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8272B -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8272B
CN109218272B CN201710550566.5A CN201710550566A CN109218272B CN 109218272 B CN109218272 B CN 109218272B CN 201710550566 A CN201710550566 A CN 201710550566A CN 109218272 B CN109218272 B CN 109218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latform
push
request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505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8272A (zh
Inventor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505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82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8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方法,应用于需求方平台DSP,该需求方平台DSP与多个推送平台关联,该方法包括: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当接收到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进而根据该第二用户标识确定选取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根据选取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及频控要求确定待曝光的订单,进而推送该待曝光的订单,更新该曝光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本申请还提出了相应的装置、用户标识匹配方法、匹配服务器、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用户标识匹配方法、匹配服务器、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会通过互联网推送给各种用户。比如:用户在使用手机、PC等终端设备浏览网页时,会接收到网络侧推送的各种媒体内容,比如:图片或视频格式的广告、公益宣传信息、新闻等。这样,用户可以及时获知时讯、感兴趣的内容等。这类媒体内容可被称为推送信息或推送内容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例提供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可选地,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包括: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可选地,其中,所述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其中,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中匹配服务器的链接,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可选地,其中,所述应用客户端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包括:
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且该第一用户标识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或者该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生成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所述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所述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本申请实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标识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与需求方平台DSP关联的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用户在该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例还提供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匹配装置,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推送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可选地,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推送装置,还用于: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本申请实例还提供了一种匹配服务器,所述匹配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用户标识映射单元,用于:
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与需求方平台DSP关联的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用户在该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例还提供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包括:需求方平台DSP及多个推送平台,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可选地,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包括: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推送平台包括第一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DSP包括第二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
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其中,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本申请实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媒体内容推送的跨媒体频次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是本申请实例涉及的系统构架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例媒体内容推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申请一实例用户标识匹配的流程图;
图3B是本申请一实例媒体内容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申请一实例匹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例媒体内容推送的消息交互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例用户标识匹配的消息交互图;以及
图6为本申请实例中的计算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用户标识匹配方法、匹配服务器、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装置及系统所应用的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该系统构架包括:应用客户端101、第一媒体服务器102、第二媒体服务器112、第一推送平台103、第推送平台113及多个需求方平台(DSP)104,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包括第一DSP1041、第二DSP1042、第三DSP1043。其中,第一推送屏103与第一媒体服务器102相关联,第二推送平台113与第二媒体服务器112相关联。第一推送平台103包括第一供应方平台SSP105及推送交易平台ADX106,第二推送平台113包括第二供应方平台SSP115及推送交易平台ADX116。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只示意出了两个推送平台及与其关联的媒体服务器,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推送平台及与每一个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服务器。
用户使用用户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101(比如:视频客户端、新闻客户端、浏览器等)访问第一媒体服务器102进而能够浏览页面内容或者观看视频。应用客户端101会发送携带用户信息、展示位置信息和/或设备信息等的媒体内容推送请求(比如:互联网广告系统中的广告曝光请求)到与第一媒体服务器关联的第一推送平台103。具体地,发送到第一推送平台103中的第一供应方平台SSP105,SSP 105对这些媒体内容推送请求做过滤处理后,将未被过滤的信息推送请求发送至第一推送交易平台ADX106,第一推送交易平台ADX106向各DSP 104发起询问过程(比如互联网广告系统中的询价过程),第一推送交易平台ADX106根据来自各DSP 104的反馈确定当前待推送的订单,并将该订单的信息通过第一供应方平台SSP105提供给应用客户端101,使得应用客户端101可以展示该订单的信息描述的媒体内容(比如广告、新闻等内容)。相对应的,用户使用用户设备中的应用客户端101访问第二媒体服务器112时,向与第二媒体服务器112关联的第二推送平台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其过程与前述访问第一媒体服务器102时,向第一推送平台103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的媒体内容推送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推送平台103中的第一推送交易平台106及第二推送平台113中的第二推送交易平台116根据各个DSP反馈的资源数值来决定采用哪个DSP反馈的订单来进行推送,其与各个DSP的订单交易方式为实时竞价(RTB,Real Time Bidding)方式。
上述的用户设备可以为诸如手机、平板、掌上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PC,也可以为智能电视等各种具有互联网访问能力和展示界面的智能设备。上述的媒体服务器102可以为互联网中能够向用户提供各种媒体内容展示服务的服务器,比如:门户网站服务器、在线视频服务器、社交应用服务器(如微博、微信、即时通讯服务器等)、电子邮件服务器、社交网络平台服务器(如博客、BBS服务器等)、电商平台服务器(京东、淘宝、亚马逊等平台的服务器)等。这里的供应方指的是推送流量(也称为曝光流量)的供应方,即能够提供曝光机会的一方。上述的媒体内容可以为图片、视频、音频等格式的广告、公益宣传信息、新闻等。
其中,当用户使用应用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访问一网站上的媒体内容时,向对应的媒体服务器发送页面数据请求,该请求中携带用户的访问历史信息,例如携带该用户在本地存储的cookie文件中的访问历史信息,同时所述请求中携带与所述用户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当所述用户首次访问所述网站时,由与所述媒体服务器关联的CM(CookieMapping)服务器创建所述用户的cookie,在创建该cookie时,创建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并将创建的该用户的标识添加到所述cookie中,在所述访问请求响应中携带所述cookie信息及所述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所述应用客户端将所述用户cookie信息保存在本地,用户每次访问所述网站时,媒体服务器都将该用户的访问行为信息通过访问请求响应发送给所述应用客户端,由所述应用客户端更新到cookie文件中。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媒体服务器,向推送平台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时,该推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标识,同时该请求中还包括用户特征信息及展示位置信息。所述用户标识为所述媒体服务器中的CM服务器创建的用以区分、跟踪用户的用户标识;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包括该次曝光的用户的特征信息,如性别、年龄、爱好等。所述展示位置信息用来描述媒体服务器102在应用客户端的页面中提供的用来展示媒体内容的位置,比如描述某个页面中可用来展示广告的位置。
各个DSP在选取订单进行反馈以参与竞价时,选取订单的过程,需要参考用户特征信息、展示位置信息,此外还要考虑频控要求,例如,一个广告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用户曝光量的频次控制,或者一个广告在一段时间内对用户点击该广告的频次控制。,一订单对应一用户的曝光量或点击量按照该用户在DSP上注册的用户标识保存在DSP的数据库中,DSP在选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的用户标识确定该用户在DSP上注册的用户标识,进而根据该用户在DSP上的用户标识确定选取的每一个订单对应所述用户的曝光量或点击量,根据选取的订单中每一个订单的曝光量或点击量的频次要求及所述曝光量或点击量,确定该订单是否作为待曝光订单向ADX反馈以进行竞价。
在一些实例中,由于DSP在选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的用户标识确定该用户在DSP上注册的用户标识,因而DSP需要建立每一个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用户标识与在DSP上的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但该映射关系为DSP上的用户标识与单个推送平台上的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DSP只能实现对单个媒体服务器上的推送媒体内容的频次控制,无法实现推送媒体内容的跨媒体频次控制。例如一个汽车广告的曝光量频次要求为5次,那么可能出现该广告在新浪微博上向一用户曝光了5次,同时在腾讯新闻上向该用户曝光了5次,向该用户一共曝光了10次,无法很好地进行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方法,应用在图1所示的多个需求方平台(DSP)104中的一个需求方平台DSP,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需求方平台DSP在选取订单反馈给供应方平台SSP以参与竞价时,需要根据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的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确定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根据该第二用户标识确定订单的曝光量或点击量,进而根据订单的曝光量的频控要求或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及所述曝光量或点击量确定待曝光订单。其中,所述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用户访问与所述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服务器是携带的用户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需求方平台DSP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例如,当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包括新浪、腾讯及搜狐时,新浪推送平台关联新浪媒体服务器,腾讯推送平台关联腾讯媒体服务器,搜狐推送平台关联搜狐媒体服务器。例如,一个用户在访问新浪媒体服务器、腾讯媒体服务器及搜狐媒体服务器时携带的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分别为:新浪uid、腾讯uid、搜狐uid,则该用户在新浪推送平台、腾讯推送平台及搜狐推送平台上注册的用户标识分别为:新浪uid、腾讯uid、搜狐uid。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为dspuid,则对应该用户,需求方平台DSP建立映射关系:dspuid-新浪uid-腾讯uid-搜狐uid。需求方平台DSP对于每一个用户建立所述映射关系,当用户访问新浪媒体服务器、腾讯媒体服务器及搜狐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个媒体服务器,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时,需求方平台DSP都可以根据该用户的第一用户标识及所述映射关系确定该用户的第二用户标识,进而根据该第二用户标识查找每一个订单对该用户的曝光量或点击量,其中,所述点击量为一个用户在各个媒体方的网站上点击一个媒体内容的点击量的加和,所述曝光量为一用户在访问各个媒体服务器时,该订单对该用户的曝光量的加和。例如,一个汽车广告对一个男性用户A的曝光量包括该汽车广告在新浪微博上对该用户A的曝光量、该汽车广告在腾讯新闻上对该用户A的曝光量、该汽车广告在搜狐视频上对该用户A的曝光量的加和。从而对于需求方平台DSP在媒体内容推送的过程中实现跨媒体的频控提供支持。
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执行如下处理:
步骤202: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根据在步骤201中建立的映射关系,确定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的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例如,需求方平台DSP接收来自新浪推送平台的媒体内容推送请求,该推送请求中携带用户在新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新浪uid1,需求方平台DSP根据建立的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一用户标识:dspuid1。
步骤203: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在步骤202中获取的第二用户标识,查找每一个订单对与该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推送统计数据,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该推送统计数据包括曝光量或点击量,其中,曝光量为推送平台向用户推送一订单对应的媒体内容的次数,向用户推送一订单对应的媒体内容后,媒体内容被展示,媒体内容被点击后链接到落地页,之后展示该落地页,所述点击量为所述落地页的展示次数。其中,需求方平台DSP记录有每一个订单对每一个用户在各个媒体方上的曝光量或点击量。
步骤204: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同时针对每一个订单,需求方平台DSP查找该订单对应的频控要求,该频控要求可用为曝光量的频控要求,也可以为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当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要实现曝光量的频控要求时,在这里查找每一个订单的曝光量的频控要求,同时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每一个订单的曝光量。相对应的,当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要实现点击量的频控要求时,在这里查找每一个订单的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同时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每一个订单的点击量。根据与第二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用户的投放数据及频控要求,确定待曝光的订单的信息。需求方平台DSP向推送平台发送推送响应,该推送响应中包括确定的待曝光订单的信息,具体可包括所述待曝光订单的订单号,也可以包括所述待曝光订单描述的媒体内容的素材的URL。所述推送平台将所述待曝光订单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待曝光的订单的订单信息,去与所述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服务器获取媒体内容以展示,例如,根据待曝光订单的订单号去媒体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素材进行展示,或者根据待曝光订单的素材的URL去媒体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素材进行展示。
步骤205: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当需求方平台DSP选取的待曝光订单竞价成功后,推送平台向DSP发送竞价成功消息,具体地,推送平台中的推送交易平台ADX向DSP发送竞价成功消息,DSP接收到该消息后,更新所述曝光的订单对应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曝光量。所述用户的应用客户端中包括用于监控订单被点击的模块,当所述曝光的订单被点击后,所述应用客户端向DSP发送所述曝光的订单被点击的消息,DSP更新所述曝光的订单对应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点击量。从而便于下次推送媒体内容时,DSP根据曝光量的频控要求及曝光量或者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及点击量进行选单。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媒体内容推送方法,需求方平台DSP建立每一个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及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在媒体内容推送过程中,能够实现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在一些实例中,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在上述步骤204中,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时,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所述推送请求中包括用户特征信息及展示位置信息。需求方平台DSP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及所述展示位置信息,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其中,每一个订单描述一个媒体内容及其对应的目标受众标识,需求方平台DSP根据推送请求中的所述展示位置信息选取能在该展示位置展示的媒体内容对应的订单,例如,当该展示位置为广告位时,根据该广告位对应的长、宽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媒体内容对应的订单。此外,每一个订单包括描述目标受众群的标识,需求方平台DSP可以根据推送请求中携带的用户特征信息及每一个订单的描述目标受众群的标识,确定所述推送请求中携带的用户特征信息与每一个订单的描述目标受众群的标识是否匹配,当匹配时,选取对应的订单。从而根据推送请求中的展示位置信息及用户特征信息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对应的订单。
S102: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该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根据在步骤203中获取的第二用户标识,查找每一个订单对与该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推送统计数据,该统计数据包括曝光量或点击量,其中,曝光量为推送平台向用户推送一订单对应的媒体内容的次数,向用户推送一订单对应的媒体内容后,媒体内容被展示,媒体内容被点击后链接到落地页,之后展示该落地页,所述点击量为所述落地页的展示次数。其中,需求方平台DSP记录有每一个订单对每一个用户在各个媒体方上的曝光量或点击量。同时针对每一个订单,需求方平台DSP查找该订单对应的频控要求,该频控要求可用为曝光量的频控要求,也可以为点击了的频控要求,当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要实现曝光量的频控要求时,在这里查找每一个订单的曝光量的频控要求,同时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每一个订单的曝光量。相对应的,当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要实现点击量的频控要求时,在这里查找每一个订单的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同时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每一个订单的点击量。
S103: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针对在步骤S101中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根据在步骤S102中查找到的该订单的频控要求,以及该订单对所述用户的推送统计数据中的曝光量或点击量,确定是否选取该订单。例如,当实现曝光量的频控要求时,当该订单对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曝光量已经达到曝光量频控要求的上限时,不选择该订单,当该订单对所述用户的曝光量没有达到曝光量频控要求的上限时,选择该订单。例如,广告1的频控要求为3次,广告1对与dspuid1对应的用户已经曝光了3次,则需求方平台DSP在选单的时候过滤掉广告1。当根据订单的频控要求及曝光量或点击量来选单后,仍然存在多个满足要求的订单时,则可以根据一定算法计算每一个订单的推送概率,选择推送概率最大的订单作为待曝光订单。
在一些实例中,在上述步骤201中,在执行所述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时,需求方平台DSP与单媒体方进行CookieMapping,得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与一个媒体方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然后进行离线大数据计算匹配,得到一份需求方平台DSP与所有的媒体方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会预先在网站的页面上增加一个不可见像素点,当用户使用应用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请求该网站的页面数据时,当所述用户之前访问过该网站,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所在终端中包括有所述用户访问该网站的cookie,在该用户再次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会携带该cookie,该cookie中包括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该cookie存在一定期限值,当超过该期限值时,该cookie失效。当媒体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访问请求,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当不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或者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失效时,媒体服务器不返回该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而是返回DSP中的cm(CookieMapping)服务器的URL,应用客户端接收到该cm服务器的URL时,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当媒体服务器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cookie,且该cookie没有超过期限时,即该cookie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从而不会发起后续的CM流程。
2、DSP的cm服务器接收到上述cm请求后,向应用客户端返回一个http的302跳转请求,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媒体方的cm服务器的url,同时向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用户在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dspuid。
3、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向媒体方的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标识dspuid。媒体方的cm服务器接收到所述cm请求后,会建立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dspuid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会继续向应用客户端回复一个302跳转请求,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DSP的cm服务器的url,媒体方的cm服务器同时向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cm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
4、Dsp的cm服务器在接收到的所述cm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同时建立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用户在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dspuid之间的映射关系。DSP侧的cm服务器向应用客户端返回一个cm请求结束的消息包,该消息包的包头中携带标识:200OK,用以标识cm请求结束,该消息包的数据中携带所述不可见像素点的URL,应用客户端根据该URL获取所述不可见像素点的素材。
5、DSP的cm服务器按照上述步骤1-4可以获得用户在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与用户在单一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如下所示:
dspuid+媒体1uid
dspuid+媒体2uid
dspuid+媒体3uid
DSP侧的cm服务器获取到上述数据后,根据相同的第二用户标识dspuid,离线通过hadoop进行大数据计算匹配,得到一份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与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的公共用户的数据。
上述实例为DSP与单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技术方案,通过对独立的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映射数据进行离线处理,通过相同的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来关联多个媒体方第一用户标识,获得一份多个媒体方第一用户标识与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的联合映射数据。
然而,在该实例中,获得多个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与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数据的门槛高。该实例只能实现DSP与一个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最后得到的是各个媒体方独立的映射关系,需要经过离线处理才能获得一份全局数据。因此需要准备大批量的机器搭建一个离线匹配计算系统。此外,通过离线匹配的方式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各个媒体方的用户相互之间不完全重合,公共用户占比很少,所有媒体方的公共用户更是极少的,最终匹配的数据量很难成规模。最后,数据损失率比较高。离线匹配因为数据规模的问题,同时匹配的历史数据不能有太大的时间跨度。对于一个用户在不同日期访问不同媒体的情况,很可能会匹配不上。因此也会损失很大比例的公共用户数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另一实例,用以在上述步骤201中,执行所述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如图3A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会预先在网站的页面上增加一个不可见像素点,当用户使用应用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请求该网站的页面数据时,当所述用户之前访问过该网站,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所在终端中包括有所述用户访问该网站的cookie,在该用户再次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会携带该cookie,同时会携带与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该cookie存在一定期限值,当超过该期限值时,该cookie失效。当媒体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访问请求,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当不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或者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失效时,媒体服务器不返回该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而是返回DSP中的cm(CookieMapping)服务器的url,应用客户端接收到该cm服务器的URL时,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当媒体服务器确定存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cookie,且该cookie没有超过期限时,即该cookie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从而不会发起后续的CM流程。
步骤302: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DSP的cm服务器接收到上述cm请求后,向应用客户端返回第一重定向请求,例如http的302跳转请求,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媒体方的cm服务器的URL,同时向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用户在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dspuid。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向媒体方的cm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即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标识dspuid。媒体方的cm服务器接收到所述cm请求后,确定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同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会继续向应用客户端回复一个302跳转请求,即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DSP的cm服务器的URL,媒体方的cm服务器同时向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
步骤303: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该cm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Dsp的cm服务器接收到上述cm请求后,记录所述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媒体uid。
步骤304: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例中,DSP侧的cm服务器获得用户在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后,不像上一个实例那样,向应用客户端返回cm请求结束的消息包,而是继续向应用客户端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另一个媒体方的cm服务器的url,按照与前述步骤依次循环,进而获得所述用户在多个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
按照前述步骤301-304,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后,进而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供应方平台SSP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然后DSP侧的cm服务器向应用客户端返回一个CookieMapping结束的消息包,该消息包的包头中携带标识:200OK,用以标识CookieMapping结束,该消息包的数据中携带所述不可见像素点的URL,应用客户端根据该URL获取所述不可见像素点的素材。
采用该实例提供的CookieMapping技术方案,当某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从而发起CookieMapping时,当拿到这个用户在该媒体的第一用户标识后,利用302跳转同时发起对第2家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依次循环关联起所有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系统,获得这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由此能够拿到一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和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数据映射关系。采用该实例提供的CookieMapping技术方案,只需要经过一次用户标识匹配的流程,就能生成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数据。不需要离线匹配,从而节约资源。同时不会有公共用户因为时间差造成数据遗漏。并且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时,通过302跳转访问其他媒体方的cm服务器进行用户标识匹配,能够将媒体方的用户的交集数据变为并集数据,最大化的获取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也能够预先发现一些媒体方的潜在新用户。
在一些实例中,对应所述CM流程的触发,由应用客户端访问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时,有媒体服务器判断触发,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中匹配服务器的链接,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会预先在网站的页面上增加一个不可见像素点,当用户使用应用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请求该网站的页面数据时,当所述用户之前访问过该网站,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所在终端中保存有所述用户访问该网站的cookie,在该用户再次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会携带该cookie,该cookie中包括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该cookie存在一定期限值,当超过该期限值时,该cookie失效。当媒体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访问请求,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当不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或者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失效时,媒体服务器不返回该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而是返回DSP中的cm(CookieMapping)服务器的URL,应用客户端接收到该cm服务器的URL时,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当媒体服务器确定存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cookie,且该cookie没有超过期限时,即该cookie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从而不会发起后续的CM流程。
在一些实例中,在上述步骤302中,在执行所述应用客户端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时,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且该第一用户标识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或者该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生成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推送平台包括第一匹配服务器,具体地,所述推送平台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首先确定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是否为所述用户的首次访问,当为首次访问时,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不携带所述用户的cookie,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生成所述用户的cookie,在生成所述cookie时,生成与所述cookie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将该第一用户标识添加到生成的所述cookie中,将该标识确定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当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为所述用户的非首次访问时,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的cookie,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判断所述cookie是否已经过期,当过期时,按照前述描述生成所述用户的新cookie及该新cookie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将所述新生成的第一用户标识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当所述cookie没有过期时,将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确定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之后,第一匹配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确定的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此外,当第一匹配服务器生成cookie及对应的用户标识的情况下,第一匹配服务器还将新生成的cookie发送给所述应用客户端,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保存所述新生成的cookie或覆盖原有的过期的cookie。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所述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所述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媒体内容推送装置310,如图3B所述,该装置包括:
匹配装置311,该匹配装置可以为需求方平台DSP中的匹配服务器,用于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推送装置312,该推送装置可以为需求方平台DSP中的推送服务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推送装置312,还用于: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户标识匹配方法,
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与需求方平台DSP关联的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用户在该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标识匹配方法,用于实现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用户在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实现方法与图3A中对应实例的用户标识匹配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用户标识匹配方法,当某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从而发起CookieMapping时,当拿到这个用户在该媒体的第一用户标识后,利用302跳转同时发起对第2家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依次循环关联起所有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系统,获得这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由此能够拿到一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和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数据映射关系。采用该实例提供的CookieMapping技术方案,只需要经过一次用户标识匹配的流程,就能生成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数据。不需要离线匹配,从而节约资源。同时不会有公共用户因为时间差造成数据遗漏。并且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时,通过302跳转访问其他媒体方的cm服务器进行用户标识匹配,能够将媒体方的用户的交集数据变为并集数据,最大化的获取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也能够预先发现一些媒体方的潜在新用户。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匹配服务器320,应用于可实现如上述所述的需求方平台DSP,具体地,作为所述DSP中的cm服务器,如图3C所述,所述匹配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321,用于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用户标识映射单元322,用于:
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与需求方平台DSP关联的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其中,用户在该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匹配服务器,用于实现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用户在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实现方法与图3A中对应实例的用户标识匹配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匹配服务器,当某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从而发起CookieMapping时,当拿到这个用户在该媒体的第一用户标识后,利用302跳转同时发起对第2家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依次循环关联起所有媒体方的CookieMapping系统,获得这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由此能够拿到一个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和DSP侧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数据映射关系。采用该实例提供的CookieMapping技术方案,只需要经过一次用户标识匹配的流程,就能生成用户在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数据。不需要离线匹配,从而节约资源。同时不会有公共用户因为时间差造成数据遗漏。并且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时,通过302跳转访问其他媒体方的cm服务器进行用户标识匹配,能够将媒体方的用户的交集数据变为并集数据,最大化的获取所有媒体方的第一用户标识,也能够预先发现一些媒体方的潜在新用户。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包括:需求方平台DSP及多个推送平台,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包括: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媒体内容推送系统,需求方平台DSP建立每一个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及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在媒体内容推送过程中,能够实现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当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包括新浪推送平台、腾讯推送平台及搜狐推送平台时,由新浪推送平台向DSP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时,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即建立用户在新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用户在腾讯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用户在搜狐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用户在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DSP的CM服务器将建立的所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dspuid与新浪uid、腾讯uid、搜狐uid的映射关系保存在CM数据库中。应用在后续的RTB投放过程。
步骤402:用户通过客户端,例如浏览器访问新浪页面,产生曝光请求,浏览器将曝光请求发送给新浪推送平台。
步骤403:新浪推送平台将曝光请求发送给DSP,该曝光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新浪SSP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新浪uid,此外,该曝光请求中还包括广告位信息及用户特征信息。
步骤404:DSP根据曝光请求中的广告位信息及用户特征信息选取与曝光请求对应的订单。
步骤405:DSP在CM数据库中进行查找,查找与所述用户的新浪uid对应的dspuid。
步骤406:DSP在CM数据库中根据dspuid与新浪uid、腾讯uid及搜狐uid的映射关系,查找到与所述用户的新浪uid对应的dspuid。
步骤407:DSP根据步骤406中查找到的与所述用户的新浪uid对应的dspuid,查询DSP中的频控模块,频控模块查询步骤404中选取的订单中每一个订单的频控要求,该频控要求可用为曝光量的频控要求,也可以是点击量的曝光请求,以及所述dspuid对所述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该推送统计数据可以为曝光量或点击量。
步骤408:频控模块返回步骤404中选取的订单中每一个订单的频控要求及推送统计数据。
步骤409,DSP根据每一个订单的频控要求及推送统计数据确定待曝光订单。当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系统要实现曝光量的跨媒体频控时,根据曝光量的频控要求及曝光量确定待曝光订单;当要实现点击量的跨媒体频控时,根据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及点击量确定待曝光订单。例如,当实现曝光量的跨媒体频控时,当一个订单对与所述dspuid对应的所述用户的曝光量已经达到频控要求的上限时,删除该订单。其中,所述一个订单对应所述dspuid曝光量包括所述订单对所述用户在新浪、腾讯及搜狐媒体方上曝光量的加和。当一个订单对与所述dspuid对应曝光量没有达到频控要求的上限时,选择该订单。当选择的订单为1个时,将该选择的订单作为所述待曝光订单,当选择的订单的个数超过2个时,按照预定算法计算所述选择的订单中每一个订单的推送概率,选择推送概率最大的订单作为所述待曝光订单。
步骤410:DSP向新浪推送平台发送反馈响应,该反馈响应中包括所述待曝光订单的标识或者所述订单的素材的链接。
步骤411:当所述DSP选择的所述待曝光订单竞价成功时,新浪推送平台返回所述订单的素材链接或订单标识,由客户端向新浪媒体服务器获取所述订单的素材进行展示。
在后续的步骤中需要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所述曝光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当所述待曝光订单竞价成功后,所述新浪SSP向DSP反馈竞价成功消息,所述DSP在所述频控模块中更新所述dspuid对应所述订单的曝光量。同时所述用户的应用客户端中包括用于监控订单被点击的模块,当所述曝光的订单被点击后,所述应用客户端向DSP发送所述曝光的订单被点击的消息,DSP更新所述曝光的订单对应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点击量。从而便于下次推送媒体内容时,DSP根据曝光量的频控要求及曝光量或者点击量的频控要求及点击量进行选单。
用户访问搜狐媒体服务器、腾讯媒体服务器进行媒体内容推送的过程与上述访问新浪媒体服务器进行媒体内容推送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例中,本申请提出的媒体内容推送系统,所述推送平台包括第一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DSP包括第二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步骤S2: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
步骤S3: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步骤S4: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步骤S5: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步骤S6: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关于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即CookieMapping的详细流程,假设包括3个媒体方,新浪、腾讯及搜狐,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些其他的实例中,还可以包括多于3个的媒体方,也可以包括少于3个媒体方。
步骤501:用户通过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新浪网页,例如新浪新闻网页,浏览器向新浪媒体服务器请求页面数据,上述新浪网页中存在一小图片,该小图片为1*1的透明像素图片,新浪媒体服务器当确定需要进行CM流程时,在返回页面数据时,不返回该小图片的URL,而是返回一个DSP CM服务器的URL。
步骤502:新浪媒体服务器返回页面数据及DSP CM服务器的URL。
步骤503:客户端根据步骤502中获得的DSP CM服务器的URL,访问DSP 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
步骤504:DSP CM服务器响应于上述CM请求,返回第一重定向请求,如一个302跳转请求,同时还返回dspuid,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新浪CM服务器。
步骤505: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新浪CM服务器,向新浪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所述dspuid。
步骤506:新浪CM服务器确定所述用户在新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获取步骤505中的CM请求中的dspuid,建立所述dspuid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同时新浪CM服务器响应于上述CM请求,向应用客户端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及新浪uid,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DSP CM服务器。
步骤507: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DSP CM服务器,向DSP 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CM请求中携带所述新浪uid。
步骤508:DSP CM服务器获取步骤507中的CM请求中的所述用户在新浪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新浪uid。
步骤509:DSP CM服务器响应于步骤507中的CM请求,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及dspuid,该跳转请求的url为腾讯CM服务器。
步骤510: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腾讯CM服务器,向腾讯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dspuid。
步骤511:腾讯CM服务器确定所述用户在腾讯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获取步骤510中的CM请求中的dspuid,建立所述dspuid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同时腾讯CM服务器响应于步骤510中的CM请求,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及所述用户的腾讯uid,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DSP CM服务器。
步骤512: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DSP CM服务器,向DSP 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的腾讯uid。
步骤513:DSP CM服务器获取步骤512中的CM请求中的所述用户的腾讯uid。
步骤514:DSP CM服务器响应于步骤512中的CM请求,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及dspuid,该跳转请求的url为搜狐CM服务器。
步骤515: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搜狐CM服务器,向搜狐CM服务器发送CM请求,该请求中携带所述dspuid。
步骤516:搜狐CM服务器确定所述用户在搜狐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获取步骤515中的CM请求中的dspuid,建立所述dspuid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同时搜狐CM服务器响应于步骤515中的CM请求,返回一个302跳转请求及搜狐uid,该302跳转请求的url为DSP CM服务器。
步骤517:客户端响应于所述302跳转请求,访问DSP CM服务器,携带所述搜狐uid。
步骤518:DSP CM服务器获取所述用户的搜狐uid,建立所述用户的dspuid与新浪uid、腾讯uid、搜狐uid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映射关系保存在DSP的CM数据库中,用于在RTB投放过程中能够实现跨媒体的频次控制。
步骤519:DSP CM服务器返回结束消息,该结束消息中携带所述不可见像素点的url。
在一些实例中,本申请提供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对应建立用户在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用户在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时,对应映射的触发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会预先在网站的页面上增加一个不可见像素点,当用户使用应用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请求该网站的页面数据时,当所述用户之前访问过该网站,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所在终端中包括有所述用户访问该网站的cookie,在该用户再次访问该网站,向媒体服务器发送请求数据时,会携带该cookie,该cookie中包括该cookie对应的用户标识。该cookie存在一定期限值,当超过该期限值时,该cookie失效。当媒体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访问请求,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当不存在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或者与该用户对应的cookie失效时,媒体服务器不返回该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而是返回DSP中的cm(CookieMapping)服务器的URL,应用客户端接收到该cm服务器的URL时,向DSP的cm服务器发送cm(CookieMapping)请求,当媒体服务器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cookie,且该cookie没有超过期限时,即该cookie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所述不可见像素点对应素材的URL,从而不会发起后续的CM流程。
在一些实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包括:
当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且该第一用户标识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当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生成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生成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推送平台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首先确定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是否为所述用户的首次访问,当为首次访问时,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不携带所述用户的cookie,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生成所述用户的cookie,生成所述cookie时同时生成所述cookie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当该生成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当为非首次访问时,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的cookie,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判断所述cookie是否已经过期,当过期时,按照前述描述生成所述用户的cookie及该cookie的用户标识,并将所述新生成的用户标识作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当所述cookie没有过期时,将该cookie的用户标识确定为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之后,第一匹配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确定的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此外,当第一匹配服务器生成cookie及对应的用户标识的情况下,第一匹配服务器还将新生成的cookie发送给所述应用客户端,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保存所述新生成的cookie或覆盖原有的过期的cookie。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的链接,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链接,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链接向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图6示出了媒体内容推送装置310及匹配服务器320所在的计算设备的组成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CPU)602、通信模块604、存储器606、用户接口610,以及用于互联这些组件的通信总线608。
处理器602可通过通信模块604接收和发送数据以实现网络通信和/或本地通信。
用户接口610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612,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扬声器和/或一个或多个可视化显示器。用户接口610也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614,其包括诸如,键盘,鼠标,声音命令输入单元或扩音器,触屏显示器,触敏输入板,姿势捕获摄像机或其他输入按钮或控件等。
存储器606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SRAM、DDR RAM、或其他随机存取固态存储设备;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光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
存储器606存储处理器602可执行的指令集,包括:
操作系统616,包括用于处理各种基本系统服务和用于执行硬件相关任务的程序;
应用618,包括用于媒体内容推送及用户标识匹配的各种应用程序,这种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上述各实例中的处理流程,比如可以包括媒体内容推送装置310或匹配服务器320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或者模块。媒体内容推送装置或匹配服务器中的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单元可以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602通过执行存储器606中各单元中至少一个单元中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进而能够实现上述各单元或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各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采用的功能上的划分,实际实现时,一个模块可以分由多个模块实现,多个模块的功能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实现,这些模块可以位于同一个设备中,也可以位于不同的设备中。
各实施例中的硬件模块可以以硬件方式或硬件平台加软件的方式实现。上述软件包括机器可读指令,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因此,各实施例也可以体现为软件产品。
各例中,硬件可以由专门的硬件或执行机器可读指令的硬件实现。例如,硬件可以为专门设计的永久性电路或逻辑器件(如专用处理器,如FPGA或ASIC)用于完成特定的操作。硬件也可以包括由软件临时配置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或电路(如包括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用于执行特定操作。
另外,本申请的每个实例可以通过由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执行的数据处理程序来实现。显然,数据处理程序构成了本申请。此外,通常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处理程序通过直接将程序读取出存储介质或者通过将程序安装或复制到数据处理设备的存储设备(如硬盘和/或内存)中执行。因此,这样的存储介质也构成了本申请,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数据处理程序,这种数据处理程序可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方法实例中的任何一种实例。
图6模块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可以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来完成这里描述的部分或者全部操作。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单元上的CPU等可以根据指令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媒体内容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需求方平台DSP执行,该方法包括: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发送媒体内容推送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所述应用客户端在访问与所述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时,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所述媒体内容推送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所述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第二匹配服务器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第二匹配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与所述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第二匹配服务器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第二匹配服务器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并继续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另一个第一重定向请求,以向另一推送平台关联的另一媒体方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直至获得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第二匹配服务器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包括: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中匹配服务器的链接,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应用客户端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包括:
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且该第一用户标识合法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当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或者该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生成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并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第一用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所述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推送平台的链接向所述推送平台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包括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所述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包括: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需求方平台DSP的链接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6.一种媒体内容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匹配装置,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多个推送平台中各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包括: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以使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与所述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并接收所述推送平台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发送的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接收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并继续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另一个第一重定向请求,以向另一推送平台关联的另一媒体方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直至获得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的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相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推送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执行如下处理: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推送装置,还用于: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8.一种媒体内容推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需求方平台DSP及多个推送平台,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与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关联,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分别关联多个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其中,用户在一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为该用户的应用客户端向该推送平台关联的媒体方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的访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标识;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任一推送平台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携带第一用户标识的推送请求时,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标识;
查找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推送平台,以使所述推送平台,根据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向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应用客户端推送所述媒体内容;
更新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
所述推送平台包括第一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包括第二匹配服务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针对任一用户,建立该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匹配请求,针对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中的任一个推送平台,执行以下处理: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一重定向请求;
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一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所述第一匹配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第二重定向请求及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于所述第二重定向请求向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该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
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并继续向所述应用客户端返回另一个第一重定向请求,以向另一推送平台的第一匹配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匹配请求,直至获得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的第一用户标识;建立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推送平台上的第一用户标识与该用户在所述需求方平台DSP上的第二用户标识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推送平台向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推送的订单的推送统计数据;
所述需求方平台DSP,根据所述投放数据确定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包括:
选取与所述推送请求匹配的订单;
针对所选取的订单中的每一个订单,查找该订单的频控要求;
根据查找到的每个订单的所述频控要求及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投放数据,从所选取的订单中确定所述待推送媒体内容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当所述应用客户端访问所述多个媒体服务器中的任一媒体服务器时,当所述媒体服务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时,或者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不合法时,所述媒体服务器向所述应用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二匹配服务器的链接向所述需求方平台DSP发送所述用户标识匹配请求。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可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550566.5A 2017-07-07 2017-07-07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218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0566.5A CN109218272B (zh) 2017-07-07 2017-07-07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50566.5A CN109218272B (zh) 2017-07-07 2017-07-07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272A CN109218272A (zh) 2019-01-15
CN109218272B true CN109218272B (zh) 2022-04-26

Family

ID=6499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50566.5A Active CN109218272B (zh) 2017-07-07 2017-07-07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8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5756B (zh) * 2019-01-23 2023-04-14 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无痕曝光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9903085B (zh) * 2019-01-30 2021-10-12 杭州灿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展会广告投放及设备
CN111311310B (zh) * 2020-01-20 2023-06-30 加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订单推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6976B (zh) * 2013-04-03 2016-04-20 晶赞广告(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安全的同步跨域身份标识映射方法
CN103491146B (zh) * 2013-09-10 2017-02-22 百川通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信息投放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36945B (zh) * 2013-11-11 2018-03-27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dsp广告投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79678A (zh) * 2015-11-11 2016-01-27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竞价系统中广告投放的方法
CN106919595B (zh) * 2015-12-25 2020-10-1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Cookie映射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58069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46062B (zh) * 2017-01-22 2022-09-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曝光频次的控制方法、广告交易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272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469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ferring matches and logging-in of online users across devices
US1172928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tching online users across devices
US103267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US10862888B1 (en) Linking a forwarded contact on a resource to a user interaction on a requesting source item
US2015010619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tching online users across devices
US1150971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dicated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ic content
CN107370780B (zh) 基于互联网的媒体推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734519B2 (en) Native advertisement smart injection
CN109218272B (zh)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41768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CN108122124B (zh) 信息推送方法、平台及系统
US20130110944A1 (en) Generating an electronic message during a browsing session
US20160203519A1 (en) Presenting content to an online system user promoting interaction with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install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n a client device
EP2772881B1 (en) Providing advertisement content via an advertisement proxy server
US11716303B1 (en) Selecting an optimal combination of portions of a content item to be presented within a user interface of an online messaging applic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information identifying a set of message threads
US2019009554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ynamic website creation through url parameter analysis
US9497251B2 (en) Serving of web pages according to web site launch times
AU2016354677B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electronic publishing content
CN112669067A (zh) 广告投放方法、本地广告平台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