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3180A -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3180A
CN109213180A CN201810776783.0A CN201810776783A CN109213180A CN 109213180 A CN109213180 A CN 109213180A CN 201810776783 A CN201810776783 A CN 201810776783A CN 109213180 A CN109213180 A CN 109213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v
working depth
dive
height
thr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6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3180B (zh
Inventor
李晔
孙叶义
王友康
姜言清
安力
何佳雨
曹建
张伟
周子烨
崔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767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3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3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3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3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3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4Control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 G05D1/0692Rate of change of altitude or depth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首先,水面释放的AUV将依靠自身重力下潜,当距底高度为60米时,若此时下潜速度超过2m/s,则立即抛载;否则继续下潜,应抛载高度由操纵性仿真给出,AUV到达应抛载高度后立即抛载。抛载完成后AUV将悬浮于某一高度,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当AUV到达工作高度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开始作业。该方法通过大量操纵性仿真数据获得安全抛载高度,提高了抛载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节省了下潜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水下航行器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AUV下潜过程中的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水下无人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作为高技术水下无人平台,在资源开发、海洋科学、水下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型装备。尤其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将目光放在了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区域—-深渊,尤其是深渊地区的水样、生物等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同时也是目前海洋科学的学术前沿。
全海深潜水器作为深渊科学考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都设计了成型的全海深潜水器,并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未来全海深潜水器必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载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高,能节省下潜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的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步骤一:通过水面母船将AUV释放,AUV依靠自身重力下潜;
步骤二:当AUV距离海底高度为60米时,若下潜速度不小于2m/s,则立即抛载;否则继续下潜,AUV到达应抛载高度后立即抛载;
步骤三:抛载完成后,AUV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即惯性距离s,在海水阻力的作用下缓慢减速,最后悬浮于某一高度即悬浮高度;
步骤四:若步骤三中的悬浮高度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首先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随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保持在工作高度,开始作业。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所述应抛载高度的选取方法为:根据操纵性仿真实验得到不同下潜速度w下抛载时所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根据这些仿真数据拟合出一条惯性距离s与抛载时速度w的对应曲线f(w);根据当前时刻的下潜速度w,通过拟合曲线f(w)得到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在距离s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α,得到应抛载高度hp=h+α*s,其中h为AUV工作高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针对立扁体AUV的作业需求,考虑到其下潜时间长、存在触底隐患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立扁体AUV在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高度计算与深度控制方法。首先,水面释放的AUV将依靠自身重力下潜,当距底高度为60米时,若此时下潜速度超过2m/s,则立即抛载;否则继续下潜,应抛载高度由操纵性仿真给出,AUV到达应抛载高度后立即抛载。抛载完成后AUV将悬浮于某一高度,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当AUV到达工作高度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开始作业。该方法通过大量操纵性仿真数据获得安全抛载高度,提高了抛载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节省了下潜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方法针对全海深AUV特殊的立扁体形状,通过大量操纵性仿真试验数据得到抛载时速度与惯性距离对应曲线,并加入了安全系数,AUV在下潜过程中可以离线获得安全抛载高度,提高了抛载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并且当AUV抛载后的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时,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作业高度,节省了下潜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潜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扁体AUV外形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扁体AUV外形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惯性距离s与抛载时下潜速度w的拟合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水面母船将AUV释放,此时AUV的重力大于浮力,AUV依靠自身重力下潜。
(2)当AUV距离海底高度为60米时,若此时下潜速度不小于2m/s,则立即抛载;否则继续下潜,应抛载高度由操纵性仿真给出,AUV到达抛载高度后立即抛载。
(3)抛载完成后,AUV的重力与浮力相等,AUV将继续运动一段距离(惯性距离s),在海水阻力的作用下缓慢减速,最后将悬浮于某一高度。
(4)若步骤(3)中的悬浮高度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首先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随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保持在工作高度,开始作业。
进一步的,因为AUV依靠重力下潜的速度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AUV下潜过程中的抛载高度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当AUV距底高度为60米时,判断当前时刻AUV的下潜速度。
(1)若速度w不小于2m/s,则立即抛载;
(2)若速度w小于2m/s,则需要选取一个应抛载高度hp,当AUV下潜到高度hp时,立即抛载。选取方法为:根据操纵性仿真实验得到不同下潜速度w下抛载时所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根据这些仿真数据拟合出一条惯性距离s与抛载时速度w的对应曲线f(w)。根据当前时刻的下潜速度w,可以通过拟合曲线f(w)得到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在距离s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α,得到应抛载高度hp=h+α*s,其中h为AUV工作高度。
进一步的,抛载后,AUV会在无动力的情况下因为惯性继续下潜一段距离s,随后悬浮于某一高度。若悬浮高度等于工作高度h,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h;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h,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首先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h,随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保持在工作高度h,开始作业。
针对海底定深作业,设置AUV作业高度h=10米,惯性距离对应的安全系数α=1.2,AUV抛载后AUV的重力与浮力平衡。本发明下潜过程中仅考虑垂向下潜运动,下潜速度w一般不会超过2m/s。
1如图1、2所示,当母船抵达目标海域后,通过AUV顶部的吊钩2将AUV1释放,开始下潜。此时AUV的重力大于浮力,AUV可以依靠自身重力向下运动。AUV1上设置有天线3、频闪灯4。
2AUV在下潜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度计8获得自身距离海底的高度H,通过惯导7得到向下运动的速度w。当AUV距离海底高度为60米时,根据当前时刻AUV的下潜速度w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若速度w不小于2m/s,则立即抛载6;
(2)若速度w小于2m/s,则需要选取一个安全抛载高度hp,当AUV继续下潜到该高度时抛载。hp的选取方法为:根据大量的操纵性仿真实验得到不同下潜速度w下抛载时所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根据这些仿真数据拟合出一条惯性距离s与当前速度w下抛载的曲线f(w)(图5)。根据当前时刻的下潜速度w,通过拟合曲线f(w)得到抛载后的惯性运动距离s,在距离s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α,设置安全抛载高度为hp=h+α*s,其中h为AUV工作高度。
操纵性仿真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w,s)=(0.9,8),(w,s)=(1.2,12),(w,s)=(1.3,14),(w,s)=(1.4,16.5),(w,s)=(1.6,20),(w,s)=(1.8,26),(w,s)=(2,33)。其中w为抛载时的运动速度,s为速度w下抛载所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根据这些数据点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了如图5所示的拟合曲线,可以离线对惯性运动距离做出预报。
3通过步骤2完成抛载后,AUV的重力与浮力基本平衡,AUV因为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一段距离(步骤2中通过操纵性仿真实验的得到了惯性运动距离s,但因为实际作业跟仿真实验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实际惯性运动距离并不一定等于s)后悬浮于某一高度。再进行一次判断:
(1)若悬浮高度等于工作高度h,则开启垂向推进器5,通过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h,开始作业。
(2)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h,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首先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h,随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保持在工作高度h,开始作业。

Claims (2)

1.一种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通过水面母船将AUV释放,AUV依靠自身重力下潜;
步骤二:当AUV距离海底高度为60米时,若下潜速度不小于2m/s,则立即抛载;否则继续下潜,AUV到达应抛载高度后立即抛载;
步骤三:抛载完成后,AUV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即惯性距离s,在海水阻力的作用下缓慢减速,最后悬浮于某一高度即悬浮高度;
步骤四:若步骤三中的悬浮高度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通过S面控制使AUV动力定位在工作高度;若悬浮高度不等于工作高度,则开启垂向推进器,首先通过Bang-Bang控制迅速将AUV定位到工作高度,随后控制器切换为S面控制,使AUV保持在工作高度,开始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应抛载高度的选取方法为:根据操纵性仿真实验得到不同下潜速度w下抛载时所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根据这些仿真数据拟合出一条惯性距离s与抛载时速度w的对应曲线f(w);根据当前时刻的下潜速度w,通过拟合曲线f(w)得到对应的惯性运动距离s,在距离s的基础上乘以安全系数α,得到应抛载高度hp=h+α*s,其中h为AUV工作高度。
CN201810776783.0A 2018-07-13 2018-07-13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213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6783.0A CN109213180B (zh) 2018-07-13 2018-07-13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6783.0A CN109213180B (zh) 2018-07-13 2018-07-13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3180A true CN109213180A (zh) 2019-01-15
CN109213180B CN109213180B (zh) 2021-07-13

Family

ID=64990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6783.0A Active CN109213180B (zh) 2018-07-13 2018-07-13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31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403A (zh) * 2019-04-08 2019-06-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神经网络s面控制方法
CN112249276A (zh) * 2020-09-28 2021-01-2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滑翔机的抛载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2157A1 (en) * 2009-05-06 2010-11-11 David Welch Floatation collar for an undersea acoustic receiver and a method of positioning the same
CN102295064A (zh) * 2011-06-10 2011-12-2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自主航行器开锁式抛载装置
CN102323777A (zh) * 2011-06-10 2012-01-1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auv应急抛载方法
CN102320363A (zh) * 2011-06-10 2012-01-1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自主航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统
CN102826211A (zh) * 2012-09-20 2012-12-19 李志军 有效控制潜艇、深潜器上浮系统的装置及沉浮方法
CN103661895A (zh) * 2013-11-30 2014-03-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喷水推进型深海滑翔机
CN104670445A (zh) * 2013-11-30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潜水器超深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5383654A (zh) * 2015-10-30 2016-03-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自主式水下潜器的深度控制装置
CN105652878A (zh) * 2016-03-28 2016-06-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多推进器结合的水下目标低速抵近与悬停潜航体
CN105947146A (zh) * 2016-05-12 2016-09-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
CN205942317U (zh) * 2016-06-30 2017-02-0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微小型模块化auv控制系统
CN106471394A (zh) * 2014-07-03 2017-03-01 康斯堡西特克斯股份公司 拖曳在水中的装备有仪器的缆线的动态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6742069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火星大气进入段最优预测制导方法
CN107957727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动力定位方法
CN108045530A (zh) * 2017-12-04 2018-05-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底电缆探测水下机器人及作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82157A1 (en) * 2009-05-06 2010-11-11 David Welch Floatation collar for an undersea acoustic receiver and a method of positioning the same
CN102295064A (zh) * 2011-06-10 2011-12-2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自主航行器开锁式抛载装置
CN102323777A (zh) * 2011-06-10 2012-01-1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auv应急抛载方法
CN102320363A (zh) * 2011-06-10 2012-01-18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水下自主航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统
CN102826211A (zh) * 2012-09-20 2012-12-19 李志军 有效控制潜艇、深潜器上浮系统的装置及沉浮方法
CN104670445A (zh) * 2013-11-30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潜水器超深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3661895A (zh) * 2013-11-30 2014-03-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喷水推进型深海滑翔机
CN106471394A (zh) * 2014-07-03 2017-03-01 康斯堡西特克斯股份公司 拖曳在水中的装备有仪器的缆线的动态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5383654A (zh) * 2015-10-30 2016-03-09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自主式水下潜器的深度控制装置
CN105652878A (zh) * 2016-03-28 2016-06-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一种多推进器结合的水下目标低速抵近与悬停潜航体
CN105947146A (zh) * 2016-05-12 2016-09-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
CN205942317U (zh) * 2016-06-30 2017-02-08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微小型模块化auv控制系统
CN107957727A (zh) * 2016-10-17 2018-04-24 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动力定位方法
CN106742069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火星大气进入段最优预测制导方法
CN108045530A (zh) * 2017-12-04 2018-05-1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海底电缆探测水下机器人及作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 YAIR RAANAN等: "A Real-time Vertical Plane Flight Anomaly Detection System for a Long Rang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OCEANS 2015-MTS》 *
唐荣庆等: ""探索者"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抛载系统的研制", 《海洋工程》 *
张磊等: "智能无人潜水器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 《系统仿真学报》 *
龚昊: "立扁体AUV的操纵性与运动控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403A (zh) * 2019-04-08 2019-06-1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自主水下机器人神经网络s面控制方法
CN112249276A (zh) * 2020-09-28 2021-01-2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水下滑翔机的抛载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3180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654B (zh) 一种自主式水下潜器的深度控制装置
CN103661895B (zh) 一种喷水推进型深海滑翔机
EP3362351B1 (en) Underwater vehicle
CN106143848B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配平方法
CN106043632A (zh) 一种深海无人潜航器及其使用方法
Arima et al. Modelling and motion simulation of an underwater glider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main wings
CN109213180A (zh) 立扁体auv下潜过程中的安全抛载及深度控制方法
CN203581363U (zh) 一种喷水推进型深海滑翔机
JPH0749277B2 (ja) 重力・浮力調整による艇姿勢の制御を用いたグライダ−型潜水艇
Jeong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high speed unmanned underwater glider
CN110091973B (zh) 一种仿生人形水下探测装置
Jouffroy et al. Towards selective tidal-stream transport for Lagrangian profilers
CN104729879A (zh) 水下采样系统
Ahmad Mazlan A fully actuated tail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biomimetic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Gu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land of an amphibious spherical mother robot in different terrains
JP5343448B2 (ja) 水中航行体とその潜航・水平航行方法
CN109367741A (zh) 一种可变形无人潜航器及其使用方法
AU201838995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buoyancy of a submarine vehicle
CN109163923B (zh) 一种深海沉积物无人无缆取样方法
CN109018278B (zh) 适用于全海深auv的无纵倾无动力下潜方法及抑制纵倾装置
KR20140139153A (ko) 무인 잠수정과 그의 하강 및 승강 방법
RU2014104395A (ru) Самотранспортирующаяся мина-глайдер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становки
Park et al. Mechanism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 control of smart buoy robot
Brower Design of a manta ray inspired underwater propulsive mechanism for long range, low power operation
CN204422247U (zh) 水下采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