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6887A -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6887A
CN109166887A CN201810975329.8A CN201810975329A CN109166887A CN 109166887 A CN109166887 A CN 109166887A CN 201810975329 A CN201810975329 A CN 201810975329A CN 109166887 A CN109166887 A CN 109166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t
oled
infrared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53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6887B (zh
Inventor
袁学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53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6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6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6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6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6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该OLED显示屏包括OLED组件和红外阻塞膜,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第二非透光区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通过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对应设置红外阻塞膜,本申请有利于该OLED显示屏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屏是手机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手机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全面屏手机首先提升了手机的颜值,让手机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另外同样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着显著的提升。而当下手机屏幕多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如何采用OLED显示屏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是一大难点。
目前全面屏的红外传感方案为将屏幕某位置挖空或做成透明,挖空或透明位置下面放置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透过挖空或透明区域发射和接收红外光,从而实现传感功能。若采用在屏幕上挖空的方案,则屏幕上的挖空区域无法实现显示功能。若采用将屏幕上的某区域做成透明,透明区域不能显示或者难以实现与屏幕其它区域一致的显示效果,因此制约了全面屏的屏幕表现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该OLED显示屏包括OLED组件和红外阻塞膜,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使得第二透光区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及第二非透光区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OLED显示屏及贴设于OLED显示屏下的红外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OLED组件,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于OLED组件的一侧形成一红外阻塞膜,红外阻塞膜具有与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和与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非透光区。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于OLED组件的发光侧相反的背光侧上设置红外阻塞膜,且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及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非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进而在该OLED显示屏背光侧设置红外传感器时,红外光能够从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向外界发射,而第二非透光区对第一非透光区形成遮挡,第二非透光区能够吸收和/或反射照射向第一非透光区的红外线,避免OLED组件中位于第一非透光区的电子元件受红外线照射引起的显示效果不佳及材料老化导致显示残影的问题,而且OLED显示屏上对应设有红外传感器件的区域能够正常显示,有利于其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OLED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红外阻塞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OLED显示屏中OLED组件的层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OLED组件中OLED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OLED组件中驱动电路层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屏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电子设备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OLED显示屏制作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屏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OLED显示屏100包括OLED组件10和红外阻塞膜20,OLED组件10与红外阻塞膜20层叠设置。例如,红外阻塞膜20紧贴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或者,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且红外阻塞膜20与OLED组件10之间还设置其他层状结构,例如基板、衬底层等。其中,OLED组件10的背光侧是指OLED组件10上与其发光侧相反的另一侧。
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元件、部件,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元件或部件,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元件或部件。
参阅图2、图3,其中,OLED组件10具有第一透光区12和第一非透光区14。红外阻塞膜20具有与第一透光区12对应的第二透光区22和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阻塞膜20层叠设置于OLED组件10的背光侧,第二透光区22与第一透光区12重合,第二非透光区24与第一非透光区14重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第一非透光区14上设有各种电子元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连接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线路及线路上的开关元件,进而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上时,第二非透光区24对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上的各电子元件形成遮蔽保护。
在该OLED显示屏100的屏下设置红外传感器时,例如指纹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等,该红外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部分经第二透光区22和第一透光区12传递向屏幕外,部分红外光照射于第二非透光区24上,被红外阻塞膜20吸收和/或反射掉,以避免红外光照射电子元件引起的显示效果不佳及因长期被红外线照射导致电子元器件老化进而导致显示残影等问题。
结合参阅图4至图6,具体地,OLED组件10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11和驱动电路层13,OLED层11的透光区与驱动电路层13的透光区叠加重合的区域形成第一透光区12,OLED组件10除第一透光区12外的区域为第一非透光区14。
其中,OLED层11具有OLED发光单元110,驱动电路层13具有驱动线路130,OLED发光单元110及驱动线路130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第二非透光区24用于对OLED发光单元110和驱动线路130形成遮蔽保护。
例如,OLED层11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OLED发光单元110,驱动线路13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31以及连接薄膜晶体管131的电极线,电极线例如是水平设置的扫描线132和竖直设置的数据线133,扫描线132与数据线133将驱动电路层13分割出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区134,每个子像素区134对应设置有OLED发光单元110,OLED发光单元110通过薄膜晶体管131与扫描线132、数据线133电连接。其中,OLED发光单元110包括有机发光材料。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具体地,OLED层11中的多个OLED发光单元110及其他非透明元件占据的区域形成OLED层11的非透光区,OLED层11中除非透光区外剩余的区域为透光区。其他非透明元件例如是上述薄膜晶体管131、扫描线132、数据线133和电容元件等。驱动电路层13中薄膜晶体管131、扫描线132和数据线133等元件占据的区域形成驱动电路层13的非透光区。OLED层11中非透光区与驱动电路层13中非透光区叠加组合的并集区域构成第一非透光区14,OLED层11中透光区与驱动电路层13中透光区叠加重合的交集区域构成第一透光区12。
继续参阅图2、图3,第二透光区22的图案与第一透光区12的图案相同,第二非透光区24的图案与第一非透光区14的图案相同,进而第二透光区22与第一透光区12对应重合,以便于红外线从第二透光区22与第一透光区12传递到屏幕外;第二非透光区24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重合,以便于第二非透光区24对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上的各电子元件进行遮挡,形成遮蔽保护。
参阅图7至图9,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吸收层23,红外吸收层23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吸收层23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红外吸收层23例如为黑色树脂、氧化钼、炭黑或亚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材质制成。
或者,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反射层21,红外反射层21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反射层21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红外反射层21例如为银或铝及其合金材质制成。
或者,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层叠设置,且红外反射层21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
参阅图10、图11,具体地,该OLED显示屏100还包括透明基板30和透明封装层32,透明基板30例如是硬质玻璃基板或聚亚酰胺(polyimide,PI)基板,透明封装层32的材质可与透明基板30的材质相同。OLED组件10及透明封装层32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上,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背离OLED组件10的一侧上;或者红外阻塞膜20、OLED组件10及透明封装层32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上。
例如,红外阻塞膜20仅包括红外反射层21或红外吸收层23,红外反射层21或红外吸收层23通过蒸镀或涂敷于透明基板30上,再于红外反射层21或红外吸收层23上依次形成驱动电路层13、OLED层11及透明封装层32。
具体地,透明基板30例如是硬质玻璃基板、柔性玻璃基板、聚亚酰胺(polyimide,PI)基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板、聚苯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基板、聚碳酸酯(polyethylene,PC)基板等,透明封装层32的材质可与透明基板30的材质相同。
在透明基板30上设置衬底层,例如采用聚亚酰胺(polyimide,PI)材料。在衬底层上形成缓冲层,该缓冲层的存在可以防止水分和氧气渗透到驱动电路层及OLED层中,进而影响OLED显示屏100的性能。缓冲层的材质可选用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或其他性质相近且稳定的材料。
在缓冲层上设置红外反射层21或红外吸收层23。例如,设置红外反射层21,该红外反射层21例如为银或铝材质制成。或者,设置红外吸收层23,红外吸收层23为黑色树脂、氧化钼、炭黑或亚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材质制成。
或者,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吸收层23和红外反射层21。在缓冲层上依次设置红外吸收层23和红外反射层21,进而红外吸收层23未完全吸收的红外光被红外反射层21反射,进一步地保证了OLED组件10中的各电子元件免受红外线的照射。
再于红外阻塞膜20上设置驱动电路层13,驱动电路层13包括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源极、漏级和导电线路。
OLED层11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及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第一电极与漏级电连接,以接收漏级传输的驱动信号。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对应作为阳极层和阴极层,阴极层、阳极层分别向有机发光层注入电子和空穴,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内复合,从而激发有机发光层产生激子,激子辐射衰减而发光。
透明封装层32将OLED组件10、红外阻塞膜20封装于透明基板30上。或者,透明封装层32将OLED组件10封装于透明基板30上,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背离OLED组件10的一侧上。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的具体方式与其设置于OLED组件10和透明基板30之间的方式相同。
例如,透明封装层32和透明基板30均采用硬质玻璃基板等刚性材质,则该OLED显示屏100为刚性OLED显示屏。透明封装层32和透明基板30采用PI基板、PET基板等柔性材质,则该OLED显示屏100为柔性OLED显示屏。
参阅图12,在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背离OLED组件10的一侧上时,OLED显示屏100还包括透明保护层(Protect Film)34,透明保护层34设于红外阻塞膜20背离OLED组件10的一侧。透明保护层34例如采用氧化硅或氮化硅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OLED显示屏100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弹性层36和金属层38,且弹性层36设置于透明保护层34背离红外阻塞膜20的一侧。弹性层36例如采用泡棉等弹性材质以保护OLED组件10及红外阻塞膜20,金属层38例如为铜层。此时,在OLED显示屏100背侧设置红外传感器时,需在弹性层36和金属层38上挖孔,使得红外传感器设置于透明保护层34上。
若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与OLED组件10之间,则在OLED显示屏100背侧设置红外传感器时,将红外传感器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上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红外阻塞膜20可设置于OLED组件10一侧的局部区域。在该局部区域内,第二透光区22与第一透光区12对应重合,第二非透光区24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重合。例如设置于OLED显示屏100的上部三分之一区域或下部三分之一区域,以便于在OLED显示屏100的上部设置屏下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及在OLED显示屏100的下部设置指纹传感器等。在另一实施例中,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一侧的整体区域,进而红外传感器设置于OLED显示屏100的任一位置均可。
参阅图13,OLED显示屏还100包括透明盖板40和偏光片42,且偏光片42和透明盖板40依次设置于OLED组件10背离红外阻塞膜20的一侧。具体地,偏光片42和透明盖板40依次设置于透明封装层32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透明盖板40与偏光片42之间通过光学胶粘合。
参阅图1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参阅图15,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OLED显示屏100及设置于OLED显示屏100下的红外传感器200,红外传感器20透过第二透光区22及第一透光区12向外界发射红外光,第二非透光区24对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上的各电子元件进行遮挡,使其免于遭受红外光的照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数字音视频播放器、电子阅读器、手持游戏机和车载电子设备等。
在一实施例中,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一侧的局部区域,红外传感器200件对应于红外阻塞膜20的位置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OLED组件10一侧的整体区域,进而红外传感器200件设置于OLED显示屏100的任一位置均可。
在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背离OLED组件10的一侧上时,于红外阻塞膜20背离透明基板30的一侧依次设置透明保护层34、弹性层36和金属层38。此时,在OLED显示屏100背侧设置红外传感器200时,需在弹性层36和金属层38上挖孔,使得红外传感器200贴设于透明保护层34上。
若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与OLED组件10之间,则在OLED显示屏100背侧设置红外传感器200时,将红外传感器200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上即可。
以下方法项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标号同上述装置项实施例中的部件,请结合参阅,以便于理解。
参阅图1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11:提供一OLED组件。
提供一OLED组件10,OLED组件10具有第一透光区12和第一非透光区14。
OLED组件10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11和驱动电路层13,OLED层11的透光区与驱动电路层13的透光区叠加重合的区域形成第一透光区12,OLED组件10除第一透光区12外的区域为第一非透光区14。OLED层11具有OLED发光单元110,驱动电路层13具有驱动线路130。OLED发光单元110位于OLED层11的非透光区,驱动线路130位于驱动电路层13的非透光区,即OLED发光单元110和驱动线路130均位于第一非透光区14。
步骤12:于OLED组件的背光侧层叠形成一红外阻塞膜。
于OLED组件10的一侧形成一红外阻塞膜20,红外阻塞膜20具有与第一透光区12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22和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重合的第二非透光区24。
其中,第二非透光区24与第一非透光区14对应重合,以对OLED发光单元110和驱动线路130形成遮蔽保护。
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吸收层23,红外吸收层23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3,红外吸收层23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
或者,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反射层21,红外反射层21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反射层21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
或者,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具有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层叠设置,且红外反射层21设于驱动电路层13背离OLED层11的一侧。例如,红外反射层21为银、铝或其合金材质制成,红外吸收层23为黑色树脂、氧化钼、炭黑或亚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材质制成。
参阅图17,图17是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与驱动电路层13之间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21:提供一透明基板。
提供一透明基板30,透明基板30例如是硬质玻璃基板等硬质基板或PI基板、PET基板等柔性基板。
步骤22:于透明基板30上形成红外阻塞膜20。
红外阻塞膜20包括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红外吸收层23采用黑色树脂,通过涂敷、蒸镀或沉积法设形成于缓冲层上,再经蚀刻或光刻等手段制得第一透光区12和第一非透光区14。红外反射层21采用铝材通过溅射和图案化工艺形成于红外吸收层23上,图案化铝层以制得第二透光区22和第二非透光区24,进而形成该红外反射层21。
红外阻塞膜20还可为红外反射层21和红外吸收层23中的一种。
步骤23:于红外阻塞膜上形成驱动电路层。
于红外阻塞膜20上形成驱动电路层13。驱动电路层13包括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源极、漏级和导电线路。
在缓冲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可采用铟锌氧化物等材料制成,再图案化半导体层。在半导体层上形成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材质可选用氮化硅等。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栅极和相邻栅极的导电线路,栅极可通过溅射和图案化工艺制得。之后于栅极层上形成介质层,对介质层进行图案化,形成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以裸露出半导体层。在介质层上形成导电层,图案化导电层,以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处形成源极、漏极,及连接相邻源极的导电线路。
半导体层、栅极绝缘层、栅极、源极、漏级和导电线路均位于驱动电路层13的非透光区。
步骤24:于驱动电路层上形成OLED层。
于驱动电路层13上形成OLED层11。OLED层11包括依次形成于驱动电路层13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与漏级电连接,以接收漏级传输的驱动信号。
步骤25:于OLED层上形成透明封装层。
于OLED层11上形成透明封装层32。透明封装层32将OLED层11及驱动电路层13封装起来,以防止水分和氧气渗透到OLED层11及驱动电路层13,影响显示屏的性能。
步骤26:于透明封装层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设置偏光片。
于透明封装层32背离红外阻塞膜20的一侧设置偏光片42,偏光片42将整个OLED显示屏覆盖,使得OLED显示屏能够成像。
步骤27:于偏光片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设置透明盖板。
于偏光片42背离红外阻塞膜20的一侧设置透明盖板40,透明盖板40用于保护整个OLED显示屏的显示面。
参阅图18,图18是红外阻塞膜20设置于透明基板30背离OLED层11一侧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30:提供一透明基板。
步骤31:于透明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
步骤32:于驱动电路层上形成OLED层。
步骤33:于OLED层上形成透明封装层。
步骤34:于透明基板上背离OLED层的一侧形成红外阻塞膜。
于透明基板30上背离OLED层11的一侧形成红外阻塞膜20。红外阻塞膜20的形成工艺同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35:于红外阻塞膜背离OLED组件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
于红外阻塞膜20背离OLED组件10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34。透明保护层34例如采用氧化硅或氮化硅材质制成,通过沉积法形成于红外阻塞膜20上。
步骤36:于透明保护层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形成弹性层。
于透明保护层34背离红外阻塞膜20的一侧形成弹性层36。弹性层36例如采用泡棉等弹性材质以保护OLED组件10及红外阻塞膜20,缓冲其可能受到的外部冲击力。
步骤37:于弹性层背离透明保护层的一侧形成金属层。
于弹性层36背离透明保护层34的一侧形成金属层38。例如,在弹性层36上镀一铜层,进一步地保护OLED组件10及红外阻塞膜20,以及使得OLED显示屏的侧面光滑,便于装配。
步骤38:于透明封装层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设置偏光片。
步骤39:于偏光片背离红外阻塞膜的一侧设置透明盖板。
本申请通过于OLED组件的发光侧相反的背光侧上设置红外阻塞膜,且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及红外阻塞膜上的第二非透光区与OLED组件的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进而在该OLED显示屏背光侧设置红外传感器时,红外光能够从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第一透光区向外界发射,而第二非透光区对第一非透光区形成遮挡,第二非透光区能够吸收和/或反射照射向第一非透光区的红外线,避免OLED组件中位于第一非透光区的电子元件受红外线照射引起的显示效果不佳及材料老化导致显示残影的问题,而且OLED显示屏上对应设有红外传感器件的区域能够正常显示,有利于在电子设备上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及
红外阻塞膜,具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和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的第二非透光区;
所述红外阻塞膜层叠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的背光侧,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所述第二非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和驱动电路层,所述OLED层的透光区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透光区叠加重合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OLED组件除所述第一透光区外的区域为所述第一非透光区;
其中,所述OLED层具有OLED发光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具有驱动线路,所述OLED发光单元及所述驱动线路位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所述第二非透光区用于对所述OLED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线路形成遮蔽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吸收层,所述所述红外吸收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吸收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反射层,所述红外反射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反射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包括红外反射层和红外吸收层,所述红外反射层和所述红外吸收层具有所述第二透光区和所述第二非透光区,所述红外反射层和所述红外吸收层层叠设置,且所述红外反射层设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反射层为银或铝及其合金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层为黑色树脂、氧化钼、炭黑或亚氧化钛中的任一种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基板和透明封装层,所述红外阻塞膜、所述OLED组件及所述透明封装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基板和透明封装层,所述OLED组件及所述透明封装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所述红外阻塞膜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OLED组件的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设于所述红外阻塞膜背离所述OLED组件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弹性层和金属层,且所述弹性层设置于所述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红外阻塞膜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屏还包括透明盖板和偏光片,且所述偏光片和所述透明盖板依次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背离所述红外阻塞膜的一侧。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屏及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屏下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透过所述第二透光区及所述第一透光区向外界发射红外光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一侧的局部区域,所述红外传感器件对应于所述红外阻塞膜的位置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阻塞膜设置于所述OLED组件一侧的整体区域,所述红外传感器件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屏的任一位置。
16.一种O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OLED组件,所述OLED组件具有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非透光区;
于所述OLED组件的背光侧层叠形成一红外阻塞膜,所述红外阻塞膜具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透光区和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对应重合的第二非透光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OLED层和驱动电路层,所述OLED层的透光区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的透光区叠加重合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OLED组件除所述第一透光区外的区域为所述第一非透光区;
其中,所述OLED层具有OLED发光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具有驱动线路,所述OLED发光单元及所述驱动线路位于所述第一非透光区,所述第二非透光区用于对所述OLED发光单元和所述驱动线路形成遮蔽保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一OLED组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提供一透明基板;
于所述透明基板上形成所述驱动电路层;
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形成所述OLED层;
于所述OLED层上形成透明封装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OLED组件的背光侧层叠形成一红外阻塞膜的步骤,具体为:
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所述红外阻塞膜;或者
于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设置所述红外阻塞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OLED层的一侧设置所述红外阻塞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于所述红外阻塞膜背离所述OLED组件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
于所述透明保护层背离所述红外阻塞膜的一侧形成弹性层;
于所述弹性层背离所述透明保护层的一侧形成金属层。
CN201810975329.8A 2018-08-24 2018-08-24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9166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5329.8A CN109166887B (zh) 2018-08-24 2018-08-24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5329.8A CN109166887B (zh) 2018-08-24 2018-08-24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6887A true CN109166887A (zh) 2019-01-08
CN109166887B CN109166887B (zh) 2021-03-05

Family

ID=6489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5329.8A Active CN109166887B (zh) 2018-08-24 2018-08-24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68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8983A (zh) * 2019-08-20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设备和制造阵列基板的方法
CN110867480A (zh) * 2019-11-29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80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幕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5307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368822A (zh) * 2017-08-18 2017-1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7381405U (zh) * 2017-09-15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5307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368822A (zh) * 2017-08-18 2017-11-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7381405U (zh) * 2017-09-15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8983A (zh) * 2019-08-20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设备和制造阵列基板的方法
WO2021031117A1 (en) * 2019-08-20 2021-02-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rray substrate
CN110678983B (zh) * 2019-08-20 2022-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设备和制造阵列基板的方法
US11469261B2 (en) 2019-08-20 2022-10-11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rray substrate
CN110867480A (zh) * 2019-11-29 2020-03-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80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幕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6887B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2484B (zh) 具有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26806B (zh) 触摸显示装置
CN106206649B (zh) 自电容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4077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6774549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90526B (zh) 集成了内嵌式触摸面板的柔性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10033700A (zh) 显示设备和柔性电路板
CN110391277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527932A (zh) 显示设备
CN106024840A (zh) 柔性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oled显示装置
US985790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having protrusions and depressions
JP2019075229A (ja) 表示装置
KR20160051207A (ko)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679369A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
US2024004953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99697B2 (en) Input detection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01079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66887A (zh) 电子设备、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KR102639989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10210065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309114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10023891A (zh) 压力触控结构、压力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103681694A (zh)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柔性显示器
KR20190052327A (ko) 표시장치
CN210271564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