厂站无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电压闭环PI控制方式和无功功率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切换;
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PI控制方式、电压/无功协调PI控制方式、无功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选择控制方式。
优选的,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还包含荷电状态模拟环节;所述荷电状态模拟环节,包括:
当荷电状态大于充电限制荷电状态最大值时不能继续充电,当荷电状态小于充电限制荷电状态最小值时不能继续放电。
优选的,所述荷电状态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347432160000021
式中:SOC:当前荷电状态;SOCini:初始荷电状态;Pe:输出功率;t:时间。
优选的,所述电压穿越控制模块输出新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包括: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和恢复阶段时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优选的,所述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包括:有功电流分量IpH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HVRT,分别按下式计算:
IpHVRT=K1_Ip_HV*Vt+K2_Ip_HV*Ip0+Ipset_HV (2)
IqHVRT=K1_Iq_HV*(VHin-Vt)+K2_Iq_HV*Ip0+Iqset_HV (3)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Hin:进入高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优选的,所述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时的有功电流分量IpL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LVRT按下式计算:
IpLVRT=K1_Ip_LV*Vt+K2_Ip_LV*Ip0+Ipset_LV (4)
IqLVRT=K1_Iq_LV*(VLin-Vt)+K2_Iq_LV*Ip0+Iqset_LV (5)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Lin:进入低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优选的,所述恢复阶段时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包括:结合预先给定的斜率或曲线获得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优选的,所述需注入的电流I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347432160000041
式中,S*:视在功率;U:端电压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确定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
根据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并结合所述电气量测值确定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根据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经过转换计算需注入的电流值。
优选的,所述有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确定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包括:由厂站有功控制和厂站无功控制将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作为输入,输出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
优选的,所述厂站无功控制还包括在电压闭环PI控制方式和无功功率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切换;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还包括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结合所述电气量测值确定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包括:由换流器有功控制和换流器无功控制将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无功功率指令和电气量测值作为输入,输出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优选的,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还包括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还包括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PI控制方式、电压/无功协调PI控制方式、无功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选择控制方式。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包括:由电压穿越控制模块将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作为输入,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经过转换计算需注入的电流值,包括:由变流器及接口模块将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作为输入,确定需要注入的电流值。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储能发电系统功能环节,采用模块化建模思路,建立了厂站有功功率控制模块、厂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变流器有功功率控制模块、变流器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电压穿越保护控制模块、变流器及接口模块,能够满足储能发电系统并网分析的需求,为储能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稳定运行以及控制决策提供基础仿真模型。
(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构建了厂站有功功率控制模块、厂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变流器有功功率控制模块、变流器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电压穿越保护控制模块均提供了多样化的控制方式,能够在保证仿真精度的情况下可实现同一模型模拟不同型号设备,减少了模型和参数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电网机电暂态仿真分析。
(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构建了电压穿越保护控制模块,能够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实际设备低电压穿越控制复杂控制策略,工程人员仅需根据设备实际控制参数和实测曲线得出仿真参数即可进行电压穿越仿真分析,而不必深入研究和实现压穿越复杂控制逻辑,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可提高大规模电网仿真分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厂站有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厂站无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变流器有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变流器无功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机电暂态仿真模型运行状态转换示意图;
其中,1-厂站有功控制模块、2-厂站无功控制模块、3-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4-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5-电压穿越控制模块、6-变流器及接口模块、7-正常运行状态、8-穿越失败、9-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10-穿越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如图1所示,该模型总体结构包括厂站有功控制模块1、厂站无功控制模块2、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3、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4、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变流器及接口模块6。
①厂站有功控制模块1输入包括厂站有功功率实际值Ppoi、厂站有功功率参考值Ppoi_ref、电网频率实际值Freq、电网频率参考值Freq_ref,厂站有功控制模块输出为厂站有功功率指令P_ord;
②厂站无功控制模块2输入包括端电压实际值Vpoi、端电压参考值Vpoi_ref、厂站有功功率实际值Ppoi、厂站无功功率实际值Qpoi、厂站无功功率参考值Qpoi_ref,厂站无功控制模块输出为厂站无功功率指令Q_ord;
③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3输入为换流器有功功率指令P_ord、端电压实际值Vt、换流器有功功率Pe,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输出为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Ip_cmdp;
④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4输入为换流器无功功率指令Q_ord、端电压实际值Vt、端电压参考值Vt_ref、换流器无功功率Qe,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输出为换流器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Iq_cmdp;
⑤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输入为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Ip_cmdp、端电压实际值Vt、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Iq_cmdp,电压穿越控制模块输出为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修正值Ip_cmd、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修正值Iq_cmd;
⑥变流器及接口模块6输入为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修正值Ip_cmd、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修正值Iq_cmd,输出为注入电流实部Ir、电流虚部Ii。
进一步地,
厂站有功控制模块1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如图2,当Ppoi_Flag为0时采用PI控制方式,当为1是为开环直接控制方式,选择开环直接控制方式,可在未能获知PI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依然可进行仿真计算,减少参数需求,代价是不能精确刻画调节动态特性,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下不影响定性分析。
厂站无功控制模块2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如图3,当Qpoi_Flag为0时采用电压闭环PI控制方式,当为1时采用无功功率闭环PI控制方式,进一步还可细分为定电压、恒无功功率、恒功率因素、考虑无功下垂等控制方式,可涵盖大部分储能系统厂站级无功控制方式。
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3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如图4,当P_Flag为0时采用PI控制方式,当为1时采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选择开环直接控制方式,可在未能获知PI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依然可进行仿真计算,代价是不能精确刻画调节动态特性,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下不影响定性分析;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3包含荷电状态模拟环节,荷电状态影响储能系统充放电,当SOC大于充电限制SOCmax时不能继续充电,当SOC小于充电限制SOCmin时不能继续放电。荷电状态计算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1347432160000071
式中:SOC:当前荷电状态;SOCini:初始荷电状态;Pe:输出功率;t:时间。
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4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如图5,当标志位Q_Flag为1时采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当标志位为2采用PI控制方式,当标志位为3时采用电压/无功协调PI控制方式,当标志位为4时采用无功闭环PI控制方式,可涵盖大部分储能系统换流器无功控制方式。
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定义了四种储能发电系统运行状态,如图6,包括正常运行状态7、电压穿越失败运行状态8、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9、电压穿越恢复运行状态10。当并网点电压处在某区间(如1.1~1.2p.u.)时储能发电系统设置为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当并网点电压处在某区间(如0.2~0.9p.u.)时储能发电系统设置为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当并网点电压高于某值(如1.2p.u.)或低于某值(如0.2p.u.)时储能发电系统设置为电压穿越失败运行状态;当处在穿越状态下,若并网点电压恢复到某一区间(如0.9~1.1p.u.),且发电系统功率恢复至穿越前功率某一功率阀值(典型值为95%),储能发电系统设置为电压穿越恢复运行状态。
①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设计了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当前电网电压Vt、初始有功电流Ip0、初始无功电流分量Iq0、有功电流设定基值Ipset_HV,无功电流设定基值Iqset_HV,进入高电压穿越控制阀值VHin,得到新的发电系统有功电流分量IpH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HVRT,表达式分别如下:
IpHVRT=K1_Ip_HV*Vt+K2_Ip_HV*Ip0+Ipset_HV (2)
IqHVRT=K1_Iq_HV*(VHin-Vt)+K2_Iq_HV*Iq0+Iqset_HV (3)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Hin:进入高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②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设计了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控制策略,综合考虑当前电网电压Vt、初始有功电流Ip0、初始无功电流分量Ip0、有功电流设定基值Ipset_LV,无功电流设定基值Iqset_LV,进入低电压穿越控制阀值VLin,得到新的发电系统有功电流分量IpL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LVRT,表达式分别如下:
IpLVRT=K1_Ip_LV*Vt+K2_Ip_LV*Ip0+Ipset_LV
IqLVRT=K1_Iq_LV*(VLin-Vt)+K2_Iq_LV*Iq0+Iqset_LV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Lin:进入低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③电压穿越控制模块5设计了电压穿越成功后恢复阶段控制策略,包括按指定斜率恢复控制和按曲线恢复控制,控制发电系统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变化速率,其中斜率参数分别为KIp_HVRT_RECOVER、KIq_HVRT_RECOVER,曲线恢复控制采用惯性环节模拟,参数为惯性时间常数Trec
变流器及接口模块6输出电流计算环节将光伏电站控制输出的dq轴电流分量转换为并网计算需要的注入电流I的实部Ir和虚部Ii,注入电流I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1347432160000081
式中,S*:视在功率;U:端电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站有功控制模块、厂站无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电压穿越控制模块、变流器及接口模块;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输出有功功率指令;
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输出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厂站无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输出无功功率指令;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所述厂站无功功率指令输出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电压穿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气量测值、所述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所述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输出新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所述变流器及接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穿越控制模块输出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输出需注入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厂站无功控制模块、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和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均包含控制方式标志位;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厂站无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电压闭环PI控制方式和无功功率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切换;
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式标志位,用于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PI控制方式、电压/无功协调PI控制方式、无功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选择控制方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模块还包含荷电状态模拟环节;所述荷电状态模拟环节,包括:
当荷电状态大于充电限制荷电状态最大值时不能继续充电,当荷电状态小于充电限制荷电状态最小值时不能继续放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荷电状态按下式计算:
Figure 2
式中:SOC:当前荷电状态;SOCini:初始荷电状态;Pe:输出功率;t:时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穿越控制模块输出新的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包括: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和恢复阶段时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电压穿越运行状态包括:有功电流分量IpH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HVRT,分别按下式计算:
Figure 5
Figure 6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Hin:进入高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压穿越运行状态时的有功电流分量IpLVRT和无功电流分量IqLVRT按下式计算:
Figure 7
Figure 8
式中,K1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p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2;K1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1;K2_Iq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2;Ip0:初始有功电流;Vt:端电压幅值;Ipset_HV:有功电流计算系数3;VLin:进入低电压穿越阈值;Iqset_HV:无功电流计算系数3;Iq0:初始无功电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阶段时的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包括:结合预先给定的斜率或曲线获得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注入的电流I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114206000000031
式中,S*:视在功率;U:端电压。
10.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确定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
根据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并结合所述电气量测值确定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根据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经过转换计算需注入的电流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确定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包括:由厂站有功控制和厂站无功控制将电气量测值和控制指令参考值作为输入,输出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厂站无功控制还包括在电压闭环PI控制方式和无功功率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切换;
所述厂站有功控制还包括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和无功功率指令结合所述电气量测值确定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包括:由换流器有功控制和换流器无功控制将所述厂站有功功率指令、无功功率指令和电气量测值作为输入,输出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器有功控制还包括在PI控制方式和开环直接控制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换流器无功控制还包括在开环直接控制方式、PI控制方式、电压/无功协调PI控制方式、无功闭环PI控制方式之间选择控制方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包括:由电压穿越控制模块将所述换流器有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和无功电流分量控制指令作为输入,确定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电暂态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经过转换计算需注入的电流值,包括:由变流器及接口模块将所述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值作为输入,确定需要注入的电流值。
CN201710564716.8A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9245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4716.8A CN109245317B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4716.8A CN109245317B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317A CN109245317A (zh) 2019-01-18
CN109245317B true CN109245317B (zh) 2021-11-02

Family

ID=6508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4716.8A Active CN109245317B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5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7528B (zh) * 2019-05-22 2023-02-2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功率平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21397A (zh) * 2021-09-14 2022-03-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场站级电压闭环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654B (zh) * 2011-10-25 2015-09-2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vsc并网光伏、储能电站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
CN103715719B (zh) * 2014-01-20 2016-08-1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的光伏模型建模方法
CN105071372B (zh) * 2015-07-20 2017-07-18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06410839A (zh) * 2016-08-29 2017-02-15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基于有功无功电流协调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6356898B (zh) * 2016-11-15 2019-06-07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一种新能源发电系统模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5317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2386B2 (en) Consensus-based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for microgrid voltage regulation and reactive power sharing
Hamidi et al. EV charging station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second-life battery
Lin et al. Overview of frequency-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a VSC-HVDC-integrated wind farm
Deng et al. Control strategy of wind turbine based o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energy storage for stand-alone systems
CN110429693A (zh) 一种基于电池组一致性的储能电池组功率控制方法
Kim et al. Supercapacitor to provide ancillary services with control coordination
Meng et al. Energy storage auxili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ACE and SOC of energy storage
Kim et al. Coordinated fuzzy-based low-voltage ride-through control for pmsg wind turbines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04037792B (zh) 一种用水电和储能平抑风光功率波动的控制方法
Bhutto et al. Modeling of the CIGRE low voltage test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controllers
CN109245317B (zh)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的机电暂态仿真系统及方法
Taylor et al. Power hardware-in-loop simulation of grid-connected battery systems with reactive power control capability
França et al. Wind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ntegrated to power grid through dc link and synchronverter
CN113036822A (zh) 一种风储协调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Hossain et al. Advanced decentralized DER control for islanded microgrids
CN111934343A (zh) 一种用于电网机电仿真分析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仿真模型
Daud et al. An optimal state of charge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n hourly dispatch of PV sources
CN108736508B (zh) 一种电压穿越控制仿真方法及系统
Hong et al. A model-free control strategy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power accommodation
Rani et al. A variable power reaching law-based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design to maintain power sharing in DC microgrids
Wang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nertial response of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nes using advanced simulation
Setiadi et al. Influence of adding BESS as ancillary controller of wind power plant o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CN107196288B (zh)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网的储能系统下垂控制方法
Xu et al. A fast EMT simul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tudies of microgrids
Xu et al. Wind/pv/battery micro-grid hybrid simulation research on operation control based on rtds and contro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