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6053A -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6053A
CN109166053A CN201810939430.8A CN201810939430A CN109166053A CN 109166053 A CN109166053 A CN 109166053A CN 201810939430 A CN201810939430 A CN 201810939430A CN 109166053 A CN109166053 A CN 109166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m
information
work station
model
integ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9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德湖
刘敬疆
任志旭
吴锋
岳乃华
孙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u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motion Center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u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motion Center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u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motion Center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ug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94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6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6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6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位于主机房的BIM工作站、位于运输车辆的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位于工厂流水线端的BIM子工作站,位于移动端的RFID读取器Ⅱ和ZIGBEE传感器,以及位于装配式构件表面上的金属标签,金属标签内部设置有RFID传感器,且外表面设置有二维码标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硬件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开发;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涵盖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提升项目硬件配置的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物3D模型,它能够连接建筑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帮助项目团队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正确性。基于BIM的装配式系统存在各个相互关联的硬件配置效率低下,需要提供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硬件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开发。并且针对BIM的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仅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通用,无法涵盖整个生命周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硬件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开发;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涵盖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提升项目硬件配置的管理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包括位于主机房的BIM工作站、位于运输车辆的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位于工厂流水线端的BIM子工作站,位于移动端的RFID读取器Ⅱ和ZIGBEE传感器,以及位于装配式构件表面上的金属标签,金属标签内部设置有RFID传感器,且外表面设置有二维码标签;主机房的BIM工作站包括BIM服务器和网络协作平台,BIM服务器分别通过网线连接网络协作平台,通过无线连接至少三台运输车辆和至少两条工厂流水线端,运输车辆的RFID读取器Ⅰ和移动端的RFID读取器Ⅱ分别无线连接金属标签的RFID传感器,运输车辆的GPS传感器连接BIM工作站,移动端的ZIGBEE传感器连接BIM子工作站;二维码标签设置有彩色图案,同一个建筑构件上不同的装配式构件二维码标签的颜色相同,不同建筑构件上的二维码标签的颜色不同。
优选地,所述金属标签采用ABS外壳抗金属标签,包括外壳和抗金属标签,RFID传感器位于外壳内部,外壳胶贴粘贴于装配式构件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均位于运输车辆的驾驶室内,RFID读取器Ⅰ的信号覆盖整个车厢。
优选地,所述BIM子工作站包括与ZIGBEE传感器相匹配的传感器组,以及与BIM工作站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模块。
优选地,所述移动端还包括显示器和通讯功能的扫描器,扫描器扫描二维码标签并将信息反馈至BIM工作站,信息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BIM网络协作平台,包括如下小步:
S11:构建BIM参数化模型:利用主机房的BIM工作站,将底层建筑产品化,根据建筑信息、结构信息、机电信息和装修信息,创建参数化族库;根据住户对底层建筑产品的选择,建立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对所述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进行构件拆分,形成BIM参数化模型;
S12:构建施工现场模型:将所述BIM参数化模型配合施工顺序形成4D进度模型,利用4D进度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将BIM参数化模型中的信息转化成构件的生产数据信息,通过加工构件的中央控制系统,对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形成BIM网络协作平台;
S2:建立BIM全生命周期系统,包括如下小步:
S21:信息的提取和传递:扫描装配式构件上的二维码标签,核对构件信息,结合4D进度模型确定施工工序,并将实际的构件安装信息同步到BIM参数化模型中;扫描装配式构件上的二维码标签,运维方从BIM参数化模型中获取构件属性信息,对构件进行追溯化管理;
S22:信息的分析和决策:BIM工作站通过无线网络收集运输车辆、收集移动端、BIM子工作站以及装配式构件的位置信息和携带信息,运用BIM技术,将各参与方在规划决策阶段就集中在同一工作平台,基于同一BIM模型,进行彼此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项目多要素的集成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硬件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开发;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涵盖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提升项目硬件配置的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中:1、BIM工作站;2、运输车辆;3、BIM子工作站;4、移动端;5、装配式构件;6、金属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包括位于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位于运输车辆2的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位于工厂流水线端的BIM子工作站3,位于移动端4的RFID读取器Ⅱ和ZIGBEE传感器,以及位于装配式构件5表面上的金属标签6,金属标签6内部设置有RFID传感器,且外表面设置有二维码标签;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包括BIM服务器和网络协作平台,BIM服务器分别通过网线连接网络协作平台,通过无线连接至少三台运输车辆2和至少两条工厂流水线端,运输车辆2的RFID读取器Ⅰ和移动端4的RFID读取器Ⅱ分别无线连接金属标签6的RFID传感器,运输车辆2的GPS传感器连接BIM工作站1,移动端4的ZIGBEE传感器连接BIM子工作站3;二维码标签设置有彩色图案,同一个建筑构件上不同的装配式构件5二维码标签的颜色相同,不同建筑构件上的二维码标签的颜色不同。
BIM工作站1与BIM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运输车辆2、BIM子工作站3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网络,并与BIM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在此需要额外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所述BIM服务器、BIM工作站1等部件以及涉及网络连接的各部件之间虽然涉及计算机程序和协议,但其功能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质是对硬件部分的组成以及连接关系进行的改进,具体为在所述BIM工作站1设置与运输车辆2、BIM子工作站3进行通信的采集端口和通信硬件,通过采集端口和通信硬件检测运输车辆2、BIM子工作站3的信号并实时发送到BIM服务器,本发明并不涉及对计算机程序和协议本身进行的改进。
通过上述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BIM工作站1进行操作,然后通过所述显示器实时监控分析装配式构件5的情况,以保证装配式构件5的运输和安装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但是采用该方案,BIM工作站1通常是设置在主机房,远离施工现场,由于BIM工作站1的限制,监控的工程技术人员只能在办公室中的所述BIM工作站1前进行监控操作,监控的工程技术人员无法去施工现场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无法做到实际与理论进行同步的互动分析。对此,为了解决工程技术人员被限制在所述BIM工作站1前,本发明在施工现场工厂流水线端增设了BIM子工作站3。
BIM子工作站3包括与ZIGBEE传感器相匹配的传感器组,以及与BIM工作站1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模块。BIM子工作站3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接入网络,并与BIM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BIM子工作站3作为日常的现场监控终端,处于实时监控状态,其监控的车辆和构件的位置、参数信号数据传回BIM服务器,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当参数不对时,BIM子工作站3通过报警模块现场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报警模块采用现有技术可更全面的监控功能。报警模块可以采用蜂鸣器,也可以采用LED变色灯。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采用3G无线通信模块或者4G无线通信模块。
运输车辆2包括车辆、红外线探测器、RFID标签、RFID读取器Ⅰ、GPS传感器、RFID读取器Ⅰ,其中:红外线探测器分别安装在车辆前端和两侧;RFID标签布置在车辆行驶沿线的位置;RFID读取器Ⅰ设置在车辆上,用于阅读车辆行驶沿线布置的RFID标签和车厢上装载的装配式构件5的RFID标签;GPS传感器安装在车辆上,用于接收GPS定位信息。RFID读取器Ⅰ的信号覆盖整个车厢。GPS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模块用来将车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至BIM子工作站3和BIM工作站1,同时接收BIM子工作站3和BIM工作站1的查询。无线网络模块采用广泛应用于车辆自组网的802.11p通信协议。RFID标签标签是无源电子标签。
由BIM子工作站3和移动端4构成施工现场智能监控系统。
BIM子工作站3分别与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机、主机网关电连接.BIM子工作站3包括与ZIGBEE传感器相匹配的传感器组,以及与BIM工作站1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模块。主机网关通过互联网与ZIGBEE传感器无线连接,ZIGBEE传感器与协调器电连接,协调器与人员网状ZIGBEE支网络电连接,移动端4网状ZIGBEE支网络分别与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I、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II、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N无线连接。将移动端4网状ZIGBEE支网络各个终端节点布置在施工现场指定的位置;给人员配置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I、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II、移动端4RFID无源标签N;系统开机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由协调器发起网络,形成覆盖施工现场工地全部范围的无线ZIGBEE网络;协调器与ZIGBEE传感器建立通信;通过读取佩戴或者安装在移动端4的RFID无源标签信息,终端节点之间以多跳的形式,将经过处理的数据传输到ZIGBEE传感器,由ZIGBEE传感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主机网关无线连接,将数据发送至BIM子工作站3,实现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现场的智能监测管理。
移动端4还包括显示器和通讯功能的扫描器,扫描器扫描二维码标签并将信息反馈至BIM工作站1,信息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移动端4ZIGBEE网络选用相同的网状网络拓扑结构设置,使其具有更加灵活的信息路由规则;在可能的情况下,路由的终端节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使其可以通过“多级跳”的方式来通信;具备自组织、自愈功能,减少了消息延时,增强了可靠性;这种路由机制使得信息的通讯变得更有效率,而且意味着一旦一个路由路径出现了问题,信息可以自动地沿着其他的路由路径进行传输。终端节点主要由处理数据的STM32微控制器模块、识别各个RFID无源标签读写的RFID读卡器模块和用于建立ZIGBEE网络无线信号通信的ZIGBEE通信模块,以及给终端节点供电的节点电源模块组成;终端节点连接关系为:作为终端节点核心器件的STM32微控制器模块分别与RFID读卡器模块、ZIGBEE通信模块、节点电源模块电连接。网关是连接ZIGBEE网络和远程监控中心的传统网络的中继枢纽,其主要功能是处理和存储由ZIGBEE网络终端节点采集并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时将远程监控中心的指令反馈给终端节点,本发明网关分别为采用相同结构设置的主机网关、ZIGBEE传感器;网关包括处理器模块、网关电源模块、网络接口、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JTAC、USB接口,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网关电源模块、网络接口、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存储模块、JTAC、USB接口电连接。
所述金属标签6采用ABS外壳抗金属标签,包括外壳和抗金属标签,RFID传感器位于外壳内部,外壳胶贴粘贴于装配式构件5表面上。
采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硬件配置,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这样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进一步的开发。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BIM网络协作平台,包括如下小步:
S11:构建BIM参数化模型:利用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将底层建筑产品化,根据建筑信息、结构信息、机电信息和装修信息,创建参数化族库;根据住户对底层建筑产品的选择,建立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对所述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进行构件拆分,形成BIM参数化模型;
S12:构建施工现场模型:将所述BIM参数化模型配合施工顺序形成4D进度模型,利用4D进度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将BIM参数化模型中的信息转化成构件的生产数据信息,通过加工构件的中央控制系统,对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形成BIM网络协作平台;
S2:建立BIM全生命周期系统,包括如下小步:
S21:信息的提取和传递:扫描装配式构件5上的二维码标签,核对构件信息,结合4D进度模型确定施工工序,并将实际的构件安装信息同步到BIM参数化模型中;扫描装配式构件5上的二维码标签,运维方从BIM参数化模型中获取构件属性信息,对构件进行追溯化管理;
S22:信息的分析和决策:BIM工作站1通过无线网络收集运输车辆2、收集移动端4、BIM子工作站3以及装配式构件5的位置信息和携带信息,运用BIM技术,将各参与方在规划决策阶段就集中在同一工作平台,基于同一BIM模型,进行彼此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项目多要素的集成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BIM参数化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户型产品化模块、SI模块、构件拆分模块、施工模拟模块、构件加工管理模块、构件运输管理模块、构件安装管理模块和构件运维管理模块。其中户型产品化模块用于创建参数化族,所述参数化族包括构件族、房间整装族和户型族;SI模块用于建立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模型;构件拆分模块利用软件,将一体化设计的模型进行构件拆分,形成BIM模型;施工模拟模块将所述BIM模型配合施工顺序形成4D进度模型,利用4D进度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构件加工管理模块将BIM模型中的信息转化成构件的生产数据信息,通过加工构件的中央控制系统,对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构件运输管理模块将生产的构件进行条码标识,通过扫描条码获取构件的位置信息,并上传至所述BIM模型,进行构件的运输管理;构件安装管理模块扫描构件上的条码,核对构件信息,结合4D进度模型确定施工工序,并将实际的构件安装信息同步到BIM模型中;构件运维管理模块通过扫描构件上的条码,运维方从BIM模型中获取构件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对构件进行相应运维管理。系统还包括造价分析模块通过BIM5D平台,将构件全生命周期的造价信息加入到4D进度模型中,通过BIM自动算量对构件造价信息进行管理。SI模块包括结构体单元、结构形式单元、填充单元、构件周期单元、施工工艺单元和维修单元。其中结构体单元用于建立建筑结构体系的耐久性信息;结构形式单元用于建立建筑结构形式的空间格局信息;填充单元用于建立户内填充体部分应与结构体完全分离构造情况;构件周期单元对生命周期不同的构件进行协同设计;施工工艺单元用于管理构件的施工工艺;维修单元用于根据结构和部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制定住宅维修管理计划。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涵盖整个建筑生命周期,提升项目硬件配置的管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位于运输车辆(2)的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位于工厂流水线端的BIM子工作站(3),位于移动端(4)的RFID读取器Ⅱ和ZIGBEE传感器,以及位于装配式构件(5)表面上的金属标签(6),金属标签(6)内部设置有RFID传感器,且外表面设置有二维码标签;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包括BIM服务器和网络协作平台,BIM服务器分别通过网线连接网络协作平台,通过无线连接至少三台运输车辆(2)和至少两条工厂流水线端,运输车辆(2)的RFID读取器Ⅰ和移动端(4)的RFID读取器Ⅱ分别无线连接金属标签(6)的RFID传感器,运输车辆(2)的GPS传感器连接BIM工作站(1),移动端(4)的ZIGBEE传感器连接BIM子工作站(3);二维码标签设置有彩色图案,同一个建筑构件上不同的装配式构件(5)二维码标签的颜色相同,不同建筑构件上的二维码标签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标签(6)采用ABS外壳抗金属标签,包括外壳和抗金属标签,RFID传感器位于外壳内部,外壳胶贴粘贴于装配式构件(5)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取器Ⅰ和GPS传感器均位于运输车辆(2)的驾驶室内,RFID读取器Ⅰ的信号覆盖整个车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IM子工作站(3)包括与ZIGBEE传感器相匹配的传感器组,以及与BIM工作站(1)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4)还包括显示器和通讯功能的扫描器,扫描器扫描二维码标签并将信息反馈至BIM工作站(1),信息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BIM网络协作平台,包括如下小步:
S11:构建BIM参数化模型:利用主机房的BIM工作站(1),将底层建筑产品化,根据建筑信息、结构信息、机电信息和装修信息,创建参数化族库;根据住户对底层建筑产品的选择,建立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对所述底层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模型进行构件拆分,形成BIM参数化模型;
S12:构建施工现场模型:将所述BIM参数化模型配合施工顺序形成4D进度模型,利用4D进度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将BIM参数化模型中的信息转化成构件的生产数据信息,通过加工构件的中央控制系统,对构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形成BIM网络协作平台;
S2:建立BIM全生命周期系统,包括如下小步:
S21:信息的提取和传递:扫描装配式构件(5)上的二维码标签,核对构件信息,结合4D进度模型确定施工工序,并将实际的构件安装信息同步到BIM参数化模型中;扫描装配式构件(5)上的二维码标签,运维方从BIM参数化模型中获取构件属性信息,对构件进行追溯化管理;
S22:信息的分析和决策:BIM工作站(1)通过无线网络收集运输车辆(2)、收集移动端(4)、BIM子工作站(3)以及装配式构件(5)的位置信息和携带信息,运用BIM技术,将各参与方在规划决策阶段就集中在同一工作平台,基于同一BIM模型,进行彼此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项目多要素的集成管理。
CN201810939430.8A 2018-08-17 2018-08-17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9166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9430.8A CN109166053A (zh) 2018-08-17 2018-08-17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9430.8A CN109166053A (zh) 2018-08-17 2018-08-17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6053A true CN109166053A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9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9430.8A Pending CN109166053A (zh) 2018-08-17 2018-08-17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605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3019A (zh) * 2019-03-05 2019-06-18 深圳市国晨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工程进度监督系统
CN111753353A (zh) * 2020-05-19 2020-10-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住宅pc构件吊装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1967813A (zh) * 2020-07-16 2020-11-20 译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二维码及rfid的建筑物料运输及施工跟踪方法
CN113268794A (zh) * 2021-04-27 2021-08-17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基于dfma的消防泵房施工方法
CN113705742A (zh) * 2020-05-06 2021-11-26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装配式支撑构件及其管理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9284A (ko) * 2006-02-28 2007-08-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Rfid를 이용한 건물 관리 시스템
CN103530827A (zh) * 2013-09-26 2014-01-22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CN105023201A (zh) * 2015-07-24 2015-11-04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6869308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
CN206833484U (zh) * 2017-04-05 2018-01-02 深圳市小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abs外壳抗金属标签
CN107958101A (zh) * 2017-11-07 2018-04-24 山东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89284A (ko) * 2006-02-28 2007-08-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Rfid를 이용한 건물 관리 시스템
CN103530827A (zh) * 2013-09-26 2014-01-22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管理系统
CN105023201A (zh) * 2015-07-24 2015-11-04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6869308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快速周转方法
CN206833484U (zh) * 2017-04-05 2018-01-02 深圳市小麦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abs外壳抗金属标签
CN107958101A (zh) * 2017-11-07 2018-04-24 山东住工装配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3019A (zh) * 2019-03-05 2019-06-18 深圳市国晨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工程进度监督系统
CN113705742A (zh) * 2020-05-06 2021-11-26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fid技术的装配式支撑构件及其管理系统
CN111753353A (zh) * 2020-05-19 2020-10-09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住宅pc构件吊装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1753353B (zh) * 2020-05-19 2024-05-1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住宅pc构件吊装模拟系统及方法
CN111967813A (zh) * 2020-07-16 2020-11-20 译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二维码及rfid的建筑物料运输及施工跟踪方法
CN113268794A (zh) * 2021-04-27 2021-08-17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基于dfma的消防泵房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6053A (zh)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7958101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231233B (zh) 自动引导车分布式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900576A (zh) 一种基于5g的智慧社区应用服务系统
CN108876658A (zh) 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信息化管理方法
CN105023201A (zh) 基于bim和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及施工方法
CN106920455A (zh) 智能沙盘演示系统和智能沙盘演示方法
CN102801773A (zh) 物联网系统和物品信息获取及监控方法
CN101018236A (zh) 基于多协议模块结构网络控制平台的自适应传感器网络
CN110285822A (zh) 无人机建图算法与无人车导航算法的融合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05654400A (zh) 一种景区无线定位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3957508A (zh) 一种基于无线WiFi与陀螺仪相结合的井下无线精确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6527372B (zh) 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智能体组
Shaikh et al. Research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Gunduz et al. Integration of BIM, web maps and IoT for supporting comfort analysis
CN108564306A (zh) 基于LoRa技术的预制构件信息采集及吊装方法
CN11209940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工地监测控制系统
CN115357127B (zh) 一种数字孪生智慧建筑脑机装置及系统
CN208766714U (zh) 基于bim的底层建筑一体化装配式系统
CN102720539A (zh) 基于无线技术的矿山人机定位及生产环境监测方法
CN10877670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森林生态站数据处理系统
Damodaram et al. A study on’LPWAN’technologies for a drone assisted smart energy meter system in 5g-smart city Iot-cloud environment
CN101087311A (zh) 基于多协议模块结构的智慧型ad-hoc的自适应传感器网络
CN207573684U (zh) 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路灯亮度控制系统
Bruneo et al. Building a smart city service platform in Messina with the# SmartME proje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