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3374A -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3374A
CN109223374A CN201810972906.8A CN201810972906A CN109223374A CN 109223374 A CN109223374 A CN 109223374A CN 201810972906 A CN201810972906 A CN 201810972906A CN 109223374 A CN109223374 A CN 109223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lab
mattress frame
leg
massag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29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3374B (zh
Inventor
汪艳霞
严培芳
徐佩
田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zhou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E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zhou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Ezhou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8109729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3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3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3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3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3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3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mattress frames having alternately movable par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框(1),该床垫框(1)上设置抬腿机构(2)、起背机构(3)、翻身机构(4)、按摩机构(5)、进给机构(6)及档位切换机构(7),该抬腿机构(2)和起背机构(3)分别设于所述床垫框(1)的纵向两侧。本发明可通过进给机构(6)及档位切换机构(7)协同工作,可分别进行不同护理动作,各动作仅可单一执行,互不干扰,结构巧妙,性能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背景技术
医院对瘫痪病人的护理是繁重的工作,包括抬腿、起背、翻身、按摩等重力工作且要求频繁操作,一般要求每日定时帮助病人护理4~6次,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防止褥疮。而现有大多数医院和家庭采用人工护理为主,存在工作强度大。
现有公开一种单动力源翻身病床(申请号2017102999324),兼具抬腿、起背、翻身功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并分析如下:
第一,其不能实现按摩功能,由于瘫痪别人身体长期平躺,背部血液流动慢,背部容易生压疮,导致皮肤腐烂,情况严重还会出现骨头露出的情况,因此背部按摩属于护理的关键环节;
第二,由于其动力机构采用单丝杠驱动该螺纹滑块运动,存在可靠度较低,驱动力不平衡,传动精度低,螺纹滑块往复运动时容易造成卡死问题。
第三,由于其结构设计局限,存在只能单侧翻身,不能实现双面翻身,存在功能缺陷。
第四,由于其翻身板、起背板、抬腿板复位位姿不稳定,存在可靠性差,支撑刚性不足,存在安全风险;
第五,由于其使用复位后,身体复位后与床架为硬接触,存舒适度不足,同时容易身体刚性接触而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框(1),该床垫框(1)上设置抬腿机构(2)、起背机构(3)、翻身机构(4)、按摩机构(5)、进给机构(6)及档位切换机构(7),该抬腿机构(2)和起背机构(3)分别设于所述床垫框(1)的纵向两侧;
其中,所述抬腿机构(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一滑轨(2-2)、第一V形连杆(2-3)、抬腿V形板(2-4)及第一轴(2-5),该第一滑块(2-1)通过第一滑轨(2-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一轴(2-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一轴(2-5)一端与该第一滑块(2-1)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一端与该第一轴(2-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另一端与抬腿V形板(2-4)一端转动连接,该抬腿V形板(2-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起背机构(3)包括第二滑块(3-1)、第二滑轨(3-2)、第二V形连杆(3-3)、起背V形板(3-4)及第二轴(3-5),该第二滑块(3-1)通过第二滑轨(3-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二轴(3-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二轴(3-5)一端与该第二滑块(3-1)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一端与该第二轴(3-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另一端与起背V形板(3-4)一端转动连接,该起背V形板(3-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第三滑块(4-1)、第三滑轨(4-2)、旋转座(4-3)、连接杆(4-4)、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纵向轴(4-6)及翻身V形板(4-7),该第三滑块(4-1)通过第三滑轨(4-2)与床垫框(1)下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旋转座(4-3)具有两个且该两个旋转座(4-3)分别与该第三滑块(4-1)上沿纵向的两端转动连接,该两个旋转座(4-3)通过两个连接杆(4-4)分别与两个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入轴连接,该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出轴与该纵向轴(4-6)垂直分布且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一端与该纵向轴(4-6)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角端与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按摩组件,该按摩组件具有多个按摩齿轮(5-1)和支承轴(5-2),该支承轴(5-2)沿轴向水平设置且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该多个按摩齿轮(5-1)与支承轴(5-2)同轴连接且沿其轴向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进给机构(6)包括进给电机(6-1)、两个纵向丝杆(6-2)、两个同步轮(6-3)、同步带(6-4)及丝母座(6-5),该两个纵向丝杆(6-2)平行间隔设置,该两个同步轮(6-3)分别与两个纵向丝杆(6-2)同轴连接,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连接且其传动比为1:1,该进给电机(6-1)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同步轮(6-3)同轴连接,该丝母座(6-5)与两个纵向丝杆(6-2)连接;
其中,所述档位切换机构(7)包括转轴支承座(7-1)、切换转轴(7-2)、T形件(7-3)、换挡电机(7-4)、槽轮(7-5)及拨盘(7-6),该转轴支承座(7-1)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切换转轴(7-2)纵向水平设置且该切换转轴(7-2)与转轴支承座(7-1)转动连接,该换挡电机(7-4)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拨盘(7-6)与换挡电机(7-4)输出轴同轴连接,该槽轮(7-5)与切换转轴(7-2)同轴连接,该拨盘(7-6)上设有与该槽轮(7-5)相配合后可控制该槽轮(7-5)转动的拨轴(7-7),该T形件(7-3)包括第一臂(7-31)和第二臂(7-32),该第一臂(7-31)一端与第二臂(7-32)中部固接,该第一臂(7-31)与该切换转轴(7-2)垂直分布且该第一臂(7-31)另一端与该切换转轴(7-2)外壁固接,该第二臂(7-32)在背离所述切换转轴(7-2)的一侧面上设有可用于与按摩齿轮(5-1)相啮合的齿条(7-73)。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至少两个按摩组件,该各按摩组件沿纵向并排分布且相邻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齿轮(5-1)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其工作特点和效果分析如下:
第一,当需要切换到抬腿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抬腿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为竖向状态且朝向第一轴(2-5)一侧方向;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到并与抬腿机构(2)上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一轴(2-5)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一轴(2-5)纵向位移并迫使第一V形连杆(2-3)转动,然后第一V形连杆(2-3)另一端驱动抬腿V形板(2-4)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抬脚;当抬脚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当需要复位时,只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该抬腿V形板(2-4)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腿部回压)而反转复位。
第二,当需要切换到起背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起背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朝上且水平设置;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到并与所述起背机构(3)上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二轴(3-5)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二轴(3-5)纵向位移并迫使第二V形连杆(3-3)转动,然后第二V形连杆(3-3)另一端驱动起背V形板(3-4)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起背;当起背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当需要复位时,只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该起背V形板(3-4)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背部回压)而反转复位。
第三,当需要切换到翻身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翻身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为竖向状态且朝向第三滑块(4-1)方向;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到并与翻身机构(4)上的第三滑块(4-1)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三滑块(4-1)纵向位移并通过旋转座(4-3)迫使连接杆(4-4)转动,该连接杆(4-4)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驱动该翻身V形板(4-7)运动,并使该翻身V形板(4-7)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翻身V形板(4-7)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翻身;当翻身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当需要复位时,只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该翻身V形板(4-7)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背部回压)而反转复位。
第四,当需要切换到按摩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按摩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朝上且水平设置;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顶侧的齿条(7-73)沿纵向运动到并与翻身机构(4)上的按摩齿轮(5-1)啮合运动,当该丝母座(6-5)在纵向丝杆(6-2)上有规律地往复运动时,该齿条(7-73)沿纵向往复周期运动,进而驱动按摩齿轮(5-1)正反地周期变化转动,以实现有规律的按摩按摩,其按摩特点根据该进给电机(6-1)正反转时间频率任一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抬腿机构(2)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抬腿机构(2)的抬腿V形板(2-4)角端通过同一个第一铰轴(2-6)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该两个抬腿机构(2)由同一个第一铰轴(2-6)联动作用而同步运动,设计巧妙,简化结构,对称工作,受力平衡稳定,性能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起背机构(3)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起背机构(3)的第二V形连杆(3-3)一端通过同一个所述第二轴(3-5)转动连接。该两个起背机构(3)由同一个所述第二轴(3-5)联动作用而同步运动,设计巧妙,简化结构,对称工作,受力平衡稳定,性能可靠性。
进一步地,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一档梁(1-1),该第一档梁(1-1)位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下方。该抬腿V形板(2-4)水平复位时,承受刚度支撑,腿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进一步地,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二档梁(1-2),该第二档梁(1-2)位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下方。该起背V形板(3-4)水平复位时,承受刚度支撑,背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4)具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床垫框(1)的横向两侧。该两个翻身机构(4)独立工作,这样可根据床的安装方位而自由选择翻身反向,另外可避免反向安装而不能使用,同时也可根据病人特点,可有针对性选择翻身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两个翻身V形板(4-7),该两个翻身V形板(4-7)沿纵向间隔平行分布,该两个翻身V形板(4-7)一端分别与该纵向轴(4-6)两端转动连接。在翻身时,该两个翻身V形板可同时支撑背部的上部和下部,受力平衡,避免采用中部单一作用力而扭伤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电机(6-1)采用伺服电机,该床垫框(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丝母座(6-5)纵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该T形件(7-3)角度方向的角度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该丝母座(6-5)在纵向丝杆(6-2)上的实时纵向位置坐标,并获取所处在的进给量或/和工位段,并反馈控制系统,进而实现进行不同护理模式控制。该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档位切换机构(7)在工作换挡过程中,并获取该T形件(7-3)的方向状态,并反馈控制系统,进而实现不同档位模式控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可实现按摩功能,用于瘫痪别人身体长期平躺时按摩,促进背部血液流动,避免背部生压疮,防止皮肤腐烂;
第二,本发明由于进给机构采用双丝杆驱动该丝母座线性纵向运动,两丝杆等速同向运动,实现高精密传动,提高了运动靠度性,驱动力均匀平衡,传动精度高,可避免丝母座往复运动时卡死问题。
第三,本发明可具有双翻身机构,分别用于朝不同方向翻转,可实现双面翻身,更好地满足实际相互要求,
第四,本发明由于起背板、抬腿板复位位姿稳定,可分别经第一档梁和第二档梁阻挡限位,起到刚性支撑,降低复位安全风险;
第五,本发明在使用复位后,身体缓慢复位,不会急速与床架为硬接触,舒适度好,同时防止身体刚性接触而损伤。
第六、本发明可通过进给机构及档位切换机构协同工作,可分别进行不同护理动作,各动作仅可单一执行,互不干扰,结构巧妙,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5是抬腿机构在抬腿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6是抬腿机构在复位时的状态图。
图7是起背机构在起背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8是起背机构在起背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9是起背机构在复位时的主视图。
图10是起背机构在复位时的立体图。
图11是右侧翻身机构在翻身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12是右侧翻身机构在翻身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13是左侧侧翻身机构在翻身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14是左侧翻身机构在翻身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15是按摩机构在按摩工作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6是按摩机构在按摩工作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7是按摩机构在按摩工作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8是按摩机构在按摩工作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9是切换转轴与T形件固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可见图1-4: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包括床垫框1,该床垫框1上设置抬腿机构2、起背机构3、翻身机构4、按摩机构5、进给机构6及档位切换机构7。
其中,该抬腿机构2和起背机构3分别设于所述床垫框1的纵向两侧。
其中,可结合图5-6,所述抬腿机构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一滑轨2-2、第一V形连杆2-3、抬腿V形板2-4及第一轴2-5,该第一滑块2-1通过第一滑轨2-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一轴2-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一轴2-5一端与该第一滑块2-1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一端与该第一轴2-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另一端与抬腿V形板2-4一端转动连接,该抬腿V形板2-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一滑轨2-2固定在床垫框1的上梁1-4上且沿纵向水平设置,该第一滑块2-1与第一滑轨2-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抬腿V形板2-4沿纵向设置。
另外,进一步地,所述抬腿机构2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抬腿机构2的抬腿V形板2-4角端通过同一个第一铰轴2-6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该两个抬腿机构2由同一个第一铰轴2-6联动作用而同步运动,设计巧妙,简化结构,对称工作,受力平衡稳定,性能可靠性。
其中,可结合图7-10,所述起背机构3包括第二滑块3-1、第二滑轨3-2、第二V形连杆3-3、起背V形板3-4及第二轴3-5,该第二滑块3-1通过第二滑轨3-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二轴3-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二轴3-5一端与该第二滑块3-1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一端与该第二轴3-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另一端与起背V形板3-4一端转动连接,该起背V形板3-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二滑轨3-2固定在床垫框1的上梁1-4上且沿纵向水平设置,该第二滑块3-1与该第二滑轨3-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起背V形板3-4沿纵向设置。
另外,进一步地,所述起背机构3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起背机构3的第二V形连杆3-3一端通过同一个所述第二轴3-5转动连接。该两个起背机构3由同一个所述第二轴3-5联动作用而同步运动,设计巧妙,简化结构,对称工作,受力平衡稳定,性能可靠性。
其中,可结合图11-14,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第三滑块4-1、第三滑轨4-2、旋转座4-3、连接杆4-4、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纵向轴4-6及翻身V形板4-7,该第三滑块4-1通过第三滑轨4-2与床垫框1下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旋转座4-3具有两个且该两个旋转座4-3分别与该第三滑块4-1上沿纵向的两端转动连接,该两个旋转座4-3通过两个连接杆4-4分别与两个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入轴连接,该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出轴与该纵向轴4-6垂直分布且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一端与该纵向轴4-6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角端与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三滑轨4-2固定在床垫框1的下梁1-5上且沿纵向水平设置,该第三滑块4-1与该第三滑轨4-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座4-3下端与第三滑块4-1上部转动连接,该连接杆4-4基本为水平设置,该连接杆4-4内端与旋转座4-3上端转动连接。该翻身机构4上的两个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出轴分别与该纵向轴4-6两侧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翻身V形板4-7沿横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4具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床垫框1的横向两侧。该两个翻身机构4独立工作,这样可根据床的安装方位而自由选择翻身反向,另外可避免反向安装而不能使用,同时也可根据病人特点,可有针对性选择翻身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两个翻身V形板4-7,该两个翻身V形板4-7沿纵向间隔平行分布,该两个翻身V形板4-7一端分别与该纵向轴4-6两端转动连接。在翻身时,该两个翻身V形板可同时支撑背部的上部和下部,受力平衡,避免采用中部单一作用力而扭伤背部。
其中,可结合图15-18,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按摩组件,该按摩组件具有多个按摩齿轮5-1和支承轴5-2,该支承轴5-2沿轴向水平设置且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该多个按摩齿轮5-1与支承轴5-2同轴连接且沿该支承轴5-2轴向间隔分布。
另外,进一步地,该按摩组件为多个且沿纵向并排分布,相邻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齿轮5-1相互啮合连接。当其中一组按摩组件运动时,可带动所有其他各按摩组件同时运动。
其中,参见图1-2,所述进给机构6包括进给电机6-1、两个纵向丝杆6-2、两个同步轮6-3、同步带6-4及丝母座6-5,该两个纵向丝杆6-2平行间隔设置,该两个同步轮6-3分别与两个纵向丝杆6-2同轴连接,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连接且其传动比为1:1,该进给电机6-1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同步轮6-3同轴连接,该丝母座6-5与两个纵向丝杆6-2连接。
其中,参见图1-2和图19,所述档位切换机构7包括转轴支承座7-1、切换转轴7-2、T形件7-3、换挡电机7-4、槽轮7-5及拨盘7-6,该转轴支承座7-1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切换转轴7-2纵向水平设置且该切换转轴7-2与转轴支承座7-1转动连接,该换挡电机7-4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拨盘7-6与换挡电机7-4输出轴同轴连接,该槽轮7-5与切换转轴7-2同轴连接,该拨盘7-6上设有与该槽轮7-5相配合后可控制该槽轮7-5转动的拨轴7-7。
在本实施例中,该槽轮7-5具沿周向均布的四个条形槽,当该拨盘7-6转动时,该拨轴7-7插入其中一个条形槽内,进而实现将该T形件7-3方向切换而实现工作档位变化,这样该T形件7-3可作为不同工作模式动力驱动控制,且档位自动变化切换,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该T形件7-3包括第一臂7-31和第二臂7-32,该第一臂7-31一端与第二臂7-32中部固接,该第一臂7-31与该切换转轴7-2垂直分布且该第一臂7-31另一端与该切换转轴7-2外壁固接,该第二臂7-32在背离所述切换转轴7-2的一侧面上设有可用于与按摩齿轮5-1相啮合的齿条7-73。
进一步地,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一档梁1-1,该第一档梁1-1位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下方。该抬腿V形板2-4水平复位时,承受刚度支撑,腿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进一步地,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二档梁1-2,该第二档梁1-2位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下方。该起背V形板3-4水平复位时,承受刚度支撑,背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另外,床垫框1底端设有底板1-3,该进给机构6的进给电机6-1固定安装在底板1-3上,该两个纵向丝杆6-2通过转动支承安装在底板1-3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电机6-1采用伺服电机,该床垫框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丝母座6-5纵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该T形件7-3角度方向的角度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该丝母座6-5在纵向丝杆6-2上的实时纵向位置坐标,并获取所处在的进给量或/和工位段,并反馈控制系统,进而实现进行不同护理模式控制。该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档位切换机构7在工作换挡过程中,并获取该T形件7-3的方向状态,并反馈控制系统,进而实现不同档位模式控制。
采用上述结构,其工作特点和效果分析如下:
第一,当需要切换到抬腿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抬腿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参见图5-6,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为竖向状态且朝向第一轴2-5一侧方向;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即沿F2-1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即沿F2-1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到并与抬腿机构2上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一轴2-5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一轴2-5纵向位移并迫使第一V形连杆2-3转动,然后第一V形连杆2-3另一端驱动抬腿V形板2-4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抬脚;当抬脚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而当需要复位时,相反地,只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可带动该第二臂7-32反向纵向运动(即沿F2-2方向纵向线性运动),该抬腿V形板2-4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腿部回压而反转复位且该第二臂7-32与抬腿机构2上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一轴2-5保持接触,该腿部缓慢下落复位,不会急速与床架为硬接触,舒适度好,同时防止身体刚性接触而损伤,直至该抬腿V形板2-4复位到水平状态时被第一档梁1-1阻挡限位,此时抬腿V形板2-4对腿部可刚度支撑,且腿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第二,当需要切换到起背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起背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参见图7-8,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朝上且水平设置;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即沿F3-1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即沿F3-1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到并与所述起背机构3上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二轴3-5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二轴3-5纵向位移并迫使第二V形连杆3-3转动,然后第二V形连杆3-3另一端驱动起背V形板3-4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起背;当起背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而当需要复位时,参见图9-10,相反地,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可带动该第二臂7-32反向纵向运动(即沿F3-2方向纵向线性运动),该起背V形板3-4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背部回压而反转复位且该第二臂7-32与起背机构3横向水平设置的第二轴3-5保持接触,该背部缓慢下落复位,不会急速与床架为硬接触,舒适度好,同时防止身体刚性接触而损伤,直至该起背V形板3-4复位到水平状态时被第二档梁1-2阻挡限位,此时起背V形板3-4对背部可刚度支撑,且背部不会下掉变形,可防止扭伤。
第三,当需要切换到横向右侧的翻身机构的翻身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翻身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参见图11-12,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为竖向状态且朝向右侧翻身机构4的第三滑块4-1方向;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即沿F4-1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到并与翻身机构4上的第三滑块4-1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三滑块4-1纵向位移并通过旋转座4-3迫使连接杆4-4转动,该连接杆4-4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驱动该翻身V形板4-7运动,并使该翻身V形板4-7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翻身V形板4-7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翻身;当翻身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而当需要复位时,相反地,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反向直线运动(即沿F4-1反向纵向线性运动),由于该翻身V形板4-7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背部回压而反转复位。
第四,当需要切换到横向左侧的翻身机构的翻身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翻身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参见图13-14,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为竖向状态且朝向左侧的翻身机构4上的第三滑块4-1方向;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即沿F4-2方向纵向线性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纵向运动到并与左侧翻身机构4上的第三滑块4-1阻挡接触,再继续驱动第二臂7-32前进运动时,该第二臂7-32推动第三滑块4-1纵向位移并通过旋转座4-3迫使连接杆4-4转动,该连接杆4-4通过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驱动该翻身V形板4-7运动,并使该翻身V形板4-7角端在该床垫框1上部配合转动,该翻身V形板4-7另一端角度不断倾斜上翘而实现翻身;当翻身到一定高度后,可通过停止该进给电机6-1工作而实现定姿。而当需要复位时,相反地,需要启动进给电机6-1反向运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反向直线运动(即沿F4-2反向纵向线性运动),由于该翻身V形板4-7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和背部回压而反转复位。
第五,当需要切换到按摩工作模式时,需先将该档位切换机构7经进给机构6纵向位移到纵向丝杆6-2上的按摩工段,然后可按以下方式工作:参见图15-18,首先换挡工作,启动档位切换机构7工作,该换挡电机7-4驱动该拨盘7-6转动,而该拨盘7-6通过拨轴7-7拨动该槽轮7-5转动,该槽轮7-5与拨轴7-7同轴转动,直至使该T形件7-3的第二臂7-32朝上且水平设置;然后进给工作,启动进给机构6工作,该进给电机6-1驱动同步轮6-3转动,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等速同向转动因此传动比1:1,并分别带动该两个纵向丝杆6-2等速同向转动、该丝母座6-5经两个纵向丝杆6-2驱动沿纵向直线运动,并带动该第二臂7-32顶侧的齿条7-73沿纵向运动到并与翻身机构4上的按摩齿轮5-1啮合运动,当该丝母座6-5在纵向丝杆6-2上有规律地往复运动时,该齿条7-73沿纵向往复周期运动,进而驱动按摩齿轮5-1正反地周期变化转动,以实现有规律的按摩按摩,其按摩特点根据该进给电机6-1正反转时间频率任一设定。另外,当该齿条7-73沿纵向运动后再与相邻两个按摩组件上的按摩齿轮5-1配合工作时,由于相邻两个按摩组件上的按摩齿轮5-1啮合配个,因此也会使相邻两个按摩组件上的按摩齿轮5-1转动方向发生切换,以实现正反转规律的切换按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垫框(1),该床垫框(1)上设置抬腿机构(2)、起背机构(3)、翻身机构(4)、按摩机构(5)、进给机构(6)及档位切换机构(7),该抬腿机构(2)和起背机构(3)分别设于所述床垫框(1)的纵向两侧;
其中,所述抬腿机构(2)包括第一滑块(2-1)、第一滑轨(2-2)、第一V形连杆(2-3)、抬腿V形板(2-4)及第一轴(2-5),该第一滑块(2-1)通过第一滑轨(2-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一轴(2-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一轴(2-5)一端与该第一滑块(2-1)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一端与该第一轴(2-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一V形连杆(2-3)另一端与抬腿V形板(2-4)一端转动连接,该抬腿V形板(2-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起背机构(3)包括第二滑块(3-1)、第二滑轨(3-2)、第二V形连杆(3-3)、起背V形板(3-4)及第二轴(3-5),该第二滑块(3-1)通过第二滑轨(3-2)与床垫框(1)上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第二轴(3-5)沿横向水平设置,该第二轴(3-5)一端与该第二滑块(3-1)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一端与该第二轴(3-5)另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二V形连杆(3-3)另一端与起背V形板(3-4)一端转动连接,该起背V形板(3-4)角端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第三滑块(4-1)、第三滑轨(4-2)、旋转座(4-3)、连接杆(4-4)、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纵向轴(4-6)及翻身V形板(4-7),该第三滑块(4-1)通过第三滑轨(4-2)与床垫框(1)下部滑动连接且沿纵向水平滑动,该旋转座(4-3)具有两个且该两个旋转座(4-3)分别与该第三滑块(4-1)上沿纵向的两端转动连接,该两个旋转座(4-3)通过两个连接杆(4-4)分别与两个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入轴连接,该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4-5)输出轴与该纵向轴(4-6)垂直分布且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一端与该纵向轴(4-6)转动连接,该翻身V形板(4-7)角端与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按摩组件,该按摩组件具有多个按摩齿轮(5-1)和支承轴(5-2),该支承轴(5-2)沿轴向水平设置且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该多个按摩齿轮(5-1)与支承轴(5-2)同轴连接且沿其轴向间隔分布;
其中,所述进给机构(6)包括进给电机(6-1)、两个纵向丝杆(6-2)、两个同步轮(6-3)、同步带(6-4)及丝母座(6-5),该两个纵向丝杆(6-2)平行间隔设置,该两个同步轮(6-3)分别与两个纵向丝杆(6-2)同轴连接,该两个同步轮(6-3)之间通过同步带(6-4)连接且其传动比为1:1,该进给电机(6-1)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同步轮(6-3)同轴连接,该丝母座(6-5)与两个纵向丝杆(6-2)连接;
其中,所述档位切换机构(7)包括转轴支承座(7-1)、切换转轴(7-2)、T形件(7-3)、换挡电机(7-4)、槽轮(7-5)及拨盘(7-6),该转轴支承座(7-1)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切换转轴(7-2)纵向水平设置且该切换转轴(7-2)与转轴支承座(7-1)转动连接,该换挡电机(7-4)固装在丝母座(6-5)上,该拨盘(7-6)与换挡电机(7-4)输出轴同轴连接,该槽轮(7-5)与切换转轴(7-2)同轴连接,该拨盘(7-6)上设有与该槽轮(7-5)相配合后可控制该槽轮(7-5)转动的拨轴(7-7),该T形件(7-3)包括第一臂(7-31)和第二臂(7-32),该第一臂(7-31)一端与第二臂(7-32)中部固接,该第一臂(7-31)与该切换转轴(7-2)垂直分布且该第一臂(7-31)另一端与该切换转轴(7-2)外壁固接,该第二臂(7-32)在背离所述切换转轴(7-2)的一侧面上设有可用于与按摩齿轮(5-1)相啮合的齿条(7-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腿机构(2)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抬腿机构(2)的抬腿V形板(2-4)角端通过同一个第一铰轴(2-6)与该床垫框(1)上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机构(3)具有两个且沿轴向间隔设置且对称分布;该两个起背机构(3)的第二V形连杆(3-3)一端通过同一个所述第二轴(3-5)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一档梁(1-1),该第一档梁(1-1)位于该抬腿V形板(2-4)另一端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该床垫框(1)上固设有用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平位时阻挡的第二档梁(1-2),该第二档梁(1-2)位于该起背V形板(3-4)另一端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4)具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床垫框(1)的横向两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4)包括两个翻身V形板(4-7),该两个翻身V形板(4-7)沿纵向间隔平行分布,该两个翻身V形板(4-7)一端分别与该纵向轴(4-6)两端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电机(6-1)采用伺服电机,该床垫框(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丝母座(6-5)纵向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该T形件(7-3)角度方向的角度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至少两个按摩组件,该各按摩组件沿纵向并排分布且相邻两个按摩组件的按摩齿轮(5-1)啮合连接。
CN201810972906.8A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23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2906.8A CN109223374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2906.8A CN109223374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3374A true CN109223374A (zh) 2019-01-18
CN109223374B CN109223374B (zh) 2021-02-19

Family

ID=65067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290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223374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33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0042A (zh) * 2020-07-22 2020-10-30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老年人起居的多功能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4724Y (zh) * 1997-05-12 1998-10-21 张玉申 电动按摩器
CN201211025Y (zh) * 2008-03-27 2009-03-25 董小勇 多功能生活床
CN203436486U (zh) * 2013-09-02 2014-02-19 周忠杰 内科护理病床
CN106943260A (zh) * 2017-05-02 2017-07-14 温州大学 一种单动力源翻身病床
CN107890413A (zh) * 2017-11-14 2018-04-10 张馨予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CN108309624A (zh) * 2018-03-09 2018-07-24 河南中医药大学 骨科牵引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94724Y (zh) * 1997-05-12 1998-10-21 张玉申 电动按摩器
CN201211025Y (zh) * 2008-03-27 2009-03-25 董小勇 多功能生活床
CN203436486U (zh) * 2013-09-02 2014-02-19 周忠杰 内科护理病床
CN106943260A (zh) * 2017-05-02 2017-07-14 温州大学 一种单动力源翻身病床
CN107890413A (zh) * 2017-11-14 2018-04-10 张馨予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CN108309624A (zh) * 2018-03-09 2018-07-24 河南中医药大学 骨科牵引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0042A (zh) * 2020-07-22 2020-10-30 温州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老年人起居的多功能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3374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65277B2 (en) Adjustable bed
CN101507676B (zh) 多功能床
CN109620586A (zh) 床椅一体式护理机器人
CN106999338B (zh) 床架和具有该床架的床,其中床架具有按摩装置
CN201668626U (zh) 电动升降床
CN102824254A (zh) 一种辅助护理移乘装置
CN202908987U (zh) 电动护理床
CN208319523U (zh) 一种医院消化内科用胃部按摩装置
CN103505330A (zh) 压力反馈式自动翻身床
CN204501301U (zh) 新型肾内科诊疗床
CN210749914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的升降医用病床
CN109223374A (zh) 一种多功能瘫痪翻身护理床垫
CN106137611A (zh) 一种超低床
CN208756368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恢复护理床
CN107510287A (zh) 床垫及软硬可调床垫系统
CN105726240A (zh) 一种防褥疮床垫
CN115300261A (zh) 一种全自动防压疮护理床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61953A (zh) 瘫痪病人护理床
CN108743091B (zh) 一种带陪护功能的病床
CN112914870B (zh) 一种卧床病人用身体调节装置
CN203234935U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106038130A (zh) 一种智能床垫
CN103169580B (zh) 腰椎颈椎调理床
CN1323575A (zh) 带厕具的护理床
CN206630798U (zh) 一种患者检测床可调节移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