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8468A -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8468A
CN109238468A CN201810845127.1A CN201810845127A CN109238468A CN 109238468 A CN109238468 A CN 109238468A CN 201810845127 A CN201810845127 A CN 201810845127A CN 109238468 A CN109238468 A CN 109238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measured
terminal
end mouth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51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丽丽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451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84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8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8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2005/0077Ima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本发明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温箱、切换装置和USB公头,测试温箱内置有放置层和热成像仪,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一负极输出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一正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导通信号选择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口,或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测试。

Description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温升,是指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各个部件高出环境的温度。温升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手机等待测终端是否存在有过度发热从而容易引发爆炸等问题,以便对待测终端做出相应地改进,严防因待测终端温度过高引起的事故发生。一般来说,在温升测试中,需要先记录环境温度;然后等待测终端运行一段时间(一般要半小时以上),待测终端表面温度稳定后再测,以保证准确性;在测试的过程中要测量待测终端的多个点,找到最高温度点。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测试方案中,对温升的测试,几乎全部依赖于测试工程师的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测试精确度不高,测试设备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温箱、切换装置和USB公头,测试温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终端的放置层和用于检测待测终端的温度的热成像仪,USB公头用于连接控制设备;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至少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一负极输出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正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正极接脚连接,负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一正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正极接脚连接,第一负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二正极输出端口与待测终端的适配器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第二负极输出端口与供电电路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一正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导通信号选择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口,或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应用于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如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测试方法包括: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其中,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待测终端充电,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与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控制设备;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以供待测终端在待测模式下运行;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温箱、切换装置和USB公头,测试温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终端的放置层和用于检测待测终端的温度的热成像仪,USB公头用于连接控制设备;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至少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一负极输出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正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正极接脚连接,负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一正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正极接脚连接,第一负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二正极输出端口与待测终端的适配器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第二负极输出端口与供电电路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一正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导通信号选择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口,或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通过控制设备控制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使得测试工程师在控制设备中输入必要的测试信息后,待测终端在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的测试模式下,自动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不需要人工进行插拔USB连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测试模式下的自动测试需求,即使测试工程师不在测试装置旁边,也可根据测试信息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工程师可在若干时间后从控制设备中得到测试结果,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还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待测终端进行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装置的利用率,有利于避免测试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力的弊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另外,测试温箱内还设置风扇,风扇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用于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通过设置风扇,有利于对测试温箱内的待测终端进的温度进行控制。
另外,热成像仪的数量为2个,2个热成像仪分别设置在放置层的上方和下方。通过将热成像仪分别设置在放置层的上方和下方,有利于对待测终端的正面温度与背面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另外,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还包括:接收待测终端在测试模式下反馈的测试初始数据;判断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如果测试初始数据符合测试标准,则开始进行测试。通过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判断接收到的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使得得到的测试数据更准确,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另外,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具体为: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之后,还包括:设定N个测试模式的测试顺序;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具体为:根据测试顺序,逐一向待测终端发送N个测试模式;其中,在上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的测试完毕后,自动将下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测试。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切换装置与待测终端、USB公头的接线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包括:测试温箱、切换装置和USB公头,测试温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终端的放置层和用于检测待测终端的温度的热成像仪,USB公头用于连接控制设备;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至少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一负极输出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正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正极接脚连接,负极输入端口与USB接口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一正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正极接脚连接,第一负极输出端口与USB公头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二正极输出端口与待测终端的适配器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第二负极输出端口与供电电路连接;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一正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正极输入端口和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导通信号选择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口,或导通负极输入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通过控制设备控制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使得测试工程师在控制设备中输入必要的测试信息后,待测终端在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的测试模式下,自动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不需要人工进行插拔USB连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测试模式下的自动测试需求,即使测试工程师不在测试装置旁边,也可根据测试信息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工程师可在若干时间后从控制设备中得到测试结果,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还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待测终端进行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装置的利用率,有利于避免测试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力的弊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控制设备可以为电脑,待测终端可以为手机,在实际应用中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切换装置12与待测终端、USB公头1313的接线连接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温箱11、切换装置12和USB公头13。
测试温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终端的放置层111和用于检测待测终端的温度的热成像仪112,USB公头13用于连接控制设备。在图3中,热成像仪的数量为2个,2个热成像仪分别设置在放置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对待测终端的正面温度与背面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待测终端的USB接口可以引出四根线,分别为:D+线、D-线、正极线、负极线,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13的D+接脚通过D+线14连接,USB接口的D-接脚和USB公头13的D-接脚通过D-线15连接。切换装置12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口121和负极输入端口122,输出端口至少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123、第二正极输出端口124、第一负极输出端口125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126。正极输入端口121与USB接口的正极接脚连接,负极输入端口122与USB接口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一正极输出端口123与USB公头13的正极接脚连接,第一负极输出端口125与USB公头13的负极接脚连接。第二正极输出端口124与待测终端的适配器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第二负极输出端口126与供电电路连接。
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127和第二切换开关128,第一切换开关127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正极输入端口121和第一正极输出端口123,或导通正极输入端口121和第二正极输出端口124;第二切换开关128用于根据导通信号选择导通负极输入端口122和第一负极输出端口125,或导通负极输入端口122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126,在实际应用中输出端口的个数可以不只有两个,比如图2中未标序号的两个输出端口,当切换开关导通未标序号的两个输出端口时不对待测终端供电。其中,这里所说的切换装置可以为继电器。
具体的说,控制设备可以下发控制指令控制切换装置12中的第一切换开关127和第二切换开关128的通断来控制待测终端与适配器的通断或者控制待测终端和与USB公头的通断,USB公头可以连接至控制设备,用以传输来自控制设备向待测终端发送的数据。将连接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四根线分开,数据传输线D+线,D-线直接连接在USB公头上,比如5V的正极线和负极线连接到切换装置的输入端口,当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装置的输出端口将5V正负极连至USB公头以实现数据传输,控制设备与待测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完成后,如果该测试模式下需插适配器进行充电,则控制设备控制切换装置的输出端口将5V正负极切换到与适配器连接,来进行自动化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设备可以与待测终端导通时,可以向待测终端发送选定的测试模式、控制设备和测试温箱连接可以接收热成像仪上报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分析得到测试结果。控制设备也可以具体与切换装置连接,间接控制待测终端的充电电路的通断以及数据传输电路的通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通过控制设备控制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使得测试工程师在控制设备中输入必要的测试信息后,待测终端在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的测试模式下,自动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不需要人工进行插拔USB连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以满足不同测试模式下的自动测试需求,即使测试工程师不在测试装置旁边,也可根据测试信息进行自动测试,测试工程师可在若干时间后从控制设备中得到测试结果,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还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待测终端进行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装置的利用率,有利于避免测试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力的弊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与控制设备连接,切换装置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向切换装置发送导通信号,导通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的导通方式。通过使得单片机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向切换装置发送导通信号,有利于准确的控制导通信号,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测试。
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单片机21,单片机21与控制设备连接,切换装置12与单片机21连接,单片机2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向切换装置12发送导通信号,导通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的导通方式。
另外,测试温箱11内设置有风扇22,风扇22与单片机21连接,单片机21用于控制风扇22的工作状态。通过设置风扇22,有利于对测试温箱11内的待测终端进的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的说,因为温升测试一般是模拟客户在不同使用场景(比如高功耗场景)下,测试待测终端发热的状况来评估待测终端表面温升情况。所以测试时,模拟的使用场景为多个,(即测试项偏多),在现有技术中,每个测试项完成后进入到下一个测试项的等待时间较长,因为测试标准一般是每个测试项开始测试时终端设备的起始温度需低于27℃,而使用风扇可以加快测试项的测试进程。控制终端通过热成像仪的温度数据来控制切换装置,进而控制风扇的开启与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与控制设备连接,切换装置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向切换装置发送导通信号,导通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的导通方式。通过使得单片机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向切换装置发送导通信号,有利于准确的控制导通信号,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应用于控制设备,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如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其中,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待测终端充电,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与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控制设备;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以供待测终端在待测模式下运行;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通过控制设备控制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使得待测终端在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的测试模式下,自动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测试模式下的自动测试需求,不需要人工进行插拔USB连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有利于避免测试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力的弊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101,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
也就是说,测试工程师可以在控制设备的控制界面选定测试模式,其中,这里所说的测试模式可以是待机充电模式、游戏模式、视频播放模式、网页刷新模式等,测试工程师可根据实际测试需求进行选择。
另外,对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还可以为: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之后,设定N个测试模式的测试顺序;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其中,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具体可以为:根据测试顺序,逐一向待测终端发送N个测试模式,在上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的测试完毕后,自动将下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这样做,使得可以对多个测试模式依次进行自动测试,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测试。
也就是说,当一个测试模式结束后可以自动进入到下一个测试模式,若测试工程师初始选择待机充电模式,当进入到待机充电模式测试时,切换装置则切换到充电模式。比如,若测试工程师选择游戏充电测试模式,可以控制切换装置切换成数据传输方式,使得控制设备发送的游戏测试文件在待测终端中安装或者运行,然后切换装置再切换成充电模式并开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值得一提的是,待测终端在相应的测试模式下,控制设备向待测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可以控制待测终端打开移动数据、BT、WiFi、GPS等,还可以控制待测终端调整背光屏的亮度、屏亮时间以及调整音量等等。
步骤102,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
其中,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待测终端充电,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与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控制设备。
步骤103,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
具体的说,控制向待测终端发送与测试模式对应的测试文件,以使所述待测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文件执行相应操作。当测试工程师选定一测试模式(比如视频播放模式)时,待测终端响应测试工程师选定的视频播放模式指令,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中的切换装置切换到数据传输模式向待测终端发送视频播放测试文件,以控制待测终端自动播放视频测试文件。控制设备可以为电脑,电脑控制待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电脑可以根据企标和客户的温升测试用例分析总结,按照不同客户的测试用例的顺序进行划分,为各客户设计测试例,建立温升测试模型,并利用测试自动化的框架封装成用户界面,对用户界面上的控件进行的操作、通过连接的数据线向待测终端发送与选定的测试模式对应的测试文件,以控制待测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测试文件执行相对应的操作。
步骤104,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
具体的说,这里所说的热成像仪可以为红外线热成像仪,比如光学成像物镜、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等。由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能够进行非接触式的、高分辨率的温度成像,因此,在将待测终端辐射出的红外光聚焦到热成像仪上后,热成像仪将接收到的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可以形成反映温度数据的红外热像图,测试工程时可以通过安装于控制设备中的红外线热成像仪控制软件实时监测待测终端表面温度的动态变化。
步骤105,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
也就是说,在控制设备接收到热成像仪采集到待测终端的辐射能量形成的温度数据后,控制设备可以对采集的温度数据与预存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获取测试结果。其中,测试结果可以以文档的形式进行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其中,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待测终端充电,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与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控制设备;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以供待测终端在待测模式下运行;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通过控制设备控制上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使得待测终端在充电和/或传输数据的测试模式下,自动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可以满足不同测试模式下的自动测试需求,不需要人工进行插拔USB连接线改变其连接方式,有利于避免测试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力的弊端,实现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及测试精确度。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还接收待测终端在测试模式下反馈的测试初始数据;判断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如果测试初始数据符合测试标准,则开始进行测试。通过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判断接收到的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使得得到的测试数据更准确,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201,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
步骤202,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
步骤203,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
步骤204,接收待测终端在测试模式下反馈的测试初始数据。
具体的说,测试初始数据可以包括:测试初始温度和测试初始电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测试初始电量,温升各测试场景对有没有插适配器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插适配器的场景,待测终端的初始电量要求可以为待测终端总电量的10%~30%以内;对于不插适配器的场景,待测终端的初始电量要求可以为待测终端总电量的80%以上。对于测试初始温度,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热成像仪采集到的待测终端的初始温度来控制是否启动风扇对待测终端进行降温。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对待测终端进行测试时待测终端必须满足的初始数据,本实施方式中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205,判断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若判定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则进入步骤206;否则,该流程结束。
具体的说,判断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可以包括:判断测试初始温度是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并判断在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初始电量是否处于标准电量范围之内,当测试初始温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并且测试初始电量处于标准电量范围之内时,即判定测试初始数据符合测试标准,进入步骤206;否则,不符合测试标准,该流程结束。
较佳的,如果测试初始温度不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则对测试温箱的环境温度进行调整;如果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初始电量不处于标准电量范围之内,则对待测终端进行充电或放电处理。也就是说,在不符合测试标准的情况下,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可以根据控制设备设定的测试初始温度和测试初始电量分别对待测终端的当前温度和当前电量进行自动调整,使得待测终端的温度和电量符合测试标准,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测试。
举例而言,测试工程师在控制设备设定好测试标准后,接收待测终端反馈的当前电量,若当前电量不在标准电量范围之内,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若在插有适配器场景下,标准电量范围为待测终端总电量的10%~30%以内,待测终端的测试初始电量超过待测终端总电量的30%,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与待测终端连接的数据线向待测终端下发控制指令,控制待测终端打开放电安装包,进行放电直至待测终端的电量在总电量的30%以内。反之,若在不插适配器场景下,标准电量范围为待测终端总电量的80%以上,待测终端的测试初始电量低于待测终端总电量的80%,控制设备可以控制切换装置切换充电场景,对待测终端进行充电,直至待测终端的电量在总电量的80%以上。同样地,如果测试初始温度不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根据当前温度控制风扇的开启和关闭,以使终端设备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206,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
步骤207,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
步骤208,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至步骤203、步骤206至步骤208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5大致相同,旨在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根据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其中,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对待测终端充电,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测试模式下需要与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待测终端和控制设备;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以供待测终端在待测模式下运行;通过热成像仪采集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对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此处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还接收待测终端在测试模式下反馈的测试初始数据;判断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如果测试初始数据符合测试标准,则开始进行测试。通过在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待测终端之后,判断接收到的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使得得到的测试数据更准确,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温箱、切换装置和USB公头,所述测试温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终端的放置层和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终端的温度的热成像仪,所述USB公头用于连接控制设备;
所述待测终端的USB接口的D+接脚和所述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所述USB接口的D-接脚和所述USB公头的D-接脚连接;
所述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包括正极输入端口和负极输入端口,所述输出端口至少包括第一正极输出端口、第二正极输出端口、第一负极输出端口和第二负极输出端口;
所述正极输入端口与所述USB接口的正极接脚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口与所述USB接口的负极接脚连接;
所述第一正极输出端口与所述USB公头的正极接脚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输出端口与所述USB公头的负极接脚连接;
所述第二正极输出端口与所述待测终端的适配器的电源正极接脚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输出端口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用于根据一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所述正极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正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所述正极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正极输出端口;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选择导通所述负极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一负极输出端口,或导通所述负极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负极输出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具体为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切换装置发送导通信号,所述导通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导通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温箱内还设置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像仪的数量为2个,所述2个热成像仪分别设置在所述放置层的上方和下方。
6.一种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
根据所述测试模式控制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其中,如果在所述测试模式下需要对所述待测终端充电,则所述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所述待测终端和待测终端适配器,如果在所述测试模式下需要与所述待测终端传输数据,则所述USB连接线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所述待测终端和所述控制设备;
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所述待测终端,以供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待测模式下运行;
通过热成像仪采集所述待测终端的温度数据;
对采集的所述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获取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所述待测终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待测终端在所述测试模式下反馈的测试初始数据;
判断所述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
如果所述测试初始数据符合测试标准,则开始进行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初始数据包括:测试初始温度和测试初始电量;
所述判断所述测试初始数据是否符合测试标准,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测试初始温度是否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
判断在所述测试模式下的所述测试初始电量是否处于标准电量范围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测试初始温度不处于标准温度范围之内,则对所述测试温箱的环境温度进行调整;
如果所述测试模式下的所述测试初始电量不处于标准电量范围之内,则对所述待测终端进行充电或放电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升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定对待测终端的测试模式,具体为:
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其中,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选定对待测终端的N个测试模式之后,还包括:设定所述N个测试模式的测试顺序;
所述将选定的测试模式发送至所述待测终端,具体为:
根据所述测试顺序,逐一向所述待测终端发送所述N个测试模式;
其中,在上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的测试完毕后,自动将下一测试顺序的测试模式发送至所述待测终端。
CN201810845127.1A 2018-07-27 2018-07-27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92384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5127.1A CN109238468A (zh) 2018-07-27 2018-07-27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5127.1A CN109238468A (zh) 2018-07-27 2018-07-27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8468A true CN109238468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7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5127.1A Pending CN109238468A (zh) 2018-07-27 2018-07-27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846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596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846263A (zh) * 2016-03-23 2016-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接线、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5719270U (zh) * 2016-03-31 2016-11-2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发热测试夹具
CN106706998A (zh) * 2016-11-28 2017-05-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测试系统和终端测试方法
CN107340313A (zh) * 2017-06-27 2017-11-10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的温升测试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596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温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5846263A (zh) * 2016-03-23 2016-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转接线、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5719270U (zh) * 2016-03-31 2016-11-2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发热测试夹具
CN106706998A (zh) * 2016-11-28 2017-05-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测试系统和终端测试方法
CN107340313A (zh) * 2017-06-27 2017-11-10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的温升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2572A (zh) 一种便携式通用综合检测仪
CN110412345A (zh) 用于多装置以太网供电的现场验证的装置
CN104965147A (zh) 低压用户电能表串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7588475U (zh) 一种自适应切换通讯接口的充电底座
CN108375706A (zh) 温升自动测试系统及测试温升的方法
CN110347559A (zh) 一种服务器功耗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33288A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现场设备通信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415374A (zh) 巡检终端及巡检方法
CN107064682A (zh) 设备检测装置
CN205881158U (zh) 一种用电现场使用的终端测试设备
CN107490735A (zh) 一种配电网终端自动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KR20200038244A (ko) 충전 장치의 테스트 보드,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테스트 방법
CN205982401U (zh) 一种手机电流测试系统
CN209247881U (zh) 一种无线路灯微基站电能计量装置
CN208207087U (zh) 一种电梯显示板的测试系统
CN207488442U (zh) 一种pos机主板自动化测试电路
CN109238468A (zh) 温升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4635176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能效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204882853U (zh) 电能表耐压试验装置
CN109444593B (zh) 一种配电终端带载性能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7356882B (zh) 一种pd电源产品老化测试方法
CN109586993A (zh) 一种网络布线自动测评的方法及系统
CN214669306U (zh) 非侵入负荷辨识模组检测装置
CN115166568A (zh) 一种直流电压源远程量值传递与溯源系统和方法
CN204332061U (zh) 一种载波式电力采集设备及其载波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