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833B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12833B CN109212833B CN201811280594.0A CN201811280594A CN109212833B CN 109212833 B CN109212833 B CN 109212833B CN 201811280594 A CN201811280594 A CN 201811280594A CN 109212833 B CN109212833 B CN 1092128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sub
- edge
- regions
- curv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曲面背光模组,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LED基板,曲面LED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LED芯片;通过对各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的设置,即将至少部分LED芯片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可以提高曲面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是一种非自发光设备,需要通过背光模组来提供背光源,从而实现显示功能。目前,多采用设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mini LED芯片的LED基板来构成背光模组,该种背光模组可以使得液晶显示屏具有高动态范围的屏幕效果,以及显示画面更为细腻等特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曲面液晶显示屏应运而生,然而,曲面液晶显示屏中的曲面背光模组中的各LED芯片因发光角度相同,使得曲面背光模组的发光不均一,导致曲面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下降。
那么,如何提高曲面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曲面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曲面背光模组,所述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LED基板,所述曲面LED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LED芯片;
至少部分所述LED芯片的发光角度不同。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通过对曲面LED基板中各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的设置,即将至少部分LED芯片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可以提高曲面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各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相同且LED基板由平面变为曲面时,LED基板的发光情况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至少部分LED芯片的发光角度不同时,LED基板的发光情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为0时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大于0时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曲面显示面板和曲面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对于背光模组中的LED基板而言,若LED基板11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曲率均基本相同时,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可以均设置为θ1,此时LED基板11的发光亮度可以认为是均匀的,如图1中的左图所示。
若将LED基板11设置为曲面时,如图1中的右图所示,其中,图中未示出LED芯片v,虚线框a所示的区域,与虚线框b所示的区域的曲率不同,且虚线框a所示的区域的曲率大于虚线框b所示的区域的曲率,此时,若各LED芯片的发光仍均设置为θ1时,会导致曲面LED基板11的发光不均一,最终导致曲面背光模组发光不均一,从而影响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和图3给出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曲面LED基板11,图中给出的发光角度只的是位于调光区Y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曲面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曲面背光模组10,曲面背光模组10包括曲面LED基板11,曲面LED基板11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LED芯片v;其中,至少部分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不同。
例如,如图2所示,图中靠上位置标记为10的曲面结构表示曲面背光模组10的侧视图,用以表示曲面背光模组10中不同位置的曲率大小关系,图中靠下位置标记为10的矩形表示曲面背光模组10的俯视图,用以表示曲面背光模组10中曲面LED基板11包括的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的大小关系;m1至m5表示将曲面背光模组10按照曲率变化划分出5个曲率不同的区域(即区域m1未填充,区域m2用密集的黑点填充,区域m3用网格填充,区域m4用稀疏的黑点填充,区域m5用白色填充),每个区域内的曲率可以看作是相同的,不同区域的曲率是不同的。
从图中所示可知,位于5个区域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是不同的,如位于区域m1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为θ1,位于区域m2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为θ2,且很明显θ2大于θ1。而对于同一区域内的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是相同的。
具体地,对于曲面LED基板11,其包括的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与该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相关,也就是说,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越大,那么该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也就越大,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越小,那么该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也就越小;如果通过调整曲面LED基板11中各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曲面显示装置的发光不均一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曲面LED基板11中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的设置,即将至少部分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θ2小于θ3,可以改变各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使得LED基板11的发光亮度均匀,进而改善曲面背光模组10的发光亮度,提高曲面背光模组10的发光亮度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部分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如图2和图3所示;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全部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均设置为不同,未给出图示,只要能够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曲面LED基板11中的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时,可以根据各LED芯片v所在的区域的曲率而定。可选地,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与该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LED芯片v来讲,若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越大,则该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也就越大,若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越小,则该LED芯片的发光角度也就越小。
例如,参见图2所示,曲面LED基板11可以包括五个区域,分别用m1、m2、m3、m4和m5表示,且区域m1的曲率用Q1表示,区域m2的曲率用Q2表示,区域m3的曲率用Q3表示,区域m4的曲率用Q4表示,区域m5的曲率用Q5表示;那么从图中来看,五个区域之间的曲率大小关系可以为:Q1<Q2<Q3<Q4<Q5时,位于区域m1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用θ1表示,位于区域m2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用θ2表示,位于区域m3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用θ3表示,位于区域m4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用θ4表示,位于区域m5内的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用θ5表示,那么位于五个区域内的LED芯片v之间的发光角度的关系可以为:θ1<θ2<θ3<θ4<θ5。
当然,对于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曲面显示装置的曲面所在位置,以及各区域的曲率变化程度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具体地,为了可以根据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确定出该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如下公式确定:
公式1:h=β×π×R/180;
公式2:r×R=1;
其中,r表示曲率,R表示曲率半径,h表示相邻两个LED芯片v之间的间距,β表示相邻两个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大于0时,相邻两个LED芯片v之间的弧线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相邻两个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为0时,相邻两个LED芯片v之间的间距为h,如果相邻两个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大于0时,假设相邻两个LED芯片之间的弧线的长度也为h。
基于此,参见图5所示,在相邻两个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为0时,两个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均为θ1;参见图6所示,在相邻两个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大于0时,为了使得LED基板中各位置的发光亮度均一,需调整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即将两个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均调整为θ3。
那么,通过对上述公式1和公式2的转换,可以得到公式3:θ3-θ1=β/2=(180×L)/(2×π×R)=(90×L)/(π×R)。由于公式3中的R、θ1和L均是已知的,所以通过公式3可以确定出θ3,即在LED芯片v所在区域的曲率为1/R时,就可以确定出该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θ3的具体值。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要改变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可以通过改变LED芯片v表面微结构的方式来实现。具体地,LED芯片v包括发光层,且发光层位于LED芯片v远离曲面LED基板11的一侧,此时,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层表面的微结构,来改变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具体地改变发光层表面微结构的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曲面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的曲面背光模组,也就是说,曲面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为直下式的。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LED,由mini LED芯片制作的背光模组,可以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对比度,显示的图像更为柔和与细腻,并且还有利于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耗;同时,由mini LED芯片制作的背光模组,可以适用于各种特殊形状的液晶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LED芯片可以但不限于为mini LED芯片,指的是晶粒尺寸在1000微米以上的LED。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曲面背光模组10除了包括曲面LED基板11之外,还包括:位于曲面LED基板11出光面的荧光膜、扩散片以及增光膜等,这些结构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发明人还发现,对于曲面显示装置,除了包括曲面背光模组10之外,为了实现显示功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曲面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曲面背光模组10出光面的曲面显示面板20(如图7所示),曲面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如图7所示,网格填充的区域表示像素单元p,图中靠下位置标记为20的结构表示曲面显示面板20的侧视图,用以表示图中曲面显示面板20不同位置的曲率变化;靠上位置标记为20的矩形表示曲面显示面板20的俯视图,用以表示不同曲率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关系。
其中,对于曲面显示面板20包括相对而置的阵列基板和对向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因曲面显示面板20的边缘为曲面设置,若中心轴、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平行时,曲面显示面板20的左侧边相对于中心轴会向上错位,右侧边相对于中心轴会向下错位,使得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很容易产生错位,进而使得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的亮度与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的亮度相比要小,也就是说,越靠近边缘位置,曲面显示面板20的亮度越低,导致曲面显示面板20的亮度不均,从而导致曲面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下降。
例如,如图8所示,其中,CF表示对向基板,LC表示液晶层,array表示阵列基板。从图中可知,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错位量M=(R1-R2)×L/R1,若用U表示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时,错位之后开口面积的差异△TR=M/U,即△TR=(R1-R2)×L/(R1×U)(即公式4)。
其中,L表示弧度,R1表示对向基板的曲率半径,R2表示阵列基板的曲率半径,且R1-R2的值是固定的,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的堆叠结构相关,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U也是固定值。
因此,根据公式4可知,若R1越小,△TR越大,也就是说,对向基板的曲率半径越小,对向基板的曲率越大,则错位之后开口面积的差异越大,即位于曲率较大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越暗,使得曲面显示面板20中具有不同曲率的各区域的亮度差异越大,最终影响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改善曲面显示面板20的发光不均一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的像素单元p,以及向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强度进行设置。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方式1、方式2和方式3三种方式设置:
方式1: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均相同,且向至少部分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方式2:部分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且向各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相同;
方式3:部分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且向至少部分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曲面LED基板11中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的调整的基础上,即将至少部分LED芯片v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的基础上,再对向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调整,和/或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调整,可以从曲面背光模组10和曲面显示面板20两个方面入手,有效改善曲面显示装置发光亮度不均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下面对方式1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像素单元p而言,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均相同,如图7和图9所示。而对于曲面显示面板20,由于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错位,会导致位于边缘位置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小于位于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所以需要对曲面LED基板11中位于边缘区域的LED芯片v的发光亮度进行调整,通过亮度补偿,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
因此,针对曲面LED基板11而言,如图9所示,曲面LED基板11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调光区Y,每一调光区Y包括多个LED芯片v;其中,曲面LED基板11的边缘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区域,曲面LED基板11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一中间区域,第一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一中间区域的曲率,向位于第一边缘区域中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大于向位于第一中间区域中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例如,若将图9所示的m2、m3、m4和m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一边缘区域,将图9所示的区域m1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向位于m2、m3、m4和m5组成的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大于向位于区域m1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强度。
又例如,若将图9所示的m3、m4和m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一边缘区域,将图9所示的区域m1和区域m2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向位于m3、m4和m5组成的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强度,大于向位于m1和m2组成的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的强度。
也就是说,在本方式中,并没有对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进行改动,而是对曲面LED基板11进行改动。
参见图7和图9所示,图中曲面显示面板20中各位置的曲率大小关系,与曲面LED基板11中各位置的曲率大小关系,是完全对应的,如此,可以有利于曲面显示装置的设置,以及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因此,对于曲面LED基板11,只要第一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一中间区域的曲率,那么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一边缘区域对应的区域的曲率,同样也大于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一中间区域对应的区域的曲率,在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相同的基础上,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一边缘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则会小于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一中间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此时,若向位于第一边缘区域中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大于向位于第一中间区域中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则会增加第一边缘区域的发光亮度,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一边缘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针对曲面LED基板11中的第一边缘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边缘区域,第一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调光区Y;其中,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不同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进一步地,向位于不同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向位于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大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大,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小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小。
例如,参见图9所示,调光区用Y表示,若将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一边缘区域时,这四个区域均为第一子边缘区域,其中,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这四个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可以分别用Q2、Q3、Q4和Q5表示,向位于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这四个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分别用T2、T3、T4和T5表示;因Q2<Q3<Q4<Q5时,所以T2<T3<T4<T5。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针对曲面LED基板11中的第一中间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中间区域,第一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调光区Y;其中,若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那么向位于不同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不同;或者,若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时,那么向位于不同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相同。
进一步地,向位于不同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大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大,调光区Y所在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小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小。
例如,如图9所示,若将区域m1、区域m2和区域m3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区域m1、区域m2和区域m3均表示第一子中间区域,此时,第一边缘区域则包括区域m4和区域m5;通过图2可知,区域m1的曲率Q1、区域m2的曲率Q2、以及区域m3的曲率Q3之间的关系为:Q1<Q2<Q3,所以向位于三个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依次增加,即向区域m1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向区域m2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向区域m3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又例如,如图9所示,若将区域m1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因区域m1内各位置的曲率相同,所以向位于区域m1内的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曲面LED基板11具有四个侧边为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边缘区域(若将图2中的m2、m3、m4和m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一边缘区域时)可以是曲面LED基板11的相对两个侧边(如左侧边和右侧边)所在区域,也就是说,第一边缘区域对应的两个侧边的曲率不为0,而两外的两个侧边(如图2中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所在区域的曲率为0,此时,第一边缘只是部分围绕第一中间区域(若将图2中的区域m1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设置。
当然,如图3所示,第一边缘区域(若将图3中除密集的黑点填充区域之外的区域看作是第一边缘区域时)还可以是曲面LED基板11的四个侧边所在区域,也就是说,曲面LED基板11的四个侧边所在区域的曲率均不为0,此时第一边缘完全围绕第一中间区域(若将图3中密集的黑点填充的区域看作是第一中间区域时)设置。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曲面LED基板11的第一边缘区域可以是图2所示,还可以是图3所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下面对方式2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方式2而言,与前述方式1不同,本方式是对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进行的改进,并没有对向各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进行改进。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曲面LED基板11而言,不管各位置的曲率如何,向各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相同,也就是说,曲面LED基板11的发光亮度是一致的。而对于曲面显示面板20,若改变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同样可以对位于边缘位置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进行补偿,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
因此,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而言,如图10所示,曲面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可以包括第二边缘区域,曲面显示面板20的中间区域可以包括第二中间区域,第二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二中间区域的曲率,位于第二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第二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
例如,若将图10所示的n2、n3、n4和n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二边缘区域,将图10所示的区域n1看作是第二中间区域时,位于n2、n3、n4和n5组成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区域n1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
又例如,若将图10所示的n3、n4和n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二边缘区域,将图10所示的区域n1和区域n2看作是第二中间区域时,位于n3、n4和n5组成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n1和n2组成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
在本方式中,只要第二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二中间区域的曲率,在曲面LED基板11的发光亮度一致的基础上,位于第二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第二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即可提高位于第二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发光亮度,以均衡第二边缘区域与第二中间区域之间的发光亮度,从而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的第二边缘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边缘区域,第二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其中,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位于不同第二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第二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位于第二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与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大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大,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小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小。
例如,参见图10所示,像素单元用p表示,若将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二边缘区域时,这四个区域均为第二子边缘区域,其中,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这四个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可以分别用Q2、Q3、Q4和Q5表示,位于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这四个第二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分别用K2、K3、K4和T5表示;因Q2<Q3<Q4<Q5时,所以K2<K3<K4<K5。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的第二中间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中间区域,第二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其中,若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那么位于不同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或者,若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时,位于不同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在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位于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与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大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大,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小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小。
例如,如图10所示,若将区域n1、区域n2和区域n3看作是第二中间区域时,区域n1、区域n2和区域n3均表示第二子中间区域,此时,第二边缘区域则包括区域n4和区域n5;通过图7可知,区域n1的曲率Q1、区域n2的曲率Q2、以及区域n3的曲率Q3之间的关系为:Q1<Q2<Q3,所以位于三个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加,即位于区域n1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位于区域n2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位于区域n3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
又例如,如图10所示,若将区域n1看作是第二中间区域时,因区域n1内各位置的曲率相同,所以位于区域n1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曲面显示面板20而言,第二边缘区域所在位置,可以是图7、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当然,还可以是图7、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四个侧边所在区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下面对方式3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方式3而言,与前述方式1和前述方式2均不同,本方式既对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还对向各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进行了改进。
首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曲面LED基板11而言,曲面LED基板11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调光区Y,调光区Y包括多个LED芯片v;曲面LED基板11的边缘区域包括第三边缘区域,曲面LED基板11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三中间区域,第三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三中间区域的曲率,向位于第三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大于向位于第三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如此,可以增加第三边缘区域的发光亮度,对曲面显示面板20中与第三边缘区域对应的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亮度进行补偿,从而有利于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
其次,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曲面显示面板20的边缘区域包括第四边缘区域,曲面显示面板20的中间区域包括第四中间区域,第四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第四中间区域的曲率,位于第四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第四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
如此,可以增加第四边缘的发光亮度,再结合曲面LED基板11中第三边缘区域的发光亮度的增加,可以大大均衡第四边缘区域与第四中间区域之间的发光亮度,从而有效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
具体地,针对曲面LED基板11而言,第三边缘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子边缘区域,第三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调光区Y;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不同第三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进一步地,向位于不同第三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向位于第三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大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大,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小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小。
由于针对曲面LED基板11而言,是对向LED芯片v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改进,所以对于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0所示的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
因此,以图10所示的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三边缘区域时,这四个区域均为第三子边缘区域,其中,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这四个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可以分别用Q2、Q3、Q4和Q5表示,向位于区域m2、区域m3、区域m4和区域m5这四个第三子边缘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分别用T2、T3、T4和T5表示;因Q2<Q3<Q4<Q5时,所以T2<T3<T4<T5。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曲面LED基板11中的第三中间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子中间区域,第三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调光区Y;其中,若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那么向位于不同第三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不同;或者,若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时,那么向位于不同第三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相同。
进一步地,向位于不同第三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第三子中间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大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大,调光区Y所在的第三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小时,向该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也就越小。
同样以图10所示的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m1、区域m2和区域m3看作是第三中间区域时,区域m1、区域m2和区域m3均表示第三子中间区域,此时,第三边缘区域则包括区域m4和区域m5;通过图2可知,区域m1的曲率Q1、区域m2的曲率Q2、以及区域m3的曲率Q3之间的关系为:Q1<Q2<Q3,所以向位于三个区域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依次增加,即向区域m1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向区域m2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向区域m3内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或者,又以图10所示的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m1看作是第三中间区域时,因区域m1内各位置的曲率相同,所以向位于区域m1内的各调光区Y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相同。
具体地,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而言,第四边缘区域可以包括多个第四子边缘区域,第四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其中,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位于不同第四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第四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位于第四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与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大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大,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越小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小。
由于针对曲面显示面板20而言,是对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改进,而前述方式2中也是对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改进,所以对于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0所示的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
因此,以图10所示的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组成的区域看作是第四边缘区域时,这四个区域均为第四子边缘区域,其中,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这四个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可以分别用Q2、Q3、Q4和Q5表示,位于区域n2、区域n3、区域n4和区域n5这四个第四子边缘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分别用K2、K3、K4和K5表示;因Q2<Q3<Q4<Q5时,所以K2<K3<K4<K5。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中间区域包括多个第四子中间区域,第四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其中,若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那么位于不同第四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不同;或者,若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时,位于不同第四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第四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的大小,可以根据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决定。可选地,在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时,位于第四子中间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与该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也就是说,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大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大,像素单元p所在的第四子中间区域的曲率越小时,该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越小。
同样以图10所示的曲面显示面板20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n1、区域n2和区域n3看作是第四中间区域时,区域n1、区域n2和区域n3均表示第四子中间区域,此时,第四边缘区域则包括区域n4和区域n5;通过图7可知,区域n1的曲率Q1、区域n2的曲率Q2、以及区域n3的曲率Q3之间的关系为:Q1<Q2<Q3,所以位于三个区域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依次增加,即位于区域n1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位于区域n2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位于区域n3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
或者,又以图10所示的曲面LED基板11的结构为例,若将区域n1看作是第四中间区域时,因区域n1内各位置的曲率相同,所以位于区域n1内的像素单元p的开口面积相同。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本方式是结合了前述方式1中对曲面LED基板11的改进,以及前述方式2中对曲面显示面板20的改进,即结合了前述两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定地改善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均一性,从而提高了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曲面LED基板11和曲面显示面板20进行灵活设置,大大增加了设置的灵活性。
说明一点,为避免与前述方式1和2混淆,在方式3中,定义了第三边缘区域、第四边缘区域、第三中间区域和第四中间区域。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边缘区域与前述方式1中的第一边缘区域,并不是曲面LED基板11中不同的边缘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方式而已,同理,第三中间区域与第一中间区域、第四边缘区域与第二边缘区域、以及第四中间区域与第二中间区域,同样只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方式而已。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具有四个侧边的显示装置为例,若曲面显示面板20的第二边缘区域(或第四边缘区域)为相对两个侧边(如左侧边和右侧边)所在区域时,那么对于曲面LED基板11,第一边缘区域(或第三边缘区域)同样也在相对两个侧边(如左侧边和右侧边)所在区域,且均位于显示装置的同一侧,如图7所示,如此,有利于曲面显示装置的制作,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曲面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如图11所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显示装置,通过对各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的设置,即将至少部分LED芯片的发光角度设置为不同,可以提高曲面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曲面背光模组,所述曲面背光模组为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所述曲面背光模组包括曲面LED基板,所述曲面LED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LED芯片;
至少部分所述LED芯片的发光角度不同;所述LED芯片的发光角度与该所述LED芯片所在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曲面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曲面背光模组出光面的曲面显示面板,所述曲面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
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均相同,且向至少部分所述LED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或,部分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不同,且向各所述LED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相同;
或,部分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不同,且向至少部分所述LED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均相同;
所述曲面LED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调光区,每一所述调光区包括多个所述LED芯片;
所述曲面LED基板的边缘区域包括第一边缘区域,所述曲面LED基板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的曲率,向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区域中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大于向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中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曲面LED基板:
所述第一边缘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所述调光区;各所述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不同;
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所述调光区;各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不同;或,各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向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曲面LED基板:
向位于所述第一子边缘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所述调光区所在的第一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各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所述第一子中间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所述调光区所在的第一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包括第二边缘区域,所述曲面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曲率,位于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
向各所述LED芯片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均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曲面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边缘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边缘区域,所述第二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位于所述第二子边缘区域内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与该所述像素单元所在的第二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所述第二中间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子中间区域包括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不同,位于所述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与该像素单元所在的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正相关;或,各所述第二子中间区域的曲率相同,位于不同所述第二子中间区域内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相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LED基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调光区,所述调光区包括多个所述LED芯片;所述曲面LED基板的边缘区域包括第三边缘区域,所述曲面LED基板的中间区域包括第三中间区域,所述第三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三中间区域的曲率,向位于所述第三边缘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大于向位于所述第三中间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
所述曲面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包括第四边缘区域,所述曲面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包括第四中间区域,所述第四边缘区域的曲率大于所述第四中间区域的曲率,位于所述第四边缘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四中间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边缘区域包括多个第三子边缘区域,所述第三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所述调光区;各所述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向位于所述第三子边缘区域内的所述调光区提供的驱动信号强度,与该所述调光区所在的第三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所述第四边缘区域包括多个第四子边缘区域,所述第四子边缘区域包括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各所述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不同,位于所述第四子边缘区域内的所述像素单元的开口面积,与该所述像素单元所在的第四子边缘区域的曲率正相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80594.0A CN109212833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280594.0A CN109212833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2833A CN109212833A (zh) | 2019-01-15 |
CN109212833B true CN109212833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64997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80594.0A Active CN109212833B (zh) | 2018-10-30 | 2018-10-30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128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4885A (zh) * | 2019-06-28 | 2019-09-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221177A (zh) * | 2019-11-29 | 2020-06-0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153093B (zh) | 2021-12-09 | 2023-04-07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27991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Koichi Matsui | 直下型照明装置 |
CN101425264A (zh) * | 2008-11-20 | 2009-05-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亮度均匀的显示装置与方法 |
CN104391410A (zh) * | 2014-10-01 | 2015-03-0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显示面板 |
CN105511161A (zh) * | 2016-01-05 | 2016-04-20 |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电视 |
CN105739156A (zh) * | 2016-05-04 | 2016-07-06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显示设备 |
CN207378597U (zh) * | 2017-08-25 | 2018-05-1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71681A (ja) * | 2005-12-22 | 2007-07-05 |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 湾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湾曲液晶表示装置 |
-
2018
- 2018-10-30 CN CN201811280594.0A patent/CN1092128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27991A (ja) * | 2003-01-24 | 2004-08-12 | Koichi Matsui | 直下型照明装置 |
CN101425264A (zh) * | 2008-11-20 | 2009-05-0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亮度均匀的显示装置与方法 |
CN104391410A (zh) * | 2014-10-01 | 2015-03-0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显示面板 |
CN105511161A (zh) * | 2016-01-05 | 2016-04-20 |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电视 |
CN105739156A (zh) * | 2016-05-04 | 2016-07-06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曲面显示设备 |
CN207378597U (zh) * | 2017-08-25 | 2018-05-18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2833A (zh) | 2019-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1513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8020956B (zh) | 显示装置 | |
US7530711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CN109164641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101493706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10750009A (zh) | 显示装置 | |
US8514347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772438B2 (en) | Backligh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9212833B (zh)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 |
US9864231B2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0914982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4729720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及びこの面状照明装置をバックライト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 |
CN1598663A (zh)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4061488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WO2023284641A1 (zh) |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 |
KR102088872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3053323A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色坐标调节方法 | |
KR101816314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11243425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428240B1 (ko) | 곡면형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2987394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7386062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US20240014182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27249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2006394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