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0024B -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0024B
CN109240024B CN201811204451.1A CN201811204451A CN109240024B CN 109240024 B CN109240024 B CN 109240024B CN 201811204451 A CN201811204451 A CN 201811204451A CN 109240024 B CN109240024 B CN 109240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light
terminal device
light bracket
fixed part
metal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44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0024A (zh
Inventor
唐玮
何瑛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44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0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0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00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798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2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0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0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用以降低结构光支架对终端设备中天线的干扰。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顶部的金属边框以及由所述金属边框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中框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结构光支架用于对位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结构光模组进行定位,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结构光模组为终端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结构光模组的主要作用是获取拍摄物体的景深信息,同时结合摄像头在所拍摄环境中精确建模,以最终实现较好的增强现实效果。结构光模组可以实现深度测试、三维(Three-Dimensions,3D)成像等先进技术,可以支持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应用,是当前行业精度最高的3D方案。结构光模组受模组强度、及其严格的公差影响极大,需要设计强壮的防护、固定支架。
如果不使用采用终端设备的前壳和中框对结构光模组进行定位,累计公差会导致人脸识别过程中的解锁角度小10°,且深度精度差,用户体现很差。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结构光支架将结构光模组固定在终端设备内部。但是,结构光支架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如果结构光支架在终端设备中靠近天线区域,会降低终端设备的信号强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用以降低结构光支架对终端设备中天线的干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光支架,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包括:位于终端设备顶部的金属边框以及由金属边框和终端设备的中框形成的容纳空间,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结构光支架用于对位于终端设备中的结构光模组进行定位,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光支架,通过将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这样可以保证当在对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时,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光支架对天线的干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这样可以保证结构光支架在对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起到有效的防护和固定支架的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金属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非金属件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这样可以使得非金属件牢固的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三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第一端,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第二端,第三固定部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这样可以使得非金属件牢固的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上具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用于将非金属件固定在金属件上。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将非金属件卡接在金属件上。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等间距分布在第三固定部上。这样可以使得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构光支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和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模内注塑一体成型件。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的材料为塑胶。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金属件靠近净空区的部分存在至少一个间隔,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中任一个间隔用于将所述任一个间隔两侧的金属件隔开,所述非金属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中任一个凸起结构与至少一个间隔中的一个间隔相对,所述任一个凸起结构位于与所述任一个凸起结构对应的间隔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结构光支架,结构光支架用于固定和防护位于终端设备内的主动发光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发光模组在终端设备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发光模组的布置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发光模组中承托结构的俯视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顶部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金属件和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的(英文:of)”,相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英文: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光支架,该结构光支架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中,该结构光支架用于对终端设备中的结构光模组进行定位以固定和防护结构光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可穿戴设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100。下面以手机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手机100仅是终端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手机100可以具有比图1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
如图1所示,手机1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101、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02、存储器103、触摸屏104、蓝牙装置105、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06、Wi-Fi装置107、定位装置108、音频电路109、外设接口110以及电源系统111等部件。这些部件可通过一根或多根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图1中未示出)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手机100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101是手机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手机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3内的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举例来说,处理器101可以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麒麟960芯片。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1还可以包括指纹验证芯片,用于对采集到的指纹进行验证。
射频电路102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射频电路102可以将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01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1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
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处理器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3的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3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以及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存储数据区可以存储根据使用手机100时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103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等。存储器103可以存储各种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操作系统等。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103可以是独立的,通过上述通信总线与处理器101相连接。存储器103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
触摸屏104可以包括触控板104-1和显示器104-2。其中,触控板104-1可采集手机100的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控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在触控板104-1上或在触控板104-1附近的操作),并将采集到的触摸信息发送给其他器件例如处理器101。
其中,用户在触控板104-1附近的触摸事件可以称之为悬浮触控。悬浮触控可以是指,用户无需为了选择、移动或拖动目标(例如图标等)而直接接触触控板,而只需用户位于电子设备附近以便执行所想要的功能。在悬浮触控的应用场景下,术语“触摸”、“接触”等不会暗示用于直接接触触摸屏,而是附近或接近的接触。
具体的,可以在触控板104-1内设置两种电容式传感器,即互电容传感器和自电容传感器,这两种电容传感器可以交替地阵列排布在触控板104-1上。其中,互电容传感器用于实现正常传统的多点触控,即检测用户接触触控板104-1时的手势。而自电容传感器能够产生比互电容更为强大的信号,从而检测到距离触控板104-1更远的手指感应。因此,当用户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时,由于自电容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要比互电容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大,使得手机100可以检测到在屏幕上方,例如,距离触控板104-1上方20mm处用户的手势。
能够进行悬浮触控的触控板104-1可以采用电容式、红外光感以及超声波等实现。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来实现触控板104-1。显示器(也称为显示屏)104-2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100的各种菜单。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器104-2。触控板1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04-2之上,当触控板104-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事件后,传送给处理器1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01可以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器104-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虽然在图1中,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板104-1与显示屏104-2集成而实现手机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触摸屏104是由多层的材料堆叠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只展示出了触控板(层)和显示屏(层),其他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记载。另外,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104-1可以覆盖在显示器104-2之上,并且触控板104-1的尺寸大于显示屏104-2的尺寸,使得显示屏104-2全部覆盖在触控板104-1下面,或者,上述触控板104-1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也即用户在手机100正面的触摸均能被手机感知,这样就可以实现手机正面的全触控体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板104-1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显示屏104-2也可以以全面板的形式配置在手机100的正面,这样在手机的正面就能够实现无边框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可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例如,可以在触摸屏104中配置指纹采集器件112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即指纹采集器件112可以与触摸屏104集成在一起来实现手机100的指纹识别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该指纹采集器件112配置在触摸屏104中,可以是触摸屏104的一部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配置在触摸屏104中。另外,该指纹采集器件112还可以被实现为全面板指纹采集器件。因此,可以把触摸屏104看成是任何位置都可以进行指纹识别的一个面板。该指纹采集器件112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发送给处理器101,以便处理器101对该指纹进行处理(例如指纹验证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纹采集器件112的主要部件是指纹传感器,该指纹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感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式、电容式、压电式或超声波传感技术等。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蓝牙装置105,用于实现手机100与其他短距离的终端(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之间的数据交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蓝牙装置105可以是集成电路或者蓝牙芯片等。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6,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触摸屏104的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的电源。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Wi-Fi装置107,用于为手机100提供遵循Wi-Fi相关标准协议的网络接入,手机100可以通过Wi-Fi装置107接入到Wi-Fi接入点,进而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Wi-Fi装置107也可以作为Wi-Fi无线接入点,可以为其他终端提供Wi-Fi网络接入。
定位装置108,用于为手机100提供地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定位装置108具体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等定位系统的接收器。定位装置108在接收到上述定位系统发送的地理位置后,将该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01进行处理,或者发送给存储器103进行保存。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还可以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AGPS)的接收器,AGPS系统通过作为辅助服务器来协助定位装置108完成测距和定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定位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设备(例如手机100)的定位装置108(即GPS接收器)通信而提供定位协助。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装置108也可以是基于Wi-Fi接入点的定位技术。由于每一个Wi-Fi接入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终端在开启Wi-Fi的情况下即可扫描并收集周围的Wi-Fi接入点的广播信号,因此可以获取到Wi-Fi接入点广播出来的MAC地址。终端设备(例如手机100)将这些能够标示Wi-Fi接入点的数据(例如MAC地址)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位置服务器,由位置服务器检索出每一个Wi-Fi接入点的地理位置,并结合Wi-Fi广播信号的强弱程度,计算出该手机100的地理位置并发送到该例如手机100的定位装置108中。
音频电路109、扬声器113、麦克风114可提供用户与手机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09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3,由扬声器113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14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09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2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03以便进一步处理。
外设接口110,用于为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外接显示器、外部存储器、用户识别模块卡等)提供各种接口。例如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与鼠标连接,通过用户识别模块卡卡槽上的金属触点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模块卡(SIM)卡进行连接。外设接口110可以被用来将上述外部的输入/输出外围设备耦接到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3。
手机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装置111(比如电池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装置111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未示出,手机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闪光灯、微型投影装置、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等,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诸如上述手机100的终端设备,可在其中集成3D感测模块,以使终端设备实现3D感测功能。普通的数码相机只能取得平面彩色影像,而没有图像的深度资讯。这代表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只知道这个人的脸部有多宽多高,却不知道他脸部的立体结构,例如:鼻梁相对脸颊的高度,眼窝相对脸颊的深度等。通过3D感测取得影像的深度资讯,以使终端设备实现脸部识别或手势控制,例如通过识别用户的脸部特征来解锁手机,或者当用户在终端设备前方做出挥动手势时,便可控制终端设备删除电子邮件等。
实现3D感测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TOF(Time Of Flight,飞时测距)技术:利用高功率的激光器(如单点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发射出红外光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激光经物体表面被反射,反射后的激光被红外光影像传感器捕捉。由于激光的光速已知,因此可以利用红外光影像传感器量测物体表面不同深度的位置反射回来激光的时间,计算出物体表面不同位置的距离(深度)。
(二)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技术:利用激光器打出不同的光线图形(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称为结构光),光线图形投射到物体表面后被物体表面不同深度的位置所反射,反射后的光线图形会出现扭曲。例如:激光器打出直线条纹的光线投射到手指上,由于手指的表面是立体圆弧形,因此直线条纹经过圆弧形的手指表面所反射回来的条纹变成了圆弧形条纹。圆弧形条纹被红外光影像传感器捕捉后,终端就可以根据反射的圆弧形条纹反推出手指的立体结构。
如图2所示,以手机100为例,TOF或结构光的3D感测模块可设置于手机100的顶端,如手机100的“刘海”位置(即图2中所示出的区域AA)。
如图3所示,以手机100中集成有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为例,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在手机100中的布置形式为: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包括红外光相机115-1、泛光照明器115-2、近距离传感器115-3、音频出口115-6、红外影像传感器115-4及点阵投射器115-5等模组。其中,泛光照明器115-2包括低功率的激光器(如VCSEL)及匀光片等。点阵投射器115-5包括高功率的激光器(如VCSEL)及衍射光学组件等。应理解,图3仅是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的一个示例,实际中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中各个部件的位置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布置。例如,红外光相机115-1和红外影像传感器115-4的位置互换。
示例性的,上述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为:当有物体(如人脸)靠近手机100时,近距离传感器115-3感应到有物体靠近手机100,从而向手机100的处理器101发出有物体靠近的讯号。处理器101接收该有物体靠近的讯号,控制泛光照明器115-2启动,泛光照明器115-2中的低功率的激光器向物体表面投射红外光激光。物体表面反射泛光照明器115-2所投射的红外光激光,红外光相机115-1捕捉到物体表面所反射的红外光激光,从而获取到物体表面的影像资讯,然后将所获取到的影像资讯上传给处理器101。处理器101根据所上传的影像资讯判断接近手机100的物体是否为人脸。
当处理器101判断接近手机100的物体为人脸时,控制点阵投射器115-5启动。点阵投射器115-5中的高功率的激光器发射红外光激光,这些红外光激光经由点阵投射器115-5中的衍射光学组件等结构的作用,形成许多(如大约3万个)结构光的光点投射到人脸表面。这些结构光的光点所形成的阵列被人脸表面不同位置反射,红外光相机115-1捕捉到被人脸表面反射的结构光的光点,从而获取到人脸表面不同位置的深度资讯,然后将所获取到的深度资讯上传给处理器101。处理器101将所上传的深度资讯与预先存储在手机100中的用户脸部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和计算,辨识该接近手机100的人脸是否为手机100的用户的脸部,如果是,则控制手机100解锁;如果否,控制手机100继续保持锁定状态。
TOF或结构光的3D感测模块中,均包括能够发射激光的模组,例如:TOF 3D感测模块中包括高功率的激光器的模组,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中的点阵投射器115-5及泛光照明器115-2,以下称这类模组为主动发光模组。通过在终端中集成结构光、TOF(Time OfFlight,飞时测距)等主动发光模组,可以实现3D感测功能。
如图4a所示,示出了主动发光模组1的一种典型结构,主动发光模组1主要包括:光学元件11、激光器12、微处理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13及模组外壳14。其中,模组外壳14包括底部基板14-2、侧壁14-1及承托结构14-3,请参见图4b,承托结构14-3为环状结构,环设于侧壁14-1的内表面上,形成通光孔径GG。激光器12和微处理器13安装于底部基板14-2上,微处理器13与终端的主板上所集成的处理器相连,示例性的,若主动发光模组1应用于手机100中,则主动发光模组1的微处理器13与手机100的处理器101相连。光学元件11的边缘通过粘胶17固定于承托结构14-3背向激光器12的表面上。微处理器13与激光器12相连,控制激光器12发射激光,激光光线通过通光孔径GG经光学元件11射出主动发光模组1外部。主动发光模组1安装于诸如手机100的终端内,其激光器12侧(即发光侧)靠近终端内部,光学元件11侧(即出光侧)朝向终端外部,以向外投射出激光光线。
主动发光模组1中,激光器12的类型具体可为VCSEL、DFB(Distributed FeedbackLaser,分布式反馈激光器、边发射激光器等。光学元件11的类型具体可为匀光片、衍射光学组件、菲涅尔透镜等。示例性的,若主动发光模组1为TOF 3D感测模块中包括高功率的激光器的模组,则光学元件11具体可为匀光片。若主动发光模组1为结构光3D感测模块中的点阵投射器,则光学元件11具体可为衍射光学组件(DOE)。若主动发光模组1为结构光3D感测模块中的泛光照明器,则光学元件11具体可为匀光片。
应理解,结构光支架上具有与结构光3D感测模块115中各个器件对应的通孔。各个器件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通孔凸出各自对应的通孔。示例性的,如图5a所示,结构光支架可以为冲压不锈钢结构支架。在图5a中包括第一通孔2034、第二通孔2035、第三通孔2036以及第四通孔2037。其中,第一通孔2034与激光发射器相对设置,第二通孔2035与前置摄像头相对设置,第三通孔2036可以与主动发光模组中音频出口相对设置。第四通孔2037与红外摄像头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结构光支架采用如图5b所示的压铸钢支架。在图5b中,包括第一通孔2034、第二通孔2035、第三通孔2036以及第四通孔2037。其中,第一通孔2034与主动发光模组中的激光发射器相对设置,第二通孔2035与主动发光模组中的前置摄像头相对设置,第三通孔 2036对应主动发光模组中音频出口,第四通孔2037与主动发光模组中的红外光相机相对设置。
如图5c所示,图5c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顶部的天线布置,图5c所示,终端设备的顶部天线包括组件(Module)1和Module2。Module1的天线辐射体包括顶部左侧缝隙101以及位于顶部左侧缝隙101两侧的金属边框:金属边框102和金属边框103。Module2的天线辐射体包括顶部右侧缝隙104以及位于顶部右侧缝隙104两侧的金属边框:金属边框105和金属边框106。在终端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纯金属材质的结构光支架对终端设备内部的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虽然纯金属材质的结构光支架,可以保证一定强度,但是结构光支架通常位于终端设备顶部,且终端设备顶部也布置有天线。因此,如果结构光支架在终端设备中靠近天线区域,会降低手机信号强度6db。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光支架,如图6所示,该结构光支架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包括:位于终端设备顶部的金属边框201以及由金属边框201和终端设备的中框200形成的容纳空间202,结构光支架203位于容纳空间202中,结构光支架203用于对位于终端设备中的主动发光模组(应理解,图6中未示出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结构光支架203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例如,图6中具有剖面线的部分),结构光支架203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结构光支架203包括金属件和位于金属件顶部的非金属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光支架,通过将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这样可以保证当在对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时,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光支架对天线的干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这样可以保证结构光支架在对主动发光模组进行定位起到有效的防护和固定支架的作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属边框201包括第一边框2011、第二边框2012以及位于第一边框2011和第二边框2012之间的第三边框201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容纳空间202具体指第三边框2013和中框200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的容纳空间。图6中以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之间具有间隔(例如,第三边框2013分别与第一边框2011和第二边框2012之间具有间隔)为例,在实际过程中第三边框2013和第一边框2011和第二边框2012之间也可以不具有间隔。当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之间具有间隔时,可以解决多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问题,从而提高天线的性能。
应理解,图6中以结构光支架203采用图5b所示的结构为例。
具体的,如图7所示,当结构光支架203位于上述容纳空间202时,结构光支架203中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采用非金属材质,结构光支架203中位于天线系统的外的部分采用金属材质。这样可以避免结构光支架203对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构光支架203中位于天线系统的外的部分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粉末冶金、液态金属中任一个。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使得非金属件和金属件可以可靠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金属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非金属件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301、第二固定部302,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301和第二固定部302之间的第三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1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第一端,第二固定部302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第二端,第三固定303部用于固定在金属件的顶部。应理解,为了清楚的展示非金属件的具体结构,图8以非金属件和金属件分开为两个部件为例,当固定部将非金属件和金属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时,该结构光支架203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金属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背对设置。其中,第一固定部301、第二固定部302分别位于第三固定部303的两端。第三固定部30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1垂直连接,第一固定部30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2垂直连接。应理解,第三固定部30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1连接处呈弧形,第一固定部30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2连接处呈弧形。
为了使得非金属件和金属件结合成结构光支架时,不影响主动发光模组的正常工作,本申请实施例中非金属件固定在金属件的部分可以基于金属件的具体形状设计。例如,如图8所示,非金属件上与通孔2035相对的位置沿垂直于结构光支架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弧形。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部301、第二固定部302和第三固定部303上具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用于将非金属件固定在金属件上。
例如,为了防止非金属件从金属件上脱落,具体的,第一固定部301上凹槽结构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端的宽度。第三固定部303上凹槽结构的宽度可以等于非金属件顶部的宽度。第二固定部302上凹槽结构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二端的宽度。
应理解,如果非金属件顶部的宽度不一致,则第三固定部303上凹槽结构可以基于非金属件顶部的具体形状设计,以使得非金属件顶部和第三固定部303上凹槽结构零配。例如,非金属件顶部的某一个区域C1的宽度为A,则第三固定部303上与该某一个区域C1对应的凹槽结构的宽度也为A,如果非金属件顶部的某一个区域C2的宽度为B,则第三固定部303上与该某一个区域C2对应的凹槽结构的宽度也为B。第一固定部301/第二固定部302上凹槽结构的宽度也可以基于此处的描述进行具体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第二固定部的长度。这是由于在实际过程中中框上还可能具有其他金属部件,为了防止其他金属部件与结构光支架直接接触,第二固定部也采用非金属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增大金属件与非金属件之间的结合力,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三固定部303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例如,图8中卡接结构401~卡接结构405),该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用于将非金属件卡接在金属件上。应理解,当金属件与非金属件结合成结构光支架203时,该结构光支架203应当不影响主动发光模组的正常工作。例如,任何一个金属件的通孔附近的卡接结构均位于通孔外。
应理解,图8和图9仅示出了第三固定部303正面的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在实际过程中第三固定部303的背面也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位于第三固定部303背面的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的位置和位于第三固定部303正面的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的位置可以错开,也可以相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位于第三固定部303背面的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的位置和位于第三固定部303正面的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的位置相互错开时,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件与非金属件结合力。第三固定部303正面可以为结构光支架的正面,结构光支架的正面与主动发光模组的顶面朝向一致,即主动发光模组的顶面为主动发光模组光轴朝向的方向。第三固定部303正面的背面可以为结构光支架的背面,结构光支架的背面为与结构光支架的正面背对设置的一面。
示例性的,该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可以为拉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该至少一个卡接结构延垂直于结构光支架203的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矩形、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中的至少一个。
请继续结合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非金属件中与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中每个卡接结构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结构。例如,图8中的限位结构501~限位结构505。至少一个限位结构中任一个限位结构用于该该限位结构对应的卡接结构配合使用,以增大非金属件和金属件之间的结合力。
示例性的,任何一个限位结构与该限位结构对应的卡接结构的形状相同。例如,卡接结构403的形状为梯形,则限位结构503的形状也为梯形。卡接结构404的形状为梯形,限位结构504的形状也为梯形。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可以为设置在非金属件上的凹槽。
例如,以限位结构为凹槽,卡接结构拉胶结构为例,任一个设置在非金属件上的凹槽与该凹槽对应的拉胶结构配合。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了使得非金属件和金属件之间的结合力均匀分布,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等间距分布在第三固定部上。当然,至少一个卡接结构也可以采用不等间隔方式分布在第三固定部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光支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和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模内注塑一体成型件。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的材料为塑胶。通过将结构光支架位于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的材料使用塑胶,可以有效降低了结构光支架对天线的干扰。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虽然结构光支架中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对天线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可能存在结构光支架中的金属件靠近净空区,这时为了进一步降低结构光支架对天线系统的干扰,如图10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件靠近净空区的部分存在至少一个间隔Q,至少一个间隔中任一个间隔Q用于将任一个间隔Q两侧的金属件隔开。如图10b所示,非金属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P(例如,图10b中椭圆虚线框起来的格子),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中任一个凸起结构P与至少一个间隔Q中的一个间隔Q相对,任一个凸起结构P位于与任一个凸起结构P对应的间隔中。
应理解,金属件靠近净空区的部分彼此断开,该断开的部分可以与非金属件上的凸起结构配合,以结合成结构光支架。
示例性的,如图10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金属件靠近净空区上设置间隔Q(例如,将金属件上激光发射器对应的通孔靠近净空区上的边框彼此断开)。
应理解,图10a仅以将金属件上激光发射器对应的通孔靠近净空区上的边框彼此断开为例。在实际过程中,如图10c所示,还可以将金属件上前置摄像头对应的通孔靠近净空区上的边框彼此断开。又例如,将金属件上音频出口对应的通孔靠近净空区上的边框彼此断开、以及将红外传感器对应的通孔靠近天线系统的净空区上的边框彼此断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无论将金属件靠近天线系统的净空区中那部分边框彼此断开,形成间隔。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在非金属件中与间隔相对的地方设置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的材质也为非金属材料。
基于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光支架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图6-图10c任意一个附图所提供的结构光支架,该结构光支架用于定位位于终端设备中的主动发光模组。该结构光支架包括金属件和位于金属件顶部的非金属件,当该结构光支架安装于终端设备的内部时,结构光支架包括的金属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结构光支架包括的非金属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示出了图5a和图5b所示的结构光支架,在具体实施例中结构光支架还可以采用除图5a和图5b之外的其他结构。无论结构光支架采用哪种具体结构,当结构光支架对终端设备内的主动发光模组定位时,均可以将结构光支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的部分设计成非金属件,将结构光支架位于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设计成金属件。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结构光支架对天线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和防护主动发光模组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位于所述终端设备顶部的金属边框以及由所述金属边框和所述终端设备的中框形成的容纳空间,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结构光支架用于对位于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结构光模组进行定位,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为非金属件,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金属件,所述金属件靠近净空区的部分存在至少一个间隔,所述至少一个间隔中任一个间隔用于将所述任一个间隔两侧的金属件隔开,所述非金属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凸起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中任一个凸起结构与至少一个间隔中的一个间隔相对,所述任一个凸起结构位于与所述任一个凸起结构对应的间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非金属件固定在所述金属件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在所述金属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在所述金属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固定部用于固定在所述金属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上具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将所述非金属件固定在所述金属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将所述非金属件卡接在所述金属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接结构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三固定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和位于所述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外的部分为模内注塑一体成型件。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光支架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系统的净空区内的部分的材料为塑胶。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光支架,所述结构光支架用于固定和防护位于所述终端设备内的主动发光模组。
CN201811204451.1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240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451.1A CN109240024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PCT/CN2019/110798 WO2020078277A1 (zh) 2018-10-16 2019-10-12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451.1A CN109240024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0024A CN109240024A (zh) 2019-01-18
CN109240024B true CN109240024B (zh) 2019-11-19

Family

ID=6505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4451.1A Active CN109240024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0024B (zh)
WO (1) WO20200782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024B (zh) * 2018-10-16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CN112217982A (zh) * 2020-12-08 2021-01-12 武汉仟目激光有限公司 用于3d感应的紧凑型tof摄像头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8624B (zh) * 2012-08-29 2017-04-11 富智康(香港)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
CN104617386B (zh) * 2014-12-30 2017-11-2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天线系统以及射频信号控制方法
CN105828258B (zh) * 2015-07-20 2019-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5004435U (zh) * 2015-09-14 2016-01-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635363A (zh) * 2016-01-11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609956B (zh) * 2016-02-02 2019-02-01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分段式金属背盖手机的高隔离度天线
CN206698308U (zh) * 2016-11-08 2017-12-01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和摄像装置
CN106657753A (zh) * 2017-03-08 2017-05-1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支架及多摄像头模组
CN107277339A (zh) * 2017-08-10 2017-10-2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摄像模组
CN108111721B (zh) * 2017-12-19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的支架组件、芯片组件、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09240024B (zh) * 2018-10-16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8277A1 (zh) 2020-04-23
CN109240024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2453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303406B (zh) 移动终端
US10564765B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CN108924737B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76269B (zh) 包括相机和声学组件的电子装置
US10595407B2 (en) PCB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20210041926A1 (en) Mobile terminal
EP3410391A1 (en) Image blur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295157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1281259B2 (en) Mobile terminal
US10824054B2 (en) Mobile terminal
KR20170005649A (ko) 3차원 깊이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09922179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2905328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286783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194968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33903A (zh) 结构光投影模组、深度相机及终端
CN109240024B (zh) 一种结构光支架及终端设备
CN111192072B (zh) 用户分群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0825465B (zh) 日志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5855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15032640A (zh) 手势识别方法和终端设备
KR102105465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952427B2 (en) Mosquito repellent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513479B (zh) 消息收发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