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2082A -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2082A
CN109152082A CN201710459566.4A CN201710459566A CN109152082A CN 109152082 A CN109152082 A CN 109152082A CN 201710459566 A CN201710459566 A CN 201710459566A CN 109152082 A CN109152082 A CN 109152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signaling
base station
leader sequen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5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2082B (zh
Inventor
向铮铮
庞继勇
苏宏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5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8544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170A1/zh
Priority to EP18817531.9A priority patent/EP363793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82A/zh
Priority to US16/714,363 priority patent/US1115391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2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2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基站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节省建立用户设备组的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协作通信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以及网络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降低基站侧的负载。图1为一种典型的用户设备协作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协作通信主要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站发送数据给目标用户设备(Target User Equipment,TUE)以及相关的协作用户设备(Cooperation UserEquipment,CUE),例如图1中为TUE提供协作的CUE1和CUE2。在第二阶段,CUE1和CUE2将正确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TUE。这样,TUE可以将第一阶段收到的基站的发送信号和第二阶段收到的CUE1和CUE2的转发信号联合起来进行解码,从而提高接收性能。
在用户设备协作通信中,TUE和为其服务的若干CUE会形成一个用户设备协作组,例如图1中的TUE和CUE1及CUE2就形成了一个用户设备协作组。对于某个(User Equipment,UE)而言,其可以是一个用户设备协作组的TUE,同时也可以是其他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设备协作组的CUE。因此,在用户设备协作通信中,通常需要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简称建组)。在多个UE建组的过程中,基站会向该多个UE发送该用户设备协作组的组标识。获得同一个组标识的UE便构成了一个用户设备协作组。
但是,在建组前需要CUE已经接入基站或者先完成随机接入过程,然后才能够建组以及为TUE提供协作通信。这既增加了信令开销又增大了处理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可以节省建立用户设备组的信令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基站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器,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器,用于得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器,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接收器,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第七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根据以上的各个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下各种可能的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由上可知,第一信令可以为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的消息3。具体地,可以用MAC层信令来承载消息3。该MAC层信令中的MAC控制单元可以携带用来指示NUE所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该MAC控制单元还可以包含TUE和NUE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该MAC控制单元还可以包含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信息,例如,该视频资源信息可以报考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子帧的第一个子帧的子帧号和/或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频带中第一个RB的序号。该MAC控制单元可以包含多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该MAC控制单元的LCID值对应的索引可以从的预留的索引中选择一个。更进一步地,该MAC控制单元的部分帧格式可以为图6-9任一图所示的帧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其中,第二信令可以为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的请求消息。具体地,可以用MAC层信令来承载该请求消息。该MAC层信令中的MAC子包头包括指示位F,当F=1时,表示该MAC子包头为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该MAC层信令中的MAC控制单元的前两个8位字节用来表示基站所分配的用户设备协作组标识,中间两个8位字节用来表示TUE的C-RNTI。最后两个8位字节做为预留比特,可以用来携带其他和用户设备协作组相关的信息。另外,可以单独设计D2D RAR。在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中,可以设置标志位F来指示该MAC子包头所对应的是针对TUE的D2D RAR还是针对NUE的D2D RAR。例如,F=1表示针对TUE的D2D RAR,F=0表示针对NUE的D2D RAR。更进一步地,该请求消息对应的MAC层信令的部分帧格式可以为图10、12或13所示的帧格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NUE在用于随机接入的消息3中携带用于建组的相关信息,使得基站可以根据消息3中携带的信息直接下发D2D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可以快速建组,减小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用户设备协作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种MAC 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RAR对应的MAC 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C-RNTI对应的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一种D2D RAPI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用于指示NUE进行退避的子包头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 PDU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500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1600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是指终端或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手持或膝上型计算机以及具有电信能力的类似设备。在其它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是指具有类似能力但是不可携带的设备,例如,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或网络设备。用户设备还可以是指可以端接用户的通信会话的任何硬件或软件组件。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还可称为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包括2G/3G等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也可以包括作为对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等设备的改进的系统和设备。这种高级或下一代设备可以包含在演进无线通信标准(例如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例如,LTE系统可以包括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英文: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无线接入点或类似组件。任何此类组件将在本文中被称作eNB,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组件不一定是eNB。例如,下一代通信系统或5G通信系统,将使用“gNB”代替LTE系统的eNB。
在用户设备协作通信中,通常需要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用户设备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包括TUE和CUE。但是,在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之前,可能提供协作的用户设备通常是TUE附近的用户设备。可能将这些用户设备称为邻近用户设备(Neighboring UserEquipment,NUE)。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一种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给出了一个TUE和一个NUE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过程。进一步地,一个TUE和多个NUE建组的过程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得到。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信令来通知TUE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的索引。其中,D2D随机接入可以指UE和UE之间的随机接入。
步骤202:TUE根据该前导序列的索引向NUE发送相应的用于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TUE可以向NUE发送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具体地,TUE可以向一个或多个NUE发送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为了描述方便,下文针对某一个NUE进行阐述,针对多个NUE的情形可以类似得到。
步骤203:NUE在收到TUE发送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其中,该NUE为满足一定条件的NUE,例如:该NUE为自身到基站的信道质量好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NUE。另外,此处的随机接入不是D2D随机接入,而是UE和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
步骤204:在收到N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后,基站向该N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步骤205:在收到基站的RAR后,该NUE向基站发送消息3。其中,消息3携带该NUE的标识以及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其中,NUE的标识可以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简称:C-RNTI)。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信息。
步骤206:基站向TUE和NUE发送D2D随机接入响应(device to devce randomaccess response,D2D RAR)。其中,该D2D RAR中包含基站为该用户设备协作组分配的组标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体地,基站根据从该NUE接收到的消息3,确定该NUE可以为TUE提供协作或该NUE可以成为该TUE的CUE。一个TUE可能有一个或多个NUE可以为TUE提供协作,则TUE和所有成为该TUE的CUE的NUE组成一个用户设备协作组。基站向该用户设备协作组发送D2D RAR。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如图2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a:基站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该标识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该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NUE,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TUE。第一信令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消息3。该前导序列可以是步骤202中的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该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该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该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该第一信令还可以携带该第一用户设备与该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步骤202a:基站向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该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另外,该用户设备协作组包括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
其中,第二信令可以为图2所述方法中的D2D RAR。该用户设备组的信息可以为该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该第二信令还可以携带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该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如图2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b: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该标识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该前导序列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NUE,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TUE。第一信令可以为图2所示方法中的消息3。该前导序列可以是步骤202中的D2D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该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该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该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该第一信令还可以携带该第一用户设备与该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步骤202b:第一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第二信令,该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该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该第二信令可以为图2所述方法中的D2D RAR。该用户设备组的信息可以为该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该第二信令还可以携带该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该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步骤203b: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第二用户在接收到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后,向第一用户发送响应消息,从而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进一步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与其他多个用户设备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并利用用户设备协作组进行协作通信。
通过该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可以节省建立用户设备组的信令开销。
在图2、2a或2b所示的流程中,那些愿意参与用户设备协作的NUE在给基站发送的消息3时,需要携带先前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但是现有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没有相关的MAC控制单元来支持这一信令。另外现有的RAR只能用于UE和基站之间的随机接入,并没有用于D2D随机接入的D2D RAR。因此需要进一步设计相关信令来支持通过随机接入来建立用户设备协作组的方法。这些信令可以是MAC层信令。这些MAC层信令可以携带在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负载部分传输。
图3为一种MAC PDU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MAC PDU包括MAC包头和MAC负载,其中,MAC包头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包头,MAC负载包括一个或多个MAC控制单元和一个或多个MAC服务数据单元。MAC控制单元的个数加上MAC服务数据单元的个数与子包头的个数相等。MAC层信令可以通过MAC控制单元来实现,同时在MAC包头中有子包头来对应地指示MAC控制单元。MAC控制单元可以用于用户设备向基站报告缓存、功率余量等,也可以用于基站通知用户设备时间提前量、离散接收等。
随机接入过程中的RAR对应的MAC PDU是MAC PDU的一种。图4为一种RAR对应的MACPDU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MAC PDU的MAC包头中可以包含两种类型的子包头。其一是用于指示UE退避的子包头,例如图4中的子包头(退避指示)。其二是和RAR对应的子包头,例如图4中的子包头1至n,并且子包头i对应RAR i。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C控制单元,来支持NUE在消息3中向基站报告其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例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
其次,针对D2D RAR的设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用RAR来设计D2D RAR的技术方案和一种单独设计D2D RAR的技术方案。例如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六。
实施例一:
在用户设备协作组的建立过程中,NUE从TUE接收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如果该NUE愿意参与用户设备协作,则该N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告知基站。其中,NUE可以获知该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位置以及该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但是该NUE不知道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是哪个UE发送的。
在现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UE会在消息3中通知基站自己的C-RNTI,因而UE会在消息3中携带C-RNTI的MAC控制单元。MAC控制单元由其对应的MAC子包头中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 Channel Identity,LCID)来指示其类型。在LTE中,PUSCH的LCID的部分取值表如表1所示。
表1 PUSCH的部分LCID值与索引的对应表
索引 LCID值
01100-10101 预留
11011 C-RNTI
从表1可以看出,当MAC子包头的LCID值的索引为11011时,则表示该MAC子包头对应的MAC控制单元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的C-RNTI。图5为一种C-RNTI对应的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其中MAC控制单元包含16比特,例如图5中的Oct1和Oct2,其中,Oct是8位字节。另外,PUSCH的LCID值的索引中,有一部分是预留的索引,如表1中的01100-10101。
在本实施例中,NUE在给基站发送消息3时,不仅要通知基站自己的C-RNTI,也要通知基站其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因此,本实施例新增一个用来指示NUE所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random access preamble index,RAPI)的MAC控制单元。其中,该MAC控制单元的LCID值对应的索引可以从的预留的索引中选择一个。例如,选择01100-10101中的0110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预留序号,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图6为一种D2D RAPI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其中,D2D RAPI代表NUE所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其长度是6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NUE在发给基站的消息3中至少包含C-RNTI对应的MAC控制单元和D2D RAPI对应的MAC控制单元。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流程基本同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
NUE接收到TUE发送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后,可以估测出TUE到NUE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从而获得该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这样,NUE可以在消息3中将该信道的CQI发送给基站。从而基站可以根据CQI判断该NUE是否适合提供协作通信。因此,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MAC控制单元用于携带CQI。图7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MAC控制单元不仅包含D2D RAPI,也包含TUE和NUE之间信道的CQI。该MAC控制单元的LCID值对应的索引可以从的预留的索引中选择一个。例如,选择01100-10101中的0110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预留序号,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图7中的MAC控制单元中的D2D RAPI代表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其长度是6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D2D CQI代表TUE和NUE之间的信道的CQI,其长度是4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流程基本同实施例二,不同的地方在于:
NUE可以在消息3中将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信息告知基站。具体地,该时频资源信息包括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子帧中第一个子帧的子帧号t_id和所占用频带中第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的序号f_id。根据f_id和t_id,基站可以计算得到在发RAR时所需的RAR的临时标识。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C控制单元用于携带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信息。图8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MAC控制单元可以包含D2D RAPI,D2D CQI,以及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时频资源信息(如图8中的f_id和t_id)。该MAC控制单元的LCID值对应的索引可以从的预留的索引中选择一个。例如,选择01100-10101中的0110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预留序号,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图8中MAC控制单元中的D2D RAPI代表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其长度是6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MAC控制单元中的D2DCQI代表TUE和NUE之间信道的CQI,其长度是4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MAC控制单元中的t_id代表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子帧的第一个子帧的子帧号,其长度是4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MAC控制单元中的f_id代表NUE接收到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频带中第一个RB的序号,其长度是4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流程基本同实施例三,不同的地方在于:
NUE可能接收到多个TUE发的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因而其向基站汇报时可以把收到的多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都报告给基站。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MAC控制单元。图9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MAC控制单元可以包含多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信息。该MAC控制单元的LCID值对应的索引可以从的预留的索引中选择一个。例如,选择01100-10101中的0110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预留序号,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图9中的D2D-RAPIi代表NUE接收到的第i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序列索引,D2D CQIi代表发送第i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TUE和NUE之间信道的CQI,t_idi代表NUE接收到的第i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子帧中第一个子帧的子帧号,f_idi代表NUE接收到的第i个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占用频带中第一个RB的序号。对于以上参数的长度,本申请不做限定。
实施例五: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是关于消息3的,接下来是针对基站所发的D2D RAR的设计。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会在接收到N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后通过PDSCH发送RAR给NUE。该RAR用于携带为NUE分配临时的C-RNTI、用于为NUE待发送的消息3分配上行资源、用于指示时间提前量、以及用于指示UE进行退避等。图10为一种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MAC子包头中的RAPI代表基站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MAC控制单元中的时间提前命令(英文:Timing Advance Command)用于指示UE时间提前量,上行授权(英文:UL Grant)用于为NUE发送的消息3分配上行资源,临时C-RNTI(英文:Temporary C-RNTI)为基站为NUE分配的临时C-RNTI。
该RAR对应的MAC PDU中还包含了用于指示NUE进行退避的子包头。该子包头没有对应的MAC控制单元。图11为一种用于指示NUE进行退避的子包头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BI表示退避指示,长度为4比特。该RAR对应的MAC PDU中的两种子包头可以通过标识位T来进行区分。例如,T=1表示RAPI对应的MAC子包头,T=0代表该MAC子包头是用于指示退避的。
而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发送的D2D RAR是用于通知TUE和NUE(或者CUE)由其所组成的用户设备协作组的组标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基站也不需要在D2D RAR中携带时间提前量,上行资源信息以及临时C-RNTI。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复用现有的RAR来实现D2D RAR。图12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T=0的前提下,将用于指示退避的MAC子包头中的第一个预留比特设为指示位F。当F=1时,表示该MAC子包头为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第二个预留比特和BI所占的4个比特一起用来指示D2DRAPI。因此,D2D RAPI的长度需要小于等于5比特。对于D2D RAR对应的MAC控制单元,将现有RAR对应的MAC控制单元的前两个8位字节用来表示基站所分配的用户设备协作组标识,中间两个8位字节用来表示TUE的C-RNTI。最后两个8位字节做为预留比特,可以用来携带其他和用户设备协作组相关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MAC控制单元中的元素也可以有其他的排列方式,例如前两个字节代表TUE C-RNTI,中间两个字节代表组标识。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流程基本同实施例五,不同的地方在于:
除了通过复用现有的RAR来实现D2D RAR外,也可以单独设计D2D RAR。当基站发送D2D RAR给TUE和NUE以通知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时,通知TUE的信息和NUE的信息可以不一样。具体地,对于NUE,基站可以通知其用户设备协作组标识以及TUE的C-RNTI。对于TUE,基站可以通知其用户设备协作组标识以及用户设备协作组中所有NUE的C-RNTI。因此,可以分别设计针对TUE的D2D RAR和针对NUE的D2D RAR。图13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和MAC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在D2D RAR对应的MAC子包头中,可以设置标志位F来指示该MAC子包头所对应的是针对TUE的D2D RAR还是针对NUE的D2D RAR。例如,F=1表示针对TUE的D2DRAR,F=0表示针对NUE的D2D RAR。
图14为一种D2D RAR对应的MAC PDU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MAC PDU的MAC包头中包括TUE对应的MAC子包头和NUE对应的MAC子包头。这两个MAC子包头分别对应着两个MAC控制单元。这两个MAC控制单元分别携带TUE的D2D RAR的信息和NUE的D2D RAR的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NUE在用于随机接入的消息3中携带用于建组的相关信息,使得基站可以根据消息3中携带的信息直接下发D2D随机接入响应。从而可以快速建组,减小信令开销。进一步地,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信令可以完整地支持基于随机接入的用户协作组建立过程所需的信令。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5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15所示,该基站1500包括:接收器1510,处理器1520以及发送器1530。
其中,接收器1510,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处理器1520,用于得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发送器1530,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其中,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应理解,图15所示的基站1500能够实现图2或2a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过程。基站15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或2a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1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16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16所示,该用户设备1600包括:发送器1610,处理器1620以及接收器1630。其中,处理器1620用于处理接收器1630接收到的信令或数据和/或向发送器1610输出需要发送的信令或数据。
发送器1610,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接收器1630,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发送器161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所述前导序列为设备到设备D2D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邻近用户设备NUE,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为CUE。
应理解,图16所示的用户设备1600能够实现图2或2b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过程。用户设备16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或2b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另外,图16所示用户设备既可以用来执行NUE对应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执行CUE对应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图15和16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能需要存储器来相应的指令或程序。其中,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建立用户设备组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所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6.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处理器,用于得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16.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标识以及前导序列的信息,所述标识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随机接入,所述前导序列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随机接入;
接收器,用于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携带用户设备协作组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协助组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协作组的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前导序列的信息包括所述前导序列的索引和/或所述前导序列占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之间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QI。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组的信息为所述用户协作组的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信令还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C-RNTI。
CN201710459566.4A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9152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566.4A CN109152082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PCT/CN2018/088544 WO2018228170A1 (zh) 2017-06-16 2018-05-26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EP18817531.9A EP3637936B1 (en) 2017-06-16 2018-05-26 Method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6/714,363 US11153915B2 (en) 2017-06-16 2019-12-13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566.4A CN109152082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82A true CN109152082A (zh) 2019-01-04
CN109152082B CN109152082B (zh) 2021-10-26

Family

ID=6466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566.4A Active CN109152082B (zh) 2017-06-16 2017-06-16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3915B2 (zh)
EP (1) EP3637936B1 (zh)
CN (1) CN109152082B (zh)
WO (1) WO20182281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147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947B (zh) * 2017-07-26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协作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A3158332A1 (en) * 2019-11-14 2021-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for secondary user equipment
US11653383B2 (en) * 2020-03-23 202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8200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 nodes in multi-operator scenario
CN105075385A (zh) * 2013-01-18 2015-11-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直接模式ue对ue通信中的网络辅助的ue检测
WO2016021638A1 (ja) * 2014-08-05 2016-0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453679A (zh) * 2013-08-16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5657776A (zh) * 2016-03-31 2016-06-08 冯振杰 蜂窝-vanet异构网络中的协作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7564B2 (en) * 2007-06-19 2016-05-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666403B2 (en) * 2009-10-23 2014-03-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9467959B2 (en) * 2011-04-01 2016-10-11 Mediatek, Inc. Method of maintaining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CN103024924B (zh) * 2011-09-28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的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03342A1 (ko) * 2012-06-26 2014-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12666A1 (ko) * 2013-07-26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tc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792380B (zh) * 2014-12-19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6304392A (zh) * 2015-06-26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967910B2 (en) * 2016-03-03 2018-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2D communication group
CN106793146B (zh) * 2016-11-03 2018-10-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及其随机接入的方法
EP3474624B1 (en) * 2017-03-20 2020-08-2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system information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47947B (zh) * 2017-07-26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协作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8200A1 (en) * 2010-09-03 2012-03-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lay nodes in multi-operator scenario
CN105075385A (zh) * 2013-01-18 2015-11-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直接模式ue对ue通信中的网络辅助的ue检测
CN105453679A (zh) * 2013-08-16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021638A1 (ja) * 2014-08-05 2016-02-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657776A (zh) * 2016-03-31 2016-06-08 冯振杰 蜂窝-vanet异构网络中的协作通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147A1 (zh) * 2019-09-23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42541A (zh) * 2019-09-23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42541B (zh) * 2019-09-23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2082B (zh) 2021-10-26
WO2018228170A1 (zh) 2018-12-20
EP3637936A4 (en) 2020-06-24
US11153915B2 (en) 2021-10-19
US20200146073A1 (en) 2020-05-07
EP3637936A1 (en) 2020-04-15
EP3637936B1 (en)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94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RRC deactivated or activated state
EP3334228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6601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network mode
EP357632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system
US10631327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66224B2 (en) Logical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4754524B (zh) 一种群组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系统
US202301717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sub-slo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petitions
CN110855411B (zh) 用户设备发送srs资源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20140638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sing Terminal Identifier
CN109152082A (zh)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2958047B (zh)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的终端下行分配接收方法
CN103298130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US1081303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547947A (zh) 一种用户设备协作组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2919A (zh) 上行探测信号的触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37402A1 (zh)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474994A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通信终端
US202202727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US9554410B2 (en)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thereof
EP3777425B1 (en) Method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3016166B (zh) 一种多媒体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42274A1 (en) Enhancement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New Radio Devices
US2019015822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803411A (zh) 资源映射方法、确定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