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762A -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762A
CN109212762A CN201811277397.3A CN201811277397A CN109212762A CN 109212762 A CN109212762 A CN 109212762A CN 201811277397 A CN201811277397 A CN 201811277397A CN 109212762 A CN109212762 A CN 109212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adjusting rod
sleeve
display scree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73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峥
田文红
马占山
井颢然
孙志宇
郑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73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27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对设置;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调节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调节结构,分别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透镜组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使用者反复调节以适配近视度数,简化了调节操作,并且使调节操作更加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于近视用户来说,使用虚拟显示设备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便,因此,大部分虚拟设备均为物距可调,并且一般物距调节方式为手动调节,其调节方式主要有:1)齿轮齿条传动,即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依靠齿轮的转动,推动齿条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显示屏前后运动;2)锥齿轮组合螺纹传动,通过一组或多组锥齿轮带动螺杆旋转,推动螺母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显示屏前后运动。但是上述两种调节方式都不能实现精确地对焦,需要使用者反复调节以适配近视度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方式不能实现精确对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R设备,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
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对设置;
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调节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结构,分别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透镜组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显示屏套筒;
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中。
可选地,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左一透镜、左一透镜套筒、右一透镜、右一透镜套筒;
所述左一透镜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中,所述右一透镜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中;
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导向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调节杆和第一限位螺母;
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左一透镜套筒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中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使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所述第一调节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螺母;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导向杆、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调节杆、第二限位螺母、第三支架、第三导向杆、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调节杆、第三限位螺母;
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所述第二调节杆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四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螺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所述第三调节杆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且所述第三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六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螺母;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三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第三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右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左二透镜、左二透镜套筒、右二透镜、右二透镜套筒;
所述左二透镜固定在所述左二透镜套筒中,所述右二透镜固定所述右二透镜套筒中;
所述左二透镜套筒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右二透镜套筒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左二透镜和所述右二透镜位于同一平面并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第四支架、第四导向杆、第五支架和第五导向杆;
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
所述第四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四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所述第五支架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
所述第五支架上设置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有第八通孔;
所述第五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可选地,驱动装置为步进马达;
所述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为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与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脉冲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VR设备的调节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VR设备,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结构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调节杆;
所述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包括:
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
所述调节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透镜组件中的可动透镜沿所述调节杆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透镜组件与显示模块相对设置;控制芯片连接调节结构;控制芯片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调节结构发送控制信号;调节结构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透镜组件;调节结构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显示模块显示的虚拟图像可以在人眼中清晰成像。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使用者反复调节以适配近视度数,简化了调节操作,并且使调节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成像范围的示意图之一;
图6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成像范围的示意图之二;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VR设备的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11、显示模块12、透镜组件13和调节结构14;
所述透镜组件13与所述显示模块12相对设置;
所述控制芯片11,连接所述调节结构14,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14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结构14,分别连接所述显示模块12和所述透镜组件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13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12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2显示虚拟图像,虚拟图像通过透镜组件13在人眼中成像。控制芯片11中可以预置有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当控制芯片11接收到调节指令时,根据调节指令和对应关系确定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调节结构14。调节结构14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透镜组件13中可动透镜的位置,即调节透镜组件13中可动透镜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虚拟图像在人眼中可以清晰成像。具体地,预先建立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与调节指令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指令与透镜组件13位置的关系,从而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眼睛视力度数自动调节透镜组件13的位置。例如100°、300°、600°分别对应调节指令1、调节指令2、调节指令3;调节指令1对应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1cm,调节指令2对应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1.5cm,调节指令3对应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2cm。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手动调节,本发明实施例不仅简化了调节操作,而且可以使调节操作更精确。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的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模块12包括显示屏1201和显示屏套筒1202;
所述显示屏1201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中。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201可以分为左眼显示屏和右眼显示屏,分别显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从而实现三维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透镜组件13包括左一透镜1301、左一透镜套筒1302、右一透镜1303、右一透镜套筒1304;
所述左一透镜1301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中,所述右一透镜1303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中;
所述左一透镜1301和所述右一透镜1303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
本实施例中,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可以是凸透镜,即用户通过凸透镜观看显示模块12显示的虚拟图像,虚拟图像的成像位置距离人眼更近,使近视用户可以看清虚拟图像。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的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调节结构14包括第一支架1401、第一导向杆1402、第一驱动装置1403、第一调节杆1404和第一限位螺母1405;
所述第一支架1401位于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中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使所述左一透镜1301和所述右一透镜1303位于同一平面;
参照图3所示的调节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架1401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的第一通孔14051和第二通孔14052;
所述第一导向杆140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4051,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上;
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14052,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上的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14052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3,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螺母1405;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4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1401沿所述第一调节杆1404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1301和所述右一透镜1303与所述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401位于左一透镜套筒1302和右一透镜套筒1304的中间,分别连接左一透镜套筒1302和右一透镜套筒1304,将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固定在同一平面上。第一支架140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051和第二通孔14052,第二通孔14052中设置有螺纹。第一导向杆1402一端贯穿第一通孔14051,另一端固定在显示屏套筒1202上,使得透镜组件13在移动时可以沿着第一导向杆1402移动,避免透镜组件13发生位置偏移。第一调节杆1404上也设置有螺纹,第一调节杆1404贯穿第二通孔14052,并且第一调节杆1404上的螺纹与第二通孔14052中的螺纹相配合。第一调节杆140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403,当第一驱动装置1403根据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调节杆1404转动时,由于第一调节杆1404上的螺纹与第二通孔14052中的螺纹相配合,因此可以带动第一支架1401在第一调节杆1404上移动,从而调节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与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调节杆140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螺母1405,限制第一支架1401在第一调节杆1404上的移动距离,避免调节过度时第一支架1401从第一调节杆1404上脱落。参照图6a,调节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与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的调节范围等于显示屏1201的调节范围,当显示屏1201位于a1点时,显示屏1201显示的图像通过透镜成像在a2点;当显示屏1201位于b1点时,显示屏1201显示的图像通过透镜成像在b2点。
可选地,参照图4a和图4b所示的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调节结构14包括第二支架1406、第二导向杆1407、第二驱动装置1408、第二调节杆1409、第二限位螺母1410、第三支架1411、第三导向杆1412、第三驱动装置1413、第三调节杆1414、第三限位螺母1415;
所述第二支架1406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所述第二支架1406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1407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上;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四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408,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螺母1410;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408,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支架1406沿所述第二调节杆1409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1301与所述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三支架1411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所述第三支架1411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导向杆141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上;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且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六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413,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螺母1415;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14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支架1411沿所述第三调节杆1414移动,调节所述右一透镜1303与所述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左一透镜1301和右一透镜1303作为一个整体调节透镜组件13与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分别调节左一透镜1301的位置和右一透镜1303与显示屏120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适用于左眼右眼近视度数不同的用户。
具体地,见图4a,第二支架1406连接左一透镜套筒1302;第二支架1406上设置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中设置有螺纹。第二导向杆1407的一端贯穿第三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显示屏套筒1202上,从而使左一透镜套筒1302在移动时可以沿着第二导向杆1407移动,避免发生位置偏移。第二调节杆1409上设置有螺纹,第二调节杆1409贯穿第四通孔,并且第二调节杆1409上的螺纹与第四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第二调节杆140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1408,当第二驱动装置1408根据控制信号驱动第二调节杆1409转动时,由于第二调节杆1409上的螺纹与第四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因此可以带动第二支架1406在第二调节杆1409上移动,从而调节左一透镜1301的位置。并且第二调节杆140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母1410,避免调节过度时第二支架1406从第二调节杆1409上脱落。
同样的,见图4b,第三支架1411连接右一透镜套筒1304,在第三驱动装置1413根据控制信号驱动第三调节杆1414转动时,由于第三调节杆1414上的螺纹与第六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因此可以带动第三支架1411在第三调节杆1414上移动,从而调节右一透镜1303的位置。
第二支架1406与左一透镜套筒1302的连接位置,可以设置在左一透镜套筒1302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左一透镜套筒1302靠近右一透镜套筒1304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在左一透镜套筒1302远离右一透镜套筒1304的一侧。同样的,第三支架1411与右一透镜套筒1304的连接位置,可以设置在右一透镜套筒1304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右一透镜套筒1304靠近左一透镜套筒130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在右一透镜套筒1304远离左一透镜套筒1302的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选地,参照图5所示的VR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透镜组件13还包括左二透镜、左二透镜套筒、右二透镜1305、右二透镜套筒1306;
所述左二透镜固定在所述左二透镜套筒中,所述右二透镜1305固定所述右二透镜套筒1306中;
所述左二透镜套筒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背离所述显示屏1201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右二透镜套筒1306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背离所述显示屏1201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左二透镜和所述右二透镜1305位于同一平面并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
本实施例中,透镜组件13可以包括上述的单透镜,也可以双透镜。具体地,左二透镜固定在左二透镜套筒中,右二透镜1305固定在右二透镜套筒1306中,将左二透镜套筒固定在左一透镜套筒1302背离显示屏1201一侧的设定位置处,将右二透镜套筒1306固定在右一透镜套筒1304背离显示屏1201一侧的设定位置处。并且,左二透镜套筒和右二透镜套筒1306位于同一平面,且平行于显示屏1201。参照图6b中透镜调节范围,当右一透镜1303位于c1点时,显示屏显示的图像通过右一透镜成像在c2点,形成的虚像通过右二透镜1305再次成像在c3点;当右一透镜1303位于d1点时,显示屏显示的图像通过右一透镜成像在d2点,形成的虚像通过右二透镜1305再次成像在d3点。
参照图6a和图6b所示的成像范围的示意图,在相同的成像范围时,双透镜结构中透镜调节范围比单透镜结构中显示屏调节范围小,减小透镜调节范围就可以缩短VR设备的尺寸,进而减轻VR设备的机身重量。
可选地,见图2,所述调节结构14还包括第四支架1416、第四导向杆1417、第五支架1418和第五导向杆1419;
所述第四支架1416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1302;
所述第四支架1416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四导向杆1417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上;
所述第五支架1417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1304;
所述第五支架1417上设置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1201的有第八通孔;
所述第五导向杆1418的一端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1202上。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左一透镜套筒1302设置上第四支架1416,在显示屏套筒1202上固定第四导向杆1417,第四导向杆1417的一端贯穿第四支架1416上的第七通孔,从而使左一透镜套筒1302在移动时,可以沿着第四导向杆1417移动,避免左一透镜套筒1302发生位置偏移。同样的,在右一透镜套筒上1304设置第五支架1417,在显示屏套筒1202上固定第五导向杆1418,第五导向杆1418的一端贯穿第五支架1417上的第八通孔,从而使右一透镜套筒1304在移动时,可以沿着第五导向杆1418移动,避免右一透镜1303套筒发生位置偏移。
可选地,驱动装置为步进马达;
所述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为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与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脉冲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403、第二驱动装置1408、第三驱动装置1413可以是步进马达,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控制芯片11中可以预置有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与透镜组件位置的关系,以及移动距离与控制步进马达的脉冲信号之间的关系。例如,用户眼睛视力度数100°、300°、600°分别对应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1cm、1.5cm、2cm,移动距离为0.5cm、1cm、1.5cm分别对应脉冲信号1、脉冲信号2、脉冲信号3。在控制芯片11接收到调节指令后,根据调节指令确定透镜组件的移动距离,进而确定控制步进马达的脉冲信号。例如,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为300°,应当对应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1.5cm,当前透镜组件13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距离为1cm,则透镜组件13应向远离显示模块12的方向移动0.5cm,对应脉冲信号1。脉冲信号还可以对应调节杆的转动圈数。例如,控制芯片向步进马达发出脉冲信号1,使得步进马达根据控制信号驱动调节杆转动5圈,带动透镜组件13移动0.5cm。脉冲信号包括脉冲频率、脉冲数量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透镜组件与显示模块相对设置;控制芯片连接调节结构;控制芯片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调节结构发送控制信号;调节结构分别连接显示模块和透镜组件;调节结构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显示模块显示的虚拟图像可以在人眼中清晰成像。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使用者反复调节以适配近视度数,简化了调节操作,并且使调节操作更加精确。
实施例二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R设备的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如实施例一所述的VR设备,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11、显示模块12、透镜组件13和调节结构14,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控制芯片11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14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步骤202,所述调节结构14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13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12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1中预置有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用户可以根据用户眼睛视力度数发出调节指令,控制芯片11在接收到调节指令后,根据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调节指令确定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调节结构14。调节结构14接收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透镜组件13中可动透镜与显示模块1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显示模块12显示的虚拟图像可以在人眼中清晰成像。
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14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调节杆;
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
所述调节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透镜组件13中的可动透镜沿所述调节杆移动。
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4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调节杆,控制芯片11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调节结构14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调节杆转动相应的圈数,从而使调节杆带动透镜组件13中的可动透镜沿调节杆移动相应的距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芯片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调节结构发送控制信号;调节结构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无需使用者反复调节以适配近视度数,简化了调节操作,并且使调节更加精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
所述透镜组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对设置;
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调节结构,被配置为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结构,分别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透镜组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显示屏套筒;
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包括左一透镜、左一透镜套筒、右一透镜、右一透镜套筒;
所述左一透镜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中,所述右一透镜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中;
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均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导向杆、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调节杆和第一限位螺母;
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左一透镜套筒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中间,并分别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和所述右一透镜套筒,使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所述第一调节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一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螺母;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和所述右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导向杆、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调节杆、第二限位螺母、第三支架、第三导向杆、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调节杆、第三限位螺母;
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所述第二调节杆贯穿所述第四通孔,并且所述第二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四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螺母;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左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所述第三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五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所述第三调节杆贯穿所述第六通孔,并且所述第三调节杆上的螺纹与所述第六通孔中的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三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限位螺母;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三调节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三调节杆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支架沿所述第三调节杆移动,调节所述右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还包括左二透镜、左二透镜套筒、右二透镜、右二透镜套筒;
所述左二透镜固定在所述左二透镜套筒中,所述右二透镜固定所述右二透镜套筒中;
所述左二透镜套筒固定在所述左一透镜套筒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右二透镜套筒固定在所述右一透镜套筒背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设定位置处;
所述左二透镜和所述右二透镜位于同一平面并平行于所述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第四支架、第四导向杆、第五支架和第五导向杆;
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所述左一透镜套筒;
所述第四支架上设置有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七通孔;
所述第四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七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所述第五支架连接所述右一透镜套筒;
所述第五支架上设置开口面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有第八通孔;
所述第五导向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八通孔,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屏套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R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为步进马达;
所述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为用户眼睛视力度数与控制所述步进马达的脉冲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9.一种VR设备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VR设备,所述VR设备包括控制芯片、显示模块、透镜组件和调节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接收调节指令,根据预置的调节指令与控制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调节指令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调节结构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设置有驱动装置和调节杆;
所述向所述调节结构发送所述控制信号,包括:
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透镜组件中可动透镜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
所述调节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透镜组件中的可动透镜沿所述调节杆移动。
CN201811277397.3A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Pending CN1092127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7397.3A CN109212762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7397.3A CN109212762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762A true CN109212762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97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7397.3A Pending CN109212762A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27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795A (zh) * 2021-04-16 2021-07-06 湖南金色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视力校正功能的vr头盔
CN114594564A (zh) * 2022-02-28 2022-06-0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传动机构及虚拟现实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26A (zh) * 2011-01-20 2012-07-25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的对焦驱动装置
CN207181829U (zh) * 2017-09-25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头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726A (zh) * 2011-01-20 2012-07-25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的对焦驱动装置
CN207181829U (zh) * 2017-09-25 2018-04-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头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东北林学院,湖南林学院合编: "《人造板机械设计 试用教材 上》", 31 December 197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5795A (zh) * 2021-04-16 2021-07-06 湖南金色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视力校正功能的vr头盔
CN114594564A (zh) * 2022-02-28 2022-06-0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传动机构及虚拟现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863B (zh) 立体摄像机及其视差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05395343B (zh) 视觉调节干预机以及视力训练方法
CN104932103B (zh) 一种可调式头戴显示器
CN207799241U (zh) 一种用于头戴式设备的焦距可连续调节的光学系统
US11487080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adjustment method
CN205067867U (zh) 用于头戴式视觉设备的视距调节结构
WO2018184718A1 (de) Augmented-reality(ar)-brille und verfahren zur einmischung virtueller bilder in ein durch mindestens ein brillenglas für einen träger der brille sichtbares bild
EP3580604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focus adjustment of displays
CN109212762A (zh) 一种vr设备和vr设备的调节方法
CN206906702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
CN209858860U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109106567A (zh) 一种用于近视治疗的多视距显示系统
CN108008536B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焦和保护眼睛功能的vr眼镜
WO2019051643A1 (zh) 显示组件及头戴显示设备
DE102015214671B4 (de) Autofokussierende opt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optischen Autofokussierung
CN203433194U (zh) 可调头戴显示光学系统及头戴显示装置
CN205610838U (zh) 一种虚拟立体显示的装置
CN208459706U (zh) 一种自动调节屈光度的眼镜
CN206710716U (zh) 一种随动头显装置
CN110658622A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微显示器光学目镜及其调整方法
CN209030338U (zh) 双目立体相机对焦设备
CN206741110U (zh) 一种光学显示模组精确装配系统
CN218923133U (zh) 瞳距调节装置以及视力训练设备
US11150437B1 (en) Prescription adjust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arifocal subsystems
CN220419694U (zh) 智能头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