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7693A -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7693A
CN109167693A CN201811187584.2A CN201811187584A CN109167693A CN 109167693 A CN109167693 A CN 109167693A CN 201811187584 A CN201811187584 A CN 201811187584A CN 109167693 A CN109167693 A CN 109167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al homed
mlag
port
homed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75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7693B (zh
Inventor
吴兰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75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7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7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7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用于解决现有的单向隔离机制消耗的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用性,业界提出了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eGroup,跨机箱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不同设备上的物理链路组成逻辑上的链路聚合组,从而把链路可靠性提高到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或称双归系统),如图1所示。
其中,peer-link对等链路为双归设备(包括MLAG主设备和MLAG备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且必须做链路聚合,用于交换协商报文及传输部分流量。为了增加peer-link的可靠性,一般采用多条链路做链路聚合。peer-link上不能配置其他业务。双主检测链路DADLINK是一条三层互通链路,用于MLAG主备设备间发送双主检测报文。当链路分别连接两端设备(比如,交换机Switch-A和交换机Switch-B)时,组成链路聚合组,此时的链路聚合组为双归MLAG组。也就是说,在两端设备以双归接入方式组网之后,双归MLAG组成员加入,所建立起的链路聚合组为双归MLAG组。此时,双归MLAG组的成员包括本地成员和对端成员。当链路仅连接在一端设备上(比如,交换机Switch-A或交换机Switch-B)时,所组成的链路聚合组为单归MLAG组。此时,单归MLAG组的成员仅本地成员。也就是说,在一端设备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之后,所建立的链路聚合组为单归MLAG组。其中,图1中Sever-1为服务器。
目前,MLAG常应用于高可靠性数据中心网络中,用于连接TOR(top of rack,架顶式)交换机或服务器以提高可靠性。比如,使用MLAG接入二层网络,此时,用户到网络的南北向流量及东西向流量,都会涉及到单播流量、广播流量和组播流量。此外,使用MLAG还可以接入三层网络。
如图2所示为使用MLAG接入二层网络时,对流量进行单播转发的示意图,其中,Sever-1和Sever-2均为服务器。具体来讲,对于东西向流量的单播,查找到出口为双归MLAG组,直接从本地成员转发出去,具体流量走向如图2中①号箭头的走向所示;对于南北向流量的双归MLAG组单播来说,从双归MLAG组的本地成员输入,查找得到出口,直接转发出去,具体流量走向如图2中②号箭头的走向所示;此外,还可以是Switch-B上联口被block(阻塞),转发到peer-link,到达Switch-A上从其上联口转发出去,具体的流量走向如图2中③号箭头的走向所示。对于南北向流量的单归MLAG组单播来说,可以从单归MLAG组的本地成员输入,Switch-B上联口被block,转发到peer-link,到达Switch-A上再从其上联口转发出去,具体流量走向如图2中④号箭头的走向所示。
如图3所示为使用MLAG接入二层网络时,对流量进行广播或组播转发的示意图。其中,主机侧对流量的广播或组播具体为,转发一份报文至上联口,转发一份到peer-link,Switch-B上单向隔离作用,广播或组播不能从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转发出去,从单归MLAG组的本地成员端口或其它端口正常转发输出,具体的流量走向如图3中⑤号箭头的走向所示。网络侧对流量的广播或组播,Switch-A下联的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转发一份报文,同时转发一份到peer-link,Switch-B上单向隔离作用,广播或组播不能从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转发出去,从单归MLAG组的本地成员端口或其它端口正常转发输出,具体的流量走向如图3中⑥号箭头的走向所示。从上述报文转发行为可知,要实现无环的MLAG环境,就需要使用单向隔离的机制。
现有的单向隔离机制有以下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为组播隔离方案,具体来讲,重新申请组播组用作peer-link输入报文的VLAN泛洪域,新组播组仅添加需转发peer-link报文的端口,包括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和普通面板端口,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则不添加。同时peer-link外的其他端口VLAN泛洪组播不变。如此一来,每个VLAN对应新增1个组播组,组播组成员的添加或删除切换性能开销较大。
第二种方案为安全ACL隔离方案,对于双归MLAG组的成员,下发ACL规则实现隔离,其他端口不安装隔离表项。规则1:允许通过源端口为peer-link接口,目的端口为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三层单播报文;规则2:拒绝通过源端口为peer-link接口,目的端口为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所有报文。优先级规则1>规则2。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切换为单归MLAG组时,隔离表项动态删除。如此一来,一旦成员端口变动,需同时变动安全表项,然而,安全表项属于多业务共用资源,需处理业务优先级关系,从而导致处理逻辑较为复杂。
可见,现有的单向隔离机制所采用的方案,在进行环路隔离配置时消耗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单向隔离机制消耗的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包括:
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可选地,所述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包括:
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可选地,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若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在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在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更改单元,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可选地,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可选地,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可选地,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在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可选地,在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对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所建立的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进行初始配置。然后,对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便直接更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于通常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数目较为有限,对成员端口所进行的单向隔离属性的更改,所耗费的时间较短。在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发生改变时,能够高效地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进行更改,实现重新配置。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单向隔离机制消耗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双归MLAG组单向隔离属性的高效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现有MLAG双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MLAG接入二层网络时,对流量进行单播转发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MLAG接入二层网络时,对流量进行广播或组播转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中步骤S101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中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口单向隔离配置方案所对应的ASIC芯片示意图;
图8为现有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再恢复过程中流量走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中步骤S103的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中在步骤S503之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中在步骤S703之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包括:
S101: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S102: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S103: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建立双归MLAG组。也就是说,在两端设备以双归接入方式组网之后,双归MLAG组成员加入,建立双归MLAG组。比如,Switch-A交换机和Switch-B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组网,建立双归MLAG组。然后,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进行配置。也就是说,分别针对双归MLAG组的每个成员端口进行单向隔离属性配置。由于通常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数目较为有限,直接对成员端口进行单向隔离属性配置,有效减少了配置所耗费的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之后,检测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如果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发生改变,将更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从而实现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的重新配置。比如,若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变为了单归属性,则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重新配置为单归成员属性。也就是说,在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时,能够基于成员端口高效地对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进行重新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1: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包括:
S201: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S202: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S203: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01至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具体可以是,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的端口。然后,以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也就是说,以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为索引,分别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以及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用于表征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用于表征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这两个表的特征与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然后,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也就是说,直接将这两个表项中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隔离时,双向报文都被隔离丢弃。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自由组合设置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进一步来配置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采用图表2来配置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时的示意图。
表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组成的两端设备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双归MLAG组之后,以免来自peer-link的报文从两端设备各转发一份,从而导致多包,即为了实现MALG防环,在配置peer-link时,需要对peer-link的端口进行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一经配置不随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的改变而改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S302: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以图1为例,该对等链路对应于图1中Switch-A和Switch-B之间的peer-link。然后,将该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并将其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基于表2中所示的内容,可以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以及将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之间的peer link的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具体配置如表3所示。
表3
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将该双归MLAG组的其它成员端口按表2中端口P3来进行配置(属于缺省配置,不需要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为在采用如上所述的端口单向隔离配置方案之后,ASIC芯片配置效果的其中一种示意图,其中,peer-link LAG为对等聚合链路。该图仅示出了Switch-B上ASIC芯片上端口p1、p2、p3、p4、pm的单向隔离属性。其中,MLAG-1为双归MLAG组,p3为MLAG-1的成员端口。MLAG-2为单归MLAG组,p4为MLAG-2的成员端口。p1和p2是peer-link LAG的成员端口。pm代表普通端口。该芯片所采用的端口隔离表项仍如图7中所示。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一旦下行链路发生故障再恢复时,由于单向隔离属性配置还未及时完成,广播和未知名单播流量在两端设备各转发一份出现短暂环路多包。单向隔离属性配置消耗的时间越长,则环路多包数量越多。具体如图8所示为现有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再恢复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来讲,Switch-A下联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down(故障),down的成员链路退出MLAG-1,MLAG-1由双归接入切换为单归接入(即双归成员属性变为单归成员属性),Switch-A上删除单向隔离属性配置;同时,Switch-B上也删除单向隔离属性配置。最终主机侧和网络侧流量转发如图8中的左侧所示。
一旦,Switch-A下联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up(故障恢复),up的成员链路重新加入MLAG-1,成员链路的加入在毫秒级完成,MLAG-1由单归接入切换为双归接入。Switch-A上重新添加单向隔离属性配置(peer-link->MLAG-1方向流量隔离),同时通告对端设备MLAG-1变为双归接入。Switch-B收到MLAG-1双归通告,重新添加单向隔离配置(peer-link->MLAG-1方向流量隔离)。由于成员链路的添加或删除在毫秒处理级别,而现有单向隔离机制所进行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如果需要更新转发组播表,则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这样的话,在完成设置前,广播或组播流从Switch-A和Switch-B都能转发出去,服务器将收到两份报文。因此,现有技术在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再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环路多包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以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来配置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的方案。在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的故障恢复对应的成员端口变动时,通过更新发生变动的成员端口的相关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从而实现处理级别在毫秒级别。当双归MLAG组单向隔离策略基于成员端口更新时,处理时间相当或更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步骤S103: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包括:
S401: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S402:若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若检测到该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也就是说,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重新配置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该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该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该单归MLAG组具体为第一交换机或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比如,如图8中所示的MLAG-2为单归MLAG组。也就是说,在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时,直接更新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从而降低了在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的切换过程中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的设置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步骤S401之后,若检测到该单归MLAG组重新切换为双归MLAG组,则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双归成员属性。也就是说,将该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由混杂调整为隔离,以及将目的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混杂调整为隔离。也就是说,在单归MLAG组切换为双归MLAG组时,直接更新该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从而降低了在单归MLAG组切换为双归MLAG组的切换过程中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的设置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单向隔离机制下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的故障再恢复过程中的多包问题,请参考图10,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1: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S502: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S503: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S504: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S505: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501至步骤S505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若检测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比如,图8所示中的Switch-A下联的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down,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比如,实时对ASIC芯片上的端口的链路状态进行检测,检测链路状态是否变化。若检测到端口由链路up变为链路down,则确定出该端口所在的成员链路发生了故障。然后,ASIC芯片产生MLAG成员链路down通告。
然后,基于该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比如,在端口为链路down时,双归属性是否变为了单归属性。然后,若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然后,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比如,删除图8左侧所示的Switch-A下联的成员链路,此时对端交换机为Switch-B。然后,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比如,将图8左侧所示的Switch-A下联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原来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隔离<isolate,isolate>,重新配置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混杂<promiscuous,promiscuou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在步骤S503:若所述双归属性发生变化,触发发生故障的MLAG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601: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S602: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601至步骤S6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对端交换机接收到双归变化通告。然后,将该对端交换机在双归MLAG组所对应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比如,将图8左侧所示的Switch-B下联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原来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隔离<isolate,isolate>,重新配置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混杂<promiscuous,promiscuous>。也就是说,在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地将其成员链路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双归MLAG组的切换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所述方法还包括:
S701: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S702: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S703: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S704: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S705: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701至步骤S705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若检测到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比如,图8所示中的Switch-A下联的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由down变为up,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然后,基于该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若该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然后,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比如,增加图8右侧所示的Switch-A下联的成员链路,此时对端交换机为Switch-B。然后,将该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双归成员属性。比如,将图8右侧所示的Switch-A下联的成员链路的端口隔离属性由原来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混杂<promiscuous,promiscuous>,重新配置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隔离<isolate,isolate>。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在步骤S703: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801: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S802: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801至步骤S8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对端交换机接收到双归变化通告。然后,将该对端交换机在双归MLAG组中所对应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双归成员属性。比如,将图8右侧所示的Switch-B下联的成员链路的端口隔离属性由原来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混杂<promiscuous,promiscuous>,配置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为隔离<isolate,isolate>。也就是说,在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时,能够快速地将其成员链路的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双归MLAG组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10,用于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检测单元20,用于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更改单元30,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单元10用于:
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单元10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改单元30还用于:
若检测单元20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若检测单元20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改单元3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更改单元30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改单元3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更改单元30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包括:
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若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9.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所述双归MLAG组是由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以双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更改单元,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改变,则更改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
以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做索引,确定每个成员端口在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以及在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
将每个成员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交换机和所述第二交换机之间的对等链路;
将所述对等链路的端口在所述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隔离,以及在所述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表中的表项所对应的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配置为混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切换为单归MLAG组,则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单归成员属性,其中,所述双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隔离,所述单归成员属性具体为源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和目的端口单向隔离属性均配置为混杂,所述单归MLAG组是所述第一交换机或所述第二交换机以单归接入方式进行组网而建立的;
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单归MLAG组切换为所述双归MLAG组,则将所述单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故障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删除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触发发生故障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双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单归成员属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链路故障恢复,则产生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
基于所述MLAG成员链路恢复通告,检测所述双归MLAG组的双归属性是否改变;
若检测到所述双归属性改变,则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
增加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
将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触发发生故障恢复的成员链路连接的交换机向对端交换机发送双归变化通告之后,所述更改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所述双归变化通告;
将所述对端交换机在所述双归MLAG组的成员端口的单向隔离属性由所述单归成员属性更改为所述双归成员属性。
CN201811187584.2A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167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7584.2A CN109167693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7584.2A CN109167693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693A true CN109167693A (zh) 2019-01-08
CN109167693B CN109167693B (zh) 2022-03-18

Family

ID=6487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7584.2A Active CN109167693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76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9007A (zh) * 2020-12-26 2021-03-3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全链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1931A (zh) * 2021-05-17 2021-09-10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vxlan网络中支持mlag双活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00007A (zh) * 2022-01-07 2022-05-13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M-LAG系统中的MACsec的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788A (zh) * 2012-04-05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35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19086A (zh) * 2014-08-07 2014-12-17 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链路双归属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639464A (zh) * 2015-01-09 2015-05-2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OpenFlow交换机上实现跨交换机链路聚合的系统及方法
CN106656789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Mlag广播和组播的芯片实现方法
CN106685788A (zh) * 2017-01-10 2017-05-1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堆叠模式下pvlan的芯片实现方法
CN106686657A (zh) * 2016-12-06 2017-05-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Mlag双归接入ip网络链路负载均衡方法
US20170257309A1 (en) * 2016-03-02 2017-09-07 Arista Networks, Inc.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service for vxlan on an mlag domain
CN107547402A (zh) * 2017-07-19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61A (zh) * 2017-12-18 2018-07-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788A (zh) * 2012-04-05 2012-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35420A (zh) * 2014-07-3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19086A (zh) * 2014-08-07 2014-12-17 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链路双归属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639464A (zh) * 2015-01-09 2015-05-2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OpenFlow交换机上实现跨交换机链路聚合的系统及方法
US20170257309A1 (en) * 2016-03-02 2017-09-07 Arista Networks, Inc.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service for vxlan on an mlag domain
CN106686657A (zh) * 2016-12-06 2017-05-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Mlag双归接入ip网络链路负载均衡方法
CN106656789A (zh) * 2016-12-30 2017-05-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Mlag广播和组播的芯片实现方法
CN106685788A (zh) * 2017-01-10 2017-05-1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堆叠模式下pvlan的芯片实现方法
CN107547402A (zh) * 2017-07-19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61A (zh) * 2017-12-18 2018-07-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9007A (zh) * 2020-12-26 2021-03-30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全链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81931A (zh) * 2021-05-17 2021-09-10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vxlan网络中支持mlag双活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81931B (zh) * 2021-05-17 2022-04-12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vxlan网络中支持mlag双活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00007A (zh) * 2022-01-07 2022-05-13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M-LAG系统中的MACsec的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4500007B (zh) * 2022-01-07 2023-12-22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M-LAG系统中的MACsec的实现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693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454B (zh) 节点间链路聚合系统和方法
CN101155109B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系统及设备
CN104486124B (zh) 使用逻辑端口实现多系统链路聚合的装置及方法
CN104253764B (zh)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20218B (zh) 纵向堆叠组网中防止环路的方法和装置
EP291135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9167693A (zh) 一种基于跨机箱链路聚合组mlag的隔离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69268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 in a network
CN101984606A (zh) 基于lacp的设备级冗余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GB2483563A (en) Dual homing connection of access network to transport network
WO2012142910A1 (zh) 弹性网络接口、互连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9995654A (zh) 一种基于隧道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98350A (zh) 跨多个架构交换机的虚拟链路聚合
WO2017113929A1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转发设备集群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03532863B (zh) 一种实现软件堆叠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70231A (zh) 组播流转发实现方法和路由网桥(rb)
CN104270231A (zh)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206422787U (zh) 用于通信的设备和系统
CN102064999B (zh) 实现组播报文转发的方法和组播报文转发设备
CN106209637A (zh) 从虚拟可扩展局域网至虚拟局域网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2215165B (zh) 一种相切环网的报文处理方法及以太网交换机
CN104579704B (zh) 组播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532851A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网络中的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79090A (zh) 一种流量传输的方法、节点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